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05年香山科学会议探讨“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2/13 10:55:41

  太赫兹(Terahertz)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有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并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质和重要的学术应用价值。在2005年12月举行的以“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70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就发展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空白”渐成热点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波长为3000~3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它在长波段与毫米波、亚毫米波相重合,而在短波段与红外线相重合,在电磁波谱中占有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太赫兹这一位置正好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较好的微波毫米波与红外线光学之间,但由于太赫兹波源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形成了一个在研究上相对落后的“空白”。太赫兹在长波方向主要依靠电子学技术,而在短波方向则主要依靠光子学技术,在电子学与光子学之间的这一“空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含义。

  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国际科技界认为,由于太赫兹的频率很高,所以其空间分辨率也很高;又由于脉冲很短(飞秒),具有了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太赫兹成像技术及太赫兹波谱技术由此构成了太赫兹应用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同时,太赫兹的能量很小,不会对物质产生破坏作用,所以与X射线相比更具优势。

  国际上对太赫兹辐射已经达成了如下共识,即太赫兹是一种新的、有很多独特优点的辐射源;太赫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给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机遇。

  目前,包括长青藤大学在内的数十所美国大学都在从事太赫兹研究,美国国家基金会、国家航天局等都对太赫兹研究给予了大规模的投入;英国、德国、俄罗斯的多所大学也都设立了专门进行太赫兹研究的项目。在亚洲,韩国、新加坡等也都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太赫兹技术的研究高潮。

  诱人的机遇

  会议执行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院士介绍说,太赫兹的独特性质使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多方面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太赫兹成像和太赫兹波谱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材料学和环境科学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太赫兹波除了可以成像外,还可作为一种特殊的探针用来对物质内部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太赫兹辐射还可以探测出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中密度的分布空间。

  太赫兹在生物医学应用上被一致看好,如皮肤癌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分析和检测、大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等。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均在太赫兹波段,因此太赫兹在粮食选种、优良菌种的选择等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太赫兹辐射可以穿透烟雾这一特点,还可用于检测有毒、有害分子,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太赫兹的穿透特性,美国已经开始用太赫兹技术检查邮件和识别毒品,并用于对航天飞机的无损探伤。

  太赫兹在雷达和通信方面,特别是在太空通信方面的巨大优势是没有疑问的。太赫兹卫星太空成像和通信技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太赫兹技术是新一代IT产业的基础。在日本,以太赫兹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IT产业已开始逐步形成。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刘盛纲说,在太赫兹技术及应用中,辐射源和检测技术是两个主要问题。大功率太赫兹辐射源研究是太赫兹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半导体太赫兹源和基于光子学的太赫兹源,又要重视真空电子学在太赫兹领域可能有的重要贡献。太赫兹探测技术是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既要重视发展温室的太赫兹检测技术,也要重视灵敏度高的、低温检测系统。此外,太赫兹功能部件如传输线等的研究也很重要。

  与会专家建议,加强太赫兹在国防及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如太赫兹穿透物质成像技术可用于太赫兹雷达、精确制导等;尽快建立实用的、可调谐的、高功率的太赫兹研究平台,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太赫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国家投入、鼓励企业参与、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即到2015年,使我国在太赫兹源、太赫兹检测、成像及波谱技术等关键领域都有所突破,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与国际同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并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技术和产品。

[来源:科学时报]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