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即将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05/29 14:05:01
导读: 2020年6月15日,“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来袭。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6月15日举办“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报名听会链接)

专家介绍

程小全.PNG

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实验室主任。198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升力系统室,1992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上研究生,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出站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至今。已有32年从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经历。现任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委员,《高科技纤维与应用》编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航空专业领域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物理冶金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过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50多项,以及“985工程”学科建设任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0部、获批专利5项。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一项、中国发明合作创新成果奖一项。

报告题目:《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

报告摘要:由于设计及使用维护的限制,机械连接成为复合材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多功能、多用途飞行器的发展,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在复杂环境中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吸湿和高温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机械性能的必须加以关注。本报告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在常温干态、常温湿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等四种环境条件下的拉伸挤压力学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单钉双搭、单搭连接结构的拉伸破坏行为和损伤机理,分析了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性能的影响。

陈新文.PNG

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非金属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专业团队负责人。从事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玻璃、橡胶、胶黏剂等航空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20多年。曾负责多项重点型号任务,为航空各型飞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结构研制、强度设计、定寿等提供了试验技术和力学性能数据支持。曾获奖和立功多次,发表文章近20篇,参与书籍《航空材料的力学行为》、《航空材料力学检测》、《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导论》等的编写,制定企业标准15项,国家级标准6项。

报告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

报告摘要:概述了开展复合材料疲劳试验的目的,从疲劳S-N曲线、条件疲劳极限、试验频率、迟滞效应、刚度变化和失效模式几个方面阐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标准试验方法,指出了每个标准试验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最后给出了疲劳试验方法改进的方向。

1.PNG

包亦望,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工业陶瓷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秘书长。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被授予有重要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英国皇家工程院“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称号。在陶瓷与玻璃等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技术和材料优化设计、脆性材料的强度与断裂理论以及脆性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创新,特别在陶瓷和玻璃的高温和常温力学性能评价,建筑玻璃风险诊断与玻璃器件失效分析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结构陶瓷的强度理论、断裂力学、脆性材料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题目:《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

报告内容正在准备中。

白瑞祥.PNG

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和设计,含损伤工程结构物的损伤和承载能力,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分析与数值仿真,含损伤工程结构物修复和强化机理。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变革性技术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近年来负责国家大飞机和探月等航空航天工程中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行为检测和数值仿真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SCI 检索论文40余篇。

报告题目:《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

报告摘要:针对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选型和验证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优化设计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大型复杂复合材料选型和参数优化设计,可极大提高选型和优化设计效率。由于大型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参数多,结构失效模式丰富,在采用数值方法预测结构承载能力时计算模型庞大、引入的损伤演化判据、材料强度准则及响应材料参数过多、同时还需考虑制造缺陷、分层损伤和界面损伤扩展以及接触、几何大变形等行为,导致多重非线性耦合,使计算难于收敛。采用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可以通过将损伤失效模式进行分类,通过材料级和结构级小规模测试获得材料损伤断裂参数,并用于校正结构级数值仿真模型的精度,进一步结合整体-局部建模分析方法,首先预测出结构主控失效模式,进而建立一个只考虑主控失效模式的解耦模型对整体结构进行失效行为预测,提高了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收敛性。

周立明.PNG

周立明,吉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复合材料力学研究,提出了力-热-电-磁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法,解决了磁电弹复合材料有限元求解精度低的难题。自主研发了基于MATLAB平台的各类光滑有限元求解程序,同时从事微纳机械力学和多尺度复合材料、机械结构力学测试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各类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与企业项目8项。2019年以来在Compos Sci Technol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发表的10.1016/j.compstruct.2018.09.074进入ESI(1%)高被引论文之列,并被加拿大著名科研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EI论文20篇,软件著作权25项。担任Compos Part B-Eng、Compos Struct、Chinese J Aeronaut等期刊审稿人。

报告内容正在准备中。

1.PNG

黄培,博士,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suschem、Nanoscale等SCI论文15篇。

报告题目:《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

报告摘要:复合材料因其很强的可设计性,在汽车、航空航天、智能设备等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这里,我主要介绍我们课题组在连续性纤维增强、短碳纤维增强以及多功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概况。

刘文广.PNG

刘文广,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材料表征产品线技术支持,主要负责分子光谱、热分析仪器以及联用分析设备的应用支持,拥有7年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经验。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1)在新时代背景下,联用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2)PerkinElmer在材料表征领域的联用方案;(3) 联用分析技术的应用案例。

1920_420cl.jpg

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1、官网报名(点击链接免费报名听会);

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

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扫一扫,报名听会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复合材料
用户头像

作者:葱头

总阅读量 24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