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希美化学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当前位置: 上海希美化学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ELISA实验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可以采用各种绘图软件来绘制ELISA标准曲线,下面以“Curve  Expert1.3”软件为例,绘制ELISA标准曲线的方法如下;   1.启动“Curve  Expert1.3”(Curve Expert1.3免费下载.zip)   2.X轴输入标准品的OD值,Y轴输入所对应的浓度值,如图:     3.单击[运行]  按钮,出现如下对话框   4.单击[ok]按钮,出现如下两个对话框,关闭下面一个对话框     5. 在对话框的右上角出现一些曲线的名称,从“1”开始依次点击曲线名称,在右下角会出现相应拟合的曲线。         6. 根据拟合的曲线选取ELISA拟合度最佳的曲线双击,出现如下对话框: 注意:选择系数(即“r”值)最好的曲线方程来进行运算。在下面的对话框 右上角有“r”值 ,当“r”值越接近1拟合度越好       7.按[Ctrl]键+[L]键,出现如下对话框:     8.输入标准的OD值,单击[Calculate]按忸,即可得到待测蛋白的实际含量(标本稀释了N倍,运算出的数值应在乘以N)。   9. 如想得到ELISA拟合曲线的方程,可在步骤6的对话框空白处右击,选择”Information”     10. 得到如下对话框:点击“Copy”   在你需要的位置粘贴即可得到如下数据: Rational Function: y=(a+bx)/(1+cx+dx^2) Coefficient Data: a =   -21.531017 b =  212.05019 c =  -0.24054479 d =  0.018060778

厂商

2013.04.02

上海希美提供基因工程服务

基因工程服务   CUSABIO拥有优秀的团队、成熟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公司在提供优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服务的同时,更具有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及优质的解决方案。CUSABIO可为客户提供以下分子生物学技术服务:核酸提取及纯化,引物设计, RT-PCR,点突变及基因改造,基因克隆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商机

2013.04.02

上海希美提供ELISA试剂盒定制服务

上海希美提供ELISA试剂盒定制服务服务简介:您可以提供特异性抗体,高纯度抗原,上海希美可根据您的个性化需要开发特定ELISA 试剂盒。可采用ELISA夹心法、竞争法(测定抗原)、间接法(测定抗体)或竞争法(测定小分子化合物)定量检测蛋白的含量。需客户提供的材料: 目的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应的抗体,如果采用夹心法检测,需要针对不同表位的抗体对(单抗/单抗或单抗/多抗)。由公司提供的材料: 由上海希美代为购买商品化抗体或抗体对,或由客户提供抗原,武汉华美生物制备单抗和多抗用于试剂盒的开发;抗体的Biotin标记;进口酶标板;相关的酶标二抗或酶标试剂;相应的缓冲液;显色系统等。如果客户欲指定试剂,请提前说明。ELISA试剂盒定制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价格需工作日交付结果ELISA试剂盒开发ELISA试剂盒开发   面议2-4周完整的、真实的、全套的检测数据报告及成型试剂盒优化试剂盒10个试剂盒标准曲线报告ELISA试剂盒开发10个试剂盒以上   面议提供批内、批间差报告 

商机

2013.03.31

CUSABIO最新推出脱落酸ELISA检测试剂盒

CUSABIO最新推出脱落酸ELISA检测试剂盒植物激素研究人员的福音!!!本试剂盒可特异性检测外源性(化学合成)以及内源性的植物脱落酸标准品使用国际公认标准物质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脱落酸含量检测的金标准!   产品名称: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ELISA Kit  英文名称: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ABA ELISA Kit  别名: 264.3169  货号: CSB-E09159Pl  中文价格: 4200  规格: 96T  种属: Plant  待测物名称: hormone abscisic acid,ABA  缩写: ABA  样本类型: plant tissues  检测范围: 0.156-10ug/ml  灵敏度: 0.04 μg/ml  反应时间: 1-5h  所需样本体积: 50ul  检测波长: 450 nm

商机

2013.03.31

希美公司成为CUSABIO品牌ELISA KIT代理

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国际领先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专营基因、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诊断试剂原料、药物残留、食品安全小分子及其他小分子等高质量生物产品。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涵盖37个种属多达五千多种的Elisa试剂盒;拥有广泛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激素、酶、病毒抗原和其他许多重组蛋白的蛋白表达系统。我们的技术保证了我们高收益,高生产效率,高纯度的产品和超强的生物活性,同时又具有最有竞争力的价格。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向全球来自学校、政府研究机构以及生物制药公司的广大客户们提供Elisa试剂盒、蛋白、抗体、诊断试剂原料、小分子和其他分子生物产品。 多年来,我公司一直致力与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USABIO品牌的Elisa试剂盒、蛋白、抗体在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推广、销售,近日,正式与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约,成为CUSABIO品牌的Elisa试剂盒、蛋白、抗体江浙沪地区授权总代理,我公司也将一如既往的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厂商

2013.03.3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C)在临床医疗中使用很多,现在我们就这里列举一下常见疾病。   风湿性疾病   所有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均可应用GC控制其活动性,最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注意的是,经典GC应用禁忌证(包括严重精神疾病、活动性溃疡及新近胃肠手术、糖尿病、妊娠期、重症高血压、耐药性细菌及真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和水痘、皮质醇增多症、骨质疏松等),在治疗风湿性疾病时则变为相对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酌情应用GC。   肾脏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是众多肾脏疾病的重要共同发病机制。由于确切而强大的抗炎与免疫抑制作用,GC在肾脏病治疗中应用广泛。GC的疗效很大程度取决于肾脏病的病因及病理类型,剂量大、疗程长是GC治疗肾脏病的特点之一。故临床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守疗程与方案,密切预防并监测GC副作用的发生。   呼吸系统疾病   用GC治疗呼吸系统急症时,需遵循"3L"原则,即用药不可太晚(Late)、剂量不可太低(Low)、疗程不可太长(Long)。此外,还应注意多静脉用药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如并发感染,应同时采取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措施。短期治疗时,选择起效快、抗炎能力强、排泄快的激素(如甲泼尼龙);治疗时间一般   血液系统疾病   因具免疫抑制及骨髓造血刺激功能,GC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首选治疗药物,也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药物。研究显示,甲泼尼龙治疗成人ITP的疗效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似,起效显著快于口服皮质醇,且无副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GC是控制克罗恩病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中、重症患者或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的轻型患者。消化系统疾病使用GC的适应证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结核性腹膜炎等。对可能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高危患者(≥60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消化道溃疡史;幽门螺杆菌阳性),在使用GC前需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   感染性疾病   GC可减少感染所致严重炎性反应,预防由于渗出、粘连引起的后遗症等。感染性休克时,GC可增加血管平滑肌对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反应性;改善微循环,缓解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对抗毒血症,控制过高体温;改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促进三磷酸腺苷(ATP)生成,纠正能量低下所致细胞水肿等。严重休克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GC可起替代补偿作用。   儿科疾病   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患儿除与成人在使用剂量方面存在差异外,还具其特异性。首先,长期、全身应用GC可抑制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故尽量用短效或中效GC,避免长效GC(如地塞米松);如需长期使用,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在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明确GC非解热镇痛类药物,勿当退热药使用。最后,儿童计划免疫频繁,应注意GC的免疫抑制作用对计划免疫效果的影响。

