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基因检测行业面临“大洗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4/02/20 09:01:30
导读: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基因测序叫停,官方原因是,目前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及相关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

  因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的叫停令,连日来,上海一些从事基因测序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有些“没方向”—身处医疗临床一线,这些医生对基因测序可能带给患者及其家庭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现有医学已经没法满足一些疾病的诊断需求,基因测序确诊了许多病例,代表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也得承认,不规范、不科学的基因测序产品粉墨登场,很危险。”一名医学专家说。

  发现大量此前不明病因

  “叫停以后一定要有使用规范,否则一些病人怎么办?”昨天,记者采访沪上几家开展过基因测序的医疗机构,这是医生们反复提及的问题。确实,基因测序技术正对临床医学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发挥着重要影响。

  一名医生提起一则病例: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长到30个月大后,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辗转几家医院,得到的答复均为“智障”。这一纸盖棺定论的判决书对家庭的打击非常大,不甘心的家长把孩子带到上海,用常规的染色体检测方法,测不出病因;纳入基因测序科研项目后,医生们大吃一惊:原来孩子有一段基因是缺失的。而这段基因缺失的临床表现正是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与身体发育迟缓、性腺发育不良等。

  “不仅找到了孩子智障、先天性心脏病的真正病因,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还未表现出的症状可以提前干预。”医生说,以往临床上大量“智障儿”实际上都没找到真正病因,他们将来会出现什么疾病也都不清楚,如今,能找到病因,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意义巨大。

  这仅仅是基因测序在临床医学的一种常见应用。据悉,目前国内医学科研界都在探索基因测序的科研与临床应用。主要原因就是现有常规医学手段已无法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基因测序却发现了大量此前未查明的病因,让医生有拨云见日之感。

  叫停或为了行业规范

  所谓基因测序,简单说,即抽取一试管血或唾液,提取并扩增DNA,然后和正常人的基因数据相比较,从而发现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缺失或变异。

  在该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期,而国际医学界走得更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诊断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余永国介绍,美国等国近年来在基因测序临床应用方面频出重拳。

  我国对基因测序的认识也在加深。余永国团队发现,基因芯片测序方法在孤独症、不明原因智力落后、发育迟缓等疾病的诊断阳性率为31.6%,远高于4.6%的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且,染色体分析的阳性率与基因测序结果比对后,被发现其中37%是错误的。换言之,传统检测方法暴露出“测不出”或“测不准”的问题。

  据悉,国内医疗机构中已有不少基因测序的成熟项目,所以有医生担心,叫停也许会影响科研的进展。但医学领域的主流观点并不赞同:“现阶段的暂时叫停,应该是为了乘此时机规范整个行业!说到底,关键要找到前沿技术与规范间的平衡。”

  商业推广模式亟需规范

  “现在,一些社会机构打着基因测序的旗帜,开发早教、体检等项目。”业内人士解读叫停令有净化市场的作用,在此期间,我国也在思考如何应对基因测序可能带来的隐私、伦理等问题。

  事实上,不单是中国,美国早已开始规范基因检测市场,叫停了一大批基因测序企业。

  “基因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未来治疗中十分重要,这已在学术界和医疗界形成共识,但过于激进的商业推广使得基因检测市场到了该规范的时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卢大儒教授说。

  规范行业的同时,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我国自己的基因多态性库。专家称,基因库工程非常复杂,也非常庞大,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基因多态性库。

  “目前几乎所有的产品到试剂都是国外进口的,国内没有具有资质的机构和检查人员;加之中国没有完整的基因多态性库,因此必须规范一些激进和缺少足够确定性的使用。”一位业内人士说,规范也预示着行业整顿在即,现在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基因测序相关企业将面临市场的“大洗牌”。

[来源:文汇报]

标签: 基因检测测序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