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10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346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微川仪器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祝贺AMETEK Brookfield 2023年代理商大会圆满成功!

博勒飞中国代理商大会团队合作 经验分享 共赢未来前言INTRODUCTION2023年10月17日,AMETEK Brookfield 全国代理商齐聚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代理商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博勒飞仪器的最新产品和发展机遇。01会议概述AMETEK Brookfield 副总裁Mick Pearson先生以AMETEK Brookfield全球业务和未来公司新产品发展计划为题,为大会拉开帷幕。AMETEK Brookfield中国区销售总监杨峰先生则以“挑战、机遇、突围”作为主题,对博勒飞中国区过去一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聚力前行,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现场图片02颁奖仪式Mick Pearson和杨峰先生为2023年度优秀代理商颁发了奖杯,并合影留念。现场图片03经验分享分享板块中,除了博勒飞厂家的新品技术和应用分享,许多优秀代理商也分享了一些业务推进和团队管理中的经验分享,为大家在客户开发和维护上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碰撞出新的火花。会议落下帷幕,所有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定格这难忘的一刻。现场图片04莅临指导会后,于2023年10月18日,Mick Pearson和杨峰先生团队莅临我司进行工作指导,会议中就销售情况、市场活动、行业领域进行总结及未来的市场工作做了简要汇报。结语AT LAST微川仪器将全力攻坚年度任务目标,继续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动市场、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聚焦,实现共赢和共同进步,相信AMETEK Brookfield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为市场带来更大的创新和价值。- END -

企业动态

2023.10.20

都说秋天适合见面,我们不见不散!

微川仪器2023/09/4-6日GO上海展/会/活/动所有展商及观众均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号入口厅(北大厅)登记办理手续交通:地铁2号线、磁浮列车,龙阳路站; 地铁7号线 花木路站微川仪器展位:W5馆W5811展品信息展会背景中国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是行业企业挖掘买家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行商贸配对和获得订单的重要平台。展会自1997年首次举办,是胶粘行业唯一获得UFI权威认证的国际品牌盛会,致力于整合胶粘剂、密封剂、胶粘带、薄膜全产业链核心资源,聚焦高端产品,为不同行业提供创新、环保、高性能的粘接/密封/防护材料。『赋能高端制造业,先进材料需求强劲』【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主流趋势下,电池、汽车内饰及配件的需求增长也将带动车用胶井喷发展。【新能源】“双碳”战略的主战场是能源领域。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仅有11%,要实现2025年增至 20% 的目标,4年内需完成翻倍增长。【消费电子】胶粘剂和密封剂是电子组装和半导体封装行业的关键材料。智能设备、3C电子、半导体等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胶粘剂和点胶市场新一轮的增长引擎。【新基建】我国将在 5G 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电力、高铁及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投入,催生行业用胶和胶粘带快速增长。【包装】作为全球头号包装大国,包装环保化已逐渐被我国消费者认可,无溶剂复膜胶、热熔胶和可生物降解胶粘带产品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潜力。诚挚邀请诚挚邀请:中国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览会即将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微川仪器将携“美国博勒飞”物性测试仪器,德国美墨尔特(Memmert)精确控温箱体技术,“美国ChemInstruments”胶粘剂专业检测领域的明星产品、以及解决方案隆重亮相。展会期间,我们会让销售工程师给前来参展的嘉宾答疑解惑。如果您对胶粘产品性能、样品制备、应用效果和行业趋势有疑惑,请锁定我们的展位——W5811我们在上海,恭候您的莅临!

企业动态

2023.08.29

嘉宾云集,共谋发展,这场交流会有看头!

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2023年8月25日,由Brookfield博勒飞与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粘度技术交流会”在AMETEK Brookfield 上海分公司会议室顺利举行。1专业讲解,深度解读此次会议邀请到了上海、宁波、镇江地区,化工、涂料、化妆品、胶黏剂、医药、氢燃料电池等行业的高端用户参会;由AMETEK Brookfiled公司的三位老朋友与微川仪器两位工程师共同为大家带来汇报,他们分别是:博勒飞销售经理吴陈杭先生,博勒飞技术经理曹晓雅,博勒飞售后经理蔡正惠,微川仪器销售经理孙海林,微川仪器江苏办销售主管秦超。会议针对粘度、流变测试及质构分析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客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重点对粘度及其测量的意义、粘度计测量原理、影响粘度测量结果的因素、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建议,针对产品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讲解。着重分享了目前业界的技术应用、市场情况以及典型的行业应用案例。并对流变测试原理及质构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分享,现场展示了Brookfield粘度计热销产品。shang haiVITRON02参观实验室我们邀请用户参观了博勒飞的实验室,维修室内的学习、交流与讨论,从仪器的安装、使用及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重在实际操作、使用体验和经验分享。午休时间,参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03颁发结业证书下午场会议开始,微川仪器工程师为大家介绍了微川仪器业务范围,涵盖的实验室仪器集成供应业务版块及代理品牌核心产品。后面由博勒飞销售经理吴陈杭,对博勒飞HEP系列高端产品进行了简要精辟的讲解,系统地阐述了博勒飞HEP系列产品---流变仪、质构仪、水分仪及PFT粉体流动测试仪等行业标杆仪器的适用性以及产品自身特点;会议尾声,博勒飞售后经理 蔡正惠先生为参会代表——颁发了培训证书,活动圆满结束。shang haiVITRON欢迎大家联系微川仪器获取更多会议信息和资料。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和支持,期待与各位的下次相聚!关于博勒飞:Brookfield博勒飞一直被视作流体和半固体粘度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全球标准。博勒飞的产品线,包括质构、水分、有毒气体和粉体分析仪器。在美国、德国、中国和印度设有技术中心,并拥有一支有资质的服务队伍和完善的服务网络。无论科研实验室、质量控制还是生产现场都要依赖Brookfield值得信赖的仪器来确保可靠度和精确度。关于微川仪器: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室通用仪器,物性测试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仪器,气体分析仪器等,我司为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仪器授权代理、美国Cheminstruments胶黏剂专业仪器中国区代理、美国AMI中国区代理、上海一恒、仪电物光、雷磁授权代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直与其他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优势份额。公司主要涉及到石油化工,制药,钢铁,环保,日化,食品,涂料,胶黏剂。电子半导体,汽车锂电等工业领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领域。END联系我们contact us021-22816694info@vitrontech.com

企业动态

2023.08.28

会议热点丨理论实操同步,助力化妆品研发

VITRON- 2023 -博勒飞产品培训会理论教学现场培训识微见远 海纳百川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微川不断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把最优质的产品推向客户,并不断加强产品培训。 - 公司简介介绍- 2023年7月4日,我司销售经理前往客户现场,博勒飞粘度测试技术培训会在中翊日化会议室圆满举办,会议开始,孙经理为大家介绍了微川仪器公司简介,以及涵盖的实验室仪器集成供应业务板块。 - 现场讲解及教学- 本次培训会针对粘度、流变测试及质构分析等多方面问题与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点对粘度计及其测量的意义、粘度计测量原理、影响粘度测量结果的因素,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建议,为长期正常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对流变测试原理及质构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分享,现场指导仪器的操作规程,针对产品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讲解,充分展示了博勒飞产品适用的广度和深度。  - 培训重点 -  ►了解产品原理◄全面讲解系统分析►熟悉使用操作◄理论教学现场培训►加深市场认知◄了解市场把控全局会议圆满结束,希望这次培训课程能为中翊日化旗下知名化妆品品牌--韩束产品研发测试工作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为提高科学抗衰护肤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贡献力量,韩束专研亚洲肌肤之美,背靠中国、日本双科研实验室和优质供应链体系,以科研塑造产品力,致力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一份科学专业、精准高效的肌肤抗衰解决方案;2023年微川仪器也会持续助力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敬请期待!

企业动态

2023.07.12

端午粽头戏,好礼享不停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划龙舟以避开五毒,驱邪攘灾DVITRONTEVITRON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粽有好礼同样,每年这个时候粽子界总是热闹非凡关于到底该吃甜粽还是咸粽又吵起来了为了避开这场纷争特地为大家定制了一款甜咸口味都有的端午礼盒VITRONTEVITRON浓情端午  乐在其粽粽享美味粽子浑圆饱满,口感新鲜软糯香茶配香粽,端午胃轻松咸鸭蛋流油又出沙,令人垂涎欲滴食得人间清凉味,消暑神器绿豆糕艾草香囊,祈福纳祥佑你长乐,如意安康VITRONVITRON不负端午佳节  粽享美好生活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安康 《 端午!安康!》此次发放的端午礼盒里面内容是不是很精彩呢每样好礼,寓意吉祥传达了微川对这个大家庭的深切牵挂饱含了公司对每一位员工的美好祝福DUANVIRON江山粽横微川的温度来自所有人内心积极赤诚的能量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粽”在一起在此,预祝各位微川家人以及广大客户朋友们江山“粽”横,粽”享安康!VITRON

企业动态

2023.06.25

同样的样品,为什么测得的粘度不一样?

