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抢救老科学家学术资料专项研究中心成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7/02 13:21:52
导读: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整理的工程。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整理的工程。日前,为这一工程服务的“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正式在京成立。

  该中心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建设,将有计划地分批对采集工程的成果进行研究性整理,一方面对资料的学术价值、展览展示价值、可开放程度等作出评估,为采集工程资料库逐步开放使用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依托采集工程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加强学术研究,有针对性地部署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研究的专题。

  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调宣部部长王春法介绍,中心还将深入开展科学家资料采集方法、研究方法的研究,在稳定、扎实地保证采集工程继续推进的基础上,为采集工程提供理论支持。他表示,除了目前已有的团队开展以科学家为核心的学术研究之外,还欢迎科学史、科技政策、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充分利用采集工程资料,开展学术研究,丰富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史、科学家的各类研究成果。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采集到247位老科学家丰富宝贵的个人资料。蒋锡夔、谢学锦、申泮文等院士将收藏数十年的珍贵手稿、书信、照片、证书等实物资料捐献出来。截至今年3月,入藏资料原件2万余件,数字化资料8万多件,音视频资料3万多小时。

[来源:光明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