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白金5年 白金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85-9293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华大智造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全球首个农业领域DCS Lab落成!华智生物与华大智造携手共建!

2024年7月1日,华大智造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生物)在长沙举行签约仪式,并正式宣布全球首家农业领域DCS Lab——“华智生物-华大智造DCS Lab认证实验室”落成,双方将携手在生物育种领域打造高通量、低成本、高质量、高行业影响力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华智生物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华大智造董事长汪建代表双方进行授牌,华智生物副总裁王朝晖与华大智造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彭欢欢代表双方签约。华智生物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华大智造董事长汪建为“华智生物-华大智造DCS Lab认证实验室”揭牌华大智造董事长汪建表示:“在这个全新的生命时代,只要大家提出好的项目,掌握自主可控生命科学底层工具和平台的我们就愿意像赑屃一样,驮着大家走向世界的巅峰,走向世界的前沿。”华智生物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持续深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构建合作新通道,形成合作新成果,共同推动农业领域特别是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和广泛应用,共同培育和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新技术驱动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车轮滚滚向前,农业领域亦是如此。中国种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与挑战期,生物育种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生物育种领域样本量大,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低成本对于该领域而言尤为重要。此次,华智生物DCS Lab配备了高水准的一站式组学研究工具和平台,现已入驻包括华大智造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高通量基因测序仪MGISEQ-2000、单细胞液滴生成仪 DNBelab C-TaiM 4、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ZTRON-lite、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并预定了华大智造与时空组学即将联合推出的时空显微镜Go Optical,为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注入新动力。DCS Lab是华大智造首个针对全球前沿科研领域的实验室赋能计划,旨在助力全球顶级科研人员打造国际领先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多组学前沿实验室,为生命科技行业开拓更多可能。前期,DCS Lab已在包括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等落成。

媒体关注

2024.07.03

多家测序仪公司发布2024 Q1财报

近日,华大智造披露了其2024年一季度(Q1)财报,营业总收入为5.31亿元,同比下降14.3%;归母净利润亏损2.0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50亿元,同比下降34.8%;扣非净利润亏损2.1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65亿元;毛利率为64.80%,同比上升8.89%;净利率为-38.11%,较上年同期下降13.87%。华大智造核心业务——基因测序业务板块2024年Q1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4%;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按照收入地区划分,海外实现收入合计1.57亿元,同比增长19%。随着全球战略规划的稳健推进,公司预计全年基因测序板块收入有望实现高增长;海外业务收入增速将比国内业务收入增速更快,且未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将会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3月31日,华大智造在手订单7.45亿元;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占比75.7%、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占比8.6%、新业务占比15.7%。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发布了新一代测序试剂StandardMPS 2.0,并计划于下半年陆续导入全线主流测序平台。2024年4月,华大智造推出MGISEQ-2000RS FluoXpert多组学分析仪,这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病理染拍功能和测序功能、能够做病理组织切片空间蛋白组学的测序仪;同月推出千万级酶定向进化筛选系统——MGIDS-1000,集液滴制备、分选、注入融合、打印入孔多功能于一体,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高灵敏度液滴筛选的特点。IlluminaIllumina 2024年Q1总收入为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但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0.5亿美元;Core Illumina收入为10.6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亏损1.26亿美元。此外,Illumina正在剥离的癌症液体活检子公司Grail的收入为2,700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2000万美元增长35%。Illumina指出,NovaSeq X仪器耗材销售的加速以及在中国市场策略的改变,是其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继续前行的潜在动力。Illumina首席执行官Jacob Thaysen表示,公司Q1收入超出预期,但因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影响,客户购买决定仍受到限制。与2023年相比,2024年Q1 NovaSeq X仪器在各地区的配售量较低,共交付55台。Thaysen指出,Illumina在三个地区的收入均出现了下降:美洲地区收入同比下降4%,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收入下降3%,大中华区收入下降了14%。但在欧洲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7%。为处理中国区业务,2024年2月公司任命郑磊女士为新的Illumina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Thaysen表示:“郑磊女士正在进行改革,使我们的业务更多地‘在中国为中国服务’,其中包括改善公司在该地区的本地制造业和合作伙伴关系。”据悉,该季度Illumina产品营收总额为8.760亿美元,同比下降5%;服务和其他收入总额为2亿美元,同比增长21%。此外,Illumina Q1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不到1%,从3.41亿美元降至3.39亿美元;其中,Grail的研发费用为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SG&A费用为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包括1.04亿美元的Grail SG&A费用,同比增长12%。Illumina预计,公司2024年核心业务的收入将与2023年大致持平。Thermo Fisher2024年,Thermo Fisher的Q1总收入为10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07.1亿美元下降3%,但超出华尔街平均预期的101.7亿美元。核心有机收入同比下降3%;与流行病相关的收入约为2亿美元,其中包括与疫苗和疗法相关的1.75亿美元。该公司目前预计2024年的总收入将在423亿-433亿美元之间,而先前的预期收入范围为421亿-433亿美元。Thermo Fisher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Stephen Williamson表示,从不同地区看,在北美地区的有机收入下降了中个位数,在欧洲地区收入下降了低个位数,在亚太和中国地区收入下降低了个位数。从业务部门来看,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收入22.9亿美元,同比下降12%,该部门的有机收入同比下降12%;分析仪器业务收入16.9亿美元,同比下降2%,有机收入同比增长1%;专业诊断业务收入与2023年持平,为11.1亿美元;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业务的报告收入和有机收入均下降1%,为57.2亿美元。Thermo Fisher该季度净收入为13.3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46美元。此外,该公司Q1研发费用为3.3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而SG&A成本为17.3亿美元,同比增长5%。近期,Thermo Fisher正积极利用生成式AI帮助其分析仪器和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加快软件开发时间表”,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力、改善客户体验。PacBioPacBio 2024年Q1的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为3,880万美元;仪器收入为1,900万美元,同比下降8%;耗材收入为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服务及其他收入38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9%,这主要归因于客户转向使用公司最新的Revio测序系统,并选择不再续订旧仪器的服务计划。PacBio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Henry表示,与公司现有设备相比,Revio仪器的销售周期比预期更长,这主要由围绕新资本设备融资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计划升级到Revio的小型Sequel II和IIe客户正在等待相关样本来推动设备升级。受Revio出货量下降的影响,公司本季度美洲地区业务收入为1,770万美元,同比下降7%;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收入为 840万美元,同比增长6%,但低于先前预期;亚太地区的收入为1,28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7%。此外,该季度公司共销售了28台Revio测序仪,低于去年同期的32台。PacBio 2024年Q1净亏损7,82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29美元,而2023年同期净亏损880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36美元。调整后的每股亏损为26美元,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每股亏损27美元。该公司Q1研发费用为4,350万美元,同比下降11%;SG&A费用为4,3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截至本季度末,PacBi拥有5.619亿美元的现金和投资,以及270万美元的受限现金。继上个月宣布裁员后,PacBio预计第二季度结束时员工人数将少于600人。10x Genomics10x Genomics表示受空间生物产品线的推动,公司2024年Q1总收入为1.41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343亿美元增长了5%,但低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1.422亿美元;净亏损5,990万美元。本季度,公司总耗材收入为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Chromium耗材收入8,390万美元,同比下降17%;空间耗材收入由1,130万美元增至2,640万美元,增长了一倍多。仪器总收入为2,540万美元,同比增长32%,这主要得益于空间仪器收入的增长,从760万美元增长到1,760万美元;而Chromium仪器收入则从去年同期1,160万美元下降到790万美元。此外,公司服务收入为520万美元。10x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Serge Saxonov表示,在Visium特许经营和备受期待的Visium HD发布的带动下,公司将继续推动空间领域的强劲增长。新技术Chromium GEM-X也引起了客户的浓厚兴趣,其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高的性能。此外,由于大量客户试用了新架构,Chromium的季度末订单总体低于预期。该公司Q1美洲地区的总收入为7,960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7,880万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收入为3,47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2,840万美元;亚太地区总收入为2,670万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2,710万美元。公司Q1研发费用为6,860万美元,同比增长2%,主要原因是设备、IT和人员成本的增加;SG&A费用为8,580万美元,同比增长3%。10x预期公司2024全年收入将维持在6.7亿-6.9亿美元之间。10x GenomicsQiagenQiagen公司2024年Q1总收入为4.59亿美元,按固定汇率(CER)计算为4.62亿美元,同比下降5%,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573亿美元,也超出先前制定的CER收入至少为4.55亿美元的目标。净利润为8,070万美元,合每股收益36美元,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46美元。公司该季度耗材及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 5%;非COVID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仪器销售额为5,000万美元,同比下降10%。分子诊断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为2.44亿美元;生命科学产品销售额降至2.15亿美元,同比下降8%。Qiagen的样本技术Q1销售额为1.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而诊断解决方案的销售额从1.63亿美元增长5%,至1.7亿美元。在样本技术方面,QiaSymphony、QiaCube Connect和EZ2仪器上使用的自动化试剂盒的耗材销售额增加;但非COVID产品组的样本技术销售额以低个位数CER率下降。在诊断解决方案业务方面,QuantiFeron肺结核测试的收入为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QiaStat-Dx系统相关的收入为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NeuMoDx的销售额为900万美元,同比下降29%。Qiagen报告称,其PCR和核酸扩增业务的Q1销售额为6,800万美元,同比下降12%;基因组学和NGS产品的销售额为5,500万美元,同比下降1%。在PCR业务中,QiAcuity数字PCR的销售额以两位数的CER率增长。本季度,Qiagen推出了QiaStat-Dx分析仪2.0以及PanCancer试剂盒,并预计无创PaxGene液体活检产品将于2024年年中推出。此外,Qiagen还推出了生物医学KB-AI,这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知识库。该公司Q1研发支出5,130万美元,同比下降6%;SG&A费用为1.387亿美元,同比下降6%。公司预计Q2净销售额至少为4.95亿美元(按汇率折算)。对于2024全年,Qiagen重申了其展望,即净销售额至少达到20.0亿美元(按CER值计算)。参考资料:1.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4-26/doc-inatcshy6811050.shtml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53958501178377&wfr=spider&for=pc3.https://www.genomeweb.com/business-news/illumina-q1-revenues-dip-1-percent-surpass-wall-street-expectations4.https://www.genomeweb.com/business-news/thermo-fisher-q1-revenues-drop-3-percent-beating-expectations5.https://www.genomeweb.com/business-news/pacbio-q1-revenues-flat-instrument-sales-fall6.https://www.genomeweb.com/business-news/10x-genomics-q1-revenues-grow-5-percent-spatial-biology-sales-miss-wall-street7.https://www.genomeweb.com/business-news/qiagen-q1-revenues-dip-5-percent-exceeding-analyst-estimates

媒体关注

2024.06.26

尖端技术帅先自主可控,或将引领国产测序仪迈向全球舞台 ——ACCSI2024访华大智造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彭欢欢

近两年,国产测序仪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而如今,国产测序仪领导者华大智造在新增装机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国内第一。2022年赢得专利侵权案,更是让华大智造扫清了进军主要海外市场的最后障碍。2023年,华大智造推出了DNBSEQ-T20×2,将单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首次降低至 100 美元以内,该产品也荣获了仪器信息网3i优秀新品奖。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上,仪器信息网视频采访了华大智造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彭欢欢,就刚刚获奖的T20测序仪新品、近期刚刚发布的多组学新品、Q40测序质量新标准、中国测序仪市场新格局以及未来华大智造战略规划等话题进行交流。详情请点击观看视频:仪器信息网:恭喜华大智造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荣获2023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请问这款产品有何特点和优势。彭欢欢:2023年我们发布了DNBSEQ-T20×2测序仪,这款测序仪是目前通量最高、成本最低的测序仪,它每天的测序通量可达到20个T,也就是200个人的全基因组的数据量。如果测序深度为30X,每年可检测超过5万人的全基因组。同时,从成本上来讲,它可以实现每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降到百元美金水平。这款仪器目前在多个国家级基因组项目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其中包括多个海外的国家基因组项目,它已经成为支撑大队列项目研究的核心工具平台。仪器信息网:华大智造刚刚发布了多组学新品MGISEQ-2000RS FluoXpert,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产品。相较于其他组学研究工具,这款产品有何优势?彭欢欢:该产品是在近期上海举办的第89届CMEF医博会上发布的,仪器本身是在原来的MGISEQ-2000测序仪基础上做了全面的应用拓展,同一台仪器可以实现基因组学和空间蛋白组学分析检测双功能,用户仅需在原来仪器基础上增加多组学软件包就可以实现染拍一体的功能,因此它是能够实现从样本进到报告出完全自动化功能的一体化仪器平台。未来我们希望从测序仪本身出发去进行更多的应用开发,从单组学往多组学拓展。仪器信息网:二代测序越来越多提及Q40甚至Q50的质量标准,这对于哪些应用领域更有意义?华大智造在产品布局上有何策略?彭欢欢:我们3月份对试剂盒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发布了StandardMPS 2.0(简称SM 2.0)测序试剂盒,该产品会在华大智造主要的测序平台上使用,可使碱基识别质量从Q30(99.9%)提升到Q40,并且Q40的比例超过85%,能够很好地满足相关用户的需求。但是,测序准确率,无论是Q30、Q40还是未来的Q50,给用户最终呈现的其实还是一个报告,中间有非常多的环节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准确率的把控应该是全流程的,所有环节都要做好监控来确保最终结果的呈现。对于华大智造来讲,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提升质量标准,包括在软件、硬件,甚至整个分析流程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升级。我们也希望联合用户一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去提升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仪器信息网:近些年,中国测序仪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对此您有何评价?彭欢欢: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创新企业不断涌现至少能够证明测序仪这个领域还是在蓬勃发展的,大家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底层技术来讲,国产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从整个行业看,我们是非常欣慰的,也希望能够跟业内的合作伙伴共同把这个领域做得更好。对华大智造来说,我们是国产企业中在自主可控方面走在最前列的,自2013年起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在持续10余年的投入之后,我们的产品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另外,华大智造主要技术和专利都是从底层进行自主研发的,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华大智造作为自主可控核心工具开发的先驱,未来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带动国产测序平台走出国门,到海外市场去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仪器信息网:请您谈一谈华大智造未来3年的中国市场策略和战略规划。彭欢欢:华大智造是一个为用户赋能的整体支撑平台,我们希望用户都能用到简单方便、灵活性高,同时又有很高性价比的仪器,让我们的合作伙伴不再为仪器使用发愁,能够做到“非常自由地选择,非常灵活地使用”,这是我们的长远规划。聚焦到不同的应用方向,我们希望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基因科技所带来的福祉,大家都能够在早期进行遗传病检测、能够尽量降低出生缺陷,肿瘤患者能够得到精准的用药指导、早期的肿瘤能够进行筛查,感染性疾病能够在很早期进行精准的诊断……这些都离不开上游测序工具成本的下降和应用的普及。因此,从长远来说,我们希望在国产自主平台的加持下,科研工作者能够去做更多领域的探索,给医疗提供更多的支持,未来老百姓能够通过基因科技惠及健康。同时,我们还希望在多个领域和方向发力,如农业育种、海关、疾控等。对华大智造中国区来讲,未来有更多的可拓展空间,我们希望能修炼好内功,持续不断地提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产科学仪器行业2024年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您看好哪些市场机遇?彭欢欢:我自己比较熟悉测序仪领域,从2007年毕业后,自身一直伴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成长。对于整个生命科学仪器领域,测序仪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对其他领域和方向的国产仪器平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很多方向,很多公司已经做得非常不错,甚至某些领域已经超过海外的主流品牌。我相信有中国这个大市场,再加上国家层面对于整个行业的支持,包括今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出台,对国产仪器厂商来说2024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点,期待跟同行们一起把握机遇,面向全球出发,让国产品牌更多的得到大家认可。仪器信息网:今年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请您谈谈对仪器信息网有哪些期待和建议。彭欢欢:首先特别感谢仪器信息网能够为大家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对于行业是非常大的贡献。非常巧合,今年是仪器信息网25周年,华大集团也迎来25周岁,华大智造也在4月13号刚刚度过8周岁生日。不管是8岁的少年还是25岁的青年,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仪器信息网以及整个仪器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祝仪器信息网生日快乐,蓬勃发展。