问题Q使用粘度计的时候,很多用户(尤其是初次使用粘度计的用户)往往会遇到类似的困扰,即:同样的样品,为什么往往测得的粘度值不一样?有的时候,这个差异还非常之大。建议A要解决这个困扰,须从流体(样品)本身的流变特性和粘度测量方法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去了解或掌握。1样品的流变特性首先,我们要了解流体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任一点上的剪应力都同剪切变形速率呈线性函数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简单地说,牛顿流体是指粘度值不随剪切率(转速)的变化,而保持恒定的流体。比如我们作为校验校准用的标准油即为牛顿流体。实际上,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多接触的样品绝大多数都是非牛顿流体(粘度会随剪切率或转速的改变而变化)。非牛顿流体样品的流变特性非常复杂,但基本都会随剪切率(转速)、温度而改变,有些流体样品还和剪切时间相关。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2常规粘度测量方法其次,我们要了解标准型粘度计的粘度测量(测量系统无法精确计算或指定剪切率,一般泛指LV机型标配的4根转子,以及RV/HA/HB机型标配的6根转子),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同一个(或同一类)样品,如果使用不同的量程机型、或者使用同一机型但不同的测量方法(转子、转速、温度、读数时间等)进行测量,则彼此之间所测得的粘度结果则都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性。就旋转粘度计而言,转子旋转时所感受到流体对之的阻力,即为该流体的粘度表征。通常而言,粘度是会变的,粘度测量是一种相对测量!流体在不同条件(剪切率、剪切应力、温度、时间等)下,所变化的各个粘度点连在一起,即为流变曲线。某种意义上说,粘度是点,流变是线。因此,如果要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样品的粘度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不管您是自己的内部比较还是和第三方(客户、供应商或同行)进行数据对比,请务必使用相同量程的粘度计机型(LV、RV、HA、HB等)以及相同的测量方法(包含转子型号、转速、测试温度、测试或读数时间等);否则,同一样品的测试结果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LV机型标配转子RV/HA/HB机型标配转子3进阶版粘度测量常规的粘度测量(标准型粘度计+标配转子),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进阶版粘度测量需求。此时,需要配置可以精确计算或控制剪切率的机型或测试附件。1、可以精确计算剪切率的附件,如:小量样品适配器SSA、超低粘度适配器ULA、DIN适配器等;2、可以精确计算剪切率的机型,如:DVNext CP流变仪、CAP2000+锥板粘度计等;3、可以控制剪切率和剪切应力的机型,如:RST系列流变仪、RSO震荡流变仪等;4、可以在指定剪切率下实时精确测量粘度的在线粘度计,如:TT-100旋转式在线粘度计。小量样品适配器SSA超低粘度适配器ULADVNext CP流变仪CAP2000+锥板粘度计RST-CPS流变仪RSO震荡流变仪TT-100在线粘度计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END

操作维护

2023.06.14

展会邀请|5月18-20日,超多密封胶解决方案就在2023大湾区胶展!

公司简介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室通用仪器,物性测试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仪器,气体分析仪器等,我司为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仪器授权代理、美国ChemInstruments胶黏剂专业仪器中国区代理、美国AMI中国区代理、上海一恒、上海仪电物光、上海雷磁授权代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直与其他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优势份额,涉足石油化工,制药,钢铁,高校,研究所,煤矿,食品,电子半导体,汽车等众多领域。 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会自1997年起开始创办,深耕胶粘剂、密封剂和薄膜行业26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胶展整合全球上等资源,助力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大湾区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China Adhesive GBA)将于2023年5月18日-20日与广东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大湾区胶展专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区域量身打造,专为电子、半导体、汽车、锂电、新能源、医疗科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智能家居九大行业赋能,提供新且前沿的粘接、密封、灌封及功能性用胶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展会位置2023年5月18-20日,上海微川精密仪器将携所代理品牌“美国博勒飞”物性测试仪器,“美国ChemInstruments”胶粘剂专业检测领域的明星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出席盛会,期待在B827号展位与您的邂逅。                    展会时间:2023年5月18-20日展会地点:广东佛山潭洲会展中心上海微川仪器展位:B827

企业动态

2023.05.22

踏青游记 | 悦享春光 万物生长

共青森林公园春光正盛  踏春出游 4月初的季节正是万物复苏之际,我们一同前往共青森林公园,户外野餐、春游赏花,同时还进行了增强凝聚力和协作力的户外活动,让参与的队员们在游戏中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更在美景中增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万物可爱的季节我在共青森林公园等你春天的共青公园,又到了最美的时候!今年的园艺布景充满奇幻的童话色彩,看看花、拍拍照,自然少不了一顿大自然中的烧烤啦✔......“ 踏青趣烧烤 ”周六上午在公司集合出发,一路风尘仆仆,陆续到达目的地;随着时间接近正午,布置好场地后,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始户外烧烤,在有序分工和高效配合下,纷纷展示了独具个性的烧烤手艺,各种食材在炭火上转变为美食,大家一边烧烤,一边聊着工作生活中的趣事,欢笑声随着缕缕炊烟萦绕在空中,其乐融融。烧烤环节结束后,大家一起整理物品,将垃圾分类打包投放到指定地点,做到不浪费食物,不破坏环境。“ 超High的户外拓展 ”接着我们移步至草坪活动区,在树荫下开展急速60秒,轨道传球,飞盘等游戏,“急速60秒”考验了大家的目测反应能力,大家体验到了高速度的配合,体验了团队成功的极大喜悦;“轨道传球”的参与度最高,也引起小伙伴们踊跃尝试,虽然一开始小有难度,但经过多次尝试,大家配合的更有默契,完成了每一棒的接力,轻松完成了挑战。“ 赏花正当时 ”拓展活动结束,我们到处逛逛,沿着路往里走,树林茂密,花卉绽放,欣赏到公园的虞美人,二月兰,还有垂丝海棠,绣球花,在公园中,也夹杂着很多五颜六色的小花,使公园充满生机勃勃,五彩缤纷,令人的眼睛应接不暇,心情愉悦极了!怪不得有这么多游客,我们一行人坐上了驶入绿色森林的小火车,穿梭在天然氧吧中,仿佛一下走进了童话故事书里;游览结束我们在草坪活动区集合留下了春天的合影“ happy ending ”之后我们去往晚餐地点,进行晚餐活动,享受着丰富的美食,大家举杯共饮,庆祝本次春游活动的圆满结束。-END-

企业动态

2023.04.18

好物分享丨Computrac Vapor Pro XL 自动进样水分仪

适用仪器      Computrac Vapor Pro XL(VPXL)自动进样水分仪融合了Vapor Pro XL水分仪和现代化自动进样器的双重功能,具有单次自动分析高达16个样品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Vapor Pro水分特定分析技术的效率,大大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      VPXL 自动进样水分仪的紧凑尺寸和附加功能使其非常适合需要自动化测试和提高测试效率的应用。      VPXL 自动进样水分仪提供了无化学物质,可完全替代卡尔费休滴定法的测试方法,从而无需昂贵的玻璃器皿和昂贵的维护保养。     VPXL 自动进样水分仪在食品、药品、润滑剂、油漆和涂料、塑料、电池等众多行业中提供了广泛的测试应用,同时保持了个性化样品测试特性的能力,使其成为理想的水分分析仪器。

企业动态

2023.03.27

【Memmert新品汇总】WTB触屏水浴及IPPeco半导体低温培养箱

Memmert新款触屏水浴Memmert发布了新款触摸屏水浴产品WTB水浴,融入了诸多时尚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轻便、紧凑、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Memmert早就将温控技术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与DNA,精益求精。良好的温控性能在新款水浴中得以保留和传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我们的新款水浴WTB在外观上得以优化,结构紧凑性与操作舒适度并举”,Memmert研发总监Philipp Schwarm说。从设计之初,就确立了温控性能与设计外观两方面的控制原则,并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因此,新水浴的紧凑与轻便,可以适应于各种实验室环境,不再有尺寸上的局限。在此基础上,以求更好操作的便利性与使用体验。直观操作、灵活扩展位于水浴正面的触摸屏一览无余,而且触摸屏的CustomView部分,界面很友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显示设置,优化屏幕显示参数配置,以便于显示观察实时温度。其次,WTB内腔设计也得以优化,采用圆角设计,更加易于清洁,无死角,特别要提的是,全新设计的排空系统,排水方便无遗留;另外,也是很重要的是,对于温控参数,控制范围从高于环境温度5℃~100℃,在搭配半导体制冷模块CDP115后,可将控温范围扩展至10℃~100℃,参考Memmert温控箱体,WTB具备两点温度校准功能,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可选。Memmert新款半导体低温培养箱半导体低温培养箱作为Memmert温控系列箱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环保话题日益显著的当下。Memmert衔枚疾进,依托雄厚的技术积淀与工业化4.0生产线加持,针对半导体低温培养箱进行了一次战略性升级,升级完成后生产自然切换至IPPeco系列,并开始向市场供应。       1、能效指数显著提升。Memmert拥有数十年半导体箱体研发与生产经验,为了打造新旗舰产品,转化吸纳了Peltier技术的最 新发展成果,在集成原有技术参数稳定的基础上,对能耗性能进行了大幅度革新,将IPPeco系列产品推向了新巅 峰,“到现在,我们终于把Peltier模块效率低下的难关攻克了”,Memmert研发总监Philipp Schwarm解释道。测试数据显示,不仅ICH等法规要求的操作点,就是在其他工作区域内,Peltier模块的能耗数据比之前均有显著下降,产生更少的碳排放,碳足迹进一步缩小,故而Memmert IPPeco系列产品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优势。以IPP410ecoplus为例,额定功率仅为600W,稳定后的运行功率会更低。       2、温控性能的提高。这次升级IPPeco系列半导体低温培养箱在温控性能方便也有了改进,使得温控参数,不管在温度均匀度,还是稳定性,亦或者可再现性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每一个工作操作点的温度稳定性均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的,开关门恢复时间这一使用中广泛提及的参数,IPPeco系列的测试数据同样很是抢眼,比以前更短。       3、最 后,IPPeco中的eco不是economic的缩写,而是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ptimizated的组合,意在强调的是环保、节能、绿色低碳概念,这也是Memmert多年来一直倡导的绿色实验室Greenlab理念的延续,属于应对欧盟F-gas法规战略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从技术参数上同样可以看出,eco是升级强化,不是出于成本控制的简化配置代名词。       4、IPPeco全系列升级后,依然采取标配版SingleDISPALY与plus高级版TwinDISPLAY所组成的高低搭配组合模式,立足适应不同领域的各种需求,型号尺寸从110L到2200L不等,均有恰当的配置以供选用。温度控制范围与HPPeco系列保持一致,依然是0~70℃。

新品

2021.01.27

2020年胶粘剂及密封剂展 | 精彩回顾

转眼之间九月已经马上要过去了,天气已经慢慢开始转凉了。 历时三天,2020年胶粘剂及密封剂展圆满收官微川仪器携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 美国CHEMINSTRUMENTS等精彩展品人气爆棚,吸睛无数!    本次展会于2020年9月16号正式开展,规模达到20000平方米,占据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两大展馆,近380多家优质企业齐聚展会并大放异彩,开展第 一天随即吸引了大批专业买家到场。   展厅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微川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就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粘度计、美国CHEMINSTRUMENTS 附着力测试仪等仪器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并获得了众多行业专家及客户的认可和关注。   展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微川的理念将会永恒不变,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一 流品质的仪器、仪表,为客户量身定制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专业、全面的技术服务实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承诺。

