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访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9/20 11:24:31
导读: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请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本届会议的看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请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本届会议的看法。

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从事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

  徐可欣教授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应用,但是目前很多工作只靠近红外光谱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我们也结合了微纳技术和生化技术。

  当前我们在开展的一个主要课题是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研究较多,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但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还都没有提出成熟的技术。我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从事采用近红外法进行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工作,相比于其他无创测血糖技术,近红外技术具有能量弱,对人体伤害小,穿透深度深,关键是糖对近红外光谱有吸收。

  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被测对象是人体,人体温度、血压、血流等都会对光的强度产生影响,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接下来将要进行方法验证,如果验证成功,不仅是对无创伤测血糖,对于其他无创伤测人体生化指标的技术都非常有帮助。在这一方面,我们是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大家在研究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外还没有提出合适的方法。

  另外,3年前开始我们开始研究近红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虽然近红外光谱在应用中存在信号重叠的问题,但是有些有毒气体在近红外波段存在特征吸收峰,这样不同于传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不需要进行建模等工作,应用相对简单。

  Instrument:请您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可欣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要做好却不是很容易。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它不仅是光谱学方法,对于仪器硬件、软件、被测物的研究等都很重要。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烟草等行业应用较多,未来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近红外技术也会大有所为。

  Instrument:最后,请谈谈您对本次会议报告内容的看法?

  徐可欣教授本届会议报告的内容很精彩,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近年来我们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水平在提高。前几届会议的报告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问题,虽然应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强项,但如果仅关注于这一点,将不利于方法论的提升和创新性研究。而在本次会议中我们看到不少报告都是站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整体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需要克服的障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这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将很有帮助。

采访现场

  附录:徐可欣教授个人简历

  徐可欣教授,1982年获得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机床总公司工程师。1990年10月至1992年3月。英国Eurothem日本分公司工程师。1992年4月至1999年12月,日本KDK公司基础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00年初回到天津大学工作,曾任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一职,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近年来,徐可欣教授的课题组致力于光谱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如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设计理论及分光技术、近红外牛奶成分快速检测、大气及烟气成分监测、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法研究等。特别是在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近20项基础研究及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十一五攻关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发项目10余项。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近红外光谱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