媒体关注

2024.04.26

华大智造2023年财报:测序仪业务增长 30.31% 国内市场占比超30%

今天,华大智造公布了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华大智造营业收入29.1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28.67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42.07亿元下降了3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亿,同比减少 129.98%。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收入22.91亿元,同比增长 30.31%;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相关的常规业务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 4.95%;新业务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相关的常规业务实现收入 2.54亿元,同比增长 21.41%;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仪器设备实现收入 89,814.60 万元,同比增长 18.75%,试剂耗材实现收入 135,368.92 万元,同比增长 38.31%。财报显示,2023年度主营业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系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原因系(1)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导致相应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整体毛利贡献额减少;(2)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3)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导致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公司坚持立足国内,布局全球,加大了营销网络的建设及市场拓展力度导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回顾充满挑战的2023年,华大智造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报告期内,华大智造研发投入 9.1亿元,同比增长 11.7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1.26%。在欧洲多个国家的专利纠纷全面和解,DNBSEQ 测序产品全面进入欧洲市场。报告期内,华大智造提报的“基因测序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入选 2023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生命科学装备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入选 2023 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荣获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基因测序仪产业链“链主”企 业、2023 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 500 强等重要荣誉。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国内区域基因测序仪业务相关收入实现14.43亿元,同比增长 24.38%,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收入口径的市场份额为 32.6%;新增测序仪销售装机695台,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新增装机口径的市场份额为 47.3%。测序设备新增装机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国内第一。新品方面,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发布了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20×2,可支持6张载片同时运转,每年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可将单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发布了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 MGISP-NEX,这是国内首家能够实现磁棒头互换且可处理 50μL-5000μL 液体体积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更多信息可阅读:华大智造:2023年年度报告.PDF

媒体关注

2024.04.26

华大智造发布多组学新品MGISEQ-2000RS FluoXpert

4月11日,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华大智造重磅推出MGISEQ-2000RS FluoXpert多组学分析仪。这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了病理染拍功能和测序功能的基因测序仪,一台能够做病理组织切片空间蛋白组学的测序仪,该设备将帮助用户解锁测序仪全新功能,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拥抱多组学浪潮。MGISEQ-2000RS FluoXpert将为用户提供在“测序模式”及“免疫荧光染色模式”两种模式中轻松切换的愉悦体验。针对不同批次的样本,用户可以在同一套设备平台上分别获得不同维度的研究所需的工具支撑;针对同一批次的样本,用户既可以根据基因测序获得初筛后的大量靶标数据,进行蛋白层面的检测和空间位置分析;又可以通过蛋白水平的分析结果,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展开进一步的基因水平的研究。MGISEQ-2000RS FluoXpertDNBSEQ测序原理:当前,MGISEQ-2000系列测序仪主要应用领域多达20个以上,包括了WGS、空间组学、单细胞测序、肿瘤检测、病原快检、分子育种、肠道微生物等不同应用场景。它获得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准入资质,在业界享有广泛赞誉,用户众多。截至目前,MGISEQ-2000已支持用户发表文章数量累计超过2500篇,10分以上文章超过200篇,总影响因子10,000+。MGISEQ-2000RS FluoXpert的双载片平台MGISEQ-2000RS FluoXpert具备哪些优势特点从技术角度来说,全自动染拍一体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高效染色的生化试剂,进一步降低检测抗体用量;温和的洗脱过程使组织在经历多轮染色后仍可保留完整;先进的图像拼接算法,实现全片的无痕拼接。对于用户而言,MGISEQ-2000RS FluoXpert具备极高的易用性和灵活性。它采用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研究人员能够轻松上手并快速完成实验操作。基于染拍一体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MGISEQ-2000RS FluoXpert通过操作软件实现对荧光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扫描系统的模块化控制整合,从而实现对组织或细胞中蛋白质的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定位精度,能够准确描绘出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这样,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FluoXpert可支持多种样本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研究项目的需求,兼容现有病理切片预处理流程,无需特殊样本预处理,手动操作步骤大幅减少,真正实现“样本进、图片出”的便捷体验。此外,该多组学分析的多重免疫荧光试剂盒为半开放式,兼容市售抗体,用户可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合抗体Panel即可开展蛋白组学分析;同时我们也支持定制化项目,充分满足不同研究领域的特殊需求。在数据结果产出上,MGISEQ-2000RS FluoXpert稳定可靠,其检测结果可对标金标准IHC染色结果,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数据支持。多领域应用:加速推进精准医学发展MGISEQ-2000RS FluoXpert在基因组学领域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被冠以“全能王”称号。与常规的蛋白染拍一体机相比,MGISEQ-2000RS FluoXpert测序数据可以为染拍结果提供一步到位的分子检测数据作为补充或参考;与常规的基因测序仪相比,其测序性能优越,支持多种测序读长,通量灵活(55Gb-1440Gb),支持不同规格的测序载片独立运行,能全面满足广泛的测序需求,是国内外测序实验室的首选机型之一。通过对蛋白组学的拓展,MGISEQ-2000RS FluoXpert实现了基于同一套设备即可同时获得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和基因测序下机数据,无需额外购买或操作多套不同设备,无需外送/等待时间,也无需复杂的样本前处理,支持全流程自动化。在肿瘤研究领域,多重免疫荧光能够与基因测序配合为疾病进行更精准地进行肿瘤分型、预后评估,为转化医学和肿瘤微环境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同时,MGISEQ-2000RS FluoXpert还能在病理研究中对切片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为病理学家提供更为详尽的细胞结构和组织信息。在药物发现和病人分组方面,FluoXpert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工具支撑作用。它能够高效赋能研究人员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关键线索,并为病人实验分组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精准药物研发。此外,与传统免疫荧光组化相比,FluoXpert在临床研究方面也将具有一定优势。通过自动化、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疾病相关的辅助信息,节约珍稀样本,为精准医学提供参考。MGISEQ-2000RS FluoXpert的推出,是华大智造在测序仪领域纵深布局的体现,在引领测序与免疫荧光技术的双重革新的同时,展现了模块化研发和多元化产品组合的无限可能。

媒体关注

2024.04.11

2023年华大智造年度业绩预告: 基因测序仪收入增长约30%,净利润将亏损

今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发布了2023 年年度业绩预告,经初步测算:• 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700.00万元到-57,800.00万元。• 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800.00万元到-64,600.00万元。• 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导致相应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整体毛利贡献额下降,但基因测序仪产品销售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报告期内,基因测序仪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公告表示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及子公司与Illumina, Inc.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 Inc.收到Illumina, Inc.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2、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导致相应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整体毛利贡献额下降,但基因测序仪产品销售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报告期内,基因测序仪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3、公司围绕核心技术持续发力,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沿发展趋势,以全球各地的研发生产基地为基础,持续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相应研发投入,推动公司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为后续公司进一步拓展 多样化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市场打下基础。4、公司坚持立足国内,布局全球,推动四大区域本地化发展、团队建设及渠道布局,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公司在全球各区的营销人员数量大幅上涨,导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2023年,随着市场对新冠相关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有关医疗器械以及医药行业的疫情相关产品收入显著下降,相关公司均对相应资产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这是行业普遍现象。华大智造也在公告中进一步说明,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2023年度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

媒体关注

2024.01.31

华大智造公告澄清:美国BIOSECURE Act草案对公司指控不实

针对近期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提出的所谓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的相关法案,(相关资讯:美中特别委员会提议禁止华大智造等多家中国生物公司)华大智造(688114.SH)发布澄清公告:华大智造公告表示,公司在一项近日美国方面提出的BIOSECURE Act草案被提及,目前该草案尚处于提案阶段,且对于公司的指控存在多处事实错误,后续可能被修改或终止,能否形成法律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表示,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运营市场所在地的各项法律法规,高度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基因测序行业上游设备提供商,公司业务环节不涉及数据收集行为,且客户基于公司测序平台所产生的数据均由客户自行收集、存储、处理及管控。自成立以来,华大智造一直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通过深化平台应用赋能客户实现更多“读、写、存”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场景扩容。华大智造进一步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及时评估、核实此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媒体关注

2024.01.29

诺禾致源与华大智造达成合作!拓展高通量测序服务矩阵

2023年12月29日,诺禾致源与华大智造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引入华大智造旗舰机型DNBSEQ-T7测序平台,以满足客户对测序服务平台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拓展高通量测序服务矩阵。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服务测序公司,中国生命科学服务百强企业,诺禾致源拥有覆盖全球的业务服务能力和难以比拟的测序平台化规模,丰富全面的测序服务产品,以及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始终致力于为全球的科学界提供专业、稳定、优质、高效的测序服务。新测序平台的引入将进一步印证,诺禾致源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和综合的服务能力及技术支持。华大智造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彭欢欢(左)与诺禾致源产品中心总经理李依雪(右)作为双方代表签约诺禾致源产品中心总经理,李依雪表示:“华大智造的T7平台在低成本、低重复序列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广大客户的测序需求。我们希望能够不断拓展基于T7平台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测序服务产品,尽可能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希望该平台能更好的助力分子育种的业务布局。”华大智造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彭欢欢表示:“华大智造始终致力于为中下游用户提供先进的生命科技工具,基于独有的DNBSEQ技术,DNBSEQ-T7已经全面升级生化、流体及光学系统,且高效多产的产品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支撑的多个国家级别大人群基因组项目中得到验证。我们期待此次与诺禾致源的合作,能够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大规模基因组学发展,为行业伙伴赋能。”华大智造DNBSEQ-T7基因测序仪DNBSEQ-T7测序平台日产出通量高达7Tb, 具有低重复序列、低标签跳跃率、低成本、高准确率等优势。诺禾致源此次引入DNBSEQ-T7测序平台,旨在借助该平台的高准确性及超高通量优势,进一步的拓展全基因组、转录组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为客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的测序策略选择,同时促进大样本量队列研究项目的进程推进,极大的缩短数据交付的进程,快速建立基因数据库,推进后续分析研究的发展。此外,诺禾致源表示,新平台将支持其在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下的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应用,结合诺禾致源NGP液相芯片、低深度重测序等生物育种前期基因分型重要工具,通过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快速高效培育新品种,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团队合影留念(华大智造副总裁彭欢欢左三,华大智造全国大客户总监赵明左四,诺禾致源产品中心总经理李依雪右五,诺禾致源中国区总经理孙振左五)关于诺禾致源: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15),成立于2011年3月。公司专注于开拓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性能计算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科技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公司构建了高素质的综合团队,团队成员来自海内外名校,同时,诺禾致源建立了高通量大规模的基因测序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以支持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健康领域对大数据分析和存储的需求。业务遍及全球6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过7,000家。与众多学术机构建立广泛合作,截至2023年6月,联合署名或被提及的SCI文章达20,000篇,累计影响因子近120,000。取得软件著作权320项,专利62项。合作伙伴包括370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650余家医院、2600余家医药和农业企业。作为国内基因测序领域佼佼者,诺禾致源业务覆盖基因测序、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支持等,为全球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医院、医药研发企业和农业企业提供综合服务。诺禾致源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围绕基因科技产业的上中下游,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拓宽产品和服务的领域,从而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推广产业发展。关于华大智造: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智造”,股票代码:688114)成立于2016年,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6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已成为当前全球少数几家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 Gb 级至 Tb 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始终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  

媒体关注

2023.12.29

华大智造项目成功入围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示拟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全国共78个:智能工厂建设应用类项目50个、新模式实践应用类项目14个、供应量协同应用类项目6个、系统集成服务类项目4个、咨询规划服务类项目2个、新技术融合创新类项目2个。其中,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是由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生命科学装备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本次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旨在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一批标准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智能制造标准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的应用,优先试点已发布、研制中的国家标准,配套应用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不少于70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到2024年遴选出200个以上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形成一批推动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应用的“标准群”,打造一批成熟典型的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解决方案、工具库和案例集。附件: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媒体关注

2023.12.13

华大智造Q3财报:前三季度营收下降33%,测序仪业务增长31.47%

10月28日,华大智造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下降1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74.87万,同比下降105.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下降344.39%;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下降105.47%。研发投入合计2.1亿元,同比增加8.39%。截至报告期总资产为109.44亿元。2023 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2.38亿元,同比下降33.0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21.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下降109.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3亿元,同比下降162.84%。基本每股收益-0.48元,同比下降108.91%。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期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原因包括:1、收入下降,整体毛利贡献额下降; 2、上年同期收到 Illumina 支付的 3.25 亿美元净赔偿费; 3、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加; 4、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导致本地化建设投入增加。 前三季度研发总投入6.42亿元,同比增加22.24%。前三季度,各主营业务板块中,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7.29亿元,同比增长 31.47%。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仪器设备实现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 15.63%;试剂耗材实现收入 10.26亿元,同比增长42.92%;其他收入实现3,184.52 万元,同比增长89.64%。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在全球四大区域均实现增长,按照收入地区划分,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实现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 21.19%;亚太区实现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 34.12%;欧非区实现收入 2.56亿元,同比增长 68.76%;美洲区实现收入 1亿 元,同比增长 85.83%。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销售装机超 640 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销售装机数量超 3,100 台。2023年第三季度,华大智造“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这是目前基因测序领域的首个专利金奖。

