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生命科学行业并购简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8/11/09 13:33:41
导读: 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获取新技术,进入新市场的捷径,在资本的加持下,生命科学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里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本篇文章重点为您解读Thermo Fisher, EMD,Roche等行业巨头的并购历程。

  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获取新技术,进入新市场的捷径,在资本的加持下,生命科学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里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本篇文章重点为您解读Thermo Fisher, EMD,Roche,GE Life Science,Agilent,Lonza,Danaher,BD等行业巨头的并购历程。

赛默飞.png

  从logo可以看出,ThermoFisher是标准的生命科学服务型企业,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标准普尔500成分股,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2017年收入约210亿美元,净利润22.25亿美元,员工70000人。

  2006年,英国Thermo和美国Fisher以换股方式合并,在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以及合并后的12年里,总共有232次并购发生,这些并购充分体现了ThermoFisher扩大规模的野心,资本运作的能力,进入新市场的雄心,对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前瞻力,以及消灭竞争对手的用心。

  Thermo:1956年成立

  Fisher:1902年成立

  Finnigan 1990

  Hypersil-Keystone 2000

  Chromacol 2006

  National Scientific 2006

  Cohesive Technologies 2007

  La-Pha-Pack 2008

  Dionex 2011

  *以上几家都属于色谱质谱产品线,ThermoFisher通过不断并购终于成为该行业龙头。

  柯达公司有机化学部 1993

  Janssen Chimica 1993

  Perbio Science AB 2003($7.14亿,Perbio收购的知名品牌有Pierce—标记化学, Endogen—细胞因子检测,Hyclone--培养基,因反垄断法卖给GE)

  Oxoid 2004 ($3.3亿,微生物培养基)

  Dharmacon 2004($8千万,RNAi,后因反垄断法卖给GE)

  Apogent 2004

  Affinity BioReagents (ABR) 2008(抗体)

  Open Biosystems 2008(全基因组克隆)

  Fermentas 2010(分子生物学试剂)

  Finnzyme 2010($2000万,PCR)

  Life:2013年$136亿被并购(从Roche手中赢得,Life并购的品牌请参见后面的并购树)

  Alfa Aesar 2015($4.05亿,化学试剂)

  MTI-GlobalStem 2016(生命科学试剂)

  Affymetrix 2016($13亿,基因芯片)

  从以上并购可以清楚地看到ThermoFisher对生命科学最核心工具—试剂和耗材的重视及整合理念的演化,事实上,Fisher一个世纪以前就是从化学试剂起家的。

  *ThermoFisher进入21世纪后也重仓押注临床诊断,并且相当有前瞻性,以下案例既有成功,也有不那么成功。

  Cellomics 2005 (高内含分析先驱,21世纪初组学高大上化身,虽被$4900万捡漏,但Fisher并没有很好地整合基因组业务,随着Dharmacon卖给GE,Cellomics也被人遗忘了。)

  B·R·A·H·M·S2009 ($4.7亿,PCT诊断)

  Phadia 2011($35亿,过敏检测,Phadia来自Pharmacia与辉瑞的合作)

  OneLambda 2012 ($9.25亿,组织配型检测)

  Ion Torrent 2010

  Core Informatics 2017(科研数据云端服务)

  Patheon2017(CDMO,$72亿)

  FEI Company 2016($42亿,电子显微镜)

  BD AdvancedBioprocessing产品线 2018

  从ThermoFisher的并购历史来看,他们主要还是追求一站式采购所带来的综合利益,希望大卖场式平台能带来足够客流量,形成良性循环。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美国足够大的本土市场和良好的资本市场。从Thermo,Fisher和Invitrogen各自发展轨迹来看,都是在创始阶段就展现了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资本运作偏好,充分利用了世界金融中心的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当然,近10年来,随着组织日益复杂化,其核心管理层与华尔街的功能界限越来越模糊,是继续以这种节奏不断满足投资人的胃口,还是放慢步伐,精细整合,外人是很难置喙的,甚至其内部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都难以看清全貌,更不用说战略预测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的并购,应该是看到了生命科学总的发展趋势,希望他们的眼光是准确的,生命科学的市场天花板远远不止目前人们看到的那样,等他们并购到了一个平台期,也许所有的人会豁然开朗,看到生命科学真正进入了一个巨大的主流开阔地带---在那里,生命科学研究不再仅仅为制药业,农业,医疗行业服务,而是战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

