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电子鼻:靠“嗅觉”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9/01/14 09:18:19

  前不久,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电子鼻。它可以“嗅”出空间站内空气中的危险物质,保护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2008年12月9日,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把这个鞋盒大小的电子鼻安装到乘员舱内,开始为期6个月的试运行。如果证明确实有效,电子鼻今后还将应用于宇航员重返月球等其他载人空间探索项目。

  不仅在航空领域,电子鼻从20多年前诞生至今,以其快速、简单、客观和廉价的特点,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基于嗅觉模型的电子鼻仿生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08年第22期)一文的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光。

  源于生物嗅觉

  电子鼻研制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嗅觉,是对其结构和功能的模仿。“生物体经过千万年演化后,形成了极其精巧的结构和完美的功能,比如其快速、高效、经济和可靠等性能是目前多数人工机器无法达到的。”李光说:“工程界应该自觉地学习生物体,从大自然中寻求新思路、新原理和新理论。”

  电子鼻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Seiyama发现了二氧化锡的气敏特性,但直到1982年Persaud等人在Nature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以阵列思想来识别几种简单气体,标志电子鼻的诞生。

  20多年来,电子鼻从理论到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李光介绍,在气敏传感器方面,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不同传感原理和制作工艺的气敏传感器,如现在常用的有金属氧化物半导、石英晶体微天平、导电聚合物、声表面波等,极大地丰富了气味信息的获取途径。作为电子鼻智能化单元的模式识别算法,也引入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常见的主成分分析和各种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

  李光说:“最近几年,在传感器领域的国际最著名期刊之一Sensors and Actuators上,关于电子鼻及相关技术的报道也急剧增多,由此也可以看到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人工嗅觉系统

  电子鼻不仅仅是一种传感器。李光解释说,“电子鼻”这个术语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有自明性,顾名思义,而另一方面也往往容易产生误解,缩小了它的结构范围。“确切地说,电子鼻是人工嗅觉感受器(传感器阵列)加人工脑(信息处理算法),前者负责‘嗅’,后者负责‘识别’,所以称之为人工嗅觉系统更贴切。”

  一个人工嗅觉系统通常由3个部分组成:气敏传感器阵列、信息采集电路和模式识别算法。挥发性气味与多个气敏传感器反应,将样品的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一系列信号调理、基线校准等预处理过程,获取该样品所对应的综合“指纹”信息,再从中提取合适的特征输入到特定的模式识别算法,最终完成对样品的定性或定量辨识。

  与人类的嗅觉系统相比,电子鼻气室内的气敏传感器阵列相当于鼻腔上的嗅上皮,具有交叉敏感的化学传感器则相当于对多种气味分子敏感的嗅神经元,其作用都是将气味的化学信息转换为电信息;预处理的功能类似于嗅球内信号的整合与增强;模式识别原理,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大脑皮层信息编码、处理和存储等过程。

  “电子鼻的灵敏度一方面取决于所用气敏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如说用日本Figaro公司的TGS气敏传感器一般达到几十甚至上千ppm(百万分之一)级别,而用一些SAW型传感器则可以达到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李光说:“此外,电子鼻本身一些算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例如Pearce等人提出的嗅神经元——丝球体汇聚模型,采用嗅觉系统的实际功能削弱信号中的无关噪声,提高检测灵敏度。”

  目前,电子鼻研制的两个关键技术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李光指出,一方面要开发性能优良的气敏传感器构建阵列,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算法来处理这些信息。李光说:“传感器在灵敏度、寿命、功耗、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在这些方面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在努力。而在信息处理算法上,尽管提出的方法很多,但各自局限性很大,且一般只能针对特定的识别任务,根本无法和人类大脑比拟。”

  应用前景诱人

  电子鼻具有快速、简单、客观和廉价的特点,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肺癌、消化道疾病等,因引起病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而产生独特气味,此外一些引起疾病的细菌本身就有独特气味,使得健康人和患者的气味存在微妙的不同,但是这些气味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觉察的。

  “用电子鼻可以做到。”最近,Mohamed等人应用电子鼻分析尿液气味,经过数据评估来预测2型糖尿病,其正确率高达96%。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已经审批通过一种检测尿路感染的电子鼻,而其他一些医用电子鼻也在等待获批。

  目前国外已经有数十家公司对电子鼻进行了商业化开发,例如Alpha MOS公司的FOX系列、Technobiochip公司的LibraNose、Electronic Sensor Technology公司的zNose和AIRSENSE Analytics公司的PEN系列等。

  国内有一些公司在代理电子鼻产品,销售对象一般是大学、研究机构,供其用于应用型研究或对电子鼻产品所带的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二次开发。但据李光所知,在工农业生产或者医疗诊断的实际场合,还没有真正应用起来。

  李光说,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外电子鼻产品的价格非常高,并没有达到电子鼻廉价的优点;另一方面,电子鼻产品的性能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电子鼻产品的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比如说医疗诊断,一种诊断手段要得到一线临床医生的认可需要很长时间,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可靠性,还包括一些必要的准入程序。

  尽管如此,李光相信,随着学术界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电子鼻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医院见到;同时,在广受重视的食品安全方面,电子鼻应该能发挥它的功用。“电子鼻的前景还是很诱人的。”李光说。

  李光的实验室在电子鼻方面正在进行两项研究。一是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由于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功耗大,无法做到便携式、手持式产品的低功耗要求,他们的工作现在主要把重点放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型传感器上,用功能材料学的方法制备纳米敏感膜,进行气敏研究。二是在模式识别算法上作一些改进,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eeman教授合作多年,开展嗅觉神经网络的仿生应用研究。

  另外,李光介绍,他们实验室刚申请到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准备用昆虫触角的传感功能来弥补现有气敏传感器的不足。“这个想法在国际上非常新颖,但也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包括我的研究生对这方面都兴趣盎然,很乐意作一些被别人看来比较‘另类’的研究。”

[来源:科学网]

标签: 电子鼻
用户头像

作者:xdliu

总阅读量 5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