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2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6110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华纳创新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论文解读]PNAS: 三种消耗臭氧层的HCFC在大气中意外排放

本篇论文解读由方雪坤研究团队的杜千娜同学撰写。杜千娜同学: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温室气体HFCs排放反演与清单。第一作者:Martin K. Vollmer通讯作者:Martin K. Vollmer通讯单位:aLaboratory for Ai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mpa, 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600 D ̈ubendorf,Switzerland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010914118论文发表时间:2020年12月01研究亮点1.跟踪监测和报告了大气中存在的意外物质和其来源。2.报告了三种没有确定最终用途的HCFC的排放量和可能的来源。3.认为东亚地区是HCFC-132b(新发现于大气中)和HCFC-133a全球排放的主要来源,量化了HCFC-31的全球排放量。4.认为这些化合物很可能是作为化学生产过程的中间副产品排放出来的。(注:以上为这位同学的论文解读,非论文原作者意思)02研究不足(或未来研究)1.对三类HCFC的使用场景和消费用途及排放来源仍然存在多种假设,无法实际确认。2.对三类HCFC的监测网络仍然没有完善布局,仅从Gosan站对东亚区域的反演可能存在排放敏感性不足,对较远的东亚区域(如中国西部,研究结果中被分配了较大的排放)估计不确定性较大等问题。3.对除HCFC-141b、HCFC-22、HCFC-142b和文章报告的三种HCFC之外的其他HCFC监测和追踪,及其对臭氧层可能造成的损害和潜在影响仍需报告。(注:以上为这位同学的论文解读,非论文原作者意思)全文概要03全球和区域大气测量和模拟对发现和量化环境重要物质的意外排放方面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关注受到《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的三种氯氟烃(HCFCs)。基于空气样本和AGAGE站点提供的原位测量,本研究报告了HCFC-132b(新发现于大气中)、HCFC-133a和HCFC-31的全球丰度、趋势和区域增长情况。但目前尚未了解到这些化合物的任何有目的的使用。本研究发现HCFC-132b在大约20年前出现在大气中,并且其全球排放量已增加到2019年的1.1 Gg/yr。基于2016-2019年的高频观测,本研究对东亚地区进行的自上而下排放估算,结果显示东亚HCFC-132b和HCFC-133a排放分别占全球排放量的95%和80%。HCFC-133a排放在该期间达到2.3 Gg/yr,同一时期HCFC-31的全球排放量为0.71 Gg/yr。法国东南部发现的HCFC-132b和HCFC-133a的欧洲排放在该地区的氟碳生产设施2017年初关闭时停止。尽管不能排除未报告的使用,但这三种化合物更有可能作为化学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副产品而被排放。在早期阶段识别对指导全球和区域环境政策的有效发展至关重要。04背景介绍大气观测传输模拟量化的当地卤代烃排放已成为验证来自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自下而上排放的重要工具。这也可用于检测新物质并得出其新趋势和排放量,从而作为早期预警。《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臭氧消耗物质,包括HCFCs。但是最近发现从大气观测推断出的几种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量下降速度比预期要慢,甚至增加。本研究确定的三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均为HCFCs,其对臭氧层的危害潜力低于氟氯化碳,过去曾被用作CFCs的临时替代品。本研究报告了新检测到的HCFC-132b,并利用12盒子模型和观测对先前发现的HCFC-133a和HCFC-31的丰度和排放量提供了实质性的更新。并利用反演和Gosan站数据估算了东亚地区HCFC-132b和HCFC-133a的排放量。结果讨论05全球HCFCs的大气分布:HCFC-132b首次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在北半球大气中,随后迅速增长,到2013年时空气摩尔分数达到0.15 ppt,2016年之前经历短暂的下降,然后再次增加,到2019年底达到0.17 ppt的最高值。南半球的丰度低于北半球的丰度,并在整个记录期间保持较低水平,表明该化合物的排放主要发生在北半球。HCFC-133a在两个半球都呈现出普遍增加的趋势。