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10/18 09:25:56

  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总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已成为我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投资10多个亿的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即将开工,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初见雏形。这一切表明,中国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与曼哈顿原子弹研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世界三大科学“珠峰”计划,绘制一部记录人类遗传信息和生命奥秘的“天书”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的愿望。要解读这本“天书”,就必须全面研究人体基因的编码产物——蛋白质。

  近年来,为规模化、全景式研究人体蛋白质,以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少将领衔的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和全球科学家汇聚在一起,为真正破译、阐释、读懂这部“天书”而努力。

  中国青年科学家首次领导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

  据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中国占50%。肝炎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肝癌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二号杀手。2002年11月,当时年仅39周岁、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贺福初院士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并最终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支持。一年后,中国被确定为该计划的唯一牵头国,贺福初院士为唯一主席。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的实施,无疑将会发掘出一批重要的功能蛋白,发现一批全新的药物靶标,催生一批治疗药物,为肝病预防、诊疗提供新策略,新技术,从而大大降低肝脏领域疾病医疗成本。该项研究不仅比基因组计划更为复杂艰巨,而且需要资金数十亿,即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也要数十年时间。

  2004年6月,为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在贺福初院士的推动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集团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创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2005年10月,中心正式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始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总部,负责计划的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已吸引了全球共16个国家、80多家实验室的数千名优秀科学家参与此项研究工作。

  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感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曾经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竭力争取,但最终仅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而在今天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中国青年科学家却承担了30%以上的核心任务,并且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主力军团,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

  国际顶级刊物首次同期刊发同一单位3篇论文

  《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性刊物。2009年3月,最新一期《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同时发表了中心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朱云平研究员课题组、钱小红研究员课题组共3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创下该刊单期同一单位发文数之最。

  5年里,中心科研人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们成功鉴定了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含有3480多对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发现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92种潜在肝脏表型基因和260多种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建立了国际上首个系统的人体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被多个国际重要蛋白质组数据库和重要学术论文引用。

  此外,中心还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揭示了骨形成负调控分子及其在机体骨量稳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等;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癌、脓毒症鼻和咽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发现,为上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预警、风险预测及个体化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首次跻身世界前列

  今年8月,一条新闻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了轰动,由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课题组再次获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在人类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与此同时,《自然·遗传学》在线公布了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近两年发表的第11篇《自然》子刊论文,继续在该领域领跑国际同行。

  领跑源于人才。从成立之日起,中心就着手组建了由31位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包括10位院士组成的学委会,以及由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周钢桥、张令强等为骨干的近300人的科研大军,基本形成了以院士领衔,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技创新团队。5年来,中心科技人员分别获得了国际蛋白质组学贡献奖和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求是奖、何梁何利奖、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另有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新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人才推动发展。2009年4月,张令强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研究领域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2009年8月,唐丽、杨俊涛博士等在前期大规模发掘人类胎肝新基因、新蛋白的基础上,经过长年的潜心探索研究,第一个发现了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2009年国庆前夕,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首届“国际蛋白质组学高峰论坛”上,贺福初院士荣获“国际蛋白质组学成就奖”。这是我国首位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发展催生硕果。2005年至2010年9月,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影响因子合计1307。其中国际顶级刊物《自然》系列子刊、《科学》发表文章11篇。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此外,还获得发明专利19项。

  金秋十月,在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曾被誉为“九大行星”的“两谱”、“两图”、“两组”、“三库”任务,即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表达谱和修饰谱,定位图和连锁图,生理组与病理组,样本库、抗体库和数据库,基本架构已经完成,标志着蛋白质组“九大行星”架构里第一个“人体器官”正式诞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核心地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蛋白质组
用户头像

作者:杨丹丹

总阅读量 11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