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微子研究大事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7/07 08:31:30
导读: 1930年 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用以解释β衰变中的能量缺失问题。1934年 费米提出包含该粒子的理论,并将其命名为“中微子”。同年,汉斯·贝特(Hans Bethe)和鲁道夫·派尔斯(Rudolf Peierls)通过计算得出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因而认为无法通过实验对中微子进行观测。

  1930年 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用以解释β衰变中的能量缺失问题。

  1934年 费米提出包含该粒子的理论,并将其命名为“中微子”。同年,汉斯·贝特(Hans Bethe)和鲁道夫·派尔斯(Rudolf Peierls)通过计算得出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因而认为无法通过实验对中微子进行观测。

  1956年 由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和克莱德·考恩领导的研究组通过观测萨瓦纳河电厂核反应堆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首次得到中微子存在的确切证据。

  1957年 布鲁诺·蓬泰科尔沃(Bruno Pontecorvo)提出中微子振荡假说,认为中微子可以从一种类型转化到另一种类型。

  1958年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确认中微子总是具有左手螺旋性(也就是说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1962年 由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梅尔·施瓦茨(Mel Schwartz)及杰克·施泰因贝格尔(Jack Steinberger)领导的研究组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发现第二种类型的中微子,μ中微子。

  1968年 化学家雷·戴维斯率先开始探测由太阳产生的电子中微子。从而引发“太阳中微子消失之谜”。

  1973年 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尔加梅勒研究组的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中微子—电子散射时产生的中性流,这表明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媒介粒子的存在,并在后来被证实为Z玻色子。

  1975年 来自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马丁·普尔(Martin Perl)及其同事首次观测到带电τ子,随后科学家便预言了τ中微子的存在。

  1987年 日本神冈实验及美国IMB实验首次探测到超新星1987A释放的中微子。

  1988年 利昂·莱德曼、梅尔·施瓦茨及杰克·施泰因贝格尔由于发现μ中微子而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9年 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有证据表明只存在三种类型的轻型中微子,即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

  1995年 莱因斯由于发现电子中微子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 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宣布发现中微子振荡的首个证据,这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实验显示了当大气μ中微子从产生点飞往地下探测器时的消失现象。

  2000年 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DONUT实验组的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第三种类型的中微子——τ中微子。

  2001年 加拿大SNO实验组宣布发现太阳中微子振荡的首个证据。

  2002年 SNO实验组发布太阳中微子振荡的确切证据。同年,雷·戴维斯与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由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的宇宙来源而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5年 神冈实验室宣布首次发现地球中微子,也就是在地球内部产生的中微子。

  2010年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OPERA实验组首次在μ中微子束中探测到一个τ中微子。表明μ中微子在从欧洲核子中心到格兰萨索的途中发生了振荡。

  2012年 中国大亚湾实验装置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2015年 超级神冈实验组的梶田隆章及SNO实验组的阿瑟·麦克唐纳由于在探测中微子振荡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来源:中国科技网]

用户头像

作者:guohn

总阅读量 7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