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Nature:绝对零度之上,让同性原子搞“第三者插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8/21 10:06:57
导读: 2017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实验论文,讲就是在绝对零度附近,观察原子间“恋爱”和分子“分手”的行为。

  竟有这种操作!!!

  夏天来了,神州处处是火炉。这个时候,如果能喝上一瓶冰镇饮料,想必能暂时缓解一下燥热的心情。

  你知道吗?在物理学家看来,冰块其实不够冷,可以说热得离谱。

  在常温下,水是液态的,这是因为水分子具有很大的能量,并且会到处乱跑。

  在冰箱里,当气温达到零度以下时,水分子的能量稍微降低。

  在分子间作用力的牵制下,谁都不能乱跑。于是,水就结成了冰。

  表面上看,冰块里的水分子很安静。

  其实,它们仍然拥有很高的能量。虽然不能乱跑,但它们有各种办法自娱自乐,要多乱有多乱。

  如果想要让分子尽量不要动,就要继续降低温度,夺走分子的能量。

  假如温度能够降低到-273.15℃,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原子和分子都会停止热运动。这是物质能达到的最低的温度,所以叫做绝对零度。

  在物理学家眼中,绝对零度才是真正的零度。

  到了绝对零度以后,原子不能乱动,岂不是很适合进行科学研究?基于这种想法,近年来科学家捣腾出了一门交叉学科:超冷量子化学

  2017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实验论文,讲就是在绝对零度附近,观察原子间“恋爱”和分子“分手”的行为。

  他们通过激光冷却和蒸发冷却的方法,把30万个钠原子和16万个钾原子的温度降到了绝对零度之上0.0000005度(即500nK),然后囚禁在一个用激光制造的“陷坑”里。

  钠原子和钾原子虽然都是碱性的,但它们相遇时,也会基于原子间作用力擦出微小的火花,形成一种弱束缚分子。


  在平常的温度下(比如零摄氏度),钠原子蒸气的能量很高,运动速度能超过400米/秒,比民航飞机飞行的速度还要快。

  即使它能和钾原子擦出火花,也不能维持。

  如果把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之上0.0000005摄氏度(500nK),钠原子的能量就会大大降低,运动速度减小到0.02米/秒,和蜗牛爬的一样慢。

  然而,物理学家把原子和分子的温度降得那么低,并不是为了让它们过家家。

  而是要通过第三者插足,无情的拆散它们,并观察其中化学反应的每一步过程。


  这个第三者插足的化学反应,可以简单地写成AB+C—>AC+B。

  其中A是钠原子,B是自旋为-5/2的钾原子,C是自旋为-3/2的钾原子。

  也就是说,一个钾原子上位替换了弱束缚分子中原来的钾原子。


  这个第三者插足的反应看似简单,但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在之前的超冷量子化学实验中,科学家无法直接看到反应的产物。因为许多化学反应都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本来超低温下的原子和分子都囚禁在陷坑里,可它们一旦有了足够的能量,就会远走高飞,逃出科学家的掌控。


  在中科大的这个实验中,科学家还在陷坑周围设置了磁场。

  钠钾分子和钾原子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跟磁场大小有关,可以通过磁场进行调节。

  科学家把磁场设定在了130高斯左右(相当于地球磁场的200多倍),让它们的反应尽量少释放能量,从而保证反应产物都逃不出去,乖乖等着测量。


  通过这个实验,科学家在2毫秒的时间内,精确观察了1万多对弱束缚钠钾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第三者拆散的,又重新组合成新对象的。


  他们不仅第一次观测到了一个微观反应通道的完整反应产物,测量到产物产生的动力学过程,并第一次可以根据产物的演化来标定超冷化学反应的行为。


  要知道,在常温下的每一个化学反应中,都包含大量各不相同的微观通道。化学家只能笼统地做个平均,根本不能在实验中探究每一个细节,更别说从量子物理的基础理论进行精确计算了。


  在绝对零度附近,原子都被冻成了单个量子态。

  它们没有多少套路可以走,只能按照物理学家限定的方式,以最简单的形式碰撞,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外一种状态。

  所以,物理学家对整个过程观测、分析的一清二楚。这是第一次在超冷化学反应中观测到态到态的化学反应。


  中科大超冷分子实验室最初的设计想法,源自约半个世纪前,20世纪70年代化学家W. Stwalley提出的理论预言。

  中科大的科学家们从零起步,耗费了三年半的时间,亲自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后,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取得了目前的实验成果。


  这一次实验的成功,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推进到量子水平。

  《自然?物理》杂志的审稿人说:“这个工作是超冷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化学和物理研究者将有着广泛的兴趣。”

[来源:科学松鼠会]

用户头像

作者:杨改霞

总阅读量 21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