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关注生命 聚焦方法 ——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郭磊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9/14 16:59:04
导读: BCEIA学术报告会生命分会的成立,成为交叉应用分会的开端。针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各个生命科学分支,针对精准医学等应用需求,各种先进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本质。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教授担任。

近期,BCEIA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特别组织了BCEIA 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

郭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郭磊研究员作为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技术分会召集人,回忆了生命分会成立的背景。2003年前后,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完成,蛋白质组学兴起,以分离技术、质谱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分析技术对生命科学的促进意义十分突出。BCEIA学术报告会响应这一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与军事医学研究院贺福初院士、钱小红教授一起组织新增了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技术分会,是为第七个分会Session G。前六个分会都是以分析测试技术的某一分支如光谱、色谱、质谱学为主线设立的,生命分会的成立,则成为交叉应用分会的开端,后续环境分析分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陆续成立。针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毒理学与药理学等各个生命科学分支,针对精准医学、精确医疗诊断等应用需求,各种先进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本质。

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十分迅速,内涵广博深邃。生命分会成立以来,始终关注和促进生命科学中的先进分析技术发展以及高层次交流。例如,2009年邀请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先生到BCEIA作大会报告;近年来,集中于生命组学、成像、单细胞分析、生物传感与诊断等,我们也邀请了以美国三院院士David Weitz 、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Jonathan V.Sweedler教授、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陆艺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李应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大会或分会报告,以及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进行特邀报告等,展示了锐意进取的生命分析领域学者风采。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生前也多次作为特邀报告学者参会。每次生命分会均吸引了多专业方向的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参加。

谈及生命科学分会今年的主题设定及专题讨论方向,郭磊研究员表示“关注生命、聚焦方法”是谢剑炜研究员任BCEIA生命分会召集人期间,于2017年确定下来的主题,非常准确地阐释了生命分会的聚焦主旨,因此沿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于利用多种生命分析技术,精确发现及准确阐述生命机制。受益于精密加工、新技术、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的飞速发展,目前生命分析技术在重大疾病(特别是癌症)的预测、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健康及公共安全方面屡有原创性重大突破。

“精准医学分析与医疗诊断”是高灵敏高特异生命分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本专题则将呈现精准医疗分析方面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技术进展。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刘珏文教授(线上)、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李秀军教授(线上)、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清华大学的郭永研究员等。

“组学分析”技术是进入21世纪后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流新兴技术,发展迅速。目标则一直凝聚在高通量的准确灵敏发现鉴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多种组学联合、以及疾病相关应用等。本次该专题则继续立足于组学前沿技术潮流,展现广阔的组学应用前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徐平研究员、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研究员等。

“单分子/单细胞/单颗粒分析”是生命分析的“终极之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材料的突破,基于光谱、电镜、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及其依托的新材料等,很好地揭示了如何从基本技术原理切入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新思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厦门大学颜晓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及中科院杭高院医学研究所宋杰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的聂宗秀研究员、中科院生态中心的宋茂勇研究员等。  

“健康与安全”是生命分析的重点关注问题,生物传感和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则是其中的主流分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武汉大学的袁必锋教授、协和药物所张金兰教授、中科院生态中心的曲广波研究员等。

本次BCEIA主办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生命分会等多家分会,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举办“新冠疫情下诊疗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生命分会推荐的专家学者,都在新冠防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值得关注的亮点至少包括,协和动物所秦川团队的实验动物模型帮助疫苗研发、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在mRNA疫苗研发方面的成功实践、西湖大学的郭天南团队基于组学技术发现新冠重症患者疾病标志物、中国CDC谭文杰团队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及重要变异流行株的科学剖析等,期待诊疗技术的发展,切实帮助我们有效对抗高变异新冠病毒,大众及社会早日回归健康平和发展轨道。

郭磊研究员还就现场检测的难点痛点、公共安全化学毒物检测研究进展与应用、科学仪器技术发展等谈了自己的看法。郭磊研究员从事毒物药物分析研究,公共安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新型现场检测技术方法发展一直是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郭磊研究员认为,理想的现场检测技术需具备原位、实时、灵敏的特征,其特点在于交叉应用、快而准地解决实际问题,谱学技术、传感技术、微纳材料、微型加工制造、高选择性识别等在现场检测中均具有重要应用。难点痛点即在于发展出优良的原型方法后,如何结合合适的现场快检载体,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抗干扰、准确识别响应、成功实践。郭磊研究员我们课题组近期集中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常压电离质谱做了系列工作,发展了系列作用力调控界面作用思路,实现氰化物、百草枯、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检测新方法建立及多例临床毒检应用。

对于现有的科学仪器技术,结合课题组的一些实践经验,郭磊研究员衷心期盼多种原创技术能够成功实现转化、多门类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尽快突破国产化瓶颈;大的方面而言,聚焦重要生命科学问题,聚焦分析测试应用难题,仍然需要从仪器、材料到方法的原创与应用研究方面开辟新的高度,特别的,其它学科的跨界,例如数学物理发现、大数据算法等的有效融合,应会更快地支持科学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 #PCR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筱婕

总阅读量 12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