NH丰度在2007/2008年出现明显逆转,与SH一致。2015-2019年的测量显示,HCFC-133a在NH的下降趋势已经逆转,浓度再次增加到0.5 ppt以上。HCFC-31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可检测到,随后保持十多年的增长。在2012-2015年的大气中出现了下降,随后又出现了强烈增长,并在过去3年中稳定。HCFCs的大气观测和模型重建结果,包括HCFC-132b(A)、HCFC-133a(B)和HCFC-31(C)全球排放量:在过去三种HCFC的全球排放量普遍呈增长趋势,2016-2019年的平均值分别为HCFC-132b:0.97 Gg y−1,HCFC-133a:2.3 Gg y−1,HCFC-31:0.71 Gg y−1。然而,这些HCFC的排放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化,尤其是对于HCFC-133a。与其他广泛使用的合成卤代碳化合物相比,这种较大的相对变化是不寻常的,并且说明这些排放的主要部分并不源自库存,进一步表明,这些排放并非来自商业用卤代碳化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显示出时间上平滑的排放趋势)。HCFC-132b (A)、HCFC-133a (B)和HCFC-31 (C)的全球和东亚区域排放量东亚区域排放:韩国的Gosan站记录到了HCFC-132b和HCFC-133a的频繁且大量(高达4 ppt)的污染事件,表明存在大量的区域排放。利用观测数据结合反演方法,本研究发现东亚最集中的排放发生在中国东部。HCFC-132b,中国东部的排放量在2016-2019年为0.43至0.53 Gg y−1,平均占全球排放的50%。东亚的总排放量在不确定性范围内占全球排放的95%。反演将东亚的大部分排放归因于中国西部。然而,由于观测站对中国西部的敏感性降低,这些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要比对中国东部的估计值大得多。对于HCFC-133a,中国东部的排放量平均占全球排放的43%,而东亚的排放量解释了全球排放量的80%。AGAGE站点对HCFC-132b(A)和HCFC-133a(B)进行的高分辨率测量记录中国东部的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HCFC-132b,最强的源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山东和河北南部)。HCFC-133a,最高的排放量出现在上海地区。HCFC-132b和HCFC-133a排放仅集中在这两个地区之一是不寻常的,这两个地区都有强大的氟碳行业,这可能支持三类HCFC的排放与原料/副产品排放有关的猜测。其他研究显示HCFC-31排放首先起源于上海地区,然后扩散到包括中国北方省份在内的地区。中国东部的HCFC-132b(A)和HCFC-133a(B)排放的后验分布西欧的排放源:一些欧洲站点(主要是JFJ和CMN)的HCFC-132b(高达0.5 ppt)和HCFC-133a(高达3.5 ppt)的污染事件较小且高度零星(每年两到三次)。欧洲的HCFC-132b污染事件在2017年初停止,而HCFC-133a的污染事件变得更加少见,这表明区域排放大大减少。2017.4之前,法国东南部的里昂附近存在强烈的HCFC-133a排放,而附近的HCFC-132b排放较弱。之后排放已经停止,可能的解释是2017年第一季度在里昂停止了HFC-134a的生产。HCFC-132b和HCFC-133a在欧洲排放的潜在来源区域A和C代表2014-2017.3,B和D代表2017.4-201906ReferenceVollmer, M. K. et al. Unexpected nascent atmospheric emissions of three ozone-depleting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 e2010914118 (2021).方雪坤大气环境和全球变化课题组方雪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4-201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臭氧层保护、碳中和、全球环境变化等,特别是全球与区域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溯源及应对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30多篇论文,包括2篇Nature共同一作,IF5=60.9)、2篇Nature Geoscience(一作并通讯,IF5=19.6)、1篇PNAS(通讯,IF5=12.78),篇均影响因子14.0。研究成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平流层臭氧科学评估》报告(每四年一次)正面引用。担任中国生态环境部《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WMO臭氧层评估报告共同作者等。获2021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企业动态