百态

2012.10.08

厦门大学Cell Res新文章解析糖代谢机制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糖代谢信号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The Axin/TNKS complex interacts with KIF3A and is required for insulin-stimulated GLUT4 translocation”在线发布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圣彩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博士学位,目前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生长、死亡,个体发育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葡萄糖稳态受到来自多层次的严格调控,涉及大量不同的分子、细胞类型和激素。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主要表达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并在这些组织中充当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调控因子,对维持全身葡萄糖稳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糖水平增高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会通过诱导GLUT4快速易位到细胞膜从而刺激脂肪和肌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当这一机制发生失调时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Axin与端锚聚合酶2(TNKS2)和驱动蛋白KIF3A互作,形成了一种三元复合物,对胰岛素应答的GLUT4易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缺乏胰岛素时,Axin、TNKS和 KIF3A与GLUT4共定位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当受到胰岛素刺激时,GLUT4则快速易位到细胞表面。胰岛素可抑制TNKS的ADP核糖化酶活性,减小Axin 和TNKS的ADP核糖基化和泛素化作用,由此稳定这一复合物。抑制胰岛素信号主要效应器激酶Akt可以消除胰岛素介导的复合物稳定。研究人员证实特异性敲除这一复合物的个别元件会抑制胰岛素刺激GLUT4易位到质膜。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 TNKS2-/-小鼠在禁食后再喂食表现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及较高的血糖水平。 新研究揭示了Axin、TNKS 和 KIF3A形成的三元复合物对胰岛素刺激GLUT4重分布至细胞表面促进糖摄取起关键性作用,这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血糖调控及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品

2012.04.11

干细胞分化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来自美国乔治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首次绘制出了一幅蓝图,揭示了干细胞是如何连接到一起对不断受到的外部信号分子做出响应的。这一研究发现使多年来自世界各地实验室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趋于一致,并使科学家们获得了精确调控干细胞发育或分化为特异细胞类型的能力。 文章的主要作者是乔治亚研究协会著名分子生物学学者、乔治亚大学富兰克林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Stephen Dalton 。Dalton 表示:“我们可以利用该研究中的信息作为指南书来调控干细胞的行为,这样就能够将这些干细胞以更有效和更加可控的方式分化为治疗细胞类型。” 举个过去的例子,某些信号分子单独作用就可激起一连串调控细胞命运的事件。从另一方面,Dalton的研究揭示了几种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调控了一种重要的“开关”,决定了干细胞是维持自我更新状态或是分化为某种特殊的细胞类型,例如心脏、大脑或胰腺细胞等。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立普通医学科学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基金监管人Marion Zatz说:“干细胞研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调控干细胞转变为一种特异的细胞类型,这项工作涉及到了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Dalton博士将几道谜题拼合到了一起,为了解多重信号通路如何协同作用操纵干细胞分化为特异的细胞类型提供了一个模型。这一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于胚胎发育的基础了解,还将推动再生医学中干细胞的应用。” 过去在干细胞分化研究中,科学家们对于一种称为Wnt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持各种相反的观点。有一半发表的研究结果认为Wnt的作用是关闭分子开关,使干细胞维持在未分化状态。而另外一半的研究则提出了相反的结论。 那么相同的Wnt分子是否有可能导致双重结果?事实证明,答案确实是如此。Dalton发现少量的Wnt信号可使按细胞维持在多能状态,而大量的Wnt信号则起相反作用,促进细胞分化。 然而Wnt并非单独发挥功能。其他一些分子,诸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和Activin A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些信号分子相互放大彼此,使得在一种情况下放大2倍的信号,在另一种情况下被放大到10倍,从而使得情况变得更为的复杂。同时,信号进入的时机也会产生影响。 Dalton 说:“让我们感到惊讶事情之一是所有这些信号均相互沟通。你不可能在调控IGF信号通路时不影响FGF2信号通路,你也不可能在调控FGF2信号通路不影响Wnt。它就像纸牌搭的房子,所有的一切完全是相互关联的。” Dalton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五年的艰辛努力,构建了一些关于这些信号分子如何发挥功能的假说,并对它们进行了验证。在面临着意料之外的结果时,他们不断重建假说,重复验证。持续这一过程直至解决了整个系统。 他们的研究发现使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干细胞分化第一步,Dalton相信相同的方法还可用于理解随胚胎内细胞分裂形成越来越特化的细胞类型,后续的发育步骤。

