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19年中科院化学部10位新晋院士介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11/22 09:43:12
导读: 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化学部共10人当选。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化学部共10人当选,分别是陈学思、樊春海、李景虹、马大为、施剑林、吴骊珠、徐春明、杨金龙、俞书宏、张锦。名单如下:

微信图片_20191122093929.jpg

timg_副本.jpg

  陈学思

  陈学思,男, 1959年12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8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1993年10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97年3月在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应用化学专攻高分子科学研究室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4月至1999年5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攻读博士后。1999年6月招聘回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9年12月任研究员,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高分子课题组长,长春应化所技术委员会成员。在J. Biol. Chem., J. Phys. Chem.,J. Membr. Sc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发表英文和中文专论各1篇,提交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1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点“九五” 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研究领域:一.高分子基因载体;二.药物缓释;三.电活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四.智能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樊春海.jpg

  樊春海

  樊春海,男,1974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现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主任。2011年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樊春海在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以及生物光子学领域做出了系统出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有:提出了“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模式,构建了基于DNA分子设计与界面调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研究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信号采集性能和核酸适体的分子结合性能,构建了基于功能材料识别与信号特性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单一和多重组装,构建了基于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多种生物传感的原理设计和传感元件制作,并已研制出多套样机系统。

u=517499032,2447510385&fm=26&gp=0_副本.jpg

  李景虹

  李景虹,1986年9月-199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6年12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5月- 2004年9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1月-2001年5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和Evonyx Inc.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

  研究方向:电分析化学与生物分析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能源;纳米电化学与材料电化学。

马大为_副本.jpg

  马大为

  马大为,男,1963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南社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纪委书记,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4年马大为从山东大学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1989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和梅奥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被复旦大学聘为长期兼职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8年获得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7年获得首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018年获得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马大为的研究方向为: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

施剑林.jpg

  施剑林

  施剑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1989年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国家“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纳米专项“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2013-2017)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先进陶瓷制备科学与烧结理论、介孔结构纳米材料可控合成与催化和生物应用研究,近年提出纳米催化医学研究新方向。发表SCI论文480余篇,他引31,000余次,H-index为102,2015-2018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作者,授权中国发明专利近50项;出版《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先进陶瓷物理化学原理与技术》、《无机光学透明材料--透明陶瓷》三本专著。

 吴骊珠_副本.jpg

  吴骊珠

  吴骊珠,女,1990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 ;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师从佟振合院士;1997—1998在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支志明院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光化学转换的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2] 、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 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光化学转换的研究,涉及(1)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特别研究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制氧和二氧化碳还原;(2)光化学合成与技术:利用光化学反应洁净、节约、节能的特点,开发重要精细化学品的光化学反应和技术,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光化学合成新策略;(3)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利用稳态和时间分辨的技术,研究激发态涉及的基本化学和物理过程,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以及化学转换的机制、效率和动态学,为实现高效光化学转换提供依据。

徐春明.jpg

  徐春明

  徐春明 , 男,汉族, 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5年就读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煤油本科专业,1985年至1988年在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有机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石油大学(北京)化工系有机化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实验室任教,1993年4月至1993年10月在加拿大Syncrude研究中心工作,1993年至1999年任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实验室主任,1999年至2002年任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重质油加工实验室主任,2002年至2005年任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5年6月起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

  先后在 AIChE Journal,Fuel I.E.C.Rearch,Oil & Gas Journal等国际著名刊物和国内相关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被批准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科研方向:重油化学和加工技术;石油化工;化学反应工程学。

杨金龙_副本.jpg

  杨金龙

  杨金龙,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四百余篇,论文被他引一万余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担任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应邀担任WIREs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和物理化学学报的副主编,Phys. Rev. X、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中国科学和化学物理学报的编委。入选美国物理学会(APS)的Fellow。

  研究方向:1、单分子化学物理2、量子化学应用3、计算凝聚态物理。

俞书宏_副本.jpg

  俞书宏

  俞书宏,1967年8月出生于安徽庐江,材料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执行主任。

  1988年俞书宏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无机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研究方向包括:仿生高性能纳米复合结构材料、自组装及应用;聚合物控制晶化与模拟生物矿化;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诱导合成和组装技术;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与组装体功能;面向能源、环境领域应用的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和能量存储;纳米材料的光、电、磁性能调控和纳米催化效应等。

张锦.jpg

  张锦

  张锦,男,1969年12月生,籍贯宁夏同心。中共党员。1992年获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兰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2000年于英国利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做博士后。2000年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2003年至今任教育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18年10月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化学气相沉积、SPM纳米结构加工以及化学组装等手段,发展面向未来器件的新结构和新材料,强调一维材料的控制性生长和结构调控。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2
全部评论(12条)
用户头像
purwind2019-11-24 06:41:23
学习了……
0回复
用户头像
羊城小生2019-11-23 17:25:06
厉害了
1回复
用户头像
p31371652019-11-23 17:15:32
仰视大牛,
0回复
用户头像
潮白河畔2019-11-23 16:14:17
都是牛人啊!
0回复
用户头像
Jalen2019-11-23 15:29:47
都是大神!!!
0回复
用户头像
mingxiaoyan2019-11-23 12:58:51
都是大牛啊
0回复
用户头像
人在江湖2019-11-23 12:47:19
0回复
用户头像
在路上2019-11-23 11:20:01
实至名归!
1回复
用户头像
在路上2019-11-23 10:17:55
实至名归,厉害??
0回复
用户头像
gongdw2019-11-23 05:51:17
有我学弟。可喜可贺。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