媒体关注

2023.10.30

华大智造发起DCS Lab 2023全球科研赋能计划 首批10座将落地

2023年9月11日,华大智造正式宣布发起一项面向全球顶级科研实验的计划——DCS Lab 2023科研赋能计划,首批资源将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支持10座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以下简称“DCS Lab”)落地。该计划是华大智造首个针对全球前沿科研领域的实验室赋能计划,旨在助力全球顶级科研人员打造国际领先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多组学前沿实验室,推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行业发展。先进的生命科学工具无疑能够促进科学发现及科研成果的产生。华大智造DCS Lab将通过三个重点前沿领域布局,推动行业在大人群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其分别对应“DCS Lab”中的“DNA Sequencers”、“Cell Omics”、“Spatial Omics”),为新兴技术赋能科研加码提速。华大智造总裁余德健表示:“华大智造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因此,我们不断挑战生命科学的极限,以自主可控的技术保障和持续的研发创新驱动更高通量、更低成本的先进工具诞生。我们期待DCS Lab 2023全球科研赋能计划能支持顶级学者和基础科研人员,给基因组学研究带来新的血液和革命性的突破!”三技合一打造国际领先的多组学实验室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能够为不同规模的组学研究提供强大助力。以标准化的DCS Lab为例,面积仅需100-150平方米,基于包括DNBSEQ-T7测序平台和配套自动化设备、单细胞测序工具、时空组学研究工具在内的DCS Lab至少可支持每年10,000人次的高深度WGS,或每年3,000个的细胞反应数,或480张时空组学芯片(可根据实验规模大小,配备仪器台数并考虑试剂耗材用量)。在前沿的组学研究进程中,科研人员将不再受限于研究规模和成本,DCS Lab具备先进的、超高水平的、一站式组学研究工具和平台,并拥有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助力。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示意图)在常规实验室合规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DCS Lab充分发挥模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实验室管理理念的创新应用,打造生命数字化时代的组学前沿实验室。这样一座实力强大的实验室,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同时在DNA、细胞、组织等不同维度,对样本进行批量处理和成体系化的研究,帮助科研人员在更短时间内将实验设想逐一验证,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获得更多探索结果和科研成果,为全球生命科学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支持多个国家级组学实验室落地的丰富经验以及先进成熟的组学技术积累,华大智造积极开展全球前沿科研领域的实验室赋能计划。在本次赋能计划中,DCS Lab不仅包括必备的高通量多组学实验室设备和自动化仪器、试剂耗材和信息化管理软件,还包括实验室整体的设计规划、布局指导、合规化验收标准以及长期运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建议,确保DCS Lab的顺利建设和高效运营。一站式平台赋能全球生命科学高效发展随着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价值逐步凸显,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与焦点。华大智造基于独有的DNBSEQ测序技术打造的超高通量测序平台,满足超高通量测序、低成本以及从样本到报告全程实现自动化的需求。截至2023年6月底,华大智造已累计参与全球37个大人群队列项目。其中,在海外地区,华大智造已助力阿联酋启动全球首个“全民基因组计划”、印度尼西亚首个“国家基因组计划”、“泰国基因组学综合行动计划”和巴西国家级基因组计划;在国内,华大智造已助力多个万人级别的队列研究项目,包括“中国代谢解析计划 ( 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ChinaMAP)”和全球首个“万人缺血性卒中队列全基因组研究”。2023年1-6月,基于华大智造DNBSEQ测序平台累计数据产出超30Pb。华大智造助力多个国家基因组计划在今年7月,华大智造发布的两款单细胞新品,单细胞液滴生成仪 DNBelab C-TaiM 4(泰山),以及单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包括早前发布的华大智造DNBelab 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建库试剂盒,共同完善了华大智造单细胞组学全流程产品家族,为单细胞测序全流程提供独一无二的一站式平台,助力单细胞多组学标准化、规模化。在科研产出上,基于华大智造单细胞测序平台,已累计产出高质量文章50多篇,其中包括2篇Nature,1篇Cell,其中有21篇文章IF>10,充分证明了华大智造单细胞平台性能的优越性。华大智造单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 C-TaiM 4此外,在时空组学领域,基于华大智造的DNBSEQ超高通量测序仪和单细胞建库测序平台DNBelab C4完成猕猴全脑时空图谱绘制,获得了世界上首个超大视场、超高精度猴脑空间组图谱;在今年6月,与复旦大学附中中山医院等机构合作,首次解析了肿瘤细胞侵袭正常肝细胞过程,助力开发肝癌治疗策略,推动时空组学和多组学技术在人类发育和疾病研究等领域的科研发展和应用。  华大智造DCS Lab 2023全球科研赋能计划的发布意味着华大智造在大人群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领域具备坚实的工具平台支撑能力,以及具备全流程工程化支撑能力,可以使全球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效率,便捷的投入关键性的研究中,也使得组学研究更具成本效益,助力其产出优异的科研成果,进而赋能全球生命科学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大智造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400个用户,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华大智造始终专注于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坚持追求极致、打破边界,致力于通过最先进的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工具,助力实现更多的创新突破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媒体关注

2023.09.13

华大智造DNBSEQ-G99基因测序仪获批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9月6日,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DNBSEQ-G99(以下简称“G99”)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221289)。此次获批意味着,中小通量测序仪中的“速度王者”DNBSEQ-G99被准许在国内市场应用于临床,将能够充分发挥其快速、灵活的优势,服务于临床方向的应用需求。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作为目前全球中小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DNBSEQ-G99自推出以来备受关注,12小时可以完成 PE150测序,并在多种应用中都有出色的数据表现,行业伙伴对其在临床的应用充满期待。在近日刚落幕的第二届国产测序联盟峰会暨IVD生态合作伙伴赋能大会上,华大智造与8家企业伙伴基于DNBSEQ-G99达成合作;今年3月,在2023EBC第八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上,华大智造与6家企业伙伴进行“DNBSEQ-G99签约仪式”。值得一提的是,DNBSEQ-G99已获欧盟、澳洲、新加坡、日本、泰国、英国医疗器械注册认证。这代表DNBSEQ-G99在国内与国际多个市场已具备临床应用的资质,G99的全球化旅程全面加速!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DNBSEQ-G99DNBSEQ-G99是一款小型化双载片测序平台,特别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基于DNBSEQ核心技术,G99在测序载片上首次采用了三角形矩阵式信号位点,在更小面积的载片上实现了更高密度的数据产出,整机通量8-48Gb。通过高度集成的流体系统, 同时配合超快速的生化反应体系,G99突破性地实现了12小时可完成PE150测序,从用户需求出发,在提供高质量的测序数据的同时,做到快速、简单、灵活,能为测序工作带来绝佳的体验,应用场景广泛,曾助力中国疾控中心完成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病毒溯源。为保证三大业务线新产品的推出和升级及时惠及全球客户,华大智造坚持资质和法规先行,为营销和服务的全球化布局保驾护航。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大智造累计获得NMPA、CE、CB、NRTL、EAC等285项认证,其中境内医疗器械注册及备案凭证26项,境外产品注册或认证259项,覆盖欧盟、亚太、北美等多个国家或地区。

媒体关注

2023.09.08

华大智造与韩国分子诊断公司NGeneBio达成合作,加速癌症精准医疗发展

近日,华大智造与韩国领先的分子诊断公司NGeneBio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以扩大NGeneBio的癌症检测系列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商业应用。双方将结合华大智造独有的创新DNBSEQ测序平台和NGeneBio的先进精确诊断分析技术,共同推动尖端测序产品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改善患者获得精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机会。华大智造亚太区负责人谭宏东博士(左一)与NGeneBio首席执行官Choi Dae-chul(右一)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MOU)根据合作备忘录,NGeneBio的下一代测序(NGS)癌症精确诊断产品将应用于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平台,加速基因检测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强大可靠的精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工具。此外,双方还将在亚太地区携手开展各项临床试验合作,旨在通过华大智造广泛的合作伙伴和分销网络,推动高效、低成本测序解决方案的可及性和商业化。华大智造亚太区负责人谭宏东博士表示:“华大智造始终致力于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合作,推进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提高癌症临床诊断、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此次与NGeneBio的合作,我们期望通过双方技术优势和资源的整合,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贡献。”精准医疗领域正在迅速发展,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实现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仪作为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具备数据产出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使其成为了精确诊断的理想平台。NGeneBio在下一代测序技术精确诊断分析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与华大智造先进测序平台形成强势互补,助力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发展。NGeneBio首席执行官Choi Dae-chul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华大智造合作开发和提供尖端的诊断产品,改善医疗保健卫生系统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医疗精准诊断领域的佼佼者,NGeneBio将凭借其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癌症面板和临床分析软件,并结合华大智造创新的DNBSEQ测序技术,为全球市场医疗保健提供商提供更全面的癌症精准检测解决方案,以助力推动全球医疗系统的个性化治疗。”未来,两家公司将继续深化合作,通过在临床试验、商业化和业务发展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基因组学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应用,改善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为提升全球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媒体关注

2023.08.24

华大智造2023半年报

据华大智造(688114.SH)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43亿元,同比下降38.86%;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02.70万元、-1.36亿元,同比下降128.52%、139.53%;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下降126.09%。华大智造指出,营收下降主要因为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销售下降87%,新业务销售下降68%,其他数据同步下降。从业务板块来看,“基因测序仪业务”、“实验室自动化”、“新业务及其他”三大业务构成华大智造收入的主要来源。以2022年为例,华大智造实现主营收入42.07亿元,三大业务对应收入分别为17.58亿元、12.48亿元、12.00亿元,分别占比41.79%、29.67%、28.53%。当年,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大跌超过43%,华大智造营收增长只有7.69%,而扣非归母净利润暴跌46.43%。同期,主营业务毛利与毛利率分别较2021年下降13.19%及13.05个百分点。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大量自动化仪器设备和集成化的技术和手段,正因此,华大智造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的发展获得了加速。不过,面对下降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华大智造表示,该业务产品除应用于新冠病毒检测领域外,还可拓展至更广泛的自动化应用领域。

媒体关注

2023.08.21

华大智造2023半年报出炉 基因测序仪业务增长近40%

8月10日晚,华大智造发布2023年半年度财报。2023年上半年,华大智造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下降38.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02.7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亿,分别下降 128.52%、139.5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7亿元,同比下降732.12%。公司研发投入4.32亿元,同比增长30.3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9.93%,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63项,获得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共107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349项境内专利与321项境外专利,其中境内专利包括166项发明专利,专利覆盖核心原材料研发、关键工艺突破、重大领域拓展等。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一增两降报告期内,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39.89%。基因测序 仪业务板块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仪器设备实现收入 45,878.56 万元,同比增长 35.69%;试剂耗材实现收入62,361.41万元,同比增长42.12%;服务及其他实现收入1,531.49万元,同比增长96.22%; 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按照收入地区划分,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实现收入 69,530.93 万元,同比增长 36.42%;亚太区实现收入18,394.85 万元,同比增长10.99%;欧非区实现收入 14,405.19 万元, 同比增长 83.55%;美洲区实现收入 7,440.50 万元,同比增长 141.30%。报告期内,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销售装机 总数同比增长 63%,装机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销售装机数量超 2,910 台。大规模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导致分子诊断技术之一的核酸检测技术从专业领域进入大众领域,其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金标准的认可度,以及分子诊断产品的市场普及度到达新的高度,催生核酸检测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快速规模化发展,临床对于自动化,标准化实验流程,规范化、智能化信息管理有了更多要求。报告期内,随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销售下降 87%。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中与公共卫生防控不相关的常规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 7,679.42 万元,环比 2022 年下半年增 长 25.32%,报告期内,新业务销售下降 68%。新业务板块产品与基因测序仪及实验室自动化核心业务协同性逐步加强。BIT 产品从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和应用四个方面支撑了科研院校、检测服务公司、疾控中心、医院等各类客户因测序应用场景扩容催生的数据存储和分析的需求;通过自动化可控的实验室及数据管理软件,保证了基因测序数据的顺利产出,同时快速并精准的输出用户所需的结果,实现了 测序效率的提升及人工成本的降低。截至报告期末,超声影像平台累计服务科研客户及临床入院超100家,其中三甲医院超50家。2023H1测序仪推出新品+产品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超高通量测序仪 DNBSEQ-T20×2,该设备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及时空组学测序等多种应用,目前国内外累计意向客户近10个,上海解码成为全球首个企业用户。高通量旗舰机 DNBSEQ-T7 进行产品升级,通过增加分光系统,减少单位面积内激光功率,从而降低对样本的损害,提高测序质量;通过增加 DNA 纳米球特异性吸附位点的方 式进一步提高芯片密度,提升测序速度,缩短测序时间,24 小时内在 PE150 测序读长模式下由原 有最多产出 6Tb 数据提升至 7Tb;在芯片、试剂、光学系统、流体系统、机械等模块上已逐步实现国产化。测序仪专利诉讼取得进展报告期内,公司专利诉讼获得重大进展,欧洲专利局(EPO)裁决结果显示Illumina的EP3002289 专利无效,该结果表明公司在曾涉及专利诉求的国家如土耳其、葡萄牙、奥地利、罗 马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比利时、丹麦等区域不受到 EP3002289专利限制。