  

赛默飞世尔并购树.jpg

ThermoFisher并购树

EMD公司

  Merck Group:1668年成立于德国,一战后其美国子公司Merck & Co.先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后私有化为现在著名的美国默克制药集团,德国母公司采用EMD为其全球统一名称。2010年收购Millipore, 2015年收购Sigma, 成立MilliporeSigma品牌,旗下共有250多个品牌,总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波士顿地区,收入约60亿美元,员工20000人。

  1973年从葛兰素手中收购BDH Chemicals。

  1999年收购生物试剂公司Calbiochem, 并随后收购Oncogene(知名抗体公司)和Novagen(著名分子生物学试剂公司,其蛋白表达系统独树一帜)。

  2003收购基因组先驱Incyte在人类基因组测序竞争中与塞莱拉两败俱伤后独立出去的ProteoPlex。

  2006年以$132亿收购瑞士Serono SA。

  2012年€2170万收购细胞培养和活细胞分析公司CellASIC Corp。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德国Merck曾经以$13亿收购生命科学渠道销售巨头VWR,但是2004年又以$16.8亿卖给私募基金Clayton,后者又转卖给另一家私募基金Madison Dearborn,2017年超高纯度材料供应商Avantor在投资基金New Mountain Capital和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的支持下,出资$65亿收购了VWR。

  Millipore

  1954年成立,主营业务为过滤材料和实验室及工业纯水设备。

  1979年并购Waters,1994年又卖出Waters的色谱业务(等于放弃强手如林的色谱市场)。

  1996年收购Amicon(幸亏买的早,不然又是一个Pall)。

  2006年通过并购Serologicals ($14亿,拥有Chemicon,Upstate,Linco等知名抗体品牌)进入生命科学试剂市场。

  2009年收购流式细胞仪公司Guava Technologies,2010年被EMD以$72亿收购;

  2011年出面以MerckMillipore名义收购西雅图影像流式细胞仪公司Amnis。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Luminex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MilliporeSigma旗下Guava和Amnis,后者随即确认,窃窃私语两年的传言终于得到了证实:无法做到业界前三的业务板块,GE是不会长期持有的,EMD也一样。

  Sigma-Aldrich

  1975年由Sigma和Aldrich合并而成。

  1989年以$3900万收购主要竞争对手瑞士Fluka Chemie AG(时年收入为$5500万,不知Roche和Ciba-Geigy为什么要这么便宜卖)。

  1993年$5470万收购Supelco进入色谱市场。

  1998年$3950万收购DNA合成公司Genosys 。

  2005年以$3.78亿收购培养基生产巨头JRH Biosciences。

  2006年收购中国代理商苏伯伟。

  2007年收购生物制药CMO公司Molecular Medicine BioServices 。

  2009年收购化合物软件设计公司 ChemNavigato。

  2010年收购知名参考物公司CerilliantCorporation。

  2012年收购Research Organics Inc.(化学试剂)和BioReliance($3.5亿,动物毒理学,曾被Invitrogen收购)。

  2014年以$1.7亿收购病理诊断公司Cell Marque,次年以$170亿被EMD收购,为了顺利通过欧盟反垄断审查,EMD不得不同意把Sigma的溶剂和无机试剂产品线以$1.19亿低价卖给Honeywell。

  一直以来,Sigma-Aldrich以“目录公司”著名,仅1986年就印刷发行了150万本目录,据说他们一直都没什么地面销售人员,主要靠海量目录和蔚为壮观的呼叫中心维系十亿美元规模的销售额(要知道平均客单量是$200)。

  Sigma一度想进入临床诊断领域,2000年以$3400万收购德国凝血检测公司Amelung ,但2002年即以$150万卖给Trinity Biotech plc收场。

