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金义忠:提高国产分析仪器质量 稳定性先行

对于《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稳定性置于可靠性之前,金义忠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自认为这种提法非常高明。金义忠以在线分析系统(OAS)为例,介绍如何以高稳定性为突破口,实现OAS的高可靠性。

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

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本章傅教授介绍了国产气相色谱仪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关亚风:决定国产仪器成败的13个细节问题

乍看之下,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很容易被仪器设计人员忽视,“但正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国产仪器的成败。”关亚风最后强调到。

邓勃:对发展国产仪器的思考

清华大学邓勃教授参加了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推介会后,对于如何发展国产仪器,推广国产仪器、用好国产仪器,有感而发,就几个具体的问题谈了个人看法。

研发不足依赖进口 仪器仪表行业国产化进程缓慢

“2013年光学仪器进口约67亿美元,实验分析仪器进口约63亿美元,贸易逆差较大。”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跃光在会上表示,仪器仪表在国产化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进口情况不容乐观。

国产NMR现在进入市场正逢其时

国内目前大约有1300台左右NMR,近年来每年约增加100 台,中国二十年内将有可能拥有3000–5000台NMR。在2012年左右开始进行国产NMR的生产、销售,主要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经成功改造了20多台NMR。国产NMR现在进入市场,正逢其时,算是赶上了历史脚步。

谢少锋:以可靠性工程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发展

根据仪器信息网在“国产好仪器”项目评选中反馈回的意见来看,目前国产仪器在性能上落后于国外知名厂商产品是一方面,但更多问题体现在仪器的可靠性上。为更好地帮助国产仪器厂商做好产品,仪器信息网专程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谢少锋所长,请他谈谈如何在科学仪器研发中开展可靠性工程应用,以帮助仪器企业设计、开发、制造出高质量的仪器产品,满足用户对仪器的要求——“管用、好用、耐用”。

邹明强:做科研就是为了产业化

近几年来,邹明强团队出了不少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爆发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研制的三聚氰胺专用检测便携拉曼光谱仪及表面增强试剂。以邹明强团队作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微膜泵驱动核酸维全分析仪”在2013年也已经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也是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邹明强及他的同事们又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着。

魏复盛:地下水监测领域仪器发展潜力大

魏复盛院士表示,国产仪器已在污染源在线连续监测、烟尘烟气连续监测、SO2及NOx检测、水质常规监测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近十年来,国产仪器的崛起已经使进口产品价格大为下降,如电厂的烟尘烟气监测系统,以前一套需要100-200万元,现在只需要数十万元,国产仪器在某些领域优势甚至使一些进口仪器难以与之竞争。但是国内用户目前对国产仪器的信任度还比较低,有些用户仍有着更信任进口仪器的习惯性思维。因此国产仪器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蒋士强:政府采购要珍惜纳税人的钱

近日,仪器信息网刊发了一篇文章《投标吐槽:西部有钱县级采购也要高精尖》,看了之后,感慨良多。我国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已投入100多亿元,构建多层次的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今后将整合已有资源,还将进一步投入,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技朮支撑和手段。在此,我呼吁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要珍惜纳税人的钱,在招标采购仪器设备中要谨慎、透明、风正和恪守良知。

刘术林:让微通道板成为更多科学仪器的检测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外微通道板在质谱仪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有单片型的微通道板,也有模块化的微通道板(微通道板组件),而且针对不同型号的质谱仪可以配置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板。但国内微通道板在质谱仪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除了在质谱仪中的应用外,微通道板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等仪器中有所应用。

高志贤:快速检测还得靠国产仪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快速检测仪器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大型活动保障中,快速检测仪器常常作为第一筛查手段,在保障当地食品和饮用水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志贤研究员,近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发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他,请其就快速检测仪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大型活动保障中的作用、快速检测技术/仪器新进展、国产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空间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郭冬发:力促国产质谱仪器发展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是全国拥有最全面的无机质谱仪器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开始了质谱技术的应用研究,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如今每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承接的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的样品量达到10万件。郭冬发目前担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分析测试研究所所长一职。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专程采访了郭冬发,请他为我们介绍了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质谱技术在核地质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对于国产质谱仪器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应用发展“诊断”

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团队自从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陈斌教授,探讨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的现状,陈斌教授直言了国产仪器与进口之间的差距、国产仪器发展存在的“瓶颈”,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生物传感器技术将成为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新方向