厂商

2020.09.21

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在洗衣液行业的应用

       当市场收益随着经济向好逐渐增加时股市 就会上涨同时人们会根据现有的趋势抱有 对未来更好的预期继续增加投资热情。          洗衣液的浓度是指洗衣液中的去污活性物的含量,浓度越高,去污力越强。而粘稠度是指在规定的环境下,洗涤剂的粘稠度和流动状态。粘稠度和浓度是无关的,并不是粘稠度高,浓度就高。          洗衣液中真正起到去污作用的是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多,去污力相对较强。洗涤剂的高粘稠不等于高浓度,和去污力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购买洗衣液时,不能以粘稠度来认定有效含量。         不同种类的洗护产品,添加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他们在同等浓度下,表现出来的黏稠度完全不同。(表活剂作为产品的成分之一,是会影响产品本身的黏稠度,所以即便当两种产品浓度相同时,粘稠度也是不同的。)         有些洗衣液看上去很稀,但却是接近100 %活性物含量;有些看上去很稠,却可能只有30%活性物含量。另外,洗衣液液体的粘度会随着气温有波动,同一款洗衣液夏天看起来比较稀,冬天则比较稠。         因此,未必黏稠的,它就效果更明显。也许有些看上去很稀的,它的有效成分反而更多。         那么,同等浓度的洗衣液,怎样使其黏度不一样呢?         秘密就在于——增稠剂。在同类表活中,加入增稠剂,就可以明显提高溶液的黏稠度,但是这种添加对洗涤性能几乎毫无帮助。         洗护产品中最常用的增稠剂就是无机盐(比如硫酸钠、或者食盐),现如今还有各种新型增稠剂,能直接将清水增稠。         增稠剂的使用原则是:原有洗涤剂溶液中活性物含量越高,则增稠剂的使用量则越少,反之亦然。所以,对于一些活性物含量低的低端洗护用品,加入更多的增稠剂可以成倍地提高和增强产品质量。         添加了大量增稠剂的低端洗衣液,它的活性成分是比较低的,过于粘稠的洗衣液难溶解于水,难以均匀推开,难起泡;最重要的是,增稠剂良好的附着作用会让洗衣液黏附在衣物,洗后往往会有大量残留,从而加重肌肤负担。 相反,将洗衣液的粘稠度调低到合适的范围,可改善洗衣液的流动性,方便倾倒、预涂与溶解。        洗衣液生不能太稀疏也不能太浓。洗衣液在生产过程中,粘度对洗衣液质量效果影响尤为重要。生厂商可以通过内部生产制造标准化严格进行洗衣液粘度的控制,确保每个批次的洗衣液粘度参数是一致的,避免成品质量上的差异。生产商每年会用到美国博勒飞粘度计 LVDV2T,RVDV2T等机型都会使用到,为了生产质量更好的皂液,皂液粘度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产行业中通常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来检测控制产品粘度。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精度可达测量范围的±1%,而重现性在±0.2%,使用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可以精 准的控制粘度,是生产和产品开发不可或缺的工具。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是全球粘度计的泰斗,发明了全球第 一台旋转粘度计,率先创造了粘度测量的世界标准。         80年的生产经验,使得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的名字在粘度测量和控制领域成为精确的代名词。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已成为粘度计的行业标杆,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质量稳定可靠,精确度高,重复性好。通过精 准的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后,可以精确的控制在合适的粘度范围,让性能发挥到极 致。

厂商

2020.09.11

2020中国国际胶粘剂展会 | 微川仪器展位号:E7B178 欢迎您!

第23届中国国际胶粘剂及密封剂展第15届中国国际胶粘带与标签展CHINA ADHESIVE&TL-EXPC 2020时间:2020年9月16日~18日      地点: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E7馆)微川仪器展位号:E7B178交通指南: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拥有三个入口大厅,本展会的主入口为3号入口(东大厅),靠近罗山路。展馆位置示意图

厂商

2020.08.21

精彩回顾  丨 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

展会回顾8月14日为期3天的2020年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落下帷幕。       本次展会微川仪器携带:LT-1000环形初粘力测试仪、Vapor pro XL水分仪、XDVNXRVMJC0C00粘度计、XDV1MRVTJ00C00粘度计、23CAP2PL230锥板粘度计、XDVNXHBCBG0C00锥板粘度计等仪器精彩亮相。精彩瞬间  本次展会展商云集,现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买家前来参观购买。 产品展示

厂商

2020.08.17

制糖过程以及成品监测--糖品品质控制方案

        制糖是指从甘蔗或甜菜等含糖植物中提取蔗糖的生产过程。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绵白糖、方糖和冰糖等,统称食糖。甘蔗的茎秆和甜菜的块根都含有12%~18%的蔗糖,它和一些可溶性非糖(包括含氮和无氮有机物以及矿物质等)混存于薄壁组织的细胞液中,即糖汁。制糖过程就是利用渗浸或压榨提出糖汁,然后除去非糖成分,再经蒸发、浓缩和煮糖结晶,最 后用离心分蜜机分去母液而得白砂糖成品,含有不能结晶的部分蔗糖和大部分非糖的母液即废糖蜜。       制糖过程中以及成品均需要检测多项指标用以对糖品品质的控制。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电导率仪法检测糖品的电导灰分,操作方法简便,相比灼烧法,可有效减小测量误差。采用电位滴定法检测糖品的酸度、氯化物含量、还原糖分和水分;采用pH计法测定糖品的pH值。糖业检测中可用电化学仪器检测的部分指标及案例

厂商

2020.08.06

博勒飞推出全新一代RSO震荡流变仪

          AMETEK Brookfield于2020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研发级RSO震荡流变仪,用于屈服、流动和粘弹性等流变学行为的一体化测量与分析。RSO震荡流变仪结合了用户所关注的高级测试能力和测试效率并重的功能,有同轴圆柱测量系统以及锥/板测量系统可选。高精度的空气轴承,更高的测试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更好地表征材料特性,使静态屈服应力和粘弹性等高级流变学行为表征成为触手可及的测量。剪切率和剪切应力可控,可通过流动曲线轻松获得产品的静态屈服应力和粘弹性行为。测量模式:旋转模式、震荡模式01旋转测量模式控制剪切速率控制剪切应力02震荡测量模式控制剪切应力控制应变时间(温度)依赖性行为分析RSO震荡流变仪包括两种测量系统:锥/板测量系统CPS,同轴圆柱测量系统CC。灵活性选择,两种测量系统可实现在一台仪器上安装。转子安装简便,单手即可轻松完成转子安装和拆卸。RSO拥有极 佳的快速测试功能,可在几分钟内完成测试。单机模式简单便捷,非常适合高效率的QC实验室使用。操作界面简单实用,便于简化单机操作模式,以及导航测试方法设置、数据查看和分析。快速温度控制,锥/板CP或板/板PP测量系统半导体控温模块,绘制粘温曲线;同轴圆柱CC测量系统可选恒温水浴配套FTKY3水浴夹套进行控温。转子条形码,可实现转子自动识别。自动间隙调节功能,可实现简单快速的间隙调节。极少的样品需求量,可实现快速测试和清洁。可选Rheo3000软件,通过电脑控制,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多组数据的比较分析。

厂商

2020.08.04

精彩回顾 | 中国胶粘带创新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

    7月31日-8月1日 微川仪器携手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 带来DVNext 粘度计、 CAP2000+H 锥板粘度计、RST-CC流变仪等仪器等仪器参加中国胶粘带创新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在上海中庚聚龙酒店3楼凤凰宴会厅举行,请看精彩瞬间:

厂商

2020.08.03

2020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 - 微川仪器诚邀您,展位号:B230

LABEL  EXPO  2020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微川仪器诚邀您! 时间:2020年8月12日~14日 地点:上海浦东新区国展路1099号(世博展览馆) 微川仪器展位号:B230

厂商

2020.07.31

邀请您 | 微川仪器与您相约2020年中国胶粘带创新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

     现场将展出 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 样机设备有DVNext 粘度计、 CAP2000+H 锥板粘度计、RST-CC流变仪等仪器。       《中国胶粘带创新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 》将于7月31日~8月1日在上海中庚聚龙酒店召开2020年胶粘带产品与原料展示会,会议主题: 共迎新时代,共创胶粘带新未来。本次会议由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压敏胶及制品分会主办,3M中国有限公司、长兴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协助。

厂商

2020.07.23

2020年中总结会议圆满落幕

          2020年7月7日全天,微川仪器召开了2020年年中总结会议在总部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陈总表示微川仪器上半年,公司上下全力以赴面对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攻坚克难,各项事业仍得以顺利推进,员工人数持续增加。          陈总总结了企业2020年上半年的成效与不足,同时对2020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安排,对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各部门领导一次进行工作汇报,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果,改善,提升。               在战役中展示微川人的品质,在竞争中展现微川人的斗争!下半年我们稳步前行,全力以赴!           2020年中会议及聚餐圆满落幕,在此感谢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厂商