新品

2012.03.13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 展迅猛, 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所谓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 改良植物和 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 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 产业化的过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 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 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 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生物工程还可具体分为:给药方法(DrugDelivery)、基 因治疗(GeneTherapy)、基因学(Ge—n etics)、基因工程(FunctionalGenet—ics)、 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检测技术(Diagnostics)、试剂(Reagents) 、单克隆体/多克隆体(Monoclonal/PoliclonalAntibody)、光激活治癌(Light— activated,cancer—therapy)、癌疫苗(CancerVaccine)、发酵(Fermentio n)等。  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 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 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二)生物医药行业特征  1.高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其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生物制药是 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 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生物医药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使原先威胁 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 21 世纪生物药物的研制将进入成熟的 ENABLING TECH—NOLOGIES(提供可实用技术)阶段,使医药学实践产生巨大的变革, 从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2.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 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有的还高达6亿美 元)。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 显然, 雄厚的资金是生物药品开发成功的必要保障。  3.长周期。生物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 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Ⅱ、Ⅲ期)、规模化生产阶段、 市场商 品化阶段以及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政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开发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  4.高风险。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新药的投资从生物 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可谓是耗资巨大的系统工 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将前功尽弃,并且某些药物具有“两重性”,可能会在使用 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价。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 5—10%。时间却需要8—10年,投资1—3亿美元。另外,市场竞争的风险也日益加剧,“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 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也会前功尽弃。  5.高收益。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 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美国Amgen公司1989 年推出的促红细 胞生成素(EPO)和1991年推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1997 年的销售额已 分别超过和接近20亿美元。可以说,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二、生物医药在国外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 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自1971年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tus 公司 在美国成立开始试生产生物药品至今,已有13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 占全世界生物 技术公司的三分之二),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年研究经费达50亿 美元以上;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40多个,已成功地创造出35个重要的治疗 药物,并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肝炎、 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及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另外有300 多个品种 进入临床实验或待批阶段;1995年生物药品市场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 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  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 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德国赫斯特集团公司把经营重点改为生命科学,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 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 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目前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日本麒麟公司生物医药方面的实践也处于世界前列,新加坡政府最近宣 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耗巨资建设用于吸引世界几家大的生物医药公司落户其中, 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方面也雄心勃勃。生物医药产业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1.国际制药集团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研究开发模式,有利于新 的生物技术和生物药品的研制开发和进入临床实验,有利于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新的技术“工具箱”(tool box)涌出如基因内学(genomics)、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基因图象(transcriP-timaging)、信息传递(signaltransduc -tion)、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 mistly)等,给产品发现和发展带来了大跃进;  3.国际风险资本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巨额融资;  4.生物技术工业对医药业的影响明显,前景看好,生物技术公司被确认;  5.FDA本身的改革使得新药的批准时间减少,尤其是治疗癌症、 艾滋病的新药 批准时间加快。  (二)市场现状及前景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96年为127亿美元,1997年约为146 亿美元(+15%)。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2000年市场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美 元,并将出现100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虽然生物技术药品目前在全球1500 亿美元 的药品市场中仅占8%,但由于其能弥补化学药品的根本缺陷(成本低、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等优点),使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  据1995年及1996年美洲药品研究及制造商协会的调查报告,生物技术药品开发 经美国FDA及欧盟批准和审核进入临床实验的药品1994年为143件,1995年为234件, 1996年为250件。在主要产品种类中,国际市场销售最好的基因工程药物有促红细 胞生长素(EPO)、G—CSF、白介素、干扰素(α、β、γ)、胰岛素、T—PA等,还有 细胞因子、受体类药物、凝血Ⅷ因子等,疫苗以乙肝病毒疫苗为主,此外还有用于检测诊断的PCR技术的试剂、克隆用的探针等实验用品。  在欧洲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上,1995年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人胰岛素,为38%,但 其达到了增长峰值,从增长角度而言,干扰素增长率将由95年的2.3%增加到 2002 年的9.5%,品种由过去的a-干扰素、g-干扰素增加到四个品种,重组DNAb —干扰 素在欧洲获得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将会提高干扰素总市场份额。集落刺激因子亦保持 上述增长率,但该市场主要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所统治,而该产品因其副作用遇到了促销问题,其营业额预计会从1995年的4.5%下降到2002年的1.3%。 EPO将从1995年的0.6%上升到2.25%,生长激素新适应症的批准和提出申请可能会加快这一市场的发展,95年其占欧洲生物技术药物市场的16.3%,但政府的降价措施可能会使增长幅度减少到2002年的14%。据欧洲Frost&Sullivan公司的最新市场 研究报告估计,欧洲EPO、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人胰岛素和人生长素等领域的 生物技术派生市场规模将由1995年的23.4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1.5亿美元,这主 要是由于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和适应症的增加。  (三)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向  在欧美市场上,针对现有的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 上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制备抗原的新手段、新技术、转基因动物 模型的应用等也都有了实质性进展。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向,突出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克隆技术。1997年克隆多莉羊的出现使人类的克隆技术出现划时代的革命。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克隆技术相关的一项最新进展。1999年4 月美国的研究人员将得自成年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养分化为软骨、脂肪和骨骼细胞。采用 该技术开发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药物将具有庞大的市场,可治疗软骨损伤、骨折 愈合不良、心脏病、癌症和衰老引起的退化症等疾病。  2.血管发生。用于治疗癌症的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1998年 5月《纽约时报》介绍两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抗血管生长因子-angio—statin( 制管张素)和endostatin(内皮抑制素)的功效,引起投资者竞相购买En—treMed 公 司的股票,使该公司的市值在一天内增加4.87亿美元达到6.35亿美元。第三种抗血 管生长蛋白称为vasculo—statin(血管抑制素),1998年5月发布时只有体外试验数 据。1998年3月公布了第一次用生长激素刺激心脏周围的血管生长的临床实验结果, 该法可用于防治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动脉阻塞。此类血管发生疗法与癌症疗法的作用正好相反,它通过刺激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生长,形成新的血管,以治疗冠状动 脉疾病和局部缺血。  3.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1998年6月VaxGen 宣 布在美国和泰国进行一种新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g p120的Ⅲ期临床。 这是一种新 的双价疫苗,该公司认为它将比以前的单价疫苗更有效。1999年6 月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新成立了一个疫苗研究中心,将研制艾滋病疫苗作为中心任务之一。  4.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获得的有关病 人和疾病的详细知识,针对某种疾病的特定人群设计开发最有效的药物,以及鉴别该特定人群的诊断方法,使疾病的治疗更有效、更安全。采取这种策略,医药公司 可以针对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生产同一种药物的一系列变构体,医生可以根据不 同的病人选用该种药物的相应变构体。这一技术可根据病人量身定制新药,使功效和适应症十分明确,可以减少临床试验病人数和费用,缩短临床审批周期;药物上 市后,由于具有明确、特异的功效和较小的副作用,更容易说服医生使用这类价格 较贵的新药。当然,药物基因组技术的应用也有不利的一面。大多数药物因针对性加强,使得适应症减少,市场规模也随之缩小;此外,由于与遗传学检查联用而导 致的隐私权问题也有待解决。  5,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测序掀起了新一轮竞争高潮。PerkinElmer与 J.CraigVenter组成了一个新的基因组公司,计划在3年内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 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则于1998年9月宣布,为庆祝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1周年,将于2003年底前完成人基因组全DNA顺序的测定。几乎同时,属于Incyte 制药公司的 IncyteGenetics宣布将在1 年内完成人全基因组图谱并建立合所有基因单核苷酸多 态性数据的基因组顺序库。  6.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 器官、 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自1990年临床首次将腺昔酸脱氨酶(A — 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到98 年接受基因 治疗的病人已达400多例,目前国外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病 ( 联合免疫缺损病 SCID、ADA缺损症等)、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和囊性纤维化(CF)等上, 但临床效果表明,目前基因治疗只对ADA疗效显著,作为对糖尿病、血友病和囊性 纤维化(CF)的补充治疗有一定疗效。基因治疗掀起了一场临床医学革命,为目前尚 无理想治疗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等 开辟了广阔前景,随着“后基因组”的到来,基因治疗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7.动植物变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技术已从最初狭义的重组DNA 技 术扩展到较为广泛的领域,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利用生物分子、细胞和遗传学过程生 产药物和动植物变种的技术。  三、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 重组技 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 的大力支持 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到了国外有的我们也有,目前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 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制中的约有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 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 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不仅在基础设备,特别在上 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缩小,涌现出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最近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管理,已经有正式生产文号的企业,正在按国际接轨要求准备GMP 认证。目前已有四家通过了GMP现场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而且有利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全国约有 80多家基因工程产品开发研究单位。通过从上游、中试、正试生产过程的大量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的骨干,为我国21世纪生物 技术领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G—CSF(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 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3、重组人胰岛素、 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 临床I、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 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 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 长率不低于25%,到2000年总产值可达54—72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16—26亿元人民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潜力诱人,市场扩容速度较 快,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由于我国生物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98年整个行业投资才 40 多亿元,仅相当于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开发一种新药的投入),实验室装备落后, 直 接制约了科研机构开发新药的能力。同时生产厂家只想坐享其成,不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不重视培养新药的自主开发能力。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 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 而我国仿制一个新 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 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 包括非制药类企 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比如干扰素,生产企业20多家。EPO有10多家,白介素10家左右, 盲目的重复生产将有可能导致 恶性竞争。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 产文号的不足30家。1998年只有两家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销售过千万的元 厂商仅有10多家,其余各公司的销售额在几百万元至一千万元不等,各种干扰素加起来的销售额不过5亿元左右。 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 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二)“入世”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可能造成的冲击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纷纷通过向我国 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1993年为11%,1998年则占到40%以上, 并且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洋药”的大量涌入势必严重冲击年轻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 知 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将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公司发展的沉重枷锁。入世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可能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1.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目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 %;“入世”后,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经济 效益无法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一旦入世,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 护的竞争力。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生物制药业不能悲观消极地等待“狼来了”,而应把握机遇。客观地说,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上,我国的起步并不晚,国际 上的突破也不多,我国的多项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近甚至某些技术 领先国际水平,但生物工程的产业化水平却很低下。生物制药业应利用我国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基金,增加科技风险投资, 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新产品。  2.外资企业直接进入的冲击。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 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将对国内相关企业造 成威胁。1996年生物工程药品进口额为1.9亿美元,占国内市场的60%,1997年为1. 45亿美元,占国内市场的40%,虽然额度和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的明显增多,它们依靠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对我国正在发展的生物制药业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加入WTO后,这一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  3.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1997年美国 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 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 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一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 国生物制药企业将不断受到国外新产品的冲击,同样是一种新药研制,一旦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4.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 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 司所无法相比的。  5.知识产权的纷争。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便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内销。另一方面,仿制生产国 外专利产品的做法将受到限制,一些产品的生产甚至可能会遇到产权纠纷的问题。 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 GM—CSF、TPA、EGF等。我国总有一天会加入WTO,迟早要承认国家专利,目前大量仿制基因工程药物会引发大量的诉讼。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早已虎视眈眈,瞄准国内 最大的企业下手。如果败诉,则损失最大的是中国国内生产企业。如:某药业投资 约1亿元,发展分泌型人生长激素,产品还没有上市就被美国列入起诉的黑名单。  (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鉴于我国生物医药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国情,我国必须紧密跟踪国外生物医药开 发研制的最新动向,紧密围绕生物技术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来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药品,特别是要加强那些我国具有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项目的研究, 增强技术革新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技术和 优势产品。具体来说,今后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展开:  1.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中草药经发酵、酶化后,其有效 成分能被充分分离、提取,使其更具有生物活性,并含有大量的活性酶,服用后能被人体组织细胞迅速吸收,达到祛病、健体、双向免疫调节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中 草药这一天然药物的药效作用。因此,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中草药 的有效生物活性成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前景广阔。  2.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 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加快应用 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3.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 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4.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 TPA 等。  5.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确实存在一个所 谓“敌我不分”的问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所谓导向治疗就是利用抗体寻找靶标,如同导弹的导航器, 把药物准确引入病灶,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 “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1998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  6.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脑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 基酸工业和开发脑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7.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抗体可以对抗各种病原体,亦可作为导向 器,但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 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已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8.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血液制品是采用大批混合的人体血浆制成的,由 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 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3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 者带来福音。  9.人体基因组的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不外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病原体 的侵入,二是生理功能的失调。能否抵抗病原体,人体是否具有稳定良好的生理状态都与基因调节有关,对人体基因的研究,必将发现新的致病或抗病基因,基因的 密码是可以人工建成的,某些基因产物就可以开发为一种药物。人体约有10万个基 因,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1991年起准备用15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已克隆的基因还不到 4000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3 —4%。对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将导致许多新药的开发。可以预计,21 世纪从人体基 因组中寻找开发各种新药物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壮举。  四、生物医药行业的兴起对我们的启示      生物制药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 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上市公司作为国内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一向是科技 成果产业化的推动者和积极参与者,在生物制药这个新兴产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涉足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共有四十多家,但真正以生物工程制药作为主营业 务的极少,只有天坛生物、金花股份、复星实业、海王生物等几家,其余大部分公 司仍以原先的传统业务为主业,生物医药只占其业务的很小比例,有的还只是刚刚 涉足这一产业。这些公司中不少是通过兼并重组迈向生物制药领域的。  生物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国内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这一新兴产业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其一,我们应该挖掘技术水平高,厂房设备先进,并且拥有专利权的生物医药 公司进行重点投资。几年前生物制药公司曾与软件公司在美国股市上领尽风骚,造就了无数百万富翁。近来,随着人类基因技术的重大进展,新的基因药物的不断问 世,生物医药公司在美国股市上又风光重现,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有望与网络公 司一起成为新千年最受追捧的股票。我国的生物医药公司不仅上市晚,数量少,而且从未在股市上长时间“露脸”,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心我国一旦“入世”, 国内生物医药公司将受到进口药品冲击和国外同类公司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起 诉。投资者的担心也正是我国生物制药公司的致命弱点。但如果完全放弃这一“前景灿烂”领域的投资也非明智之举,我们可以寻找、挖掘那些拥有专利权、自主知 识产权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对中草药有效活性成分进行生物技术提取的上市公司进 行重点投资。  其二,投资银行业务应有重点地培养和挖掘生物医药类公司,并推荐其上市。 去年10月,中央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 提出,要“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证券监管机构也多次强调,证券市场要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将不受 额度、家数的限制,准予优先上市。同时,那些“因发展高科技项目急需资金的高 科技上市公司,可优先列入增发新股试点范围;高科技上市公司申报配股时,对其收益率水平、两次配股间隔的时间以及配股总量等限制条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高 科技上市公司募集的部分资金,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前提下,允许用于中间试验和风 险投资。”从上述《决定》可以看出,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高科技公司在发行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方面优先于一般公司。为了提高业务效率,公司投资银行人员在寻 找和培养项目时应有意识、有重点地关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  其三,积极帮助那些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生物医药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目前,40多家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通过资产重组迈向生物制药领域的, 以后的“进入者”还有可能借鉴这种方式,更何况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置换、股 权置换、兼并收购等方式“借壳上市”,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 励。《决定》指出“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重组等方式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资产置换 并改变其主营业务”。而且,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重组业务将会成 为券商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