媒体关注

2023.08.11

华大智造单细胞赛道再发力!发布单细胞液滴生成仪及组学新品

7月29日,在第十二届细胞产业大会的单细胞多组学与临床应用分论坛上,华大智造重磅发布其在单细胞领域的两款最新产品,单细胞液滴生成仪 DNBelab C-TaiM 4(泰山),以及单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单细胞液滴生成仪 DNBelab C-TaiM 4(左)及单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右)这是华大智造继DNBelab 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建库试剂盒产品后,单细胞组学全流程产品家族补充的重要产品,更为完善的产品组合也将更好地赋能全球生命科学实验室开启规模化、标准化的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两款新品加持单细胞测序全流程本次上新的单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 C-TaiM 4 (以下简称TaiM4)的命名灵感来源自“泰山”,传递了华大智造不断攀登技术极限的理念。TaiM 4能为细胞或细胞核的分离和标签提供稳定的动力。该仪器配备4个独立控制的微流控通路,同时兼容单细胞ATAC文库和3’ RNA文库制备需求,支持1-4个样本的灵活上样。它延续了华大智造单细胞产品小巧轻便、即开即用的优点,适用于2500米以下的海拔实验环境。此外,该设备在单细胞ATAC文库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核分离、标记过程仅需6分钟;在单细胞3’RNA文库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核分离、标记过程仅需9分钟。华大智造单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 C-TaiM 4另外一款上新产品是DNBelab 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ATAC文库制备试剂盒套装及配套的微流控载片。和DNBelab C-TaiM4 单细胞液滴生成仪配套使用,可以完成数万细胞核的ATAC文库制备。试剂盒套装包含液滴生成使用的百万级标签磁珠、自主开发的液滴生成油、以及适配华大智造测序仪的文库制备试剂等。该产品基于精密压力驱动微流控技术,污染率低,可完成高质量单细胞ATAC文库的制备和数据产出。可用于免疫组学、肿瘤、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单细胞研究。两篇Nature 科研应用表现不俗值得一提的是,scATAC建库试剂盒已经在科研应用中牛刀小试,早期试用的结果已用于2篇Nature文章中,产品数据表现不俗。一站式平台 助力单细胞多组学标准化、规模化华大智造作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能够为单细胞测序全流程提供独一无二的一站式平台。其中,针对细胞/细胞核制备环节,华大智造提供小鼠多组织解离试剂盒和50+物种组织解离方案指南;此外,已经发布的DNBelab C系列3’ RNA建库产品,已经产出了 30000+例样本数据,覆盖了40多种物种类型和300多种组织类型,重磅预告了不同物种组织的3’ RNA数据表现白名单,并展示了部分数据;在数据分析环节,提供配套的单细胞高通量、高精度多模态分析平台,不仅能够对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简单的质控,还支持更多功能的分析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华大智造产品市场中心总监汪婧婧博士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华大智造在单细胞领域,除了为科研人员提供单细胞建库产品和基因测序产品MGISEQ-2000、DNBSEQ-T7、DNBSEQ-T20外,还能够提供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MGISP-100,将复杂的单细胞文库制备过程转移到自动化平台一键运行,为单细胞行业引入了全新的自动化概念,这将开启单细胞湿实验标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坚信单细胞多组学标准化、规模化时代终将来临。”汪婧婧博士华大智造产品市场中心总监单细胞产品家族图自动化建库流程图在单细胞产品领域,华大智造通过其率先发布的DNBelab C系列产品,已收获了众多企业及科研用户的好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国内已有9个企业认证成为华大智造单细胞产品服务商,终端使用客户数量100多家。在科研产出上,基于华大智造单细胞测序平台,已累计产出高质量文章50多篇,其中包括2篇Nature,1篇Cell,其中有21篇文章IF>10,充分证明了该单细胞平台性能的优越性。小结:单细胞技术是当前测序领域最火的技术之一,相关公司超过50家,其中不乏众多国产企业。作为国内基因测序上游龙头企业,华大智造并非在单细胞领域走的最快的,但其追赶之势十分迅猛,加上本身先天平台优势,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如其所言:“未来,华大智造将进一步深耕单细胞组学领域,发挥自身在基因测序设备领域、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的优势,为规模化的科学研究、为单细胞组学全面进入临床及精准健康研究,提供更为优质、标准的系列产品组合,赋能单细胞多组学标准化、规模化时代”。

媒体关注

2023.07.31

Nature子刊!华大智造研发团队发布强化学习算法 灵感来自下棋博弈

7月2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旗下专注于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期刊)在线发表了华大智造杨梦团队研究成果《Self-pla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guides protein engineering》,发布了一款名为EvoPlay的算法模型。这也是华大智造团队在该杂志发表单细胞对比学习自监督Concerto算法后,时隔一年再度发表AI算法相关文章。EvoPlay由“Evo”、“Play”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前者意为进化,指蛋白质分子的功能进化;Play指的是博弈类搜索算法。EvoPlay算法模型就是借鉴围棋自博弈的方式搜索海量蛋白质突变空间,通过结合不同的功能或结构预测模拟器,像自动驾驶一样训练智能体完成指定功能增强的蛋白进化。据悉,蛋白质的工程化设计和改造是基因测序仪的底层基础,基因测序仪的迭代升级离不开蛋白工程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通过改造各种各样的蛋白质操纵DNA分子、读取酶催化的信号从而识别碱基序列。从华大智造测序仪试剂里用到的聚合酶、荧光素酶等各种工具酶,到更广范围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传感器、治疗类抗体到生物燃料,都离不开对蛋白质的设计和改造。从AI到BI,EvoPlay模型实现AI智能体训练近期,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今天,现代词典将人工智能定义为计算科学的分支,及机器如何模仿人类智能。《大英百科全书》指出:“人工智能,指数字计算机或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执行通常与智能生物相关的任务的能力。”简言之,AI是技术性的模拟与推理,是“技术驱动”模式,目标是用机器代替部分人工劳动。大众熟知的AlphaGo是DeepMind最重要的AI模型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2016年,AlphaGo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五局三胜的对弈,并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震动。这一胜利标志着人工智能首次在高度复杂的游戏中超越人类顶尖选手。而AlphaZero是DeepMind后续进一步发展的AI模型。它不需要任何人类的经验知识,只需要知道游戏规则便能通过自我对弈和强化学习从零开始学习并掌握多种棋类游戏,包括围棋、国际象棋和日本象棋,它以惊人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棋类引擎,并展示了一种通用的自学习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的领域和问题。而华大智造发布的EvoPlay模型便是借鉴了这种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了蛋白质设计领域当中,研究团队将蛋白质序列上每一个位点的突变当作是围棋中的每一次落子,将优化的最终序列当作是一局围棋的结束,通过自我对弈和蒙特卡洛树搜索在蛋白质序列空间中不断的搜索和优化序列,同时作者使用一个代理模型来为每一次位点突变进行奖励,最终成功生成了大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序列。从人工智能(AI)到生物智能(BI),EvoPlay算法把经典的强化学习应用到了蛋白质设计框架中,不仅能够增强传统MLDE的采样效率,并能够结合最新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模型(AlphaFold2)直接设计出带目标结构的氨基酸序列。EvoPlay既能够用于传统定向进化,也能够被纳入“从头设计”的理性设计框架中。文章的通讯作者,来自华大智造研发团队的杨梦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多的理性机制分析以及更精密的结构代理模型的帮助下,EvoPlay的蒙特卡洛树搜索+神经网络可以更好地结合‘从头设计’框架,从而为蛋白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用来进一步优化基因测序仪里用到的各种工具酶。此外,EvoPlay模型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比如说研究者已经利用EvoPlay前瞻性地设计了36个荧光素酶突变体,其中的29个变体已申请专利,发现。EvoPlay在寻找起始库之外更高适应性突变体方面非常有效,并且可以与现有的工程流程相集成。同时,实践也证实了EvoPlay展示了其在高效设计高质量多肽上的性能,将适用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酶设计和药物发现等多种应用领域。AI推动生命真智能:EvoPlay模型的展望与未来伴随着自动化生物实验室的蓬勃发展,以及微流控技术广泛用于分子筛选和进化实验室,更多的自动驾驶实验室(Self-driving Lab)即将出现。在生命科学和技术实验室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的执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验计划的制定等, 如Design-Build-Test-Learn (DBTL)的循环的自主执行,未来都可以由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来完成,而不需要人类进行主动的干预或操作。智能体还可以通过LLM等工具整合外部知识,多轮迭代探索,连续学习,创造出满足人类需求的酶、抗体、小分子、基因序列甚至人造细胞。EvoPlay模型的诞生无疑验证了这种可能性,在人类不断升级认知极限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有巨大的潜力去帮助人类科学进一步探索未知的边界,从认知生命到掌控生命,期待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真智能。

媒体关注

2023.07.21

欧洲专利局判定Illumina专利无效,华大智造测序仪在多国实现销售

2023年3月16日,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召开关于Illumina EP3002289听证会,3月17日听证会结束。6月19日,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公布了关于Illumina(因美纳)与华大智造专利无效纠纷的终审裁决结果,该结果显示Illumina EP3002289专利无效。图: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所公布的判决结果通过欧洲专利局register系统可以查询到,该裁决结果涉及到的Illumina EP3002289专利此前曾在27个国家注册,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瑞士、塞浦路斯、捷克、德国、丹麦、爱沙尼亚、西班牙、芬兰、法国、英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而根据华大智造招股书及其他公开资料,华大智造此前涉及专利诉讼的国家包括土耳其、葡萄牙、奥地利、罗马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比利时、丹麦等等,这意味着华大智造在这些国家不再受EP289专利限制,其基于CoolMPS及StandardMPS测序试剂的测序仪可以在这些国家销售。图:华大智造上市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图:华大智造招股书2022年5月7日,华大智造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的陪审团判决支持其全部请求,包括:因美纳故意对华大智造的 "双色测序技术 (Two-color sequencing technology)" 专利侵权,其反诉中提到的专利全部被判无效。2022年7月15日,华大智造再次发布声明,就与因美纳(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因美纳向华大智造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支付3.25亿美元的净赔偿费。华大智造于2022年8月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的相关测序产品,并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相关会议预告:7月12-14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六届基因测序大会即将召开。

媒体关注

2023.06.21

快讯|华大基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6月12日,华大基因(300676)(SZ,300676)控股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收到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BGILMSQ-1000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在临床上适用于对来源于人体的全血、血清样本中的被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媒体关注

2023.06.13

华大智造发布“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打造“软硬件”结合的数智化生态系统

2023年5月28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上,华大智造重磅发布“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一站式提供基于华大智造工具平台的应用领域方案展示,汇聚华大智造全线产品与适配的第三方产品,通过丰富终端用户的选择,推动应用场景及领域的拓展。这是国内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凝聚生态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华大智造打造数智化生态系统的又一坚实步伐,协同合作与打包应用将达到新的高度。智一享,汇百家“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按照不同应用领域展示基于华大智造工具平台的全流程产品组合,汇聚与DNBSEQ测序平台适配的第三方产品,从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到分析软件,为终端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应用方案,涵盖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新兴应用等众多场景需求。一直以来,为了真正能把工具用活、把应用走广,华大智造提供互动式服务支持,与生态伙伴共同进行基于DNBSEQ测序平台的应用合作及开发。“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融合多领域的产品、技术和经验,促进华大智造工具平台与第三方产品的适配,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操作性强的一站式产品组合。目前,全球超20家第三方品牌的近50款产品将入驻“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中国站在当日同步上线。罗氏诊断、优圣康、瑞因迈拓、冰缘医疗、吉因加、IDT 埃德特等6家首批入驻的生态伙伴代表,在会议现场共同见证了该平台的发布及上线。未来,华大智造也将面向全球市场规划上线“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更多的区域站点,并持续引入第三方品牌及产品。打造数智化生态系统华大智造围绕“存读算用”已完成基因测序仪、自动化、生物样本库、BIT等产品的高中低通量全覆盖,实现为行业提供生命科技核心工具。为了助力行业发展从工具到生态的跃迁,华大智造致力于打造“软硬件”结合的数智化生态系统,此前已推出智惠实验室系统。智惠实验室系统融合IOT、柔性机器人等工具,利用华大智造在生命数字化领域拥有的丰富经验和创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场景、多应用的全流程实验室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工具。基于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智惠实验室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组合,在高效兼容用户的存量设备,同时充分整合第三方设备的,打造生命科学“硬件”的数智化生态系统。华大智造为提升一站式产品组合的使用体验,基于智惠实验室的设备物联交互功能,开发了实验应用APP打包部署方案。实验应用APP整合不同应用领域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将从样本到报告全流程实验SOP整合成独立的APP。用户通过安装特定的实验应用APP,实现实验全流程操作说明书、设备运行脚本、信息系统代码整合等实验工序便捷部署,打造生命科学“软件”的数智化生态系统。如此,华大智造通过整合“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实验室应用APP部署软件、智惠实验室系统,构建了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开放的、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科学数智化生态系统,助力生命科学产业步入生态发展的新阶段。从左至右:华大智造业务拓展中心总监林思远、IDT埃德特市场部负责人傅赟彬、优圣康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喻德华、罗氏诊断生命科学资深市场总监田志强、华大智造中国区新业务负责人朱威、吉因加行业与海外业务线负责人张陆诚、瑞因迈拓CTO李少川、冰缘医疗CEO浦浩、瑞因迈拓CEO张旭、华大智造中国区产品市场总监雷莹田志强|生命科学部资深市场总监罗氏诊断“华大智造不断自主创新,引领国产测序仪革命,推动了测序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助力基因科技普惠。本次“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罗氏诊断作为首批入驻的生态合作伙伴,期待与华大智造共同推动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携手共筑生命健康新生态!”喻德华 | 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优圣康“华大智造的智惠实验室让基因检测效率大幅提升,极大促进了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本次发布的“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势必进一步赋能基因检测行业。优圣康作为首批入驻的生态合作伙伴,将共同发挥该平台全流程产品整合的优势,让肿瘤精准基因检测惠及更多患者。”李少川 | CTO瑞因迈拓“期待华大智造“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成为产业新融合生态圈的领军表率,带领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让更广大的用户体验到该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的魅力,让感染诊断变得更精准、更简单!”浦浩 | CEO冰缘医疗“冰缘医疗携手华大智造“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期待智享测序,靶向专一,汇聚医检!一起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精准普惠!”张陆诚 | 行业与海外业务线负责人吉因加“吉因加一直以来,作为华大智造紧密的合作伙伴,致力于向国内和海外客户提供基于DNBSEQ平台的快速可落地的肿瘤和病原整体解决方案;“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布,将建立高效的生态模式。我们希望和华大智造一道,为提高全球医疗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傅赟彬 | 市场部负责人IDT埃德特“IDT埃德特愿与华大智造携手共进,完善在华大智造测序平台上的适配方案,打造涵盖高通量测序从文库构建到靶向捕获的全流程方案。“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布,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整合生态圈中的优质、全面的产品组合,提供便捷、高效的应对方案。愿IDT与华大智造共同汇聚各方力量,“智”造美好未来。”本次CACLP,华大智造还携全套生命科技核心工具亮相,包括日前刷新通量和单例成本纪录的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DNBSEQ-T7、DNBSEQ-G99、DNBSEQ-E25等多款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线的多款产品如DNBelab-D4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Smart 8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以及MGICLab-LT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智惠实验室等新业务产品。同时,华大智造介绍了其融资租赁业务,为需要采购设备或进行产品升级的下游用户提供一个减少现金流压力的可选路径,让生命科技核心工具赋能更多用户。另外,华大智造展台上亮相的AR融合展示技术也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通过AR技术方式,观众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就能查看多款测序仪和自动化设备,并进行立体模拟操作演示,仿佛亲临测序实验室,与华大智造最新的生命科学核心工具实现即时互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遍及六大洲超过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000个用户。华大智造始终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专注于通过自主研发为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以创新为驱动,开放合作、赋能下游生态,加速应用场景扩容,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华大智造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合作,凝聚行业生态的力量,让工具真正实现赋能,为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突破提供更多助力,为地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媒体关注

2023.05.29

利润大增324.7% 华大智造上市后首份年度财报出炉!