2020.07.13

国家市监管理总局发布《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治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决定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完成上述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于2020年7月15日前反馈生态环境部,电子版同时发送至jidongche@mee.gov.cn,逾期未反馈将视为无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更多详情,请登录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查询。节选该标准部分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加油站汽油(含乙醇汽油)油气排放限值、控制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加油站汽油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加油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汽油油气排放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8352.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 212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T 3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等等。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密闭储存、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 和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组成。该系统的作用是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 密闭收集、储存和送入油罐汽车的罐内,运送到储油库集中回收变成汽油。储油油气排放控制所有影响储油油气密闭性的部件,包括油气管线和所连接的法兰、阀门、快接头以及其他相 关部件都应不漏气。埋地油罐应采用电子式液位计进行汽油密闭测量,宜选择具有测漏功能的电子式液位测量系 统。应采用符合相关规定的溢油控制措施。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应能够监测气液比和油气回收系统压力,具备至少储存 1 年数据、远距离传输, 具备预警、警告功能。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功能和要求参见附录 G。在线监测系统对气液比的监测:在 24 小时(自然天)内,加油站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到任一 条加油枪的有效气液比(每次连续加油量大于等于 15 升)小于 0.85 或大于 1.35 的次数超过该枪加 油总次数的 25%时,系统应对该条加油枪预警,连续 7 天处于预警状态应报警。在线监测对系统压力的监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值处于(-50~50)Pa 范围内的连续时间超 过 12 小时,系统应预警,若连续 7 天处于预警状态应报警。 大气污染物监测加油站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 HJ 819 等规定,制定监测方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状 况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液阻监测应每年至少监测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A。油气回收密闭性应每年至少监测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B。气液比应每年至少监测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C。处理装置排放浓度应每年至少监测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D。在线监测系统应每年至少校准检测 1 次,检测方法参见附录 E。采用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器监测油气回收系统密闭连接点位油气泄漏浓度应每年至少 进行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F 或参照 HJ 733 进行。加油站边界油气浓度监测点位设置参照 GB 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进行, 应每年至少进行 1 次,检测方法见附录 F 或参照 HJ 733 进行。未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的加油站应进行自我强化监测维护,每年至少增加 1 次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气液比和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监测,监测间隔应尽量均匀分布。加油站大气污染物监测应按照 HJ/T 373 的要求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厂商