  EMD以350年高寿之躯,对生命科学最前沿体察入微,无论是技术的前瞻性,还是事无巨细的管理能力,她都要,也都能消化,殊为不易。

  要知道,Millipore已经算行业中有根基的稳健派,但是她整合Serologicals留下来的摊子时,还是让美国东海岸的抗体翘楚Upstate流失了大部分业务精英,元气大伤,至今都无法恢复并购前的锐气和市场价值(Upstate被并购后,信号通路抗体公司CST没有了对手,一路突飞猛进,绝尘而去),这同样也让先进入EMD大家庭的西海岸抗体公司Chemicon黯然神伤。

  本来这两家实力强劲的抗体公司应该是并购后生命科学这个新生长点的核心,但是纵观Millipore目录,留下来的亮点反而是License来的Luminex及附着其上的Linco试剂盒,不成器的Guava流式细胞仪,边缘化的影像流式技术,和Singulex丢弃的科研型单分子检测技术。

  相比之下,Sigma从草根做起,一点一点集腋成裘,靠人海战术(实际上是目录在冲锋陷阵),精细化管理,把全世界收集来的化学试剂进行质控,标准化,完善库存,开创生命科学业界24小时发货的先河,其基本功之扎实,无人能比,这完全是逆袭典范,应该给投资人以启发。

  Merck在一年之内,力排众议,让骄傲的Sigma排在Millipore之后,整合了两个巨人的物流,魄力昭然。

  

Roche.jpg

  1896年成立于瑞士。

  1982年以$1.635亿收购独立实验室公司Biomedical Reference Laboratories,一举成为美国1990年代最大的第三方检验中心(20个中心实验室,$6亿收入),又于1995年把第三方检验业务卖给了LCAH。

  1991年以$3.3亿里程碑式收购Cetus公司PCR所有专利权(Cetus公司后来与Chiron合并)。

  1997年以$110亿收购生命科学试剂巨头Boehringer Mannheim(宝林曼)。

  2002年收购基因测序公司454。

  2008年$34亿收购美国病理诊断公司Ventana(后者在卖身之前于2007年收购病理抗体公司Spring BioScience Corp)。

  2010年以$1亿收购肿瘤数字病理公司BioImagene, Inc。

  同年以8500万欧元收购诊断自动化龙头PVTProbenverteiltechnik GmbH,1.9亿欧元收购宫颈癌诊断公司mtm laboratories AG。

  2012年$2.2亿收购血液诊断公司Constitution Medical Inc.,2015年$4.25亿收购微生物诊断公司GeneWEAVE ,未知金额收购PCR酶公司Kapa Biosystems。

  2018年收购肿瘤研究与病人监护公司Flatiron Health,耗资$19亿,同年以$53亿收购肿瘤分子信息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

  罗氏收购不以数量取胜,但是个个切中要害:

  1.买PCR知识产权,恰逢Cetus因IL-2被拒遭遇现金流危机,果断出手,目光穿透历史几十年!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现在方兴未艾,未来无可限量,该收购以数亿美元赢取未来上千亿的市场先机,其高瞻远瞩,令人叹为观止。

  反观当时的生物医药巨人Chiron,贪图Cetus在新药研发上的名声,并其华丽的壳,结果不久就以区区$11亿把IVD业务分拆卖给了拜耳。

  2.买宝林曼,石破惊天的大手笔!

  记得欧盟反垄断审查就进行了一年有余,这个技术型的并购因为知识产权数量众多,错综复杂,非常考验法律部门的专业水平。

  事实上,这种教科书式的并购,需要整合全球知识产权和金融业的资源,进行精算估值,预测未来,法律界定,工作量十分巨大,这也是超大型并购一般都发生在商业环境成熟,法律健全,融资渠道丰富的欧美国家的深层原因。

  历史证明罗氏在此案上同样目光长远,她现在的全球IVD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就是当时奠定的。宝林曼丰富的生化酶学资源,扎实的标记技术(包括赋能罗氏的电化学发光技术),试剂盒开发能力,自由穿行于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超然学术地位,一定让罗氏怦然心动,夜不成寐,因此她才以历史最高价相求。宝林曼之后,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傲视美国的生命科学原生巨人。

  

GE.png

  GE成立于1893年,起始于X射线技术,其医疗板块整个20世纪一直在医学影像领域深耕,其生命科学部门一直到21世纪初才成型,居于其Healthcare部门之下,总部位于英国。