2022年9月,华大智造登录科创板,成为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公司以赋能生命科学产业为核心,主要布局三大业务板块: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新业务板块(包括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远程超声机器人等系列产品)。近期华大智造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华大智造全年营业收入42.31亿,同比增长7.69%;利润总额25.3亿元,同比增长324.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15.48%增至19.25%。2022年,华大智造几大事件备受业内关注。其一是与illumina的专利纠纷案,几经波折之后最终达成和解,华大智造在这个事件中算是赢家,除了获赔数亿美元外,未来,其基因测序产品可以正式售往美国市场。其二是科创板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36亿元。除此以外,华大智造在产品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基因测序仪三大系列机型共新增装机量达600台报告中显示,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装机总数超 600 台,其中国内新增装机总数超470台,国外新增装机总数超130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装机数量超过 2,500 台,装机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 2022 年度市场规模约为48亿美元,华大智造全球对应实现基因测序业务收入约 17.6 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约 5.2%;国内基因测序仪及耗材 2022 年度市场规模约为 44 亿元,公司国内对应实现基因测序业务收入约 11.6 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约26.1%。发布多款基因测序仪新品在“小型化”方向,公司于报告期内推出的小型化双载片测序平台 DNBSEQ-G99 ,据称是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发布了小巧轻便的基因测序仪 DNBSEQ-E25,基于 DNBSEQ E 系列独有的自发光测序技术,可实现碱基序列的快速读取,发布了小巧轻便的基因测序仪 DNBSEQ-E25,基于 DNBSEQ E 系列独有的自发光测序技术,可实现碱基序列的快速读取。在“超高通量” 方向,公司于报告期内重点开发超高通量测序仪 DNBSEQ-T20×2,在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图像算 法、浸没式微流体系统均进行了技术升级,该产品已于 2023 年2月发布,据介绍年生产力可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 可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该设备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及时空组学测序等多种应用。华大智造目前已成为全球唯二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 级至Tb 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发布多款实验室自动化新品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发布上市了 一款移液灵活、台面布局灵活、软件流程编辑灵活的实验室自动化移液机器人MGISPSmart 8,可涵盖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 组学、药物研发、微生物筛选等多个领域的使用场景,并可开放适配第三方厂家的试剂盒;另外,还发布了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自动化建库平台 DNBelab-D4,这是一款便携式样本制备系统,主要用于未知病原宏基因组测序、病毒溯源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等领域。新业务板块:产品布局多样报告期内,新业务板块的主要变化是基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升级智能高效的新型生物样本资源库 MGICLab-LT 系列,是高度定制化的-80°C 上提式自动化样本存储设备,该产品可实现对血液、 组织、核酸、蛋白、微生物等多种样本资源进行大规模安全稳定的保藏(该领域典型企业如海尔生物);推出掌上无 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于 2022年7月取得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注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诊断产品进一步丰富);其他还有单细胞RNA文库制备试剂盒、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等产品。净利润:增长 319.04% &下降 46.43%本报告期,华大智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319.0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与Illumina 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并收到 Illumina 支付的 3.25 亿美元净赔偿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46.43%,主要系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导致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下降,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在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高密度测序芯片耗材、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和远程超声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创新及研发,研发费用上升,故导致公司经营性净利润下降。 报告期内总资产同比增长 88.7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收到募集资金及收到 Illumina 支付的 3.25 亿美元净赔偿费。 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分别增长 304.62%、304.65%,主要系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所致。

媒体关注

2023.04.27

《人民日报》:华大智造研发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助力精准医学发展

前不久,华大智造对外发布其研制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该测序仪每年可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大幅降低单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作为基因测序的关键设备,测序仪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给行业带来进步。上世纪90年代,全球科学家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测出人类基因组DNA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破译遗传信息。经过不懈努力,2003年该计划宣告完成。在此基础上,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持续攻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仪器设备的性能。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DNBSEQ-T20×2据专家介绍,借助测序仪等科技手段,可帮助研究人员加深对基因组的认知,进而帮助人们更好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例如,孕期产检无创项目就是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对唐氏综合征等几种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依托华大智造的测序平台,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血液病毒组学图谱,为疾病预防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在动植物领域,基因测序也有用武之地。分子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晓湘介绍,借助基因测序仪对猪鸡等生物进行全基因测序工作,可以探索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优化畜禽育种选配的流程。专家认为,基因测序产业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原始驱动力,在设备研发和检测手段上不断精进,也需要加快临床转化,持续推进应用。以测序仪为例,降本增效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倪鸣介绍,超高通量测序仪在短时间内能将测序生产规模提升至新的量级,根本在于创新。例如,团队自主研发了浸没式生化反应技术,直接将载片浸没在试剂槽中进行生化反应,使得反应均匀且稳定,且试剂槽中的测序试剂可以支持载片的多次浸泡,从而实现耗材成本降低的目标。更大通量、更低成本、更大规模需求……在符合法律和伦理的框架下,基因测序技术大有可为。倪鸣表示,通过不断减小测序仪器的外形体积、提升测序仪器的智能化水平和简化基因测序流程等,将助力推动传统医学向精准医学发展。

媒体关注

2023.04.25

解码DNA签约华大智造 成为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全球首个企业用户

近年来,测序技术在精准医学、农业育种等多个科研及临床领域被广泛应用,国家级别的基因组测序项目不断涌现。这对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的通量、成本、精准度、智能化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基因测序的关键设备,测序仪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给行业带来进步。近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发布了一款刷新行业测序通量以及测序成本的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以下简称“T20”),真正开启了100美金基因组时代。2023年4月25日,华大智造与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解码DNA”)共同举办T20超高通量测序仪签约仪式。T20测序仪推出后,刷新了业界测序通量及单例测序成本记录。本次签约,华大智造与解码DNA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促进科学领域研究发展和成果转化,赋能生命科学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意味着,华大智造T20测序仪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首个企业用户订单,解码DNA也将进一步提升第四方检测服务能力。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金成,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浦东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副总经理、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刚,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谯毅,解码DNA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潘加奎,解码DNA副总裁肖飞,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华大智造中国营销中心产品市场总监雷莹等出席签约及揭幕仪式,并共同为“解码DNA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表示:“生命科技是当今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我们作为生命科技工具上游平台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先进、优质的工具。我们期望T20测序仪能够持续为解码DNA的业务赋能,同时能够充分发挥T20超高通量、超低成本的优势,为基因科技普惠人人时代做出贡献。”解码DNA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潘加奎表示:“自2020年以来,解码DNA携手华大智造陆续引进了4台T7测序仪,其卓越的性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今天,解码DNA作为T20测序仪的全球首个企业用户,进一步提升了解码DNA作为第四方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赋能整个生命科学产业。”此外,基于华大智造T20超高通量测序仪等测序平台,“解码DNA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中心”的建立将为大人群队列、时空组等特定基因研究应用场景和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助力解决测序供需矛盾,加速科研研究进展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合作与交流,推动基因大数据发展,进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今年2月,华大智造曾携手解码DNA合作开发基于DNBSEQ-T7的应用拓展。同月,华大智造与包括解码DNA在内的21家企业伙伴正式组建华大智造国产测序联盟,为构建行业生态奠定良好基础。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下游应用场景,使得基因组学中下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被誉为“超级测序工厂”的T20测序仪每年可在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将单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为基因科技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海量基因数据的计算、存储及管理带来的挑战,华大智造T20为超大规模的基因组项目提供可选的一站式工具包,包括样本制备系统及试剂、自动化建库设备、建库试剂,以及一系列支撑海量数据处理的工具和模块,全方位护航基于超高通量测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需求。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遍及六大洲超过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000个用户。未来,华大智造将基于其独有的DNBSEQ测序技术,依托超高通量测序平台,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与业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持续推动生命科学产业良性发展。关于华大智造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拥有员工总数超过2,8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36.01%,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2,0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已成为当前全球唯二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 Gb 级至 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关于解码DNA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一家专注于多组学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第四方检测服务”,为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生物企业等科研机构提供全面、精准、极致的测序和检测服务。

媒体关注

2023.04.25

华大智造DNBSEQ-T7等多款核心设备登上新闻联播!

2月2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为题,报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其中,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运转的华大智造DNBSEQ-T7、MGISEQ-2000、MGISEQ-200、DNBSEQ-E5等多款基因基因测序仪在《新闻联播》中先后“出镜”,以工具支撑“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实现。成立于2021年5月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以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为导向,以国家战略任务为使命,通过项目牵引、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种子安全,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创新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时,对种业创新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他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华大智造DNBSEQ-T7高通量测序仪在崖州湾基因组学联合测序中心内,除了装备了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外,还搭载了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MGISP-NE384,以及和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ZTRON等全套硬核设备,具备“核酸提取—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生信分析”四部分的全流程工作能力。华大智造DNBSEQ-T7、MGISEQ-2000高通量测序仪依托该联合测序中心,科研人员可自动触发序列拼接及计算,高效开展作物生物基因测序、基因组结构解析、基因功能挖掘与分析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作物种质资源生物基因信息数据库,开展基因样本与数据信息的社会化共享,从而推动南繁产业集群发展。

媒体关注

2023.02.24

华大智造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 单例成本低于100美元

美国当地时间2月7日,在AGBT(Advances in Genome Biology and Technology,基因组生物学技术进展会)上,华大智造重磅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该产品每年可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创造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的新纪录;单例成本低于100美元,实现了最佳的规模成本,为行业构筑了一款超强生产规模的“超级测序工厂”。华大智造首席科学家Rade Drmanac博士(左一)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这二十年间,伴随着核心工具自主可控与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测序通量及成本以 “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华大智造DNBSEQ-T20×2的诞生,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30多亿美元降至100美元以下,基因科技普惠人人真正照进了现实。华大智造首席科学家Rade Drmanac博士在发布现场表示:“华大智造始终秉持‘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愿景。今天,我们正式推出开创性的‘超级测序工厂’——DNBSEQ-T20×2超高通量测序仪,我们衷心希望它能够为全球基因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赋能,加速人类在基因组学领域的理解和医学应用的进展,造福人类健康。”超高通量!每年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在DNBSEQ-T20×2所构建的“超级测序工厂”中,配备了开放式的并行处理系统,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测序生产规模提升至新的量级,同时支持6张超大尺寸的测序载片上机运行,每张测序载片既能独立运行不同的测序读长和测序应用,还能够支持混合测序,最大程度提高测序效率和测序规模。一台DNBSEQ-T20×2单次运行通量达42Tb(PE100)或72Tb(PE150),是常规超高通量测序仪的4.5倍至7倍。以PE100为例,单次运行可产生最高42Tb的数据、相当于420例人全基因组(WGS,30× Coverage)。按照全年300个工作日计算,DNBSEQ-T20×2每年可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超低成本!单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低于100美元基于华大智造独有的DNBSEQ原理,DNBSEQ-T20×2采用了创新的浸没式生化反应技术,即直接将载片浸没在试剂槽中进行生化反应,反应均匀且稳定;同时试剂槽中的测序试剂可以支持载片的多次浸泡,从而实现了将耗材成本降到极致的目标。在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延续DNBSEQ测序平台的技术优势,再加上高准确性的碱基识别和拷贝数校正算法,DNBSEQ-T20×2的测序质量表现优异,测序准确性高,数据序列重复率低、有效数据利用率高。超大规模!快速启用的一站式“超级测序工厂”DNBSEQ-T20×2作为一款具备超强生产能力的测序设备,如何满足大人群基因组,尤其是百万级别国家基因组项目快速启用的需求呢?在朝着“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基于对测序全流程的理解与深耕,华大智造DNBSEQ-T20×2为超大规模的基因组项目提供可选的一站式工具包,包括样本制备系统及试剂、自动化建库设备、建库试剂,以及一系列支撑海量数据处理的工具和模块,如:具备Pb级数据存储和生信分析加速处理能力的ZTRON Pro,以及可实现样本管理、实验室生产、基因数据管理的ZLIMS Pro+。目前,基于T20平台可展开WGS、WGBS、单细胞测序和时空组学测序等多种应用,能更好地满足基于超高通量测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需求,推动基因组学、多组学和时空组学的大规模测序研究项目的展开,为基因科技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基于独有的DNBSEQ测序技术打造的超高通量测序平台,华大智造在全球范围内支撑、赋能多个国家级别基因组项目顺利开展,包括助力阿联酋启动全球首个 “全民基因组计划”、印度尼西亚首个“国家基因组计划”、和“泰国基因组学综合行动计划”等。DNBSEQ-T20×2 的诞生,也将进一步满足更多大人群基因组项目对更高通量、更低成本以及更大规模的需求。速度王者!中小通量DNBSEQ-G99在美发布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智造在AGBT现场宣布在美发布G系列的最新型号测序仪DNBSEQ-G99,该款基因测序仪是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特别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数据产出速度快、质量高。整机通量8-48Gb,突破性地实现了12小时、PE150测序数据的产出。生命时代,未来已来。华大智造此次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进一步夯实、丰富了其覆盖高中低通量的全测序产品线。同时,在超高通量领域,它打破了常规测序仪的生产能力,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超高通量、超低成本、智慧集成的强大工具,秉承着造福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加速人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媒体关注