2023.12.26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方雪坤: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浙江大学方雪坤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的精彩报告。含卤气体主要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对含卤气体排放的精准定量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也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科学依据。方雪坤研究员对反演溯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大气观测数据、传输模型和反演算法,并基于反演评估了若干重要含卤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含卤温室气体的时空排放规律。图1 方雪坤研究员作报告最后方雪坤研究员对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提出展望。开展反演研究是精准认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溯源结果能够克服基于生产与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的清单不准确或缺失的问题,未来在臭氧层保护、双碳目标中能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图2   排放估算越来越受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大会关注

企业动态

2023.12.26

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重温习近平主席和约瑟夫·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会晤,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为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3年7月16—19日在北京、11月4—7日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举行会谈,并发表以下声明:  一、中美两国回顾、重申并致力于进一步有效和持续实施2021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和2021年11月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二、中美两国认识到,气候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面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等现有最佳科学发现的警示,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体现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考虑不同国情,根据巴黎协定第二条所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包括努力保持1.5°C可实现,达成该协定的目的。  三、中美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及其决定,包括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和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两国强调,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对于在这关键十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两国认识到,两国无论是在国内应对措施还是共同合作行动方面对于落实巴黎协定各项目标、推动多边主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人类今世后代,两国将合作并与公约和巴黎协定其他缔约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四、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工作组将就控制和减少排放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各自经验,识别和实施合作项目,并评估联合声明、联合宣言和本次声明的实施情况。工作组由两国气候变化特使共同领导,两国相关部委和政府机构的官员以适当方式参加。  五、中美两国将于COP28之前及其后在工作组下重点加速以下具体行动,特别是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能源转型  六、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七、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  八、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  九、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十、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  十一、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  十二、两国计划就各自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  十三、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  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  十四、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  十五、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  地方合作  十六、中美两国将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和废弃物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双方将推动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其他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两国将通过商定的定期会议,进行政策对话、最佳实践分享、信息交流并促进项目合作。  十七、中美两国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十八、双方欢迎并赞赏两国已开展的地方合作,并鼓励省、州和城市开展务实气候合作。  森林  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  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  COP28  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  ——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  ——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  ——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转载自“生态环境部”公众号

