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引诸多意外伤害死亡 3万余件玩具被召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6/02 10:46:40

  

  两年半质检总局召回缺陷玩具3万余件,儿童意外伤害死亡20%由不安全玩具引发。“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相关方面的几则信息,都与儿童玩具有关。而这些信息似乎都在提醒:儿童玩具,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玩具涂料有害物限量国标将实施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信息,从2010年10月1日起,我国首部《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24613-2009)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该标准对儿童玩具涂料中五类有害物质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铅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及八项可溶性元素、六类邻苯二甲酸酯等。

  玩具涂料常用于玩具的保护与装饰,以使玩具比较耐用且色彩漂亮惹儿童喜爱。作为与儿童身体密切接触的玩具材质,玩具涂料的安全问题日益被国内外所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应的针对性标准法规已陆续出台。如美国、加拿大、欧盟的相关法规和安全指令,均对玩具的总铅、八项可溶性元素、邻苯二甲酸酯有较严格的要求。

  相比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我国即将实施的上述标准,不仅其限量要求基本一致,且限制项目更为全面。

  缺陷玩具召回需家长投诉助推

  “六一”儿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8月质检总局颁布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到2009年底为止,近两年半的时间里,质检总局共组织实施了6起儿童玩具的缺陷召回,召回缺陷玩具3万余件,主要涉及塑胶、塑料类和毛绒类等玩具类型。

  披露这一数据时,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相对于儿童玩具造成的伤害事件,我国缺陷玩具的召回不多,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就玩具产品安全的投诉非常少。但有关资料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首位死因,这些伤害的30-40%发生在家庭中,其中20%由不安全玩具引发。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需要产品生产者、政府监管部门、产品使用者等多方的共同推动。因为一种产品缺陷的确认,是建立在对该产品大量的相关投诉、伤害、事故等信息的收集、调查和分析基础之上。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缺陷儿童玩具的召回,家长们的投诉、信息反馈尤为重要。

  “看到有问题的玩具或伤害事件要积极投诉。”在儿童节前夕的一个相关法规及安全常识宣传活动上,该中心一位负责人向家长们呼吁。

  出口玩具安全“门槛”高筑

  国内玩具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实际上也是国际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近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玩具进入其市场的安全门槛越筑越高。

  以危害人类健康、儿童又对其非常敏感的重金属铅为例,2008年8月14日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不仅将铅的检测范围扩至玩具上任何可触及的材料,对玩具材料中铅的限量也一步步“勒紧”:从2009年8月14日起,铅总量由600ppm降为300ppm;到2011年8月14日,将再降至100ppm。

  其中对玩具及儿童用品中油漆等表面涂层材料中的铅总量则有更严的要求:2009年8月14日后,降至90ppm。

  再以《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为例,将于明年7月20日实施的该指令,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玩具法规。它不仅对玩具从物理、机械、化学、电气各种性能及多方面作出了苛刻规定,该新指令实施半年前,欧盟27个成员国还必须据其修订各自的国家法规,并于新指令同时实施。

  无论是出口检验检疫机构还是相关企业,目前都在密切关注这一指令。“何去何从”又成为玩具出口企业面对的“考题”。有业内人士称,对于某些企业,想继续做,就必须从玩具设计、到原材料采购、再到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检测等等全面“更新换代”。这带来的肯定是眼下成本增加,但从长远看,会渐渐少些“应对”的窘迫。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动权”。

[来源:法制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