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 出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9/07/14 09:49:31

  由科学时报社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完成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同志题写了名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序言。

  报告紧扣创新型国家建设主题,以国家创新系统为立足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报告尝试对2006年开始实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进展进行系统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宏观(总报告)、中观(重要产业和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第二部分则评估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科技金融、战略科技力量、院士参与创新)的发展情况。

  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上看,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投入及产出数量增长较快,但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较慢;目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由粗放式的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集约式的质量上升、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中观层面看,各主要产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但离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从微观层面看,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上市公司、中央企业等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报告建议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协调及科学性;要注重创新成果质的提高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继续促进引导各创新主体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转换功能定位,鼓励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组织和制度变迁;不断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动“官产学研”合作。报告建议利用金融危机契机,加快产业创新步伐,为早日实现我国经济最早复苏和振兴做出贡献。报告同时强调要进一步扶持和壮大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

[来源:科学时报社]

用户头像

作者:wanghai

总阅读量 7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