企业动态

2023.12.26

围栏处的含氟气体F-Gases at the Fenceline

揭露含氟化合物生产部门未披露的排放量环境调查署(EIA)感谢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城市系统博士教育的教授兼主任Masoud Ghandehari博士在审查本报告的EIA方法、方法论和分析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专业知识。环境调查署(EIA)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识别、调查和实施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的方案。我们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森林和全球气候,并在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和贸易与不断加速的自然资源损失和物种灭绝之间的交叉点上开展工作。我们通过开展消除强效温室气体和提高制冷行业能效的活动,以及揭露相关的非法贸易,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我们的发现来推动新的立法、改善治理和促进更有效的执法。在本报告中,关于设施生产活动和所报告的排放量的信息基于可获得的最佳公开信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的设施在围栏内的景象,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介绍在上个世纪,含氟化合物一直是臭氧层损耗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至今仍在造成气候和有毒污染。尽管全球一致同意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这些物质,但现在这些物质的排放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在这些气体的生产过程中可避免其释放,这可能是造成这类排放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气体包括人类已知的一些最强劲的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EIA在美国两个生产设施的围栏附近检测到多种氟化气体,其中包括各种氢氟碳化物(HFCs)、氟氯碳化物(CFCs)和氟烯烃(HFOs)。本报告介绍的调查案例研究使用了便携式红外光谱气体检测仪,以演示对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排放量的围栏处监测。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公认的识别和监测化学物质的科学方法,但迄今为止在有针对性地监测氟化气体排放方面的应用有限。EIA在美国两个生产设施的围栏附近检测到多种氟化气体,其中包括各种氢氟碳化物(HFCs)、氟氯碳化物(CFCs)和氟烯烃(HFOs)。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的设施在最近几年的强制性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报告中没有报告检测到的几种CFCs和HFCs,这表明该公司可能不知道这些排放物或没有报告它们。这说明非常有必要加强监测、核查与强制执行(MRV&E)机制,特别是对来自含氟化合物生产的排放。最近公布的大气研究结果还估计,近年来含氟气体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的其他相关物质的年意外排放量约为8.7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MtCO2e)(请参见图1)。这些排放量与合法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在《蒙特利尔议定书》豁免的生产用途中充当原料)以及已证实的非法生产和违反条约义务的情况有重大联系。全球逐步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特别是CFC-11)的意外排放被归因于非法生产和使用,这也表明有必要改进《蒙特利尔议定书》的MRV&E制度,以确保持续逐步淘汰受《议定书》管控的气体。如果有更具针对性的监测,原本可以更早发现和缓解CFC-11的意外排放。越来越清楚的是,生产设施的排放量很大,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量化、跟踪和控制。生产数据的透明度不足,再加上监测和核查方面的差距,导致这些本可避免的排放量相对不为人知。国际社会和含氟化合物生产国必须改进对生产过程及其排放的管制、报告和监测。最后,鉴于制造HFOs的原料生产所产生的上游排放以及对持久性副产品未来生态和潜在毒性影响的担忧,所有部门都应消除对氟化物质的依赖,无论其是否会对气候变暖产生直接影响,只要替代品可用或其使用并非必要。EIA调查员在位于巴吞鲁日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外设置探测设备。以下调查结果基于2022年和2023年美国两个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的EIA现场采样。这些结果强调了采取一致行动来监测和缓解含氟化合物生产中可避免的工业排放的必要性。1. 通过对美国两家主要含氟化合物生产商经营的两个生产设施附近的空气进行取样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已知具有强效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和/或臭氧消耗潜势值(ODP)的氟化气体。2. 在本案例研究中检测到的多种物质与最近的大气研究中确定的全球排放量上升有关,这些大气研究将含氟化合物的生产和/或非法生产和使用联系起来,称其为每年约8.7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主要排放源(请参见图1)。3. 在霍尼韦尔国际(Honeywell International)公司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一个生产设施中,检测到三种不同类型的CFCs:CFC-13、CFC-113和CFC-114。这些都是全球禁用的高全球变暖潜能值的臭氧消耗物质,范围从6,520到16,200不等,除非用作生产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或化工过程助剂。该设施在2017-2018年报告了CFC-13排放量,但在2019-2021年报告的排放量为零。在本报告发布时,该设施尚未公开报告/提供2022年和2023年检测到的CFCs数据。该设施一直在报告CFC-113和CFC-114,报告的CFC排放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4. 位于巴吞鲁日的霍尼韦尔设施也检测到了一系列HFCs,其中一些没有在2018-2022年的强制性温室气体报告中报告。EIA在2022年检测到HFC-125和HFC-143a,但该设施并没有在2022年报告。2023年检测到了HFC-32和HFC-134a,但该设施在2018-2022年的前几年没有报告。尚不清楚为什么这些化学品被检测到,但却没有在设施报告中出现。5. 在科慕(Chemours)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的设施,也检测到了HFOs和氟氯烯烃(HCFO)。HFO-1234yf是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科慕公司的设施检测到的,HCFO-1233zd和HFO-1234ze是在位于巴吞鲁日的霍尼韦尔公司的设施检测到的;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HFOs都是在各自的设施中生产制造的最终产品。虽然这些HFOs对气候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被视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并可降解为持久性副产品。尤其是HFO-1234yf,它能产生高产率的三氟乙酸(TFA)。TFA是一种强酸,对水生生物、植物和人类有毒。6. 现有技术可以扩大对来自所有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的排放量的有针对性的监测。大气调查结果:不明原因的排放量增加最近的科学发现指出,与含氟化合物生产、非法生产和使用以及不明原因的来源有关的一系列新的和意外的全球排放量增加是令人震惊的。大气探测结果显示,用于含氟化合物生产或其副产品的各种化学品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HFC-23、各种CFCs和氟氯烃(HCFCs)、全氟环丁烷(PFC-318)和四氯化碳(CTC)。在考虑了已知的估算值之后,这些排放量的来源仍然不确定,但这些物质中的大多数与生产过程有关,充当了原料、化学中间体或副产品。下图1显示了氟化气体和其他相关物质意外排放量的最新科学估算值,其中大部分是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的。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将每年约8.7亿MTCO2e(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与含氟化合物生产过程、非法含氟化合物生产和使用或其他不明原因的意外来源联系起来。这相当于200多座燃煤电厂的排放量,大约相当于德国一年的排放量。图1:关于与生产、未知来源以及非法生产和使用相关的意外排放的科学发现

