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引入国际学术规范 解决韩春雨研究争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8/04 14:54:45
导读: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经历了“社会声誉”上的过山车状态。争议反而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可以让中国科学家更同步、更密切地加入国际化的学术讨论,从而在软性制度上积极学习和接轨国际学术规范。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经历了“社会声誉”上的过山车状态。两个多月前,韩春雨因为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一篇被认为有可能获得诺奖的号称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而引发了全民关注。一时间,学界内外、政府媒体纷纷予以高度评价。盖因韩春雨并非名校海归,也不在核心学术圈,其职称、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额度几乎都不值一提。所以,韩春雨身上的光芒反而显得更耀眼,他的成功经历反而显得更励志。

  但从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刊发韩春雨的论文之后,到现在为止,全球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为此,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ISTT)代表其前主席LluisM ontoliu群发邮件,公开质疑韩春雨,呼吁“同事们”不要再浪费时间、金钱、人力和课题。知名打假斗士方舟子转引ISTT邮件指出:“针对该技术调查表明,140个回复中,只有1个回答有效,73个无效,63个在验证。”此外,方舟子也顺势出击,直指韩春雨博士学位论文造假。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质疑,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和《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三方,目前还都没有公开作出回应。但显然,这样的局面不会维持长久,伴随着加入争议话题的人越来越多,媒体的介入愈发深广,当事三方的压力可想而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法国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在表示没有发现证据能够真正证明N gAgo发生基因编辑之后,表态“《自然·生物技术》期刊应该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N gAgo的未来并不明朗”。而这一要求也被不少科学界的同仁所支持。

  对于韩春雨及其团队而言,学术界同行的争议是不可能忽视的。尽管韩春雨的辩护者中有人认为,新技术代替旧技术,从科研路线到配套的技术产业,都牵涉巨大的利益。因此表面是学术争议,背后却是利益之争。但科学研究并不能完全陷入利益争端甚至阴谋论的旋涡。科学研究尤其自身的规范和程序,解决争议和内部纠错也有一定章程。对于科研实践来说,一个科学界普遍认可的方式是,对于有争议的结果,需要经过专业途径进行严谨调查。由此,由《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组织该领域权威专家,在韩春雨团队开放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论文本身进行评审和重复试验,将有利于这一争议的尘埃落定。

  事实上,目前的争议还在不断升级,质疑的文章和论据也被不断质疑。例如,要求其他科学家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验证韩春雨论文实验的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前主席、西班牙科学家LluisM ontoliu被炮轰缺乏足够的专业性。公布大量实验信息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Gaetan Burgio本人,也被指出论文中犯有严重的错误。当然,依靠这些对质疑的质疑,并不能真正帮助韩春雨团队“扭转局面”。真正能够解决争端,能够提供确凿结论的,还是要沿袭上面的途径,即由刊发杂志会同学术同行组成评审小组,来鉴定该研究结论是否成立。

  对于广大关心中国科学事业,关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人来说,从情感上并不愿意韩春雨陷入目前的争论旋涡。但科学本身有其独立的自主性、规律性,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只有建立在充分争论基础上的研究结论,才有可能真正接近真理。科学论战史上,围绕着光是“波”还是“粒子”,争论的时间历经数个世纪。在这些争论中,最重要的未必是哪一方的结论正确,而是要在提出质疑和假设时,保持科学的态度和思维。

  也因此,对于韩春雨本人和中国的科学家们来说,争议并不可怕,甚至结局都不可怕。争议反而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可以让中国科学家更同步、更密切地加入国际化的学术讨论,从而在软性制度上积极学习和接轨国际学术规范。且不论最后的结论如何,假如能够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来解决此次围绕着韩春雨研究的争端,将是中国科研工作者近距离参加、学习和观摩的一次绝佳机会。

[来源:南方网]

用户头像

作者:阳离子

总阅读量 29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