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污染“版图”急剧扩张,地下水将何去何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7/20 10:09:55

【污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环境整治里的大命题。2011年,我国提出“十年治理计划”,十年投入346.6亿元防治地下水污染。如今,这个十年计划已够过大半,接下来的5年,地下水处理产业将会有何改变?
  
  污染“版图”急剧扩张 地下水处理将有何改变?
  
  地下水污染已然十分严峻,污染治理的探讨工作正渐渐频繁。
  
  7月14日,首届清华大学工程博士高峰论坛举行,论坛对地下污水处理厂功能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不同于地表水,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治理相当麻烦,甚至要花上百年的时间来处理。
  
  不断缩水的地下“版图”
  
  两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正在迅速消耗世界最大的地下水盆地中约1/3的储水,而且没人知道它们将在什么时候干涸。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诸如农业灌溉等商业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旱区及干旱频发地区尤为依赖地下水。然而测量地下含水层里含有多少地下水以及已经失去或获得了多少地下水并不容易,这取决于这些水量有多大、多难取得。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卫星数据对世界上最大的37处盆地的地下水使用情况进行了测量。美国宇航局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任务中的双卫星观测到了盆地所受重力的细微变化,研究团队因而可以根据这些变化估算出这些盆地的水消耗和水给养的速度。
  
  科学家使用的水模型能表明哪些盆地至少还在接受天然的水补给。该研究小组在日前出版的《水资源研究》杂志上报告说,2003年至2013年间,这37个盆地中的21个出现了水位下降。而且,这21个盆地中有8个已经完全没有天然水补给,而另有5个仅获得些许的天然水补给。而在以上这13个盆地中,那些位于世界上最干旱地区的盆地,例如阿拉伯半岛,情况是最糟的。
  
  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在全球范围内面临地下水迅速枯竭时,中国亦没有幸免。
  
  专家表示,地下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
  
  与此同时,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正由点状污染、条带状污染向面状污染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污染程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有关专家认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范围、严重程度,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需要的时间是——1000年。即使有人觉得其中有危言耸听的成分,却也真正道出了地下水污染治理之艰难。
  
  十年300亿元,未来5年地下水处理将成新增长极
  
  目前针对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往往针对的是地表水污染治理,而对于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制度规定仍然缺乏。
  
  2011年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表示,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需求,数字又是巨大的。有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测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800万亿美元。
  
  为此,国家将在这十年内投入346.6亿元,其中迫切需要开展的优选项目需投资88.8亿元,重点项目需投资257.8亿元。
  
  “由于地下水的修复技术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修复处理的技术能力相当薄弱。因此《规划》会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环保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此前表示,“地下水处理的相关产业将成为环保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如今这个十年计划已走到了一半,而我国的地下水污染形势仍就十分严峻。根据常理推动,在接下的5年内,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步伐将有所提速,带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文章整合自中国科学报、中国产经新闻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环保等相关报道(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98417.html

[来源: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标签: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