企业动态

2023.12.25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姚波: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复旦大学姚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精彩报告。图1 姚波研究员作报告姚波研究员在汇报中从监测技术研究和比对、标准溯源体系研究、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比值相关法排放量估算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报告。图2 比对结果发表系统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85%,软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关键配套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提高了长期运行的保障。针对标校体系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工作标气配制系统、内抛光不锈钢罐等系列技术的初步研究,为建立自主的标准溯源体系进行技术储备。图3 相关成果宣传与展示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在线监测和采样分析中,获得了背景地区、典型城市、工业园区等的浓度水平,并在珠峰、南极中山、西藏墨脱等极端环境下的研究获得全球空白区的首次观测结果。利用1个完整年度观测结果反演了华北及全国的含氟气体排放量估算,部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迅速。

应用实例

2023.12.25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张艳利:我国南方大气全氟化合物和含氯短寿命物质的原位观测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艳利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南方大气全氟化合物和含氯短寿命物质的原位观测”的精彩报告。图1 张艳利研究员作报告张艳利研究员汇报内容围绕了全氟化合物以及VSLSs原位监测现状进行汇报,介绍到主要是基于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含氟温室气体和ODS监测及分析系统所检测的高频在线数据展开的初步研究。图2 全氟化合物的增温潜势报告展示了我国南方地区包括CF4、NF3、SF6、PFC-318和C3F8的全氟化合物、CHCl3以及CH2Cl2的VSLSs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和源区分析。结果显示,全氟化物以及VSLSs浓度显著高于全球本底和上甸子站点;东南向气团CF4和NF3的浓度明显增高,东北方向气团c-C4F8浓度明显增高;VSLSs受局地区域排放影响较为明显。相关数据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对理解我国南方大气全氟化合物和含氯短寿命物质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和排放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动态

2023.12.22

2023年臭氧空洞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尽管人们担心由于 2022 年洪加汤加火山的喷发以及早期预测 2023 年将导致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空洞,但事实并非如此。      Paul Newman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科学评估小组前联合主席,也是美国宇航局臭氧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也是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地球科学首席科学家,“这是一个非常适度的臭氧洞。     虽然今年的空洞平均面积为890万平方英里(231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北美的大小,但他接着说,“人为产生的氯化合物水平下降,加上南极平流层活跃的天气,今年的臭氧水平略有改善。      根据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年度卫星和气球测量,2023年南极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在9月21日达到1000万平方英里(2600万平方公里),这是自1979年以来的第12大臭氧空洞。       科学家们每年都在密切关注臭氧空洞的大小和臭氧层,因为它在保护地球上所有人类生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臭氧层的作用就像防晒霜一样,可以过滤掉高达99%的有害太阳紫外线辐射。广泛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会导致晒伤、皮肤癌和眼部白内障,还会损害动植物。      1985年,世界首次收到警报,臭氧层严重变薄,通常被称为“空洞”,这是由于我们使用氟氯化碳(CFCs),这是冰箱、空调和气雾剂等日常用品中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通过,根据该议定书禁止使用氟氯化碳。自那时以来,《议定书》控制了其他消耗臭氧层物质,包括用作氟氯化碳替代品的氟氯烃(HCFC)。科学评估小组最近对2022年的四年期评估表明,臭氧水平正在缓慢开始恢复,预计到2040年将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南极洲上空更严重的臭氧损失只会在2066年左右恢复。     “臭氧层的完全恢复是一个长期项目。这将需要继续执行和遵守《蒙特利尔议定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依靠美国宇航局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同事来密切关注每年的臭氧空洞。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仍在走上正轨或偏离了轨道,“臭氧秘书处执行秘书Meg Seki说。

