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可穿戴火热更应关注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6/30 11:16:35
导读: 根据2019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与机遇分析报告,截至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产量上将达到两亿七千五百万件。

  根据2019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与机遇分析报告,截至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产量上将达到两亿七千五百万件。伴随着接下来五年内的56.1% 的年复合增长率,可穿戴技术将会成为企业移动设备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亚太地区将在2019 年以90% 的年复合增长率赶超欧洲,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

  可穿戴科技多元且发展迅速,不过在此新兴行业中,仍存在一些关于电池爆炸或密码泄露等安全问题的报道,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公众关注。

  UL电子科技产业部首席工程师江志翔认为,可穿戴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使用危险: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在医疗健康行业使用可穿戴设备,对数据精度要求很高。除此以外,由于可穿戴设备需要长时间贴身携带,所以与肌肤接触材料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也需要谨慎。最后还要考虑可穿戴设备的易用性,由于可穿戴设备的机械设计元素,如尖锐的边角、设备外壳及带子,均可能造成割伤等危险。

  能源危险:这部分包括电池的使用安全。由于近几年新型电池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商家为了提升产品续航能力会尽可能加大电池容量,为设备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汗液或者温度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电池不良反应。同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锂电池可能会过热并爆炸。

  信息危险:现在已经有很多可穿戴的手环手表类产品支持移动支付的功能,信息盗取、支付诈骗等信息安全问题也是行业亟需重视的一个方面。

  环境危机:在产品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选用的材料是否对环境友好,制作过程是否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产品循环性如何,是否方便回收等问题。

  虽然近两年可穿戴的概念炒的很热,但智能可穿戴行业的发展有放缓趋势。究其原因,江志翔认为随着消费者的理性和资本市场运动周期,以及来自产品合规性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挑战,使得这个行业慢慢进入变革阶段。

  据记者了解,由于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多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国际法规缺乏明确了解,并无法充分整合产业链中有效资源,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当然,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挑战因素。

  江志翔表示,现今可穿戴式设备的用途日渐广泛,应用环境迥异,目前欧美等市场,政府已经开始慢慢出台政策监管这一行业,中国也将紧跟欧美市场,致力出台相关政策。所以要符合各国各地区的法规要求,是可穿戴式设备进入市场的第一个挑战。此外,国际上并不存在指定或单一标准来评估所有的可穿戴式设备,且不同顾客与零售商可能提出额外要求,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直接提高可穿戴式产品开发的复杂度与风险性。

  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需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合规性指导、安全及可靠性测试及专业咨询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正日益凸显。

  UL是一家安全科学公司,除了评估可穿戴设备安全性以外,UL还对涉及其中的多项技术应用进行性能评估。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和预期用途,UL可提供测试服务,涵盖产品机械性、电磁相容性、无线互通性、数据安全性、能效性、生物相容性及可持续性等各个方面的评估测试,同时针对主要目标市场的监管审批流程,UL可给予全面的合规性指导,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可穿戴产品的同时,确保其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此外,UL致力于确定、编写、发布相应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除了可对产品做硬件上的测试外,UL还可针对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提供相应服务。此外,在产品设计阶段,UL可给予指导与合规性支持,帮助规避产品出口后“水土不服”的风险。对于那些小型公司或创业团体,UL还可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

  如今,智能可穿戴产品发展迅速,从消费性电子领域到医疗领域,无不为大众日常生活带来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也正借助可穿戴科技来提高生产力,并为处于潜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提供保护。伴随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阔。

  江志翔认为,这种进步正在逐渐改变着大众的生活。从消费者心理层面考虑,人们想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但与此同时,大家又会担心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市场将于未来多年间产生重大增长,为相关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但由于可穿戴设备集多项先进科技于一身,因此监管审批的相关流程与测试也将更加复杂并更耗费时间。

  江志翔表示,面对可穿戴设备的火爆局面,政府监管与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补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在科技进步、企业获利、消费者享受便利之间取得平衡。

[来源:新浪数码]

标签: 可穿戴 检测
用户头像

作者:张岩

总阅读量 18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