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陶春虎主任: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及其实验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5/17 17:23:56
导读: 陶春虎教授首先在报告中介绍到,按疲劳强度设计的许多零部件在远小于疲劳极限107的应力下仍会发生疲劳破坏,这使得基于传统疲劳极限设计的零件,尤其是高速转动件很不安全,因此超高周疲劳损伤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后,陶春虎教授对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特征和疲劳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借用王仁智提出的理论和实验阐述了常规疲劳裂纹萌生与亚表面的过程,并分别就加载频率、加载方式和环境对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及试验机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陶春虎教授就超高周疲劳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大家做了分享讨论。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广大试验机用户的应用水平,并促进用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相互交流,2012年5月16日,在CISILE 2012召开期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机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楼二楼204会议室成功举办。

  如下为中航工业航材院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陶春虎主任所作报告的精彩内容:

中航工业航材院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陶春虎主任

报告题目: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及其实验研究

  陶春虎教授首先在报告中介绍到,按疲劳强度设计的许多零部件在远小于疲劳极限107的应力下仍会发生疲劳破坏,这使得基于传统疲劳极限设计的零件,尤其是高速转动件很不安全,因此超高周疲劳损伤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工程上的疲劳分为低周疲劳、高周疲劳和超高周疲劳,而超高周疲劳则涉及失效特征、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失效机理等方面。

  随后,陶春虎教授对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特征和疲劳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指出,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失效基本特征是裂纹起源。一般情况下,传统高周疲劳的裂纹基本从表面萌生,除非试样亚表面存在较大的缺陷或试样表面经过了改性处理;而超周疲劳的裂纹则通常在试样亚表面萌生。其中,“鱼眼”特征的断口一般分为三个区域:光学黑区、平滑区域和粗糙区域。其中,光学黑区的形成相当于具备了试样表面能够形成累积疲劳损伤而发生常规疲劳损伤的条件。然后,陶春虎教授借用王仁智提出的理论和实验阐述了常规疲劳裂纹萌生与亚表面的过程,并分别就加载频率、加载方式和环境对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及试验机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

  最后,陶春虎教授提出,超高周疲劳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有:考虑到试验周期、实验频率的影响以及与实际 服役环境的一致性,应当研制具有1kHz-3kHz、能够实现弯曲加载的超高周疲劳试验机;整理和积累各种合金的疲劳实验数据,组建数据库,与传统高周疲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试验标准和适应于工程应用的数据处理和修正规范;明确裂纹萌生机理特别是超高疲劳过程裂纹由表面转入亚表面的转移和竞争机制,并尝试借助断口定量分析的手段裂纹早期扩展机制。

会议现场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试验机检测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