2020.06.29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总体考虑,制定本纲要。一、规划背景(一)主要进展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架构,共有监测管理与技术机构3500余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另有各行业及社会机构监测人员约24万人,全社会监测力量累计达30万人左右。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国家和地方已建成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5000余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约1.1万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约8万个、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500余个,总体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区县。推动落实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主体责任,2.3万家重点排污单位与国家平台联网。建成63个生态监测地面站,环境一号A/B/C卫星组网运行,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初步形成天地一体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全面上收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通过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至省级,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预防不当干预,保证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监测服务,鼓励社会监测机构参与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手工监测采样测试、质量控制抽测抽查等工作,形成多元化监测服务供给格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已形成覆盖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141项,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配合最 高人民法院、最 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两高司法解释”,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入刑;与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送机制,从严从重打击环境监测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了西安和临汾两起环境数据造假案,对地方不当干预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形成有力震慑,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空气、水、土壤、生态状况、辐射、噪声等要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及时编制各类监测报告和信息产品,不断深化对考核排名、污染解析、预警应急、监督执法、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定期开展城市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及达标情况分析,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改善环境质量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和降尘监测,逐步说清污染来源;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10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组织开展重点行业自行监测质量专项检查及抽测,为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年发布《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书,实时公开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支持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便捷查询,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参考。推进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联网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支持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共享应用。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满足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对监测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带动监测装备制造业和监测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二)形势需求需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了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要求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统筹实施地下水、水功能区、入河(海)排污口、海洋、农业面源和温室气体监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绿色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释放了法治红利、政策红利和技术红利。需精 准支撑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当前正处于污染防治“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防范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拓展、技术研发、指标核算、标准规范制定、信息集成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监测与技术支撑的及时性、前瞻性、精 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公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对进一步扩大和丰富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公众监督的内容、渠道、形式等提出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细颗粒物、超细颗粒物、有毒有害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放射性物质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提出更多诉求;对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响应时效提出更高期待。需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履行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等领域的国际环境公约,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西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极地冰川大洋等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并超前布局。需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与运行体系、网络体系和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环境部门牵头、分级管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模式,以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统一的行业监管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强化监测机构、人员及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网络已普遍覆盖大气、水、海洋、土壤、声、辐射、生态等各类环境要素,点多面广但监测频次较低,根据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较为完善,监测指标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以及有关功能分类特征项目,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相配套。注重强化标准方法的法律地位和国家本级标准研发能力,实行研发储备、检验替代、适用评估等动态管理,保持标准体系先进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分析测试手段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监测精度向痕量、超痕量分析方向发展。(三)问题挑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服务供给总体不足、支撑水平有待提高两大方面,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海洋环境保护、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等职责划转我部,但相关监测支撑能力较为薄弱。部门间沟通协商壁垒尚未完全打通,监测信息共享不充分。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中,各地模式和进展差异较大,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有被削弱的倾向。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足。现有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指标项目等尚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预警的需求。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监测网络布局需整合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监测能力不足,生态状况监测网络亟待加强,农业面源、农村水源地等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法规标准有待加快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管理体制的规定有待完善,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尚无专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海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辐射自动监测等领域标准规范亟待整合统一,生态、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核设施流出物及伴生矿等标准规范需要更新补充,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等标准规范缺口较大。数据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社会监测机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数据质量堪忧。生态环境部门尚无监管社会监测机构的法律依据和主体资格,缺乏相关调查取证程序和处罚标准。自动监测质控体系不完善,量值溯源业务体系与基础能力尚未形成,标准样品配套不足,物联网、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在质量监管中应用不充分。基础能力保障依然不足。国家本级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严重短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引 领能力不足。各地监测机构能力水平的地区差异、层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县级监测机构能力滞后。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安排、网络建设与运行保障有脱节现象。环境监测装备现代化、国产化水平不高。部分省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偏弱,部分地市尚未建立专门的辐射环境监测队伍,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未形成海陆空多维保障能力,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维、国控自动监测网升级改造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二、总体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观的要求,以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而开展的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其中,环境质量监测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辐射、噪声、温室气体等全部环境要素;污染源监测以掌握污染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等全部排放源;生态状况监测以掌握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结构和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体、农田、城乡、海洋等全部典型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支撑、引 领、服务”的定位,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为根本,以支撑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为宗旨,以加快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长远设计,分步实施。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从整体和全局高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注重制度、网络、技术、装备、队伍等各方面统筹兼顾,分阶段协调推进。聚焦“十四五”时期,着眼支撑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细化、实化主要任务。瞄准重点区域、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前瞻布局、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制度规范、数据管理与信息发布的统一组织与部门协同,形成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形成监测合力。——明晰事权,落实责任。坚持事权法定、量力定财、效率优先、因地制宜,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结合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垂直管理改革、地方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理顺生态环境监测运行机制,激发监测队伍活力,确保各类监测活动有序开展,监测过程独立公正。——科技引 领,创新驱动。紧跟世界监测技术发展前沿,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激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环境监测装备国产化水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充分借鉴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测的先进经验与相关研究成果,又从我国国情出发,区分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生态环境质量发展阶段和治理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监测改革发展新路子,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发展目标基于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形势、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生态环境管理的现实需要,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方向是: 2020 ~ 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监测指标从常规理化指标向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生态指标拓展,从浓度监测、通量监测向成因机理解析拓展;监测点位从均质化、规模化扩张向差异化、综合化布局转变;监测领域从陆地向海洋、从地上向地下、从水里向岸上、从城镇向农村、从全国向全球拓展;监测手段从传统手工监测向天地一体、自动智能、科学精细、集成联动的方向发展;监测业务从现状监测向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拓展、从环境质量评价向生态健康评价拓展。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到202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实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提供支撑。监测业务方面,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统筹推进污染源监测与生态状况监测。环境要素常规监测总体覆盖全部区县、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针对突出环境问题或重点区域的污染溯源解析、热点监控网络加速形成;覆盖全行业全指标的污染源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污染源监测数据规范应用;覆盖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生态状况评估体系基本确立;面向污染治理的调查性监测和研究性监测深入推进。综合保障方面,中央和地方监测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清晰,一总多专、分区布局的监测业务体系高效运行,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健全顺畅;生态环境监测法规制度体系完备严密,重点领域量值溯源能力切实加强,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有效保证,监测信息及时公开、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到2030年,生态环境监测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监测、评估、调查能力进一步强化,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技术能力进一步强化并与国际接轨,监测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为全面解决传统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供支撑。监测业务方面,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督监测并重,生态状况监测得到加强。新型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生态毒理监测有序开展,污染源自行监测与监督监测的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污染源智能识别、精 准定位、实时监控;生态状况监测网络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熟应用。综合保障方面,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监测市场繁荣有序;大数据智慧管理与分析应用水平大幅提高,综合评估、精 准预测、污染溯源、靶向追踪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建成,传统环境监测向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的转变全面完成,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组织领导、规划布局、制度规范、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全面统一,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全面提升,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支撑。监测业务方面,环境质量、污染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有机融合,常规监测从大范围、高频次、全指标模式逐步向动态调整、差异布局、增减结合转变,与监督监测、调查监测和研究性监测有机衔接;监测站点向多要素、多功能、生态化综合设置转变,生态状况监测的覆盖范围系统拓展。综合保障方面,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健全完备,覆盖影响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的主要指标;全天候、全方位、多维度的监测技术广泛应用,监测能力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总体发展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三、主要任务(一)围绕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环境质量监测1. 大气环境监测根据复合型大气污染治理需求,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体系,推动大气环境监测从质量浓度监测向机理成因监测深化,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因子、重点时段监测全覆盖。提升空气质量监测,实现精 准评价。按照“科学延续、全面覆盖、均衡布设”的总体原则,优化调整扩展国控城市站点,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 级新区,并根据管理需求逐步向重点区域县级城市延伸。“十四五”期间,国控点位数量从1436个增加至2000个左右。改进空气质量评价与排名规则,排名范围扩大到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研究开展主要污染物浓度三年滑动平均值评价,降低气象条件波动对评价排名结果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提升背景站和区域站监测功能,加强全国大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秸秆焚烧火点、沙尘等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形成城乡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严格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标准与要求,提高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仪器精度,加强日常质控管理,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和重点点位PM2.5手工监测全覆盖。指导地方加强区县空气质量监测,中部、东部地区监测站点覆盖到全部区县和空气污染较重乡镇,西部地区覆盖到污染较重的区县。深化污染成因监测,支撑精细管控。完善全国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网和大气光化学评估监测网,以污染较重城市和污染物传输通道为重点,按照国家统一指导、地方建设运维、数据联网共享的模式监测运行,为不同尺度大气污染成因分析、重污染过程诊断、污染防治及政策措施成效评估提供科学支持。其中,颗粒物组分监测覆盖全部PM2.5超标城市,重点区域辅助增加地基雷达监测和移动监测。光化学评估监测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统一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重点区域、臭氧超标城市及重点园区按要求开展VOCs组分监测。拓展污染监控和履约监测,服务风险防范。推动全国城市路边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重点区域城市主要干道和国家高速公路沿线设立路边站,开展PM2.5、NOx、交通流量等指标监测。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区域和汾渭平原为重点,指导地方开展工业园区监测、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和降尘监测,并与国家联网,为解析空气污染生成机理和评价人群健康暴露提供支持。加强重点区域及全国工业园区PM2.5、NOx、SO2等污染物的网格化遥感监测,提高对重点污染源及“散乱污”企业的监管水平。按照履约要求,分期、分步建立国家大气中《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控物质监测网络,全面提升监测能力。增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温室气体等监测点位,开展背景、区域或城市尺度监测。2. 地表水环境监测根据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统筹流域与区域、水域与陆域、生物与生境,逐步实现水质监测向水生态监测转变。组建统一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按照“科学评价、厘清责任、三水统筹”的总体原则,统筹优化地表水国控断面,实现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全覆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延伸至重要水体县界,“十四五”期间,国控断面数量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4000个左右。科学优化常规监测指标,加强国考河流湖库及优先控制单元水环境遥感监测。按照统一网络、分级监测的模式,指导地方组织开展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市界和县界、中小型湖库、重点乡镇下游和大型工业园区下游,以及未纳入国家网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合各地污染特征,开展优先控制污染物监测。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总体覆盖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流经区县,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及西南诸河污染较重河流流经区县。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区域行政级别,分级分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深化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融合的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地表水监测评价、考核与排名办法,与手工监测评价结果平稳衔接。根据水环境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指标和覆盖范围,国家层面逐步建立国控断面9+N自动监测能力(9,即水温、浊度、电导率、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N,即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阴阳离子、重金属、有机物、水生态综合毒性等特征指标);地方层面,逐步实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全覆盖,新三湖(白洋淀、洱海、丹江口)、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水库实现水华自动监测与预警。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型污染物、水源涵养地、背景断面、质控比对等手工监测,对自动监测形成有益补充。推动水质污染溯源监测。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为重点,组织开展主要污染因子、重点污染河段走航试点监测,掌握水质变化和污染扩散规律,开展水质与污染源的关联分析。按照“查、测、溯、治”要求,以长江经济带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覆盖重点流域所有入河排污口主要指标的监测网络,开展排放口影响水域水质监测评价研究,逐步说清“岸上”对“水里”的影响。拓展流域水生态监测。在松花江和长江水生生物试点监测的基础上,按照“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并拓展重点流域水系、重要水体的水生生物调查和水生态试点监测(含底质)。“十四五”期间,国家建立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指导各流域按照物理、化学、生物完整性要求,研究建立符合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方法、指标体系、评价办法,初步形成基于流域的全国水生态监测网络,逐步开展分类、分区、分级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估。到2035年,形成科学、成熟的水生态监测体系并业务化运行,为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目标管理转变奠定基础。探索开展生态流量、水位监测和河流生态水量遥感监测研究,加快建立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数据共享机制。3. 土壤环境监测以保护土壤环境、支撑风险管控为核心,健全分类监测、动态调整、轮次开展、部门协同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以掌握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变化趋势为目的,优先考虑历史延续性,完善背景点和基础点布局,网格化覆盖我国陆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积累国家土壤背景、土壤环境质量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以支撑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为目的,对有关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地块开展重点监测,对监测表明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地块,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注重例行监测与普查详查的有效衔接,形成污染状况普查10年一次、背景点和基础点监测5 ~10年一轮、风险监控重点监测1~ 2年一次(普查周期除外)的动态监测体系,“十四五”期间,国家土壤监测点位数量保持在8万个左右。实行土壤环境分类监测。针对不同类型点位和监测目的,设置分类侧重的土壤监测指标体系。其中,背景点延续“七五”和“十一五”土壤调查的61项指标,侧重对土壤背景元素组成的监测;基础点采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全指标以及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指标,侧重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风险点侧重对特征污染指标的监测。理顺土壤监测运行机制。国家层面,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统筹实施;地方层面,各地根据本地土壤污染特征和属地管控重点,在国家监测工作基础上,依法开展有关地块重点监测。企业层面,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履行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开展厂界环境自行监测。完善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加强例行监测成果应用和评价方法研究,支撑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研究探索物理-生物-化学多项目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逐步衔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探索“地上地下”统筹评价方法。4. 海洋环境监测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为核心,构建覆盖近岸、近海、极地和大洋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常规监测。整合优化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海水、沉积环境、生物质量、放射性监测指标体系,开展主要河流及入海排污口污染物入海、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监测,评估不同来源污染物贡献率,全面掌握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十四五”期间,国控点位数量优化至1400个左右。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渤海、长江口、珠江口等重大国家战略海域,制定“一区一策”精细化监测方案,助推热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深化海洋废弃物倾倒活动、海洋石油勘探等海洋工程和海水养殖等监督监测,为海域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运用遥感等手段加强近岸海域溢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提升国家和沿海省份海洋放射性采样、自动监测、实验室分析和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沿海和海上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探索开展入海河流污染通量监测。强化海洋生态监测。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覆盖面和代表性,监测指标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主,向标志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扩展,较全面评估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依托国家海洋生态野外观测站,针对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开展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栖息地变化状况长期、连续监测,科学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推进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格局、自然岸线变化、围填海开发等海岸带关键要素监督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监测,利用高分遥感技术,从大尺度评估全国海岸带生态监管和海洋生态灾害状况。聚焦专题专项监测。围绕国际热点环境问题和新兴海洋环境问题,开展海洋温室气体、海洋微塑料监测、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监测范围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并适当向极地大洋海域拓展,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供数据基础。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5. 地下水环境监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的思路,构建重点区域质量监管和“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地下水污染源)监控相结合的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由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参与,地方和企业配合,共同开展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构建全国统一的监测网络、技术体系和信息平台。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充分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现有监测站点,同时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基本单元,增补部分监测点位,优先考虑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人口密集区、重要粮食产地、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区,形成多层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流域、主要平原盆地和80%以上地级城市,逐步掌握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地方同步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摸清现状、建立清单,根据管理需要补充建设部分监测点位。加强“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测。全面梳理整合各类污染源地下水监测井和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井,构建以重点污染源和饮用水源地为重点的“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控网。其中,重点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为企业事权,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企业的运营管理单位应依法开展自行监测,由地方监督、国家抽查;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为地方事权,地方负责开展监测工作,国家实施质量监督。