  可能受新经济影响,诸事不顺,GE Life Science并购不多,但是级别足够配得上GE这两个字母:

  2003年$95亿收购Amersham plc,Amershamplc由英国同位素试剂巨头Amersham和瑞典生物试剂巨头Pharmacia及挪威Nycomed在1997年合并而来,Pharmacia Biotech部门(Pharmacia还有很强的制药部门并没有出售给GE)旗下曾有LKB-produkter AB和PLLaboratories两大全球生命科学日出前的强势品牌。

  2006年$3.9亿收购瑞典分子互作公司Biacore。

  2007年收购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公司WaveBiotech LLC。

  2011年收购德国培养基公司PAA,进一步加强自己在生物制药领域服务工业客户的能力。同年收购细胞影像分析公司Applied Precision。

  2013年$7.13亿收购英国分离纯化巨头Whatman,并随即在中国开厂生产,对准中国日渐炙热的临床诊断(尤其是POCT)和生命科学市场。

  2014年$10.6亿收购ThermoFisher旗下因并购Life产生反垄断问题的三个品牌:Hyclone(培养基), Dharmacon(RNAi)和Seradyn(磁珠),既拿到大包装折扣,又省了尽调的钱,还得了人情。

  但是3年后,英国基因编辑公司Horizon Discovery以$8500万从GE手里买走了Dharmacon,自2004年Fisher以$8000万收购Dharmacon,13年过去了,Dharmacon几乎原封不动地从美国到英国之间卖了三次,完全感觉不到通胀压力。

  2016年收购瑞士BiosafeGroup,布局细胞治疗市场。

  2017年收购英国纳米纤维过滤公司Puridity。

  2018年Geekwire上刊登了一篇短文:GE quietly sells Caradigm to cancer company Inspirata, more than two years afterMicrosoft pulled out of the joint venture(在微软撤出这家合资公司两年后,GE悄悄地卖掉了Caradigm),2012年GE与微软合资成立健康大数据公司Caradigm,2016年微软撤出,GE买下微软股份,一年以后,另一家健康数据公司Imprivata买下了Caradigm,“收购条款不明”。

  随着两年内两换CEO,GE积累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担心,新CEO上台,势必会有较大调整,难以排到业界前三的生命科学部门何去何从,应该会在未来2-3年见分晓。

  

安捷伦.jpg

  安捷伦,1999年从惠普独立,当时是硅谷历史上最大的IPO。但是生不逢时,刚含着金钥匙出生,就碰上经济危机,销售锐减,大幅度裁员,2001年把医疗健康部门以$110亿卖给Philips,2005年又以$26.6亿把半导体部门卖掉。经过一系列瘦身,安捷伦开始买买买了。

  2005年,收购基因芯片公司ComputationalBiology。

  2007年,$2.5亿收购圣地亚哥知名分子生物学试剂公司Stratagene(仪器均为OEM)。收购实验室自动化及软件公司Velocity11。

  2009年,以$15亿收购分析仪器公司Varian。

  2011年,连续收购二代测序样本制备公司Halo Genomics和新药研发样本制备公司BioSystem Development。

  2012年,以$22亿收购病理抗体巨头,丹麦Dako。

  2013年,安捷伦决定再次分拆,生命科学业务保留Agilent,电子测量业务叫 KeysightTechnologies,从此以后,安捷伦就是100%血统纯正的生命科学公司了。

  2015年,以$2.35亿收购代谢组学新锐Seahorse Bioscience。收购临床遗传学和病理数据管理公司Cartagenia。

  2016年,4000万英镑收购拉曼光谱仪器公司CobaltLight Systems。收购遗传学诊断公司Multiplicom。

  2017年,收购测序样本编码公司Population Genetics Technologies。

  2018年,收购爱尔兰细胞分析公司Luxcel Biosciences和Acea Biosciences($2.5亿,在杭州生产的新一代流式细胞仪,有报道称安捷伦此举意在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我宁愿相信安捷伦是想打通流式细胞仪与抗体及基因组的合纵联和,走向肿瘤诊断+新药发现的广阔蓝海)。

  $2.5亿收购毛细管电泳公司Advanced AnalyticalTechnologies, Inc. (AATI)。

  收购化学标准品公司ULTRA Scientific, Inc。

  收购瑞士云端实验管理公司Genohm。

  以$8000万收购糖蛋白试剂公司ProZyme和韩国科研工具代理商Young In Scientific。

  $1.05亿收购临床测序公司Lasergen。

  从安捷伦与惠普拆分,到彻底剥离非生命科学业务,我们不禁要猜测,她究竟在过去的20年间,在硅谷那个无声喧闹的地方,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未来世界图像,以至于砸锅卖铁,全身换血,也要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生命科学公司?

