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近红外光谱发展态势深度解析——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5/09 17:10:54
导读: “一个学科发展趋势通常呈S型,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

  从1993年开始,袁洪福教授就进入了近红外光谱的研究领域,这20多年来一直在做这一件事情,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对近红外光谱有很深的感情,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当然也有着很高的期待。日前,在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时,袁洪福教授详细解析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

  “一个学科发展趋势通常呈S型,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 袁洪福介绍说,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一个从了解、质疑,到认可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磨合,现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据介绍,我国目前大型饲料企业购置近红外光谱仪100台以上的有2家,购置5-10台的有50多家。

  从仪器技术发展的角度,我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鉴于企业的需求,北京化工大学与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蚕蛹雌雄高速鉴别与分选设备,1秒钟可以分选10个蚕蛹,1套设备一天可以分选1.2吨,正确率在98%以上,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袁洪福说,“虽然蚕蛹分选领域非常小,但是我们掌握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这表明我们国家近红外光谱技术并不落后。”

  当然,袁洪福也提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在硬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数据库的建设、模型的建立和维护等方面需要一定的突破;应用拓展和标准建设也亟待加强......

  详细内容请查看如下视频: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近红外光谱NIR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1
全部评论(11条)
用户头像
lvguanglong2019-05-23 09:10:05
一项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向袁洪福教授致敬!
0回复
用户头像
nemo0012019-05-14 20:28:22
不错
0回复
用户头像
200519452019-05-13 23:35:00
近红外在国内的发展道路还很长,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0回复
用户头像
浙树大分析2019-05-13 17:57:18
期待更多成果
0回复
用户头像
Lowell13142019-05-13 11:45:38
人家发现很长时间了,再加上工业底子厚,慢慢来,慢慢会好的!
0回复
用户头像
senke2019-05-13 08:10:16
学习一下
0回复
用户头像
水分子2019-05-13 06:56:16
我们应该在仪器精度和耐用性上下功夫
0回复
用户头像
1232019-05-13 06:48:22
学习一下啊
0回复
用户头像
gongdw2019-05-13 05:35:29
学习
0回复
用户头像
wjf1234wjf2019-05-12 22:58:16
深入研究,获得更多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