2023.02.07

测序仪企业在J. P. 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宣布重要动态

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以下简称“JPM大会”)被业界尊称为生物技术界的“超级碗”,为医疗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的JPM大会都会邀请数百家代表企业发表演讲,展示医疗健康行业最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今年大会于1月9-12日召开。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41届JPM大会上,多家基因测序上游企业也发布了相关动态,本文汇总了华大智造、illumina、凯杰等测序仪研发生产企业的2022年的企业经营数据和JPM上发布的2023年动态趋势。华大智造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月9日,在第41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以下简称“JPM大会”)期间,华大智造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亮相Biotech Showcase™,宣布:全线测序产品在美开售。Biotech Showcase™是JPM大会期间最重要的投资者交流会议之一,在会议现场,华大智造首席科学家Rade Drmanac博士发表演讲。Rade博士在现场介绍了基于DNBSEQ平台的系列产品,华大智造将为美国用户推出覆盖低通量到高通量的测序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以增强各领域用户的测序能力,推动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其中包括:全能型桌面型测序仪MGISEQ-2000*,它可以灵活支持各种不同的测序模式,也是大中型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的优选机型;DNBSEQ-T7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于今年1月初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它配备4联载片平台,日产出数据1-7TB。每年可完成1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使其成为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之一,助力推动基因测序技术惠及人人;DNBSEQ-T10x4是目前全球通量最高、可定制化的基因测序仪之一,配备机械臂,每天可输出测序数据最高达 18Tb(约180个高深度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这款产品已在今年1月开始接受美国市场订单并陆续发货;将于2023年第2季度在美国市场推出的DNBSEQ-E25,作为华大智造E系列测序仪的旗舰机型,其数据通量提升了5倍,最快5小时左右可以输出下机数据。它采用独有的自发光测序技术,测序耗材一键装载,无需额外连接液体管路,产品易用性更强。此外,DNBSEQ-E25搭载更高性能的计算模块,可内置集成生信分析流程,从上机测序到报告输出一键直达。详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112/648282.shtmlIllumina1、收入情况(1)Illumina 2022年收入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营业利润率10.4%;核心业务营业利润率23.5%,耗材收入约30亿美元。仪器全年共发货超3,200台,累计发货量超23,000台。累计客户数量9,500个,客户数量同比增长8%。(2)Illumina 2023年预计收入为49-50.3亿美元,增长7%-10%;Non-GAAP每股收益1.25-1.5美元;Non-GAAP营业利润率8%。(3)2023年预计Grail收入0.9-1.1亿美元,Grail亏损6.7亿美元。(4)2023年预计核心业务收入增长率6%-9%;测序服务业务收入增长率约8%;耗材收入增长率约8%;仪器收入增长率约9%;核心业务Non-GAAP营业利润率约22%。2、各产品2022年业务情况(1)NovaSeq X订单数量超过140台,2023一季度预计发货40-50台,2023年预计累计发货超过300台。(2)NovaSeq,2022年发货量340台,累计发货量1,820台,平均每台销售104万美元/年。(3)NextSeq1K/2K,2022年发货量700台,累计发货量1,570台,平均每台销售13.5万美元/年,2024年H1发布XLEAP-SBSTM Chemistry。(4)NextSeq500/550,2022年发货量510台,累计发货量5,180台,平均每台销售11.5万美元/年。(5)MiSeq/MiniSeq/iSeq,2022年发货量1,670台,累计装机量14,280台,MiSeq平均每台销售3.5万美元/年,MiniSeq平均每台销售2.5万美元/年。(6)按照设备装机客户类型统计,临床客户收入占比45%,科研客户收入占比55%。(7)2022年耗材销售收入30亿美元,按照耗材销售量统计,肿瘤占比50%,NIPT占比24%,GDP占比24,其它占比2%。3.肿瘤业务情况(1)Grail预计2023年内发布MRD Panel。(2)Grail Galleri,2019年获得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预计2024-2025年获得FDA批准,预计临床研究总样本量超过30万例。(3)肿瘤客户数量超1,100个,同比增加20%;2022年度完成175万次测试,5年复合增长率17%。(4)Illumina TruSight™ Oncology (TSO) 500,1500客户使用TSO500提供服务,2022年样本量增长60%,预计2023年TSO500收入超过1亿美元,2023年内TSO500可以获得FDA批准。10x Genomics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10x Genomics过去12个月的营收超过5亿美元(USD 500M),5年复合年化增长率(CAGR)48%,累计销售4,250台设备,员工数量1,200人+,专利申请1,700项+,发表论文4,100篇+。10x Genomics 2022年经营概述(source:相关公司官网)10X Genomics CEO Serge Saxonov提及,人体由40万亿(trillion)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通过数百万种分子和作用机制和其他细胞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只有通过海量的研究数据分析,去理解细胞间复杂且动态的相互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单细胞测序、空间生物学(Spatial Biology)、多组学(Multiomics)的协同研究。10x Genomics生物体研究的复杂性(source:相关公司官网)10X Genomics主要有三个平台,分别是:(1)Chromium Single Cell;(2)Visium Spatial;(3)Insitu。图:10x Genomics三大技术平台(source:相关公司官网)10x Genomics三大技术平台设备(source:相关公司官网)10X Genomics于2022推出Visium空间转录组技术设备。Visium空间转录组技术仪器(可用于绘制单细胞时空转录组图谱),仪器提供了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桥梁,提高发现疾病和拓宽学术研究的可能。Xenium原位分析设备已于2022年完成测试,2023年将实现商业化。Xenium是10x Genomics的第三个平台,可实现大Panel分子的组织原位一体化分析。Qiagen截至2022年11月,Qiagen收入22.5亿美元(2021年全年收入22亿美元),其中非新冠业务营收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QIAGEN 2022年业绩表现概况(source:相关公司官网)临床收入占比50%,生命科学业务占比50%。美洲区收入占比45%,EMEA收入占比35%,亚太和日本收入占比20%。试剂耗材收入占比88%,仪器设备收入占比12%。QIAGEN 2022年业务种类及地区(source:相关公司官网)截至2022年底,Qiagen自动化提取设备装机量:QIAcube大于14,000台, EZ2大于5,000台, QIAxcel 大于4,200台,QIAsymphony大于3,200台。QIAGEN 2022年主要设备产品(source:相关公司官网)Qiagen CEO Thierry Bernard在会议报告中提到Qiagen整体业务布局依然聚焦五大支柱产品领域:(1)用于分离和纯化核酸的样品技术(例如EZ2)。(2)QuantiFERON平台(新冠、TB、Lyme检测等)。(3)QIAstat-Dx平台(RSV、Influenza A/B、新冠四联检、脑膜炎Panel、胃肠感染Panel等)。(4)NeuMoDx平台(RSV、Influenza A/B、新冠四联检、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检测等);(5)QIAcuity digital PCR平台。QIAGEN 2022年五大支柱产品(source:相关公司官网)Bernard介绍其QuantiFERON TB Gold Plus测试是潜伏性结核病(TB)检测的现代金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1亿位病患的TB检测。同时其QuantiFERON Lyme Disease 测试莱姆病(Lyme disease)在2021年已经获得CE认证,预计2023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潜伏性结核病(TB)莱姆病市场需求(source:相关公司官网)2023年将大力推进QIAcutiy平台数字PCR设备在生物制药(细胞基因治疗领域)、蛋白质组学、癌症研究、水污染检测、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2023年将新增应用于细胞基因治疗研发的生物负荷检测MicroSART® bioburden assay,以及蛋白质定量服务Protein quantification service。QIAGEN的QIAcutiy平台数字PCR设备(source:相关公司官网)TWIST1.TWIST 2022年财务状况2022年收入2.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TWIST近年细分领域收入情况(source:相关公司官网)2.细分业务板块(1)生命科学工具:核心业务合成生物板块:未来规划,新工厂启动、启用fof的新产品介绍、快速脱氧核糖核酸、长片段RNA、GMP;可应用于制药、生物科技领域公司、化工领域、农业领域、学术实验室;TWIST工厂计划于2023年1月实现产品交付出货,是平台的进一步提高进化,预计产能将翻倍。获得额外的差异化与快速周转时间。二代测序板块:未来规划,液体活检业务板块增长、MRD增长、RNA测序流程化、SNP微阵列转换、联合合作。目前WGS对于肿瘤学应用来说仍然过于昂贵。Twist bioscience通过数据库准备产品参与 WGS 领域。(2)高级解决方案生物制药解决方案板块:同时拥有3个研发平台,协助获得突破性发现。DNA数据存储板块:TWIST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最终实现“计算冷存储”。正在从以兆字节到十亿字节再到千兆字节的水平来书写DNA。

媒体关注

2023.01.13

华大智造宣布全线测序产品在美国开售,给全球用户更多选择权利!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月9日,在第41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以下简称“JPM大会”)期间,华大智造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亮相Biotech Showcase™,宣布全线测序产品在美开售。Biotech Showcase™是JPM大会期间最重要的投资者交流会议之一,迄今已举办第15届,本届会议吸引了超过400家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参与。在会议现场,华大智造首席科学家Rade Drmanac博士发表演讲。华大智造始终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其自主可控的DNBSEQ™ 测序技术可通过滚环扩增技术增加待测DNA的拷贝数,从而增强信号强度,具有重复率(Duplicate rate)低、有效数据利用率高的突出优势。其次,华大智造测序仪采用规则阵列芯片,相比非规则排列芯片,可以产生均一规整的信号,芯片利用率高,成本也更具优势,在WGS(全基因组测序)/WES(外显子组测序)等多种应用中表现优异。Rade博士在现场介绍了基于DNBSEQ平台的系列产品,华大智造将为美国用户推出覆盖低通量到高通量的测序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以增强各领域用户的测序能力,推动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其中包括:全能型桌面型测序仪MGISEQ-2000*,它可以灵活支持各种不同的测序模式,也是大中型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的优选机型。DNBSEQ-T7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于今年1月初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它配备4联载片平台,日产出数据1-7TB。每年可完成1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使其成为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之一,助力推动基因测序技术惠及人人。DNBSEQ-T10x4是目前全球通量最高、可定制化的基因测序仪之一,配备机械臂,每天可输出测序数据最高达 18Tb(约180个高深度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这款产品已在今年1月开始接受美国市场订单并陆续发货。将于2023年第2季度在美国市场推出的DNBSEQ-E25,作为华大智造E系列测序仪的旗舰机型,其数据通量提升了5倍,最快5小时左右可以输出下机数据。它采用独有的自发光测序技术,测序耗材一键装载,无需额外连接液体管路,产品易用性更强。此外,DNBSEQ-E25搭载更高性能的计算模块,可内置集成生信分析流程,从上机测序到报告输出一键直达。Rade Drmanac博士对此充满信心:“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通过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美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期待扩大美国市场的影响力,这次开售的高中低通量测序产品一方面聚焦于更深层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是洞察市场最新行业需求的选择,希望能为当地用户提供优先体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机会。同时,我们将寻求和本地用户更紧密的合作,坚持全球化布局,为全球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的权利’。”华大智造DNBSEQ™技术以其超高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不但帮助提升实验室的测序能力,并正在助力孵化更多的科研及产业成果。在与合作伙伴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以及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2022年8月,华大智造MGISEQ-2000基因测序仪*进入美国市场后,受到业内广泛好评和反响,与多家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纷纷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公司Sentieon。Sentieon公司CEO 叶军博士对于华大智造全线测序产品登陆美国市场表示期待:“华大智造测序平台帮助我们建立起高质量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在增强我们测序能力的同时,为基因组学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测序选择。我们期待未来拓展多元化国际实验室伙伴关系,全力满足生命科学行业的多元化需求。”此次携全线产品在美国开售,也是华大智造立足全球的重要一步。2022年至今,华大智造测序相关产品陆续进入欧美,华大智造海外客户体验中心已相继在澳洲、日本、拉脱维亚、英国、德国投入使用。相关核心技术及设备已在全球范围内支撑多个国家级别基因组项目落地,包括印度尼西亚首个 “国家基因组计划” 和 “泰国基因组学综合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1,300个用户,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大智造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上游企业,坚持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的持续战略投入,通过先进的平台与技术,构建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的权利,以科技创新赋能生命科学发展。*华大智造MGISEQ-2000基因测序仪在美国市场的名称为DNBSEQ-G400。2022年8月在美开售的DNBSEQ-G400仅限适配CoolMPS测序试剂的DNBSEQ-G400C机型。2023年1月1日起,适配StandardMPS试剂的DNBSEQ-G400在美国开售。