  

lonza.jpg

  龙沙1897年成立于瑞士,是实力强劲的化学与生物技术公司。它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国际并购。

  1996年, 龙沙$8200万收购CelltechBiologics,开始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市场。

  2006年,收购比利时多肽合成公司UCB。

  2007年,龙沙$4.6亿收购Cambrex旗下生物学试剂业务,这给了龙沙目前细胞培养业务的骨架品牌:

  Clonetics(细胞系,原代细胞)

  Biowhittaker(培养基,内毒素检测)

  FMC(电泳,琼脂糖金标准)

  2008年,收购德国细胞转染公司amaxa,条款未披露,谣传是2亿美元现金。

  2009年,收购印度CRO公司Simbiosys 。

  2010年,收购小型CRO公司Algonomics。

  2016年,收购肝细胞筛选平台公司Triangle Research Lab。

  2017年,收购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PharmaCell 。

  收购爱沙尼亚的外泌体先驱HansaBioMed Life Sciences。

  从龙沙在中国市场上的动作可以看出,它正在努力从一个化工企业变成生命科学的有力竞争者,聚焦于细胞供应为核心的药物发现和细胞治疗。

  

丹纳赫.png

  于丹纳赫,国内媒体已经有很多介绍了,最近其前任CEO出任GE董事长兼CEO成为工业界新闻,再次引起了很多人对丹纳赫的好奇心。其实,丹纳赫今年4月份向GE提出收购其生命科学业务,但是据说GE并未积极反应,根据GE去年46亿美元销售额,外界猜测该业务值200亿美元左右。不管这个猜测是捕风捉影还是无风不起浪,让我们来看看丹纳赫在生命科学并购的历史吧。

  2003年,$7.3亿收购丹麦血气分析仪巨头Radiometer,进入临床诊断领域。

  2005年,4.5亿欧元并购Leica Microsystems AG,进入光学显微和病理市场,奇怪的是,LeicaMicrosystems在2004年录得6.6亿美元收入,公告说收购价包括了债务和其他责任。考虑到另外一个Leica--徕卡照相机公司,也是在数码浪潮下苦苦挣扎,控制权被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轻易拿走的情况,不得不为老实的德国人而惋惜。

  2006年,$5.2亿收购澳大利亚病理公司Vision Systems Ltd,后者拥有英国著名的免疫组化抗体公司Novocastra。

  2009年,$6.5亿收购Melucular Devices,$4.5亿从Life手中收购质谱巨人 AB SCIEX 50%股份。

  2011年,$68亿收购BeckmanCoulter,后者因遭遇FDA指控而股价大跌,所以有人说丹纳赫是嗜血的鲨鱼。事实上,以Beckman在临床诊断,离心机和基因组分析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和Coulter在血球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方面的雄厚实力,68亿美元的价格确实太低了。这在2015年丹纳赫以$138亿收购过滤公司Pall时对比鲜明。

  2012年,通过LeicaMicrosystems收购风投基金ATV旗下数字病理公司Aperio。

  2013年,$3亿从第三方检验公司Quest手中收购快检诊断公司HemoCue。

  2016年,$40亿收购基因诊断公司Cepheid(以微流控技术专利多而著称,国内想做微流控的,请认真研究其专利体系)。

  $7亿收购色谱耗材公司Phenomenex。

  2017年,收购云端研发平台公司IDBS。

  2018年,收购合成生物学巨头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 Inc.