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基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监测指标和频次要求,兼顾污染防治监管需求和特征污染物,补充形成一套有效支撑地下水环境管理的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监测和评价技术规范并开展试点监测,2025年年底前统一组织开展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构建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间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共享共用。加强地下水监测新指标、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6. 温室气体监测遵循“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原则,在不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将温室气体(包括CO2、CH4、SF6、HCFCs、NF3、N2O等)监测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统筹设计。开展全国和区域浓度监测。统筹利用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自然资源部、科技部、中科院等相关部门温室气体监测资源,结合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手段,按照国际认可标准,系统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将生态环境部国家大气背景站升级改造为大气和温室气体综合背景站,与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本底站和自然资源部温室气体监测站点融合组网。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重点,依托现有大气监测城市站点或区域站点,逐步增加CO2等指标,探索开展城市和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在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南海南部以及北部湾开展近岸海域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开展排放源监测。结合现有污染源监测体系,对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工作,探索建立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火电行业率先开展CO2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在氟化工行业开展HCFCs在线监测试点。7. 农村环境监测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按照全国农村环境监测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工作基础,进一步增加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其中,监测基础较好的省份应覆盖到全部县域,其他省份覆盖到全部地级城市,每个地级城市至少选择3个县域,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全部进行监测。每个县域选择3-5个村庄开展空气、饮用水、地表水、土壤和生态监测。加强农村环境敏感区和污染源监测,各地按要求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逐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监测,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自行监测。(二)围绕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拓展污染源监测按照源头控制、标本兼治的要求,坚持以固定污染源全面监测为基础,以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渤海入海排污口监测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影响大气、水、土壤等各环境要统筹固定污染源、入河(湖、库、海)排污口、移动源、面源的污染源监测体系。规范固定源监测。巩固和深化污染源监测改革成效,完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为主线、政府监督监测为抓手、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污染源监测管理模式,构建“国家监督、省级统筹、市县承担、分级管理”格局,为许可证管理、环境税征管和环境执法提供支撑。落实自行监测制度,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强化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督促排污单位规范监测、依证排放,实现自行监测数据真实可靠。规范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磷、总氮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推进测管协同,加强与环境执法协同联动,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分级开展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监督监测,加强饮用水源地风险源、区域大气热点网格、尾矿库、固体废弃物堆场等遥感监测排查。深化信息公开,推进污染源监测数据联网,加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公开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督促排污单位自觉守法、自律监测。逐步开展排放清单和污染溯源研究,推进水排放综合毒性监测,掌握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为环境风险预警打好基础。按照“谁排污、谁监测”原则,明确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污单位和排污口责任单位的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废水开展自行监测,排污口责任单位负责对入河、入海排污口开展自行监测,河长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确定排污口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开展监督监测和抽查抽测。拓展移动源监测。建立涵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油气回收系统的移动源监测体系,以及移动源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交通流量、噪声一体化监测网络,重点覆盖高速公路、主要港口、长江干线航道、主要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监控移动源排放及其对沿线空气、水体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农业面源监测。按照“遥感监测为主、地面校验为辅”的原则,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部门间联动管理及基础信息共享,掌握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类型、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说清农业面源对地表水和大气污染的贡献率,逐步开展对地下水污染贡献有关研究,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支持。指导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区域或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流域单元地面监测试点,校验模型关键参数,稳步提高遥感监测精度。在重点区县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三)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状况监测按照天地融合、资源共享、全面覆盖、服务监管的思路,构建国家生态状况监测评估体系,针对国家-区域-省-市-县等不同尺度,开展生态系统质量与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状况、生态保护监管等监测和评估。构建国家生态状况监测网络。按照“一站多点(样地、样区)”的布局模式,采用更新改造、提升扩容、共建共享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到2025年,联合建成300个左右生态综合监测站,覆盖我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体、农田、城乡、海洋等典型生态系统和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协同提升地面观测、遥感验证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结合多源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至2035年,逐步依托现有空气和地表水监测站点增加生态监测指标项目,推进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向生态监测综合站点改造升级,系统提升生态地面监测覆盖范围。加强生态监测。建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全面提升遥感影像处理、智能解译和分析评价能力,实现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人类活动和重要生态系统每年一次遥感监测全覆盖,全国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等重点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每年两次遥感监测全覆盖。探索开展生态状况动态监管及生态风险评估,开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完善生态状况评价体系。着眼生态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监管需求,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差异性,科学确定评价指标与计算权重,分类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生态状况表征指标(EI指数),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应用,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评估考核与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奠定基础。(四)围绕为民服务和风险防范,推进辐射和应急预警监测深化辐射环境监测。按照“融合共通、资源共享、补齐短板、维护安全”的思路,加快推进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通过整体布局、共用站房、改造新建等方式,深入融合辐射监测和常规监测网络,依托现有常规大气监测自动站,搭载小型化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监测设备,形成约300个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点。在人群密集区增设局部环境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水平自动监测站。新建50个水体辐射自动监测站,提升重点区域(流域、海域)、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地下水开采城市、岛礁区域等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建设5个大气辐射环境监测背景站和15个辐射环境监测超级站,增加氡、电磁、惰性气体等群众关心的监测项目,形成综合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6套移动式区域核与辐射安全保障、预警监测系统。针对新建核设施配套建设监督性监测系统,加强气态、液态流出物在线监测;对国家重点监管核与辐射设施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强化对核设施、伴生矿、核技术利用等辐射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以同时应对1起重大核事故和1起重大辐射事故为目标,建设6个应急监测装备库。推进声环境监测。推动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统筹城市区域、交通及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区域增设点位,形成普查监测与长期监测互补,面监测与点监测结合的监测网络。逐步开展对机场、高铁、工业园区等重点噪声源的监督监测,指导重点城市绘制噪声地图。以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和铁路沿线为重点,深化振动污染试点监测。逐步开展光污染试点监测。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按照“平战结合、分区分级、属地管理、区域联动”的思路,统筹利用常规和辐射、政府和社会应急监测资源,建立完善国家-区域(海域)-省-市四级应急监测网络。分级分区组建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和专家队伍,夯实车辆、船舶、卫星与无人机为主体的快速反应力量,完善区域联动的应急响应与调度支援机制,省级形成有效应对行政区域内多起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全国范围内形成陆域2小时应急圈和海域6小时应急圈。拓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在巩固国家-区域-省-市四级预报体系、省级预报中心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天预报能力基础上,开展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并发布信息,省级逐步实现10天预报能力。提升空气质量中长期预报能力,推进国家和区域10~15天污染过程预报、30~45天潜势预报的业务化运行,国家层面适时开展未来3~6个月大气污染形势预测,加强多情景污染管控效果模拟与预评估。探索开展全球范围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搭建全球-区域-东亚-国家四级预报框架。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预测预警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形成“架构统一、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上下游联动”的国家(流域)-省-市三级预测预警体系,实现水质预测预报、水质异常预警和水环境容量评估。逐步开展土壤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预警研究。(五)围绕提升环境监测公信力,深化质量管理与信息公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健全覆盖全要素、全主体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量管理业务运行体系,规范内部质量控制,加强外部质量监督,对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自动监测运维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按照“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监测机构建立和运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数据质量。依托国家质控平台和区域质控中心,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强化质量监管能力,完善量值溯源体系,以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为重点,构建适用于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的部门最 高计量标准,分级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和计量溯源性。推动监测机构按照统一要求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对“人、机、料、法、环、测”各要素进行监管,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流程可追溯,为统一联网、统一抽查、统一监管奠定基础。逐步扩大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超标异常“电子督办”范围。深化全国辐射环境监测质量考核,扩大考核覆盖面,逐步将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社会化监测机构纳入考核范围,加强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交流和推广。严惩监测数据造假,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多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联合惩戒、信息公开机制并常态化运行,强化对社会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理顺环境监测弄虚作假案件移交处理程序,及时发现、严厉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丰富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增强诚信监测的自觉性,形成“不敢假、不能假、不愿假”的良好局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基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建立覆盖全国、统筹利用、开放共享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制定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基本数据集和相关标准规范,完善监测数据采集、审核与开发利用机制,推进各类监测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统一管理。系统提升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 准化、服务高效化。加快推进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基于统一开放的国家大数据监测平台,建立有效的监测数据汇集机制和国家、省、市三级数据传输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及相关数据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享,提升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能力。建立监测数据及信息产品共享清单,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其他组织提供和利用监测数据,积极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开发技术创新。指导各地按照国家平台架构,整合地方层面监测信息化系统,并与国家平台联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评估。深化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完善空气、地表水、海洋等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充分发挥监测数据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通过排名、通报等措施传导压力,督促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研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综合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比重、污染排放总量、环境要素质量、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人群健康状况等因素,建立综合表征指数,反映不同层级行政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深化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督打好基础。进一步推进精 准监管、智慧监管,探索实施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的分级管理制度,在重点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开展试点应用。建立健全辐射环境影响和个人剂量评价方法。加大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明确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发布生态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进一步拓展监测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按照“宜公开尽公开”的原则,规范信息发布的内容、流程、权限、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研究地图化、图表化、动态化、多层次表征方式,积极改进视觉呈现和交互效果。建立全媒体发布渠道,全天候服务公众、全方位接受监督,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宣传,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改革创新(一)完善管理体制国家层面按照“一总多专、分区布局”模式,优化整合监测资源,逐步健全和理顺“总”(监测总站)与“专”(海洋、辐射专业监测机构、卫星遥感专业技术机构)之间的业务统筹、分工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作用,利用其专业技术和人员队伍优势,分区承担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预警应急、质量控制、网络建设等工作。结合各流域机构实际情况,逐步拓展大气、土壤、生态等方面监测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综合性区域监测机构与创新基地,打造带动全国监测业务技术发展的新增长极。发挥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作用,提升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应急监测和监督监测能力。地方层面通过协同推进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地方机构改革,强化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动出台关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晰各级监测机构职责定位。修订省级及以下核与辐射监测机构建设标准,建立与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安全监管和辐射环境监测任务相适应的省级和市级辐射监测机构。省级监测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质量管理与技术指导作用,受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驻市监测机构业务、人力资源、经费和资产等。驻市监测机构以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同时为当地政府提供生态环境管理需要的监测技术服务。指导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探索通过业务委托的方式,由驻市监测机构或流域海域监测机构协助承担市级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确保改革任务不中断。县(市、区)监测机构以承担污染源监督监测(执法监测)为主,加强与环境执法协同联动,“十四五”期间,必须具备独立对行政区域内排污单位开展污染源监督监测的业务能力,同时按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工作,过渡期可由驻市监测机构帮扶承担,或向有资质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购买服务。鼓励省、市两级立足现有基础,优化整合监测资源,统筹任务需求,形成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兼具特色的监测布局,全面提高监测效能。鼓励有条件省份建立区域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二)优化运行机制完善业务运行机制。扩大监测服务社会化范围,在全面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有序放开公益性监测和监督监测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监测机构的扶持与监管力度,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广泛参与到监测科研、标准制修订、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领域,充分激发和调动市场活力,丰富监测产品与服务供给。划清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对全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国家本级(含区域)监测机构基础能力建设等为中央事权,由中央财政全额保障。受益范围较广、信息共享共用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为中央和地方共担事权。受益范围地域性强、主要服务于地方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地方监测机构基础能力建设等为地方事权,由地方财政全额保障。理顺协调合作机制。部门层面,建立“统为主、分为辅”的工作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发布,其他部门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加强部门间协作共享,推动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部门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交流,在网络建设、监测实施、数据共享、联合评估等方面加强合作。社会层面,健全多元参与的科技研发机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开展前沿监测技术研发,鼓励共建共用监测实验室和技术创新基地,加强研发、验证、转化、推广链条式管理,规范监测数据和科研成果应用。国际层面,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主动参与全球及周边重点区域或国家环境监测合作,与发达国家加强业务合作与技术交流。结合“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发展中国家环境监测先进技术和装备建设,树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宽严相济、扶管并举”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定期组织开展全国监测技术比武、百强监测机构和优质监测实验室创建等活动,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备案、能力评估、信用评价、红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制度,推进监测行业自律。(三)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法规规章体系。加快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将改革文件中的相关要求通过法律条文固化,理清监测与监管、国家与地方、各部门之间、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职能任务、网络建设、质量监管、数据法律效力、信息公开共享等作出界定和规范,确保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工作依法开展。同时,完善配套制度,出台网络规划与管理办法、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办法、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辐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体系,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抓紧确定标准制修订清单,加快填平补齐空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生态状况监测,以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现场执法监测、质量控制等领域标准规范,加快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法标准研究制定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强化有机类标准样品研发,加快核设施流出物监测、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合法性和准确性。系统梳理不同部门现行监测标准并开展等效性评估,推动标准规范的整合统一,提高监测数据可比性。建立“宽进严出、动态评估”的标准管理机制,完善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动员包括监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修订,积极关注和吸纳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保持标准体系科学适用、适度超前。(四)强化创新引 领加强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土壤和沉积物、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等复杂基质中非常规污染物和环境健康、生态系统安全为重点,加强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和生态调查技术创新,建立自动、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加强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化合物筛查技术和基于生物毒理学的监测技术研究,支撑特征污染指标和未知化合物识别。加快危险废物特征污染因子监测技术研究,推动构建危险废物监测技术体系。加强专项调查和研究性监测。在典型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放射性、海洋微塑料和酸化的专项调查监测,为国际履约谈判和全球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支撑。在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开展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危险废物、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新化学品等问题的研究性监测,筛查并识别区域特征污染物,及时发现和跟踪前沿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持与指引。推进环境遥感技术应用。推动构建全天时、全天候、全尺度、全谱段、全要素的卫星遥感观测网络体系,形成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高监测精度的生态环境遥感服务能力,强化遥感技术在全国生态状况、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逐步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支持监测装备自主研发。推进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科技、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精密制造等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步。以环境监测装备的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大空气、水、土壤、应急等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监测装备,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核心竞争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围绕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细化落实指标,以“十四五”时期为重点,明确具体任务举措和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注重加强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有关规划的衔接,加大配套政策和投入保障支持力度。生态环境部将对规划纲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夯实人才队伍保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职业教育体系和在职培训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学科建设,鼓励地方加强监测领域校企、校站合作,试点“产学研”“订单式”等多元化监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打造顶*人才队伍,树立“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使用导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科研及联合攻关机制,通过强强联合,催化高端人才培养。面向全社会遴选优异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带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发展,培育 “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行业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三)强化基础能力保障围绕重点任务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带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保障规划任务落实。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能力建设与运行保障工程。实施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专项,以点位增补、指标拓展、功能升级为主要方向,以空气和地表水国控站点调整、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监测、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为重点,加强空气、地表水、海洋、土壤、温室气体、辐射等监测网络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施生态状况能力建设专项,整合建设国家生态监测站点和样地,补充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和生态遥感监测平台。实施网络运行保障专项,保障国家网监测站点正常运行和国家监测任务有序开展。建立国家网仪器设备的建设与更新机制,据实测算、分期更新、规范管理,保证国家网仪器设备的统一可比。中央本级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综合业务能力建设专项,推进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计量平台(量值溯源与传递实验室)、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研究平台(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验证实验室),以及生态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设备适用性检测、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研究等实验室建设,提升国家环境监测质控溯源与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专项,完善海洋监测实验室基础设施,组建海洋监测(调查)船队,提升海洋自动监测与应急保障能力。实施生态环境综合立体遥感监测专项,加强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推动研制发射11颗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加强卫星生态环境应用系统建设,新增120余套无人机监测系统。采用共享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批遥感地面真实性检验站点。实施国家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专项,建设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辐射监测装备工程技术基地、辐射监测技术标准推广验证平台、国家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独立校核计算验证实验室、海洋放射性监测实验室和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快速响应装备库。实施流域(海域、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专项,根据流域(海域)监测机构职能定位,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业务能力。合理统筹现有监测资源和省、市监测力量,通过业务合作与共建方式,推进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平台)、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中心(平台)、区域土壤样品制备中心(平台)、区域辐射环境监测基地、海区监测中心站(分站)的优化配置,弥补现有监测力量不足和能力短板。根据流域监测机构实际能力,逐步向其整合过渡。探索与上下游相关监测机构合作共建流域监测分站,提升监测业务能力。推进监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按照一专多用、共享共管的模式,重点支持国家生态健康与安全监测评估、环境监测质控技术研究创新基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监测质控和应急平台、新型污染物监测研究平台、监测技术人员实操培训基地、辐射航测校准与训练基地和航测保障基地建设。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地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固本强基、分区分级、突出特色”的原则,指导地方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依托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等专项资金,加强省、市、县监测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和提升仪器装备等基础能力。