媒体关注

2023.01.12

合成生物学报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合成生物学是继“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以工程化的手段设计合成基因组为标志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基因组学、信息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2021年以来,随着海内外多家合成生物学企业上市和资本市场的突出表现,大量VC机构也迅速展开在该领域的密集布局。去年三季度全球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融资金额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投资金额高达61亿美元,比前期提高33%。在本报告中,松禾资本医健团队从发展历史、产业概况、驱动因素、标的梳理及基金布局等维度深度,解读合成生物学风起之后的机遇与挑战。01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Waclaw Szybalski 于 1970年首次创造了“合成生物学”一词,为该领域提供了一种通用语言。1977年,Frederick Sanger 发表了一篇题为《DNA Sequencing by Enzymatic Synthesis》的开创性论文,为 DNA 测序革命奠定了基础。1978年,Smith、Arber 和 Nathans 因发现限制性内切酶(DNA合成的关键工具)而获得诺贝尔奖。随后,在1978年,对第一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PhiX174),并合成了第一个基因(长度为207个碱基对 )。20世纪90年代,两家基因合成公司——GeneArt(现为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一部分)和 Blue Heron Biotech分别成立。2005年,Chan、Kosuri和Endy合成了第一个病毒:噬菌体 T7.1,这标志着完整病毒的首次全合成。2010年涌现了一些大药企与合成生物企业的交易合作事件,如罗氏和 Evolva Holdings(药物发现和开发)、辉瑞和 MorphoSys(蛋白质药物开发)以及诺华和 Synthetic Genomics(DNA 疫苗)。2014年3月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合成真核染色体。这一合成生物学里程碑表明,一个小团队可以在不使用大量资源的情况下设计和合成完整的染色体。2015年8月,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宣布,在罂粟植物中发现的用于产生阿片类药物分子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已被设计成酵母生物体这是当时酵母中最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它证明了酵母作为底盘有机体的价值。2016年6月,一群领先的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大规模合成生物学计划: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HGP-Write)。HGP-Write 是一个使用合成生物学工具的大规模基因组合成项目,包括标准化基因、全基因组合成和CRISPR/Cas9 基因编辑等。该提案的意义在于它有可能成为多种合成生物应用的驱动力。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与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合成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实质是基于工程学的原理,通过在试错过程中引入标准化实验手段,按照特定目标设计、修饰及构建合成生物体系,从而推动生物学从标准化、定量化和通用性等角度系统地形成工程化发展。这种方式突破了原有的生物自然进化的局限,能够定向合成出自然界全新的化合物。在《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中也明确提出, “合成生物科技”是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及发展趋势之一,并认为“合成生物科技的进步,将推动人类跨入生物科技的新纪元”。02 合成生物学的产业概况   市场规模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合成生物行业正在走向爆发期。根据Deep Tech 2021年的研报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73.7亿美元,2016—2021年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 83.6%。中国的合成生物学市场增长也很迅猛,2016年9亿美元,2020年24.78亿美元,2021年达到64亿美元,相比2020年以及之前增长约2~3倍。2017—2024E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Deep tech 2021合成生物学公司分类合成生物学产业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工具型、平台型和产品型三个类别,如下图所示:合成生物学公司按照产业链分类▲ 数据来源:松禾资本华大智造是华大集团旗下子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国计民生需求,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华大智造现有员工17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约33%,业务布局遍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1,0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是全球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恩和生物致力于为传统化工制造产业开拓新的技术路径,通过高效环保的方式生产可持续的生物基产品。公司已初步建成高度集成的自动化技术平台Bota Freeway,将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与实验室自动化相结合,以计算作为核心与基础,可实现酶、菌种以及生产工艺的构建与优化。同时,该平台可高效完成合成生物学的设计-建造-测试-学习循环,缩短了50%的迭代周期,并进一步覆盖了下游工艺开发和非传统工程微生物菌株改造。蓝晶微生物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基因数据和自动化平台设计定制化的微生物,开发合成低成本的生物学分子与可降解材料PHA,公司商业化生产基地在江苏盐城,规划年产能6000吨。同时公司开发了Synbio OS智能平台,用于高通量发酵平台的菌株筛选。瑞德林生物在多肽和酶催化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储备,致力于特色原料药、化妆品功能原料、保健品特色原料、功能性分子砌块等领域的开发,主打产品包括玻色因、九肽-1、依克多因、燕窝酸等。欣贝莱生物依托西工大和天工所计算能力和酶学基础,构建了全球领先的自然界未知基因的元件库,同时具备基于组学和蛋白质结构模拟的酶筛选、改造能力和菌株构建技术。通过分子进化学和植物基因组挖掘天然产物资源,从源头寻找合成的通路、酶等关键要素。03 合成生物学火热的驱动因素每一个创新学科的出现都离不开必要的驱动因素。正如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催生了生命科学的第一次革命,随后又直接催生了基因组学这第二次革命,那么奠定这两次生命科学基础分别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弗兰克林和维尔金斯的DNA衍射图谱推测DNA双螺旋结构,以及1959年佩鲁茨和肯德鲁对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三维空间分子结构的解析,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两项成果。▲  图片来源:公开信息  这两次生命科学的革命均来源于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不仅带来了强大计算工具,还引入了诸如电镜、超速离心机等分析仪器,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可以深度DNA、RNA和蛋白质成为一种可能。松禾团队认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驱动和技术驱动两个方面。政策驱动随着合成生物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各个国家均出台了推动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落地的政策,应用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各个领域。美国:在2008-2014年使用公共经费对合成生物学的投入总计约8.2亿美元,同时将“生物制造技术”列为2020制造技术挑战的11个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是最早推动合成生物学路线图的制定,并在2008-2016年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制定了详细的规划,通过“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法案,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中国:国家卫计委在2020年8月发布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支持包括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各项细则,促进生物技术大力发展。北京政府在“十四五”发展中强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上海政府将基因编辑、重组技术及人工器官构建等合成生物学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先导产业;深圳政府从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建设合成生物中试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等维度大力发展合成生物相关新兴产业。技术驱动▲  数据来源:松禾资本基因测序时间和成本的持续减少以多种方式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其一,基因组数据库是下游合成生物学应用的重要起点,如蛋白质表达、定向进化和代谢工程。基因测序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基因序列信息,这对于设计合成基因和生物成分十分重要。其二,低成本的全基因组测序(仅需1000美元)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长基因构建体的质量,这是基因合成的关键步骤。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成簇的定期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 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 (TALEN) 系统,正在对合成生物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工具允许以快速、有效的方式对基因组进行更改,从而改进并优化合成生物学工作流程。在许多合成生物学开发项目中,同时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更改可以更快地进行原型设计和测试新的微生物生产系统。合成生物学CRO可以通过设计、制造和测试新型微生物底盘来判断是否适合制造特定的产品。CRO提供一系列与合成生物学相关的服务,帮助用户开发新的生产工艺。上游关键原材料(如寡核苷酸)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对合成生物学产品的需求。合成基因对许多合成生物学应用很重要,它们以低成本的可用性增加了应用和客户的数量,从而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生产基因成本及其关键原材料(即寡核苷酸)的降低推动了对合成生物学产品的需求。合成基因对许多合成生物学应用很重要,它们以低成本的可应用性增加了客户的可及性,从而推动了产品销售额的增长。以精确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编辑基因的能力对于一系列合成生物学市场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设计并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通路来更高效并低成本的实现传统化学合成无法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实现产品商业化的增值。04 合成生物学的挑战(一)知识技术创新挑战合成生物学技术将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解决全球能源、环境和健康等突出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者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发展仍在早期阶段,面对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复杂生命体系,人类的认识非常有限,还面临一系列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挑战,主要包括DNA合成、产品选择和规模化生产。DNA合成DNA合成技术包括oligo合成(一般20-200nt长度)、长链DNA合成(一般200nt以上长度,可达10k或更长)两大类技术。和其他的工程领域一样,生物技术也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四个步骤去推动新产品产生。做好“构建”这一步需要成本可控的长链DNA合成片段。近15年,测序成本下降超10000倍,oligo合成成本只下降约10倍;目前长链DNA的单碱基合成成本是其测序成本的1亿倍。在上游的必要工具中,成本可控的长链DNA合成依然是整个合成生物学亟待突破的难点之一。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2001-2021(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NHGRI Genome Sequencing ProgramDNA合成成本,2006-2009(单位:美元/bp)▲  数据来源:www.sythesis.cc长链DNA合成应用优势:1)可从无到有(0=>1)设计目标基因,2)可根据需要定制各类基因突变/改造,3)不受限于样本来源、物种间差异、物种内差异(个体多态性),4)也不太受限于基因的长度等。长链DNA合成应用价值:1)将有望完全取代目前以传统分子克隆技术为主的实验室工作流程,2)节省大量依赖模板构建人工设计基因的时间和科研经费,3)彻底改变数以百万计研究人员的科研思路和实验室的科研模式,4)极大提升以基因为研究基础的相关学科发展水平,有力推动相关生物产业发展。● DNA合成代表企业——芯片法合成龙头Twist Bioscience● Twist Bio:2013年成立,2018年IPO,由Agilent前技术高管Emily Leproust博士、Complete Genomics前硬件工程VP Bill Banyai等创立;● 核心技术:二代芯片合成之喷墨法,相比一代DNA合成技术的通量(提升至少10000倍)、成本(降低10倍)优势显著;另有酶法合成技术处开发阶段;● 主营业务:主要包括oligo pool(20-300nt长度,400美元/100 oligos起订,交付周期为5-14工作日,多用于NGS panel等NGS应用)、长链DNA(0.3k-5kb长度,0.07美元/bp起订,交付周期为6-25工作日,多用于基因合成、突变文库、抗体生产、数据存储等Synbio应用)两大服务型业务;● 营收利润:2021财年营收1.3亿美元,近三年CAGR 75%;毛利润快速提升中,已从2019年13%提升到2021年39%;目前收入构成中,长链DNA(Synbio应用)占比超50%,oligo pool(NGS应用)占比约45%;▲  数据来源:Twist Bio年报● 融资历史:2014年A、B轮融910万、2600万美元,2015年C轮融3700万美元,2016年D轮融6100万美元,2017-2018年战略轮共融1.1亿美元,IPO前累计融资约2.5亿美元;2018年IPO及2022.2定增3.2亿美元,市值峰值曾超110亿美元、2022.4市值25亿美元。成立至今累计融资近6亿美元,主要机构/产业投资者为ARCH Venture、Tao Venture、Fidelity、Illumina等;● Twist于2022.1宣布进军第三代DNA合成技术——酶法合成,目前处于开发阶段,具有成本更低、合成质量更高(如scarless)等潜在优势。▲  数据来源:Twist Bio年报● DNA合成代表企业——酶法合成龙头DNA Script● DNA Script:2014年成立,由Amyris、Total前synbio技术专家Thomas Ybert博士、Sylvain Gariel、Xavier Godron等联合创立;● 核心技术:酶法DNA合成(EDS,采用TdT with terminator-modified nucleotides),桌面型oligo合成仪SYNTAX于2021年上市,长链DNA技术处开发阶段(2020年初已完成280nt原理论证/POC);● 主营业务:目前主要为桌面型oligo合成仪SYNTAX System(20-80nt长度,每次运行可合成1-96条oligos,交付周期约6-13小时,多为in-house应用)等仪器及试剂耗材业务;●桌面型产品应用:SYNTAX应用多元,如CRISPR gRNA库、NGS panel、宏基因组测序等,且具有in-house使用简单、可控、快速、安全/私密等显著优势;● 融资历史:2016年种子轮融资250万欧元,2017年A轮1100万欧元,2019-2020年B轮融8900万美元,2021-2022年C轮融2亿美元,累计融资3.15亿美元,主要机构/产业投资者包括Kurma、Casdin、Alexandria、Illumina、Danaher、Agilent等。▲  数据来源:DNA Script公开信息松禾团队对于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的DNA合成企业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如下所示:第二代——高通量oligo化学合成/芯片合成类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第三代——酶法合成类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松禾医健投资团队中长期看好第三代酶法长链DNA合成技术,相比二代芯片技术有约10-15年发展时间差,国外已实现长链DNA合成POC,近期有望开始实现商业化突破,具有成本更低、合成质量更高(如scarless)、对实验环境/人员更友好等潜在优势,代表公司有DNA Script、Nuclera Nucleics、Molecular Assemblies、Ansa Biotech。产品选择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国内外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500 家,工具型公司多是与DNA相关,提供包括测序、合成,基因编辑等服务,平台型公司侧重对菌株的筛选与改造、培养成分开发等,旨在提供生物体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合成生物平台,由于自身缺乏应用层面的落地产品,盈利能力受限。产品型公司则打通从生物改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全产业链,因而更具盈利能力。然而所有产品型的公司在享受更高的盈利能力的同时,也面临一个巨大的难点,选品。合成生物学的选品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的合成生物学两大巨头 Amyris、Zymergen都经历过这个问题。Amyris曾经用自己设计的工程细菌把糖变成石油,最终Amyris败在了放大的过程的失败与原油的价格下跌。而和Amyris处于同行的还有Gevo,研发通过厌氧菌消化动物粪便产生 RNG(可再生天然气) 的项目,Gevo和Amyris一样一直在规模化生产的路上苦苦挣扎着。Zymergen则在光学薄膜上进行了尝试,然而Zymergen高估了光学薄膜的需求,导致的结果是Zymergen的光学薄膜没有获得消费者得青睐。选品错误造成的结果非常严重,那么应该如何选品呢?(1)、技术端选品合成生物学的下游应用分为农业、消费类产品、化工行业以及医疗健康。对于不同领域,都有短期和中期有可能突破的技术值得关注,从技术端入手选品是一种思路。例如农业我们短期可以实现的技术有植物性蛋白质、农作物微生物组诊断和微生态药物(益生菌)的治疗,中期可以实现的技术有非养殖肉与转基因动物;在消费类产品短期可以关注基于遗传和微生物组的个性化用餐服务、化妆品和保健品特色原药,中期可以关注基于组学数据监测个人健康状态、营养和健身的生物传感器;在化工行业短期值得关注的技术有新型材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如RNAi农药)和改进现有的发酵工艺——食品和饲料原料(如氨基酸、有机酸),中期值得关注的技术则是新型材料-生物聚合物(如PHA、PLA);在医疗健康领域短期可以实现的有Car-T 细胞治疗液体肿瘤,而中期值得关注的是基因驱动减少病媒传播疾病与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以及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和天然药物产物。(2)、终端市场选品①、大宗商品这一类选品多是选择能源或者大宗化学品,用更低成本、更绿色的方式走替代路线,例如新能源中C16 Bioscience 就是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棕榈油的替代品。Lanza Tech是用废气转化为燃料和化学物品。而化工品也有凯赛的二元酸,蓝晶微生物的PHA。针对这类的选品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其对比被替代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成本优势,以及其是否真的具有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能力。②、高附加值的其它产品这里的其它产品包括了高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包括高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在内的其它产品。核心还是因为价格高、生产难度大,往往需求也不是很大,但单价高。如果用合成生物学的办法降低成本,也是不错的商业模式。规模化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产品而言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都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菌株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放大效应”会非常明显,需要依据反应温度、压力、氧气、ph值及搅拌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工艺进行精细控制,否则会导致转化率比较低甚至工业化生产的失败。松禾医健团队对于规模化生产这一挑战总结了如下几点:(1)底盘细胞的选择微生物底盘细胞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计算机辅助的途径挖掘、预测与重新设计、基于产物类型的宿主选择、基于DNA组装技术的合成模块重组、基于基因组编辑、基因回路、蛋白质工程的代谢途径流量精细控制以及基于转运工程的产物输出,整个流程遵循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基本底盘细胞构建循环。同时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的工具,结合已有的组学数据,完善现有的代谢途径预测与设计模型,建立更加普适和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改造目前难以进行遗传操作的高产菌株,以获得更多的底盘细胞选择对象;建立标准化的基因回路,促使其在不同物种中能够有效发挥功能;开发膜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技术,丰富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数据库,指导转运蛋白的进一步改造。(2)know-how的积累发酵生产是一门工程化的学科,不同于菌株设计的思维,在发酵过程中会碰到的工艺条件实现和控制等问题,很多是靠经验积累去摸索并解决。采用通用模型来预测每个发酵工艺的放大效应是极难的,但这种普适的规律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在海量的数据里确立最优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优化时间,确定最优的关键工艺参数。(3)发酵生产设备的升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指的就是发酵设备。按照发酵罐运行方式可分为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和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按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需要可分为好气型发酵罐和厌气型发酵罐等。我国发酵设备制造业起步慢,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生物发酵罐的设计和制造得到了显著改善,如材质变换成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不锈钢;设备体积不断变大;设备传动装置和搅拌装置也得到了升级。但不同于小分子化合物,发酵工艺中使用更多的是脆弱的“活的菌株”,因此对于发酵设备的要求极其之高,比如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传感器、搅拌探头、温度调节器长期被进口设备企业所垄断。(4)专业化团队的搭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初创团队大多都是研发背景的科研人员,在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循环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当时产品即将由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具有丰富发酵生产经验人才的建议导致前期研发工作的反复。因此,需要及时补齐团队工业化生产的能力。(二)道德伦理和安全风险正如谚语所说,一个硬币有两面。合成生物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其设计和创造“人造生命”的宗旨和工程化实践,打破了传统以DNA为遗传基础的自然进化历程,挑战了传统的以生物进化的自然法则为基础的生命伦理,也给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信仰、不同群体的人带来了差异化的生物安全挑战。英国知名机构 Lloyd's 发布的报告列举了几种风险,包括实验室外生物有机体意外释放,生物恐怖行为,故意建造生物武器以及生物研究中可能产生的意外后果等。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合成生物学的良性发展,各国政府就需要及时发挥有效监管作用,对道德伦理、技术规范和安全风险等层面进行规范,并及时进行预防、监测和监测,引导合生生物学的发展轨道“不跑偏”,让这种新技术得到民众的认可,并真正渗入到各行各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05 合成生物学的标的公司松禾团队对于国内合成生物学的重点标的公司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梳理,具体如下:化工、材料类▲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医药、中间体▲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基因存储及合成▲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研发服务▲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食品▲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06 松禾资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松禾医健团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经布局了12家企业,包括上游基因测序领域的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和安序源,化工、医药及中间体领域的蓝晶微生物、瑞德林生物和欣贝莱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博雅辑因、华大吉诺因、恒瑞源正和源兴基因,微生物药物领域的零一生命,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松禾资本07 结语麦肯锡预测70%化学工艺制造的分子,未来都可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合成生物学与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的结合有可能彻底改变生物工程。生物科技(BT)和信息科技(IT)的融合交叉将深刻影响人类未来发展。合成生物学作为“BT+IT”融合交叉的代表性学科,被认为将有望引领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将可能为人类面临的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如今,合成生物学领域正在掀起新一波创业与投资浪潮,下一个“十倍增长”的商业化机会已经悄然涌现。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1、张先恩.  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9, 49: 1543-722、崔金明, 张炳照, 马迎飞, 等.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工程化平台[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33(11): 1249-1257.3、唐婷, 付立豪, 郭二鹏, 等. 自动化合成生物技术与工程化设施平台[J]. 科学通报, 2021(3): 300-309.4、赵国屏:合成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利器”(开卷知新).人民网.2020.11.175、母彩霞 , 俞文彬 .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J]. 应用科技 ,2014,41(13):277.6、马延和.合成生物学及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进展与治理[J].科学与社会,2014,4(4):11-25. 7、Gardner TS,  Cantor  CR,  Collins  JJ.  Construction  of  a genetic toggle switch in Escherichia coli. Nature, 2000, 403: 339-42.8、Science. 2021 Sep24;373(6562):1523-1527.9、Science. 2017 Mar 10;355(6329).10、Nature.2021 May;593(7860):553-557.11、Nature. 2022 Jan;601(7892):257-262.