前瞻

2012.02.28

日本完成骨骼再生动物实验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遏制骨骼形成的蛋白质,通过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人员成功地在实验鼠身上实现了骨骼再生。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分解骨质的破骨细胞会大量分泌一种与调节免疫机能有关的蛋白质“Sema4D”,这种蛋白质会遏制成骨细胞的产生,进而阻止新骨骼的形成。   研究人员制作出能够与“Sema4D”蛋白质结合从而遏制其发挥作用的抗体,然后注射到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其骨骼成功再生,骨密度也有所提高,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研究人员说,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出通过促进骨骼形成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

厂商

2011.11.08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小脑” 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研制出“人造小脑”,并在实验老鼠的身上获得了成功.     小脑是脑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帮助动物控制自身的运动.由马蒂·明茨领衔的特拉维夫大学科研小组在研究了小脑的工作原理之后制作了一款被称为“人造小脑”的电脑芯片.这款芯片能模拟小脑的功能,解读从脑干接收到的信号,再向外输出指令.     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将老鼠麻醉,使它的小脑暂时失去功能,再用电极将“人造小脑”芯片与实验鼠的大脑相连.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研究人员重复播放同一种声音,并同时向实验鼠的眼睛吹气.实验结果证明,连接了“人造小脑”的实验鼠在多次重复上述动作之后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声音便会眨眼,而没有连接“人造小脑”的实验鼠则不能.     此前,科学家已经开发出能使瘫痪病人利用大脑意念控制假肢的植入芯片,但这种方法仅局限于单向的输入,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研究人员希望,此项实验的成果未来将能应用于痴呆、中风和其他人类脑部病变的治疗,或者单纯用于增强健康大脑的功能.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塞普尔韦达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的成功表明我们在大脑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相信在未来,人造设备将足以取代受损脑区或者增强大脑功能.”明茨也认为:“这说明我们可以记录大脑信息,用一种类似于人体生理机制的方式分析这些信息,并据此发出新的指令.”     目前,研究人员正计划在体型更大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观察“人造小脑”是否能帮助它们掌握连贯动作.这个项目的远期目标,在于开发出能模拟更复杂人脑功能的芯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此前,科学家曾仿照大脑的记忆功能开发出一种内置芯片.今年6月份进行的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安装芯片的实验鼠不仅恢复了记忆功能,短期记忆也得到了加强.

