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2021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1/28 16:48:42
导读: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2月12日,修改意见需于2月12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

  1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学和应用研究”、“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物态调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6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2月12日,修改意见需于2月12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

联系方式:

jcs_zdxmc@most.cn(数学和应用研究、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物态调控)

  其中“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围绕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结合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组研究的前沿发展态势,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增强我国在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组 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产出国际领先、具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工作, 实现重点领域对国际前沿的引领,在原创性基础和理论研究中取得突破,为人口健康、生物医药、农业与环境、生物安全等领域 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2021 年专项拟优先支持 19 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 1 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 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 2 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 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 技术进行设计。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 部内容。项目执行期一般为 5 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 上不超过 4 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 6 家。 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 35 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国 2 家科研任务,可参考指南支持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但不受研 究内容限制。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

1.生物大分子与生命活动维持及调控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科学原理

1.1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围绕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发现参与真核生物基因转 录调控的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基因转录各阶段关键蛋白质机器的组成、结构、功能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共转录染 色质修饰对转录的调控和分子机制,揭示真核生物基因转录 的基本原理,发展针对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过程的干预手段。

 1.2 泛素化修饰关键蛋白质机器调控疾病发生发展的功能机制 

围绕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肠癌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免疫和代谢微环境稳态维 3 持及失衡,发现参与稳态调控的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其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与疾病的关 系,发展基于泛素化修饰和蛋白质降解的靶向干预手段。  

1.3 生物大分子调控生物膜完整性的功能机制

围绕生物膜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细胞内膜系统完整性 的稳态调控机制,研究生物大分子介导内膜系统完整性维持、 膜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生物膜完整性维持的生理意义,发展和优化运用于内膜系统完整性监控的技术,发展生物膜稳 态维持的新型干预手段。

  1.4 哺乳动物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互作网络的系统演化规律

 围绕哺乳动物细胞命运决定过程,发展超高分辨率的细 胞谱系追踪技术,研究哺乳动物发育中的细胞命运决定过程; 研究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互作网络的定量表征、数学模型及其转变规律;研究细胞命运的分子互作网络对脏 器发育鲁棒性的贡献。

 1.5 重要生物的多维蛋白质组精细图谱和动态网络

针对重要经济农作物或高等模式生物,在蛋白质表达、 合成、降解、修饰、互作等多维层面,绘制具有时空特性的 组织/器官蛋白质组精细图谱,并且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然语言处理,重构生命体系中的动态网络,建立蛋白质组 数据与知识分享平台。

 1.6 环形 RNA 加工代谢与功能调控 

 研究环形 RNA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加工、结构、翻 译和降解特性,阐明环形 RNA 生成、代谢和调控过程及其与蛋白质机器的作用机制,揭示环形 RNA 在神经发育、天 然免疫及细胞代谢系统中的调控功能和机制。 

1.7 恶性肿瘤发展中的生物大分子网络及机制

  研究功能性 RNA、蛋白质机器等生物大分子在肿瘤细胞恶性转化和可塑性调控等过程中的功能机制,研究生物大分 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炎症信号转导、临床耐药等相关的网络 及分子机制,发展生物大分子在诊断分型和防治中的应用技术。

 1.8 植物免疫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

 围绕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感受和识别,阐明植物免疫受 体、信号编码器、感受器及其高级组装结构等生物大分子的关键作用机制,研究植物离子转运与植物响应危险因子的早 期信号途径,挖掘可能应用于作物育种的新型抗病生物大分 子及其功能,发展基于植物免疫受体、编码器、感受器等大分子的作物抗病新技术。 

1.9 新型冠状病毒重塑宿主细胞关键细胞器的机制研究

 揭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用于复制的膜状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病毒从复制、蛋白质合成、装配到释放的 细胞内系统路径,以及病毒逃避胞内自噬降解的分子基础和 机制;阐明病毒对关键细胞器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

 1.10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致病过程中的蛋白质机器研究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等重要分枝杆菌感染、致病、耐药相 关的关键蛋白质机器,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发展针对结 核病的新型诊断、治疗、预防手段。 

2. 标准微生物组及其与宿主/环境作用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原理与机制 

2.1 健康人微生物组库和特征解析

建立全国范围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饮食习惯、 不同年龄段万人级队列,建立标准化的微生物组样本库和共 享体系,获得微生物组及基因组基线大数据库;研究中国健康人群的微生物组特征,及其与遗传、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 等因素的关系。

 2.2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平衡及其失衡调控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

  研究维持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平衡和可塑性的 机制,鉴定核心菌群和基本特征,发现菌群来源的活性分子和宿主应答信号通路;围绕肠道微生物组调控宿主代谢、免 疫等生理过程并影响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等)发生发展,阐明肠道微生物组失衡调控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 发展治疗疾 病的新手段。

2.3 微生物组与药物交互作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分子机制 

 发展元基因组和代谢组的时空分析技术,研究药物调控 微生物代谢及代谢信号传递机理;解析微生物组对临床常用 药物体内代谢和处置过程的影响,揭示微生物组代谢药物的功能酶系、代谢途径及内源代谢通路的整合作用与机理;鉴 定影响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菌谱,建立预测个体对 药物响应的模型,为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4 微生物组学新技术及实验动物体系 

发展微生物单细胞成像与物种快速鉴定、单细胞分选和 测序、微生物培养、跨尺度微生物组数据分析、元基因组功能注释与可视化等的共性创新技术;建立用于微生物组研究 的实验小鼠等规范化无菌动物技术体系和动物模型,并用于 相关疾病的研究。 

2.5 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宿主免疫机制

 围绕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建立宿主免疫在感染和预后 期的多维度动态图谱,研究宿主免疫持续时间、免疫效应强度差异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研究病原微生物新发突变对既 存抗体免疫效果的影响,发展针对宿主免疫的调控靶标和新手段。 

3. 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方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1 面向超大蛋白质机器结构研究的整合性技术方法 

基于冷冻电镜技术、X 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波谱学等 结构生物学方法,并结合质谱、小角散射、超高分辨率荧光 显微镜、人工智能及其他新技术,开发整合性的多尺度结构研究技术体系,用于研究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 机器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在体结构或者动态变化等。

 3.2 蛋白质组与生物大分子互作的时空分析新方法

发展细胞表面蛋白质组与外源性生物大分子动态相互 作用的鉴定方法;发展细胞内蛋白质变体及复合物的动态表 征技术;发展活细胞中亚细胞器定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规模 化鉴定方法;建立蛋白质组与 RNA 原位相互作用位点的动 态表征技术。 

3.3 新型生物大分子统计力场的开发与应用

发展新型高效能增强取样算法、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 发展新型非自然态统计力场、符合统计力学意义分布的蛋白 质非自然态的结构数据库等,研究增强取样算法与统计力场 在重大疾病相关的无定型蛋白结构与功能等研究上的应用。 

3.4 大队列临床蛋白质组研究关键技术

 面向中国人群高发肿瘤的临床大队列样本与基于质谱 的蛋白质组分析,发展快速可配置、标准化、高稳定、全面质控,智能化的样本制备流水线;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融合 型质谱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实现微量临床样品的蛋白质组 深度覆盖与精准定量,建立标准化输出格式;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层次信息学整合分析新技术及标准;建立包含模型、标准库、工作流、实验设计等在内的高质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辅助知识库系统。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ONE

总阅读量 20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