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01/14 18:11:45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1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崇尚科学技术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有大批创新型人才。五年前,党中央、国务院紧紧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明确了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五年来,我们认真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持续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全面启动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科技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捷报频传,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成功,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顺利完成,高速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同时,我国科学家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国实验快堆、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我国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显著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我们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继续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转变为新型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要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协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要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是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华网]

用户头像

作者:丰收秋天

总阅读量 35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