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路线尚迷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4/20 13:48:47
导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市场渐渐明朗,包括能力建设体系、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都存在显著的刚性需求。但快速检测技术因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其准确度、假阳性率等问题,也在困扰用户。究竟哪些技术好用、够用,哪些技术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热点。而在我国,食品安全又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新问题。食品来源多样性,生产和加工企业普遍小型化、分散化,这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诸多挑战,也因此出现了中国特殊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市场渐渐明朗,包括能力建设体系、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都存在显著的刚性需求。但快速检测技术因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其准确度、假阳性率等问题,也在困扰用户。究竟哪些技术好用、够用,哪些技术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2013年4月19日,作为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的重要分会场之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论坛”召开。

    此次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蒋士强、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委员会理事长王忠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邹明强、浙江大学教授周建光、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主任路勇、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设备研发部经理张禹和普瑞麦迪(北京)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光伟等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就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特需性、主流技术的解析和点评、快速检测的重要载体移动实验室标准建设与移动实验室的设计、研发与应用、主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详解等方面作了报告,近100位来自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以及快速检测设备提供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参加。
 
    蒋士强在报告中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在我国的特需性作了分析,并对当前出现的10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作了点评。蒋士强认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可以成为实验室检测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宏观政策解读 报告人:蒋士强
 
    王忠敏在报告中对移动实验室的标准建设情况作了说明,当前,我国已获批并将于今年7月31日开始执行的移动实验室国家标准共10项。他特别指出,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标准制订中。而当前,在科学仪器领域,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订情况相对较少,这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实验室标准建设进展 报告人:王忠敏
 
    邹明强在报告中对微纳生物传感技术的研发进展以及其在食品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在农残、有毒有害检测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进展。

微纳生物传感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邹明强
 
    周建光介绍了国外食品安全移动检测车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并介绍了其团队在移动检测车的研发与设计方面取得的进展。周建光认为,移动实验室作为快速响应检测队伍的载体,其不只可搭载快速检测设备,也可以安装重要的实验室仪器,以提升移动检测车的检测准确度。周建光还介绍了在移动检测的数据通讯、数据处理方面的思路和研究进展。

移动检测车的研发与设计 报告人:周建光
 
    陆勇介绍了北京市工商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对快速检测所使用的相关技术与应用进展。该系统成功地完成了多项重大监测任务,并且多次成功地处理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流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 报告人:陆勇
 
    张禹在报告中介绍了胶体金技术的研发进展,勤邦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发,实现佼体金半定量检测,并在这方面研发了相关的仪器。目前,胶体金读数仪已经开始了第三代产品的研发。

免疫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禹
    范光伟向与会者介绍了当前的便携式仪器、车载仪器情况,作为一家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普瑞麦迪可提供丰富的车载或便携仪器设备,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便携仪器及检测车、车载仪器的应用 报告人:范光伟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lichen

总阅读量 4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