百态

2011.10.27

卫生部将公布食品中兽药残留标准及检测方法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10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透露,继今年4月公布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和16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之后,卫生部近期即将公布128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标准以及62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陈啸宏表示,卫生部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完善食品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致命微生物、真菌毒素限量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标签、复合食品添加剂等基础标准,并启动了乳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价工作。   按照工作计划,卫生部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现行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一并纳入清理整合的范围。   卫生部自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违法添加非使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顿行动。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依法对清理出的250余种涉嫌不符合法规标准的食品添加物进行了分类规范处理。查处了一批食品安全重大违法案件。陈啸宏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建立违法添加物和超范围使用添加剂数据库、违禁物质筛查技术、食品添加剂系统分析方法等立项开展科研攻关。   据悉,下一步,卫生部将重点做好问题乳粉查处、地沟油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整顿督察和评估考核,总结整顿经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并做好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在此次圆桌会议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了积极的评价。他说:“近年来,28大类、525种食品抽查的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8%以上,远远高于我国进口食品的合格率。中国食品以质优、味美、价廉的鲜明特色满足了全世界众多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在出口食品方面,国家加强了检验和监管,清查了10640家出口食品企业,注销了706家,暂停了361家企业的相关资质。质检部门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验监管,解除并依法处理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33类9755批次不合格食品。在维护食品安全中,质检部门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百态

