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平台分会场顺利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12/02 13:59:52
导读: 大家围绕“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开放共享、自主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获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导:11月22日,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今年,对于全世界的人们都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从新春肆虐至今未除,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今年,对于学会而言则是成立四十周年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因此,今年的年会主题为“显微学激发新希望”,会议期间大家回顾历史,憧憬未来,大会报告格外精彩。与此同时,十个分会场的报告同样精彩纷呈,盛况空前。

大会现场

第十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分会场”(以下简称:共享实验平台分会场)上午的分会报告,在分会主席韩玉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流研究所)研究员,郭振玺、张文娟等老师以及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众多教授、专家、同行的支持,会议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大家围绕“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开放共享、自主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十分会场现场


公共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

23号早上8点30分,平台分会座无虚席,大家迎来了分会首个报告《显微镜开放共享与查重评议工作介绍》,报告人是来自国家科技部平台中心徐振国研究员。

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文)出发,徐振国研究员详细的讲解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具体要求、政策制度等,并具体分析了目前国家显微镜开放共享的现状与不足。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科研大型仪器设备与平台建设无论是速度、力度与规模都逐步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共平台的共享开发与大型设备的查重评议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央级新购大型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徐振国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查重评议流程和显微镜采购的查重评议情况与成效。据统计,截止2020年10月,今年中央级单位计划申请采购仪器总台(套)数为54757台(套),经查重评议减少的仪器采购数量减少14614台(套),直接节约经费266.73亿,这充分展现了查重评议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徐振国研究员还对显微镜采购的查重评议工作进行了肯定,也对显微镜开放共享提出来希望和要求。

在接下来两天的会议中,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纷纷汇报了各自的开放共享情况、举措、成效与问题等。

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教授的报告题为《西安交通大学共享平台规划建设和运行成效》。报告中,孟令杰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西交大分析测试中心的运行与共享情况,完美的体现了以少量的设备服务于众多的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心设备平均年共享机时约2300小时,远超校内设备年均1490小时;为各平台的开放共享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不同等级的公共共享平台,包括12个专业平台、22个院级平台以及8个校级平台。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与创新港的建设备受关注,为此,孟令杰教授也细致的讲解了创新港校级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从中心建设、共享系统、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剖析与经验分享。最后,他提出了设备建设需合理规划、分类管理与考核、加强技术队伍与人才梯队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

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何琳研究员以《大型电镜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为题,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基本情况与设备运行管理、共享开放的情况。开放共享是目标,而安全则是前提。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也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基础。据何琳研究员介绍,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建立多级安全责任体系即“中心-平台-机组-实验室”,设立相应的安全员与安全责任人,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程度;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2019年进行安全培训1300余人次;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室安全无小事,既关系到实验室人员与用户的安全,更关系到中心与学校的发展,何琳研究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其实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室的建设是基础

先进的设备平台是高质量数据获得的基础,也是打开众多科学问题的钥匙,然而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往往对于环境指标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为此,基于多年的环境改造工作经验北京大学郭振玺博士作了《高端电镜环境技术改造要点》的报告,细致的探讨了高端电子显微镜环境改造的意义与技术要点,从温湿度控制到地线设置,从磁场干扰到振动影响,从技术指标到验收要点,系统而详尽的给出了显微室建设的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为高端电镜平台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理工大学邵瑞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时金安博士、重庆大学李经纬博士、北京工业大学陈艳辉研究员等分别分享了球差校正电镜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宝贵经验,既让我们体会到了平台搭建的不易,更体现了电镜人做事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为球差电镜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冷冻电镜中心戴阿光教授分享了后疫情时代P2冷冻电镜平台建设的、经验,戴阿光教授从平台建设及要求、设备情况、管理制度、研究方向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P2级电镜室的建设要求,也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先进的P2冷冻电镜平台。

而南方科技大学的吴静博士则是以《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的运行及优化管理》为题,向大家展示了国内最先进的冷冻电镜平台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南科大冷冻平台的建设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大型仪器平台以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实验室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对于设备的长久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北京工业大学闫鹏飞教授以《分享STEM 高分辨模式下图像毛刺问题产生的原由和消除历程》为题,报告了其所负责的球差电镜运行中高倍HAADF成像下存在着强烈的毛刺现象及解决过程。历经多次的场地检测与外围因素探索(包括机械振动、电磁干扰)无果的情况下,锁定罪魁祸首是440HZ的低频信号干扰,而当影响源被确定为是循环水堵塞之后,终于得以解决。闫鹏飞教授现场的经验分享和寻找问题的心路历程引起了听众热烈的反响和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的任子君老师,强调了日常保养(小保养)以及公司定期的保养(年保/大保养)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的保养可有效的维持设备性能指标的稳定,同时也能及时排查与预防设备故障,确保设备高效运行。无论是闫老师“寻根问底”的追凶,还是任老师的提前预防的举措都反映了电镜管理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与坚持不懈努力寻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电镜管理与操作人员。

