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西安文物防雷现状堪忧 133处重点文物仅9处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7/03 11:32:26

对于大雁塔这样的知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师傅每年都要和同事分批检查,但一些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文物单位就没有这么幸运。

  “西安那么多的文物,但主动到防雷部门申请检测防雷设施的却极少,这些年我们只对9处文物做过防雷检测,所以也不清楚文物防雷的现状究竟如何。”从事防雷检测多年的陕西省防雷中心杜师傅告诉记者。

  据陕西省防雷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陕西雷电天气要比往年频繁很多,仅5月份西安共发生闪电797次,几乎是去年同期的12倍(去年西安5月份闪电仅68次)。进入7月的第一天,榆林、延安大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强雷电天气,短短4小时内全省接连出现了6866次闪电,与往年相比实属罕见。

  古代技术沿用至今

  每年从3月开始,杜师傅就格外的繁忙,因为他要赶在雷电多发季节来临之前,对西安市范围的文物进行防雷检测。

  “很多人都以为避雷针是外国人的发明,其实在富兰克林之前,中国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防雷的技术,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杜师傅向记者介绍,“古人在建筑顶部安装接闪器(类似避雷针作用),在雷电天气里将空气中释放的电吸过来,再通过引下线接地,将电流扩散出去,从而保护了建筑。”

  只是一座古建筑究竟需要多少条引下线,每一条引下线是否畅通,如何检测评估防雷的效果……古人更多的凭借经验来判断,而杜师傅的工作则是通过各种仪器,对避雷设施进行测算和评估,为文物防雷增加一道保险。

  “其实文物防雷的技术并不复杂,但对于文物来说这样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真要是被闪电击中了,这样的保护是可以‘救命’的,我是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文物单位能够主动找我们来做防雷监测,为后人多留点文物遗产。”杜师傅本身对于文物很是喜爱,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文物做点事。

  文物防雷存在隐患

  相对于现代建筑,文物特别是古建筑,由于多为木结构,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净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所以在防雷方面更需要保护。

  所以国家重点一级文保单位和一些易燃易爆的单位一样,防雷要求是最高的一级,即便是省级文保单位,防雷要求也在二级以上,它们都远高于民宅的三级防雷要求。

  西安市目前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但据陕西省防雷中心的数据显示,做过防雷测试的仅有9处。

  “像钟楼大雁塔重要的文物,我们会定期做防雷检测,但更多的文物,我们不是专业人士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像09年太白山上的一座古庙,就因为雷劈而焚毁,如果我们知道它,并且做过检测,损失或许就可以避免。”对于那座古庙,杜师傅至今都很惋惜。

  去年底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文物局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强调要持续完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墓葬、古遗址等文物建筑的防雷设施,进一步增强雷电灾害防范能力,在杜师傅看来这或许可以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来源:西部网]

标签: 文物检测
用户头像

作者:杨改霞

总阅读量 21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