2011.10.22

肿瘤生物和基因治疗简介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日趋重要,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第四手段了(1)。它的日益增加的临床应用是基于两方面的发展;其一是对抗肿瘤防卫机制的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二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临床上大规模运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成为可能。肿瘤的基因治疗,目前经FDA批准临床试验的大多数都是通过调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也是生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虽然仍是处于发展的婴儿期,但已有很多典型的病例及其反映出来的理论探索的成功性足以激发人们将这一疗法继续向前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肿瘤治疗,抗癌药物的发展将从细胞毒性药物的攻击转向非细胞毒性药物的调节。其中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概念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BRMs)的概念涉及范围较广。既包括一大类天然产生的生物物质又包括能改变体内宿主和肿瘤平衡状态的方法和手段(2)。虽然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二大方面。通过干扰细胞生长、转化或转移的直接抗瘤作用或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因子来达到对肿瘤进行杀伤或抑制的目的。  (一)、定义 Mitchell曾对BRMs有过很具体的定义(3)。一种物质只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就可称为BRMs;1. 直接增强宿主抗肿瘤的反应。经免疫刺激来增加效应细胞的数量或活性,或增加可溶性中介物的生产,如淋巴因子或单核因子等。2. 通过减少抑制性机制而间接增强了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3. 增强宿主对细胞毒物质造成损伤的耐受能力,如通过增加骨髓的白细胞前体来提高化疗病人的耐受力。4. 改变肿瘤细胞细胞膜的特点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原性,改变转移方式或使瘤细胞对免疫杀伤机制或细胞毒药物更敏感。5. 预防或逆转细胞转化,或促进不成熟肿瘤细胞的成熟。Mihich的定义就更加广泛了:一种物质或方法(Approaches),能通过调整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朝向有利于治疗肿瘤的方向发展,均可叫BRMs。根据这个定义,除某些药物、细胞因子外,凡是借助于生物学技术的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如某些基因治疗等均可列入这个范畴。事实上,这也是当前发展最快、最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领域。  (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种类 根据BRMs的定义,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BRMs有下列种类: 天然或基因重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等。 抗肿瘤的各类体细胞和辅助性的造血干细胞:如LAK细胞、TIL细胞、TAK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和脐带血干细胞等。 抗体:包括各类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抗细胞表面标记抗体等。 基因治疗。 肿瘤疫苗。 抗血管生成类。 细胞分化诱导剂。 酶制剂及酶抑制剂。 某些菌类及其有效成份:如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CP)、链球菌(OK432)、济南假单胞菌等。 植物药包括中药的有效成份: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扶正女贞素LL-E、枸杞多糖、淫羊霍多糖、商陆多糖、人参花总皂苷、冬虫夏草等。 有机酸及小分子合成剂:如左旋咪唑(Levamisole)。 其他。 各类BRMs在抗肿瘤作用中虽然机制有所不同,但不是孤立行动的。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形成了BRMs的作用网络。它们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相互影响与协调,共同维持生命机制的稳定与平衡。这就是生命机制的稳态论(Homeostasis)。美国学者Oldham在1984年提出了生物调节(BRM)理论后,十几年来这一领域发展极快。 三、各类生物治疗的概况 生物治疗的领域涉及面极广,几乎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所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仅就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和问题做一代表性的介绍。 (一)、细胞因子 自从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大规模发展使用后,细胞因子是应用最广泛、疗效最明确的一类BRMs。现以干扰素(IFN)、白介素(Interleukin)、集落刺激因子(CSF)等为例来简要说明它们的临床使用情况。 1、干扰素(IFN):IFN是一种糖蛋白,首先是由Isaacs和Lindenmann在1957年作为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物来描述的,它可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IFN的主要作用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增强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MHC)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表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作用;直接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等。IFN有三种,即IFN-a 、IFN-b 和IFN-g 。IFN-a 和IFN-b 具有相同的受体即Ⅰ型受体,IFN-g 联接在Ⅱ型受体上。 IFN-a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重组基因细胞因子,可皮下或肌肉给药,血浆半衰期为4-6小时,生物活性持续2-3天。于1981年开始临床试用,1986年被FDA正式批准。主要有效病种见表1。 表1、IFN-a 的剂量和有效病种 肿瘤  方案和剂量  有效率%范围(均值) 血液肿瘤       毛细胞白血病  3MU/天  70-90(80) 慢粒白血病  5MU/米2/天  45-85(58) 淋巴细胞性淋 巴瘤(低度)  3-50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27-85(48) 多发性骨髓瘤  5-12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3-18(15) 实体瘤       恶性黑色素瘤  5-20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7-19(18) 肾癌  5-20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8-23(15) Kaposi?s肉瘤  3-50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3-67(30) 内分泌性胰腺 肿瘤  3- 5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33-77(50) 类癌  12-24MU/米2/天或每周三次  20-40(20) 部分摘自:Hansen RM, Borden EC. Oncology 6:19-26, 1992    2、白介素(Interleukin):白介素这一名称是特指由白细胞产生的可以调节其他细胞反应的任何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物质。在强调这些多肽物质在免疫系统所起的协调作用的这一名称时,它与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这一称呼的区别是人为造成和误导的。因为大多数白介素就是生长因子,反之也一样。做为免疫反应的激素,白介素是通过内分泌(Endocrine)、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等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种白介素链索反应的发生首先是由病原性接触和特异性抗原性反应在局部开始的,由于分泌的白介素有所不同,各类效应细胞表面所分布介素受体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引发了各自不同功能的表达。这些细胞包括造血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系统的细胞。而白介素的旁分泌作用包括了引发、放大、维持和终结不同阶段的免疫反应等。此外,白介素也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化细胞、脂细胞等的作用发挥全身调节作用。目前,以白介素为命名的细胞因子已达15种。其中,以白介素-Ⅱ(IL-2)研究得最为深入,应用最为广泛。 IL-2是一种133氨基酸的糖蛋白,分子量15-kd,含一链内二硫键。通过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而起作用。由于它能支持T细胞的生长,最初在1976年被定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IL-2和IFN-g 代表了Th1辅助细胞产生的主要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和IL-12所诱导的,可被IL-4和IL-10反相调节。IL-2在T细胞的生长成熟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诱导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增强MHC限制性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诱导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的MHC非限制性LAK活性;对其他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1985年12月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的Stephen Rosenberg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25名晚期黑色素瘤和肾癌病人经大剂量IL-2加LAK细胞治疗后,有效率达44%。这一成绩轰动了世界并开创了IL-2及其所诱导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和全世界各大研究所和医院的努力,对于IL-2治疗肿瘤的评价日趋客观和冷静。 美国FDA、加拿大和欧洲的有关医疗卫生权威机构批准用于临床的IL-2商品名为Aldesleukin和Proleukin。FDA批准IL-2用于转移性肾癌的基础资料是从七个机构参加的多中心性研究的255名病人中获得的。所用方案由NCI外科部提供,具体为:IL-2 6-7.2x105IU/公斤体重/8小时,15分钟内静脉注射,第1至5天,第15至19天。总有效率14%,包括CR 4%(4)。有效部位包括肝、肾上腺、肾床、肾原发部位、肺和淋巴结等转移处。总有效率虽然不高,但中位有效时间长达20个月,大部分CR者长期存活。说明了这一疗法可以给一部分晚期病人带来一定好处。 IL-2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也处于与肾癌相似的状态。在美国的三个临床Ⅱ期研究表明,用NCI外科部高剂量方案在134名病人中仅获总有效率20%的结果。其中,5名CR占4%,22名PR占16%(5)。由于有效率不高,有效持续时间较短,联合其他BRMs和化疗药物的化学免疫学治疗(Chemo-immunotherapy)或生物化学治疗(Bio-chemotherapy)正在积极开展中。在黑色素瘤所进行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率稳定在45-60%。是该病种目前有效率最高的治疗手段。 3、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类细胞因子的总称。即它们都可以影响造血细胞,在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上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成熟造血细胞的功能激活上也起重要作用。迄今已有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被证明对造血活性有影响。现将常用的几种根据它们作用于不同的造血细胞谱系(Lineages)大致分类如下,见表2。目前美国FDA批准正式临床使用的只有三种,即粒细胞生长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生长因子(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表2、部分造血细胞因子总结 细胞因子  克隆年代  染色体部位  美国使用情况  适应症 刺激白细胞生 长的细胞因子             G-CSF  1986  17q11-22  市场销售  (1)预防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感染 (2)自体骨髓移植的恢复 (3)治疗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动员外周血祖细胞 GM-CSF  1985  5q 23-31  市场销售  同上 IL-3/GM-CSF融 合分子(PIXY321)  1989     临床Ⅲ期中  同上 M-CFS  1985  5q23  临床Ⅲ期中  免疫增强(抗真菌) 刺激红细胞生 长的细胞因子        EPO  1985  7q11-22  市场销售  治疗癌症或爱滋病的贫血 刺激血小板生 长的细胞因子             TPO  1994  3q26-27  临床Ⅰ/Ⅱ期中  缓和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IL-3  1986  5q23-32  临床Ⅲ期中  同上 IL-6  1986  7q15  临床Ⅲ期中  同上 IL-11  1990  24  临床Ⅱ期中  同上 IL-1  1984  2q14  临床Ⅱ期中  同上 影响原始造血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             SCF  1990  4q  临床Ⅲ期中  动员外周血祖细胞 flt3配体  1993     临床前  尚未确定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80年代初期以来,对LAK细胞的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是一群不同于NK或CTL的溶细胞性群体。它们细胞表面标记特征为非MHC限制性杀伤细胞。可以是CD3+或CD3- 的非粘附性的并带有NK样标记如CD+16和CD56+的细胞群体。新鲜肿瘤靶细胞上被LAK细胞识别的决定簇性质尚不清楚。这种决定簇广泛表达于新鲜和培养中的肿瘤细胞上和培养的正常细胞上。但新鲜正常细胞上并不具有。LAK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病人开始IL-2治疗几天后反跳性增殖时收集的。在体外与IL-2一起培养数天后发展为具高度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后再返输给病人。 迄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加用LAK细胞后,疗效比单独使用IL-2要好。再加上治疗的费用和繁琐性,这一疗法基本已被放弃。只有在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病(Post 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PTLD)中最近重新试用了LAK细胞并取得一定疗效,但要注意不能同时输注IL-2,以免刺激淋巴性肿瘤生长。 TILs是直接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经在离体培养(ex vivo)中由IL-2诱导而成。具有肿瘤特异性杀伤活性,特别是对黑色素瘤有效。早期的报告与单独使用IL-2对比具较高的有效率(34%比17%)。但可重复性和缓解时间的长期资料尚缺。此外,需要新鲜的肿瘤组织和长时间的细胞培养,与相应的费用加在一起考虑,使之能在临床研究阶段以外的实际应用成为问题。 第三类IVS(In Vitro Sensitized)细胞的特异性是介于LAK和TILs细胞之间的,需要肿瘤细胞做为抗原来刺激。其中TAK(Tumor Antigen-activated Killer)细胞就是典型代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后,经肿瘤可溶性膜抗原、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一起培养扩增后返输给病人,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生物治疗协作组用该种疗法曾观察了20名晚期肾癌病人,其中CR 1名,PR 4名,有效率为25%。截止到96年7月平均生存13个月,一名11公分长下腔静脉瘤栓者生存36个月,仍健在。本疗法所用细胞数量是109级,远远低于Rosenberg等所用LAK细胞的1011级,但疗效在同一水平上。说明TAK比LAK有更好的特异性,因此攻击性更强。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抗原强度和呈递表达的效率,共刺激信号的提供等,因此疗效不稳定。本来免疫原性较强的黑色素瘤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如何使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还需深入研究。目前,其它各类新型的IVS细胞也在努力研制中。  (三)、肿瘤疫苗 受疫苗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影响,肿瘤疫苗在本世纪初开始使用于临床。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一般用于预防,而后者往往是治疗的目的。二种疫苗均是使用减毒的全细胞、细胞壁、特异性抗原或非致病性的活微生物来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统。用肿瘤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的目的是:克服因肿瘤产物造成的免疫抑制状态;刺激特异性免疫来攻击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免疫原性。近年来,有关肿瘤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以下几方面:1. TAA在肿瘤宿主对抗中是靶目标;2. 脱落TAA造成的宿主免疫抑制;3. 抗原变换和免疫的异质性;4. 增加疫苗免疫原性的策略。其中,比较有启发的范例有:纽约Kaplan Cancer Center用神经节苷脂类黑色素瘤疫苗后观察到可刺激CD8+T细胞对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3和MART-1/Melan-A作出相应反应,而且是HLA-A2(ClassⅠHLA)限制性的。15名HLA-A2+黑色素瘤病人术后上述反应阳性者随访12-21个月时仍无复发,而阴性者3-5个月内复发。最近,MSKCC做成了第一个纯化的抗原,目前正在临床使用中。 当前,肿瘤疫苗治疗的研究状况应该说是处于又一重要阶段。虽然过去25年在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尚无任何一种肿瘤具有疫苗治疗的标准方案。从许多临床Ⅰ、Ⅱ期研究的报告中看到这一疗法确实在一部分病人上获得PR、CR,而且基本无毒性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例持续时间相当长可达数年之久。因此肿瘤疫苗的临床使用价值不再是个问题。疫苗的研究也再次成为热点,有些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某些肿瘤疫苗的标准治疗方案问世。  (四)、单克隆抗体 自从Kohler和Milstein 1975年首次描述了单抗后,发展了大量的抗人TAA的单抗。它们的作用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和诊断上已确定其地位,但在肿瘤的治疗上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1. 诊断上的用途: 单抗用于诊断目的是发展较快的,产品也趋于多样化。现举例说明如下:(1). 放射免疫造影(Radio Immune Imaging),1993年FDA批准了铟111放射标记的鼠单抗CyT 103 (Onco Scint OV/CR),这是抗表达在产粘蛋白腺癌细胞上TAG72糖蛋白的。可用于对结肠癌和卵巢肿瘤的体外影象检查。临床研究证明在原发和复发性结肠癌中CyT 103具92%的高度敏感性,但特异性略低,为67%。约1/3病人因使用CyT 103而改变临床处理方式。虽诊断肝脏病灶不如CT敏感,但对腹腔盆腔内的复发灶更敏感。缺点为尚不能精确定位。(2). 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adio Immuno-guided Surgery, RIGS),术前给病人注射抗TAG72的碘125标记的单抗-B72.3,用一种敏感的手提g 射线探测仪可以在术中有效地测得放射标记的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进行切除。这就叫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临床Ⅱ期研究证明RIGS的敏感性为85%,使30%的病人改变了已定的手术方式。这样就有可能使本来可以治愈的肿瘤得到更彻底的切除和在晚期病人中避免切除不必要的组织器官。目前一个前瞻性的对新一代抗TAG72单抗在原发和复发性结肠癌术中的作用的研究刚刚完成,结果正在总结中。 2. 治疗上的用处: 生物反应修饰剂种类很多,根据其来源及应用原理可分为四大类:     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调节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在人体抵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四种:(1)白介素(ILs);(2)干扰素(IFN);(3)集落刺激因子(CSF);(4)肿瘤坏死因子。它们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并对多种肿瘤杀伤细胞和多种其余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激活效应。     二、免疫活性细胞:包括临床常用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等,其作用均为杀伤肿瘤细胞,这类细胞数量越多杀伤活性就越强。     三、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 用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抗癌药和放射性核素偶联在一起,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如制备抗人肿瘤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用抗白介素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T细胞白血病。     四、肿瘤分子疫苗:如抗人肿瘤单克隆抗体的独特性疫苗以及用基因工程产生的分子疫苗。用肿瘤细胞制成的肿瘤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可使病人体内产生大量对抗肿瘤细胞的抗体。

