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促进生物检测技术成果转化——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系统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6/06 11:33:45
导读: 为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本届论坛一方面设置了“科技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另一方面,举办了《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

  仪器信息网讯2016年6月4日,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为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本届论坛一方面设置了“科技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另一方面,举办了《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


会议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周蕾主持,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理事长、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黄峥女士、新星代表郭维博士、山西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丁晟总经理分别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张学记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出本论坛的目的有二:一是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二是为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搭建对接的桥梁。随着科技三会的结束,国家会正式颁布一系列的文件,减少对科研人员条条框框的约束,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我国将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希望与会人员以应用为导向,研究出更多满足现实需求的成果。黄峥女士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做了简单介绍,认为此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资深专家能提携帮助青年专家的成长。

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这是国内联盟中首次利用自有经费支持企业的科技需求,设置指向性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动物疫病诊断产品研发”课题的委托方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合肥工业大学陈伟;“一氧化氮健康品国内标准的制定”课题的委托方为上海诺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北京科技大学苏磊。张学记理事长和黄峥女士为双方分别授牌。

  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

  题目:从新界面新材料上的核酸传感到新器件中的定量细胞生物学

  张学记教授从界面生物学检测、荧光化学传感、核酸生物传感、微流控芯片器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等四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团队利用超浸润界面的富集效应实现了对痕量DNA的检测,检测限达到1.99fM;结合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猝灭与等温链替代聚合酶反应,开发了一种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可以实现多组分miRNA同时检测的新方法;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图案化芯片打开后,没有细胞损失,可后续挑选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周晓光研究员

  题目:生物(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与精准医疗

  很多时候,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分析技术的进步,测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基因分析,从而发展了基因组学,质谱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蛋白分析,从而发展了蛋白组学。虽然基因组学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但是中国基因组学奠基人之一于军研究员认为“单一基因测序结果很难明确诊断癌症,所以基因诊断本身很难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金标准”。与基因分子相比,蛋白质更能直接反应生命体的状态,故周晓光研究员认为精准医疗信息来源不能只靠基因信息,蛋白组信息的获取同样重要,应是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另一爆发点。周晓光研究员介绍了蛋白质组检测的挑战以及相应质谱技术的发展情况。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周蕾秘书长

题目:新技术发布—第三代POCT:电驱控速免疫层析技术;第四代POCT: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周蕾秘书长首先对POCT的市场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团队针对目前第三代和第四代POCT技术的不足而进行技术开发的思路。第三代POCT技术要求精确定量检测,即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以目前常用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为解决400纳米UCP颗粒空间位阻大从而影响敏感性的问题而采用了小于100纳米的UCP颗粒,为解决微孔材料毛细虹吸动力小影响检测速度的问题而利用电场改变液体浸润效果,最终开发出纳米上转发光电致免疫层析技术即电控驱速免疫层析技术。第四代POCT技术要求自动定量检测,周秘书长的团队采用了将中心实验室大型全自动仪器便携化的研发思路。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基础,磁颗粒免疫捕获技术继续保留,光学检测技术采用电化学检测技术代替,多人分试剂包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代替,从而开发出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南开大学尹学博教授

  题目:碳点的新颖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传感成像应用

  尹学博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发展的碳点制备新方法,提出了碳点形成机理,研究了碳点的结构与发光性质的关系,实现了从细胞到胚胎、斑马鱼再到小鼠的碳点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应轶伦博士

  题目:单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纳米通道研究及仪器研制

  应轶伦博士介绍了其在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发纳米通道超微电流检测仪器和开发纳米通道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纳米通道高灵敏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董海峰教授

  题目:基于DNA四面体纳米结构及双链特异性内切酶的灵敏、多元的microRNA检测

  董海峰教授将三维的DNA四面体探针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超灵敏的、多元的光学传感器,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检测三种不同的microRNA,并使其检测限达到了aM级别,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使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使其能够灵敏的辨别三碱基错配以及单碱基错配,此方法能在癌症细胞培养液和裂解液中检测miRNA,表明此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分析中具有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

  题目:新型异质结构纳米晶分析传感技术

  郭少军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催化和传感器件,核心思路为“新材料设计决定性质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是纳米晶尺寸、形状、成分和结构的精确调控,纳米晶功能的合理调控及实现新的功能,核心是增强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催化剂、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的应用。此次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在纳米晶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赵美萍教授

题目:活体动物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在线连续监测

  赵美萍教授介绍了采用微流控技术对活体小鼠脑部硫化氢含量的在线连续测量技术,认为小鼠脑部硫化氢浓度范围在30-40μM。最后还介绍了活体细胞中APE1的荧光成像技术。

清华大学李海芳副教授

题目: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李海芳副教授的团队以酶催化化学发光为技术核心,开发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研发了肿瘤标记物诊断试剂盒。在此研究中,改进了酶标记技术和酶催化化学发光体系,发展了微孔板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了系列肿瘤标记物的CLEIA分析方法,并研制出系列试剂盒产品,证明了纳米免疫磁颗粒结合CLEIA在CTC细胞捕获和化学发光计数方面具有可行性。

武汉大学林毅副教授

题目: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

  林毅副教授主要介绍了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制备的新方法和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认为荧光量子点技术可实现高灵敏、快速的体外检测。

同济大学万錒俊教授

题目: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控释和原位监测

  万锕俊教授从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的控释和镉类荧光量子点NO原位监测和近红外型荧光体系的NO原位监测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NO方面的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丁霖副教授

题目: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

  丁霖副教授从细胞表面糖基原位检测、细胞内功能分析的原位检测、癌症在体靶向治疗与疗效监测和质谱成像分析技术四方面介绍了细胞功能分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左鹏副教授

题目: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及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左鹏教授从纳米增强信号放大系统构建及应用、酶催化信号放大方法的构建及应用、纳米功能化微流控系统构建及应用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宇平总经理以“勤邦生物食品安全快检市场需求分析”为题,深圳三相生物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周文强CEO以“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监测上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公司的研发需求。

参会人员合影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环保-学雷

总阅读量 2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