 

运行制度是开放共享的保障

电子显微镜测试与研究工作,因其巨大的需求量、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的大量的人为操作)与数据分析的专业性,一方面导致了电镜开放运行机时普遍高于其他设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健康问题。

正如中南大学颜宁博士等人提出的,目前电镜公共平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测试需求量大,如何更快的满足用户(老师和学生)的科研/检测需求已是当务之急。2)测试费用难于收取,设备维护费用高昂,难以为继。3)透射电镜对样品的要求极高,常需反复尝试,工作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常难被理解。4)晋升通道难以畅通,各单位实验室工作老师或多或少面临着不同层度的考核和晋升的尴尬与难题。

在两天的会议中,兰州大学(张宏)、中南大学(颜宁)、天津理工大学(习卫)、上海交通大学(何琳、赵晓然)、重庆大学(张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边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珺璟副研究员)等人纷纷就以上相关问题,分享了各自所在(电镜)平台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张宏博士指出,兰州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了保修制度,有效的解决了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极大的方便了设备的开放共享。习卫博士担忧地提到,因为学生自主的操作给仪器带来了极大的损伤(性能指标大幅下降),无耐之下只能只得放弃自主培训,但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加强管理与责任划分或许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颜宁博士详细介绍了其中心在学生培训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根据学生需求的不同开展分级制的培训方案,具有不同操作等级的操作人员可以预约使用不同时间的机时,既缓解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解决了长时间排队的难题。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等进一步通过会员制度,在非工作时间的利用率,共享开放等方面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设备机时紧张的问题,同时降低用户的测试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声誉。此外,轮岗制度、激励制度等对于平台的高效运转与人员积极性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高效的运行机制与高度的开放共享,所带来的众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充分发挥了大型公共平台在助力学科建设、促进交叉融合方面的重大作用。

 

勇于开拓,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设备的研发

自主创新,作为本分会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于24日上午进行了集中的讨论。首先,北京大学的徐军教授以《北京大学电镜室在仪器研发道路上的探索》为题,分别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在场发射电子源、阴极荧光系统、电子束曝光机等核心部件与仪器的研制方面的经验与突破。徐老师生动的讲述了设备研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以及设备实验效果与前景。场发射电子源的研制不但有望突破仪器厂商的“垄断”限制,同时也有望实现自主产权的高质量电子源;电子束曝光机的研制更是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挑战。

随后,北京工作大学张跃飞教授分享了扫描电镜原位功能自主开发与运行经验(《扫描电镜中集中原位分析测试功能开发与应用》),介绍了其课题组多年来在扫描电镜自主研发工作上的历程与贡献。系统讲解了原位SEM/AFM联用系统、原位SEM电化学功能、原位SEM高温拉伸成像系统等开发与应用。特别的,由张老师团队开发的扫描电镜原位力学-高温实验技术方案与相应产品以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报告中张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原位高温实验、原位EBSD和原位-高温EBSD实验结果,异常精彩。

前面我们已领略了徐军与张跃飞两位资深教授及团队在仪器开发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与丰硕的成果,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张晴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唐旭工程师则让我们目睹了年轻一代人在自主创新与仪器开发方面的潜力与努力。

张晴博士汇报了透射电镜原位原子尺度多场耦合实验平台开发及应用工作,为未来优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透射电镜原位样品台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而唐旭老师则自主研发了“透射电镜样品等离子清洗和样品杆存储集成装置”,同时具备样品等离子清洗,样品杆真空存储和TEM,3D APT样品真空存储三大功能,该设备技术指标与同类进口产品相近,设计理念和实用性更优,打破了国外相关的技术垄断。以上的设备研发工作对推动电子显微镜领域配套装置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意义非凡,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肯定和支持。

此外,福建中医药大学陈文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的陈明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温州医科大学验视光学院张军老师(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电镜中心孙宁老师等人就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享,让与会的同仁收获良多。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郑爱国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家龙老师、郑州大学张洋老师等分别分享了电镜在各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创新研究结果。

经过一天的大会报告,两天的分会报告,与会人员交流充分、讨论积极,不但收获了丰富的管理与工作经验,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纷纷表示期待明年电镜年会再相会。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葱头

总阅读量 2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