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戊戌深秋意难忘 己亥季夏再相会——2018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圆满落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8/10/16 21:24:38
导读: 2018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10月13日开幕,众多技术专家在会议上百家争鸣、畅舒己见,呈现出了国内热学研究群体一派蓬勃发展、开拓创新的可喜态势。次日会议继续进行,高质量报告迭出不穷,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仪器信息网讯 2018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10月13日开幕以来,热力学、热分析、量热研究领域众多技术专家在会议上百家争鸣、畅舒己见,呈现出了国内热学研究群体一派蓬勃发展、开拓创新的可喜态势。10月14日,会议继续进行,高质量报告迭出不穷,讨论热度持续上升,仪器信息网为读者带来精彩的会议内容报道。

  14日下午,大会报告续接上日议程,6位专家相继带来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吕兴梅报告.jp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吕兴梅

报告题目:《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生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油气资源日趋枯竭、煤炭利用减排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能源及环境问题,从而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与太阳能、风能等均属于一种可再生能源,对生物质进行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使用绿色溶剂之一的离子液体在对生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之中,存在体系粘度大、溶解容量低、溶剂成本高、分离水耗高、回收能耗高等问题。报告中分享了课题组利用离子液体法对纤维素和甲壳素两类生物质进行提取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涵盖从材料的分析与表征、工艺的设计与改进到产物的制备与改性全流程,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应用示范。

白光月报告.jpg

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白光月

报告题目:《双亲多组分复杂体系中的弱相互作用微量热研究方法》

  量热法是一种通用技术,可用于研究几乎所有发生吸热或放热的反应过程,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还具有可在介质中研究反应而无需相分离,并允许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严格的热力学描述等优点。等温滴定量热法(ITC)作为量热法的一种,可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他配体的相互作用,脂类、胶体和薄膜,多糖,核酸,合成化学,高聚物,纳米颗粒,酶动力学等的研究,其中与蛋白质相关的研究文献约占整个ITC研究领域的三分之二。ITC仪器设备自2010年后就未曾出现显著地技术革新,自动化程度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仅有的改进出现在软件方面,使得数据分析更为便捷和友好。代表的ITC型号有TA仪器的nano-ITC、TAM III-ITC,以及GE的VP-ITC。通过使用Nano ITC,仅需1纳摩尔或更少的生物大分子样品量,即可检测到低至120纳焦尺度的热效应。

高峡报告.jpg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高峡

报告题目:《热分析技术在低维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并伴随着有成分、热能、质量、尺寸、传输与机械性能的变化。热分析技术包含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技术、动态机械分析、热传导分析、热膨胀分析、综合热分析技术以及热分析联用技术等,最后一类也是热分析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即同步热分析(STA)-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质谱分析(MS)三者同步联用测试。其优势为:在样品加热过程中,除常规获取热分析测试信号外,还可对体系在受热过程中逸出的挥发性组分加以检测,这不仅扩展了分析的内容,还有利于通过同步得到的红外及质谱信息研究反应进程,解释反应机理,并进行动力学分析。报告还介绍了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利用热分析与多种分析表征手段结合的方式对低维材料石墨烯粉末的研究成果,分享了依托该项目而推进的《纳米技术石墨烯粉体中硫、氮、氯、溴含量的测定》标准起草工作经验,并探讨了热分析领域类似标准在学术团体交流活动中起草的可行性。

胡文兵报告.jpg

南京大学教授 胡文兵

报告题目:《超快热分析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动力学》

  合成材料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标志。常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材料品类会存在结晶现象。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结晶行为,工艺上偏爱在低温区进行高分子加工程序,高速扫描DSC在这样的研究需求下应运而生。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独有的闪速差示扫描量热仪Flash DS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超高的升降温速率可令待测样在相转变过程中,出现与常规DSC实验条件相比特有的晶相结构,可方便地进行等温结晶动力学、区分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等研究行为,使超快DSC技术成为动力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报告中还展示了使用该方法对无规共聚物G-树脂、增韧聚丙烯共混物、尼龙6和聚酮等材料的测试结果。

丁延伟报告.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 丁延伟

报告题目:《科研工作中与热分析技术相关的不规范现象--浅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热分析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热分析等分析技术对物质的研究,是为了洞察物质成分、结构、性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正如中国传统典籍《易传·系辞上传》所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各方变化之间的联系丝丝相关。报告以对“逸出气体”与“溢出气体”表述区别的探讨作为开端,进一步展开讨论了热分析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因对概念、术语认知偏差导致描述错误的现象。“差示”还是“示差”?“量热”还是“热量”?问题背后暗藏的是研究者对基本概念的混淆。鉴于热分析技术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有必要将常见的不规范现象罗列出来并进行指正与修改。实验方法的选择、条件的设定、曲线表述与解析中均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现象,一个个生动案例引起的欢笑仿佛使人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青涩,然而笑声过后引起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思考,实验数据的表达过程中是否存在太多的想当然?规范化的术语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生力军,迫切需要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实验与曲线解析方法,并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加以巩固。