  

BD.jpg

  BD成立于1897年,业务分为两个部门:BD Medical and BD Life Sciences,总收入约115亿美元,净利润约7.5亿美元,员工6.5万人,生命科学部门主要由微生物诊断和流式细胞术应用组成。

  1973年,BD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款流式细胞仪,FACS I。

  1980年,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BACTEC 460TB诞生。

  1997年,通过与Genzyme争夺,BD收购流式细胞分析抗体公司PharMingen($7500万),并于圣地亚哥设立BD Bioscience(BDB)总部。

  其后,BD利用PharMingen班子收购抗体公司Transduction Laboratory,分子生物学公司Clontech(1998年以2亿美元购入,2005年以6000万美元卖出),单细胞检测先驱Atto Bioscience($2500万),药物代谢和毒理检测公司Gentest Corporation(2012年以7.3亿美元与Falcon Labware产品线一起卖给康宁公司),蛋白质组学公司FFE Weber GmbH等一系列研发型公司,想把以流式为核心的细胞分析业务拓宽,包括基于流式细胞仪的多重检测,细胞内功能检测,新药筛选,毒理,分子检测等,但并不成功,目前看来仅有PharMingen收购可称成功。

  2011收购美国个人流式细胞仪品牌Accuri。

  2012 收购英国Sirigen group,弥补因错失荧光染料王牌Molecular Probe(现在ThermoFisher旗下)而造成的新产品研发被动局面。

  2015收购硅谷的单细胞核酸分析公司(yes,again!)Cellular Research,目前已经推出AbSeq,FACSMelody细胞分选仪,Rhapsody单细胞分析系统等一系列产品线,并计划把PharMingen所有抗体都开发成单细胞检测相关的Antibody-oligo产品,一转眼,BD俨然成为最性感的单细胞基因分析技术平台,利用自己在流式细胞术的领先地位和巧妙收购,快速解决单细胞分离分析技术痛点,弯道超车,在包括液相活检在内的广阔未来占据了有利地位。

  对超大型巨人来说,Bio-Rad,R&D Systems,Enzo,这些中型企业,是很好的并购标的,但是,对那些多层次收购而言,不能层层穿透直达原生品牌,进行有机整合的并购,都是危险的,低效的。

  近年来,中国资本频频亮相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并购竞技场,从国有上市公司万润股份2015年8.5亿人民币收购美国试剂公司MP Bioproducts,到中国民间私募基金Origin Technologies为了争夺Affymetrix而组团到硅谷注册投资公司,惜败ThermoFisher,一直到国产VC不惜与BD对簿公堂,也要投巨资到流式细胞仪新秀Cytek,开发高端流式细胞仪,正面硬刚统治该细分市场达40多年的垄断力量,到Thermo Fisher不遗余力推广“in China,for China”的国产品牌合作项目,我们分明感觉到了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中国的生命科学产业高潮已经在路上了。

  作者简介: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罗敏

  1980—1984年,安徽大学生物系,本科。

  1984--- 1987年,北京大学生物系,硕士。

  1987---1990年,复旦大学遗传所,博士。

  1992年,创办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993年,开发成功TORCH系列试剂盒

  1996年,与美国PharMingen公司合作,在国内举办多场流式细胞术讲座和学习班,促进了流式细胞仪在国内的普及应用。

  2000年,创办GeneMay,Inc.,加入著名的Biocom协会。

  2001-2004年,获得PharMingen创始人250万美元投资, 建立北京生产研发中心, 引进美国BD公司专家在国内开始流式细胞分析试剂国产化。

  2004年,主持美国GeneMay,Inc.并购BioCarta和Orbigen两公司。期间,主持将BioCarta首创的400个Pathways商业许可给Gene Logic公司,整合进其著名的GeneExpress数据库。将Orbigen的siRNA技术商业许可给美国Gene Transfer System公司。与国家艾滋病中心联合获得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CD4免疫指标检测试剂的研制”,资助资金250万元,并于第3年顺利通过验收。

  2006---2008年,与美国ABI,VWR两上市公司谈判对晶美公司的并购, 完成尽职调查全过程。后因股东纠纷未成,导致晶美公司解散。

  2009年,创办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启流式试剂国产化并于2018年进入临床诊断市场。

[来源:医业观察]

logo
赛默飞色谱与质谱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wochenll_842018-11-13 14:17:47
并购能得到自己没有的技术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