标准

2011.09.14

肿瘤的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Biotheropy)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新疗法,它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天然(或基因工程)产生的针对性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37-39届                         ASCO和第7届CSCO年会上成为最令人嘱目、最鼓舞人心的焦点。现就肿瘤生物治疗目前的主要治疗进展及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一些治疗体会分述如下:                         (一)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                           体细胞治疗是通过分离获取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此类细胞包括LAK细胞、TIL细胞、CIK细胞、DC细胞、CD3AK细胞、AKM细胞等,此疗法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及癌性胸腹水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参与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临床应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白介素(IL-2、IL-4、IL-7、IL-12等)、造血刺激因子(EPO、TPO、G-CSF、GM-CSF、IL-11、IL-3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修复因子(GM1、EGF、BFGF等)。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病毒感染、造血抑制、放射损伤等的治疗。                          实际上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常常具有互补性,更多的采取联合应用的方式。如CIK / IL-2联用、TIL /                         IL-2联用、LAK / IL-2联用、DC / IL-2 / IFN-γ联用、AKM /                         IFN-γ联用、IL-2 / IFN-α/                         TNF-α联用,特别是可以用于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扩增。目前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肿瘤疫苗与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DC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DC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最近DC疫苗的临床Ⅰ、Ⅱ、III期试验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1,2],显示出DC疫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巨大前景。DC疫苗的制备有肿瘤抗原多肽或蛋白直接刺激DC,采用肿瘤组织蛋白提取物刺激DC,抗原及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等方式。其中抗原基因转染DC或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可以使抗原分子及细胞因子在DC内长期稳定表达,因而具有更好的刺激效果。我科采用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人乳头状病毒的E6和E7及GM-CSF等基因转染DC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初步结果显示此种疗法是安全有效[3]。同时,将BA/46基因或突变型Her-2/Neu基因及转染DC用于乳腺癌的治疗[4],实验结果显示能诱导针对特异抗原的CTL,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三)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另一重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成功应用,此类药物主要有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用的有:Herceptin(贺赛汀)、Rituximab(美罗华)、IMC-C225                         (Erbitux)和Avastin等;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Glivec(STI571,                         格列卫)、ZD1839(Iressa)、OSI774                         (Tarceva)。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过度表达或过度激活在许多肿瘤中均可见到,这种过度激活往往导致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的转化、增殖和抵抗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阻断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将可以阻止细胞的过度增殖。以上三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功问世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5]。分子靶向治疗的实施首先需通过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正确的寻找分子靶标,根据其结果筛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采用单纯的生物治疗、生物化疗、生物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完成一定疗程时间和用药后通过PET/CT、CT、MRI、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方法评价疗效,治疗过程中注意减量维持,严密随访。