厂商

2020.06.28

固化或胶凝材料粘度检测方法

应用各种材料,如环氧树脂或其他复合材料树脂、慢固化胶粘剂、明胶或烃类凝胶。  测试设备仪器:粘度计或流变仪主轴:任意标准主轴的选择,或者是一次性的主轴和室容易清理。配件:多种选择:小样品适配器,tc - 550 ap可编程浴,Thermosel™可编程序控制器速度:各种可能性:100到0.01RPM 测试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固化模式算法。客户担心他们的凝胶定时器没有提供粘度或流变数据。他们负担不起昂贵的流变仪可以监测凝胶或环氧树脂等材料的“固化”。该算法允许在非常大的粘度范围内采集的数据。 美国博勒飞Brookfield Rheocalc™软件使用用于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该软件使用Rheocalc中的“向导”—选择“固化模式”向导将指导用户设置测试。 在下面的例子中,Brookfield DV3TLV与SC4-27RD一次性锭子和SC4-13RD一次性锭子样品室。初始转速是100转/分。随着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或固化,粘度增加。每次测得的扭矩达到满量程的90%范围或“FSR”,速度下降了10倍。当达到90%的FSR时,程序结束了运行以最慢的速度——在本例中是0.01 RPM。图1显示数据。  图1:环氧固化在23°C扭矩与时间之比每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数据转速(RPM)分部进行 图2中的每条曲线表示主轴的转速。最左边的曲线是100 rpm时的扭矩数据,最右边的曲线是0.01 RPM。主轴转速每隔一段时间就降低一个数量级。 图2:环氧树脂固化试验主轴转速与时间的关系 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反应或“固化”过程加快。图3显示了粘度随时间的变化三种不同控制气温:23°C,50°C和60°C。 图3:三种不同温度下环氧树脂固化试验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环氧树脂固化监测在23°,40°和60°C  

厂商

2020.06.10

ATAGO(爱拓)全自动酒精乙醇浓度检测仪 RX-5000i-Plus

全自动数显台式折光仪——RX-5000α-Plus ,又称全自动恒温折光仪。RX-5000α-Plus 是以 RX-5000α 作为标准并提高其精度的进阶型号(Brix显示3位小数,折射率显示5位小数)专业快速高精度测量多种液体的折射率(nD)、白利度(Brix)及浓度(测量精度:折射率(nD)±0.00002,Brix ±0.010%)内置帕尔贴温控功能,无需恒温水浴。标配 FDA 21 CFR Part 11 数据记录软件,自动保存测量记录。用户自定义标度 60 组具备手动校准功能。非常适用于QC/QA 实验室使用,是替代传统型阿贝折光仪的理想之选! ATAGO(爱拓)全自动台式折光仪——RX-5000i-PlusRX-5000i-Plus 是以 RX-5000i 作为标准并提高其精度的进阶型号(Brix显示3位小数,折射率显示5位小数)专业快速高精度测量多种液体的折射率(nD)、白利度(Brix)及浓度(测量精度:折射率(nD)±0.00002,Brix ±0.010%)创 新的触摸屏设计,操作更流畅,测量更快速。内置帕尔贴温控系统,无需外接水浴,达到目标温度后自动开始测量。快速测量各种液体的折射率(nD),Brix值高精度,宽量程,高温型具备智能自检功能,确保测量准确性。标配 FDA 21 CFR Part 11 数据记录软件,自动保存测量记录。系统预设23种常用标度,自动保存新的500条测量记录。四种测量模式可供选择,满足不同测量需求。多种数据输出方式:计算机、USB【产品参数】产品型号RX-5000i-Plus产品货号3275测量范围折射率(nD):1.32420~1.58000测量精度折射率(nD):±0.00002Brix:0.000~100.000%(ATC)Brix:±0.010温度:±0.05℃分辨率折射率(nD):0.00001自动温度控制范围5.00~75.00℃(环境温度:10~55℃)Brix:0.001%   温度:0.01℃材质样品槽:SUS316 数据输出 数字打印机(选配件)棱镜:人工蓝宝石 计算机(RS-232C)、   USB接口用户自定义标度100   组电源AC   100~240V  50-60Hz尺寸与重量 37×26×14cm,6.6kg(仅主机)功率90VA 【五种测量模式】 MODE-1:精确测量模式(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开始测量)MODE-2:快速测量模式(测量固定间隔的折射率和温度,并在设定温度下显示后测量值)MODE-3:非温控测量模式(可关闭帕尔贴功能实现更快速测量,4秒显示测量结果)MODE-S:非稳定性样品测量模式(样品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自动显示测量值)MODE-T:低浓度液体样品测量模式(如:茶等)适用于获取高重复性结果(Brix0.001%)【限RX-5000i-Plus】 【使用方法】滴2-3滴样品在棱镜样品槽内→按START键进行开始测量→闪烁3秒后测量数值表示→测量完毕后将棱镜样品槽进行擦拭工作。   【基础保养】

厂商

2020.06.05

COSA Xentaur 9610 热量表

全新 COSA 9610™ 是美国 COSA Xentaur深特 新推出的仪器,用于测量 Wobbe 指数、英热单位/热值和 CARI(燃烧空气需求指数)。热量计测量原理(残余氧气测量)COSA 9610™ Wobbe 指数热量计基于样品燃烧后烟气中氧含量的分析而进行测量。按照精确保持恒定的比例将连续气体样品与干燥空气混合,具体取决于待测定气体的英热单位范围。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有催化剂且达到 800°C 温度的燃烧室中氧化燃烧,燃烧后的样品氧浓度由氧化锆传感器测定。残留的氧气可为样本气体的燃烧空气需求指数(CARI)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然后可与该气体 Wobbe 指数精确关联。优势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而且响应速度非常快,可测量英热单位值降为零的气体,以及燃烧空气需求指数、Wobbe 指数和热值。分析仪构造COSA 9610™ 外层为上漆不锈钢 NEMA4X (IP66)机柜,尺寸为 41” x 41” x 16”,适用于没有其它温控外罩的户外场合。对于极端气候条件,通过增加机柜加热器和/或风扇冷却器,可拓展 COSA 9610™ 的标准工作温度范围。机柜适合于壁挂式或机架安装。该分析仪机柜具有三个隔室:1. 气体混合室:包含采样条件与气体混合系统。隔室中的组件都是安全的。可以选择加热气体混合室以避免较重气体成分凝结。2. 电子元件隔室:包含基于工业 PC 的控制器,可执行所有仪器控制功能和计算。其结果通过独立模拟输出和 LCD 提供,并会在机柜显示窗口显示,以百分比显示残余氧含量,以 mV 显示传感器电压,以英热单位/标准立方英尺或 MJ/Nm3 显示 Wobbe 指数和热值 (可选),并显示相对密度(可选)以及 CARI(燃烧空气需求指数)。3. 燃烧室:包含附带氧化锆传感器的燃烧炉。废气通过吸收和扩散排出。电子元件隔室和燃烧室可选择进行净化,以用于 1 类 2 级 或 1 类 1 级应用场合。维护COSA 9610™ 没有移动部件,因此维护要求较低。如果使用适当的样品条件,COSA 9610™ 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运行数月。所有隔室都可通过外板前方单独的门轻松进入。COSA 9610™ Wobbe 指数热量计已经取代 COSA 9600™ 和 COSA CW95 等先前型号的热量计。 