企业动态

2023.11.10

《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代表补充多边基金并应对新出现的挑战

内罗毕,2023年10月30日 - 缔约方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于2023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三十五次会议(MOP35),这是20多年来首次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在地举行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尽管议程繁重,但经过多轮漫长的谈判,各方成功地完成了会议,达成了若干关键决定。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为2024-2026年多边基金(MLF)增资,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近10亿美元,是基金历史上核准的最高水平。这笔款项对于支持发展中国家(也称为“第5条缔约方”)在继续逐步淘汰氟氯烃(HCFC)和开始逐步减少高度变暖的氢氟碳化物(HFCs)期间是必要的。缔约方还商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三个科学小组2026年四年期评估的职权范围,以规划《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路径。其他讨论包括禁止的冷却设备的进出口、由于COVID-19而可能修订某些第5条缔约方的氢氟碳化物基准、要求在替代品不可行的情况下继续在农业中使用少量甲基溴的缔约方的关键用途豁免,以及评估有效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进程和查明大气覆盖全球覆盖方面的差距监测受控物质和改进方案。缔约方还就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地球工程)、寿命极短的物质、影响臭氧水平的氢氟碳化物和四氯化碳排放增加等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决定。《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三个评估小组向缔约方通报了三个评估小组2022年四年期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中的最新信息。高级别会议于10月26日星期四开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发表声明,敦促各方推动普遍批准《基加利修正案》,以减少氢氟碳化物,同时提高能源效率,从而继续为避免全球变暖做出贡献。肯尼亚共和国负责环境、气候变化和林业的内阁秘书Soipan Tuya敦促需要通过多边基金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支持。在会议期间,还举办了22场会外活动和5场展览,其中包括一个热衷于与《蒙特利尔议定书》工作联系起来的青年代表团的会外活动,以及地球工程科学评估小组关于地球工程的演讲,并与技术和经济评估小组就HFC-23(一种非常强效的温室气体)进行了介绍,吸引了许多代表。各评估小组还利用在内罗毕期间的机会,分别与环境署执行主任会晤,讨论对可能影响臭氧回收的新挑战以及与科学和评估相关其他进程的联系的关切。应缔约方要求,还举行了能源效率研讨会,以促进向节能和低全球升温潜能值或零全球升温潜能值技术过渡,其成果已提交《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第三十五届会议讨论。关于能源效率的决定要求技术和经济评估小组继续更新2024年关于节能技术的信息和相关信息,关于生命周期制冷剂管理的决定包括要求臭氧秘书处在2024年就此事组织一次研讨会,以分享经验和评估挑战。双方一直工作到周六会议的最后一晚,以在许多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双方总共通过了27项决定。

企业动态

2023.11.10

天霁团队前往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安装天霁ODS5-PRO

‍近日,天霁团队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成功完成ODS5-PRO含氟温室气体及消耗臭氧层物在线观测系统的安装,该系统用于开展大气背景值和温室气体监测,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大气背景值监测数据和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安装地点位于福建省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本次安装是我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合作项目。武夷山是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地球同纬度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2016年,武夷山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位于武夷山市笔架山摩天岭。背景站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山顶,海拔超过1500米。从山下到站上只有一条山间小径,必须爬上1000多个台阶。而仪器和气瓶等配套设施总重超过1吨,只能人工搬运,困难程度超出想象。天霁团队和当地人员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数次上下山终于把全部仪器和配件顺利运送到安装地点。本次安装的“天霁ODS5-PRO含氟温室气体及消耗臭氧层物质在线观测系统”是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重要仪器,该仪器在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站点的在线观测可以获得宝贵的大气受控卤代烃浓度变化数据,为我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应用实例

2023.11.07

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一、会议背景‍‍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和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二、目的1)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2)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3)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三、会议主要信息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8至19日注册时间:2023年11月17日14:00-20:00会议地点:粤海酒店 牡丹厅(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28号)交通和住宿指南见下文五、组委会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曾宁、刘毅、韩鹏飞(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六、会议内容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七、会议日程11月17日下午:会议报到、注册11月18日上午: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11月19日上午:专题2及集体讨论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报告形式:口头报告或快闪八、会务费用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企业动态

2023.11.01

< 1 2 > 前往 GO

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华纳创新

公司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鸿禧路32号F7栋 联系人: 华纳创新 邮编: 215004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6110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