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资源配置改革成就科技创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7/11 08:30:07
导读: “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

  “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创新,需要资源支撑;资源配置,须符合科技规律。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但是科技创新的规律是什么,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却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

  同样在“科技三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科研工作中的三大特点: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和路径的不确定性。精准的描述和概括,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共鸣。

  这“三性”表明,科研工作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重复劳动,它本身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既有始料未及的失败,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国家要发展科技创新,就必须正视创新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为科技人员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宽容的环境,让他们得以解除后顾之忧、掣肘之患,从而全身心投入创新研究当中。

  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已经成了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桎梏。

  此前的管理方式,是在科研立项时,进行严格的预算审批;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必须按预算项目进行支出;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用完科研经费,否则剩下的经费必须上交;科研项目验收时,标准往往是论文数和专利数,而非研究成果的真实水平。

  而事实上,上述“三性”,决定了科研工作不能“计时论功”;科研成果不能“计件论价”;科技资源的配置,不能“论资排辈”,甚至不能简单地“论功行赏”。

  那么,到底应该“论”什么呢?

  一是论市场。宏观来看,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资源整合和配置机制,依然是政府配置。其弊端是效率低、风险大,还往往配置不到位。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让政府更好地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为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是论众创。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家对创新创造的投入,大多配置给了国家重大专项,或体制内的大院大所。而最具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尽管同样在为国家发展贡献才智,却往往接触不到这些资源。应当建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和个人成为创新主体。包括:提供科学家指导团队、国内外信息资源服务、理论培训和支持基金等,与它们的核心需求相对接。

  三是论人才。始终牢记,人才是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资源”。是资源,就不能当作行政管理对象来管,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流动的自由。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人的高水平智力活动,而科研经费的本质,就是对研究者的劳动及其成果的合理补偿。把钱花在“人头”上,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适当发挥科研经费的调节功能,对优质的智力活动予以肯定和奖赏,必然能很好地激励科研创新。

  四是论转化。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理应服务国民主战场。相应的,科技资源配置也应当向成果转化方向适当倾斜,搭建系统优质的孵化平台,提供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持。

  五是论精准。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如习总书记提到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等,分别需要不同的资源类型、支持模式和保障机制。在资源统筹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到位、高效节约。

  自今年2月起,“引力波”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斐然成就,再次引发国内学者的反思和追问:“花那么多钱,用那么多时间,探测一个未知的东西,这在中国可能吗?”

  这次“科技三会”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一定能!在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技人才的前提下,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将如何改变中国科研的现状,又如何解放中国科学家的大脑和双手,值得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科学报]

用户头像

作者:guohn

总阅读量 7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