标准

2011.09.14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与生物化疗新进展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生物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疗法之外的第四种治疗手段,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成功应用,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多个可用于治疗的特异性靶位点,目前最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Rituximab等。生物化疗(Biochemotherapy)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和发展趋势,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行为,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的疗效。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化疗新进展。 淋巴瘤 Rituximab是一种针对CD20的人/鼠嵌合单抗,是近年来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进展。它可以特异性地结合B细胞表面地CD20抗原,通过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介导ADCC及CDC效应等机制清除B淋巴细胞。对于反复化疗后仍复发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报道,Rituximab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和稳定者维持治疗6个月,6周时评价有效率47%,其中6%为CR;6个月后评价总有效率为73%,其中37%为CR。无进展缓解期可达34个月,且患者极易耐受。Rituximab与化疗合并可提高疗效。Rituximab与CHOP方案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95%,其中CR为55%。PCR显示,此联合方案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另有研究表明,联合Rituximab和氟达拉滨,有效率可达93%,其中CR为80%,此方案同样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另有研究联合Rituximab和IL-2治疗滤泡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也取得满意疗效,有效率达55%,患者容易耐受。在38届ASCO会议上,有不少采用Rituximab和化疗联用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报道,均显示有较好疗效。另外,R.Drapkin等人采用Rituximab与Pentostatin(喷司他丁,一种酶抑制药)联合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初步结果有效率(CR+PR)达70%,尚有15%患者处于稳定(SD),且患者容易耐受。 此外,针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抗类靶向治疗新药还有:ibritumomab、trastuzumab、gemtuzumab、alemtuzumab 、Hu1D10、epratuzumab和alemtuzumab等,相应的临床研究均在进行之中。 肺癌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用于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等。 Iressa (ZD1839,Gefitinib)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3年5月被FDA批准单药用于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EGFR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药Iressa治疗142例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50mg/d和500mg/d剂量组的显效率(CR+PR )分别为14%(9/66) 和8% (6/76),女性和未吸烟者有更好的疗效;采用ZD1839联合化疗,对化疗没有益处,因此,不提倡化疗与ZD1839联用;另有研究报道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可取得53%(CR+PR+SD)的疾病控制率;采用ZD1839治疗NSCLC,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ZD1839联合放疗治疗NSCLC,对放疗有增敏效应。Iressa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痤疮样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厂商

2011.09.14

上海希美代理Randox-lifescience公司药物残留抗体及偶联蛋白

英国Randox-lifescience公司生产药物残留检测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偶联BSA/BTG蛋白抗原,主要产品有: 抗生素(磺胺喹恶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呋喃唑酮代谢物(AOZ、AMOZ、SEM、AHD),β-兴奋剂类(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醇、沙丁胺醇)等。

厂商

2011.06.21

上海希美代理以色列Prospec-Tany公司产品

以色列ProSpec-Tany公司专注于细菌来源重组蛋白质的生产。其独有的细菌和哺乳动物表达和蛋白折叠技术使其能在13年内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研级蛋白供应商。ProSpec-Tany能提供2000多种细胞因子,生长银因子,信号蛋白,激素,病毒抗原等重组蛋白和抗体,是世界上能提供蛋白种类最多的公司之一。领先生产工艺和规模使其可以提供毫克到克级蛋白,价格优于同类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     重组和天然蛋白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     蛋白激酶     激素和酶     热休克蛋白     病毒抗原     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

厂商

2011.06.20

上海希美代理Biosense海洋生物学试剂

Biosense是一家生产海洋生物学试剂的公司。以下为主要产品:   Prod.no. Name Clone/Identity Format Quantity V01002402-096 Salmonid Vtg Biomarker ELISA kit   Semi-quantitative 96 wells V01002402-480 Salmonid Vtg Biomarker ELISA kit   Semi-quantitative 480 wells V01008402-096    Zebrafish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96 wells V01008402-480   Zebrafish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480 wells V01003402-096    carp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96 wells V01003402-480 carp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480 wells V01004402-096  rainbow trout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96 wells V01004402-480   rainbow trout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480 wells V01013403-096  Medaka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96 wells V01013403-480  Medaka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480 wells V01018401-096 Fathead minnow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96 wells V01018401-480  Fathead minnow vitellogenin ELISA kit Pre-coated plates   quantitative sandwich 480 wells B00400402-096  Biomarker ELISA component Kit MAb GAM-HRP   Semi-quantitative 96 wells B00400402-480  Biomarker ELISA component Kit MAb GAM-HRP   Semi-quantitative 480 wells B00400404-096 Biomarker ELISA component Kit  PAb GAR-HRP   Semi-quantitative 96 wells B00400404-480  Biomarker ELISA component Kit  PAb GAR-HRP   Semi-quantitative 480 wells A31300401-096    ASP ELISA kit (Amnesic Shellfish Poison)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96 wells V01040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ird vitellogenin  ND-3C3  Purified 100 μl V01040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ird vitellogenin  ND-3C3  Purified 500 μl V01040102-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ird vitellogenin ND-3G6 Purified 100 μl V01040102-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ird vitellogenin ND-3G6 Purified 500 μl V01041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alligator vitellogenin ND-1E8 Purified 100 μl V01041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alligator vitellogenin ND-1E8 Purified 500 μl V01402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BN-5 Purified 100 μl V01402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BN-5 Purified 500 μl V01402102-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KB-1 Purified 100 μl V01402102-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KB-1 Purified 500 μl V01403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carp vitellogenin ND-2D3 Purified 100 μl V01403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carp vitellogenin ND-2D3 Purified 500 μl V01405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triped bass vitellogenin  ND-1C8 Purified 100 μl V01405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triped bass vitellogenin  ND-1C8 Purified 500 μl V01405102-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triped bass vitellogenin ND-3G2 Purified 100 μl V01405102-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triped bass vitellogenin ND-3G2 Purified 500 μl V01407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killifish vitellogenin ND-5F8 Purified 100 μl V01407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killifish vitellogenin ND-5F8 Purified 500 μl V01408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10D4 Purified 100 μl V01408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10D4 Purified 500 μl V01408102-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2A6 Purified 100 μl V01408102-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2A6 Purified 500 μl V01408103-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8D6 Purified 100 μl V01408103-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JE-8D6 Purified 500 μl V01413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medaka vitellogenin CK-4B3 Purified 100 μl V01413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medaka vitellogenin CK-4B3 Purified 500 μl V01413102-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medaka vitellogenin CK-1H11 Purified 100 μl V01413102-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medaka vitellogenin CK-1H11 Purified 500 μl V01414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gulf sturgeon vitellogenin ND-1H2 Purified 100 μl V01414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gulf sturgeon vitellogenin ND-1H2 Purified 500 μl V01415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hepshead minnow vitellogenin ND-5C9 Purified 100 μl V01415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shepshead minnow vitellogenin ND-5C9 Purified 500 μl V01416101-1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rown bullhead vitellogenin ND-1D12 Purified 100 μl V01416101-500 monoclonal mouse anti-brown bullhead vitellogenin ND-1D12 Purified 500 μl V01402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AA-1 Purified 100 μl V01402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almon vitellogenin AA-1 Purified  500 μl V01406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cod vitellogenin CS-1  Purified 100 μl V01406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cod vitellogenin CS-1  Purified 500 μl V01408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DR-264 Purified 100 μl V01408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zebrafish vitellogenin DR-264 Purified 500 μl V01409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arctic char vitellogenin PO-1 Purified 100 μl V01409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arctic char vitellogenin PO-1 Purified 500 μl V01410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ea bream vitellogenin PO-2 Purified 100 μl V01410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ea bream vitellogenin PO-2 Purified 500 μl V01411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turbot vitellogenin CS-2 Purified 100 μl V01411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turbot vitellogenin CS-2 Purified 500 μl V01412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wolffish vitellogenin CS-3 Purified 100 μl V01412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wolffish vitellogenin CS-3 Purified 500 μl V01417201-1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tickleback vitellogenin GA-306 Purified 100 μl V01417201-500 polyclonal rabbit anti-stickleback vitellogenin GA-306 Purified 500 μl

厂商

2011.06.20

< 1 2 3 > 前往 GO

上海希美化学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希美化学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陆家圈路168弄113号 联系人: 李保平 邮编: 201619

主营产品: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