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让科研成果不再“沉睡”!这些仪器企业已成功转化“院士”技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6/11 15:57:00
导读: 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理工科水平很高的院校,早已衍生出了一批科技型创业公司,其中,那些致力于转化“院士”团队成果的企业尤其引人关注。

学术界与企业界,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系统。众所周知,高校和院所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提供者,而企业是科研成果的大力需求者,两者应是建立在供和需上的合作关系。然而,高校和院所同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困扰双方的大难题。

首先,企业有需求,却不知道应该与高校或院所的哪个部门对接,这使得企业的需求无法与科研人员的成果形成匹配。其次,即使企业通过和科研人员交流,了解到他们的成果,并有兴趣将其进行转化,却不明确该如何操作,这导致高校或院所内多个部门的“来回转”,从而延误了转化时机。最后,即使企业兴趣浓厚,希望和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进行沟通,但是高校和院所的相关单位对于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讨论专利的入股和收益分配等问题不清晰,转化之路费尽周折。

因此,为了不让手中的科研成果“沉睡”,在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很多科研人员选择直接创办企业或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以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理工科水平很高的院校,早已衍生出了一批科技型创业公司,其中,那些致力于转化“院士”团队成果的企业尤其引人关注。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那些让“院士”团队技术成功转化的仪器企业。


本原.PNG

本原,由白春礼院士于1988年在京创立,并于次年初推出商品化扫描探针显微镜——CSTM-89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

多年来,本原成功推出我国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第一台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第一台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台横向力显微镜,第一台磁力显微镜等等,也见证了我国扫描探针显微镜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历程。

依利特.PNG

大连依利特,成立于2000年,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国家色谱中心联合创建。2018年,依利特苏州分公司开业,并成立“张玉奎院士工作站”。

虽然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从业人员来看,我国已经是分析化学大国,但张玉奎院士认为,我国还不是分析化学强国,因为很多重要的设备,高端的消耗品还依赖国外进口。张玉奎院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连化物所在色谱产业化方面,有液相色谱生产企业大连依利特,为了推动质谱的产业化,又联合投资公司在杭州落地了一个新公司。

星创众谱.PNG

星创众谱,成立于2014年,依据广东省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精神而创建,陈星旦院士是该公司的发起人和创始人。

2013年,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随即成立,并于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正式交付客户。陈星旦院士在2017年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时讲到,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为国外能做出来的技术,我们也都能做得出来。

国仪量子.PNG

国仪量子,成立于2016年,公司源于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的学生贺羽博士担任公司董事长、CEO。

国仪量子成立至今,陆续发布了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全数字扫描电子显微镜、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产品。其中如2018年发布的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便是由杜江峰院士团队从2009年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历时10余年最终在国仪量子完成产业化。

中科凯利.jpg

中科凯利,成立于2017年,并于2019年在苏州生物纳米园正式启动,由李灿院士领衔创办。

李灿院士在中科凯利的启动会上表示,从2013年到2019年,中科凯利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方面做足准备,开业后将围绕紫外拉曼光谱仪、基于紫外拉曼光谱的生物药物鉴定设备、纳米和光电材料制备、光电成像技术等四类业务展开工作,通过研发创新技术设备,持续促进产学研的相辅相成发展,加速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走向既面向国际尖端又面向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创新之路。

祺跃科技.PNG

祺跃科技,成立于2019年,由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孵化创办,北京工业大学张跃飞研究员为公司创始人,并设立了“张泽院士工作站”

通过由张泽院士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1372901)”科技成果转化,祺跃科技已经开发出了在能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实现原位拉伸、加热、蠕变、疲劳、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高端科学仪器。


高校、科研院所有科研能力和成果,企业有产业化需求,供需两头旺,中间的转化环节却并不顺畅。但是,当有懂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做企业管理者,把技术和市场衔接起来时,转化环节往往能顺畅许多。因为,科研人员是技术的发明人,是最熟悉和了解技术的人,没有他们的深度参与,项目中试都很难成功,更别说产业化了。而本文提到的仪器企业,“院士”们的参与,显然很好地促进了成果转化。

但不可否认,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合适做企业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可以在成果转化环节“深度参与”,而不必“完全参与”,也同样可以在成果转化中发挥“红娘”作用,从而协同多方共同参与来促进成果落地。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葱头

总阅读量 24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2
全部评论(2条)
用户头像
1232021-06-15 08:20:18
互惠互利,研产结合
0回复
用户头像
p33346402021-06-15 04:32:35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