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解密华大基因“方程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1/13 10:25:45
导读: 落户深圳仅5年,华大基因就成为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航母”,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

  2014年10月16日,在中意科技创新周活动中,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华大基因旗下子公司华大医学和意大利BioscienceGenomics签署为期5年的框架协议,授权后者使用华大基因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已经取得专利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平台。截至目前,华大基因的基因技术已应用于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医院或单位。这种以技术输出方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并不多见。华大基因过去的总部位于北京,原本隶属中国科学院。2007年,“单飞”至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深圳。

  落户深圳仅5年,华大基因就成为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航母”,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

  2012年,华大基因与美国测序设备制造商Illumina的大手笔交易,以及2013年对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的并购,使得华大基因在全球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相关领域的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全球医疗、生物、农业等领域的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到访。“他们定期会来这里看看又有什么新进展。”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突破口

  美国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正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汪建感觉有了机会。1999年,他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等人创办了华大基因。用不到1年的时间,承担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中国部分”。

  “别小看这1%,它让华大基因拿到了进入全球基因科研领域核心圈子的入场券。”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原始创新方面还存在差距,有些领域人家不带你玩。你得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这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

  受限于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中国的生物科技一直处于系统性落后状态,与世界最高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短期内想要从正面突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消息是,最近几年,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浪潮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变革着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

  在基因科技领域,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典型案例是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基因测序技术在新型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带动下,测序时间和成本大幅下降,测序大规模商业化成为可能。

  这为苦寻突破口的汪建和华大基因带来了转机。他选择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边界开展创新研发,即以标准化且廉价的基因测序服务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创新。

  2010年初,华大基因投入15亿美元,从美国Illumina公司手中购得128台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这次战略性交易为华大基因变身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以及之后对外技术输出打下坚实的根基。

  2013年底,华大基因又向产业链上游发力,收购了Illumina的竞争对手美国完整基因公司。这一收购弥补了华大基因在基因检测设备方面的短板,让其升级为一家基因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全产业链、全球化公司。

  而且,如果华大基因整合美国完整基因成功,将对人类基因组测序价格下降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双方提出的百万人基因组测序的前提之一,正是测序成本急剧下降。

  汪建表示,华大基因走的这条路径,其实是将工业革命的模式和优势,转移到生物科技领域。同时,又将生物科技特有的发展规律和工业革命的进程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反传统

  这种发展路径或许可以理解为汪建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汪建只喜欢员工称呼他为汪老师而非汪总,公司里没人穿西装,不许系领带;没有任何人拥有单独的办公室,汪建坐在和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位里;一个女员工剃了光头来上班,他当即给予奖励。

  华大基因的研发项目同样“毫无章法”。部门之间没有边界,所有员工在一个大平台上工作,谁对另外一个项目感兴趣,可直接申请加入。17岁加入华大基因的高二学生赵柏闻,用半天时间解决了人类基因组项目的一个数学难题后,征服了汪建,没过多久就成为带领数百人团队的项目组长。

  在这种“无章法”的治理理念影响下,华大基因的组织架构也变得极为“古怪”。整个华大基因集团体系中,既有华大基因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又有华大科技、华大健康、华大农业、华大医学这样的子公司,更有华大基因学院这样的教育机构。

  汪建自嘲,这样的华大基因看起来有些“四不像”。不过,这种“四不像”的组织架构,也是华大基因产学研资一体运作模式的基础:华大基因学院既具备招收本科生、硕士生的资格,用以培养人才,又具有中长期战略性科研和孵化器功能。一旦项目成熟,马上连人带技术转给产业公司,而产业公司则完全是商业运作,公司产生的收入回流到华大基因体系最顶层,然后向其他各个实体进行资源分配。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汪建和华大基因的种种做法不仅是全新的,甚至有些标新立异。但在汪建看来,华大基因身处最为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领域,要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做颠覆式创新,就必须要营造这样一个反传统的创新氛围,从解放思想和行为做起;打破传统企业架构和文化条条框框的藩篱,让所有人自由,为创新预热,为摆脱物质生产、工业经济的模式和发展思路束缚做好充分准备。

  汪建说:“华大基因引入工业模式打造出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航母"后,必须用反工业化的思维,实现全球化创新发展战略。否则,只会陷入工业时代的漩涡里不能自拔。”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标签: 基因华大测序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