媒体关注

2023.01.06

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 未来大有可为

都说中国是“种花家”,中国人是“种菜民族”。从小区绿化到南极科考,从普通农田到“天宫”空间站,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被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比如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进驻空间站期间,就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植物能够在太空环境中完成世代交替,才能在食物上保证人类未来的太空长期驻留。此次在太空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相比传统的太空育种,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其实,太空育种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延伸,靠太空强烈的辐射作用诱发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在众多变异中筛选出有利的变异,逐步培育出一个新的作物品种。但太空育种在基因变异筛选上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变异完全靠随机“碰运气”。如何提高育种的效率,培育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果蔬、粮食?可以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能够精准预测新作物表达性状的分子育种技术就在蓬勃发展,与太空育种、杂交育种等多种育种技术一道,为中国农业科技化添砖加瓦。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在传统育种技术上,中国也有着很多优势。比如杂交水稻等常规育种手段,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助力我国水稻的增产与丰收。据统计,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0%以上;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每年增产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约相当于一个湖南省人口;水稻更是以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作为主粮,水稻是全国近七成人口的主食。对中国来说,保饭碗,首先就要保大米。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增长,我们需要更丰富的食品,粮食、水果、坚果、畜牧、水产,方方面面都需要优质的品种。而很多传统的育种方式,也在向着向着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而最近,亿欧智库联合华大智造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指出,农业生物育种共分为四个阶段,即1.0原始驯化选育阶段、2.0常规育种阶段、3.0分子育种阶段、4.0智能育种阶段。当前国际种业已经逐渐从3.0分子育种迈入4.0智能育种阶段,中国生物 育种正处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阶段发展。白皮书指出,面临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的巨大差异以及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发展分子育种技术、推动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既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常规育种一般是指利用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和诱变(物理、化学和航天诱变)等选育新品种的方法。但育种时间长、效率低,还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差等种种缺陷,简而言之,常规育种这种凭经验选育的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而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就可以打开黑匣子,加快筛选速度,从而育出市场所需要性状的新品种。分子育种在缩短育种时间上很有优势。用常规育种手段定向改良一个农艺性状,需要回交6代才能得到理想的植株,一般需要5-6年时间,而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通过早期的基因型选择,只需要3年左右,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一半。分子育种还能降低田间测试材料数量。假设有2个抗病材料,传统育种方法需要足够大的回交群体才可能获得想要的材料,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型分型筛选,先把含有抗病基因的材料筛选出来,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耕地。还是以水稻为例,由于我国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用水的70%又是由水稻消耗的。因此,我们更想要具有高产、抗旱性状的水稻。培育出这种种质资源,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民收益等均有重要意义。分子育种也和半导体产业一样,需要上游先进设备、仪器的支撑。白皮书援引华大智造合作伙伴博瑞迪生物测算数据,依托华大智造DNBSEQ-T7超高通量测序仪,下游作物种企能平均缩短一半合格种源培育周期;选择准确率提高20%-30%;成本降低90%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上游基础支撑的发展已为中国生物育种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甚至为国内中、下游企业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前沿领域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提供了坚实基础,将极大加速国内分子育种产业化进程。为什么分子育种落后国外?尽管上游不缺先进设备,但国内育种分子科研段与市场端依然存在脱节。当前科研院所仍是中国农业育种领域的主力,拥有最丰富的育种资源和育种人才。而科研院所育种往往以申请项目和课题形式进行,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研究重视不足,育种研发与市场脱节,产业转化不足。也就是说,以课题为核心的育种研发,和发达国家以市场为核心的育种研发相比,科研成果产业链无论转化速度还是转化数量都会相对较弱。而且,中国育种企业数量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面对国外巨头,更是难以拧成一股绳,以2020年数据来看,世界Top5种企分走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52%);而中国Top5种企的市占率却仅占中国市场的12%;如果聚焦到种猪领域,全球Top3企业市占率达47%,中国Top3企业却仅占中国市场的5%。中国种企规模小,格局分散,又会进一步限制其科技投入能力。白皮书认为,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育种人才、技术、材料等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最终通过“需求-研发-支撑”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中国种业由大到强。白皮书也指出,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四自一辅”阶段、“四化一供”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发展变革阶段。目前的发展变革阶段,更需要龙头企业和重点种业企业的作为。从单体价值角度,畜禽单价显然高于作物,因此运用分子育种技术的投入回报更高;如果将视角放宽到世代间隔来看,这一优势将更被放大。因此,白皮书指出,相较于作物育种,畜禽培育周期更长,世代间隔时间更久,分子育种带来的收益自然更高。比如,随着人们对牛乳需求的多样性提升,近年来,水牛奶也成为乳品消费的新潮流。其实中国数十年前,就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通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等育种方法,逐渐培育出了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群体。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所需时间周期长,且会导致我国水牛优良品种的培育依赖国外核心种源,还可能导致国外水牛疾病传播至国内。因此,水牛业近年也在推行分子育种技术,开发水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为水牛优秀品种后代的选择提供依据。据了解,我们目前已经鉴定出五百多个与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如有研究人员对384头水牛SCAP基因(SCAP为SREBP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的缩写,意指甾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的分子特征、表达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水牛SCAP基因鉴定出了11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其中有 6 个与水牛 305d(理想状态下,母牛年产1胎,干乳期60天,实际挤奶时间即305天)的产奶量显著相关。分子育种技术的兴起,不仅为水牛潜力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水牛优良性状利用效率最大化速度加快,同时作为家畜分子育种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有利于畜牧业整体分子育种水平的提高。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资源总量超过52万份。但完成精准鉴定的比例却不足十分之一,未来中国分子育种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当然,这也需要国产测序仪相关企业需要持续推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降低分子育种应用门槛。分子育种技术大有可为尽管在主粮上,我们已经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比如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但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大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多变,以及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短缺,种田农民日渐老龄化,田间管理缺少青壮劳力等诸多问题,也对种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节水节肥?如何抗病抗寒?如何抗倒抗旱?如何耐盐耐碱?河南农业大学研究者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等技术,在小麦抗旱、抗病、抗穗发芽等性状育种上,目前已经有88个抗旱、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被报道,TaARFs、DREB等30多个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相关基因被克隆;这些抗旱相关基因被导入小麦后就能够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有140多个能够抗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瘟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变的小麦近缘植物基因被正式命名,如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和冰草的多粒基因已经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小麦具有怎样的性状,就从基因层面去选择能够起到作用的优质种质资源,包括近缘植物基因都可以利用到。据报道,为找到抗病基因,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种质创新与利用团队仅2016年以来就分析了4.5万株小麦实验群体,完成超过30万次DNA扩增。用了数年时间,才在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小麦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就在于如何找到那些基因,从而能够将这些良种推广到中国大地上。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目前我国小麦育种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主要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原创性分子育种技术缺乏和精准的表型鉴定困难等。正如芯片中有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一样,种子里也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在选育优良性状时,基因相互之间还有作用和影响。这就导致实际上能够产生的变化,并不是数以万计,而是几何级数的变化。如何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如何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如何对数以万计的基因重新“排列组合”,这些难题,还有待中国产业界、科研界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分子育种的种植面积。分子育种不仅通过高产抗病实现在原土地上替换传统育种,更可以通过耐寒耐冷增加耕种面积,从而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据了解,超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使我国黑龙江一些高纬度地区大豆生产迈上新台阶;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的选育,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作出了贡献。分子育种,简直就是上帝的手术刀,为农业“刻划”出无数具备新性状的新品种。比如,不仅是增产,还可以增加营养、风味等。如培育出能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高抗性淀粉、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小麦品种,或者能增强免疫力的高花青素、高维生素含量的小麦,或者对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疗效的高麦黄酮小麦,微量元素易被吸收的低植酸含量、高植酸酶活性小麦等。不过,由于小麦基因组庞大、遗传转化率低、和目的基因有遗传累赘等因素影响,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目前还是落后于玉米、水稻等基因组较小的作物。而且,还有很多性状没有找到关键基因或有待进一步细分筛选,如抗倒春寒、耐热、抗穗发芽、抗茎腐病、抗虫等。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小麦等品种依然需要国内产业科研界的通力努力。而其他作物同样大有可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哲源等研究者通过梳理专利发现,在蔬菜分子育种专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最先发展起来,专利申请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但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基因敲除位点不可控、遗传不稳定、外源基因插入不可控以及不可避免插入标记基因等问题,进入21世纪后被新兴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逐步取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21世纪初开始盛行,2004年起就成为蔬菜分子育种的主要应用技术,专利申请量远超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在权重上,目前全球蔬菜分子育种技术专利主要集中于番茄、黄瓜、白菜和辣椒等。但人类需要具有优良性状的瓜果蔬菜何止千万种,借助分子育种技术,不仅要让番茄、黄瓜具有更多新的口味和品种,还有让更多瓜果蔬菜能够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儿。不过,刘哲源指出,在蔬菜专利申请上,中国是科研机构为主,而美国则是以塞米尼斯蔬菜种子公司、陶氏益农公司、陶氏杜邦先锋公司等大型机跨国集团为主。且中国在蔬菜分子育种相关专利中运用较多的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缺乏最近几年新兴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分子育种技术上,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毕竟,相比于芯片,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下游又有着极大需求,相关科研机构也具有相当水平。未来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进步带来基因型分析成本的降低,以及科研机构与下游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产研转化顺畅之下,更多企业也将有机会在分子育种学术成果产业化上获益。参考文献:1. 刘哲源,康宇立,唐巧玲,李蕾,王友华.基于全球蔬菜分子育种专利的信息分析及技术展望[J].中国蔬菜,2022(09)2. 李海泳,殷贵鸿.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探讨我国小麦育种发展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8)3.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0)4. 丁蕾,张俊红,王涛涛,欧阳波,叶志彪,张余洋.蔬菜作物重要基因鉴定及其分子育种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22)5. 高海强.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6)6. 朱立娟.玉米耐旱育种及分子育种策略探析[J].河南农业,2022(14)

媒体关注

2023.01.04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增长主动力 同比增长51.29%

日前,华大智造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公司增长主动力,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1.29%。其中大型基因测序平台DNBSEQ-T10x4RS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国家型项目,目前已进入交付阶段。新业务线中自动超声已完成前期产品开发,掌上超声也实现突破,补全了超声业务板块产品线。此外,公司已于2022年8月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相关的测序产品,并将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华大智造也已完成关键专利诉讼的突破,并进一步完成全球业务的拓展。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9.29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63%;净利润约16.78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717.83%,主要因为收到Illumina应向公司子公司CG US支付的3.25亿美元诉讼赔偿款。公司在应收账款管控上逐渐加强,周转天数持续下降至43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20年由负转正以来持续增长。公司也已完成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期行权工作。产品端方面,自第三季度以来,公司三大业务线均有重磅创新产品推出。在基因测序仪业务线,公司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已取得217项境内专利与258项境外专利,其中境内专利包括102项发明专利、78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成为公司增长主动力,基因测序整体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51.29%。第三季度公司连续发布两款领先性的小型的中低通量测序仪设备,DNBSEQ-E25和DNBSEQ-G99。而对于大型基因测序平台DNBSEQ-T10x4RS,该系列属于定制化仪器设备,最大通量76.8Tb,平均运行时间96小时。该系列的产品发布于2020年10月,主要面向国家型项目,目前已进入交付阶段。公司指出,随着更高通量基因测序相关设备的陆续推出及各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持续推动,预计升级迭代及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有助于基因测序更多地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中,新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不断涌现,使得基因组学中下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线,硬件方面,公司发布首款数字微流控的自动化平台DNBeLab-D4,可以实现在一张样本制备卡上完成DNA到DNB的全流程制备过程,同时,系统集成定量功能,可在DNB制备完成后进行自动定量,无需手工定量。试剂方面,发布多款提取试剂盒及磁珠。在新业务线,公司的远程超声正在积极拓展远程超声机器人及其移动车平台、超声云平台以及掌上超声。其中自动超声目前已完成前期产品开发,掌上超声实现突破,补全了超声业务板块产品线。由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MGIUS-R3是全球首款实现专业医生直接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可对病人实施远程诊断。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及欧盟CE认证。

媒体关注

2022.11.15

< 1 2 3 ••• 7 > 前往 GO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深圳市盐田区北山工业区综合楼及11栋2楼 联系人: 华大智造 邮编: 518000 联系电话: 400-885-929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