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学者利用谱系示踪技术揭示胚胎期冠状动脉的起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4/11 15:42:05
导读: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利用单细胞实时定量PCR、原位杂交实验等技术,发现并鉴定了特异性表达在心室心内膜的基因Npr3,并通过构建Npr3-CreER等工具小鼠,对心室心内膜开展谱系示踪实验,进一步证实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可能是胚胎期冠状血管的主要来源。

4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循环研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ndocardium minimally contributes to coronary endothelium in the embryonic ventricular free walls”。该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发现胚胎期心脏壁上的冠状血管起源于静脉窦而非心室心内膜,从而揭示了心血管研究领域内长期存在的争论性问题,为研究冠状血管的发生发育与再生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心血管领域关于胚胎期冠状血管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论,静脉窦和心室心内膜是最主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两个起源。周斌组通过利用传统的心内膜标记基因Nfatc1构建了Nfatc1-Cre等工具小鼠,并对心室心内膜进行了谱系示踪实验。研究发现,虽然Nfatc1-Cre可以标记上大量冠状血管,但Nfatc1基因并不仅仅表达在心室心内膜,还表达在胚胎早期的静脉窦内皮细胞中。由此,研究人员对冠状血管的心室心内膜起源提出了质疑。

  为了对心室心内膜实现特异性标记,周斌组等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实时定量PCR、原位杂交实验等技术,发现并鉴定了特异性表达在心室心内膜的基因Npr3。通过构建Npr3-CreER等工具小鼠,对心室心内膜开展谱系示踪实验发现,心室心内膜很少贡献到胚胎期冠状血管。通过多种工具小鼠实验,进一步证实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可能是胚胎期冠状血管的主要来源。

  心内膜细胞和冠状血管内皮细胞虽都是内皮细胞,但两者的基因表达存在很大差异。在该课题中,研究人员还利用多种工具小鼠,分离出了胚胎期心内膜细胞和冠状血管内皮细胞,通过RNA-sequencing实验发现并鉴定出了一系列特异性表达在心内膜细胞或冠状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基因,这对心血管领域内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题由张辉在研究员周斌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合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Sean M. Wu和南加州大学教授Henry M. Sucov的帮助。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国家科技部、基金委、中组部、上海市科委等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

心内膜来源的细胞(红色)很少形成胚胎期心脏壁的冠状血管(绿色)。蓝色为细胞核。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用户头像

作者:产研-星羽

总阅读量 14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