近日,仪器信息网探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采访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快速检测仪器”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安恒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众华,及项目技术负责人、清华大学施汉昌教授。施汉昌认为,生物及基因技术已超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范围,进入到材料领域,在此方向上将发展出一系列有别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的新检测方法,可以成为中国仪器业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而且与国际上的研究差不多同步,也是国产仪器技术缩小与国外差距的一个机会。

孙宇锋:国产分析仪器的可靠性研究刻不容缓

质量是分析仪器的生命线,可靠性是质量问题的核心,可靠性是分析仪器的灵魂。但是,对于当前的一些国产分析仪器来说,可靠性仍然是发展中的一大硬伤,这同时也成为国产分析仪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日前,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孙宇锋教授,请其详细讲解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内容、应用于分析仪器的必要性、投入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等。

金钦汉:未来MPT有望接替ICP

2013年9月4日,科技部公示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其中由浙江中控为承担单位的“千瓦级MPT光谱仪的开发”入选。此次千瓦级产品与之前的百瓦级产品相比难点在哪里?MPT与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其它仪器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为此,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浙江大学教授金钦汉,请他为大家介绍MPT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仓怀兴:走在仪器研制创新模式的“路上”

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仪器设备价值近6000亿元人民币,而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大型高端仪器更是95%来自进口。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极大进步,仪器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已经成为科学家取得重大创新的一大“拦路虎”,开展科研仪器自主研发显得“刻不容缓”。2009年9月,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为依托单位的“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力图在科研仪器研制模式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如今,创新中心成立已近4年,“她”在改革创新的路上经历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爱之深、责之切 国产仪器到底输在哪儿

对于国产仪器,有些人不愿附带过多的感情色彩: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他们只是觉得,买国产仪器搞科研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而这是他们最“伤不起”的。科学仪器相当于“隐性”的军工行业,是各国必争的领域。然而,如何加快推进科学仪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仍有不少现实困境需要突破。国产仪器比进口仪器究竟差在哪?

杨啸涛:国产原子光谱不改进将遭灭顶之灾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杨啸涛,1970年开始从事原子光谱分析和仪器研制,至今已有40多年。杨啸涛笑称自己是光谱的“老兵”,光谱仪器生产制造相关的车钳刨铣电都干过,从7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搞”原子光谱,现在偶尔也涉及分子光谱。“现在大家目光集中于质谱等大型仪器,真正搞光谱小仪器的不多了。我一直搞小仪器,很开心。”

国产离子色谱筑梦之路—访第一台国产离子色谱仪研制专家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离子色谱30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于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之际采访了三位国产离子色谱领域的开拓者:核工业部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开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仁依、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云麒。

国产质谱研发论坛:众专家议国产质谱发展及研发进展

在本次国产质谱研发论坛上,各位专家围绕客观评价国产质谱仪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制造技术进展、国产飞行时间质谱发展思路探讨、质谱仪器稳定性、国产ICPMS使用情况等进行作了精彩报告。论坛由北京蛋白质研究中心魏开华研究员主持,并就一些关键问题组织了现场讨论。

科学仪器研制需要一代一代的长久努力

2007年12月19日,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设备技术研究室成立,夏洋研究员担任研究室主任。凭借近30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全体人员的努力,经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研究室的研究成果占领国内IC(集成电路)领域新原理设备制高点,在国际上与现有技术生产厂商形成竞争态势。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夏洋主任,请他谈了谈研究室在仪器设备研制、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及我国科学仪器研制的政策支持情况。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将在民用市场大有所为

近日,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陈星旦院士“应用光谱”团队的成员: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金尚忠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他们多年来致力于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开发,对于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江超华:半个世纪只做了“一件事”

江超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X射线衍射仪的研发工作,持续设计研发了多款X射线衍射仪。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江超华高工,请他为我们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研发X射线衍射仪的故事、同普析通用的合作以及对于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看法。

评仪器技术之“最” 探国产仪器创新之路

在科学仪器技术发展趋势论坛上,各位嘉宾对近年来我国科学仪器主要进展、国产仪器技术创新采取的模式、“十二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发展应重点关注的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质谱仪器评议专家谈国产质谱仪器发展

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魏开华研究员、王光辉研究员、苏焕华教授、李重九教授。在采访中,各位质谱专家介绍了此次质谱评议活动的基本情况、他们对此次质谱评议活动的感受,以及对我国质谱仪器未来的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