张建玲报告.jpg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建玲

报告题目:《绿色溶剂体系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当前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绿色化学是减轻乃至消除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理念中的先污染后治理截然不同,绿色化学采取了从源头消除污染的手段。绿色溶剂是绿色化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绿色溶剂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其特性可优化化学化工过程,实现传统溶剂无法实现的过程,在萃取分离、药物输送、材料制备、催化反应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超临界CO2、离子液体与水作为典型的三种绿色溶剂,其相互间以及与有机溶剂、双亲分子间组合成二元、三元的绿色溶剂体系,充分发挥了各不同组分的独有特点,使之具备低粘度、高溶解性、低挥发性、易回收性等优异特性。绿色溶剂体系与化学热力学、胶体化学技术相结合还可应用在诸如大孔-介孔聚合物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多孔聚合物)、绿色溶剂/金属配合物体系(可调控胶束)、绿色溶剂/金属-有机框架(MOF)等领域的研究上。绿色溶剂体系的研究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成果,在材料制备、化学反应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前景。

  大会报告环节过后,清华大学潘伟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潘伟主持闭幕式.jpg

潘伟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届会议期间,通过会议学术委员会各位专家的严格遴选,诞生了本次墙报评比的一、二、三等奖。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建玲研究员宣读了获奖者名单。

  三等奖的获得者有(排名不分先后):

  西安科技大学的杨杰,文章题目《4-甲基苯甲醛-2-氨基吡嗪-3-甲酰腙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莹莹,文章题目《共混丝素蛋白膜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的张萌,文章题目《聚乳酸外消旋共混物立构复合晶对氢键依赖性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的李莹,文章题目《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固体蓄冷材料的选择》;

  北京化工大学的王雅静,文章题目《新型稀土橡胶多功能助剂/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热氧降解的热动力学研究》。

  北京大学章斐高工、河北师范大学武克忠教授、郑州大学李宏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武寿研究员、河南科技学院王玉洁教授向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三等奖.jpg

颁奖嘉宾与三等奖获得者合影

  二等奖的获得者有(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工业大学的王炎鑫,文章题目《低共熔剂-甲醇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周磊,文章题目《Alcoholysi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or Dioctyl terephthalate Using Choline Deep Eutectic Solvents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s》。

  北京化工大学吴卫泽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白光月教授向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二等奖.jpg

颁奖嘉宾与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一等奖的获得者为南京大学的何裕成,文章题目《不同分子量左右旋共混聚乳酸结晶动力学的Flash DSC研究》。

  清华大学潘伟教授向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一等奖.jpg

颁奖嘉宾与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为感谢联合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的大力协助,组委会特向江苏省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昉教授颁发了特别感谢奖。

特别感谢奖.jpg

潘伟向王昉颁发特别感谢奖

  王昉表示,热分析研究群体需要团结协作,若各位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与探索,定将把热分析技术发扬光大,江苏热分析专业委员会愿与北京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及全国同仁一道,坚定地将热分析事业进行到底。

  会议尾声,潘伟代表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向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学术团体、会务机构、赞助厂商等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讲道:“本届大会上的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各个会场都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墙报及仪器设备展区人潮熙攘,会议内容详实丰富。通过这次会议,研究有了进展、技术出现进步、朋友相互结识,会议可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会议最后,组委会公布了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将自2019年起每隔两年持续举办的决定,为全国热分析群体又设立了一个技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舞台,乃是中国热分析界的一大盛举!

  后记:笔者在报道本届会议的过程之中,深切感受到国内热分析群体专家学者们严谨治学、上下求索的科研精神,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交流对话热烈深入。同时,热分析学术团体能在本研究领域内发挥的功效作用也已逐渐彰显,除了担当切磋学习的平台以外,团体对于科研进程中需求统一标准和理念共识的意愿也有所表露。相信在如此富有激情与活力的研究群体的努力和坚持之下,必将把我国热分析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资讯:《金秋十月,太湖之滨,群英荟萃,共襄盛举—2018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隆重召开》
相关资讯:《三会场交相辉映,热分析大放异彩——2018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分会报告摘录》
相关资讯:《热分析群雄聚首论道——仪器厂商助力热分析研究领域高质量发展》


大会闭幕 精彩继续 分会报道 敬请关注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段寒冰

总阅读量 1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