厂商

2020.06.03

ATAGO爱拓 西梅无损糖度计

西梅无损糖度计 PAL-HIKARi 18 甜度(糖度)是决定蔬菜水果新鲜度、成熟度、口感度的一项重要参数。ATAGO(爱拓)水果无损糖度计——PAL-HIKARi系列,采用红外原理,通过把光线从水果表面射向水果内部,根据反射到传感器的时间来推算果实的糖度(Brix值)。无需采摘果实!无需破坏果皮!无需切取果肉!无需榨汁取样!无损检测非常适合水果种植全程糖度监控,不破坏果实外观,全程跟跟踪监测水果生长过程的糖度(Brix值)变化,对果品研发、果蔬种植、成熟度监测、采摘期控制、存储运输、果蔬配送、售价分级等提供了检测数据支持与分析,便携式设计,使用环境友好,测量快速,是果园种植户、水果检测机构、水果连锁经销商、水果品控部门的必备检测仪器之一。ATAGO(爱拓)水果无损糖度计——PAL-HIKARi 系列 1.无需对水果切肉榨汁,仅需通过探测器紧贴水果表面,即可测量糖度。2.可实现对水果进行个体探测糖度,帮助果农、果商实现采摘检测,销售分级。3.快速测量,结果3秒即现,数字显示,读数方便。4.可连续多次测定求平均值。5.设计小巧,便于携带,具备自动温度补偿功能,随时随地应用于各种场合。 【产品应用】 1.果蔬栽培:可实现果农对水果进行个体检测糖度,为果园农场提供果品无损检测,种植管理及数据监测等技术支持。 2.品质分级:帮助水果批发商提供果品检验,快速分拣,收购定级、制定售价等。 3.种植研究院校管理:为栽培指导,成熟度监控,果树新品培育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4.水果进出口物流中心:帮助检测机构对果品进行质量监测,快速抽检,高效确保果品质量。 5.生活助手:为糕点师傅提供糕点配料中的水果糖度检测,确保糕点风味可口,也可适用热衷家庭种植水果的园艺爱好者。  

厂商

2020.05.28

夏季如何科学戴口罩与空调运行管理?

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为引导公众科学戴口罩,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保护公众健康,在前期印发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基础上,根据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和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复课情况,对指引内容进行了修订调整。本指引只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引实施。一、普通公众(一)居家。防护建议:无需戴口罩。(二)户外、公园。防护建议: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戴口罩。(三)交通工具。防护建议:骑车、自驾车时,无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四)公共场所。1.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防护建议:公众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2.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五)会议室。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人员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二、特定场所人员(一)办公场所及厂房车间人员。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如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馆、食堂、旅馆、单位社区进出口、企业前台等场所工作服务人员。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三)校园内人员。1.托幼机构人员。防护建议: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2.中小学校人员。防护建议: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3.大中院校人员。防护建议: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四)医院就诊、探视或陪护人员。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五)养老院、福利院、监狱和精神卫生机构人员。防护建议:此类机构内人员无需戴口罩;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三、重点人员(一)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二)居家隔离人员。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独处时可不戴口罩。(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四)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和婴幼儿。防护建议: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戴口罩。3岁以下婴幼儿,不戴口罩。四、职业暴露人员(一)出入境口岸工作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护口罩。(二)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的司机、定点隔离酒店服务人员、保安、清洁人员等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防护口罩。(三)普通门诊、急诊、病房等医务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四)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患者人员。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五)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五、使用注意事项(一)注意卫生,佩戴前、脱除后应做好手部卫生。(二)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三)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四)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五)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为科学指导、规范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住宅等空调的运行管理和使用,有效降低新冠肺炎传播风险,特制定本指引。一、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夏季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住宅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全空气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多联机系统)和分体式空调。二、全空气空调系统(一)开启前准备。1. 掌握新风来源和供风范围等,加强人员培训。2. 应检查过滤器、表冷器、加热(湿)器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对开放式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等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对风管进行清洗。首推由专业机构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应对送风卫生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WS 394—2012)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3. 保持新风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清洁,新风不被污染。4. 新风采气口与排气口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短路。(二)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1. 中高风险地区应关闭回风。如在回风口(管路)或空调箱使用中高效及以上级别过滤装置,或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可关小回风。2. 室内温度调节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如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需求,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3. 人员密集的场所使用空调系统时,要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可优先开窗、开门或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或者空调每运行2-3小时须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4. 对于人员流动较大的商场、写字楼、地下车库等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并且每天营业结束后,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系统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5. 加强对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机盘管等冷凝水、冷却塔冷却水的卫生管理。6. 对运行的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和部件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换。7. 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调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定时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三、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一)开启前准备。1. 掌握新风来源和供风范围等。2. 应检查过滤器、表冷器、加热(湿)器、风机盘管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对开放式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冷凝水盘等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对风管进行清洗。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首推由专业机构进行作业。3. 保证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保证新风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清洁,新风不被污染。4. 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5. 新风采气口与排气口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短路。6. 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7. 对于大进深房间,应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如新风量不足(低于30m3/h.人国家标准要求),则应降低人员密度。(二)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1. 室内温度调节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如能满足室内热舒适性,建议空调运行时开门或开窗。2. 加强人员流动较大的商场、写字楼、地下车库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且每天营业结束后,空调系统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3. 增加人员密集的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在空调系统使用时,可开窗、开门或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或者每运行2-3小时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4. 加强空调系统冷凝水和冷却水等易污染区域的卫生管理。5. 应定期对运行的空调系统的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送风口、冷凝水盘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6. 加强对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等的U型管检查,及时补水,防止不同楼层空气掺混。四、分体式空调(一)开启前准备。1. 断开空调机电源。2. 用不滴水的湿布擦试空调机外壳上的灰尘。3.按空调使用说明打开盖板,取下过滤网,用自来水将过滤网上的积尘冲洗干净,晾干或干布抹干。4.装好过滤网,合上盖板。5.合上电源,然后开启空调制冷模式,检查空调能否正常运行。(二)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1. 每天使用分体空调前,应先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再开启空调、建议调至最 大风量运行5-10分钟以上才能关闭门窗;分体空调关机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 长时间使用分体空调、人员密集的区域(如会议室),空调每运行2-3小时须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3. 室内温度调节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如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需求,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五、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或多联机(VRV)系统相关运行管理要求,参照分体式空调。六、空调系统的停止使用当场所发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关停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活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2.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对上述区域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强制消毒、清洗,经卫生学检验、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 396—2012)的要求。

厂商

2020.05.27

全新“赛默飞净土保卫战解决方案”助力应对《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2020年是国家污染物详查项目的收官之年,当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基础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主题任务如期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也全面展开。为了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并于2019年12月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几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让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达到新高度。  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的颁布,为我们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了科学依据的同时,也为我们土壤污染物详查项目的检测人员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和挑战。而土壤样品的高基质干扰,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等难题长久以来也为检测人员带来困扰。 赛默飞作为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引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在环境领域深耕50余年,帮助客户应对在环境领域中从常规检测到复杂项目研发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土壤污染物监测的新挑战,我们紧扣上述法规标准,结合赛默飞色质谱部门现有仪器设备的升级和应用方法的创新,详细整理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类标准和土壤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特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提到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包括: 基本项目7种重金属和类金属,27种VOCs,硝基苯,苯胺,2-氯酚,8种PAHs 其他项目锑,铍,钴,甲基汞,钒,氰化物,4种VOCs,14种农药(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和除草剂),3种持续性有机污染物(DL-PCBs总量和2个单体,二噁英和多溴联苯),4种酚类,联苯胺,3种邻苯二甲酸酯, 硝基甲苯,六氯环戊二烯的监测 实现对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双覆盖。 新版的赛默飞净土保卫战解决方案在经过市场数十年检验的长期产品优异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在技术方面锐意创新,不断增加新的产品理念和整理了新的技术应用。当前方案是对之前方案的扩容与升级,在满足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创新产

厂商

2020.05.25

德国memmert美墨尔特 - 二氧化碳培养箱

触摸屏CO2培养箱ICO双屏AtmoCONTROL软件 型号:50/105/150/240温度:+18℃~+50℃湿度40%~97%rh(选配)CO2浓度0~20%O2浓度1~20%(选配) CO2培养箱ICO在任何时候都能保障安全。高度现代化的CO2培养箱ICO是安全和用户友好型产品的完美解决方案:ControlCOCKPIT不间断电源技术,使ICO在电源故障情况下也能保持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和CO2浓度可控。所有记录的数据都符合FDA标准,而且,当CO2,O2,温度和湿度任一项超出限制范围,除了声音报警还会向手机发送报警通知(选配)。精确的控温技术使箱体内的温度能够准确的达到设定值而不会冲温。内腔圆角,清洁简便。整个箱体(包含传感器)都可以进行180℃下60分钟高温干热灭菌。  为每种应用提供舒适选项可以根据应用不同灵活配置功能l 两个CO2气瓶接口,可以自动切换l 电抛光内腔,激光无缝焊接l 电子控制动态加湿和除湿(0-97%rh)l 通过输入N2来调节氧气的浓度,O2浓度范围从1%到20% 无与伦比的用户友好带有ControlCOCKPIT和AtmoCONTROL软件,所有参数均可简单直观设置。面板可以打开,允许快速访问电子元件。即使设备在堆叠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维护。配备USB和以太网接口,内置可存储10年数据的内存卡,可读取数据并可远程传输程序。 极少蒸发和防冷凝动态控湿技术能最 大限度地减少箱体内腔水分的蒸发,确保门打开后短时间恢复设定湿度值。内置加热玻璃门,箱体内部实现六面加热,有效防止冷凝水形成,并为细胞和组织培养提供最 大的保护。无湍流换气系统保证箱体内温湿度均一稳定。   标准配置内腔:不锈钢材质1.4301(ASTM 304)      电解抛光、无缝焊接内部:穿孔不锈钢隔板      型号:50:1块,105-240:2块      和1块不锈钢水盘(所有型号)箱体:不锈钢外列面,后背采用镀锌钢板,触摸屏控制的      TwinDISPLAY(TFT彩谱);隔热不锈钢门,内部加热玻璃门插头:可选安装:4个支座接口:USB、以太网

厂商

2020.05.22

< 1 2 3 ••• 10 > 前往 GO

上海微川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