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金刚石可能是未来核磁共振技术的关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1/04 11:18:56
导读: 美国能源部(DOE)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和加州大学(UC)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论证,金刚石可能是未来的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关键。

  美国能源部(DOE)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和加州大学(UC)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论证,金刚石可能是未来的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关键。

  Alex Pines的研究小组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

  Alexander Pines是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和伯克利大学Glenn T. Seaborg化学教授席位的高级学院教授,在其主导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超极化的碳-13自旋信号显示NMR/MRI信号敏感度得到了相对于传统的NMR/MRI磁体在室温下通常可能的信号敏感度超出多个数量级的增强。此外,这种超极化是使用微波实现的,而不是依靠精确的磁场来进行超极化转移。

  Pines是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一篇关于本研究的论文的通讯作者。该论文的标题是《金刚石中光泵浦氮空位中心的室温原位原子核自旋超极化》。Pines研究小组的一位成员JonathanKing是该文的第一作者。

  作者报告,观察到了百分之六的体原子核自旋极化,这是一个比热平衡大170000倍左右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超极化自旋信号可以通过标准NMR探针进行原位检测,不需要来回移动样品或者精确的晶体取向。作者认为这种新的超极化技术应该可以使在室温条件下对固体和液体的核磁共振研究的灵敏度得到数量级上的增强。

  “我们的研究结果代表了一个与Weizmann科学研究所的Lucio Frydman和其同事在其开创性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当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但是是在金刚石中通过微波诱导动态原子核超极化,不需要精确控制磁场和晶体取向,”Pines说:“室温超极化金刚石打开NMR/MRI极化从一个惰性、无毒、易分离的源转移到任意样本的可能性,这是当代NMR/MRI技术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

  同时具有化学特异性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使NMR/MRI技术在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的广泛领域内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它的敏感度问题仍然是一个持久的挑战。NMR/MRI信号是基于电子和原子核的一种被称为“自旋”的本征量子特性。电子和原子核可以像一个旋转的小磁铁棒一样被分配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状态。NMR/MRI信号取决于被往一个方向极化的核自旋的大多数——即极化程度越高,信号越强。Pines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方法来超极化原子核的自旋。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们一直专注于金刚石晶体和一种称为氮空位(NV)中心的杂质,在氮空位中心里光学和自旋自由被耦合在一起。

  “当纯金刚石晶体的晶格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被从晶格中删除,留下两个空隙,其中一个被一个氮原子填充,另一个保持空缺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氮空位(NV)中心,”Pines解释说。这使得在氮原子和空位之间出现非束缚的电子,产生独特和明确的电子自旋极化态。”

  在之前的研究中,Pines和他的团队发现,低强度磁场可以用来将NV中心电子自旋极化传递到附近的碳-13原子核,从而产生超极化核。这个被称为动态核极化的自旋转移过程在以前就已经被用于增强核磁共振信号,但总是在高强度磁场和低温条件下进行。Pines和他的团队通过在金刚石旁边放置一个永久磁铁消除了这些要求。

  “在我们的新研究中,我们利用微波而不是磁场来匹配电子和碳-13原子核之间的能量,从而消除了一些困难的对磁场强度和对准的限制,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容易使用,”King说:“另外,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光学测量间接推断核极化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测试是样品整体极化还是只有非常接近NV中心的核被极化。通过完全消除对磁场的需要,我们现在能够用NMR直接测量大块样品。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里,Pines, King和其他共同作者说,可以有效地集成到现有的制造技术并创造高表面面积金刚石器件的超极化金刚石应该可以为极化转移提供一个通用的平台。

  “我们希望利用现有的极化转移技术——如固体中的交叉极化和液体中的交叉弛豫,或NV中心外围核的直接动态核极化——来得到液体和固体的高度增强核磁共振,”King说,应该注意到,这种转移到固体表面和液体的极化转移之前已经被Pines的研究团队用激光极化Xe-129论证过。”我们基于光学极化NV中心的超极化技术更为强大和有效,应该适用于任意的目标分子,包括必须保持在接近室温条件下的生物系统。”

[来源: LabBang资讯]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