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
近两年国家政策频出,从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到“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再到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各部委和各省市碳达峰方案的提出,环境监测市场不断升温,温室气体监测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可预见到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将逐步构建,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将会是未来进行碳交易、监控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数据依据,在这其中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环境中主要管控的温室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三氟化氮(NF3)等,其中CO2、CH4、N2O三种合计占比达到98%,温室气体监测系统主要以这三种气体为主要监测内容。
双碳战略的提出,使温室气体监测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监测的重点,也将为整个环境监测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仪器信息网对2022年1月~7月涉...[查看]
遵循“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原则,在不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将温室气体(包括CO2、CH4、SF6、HCFCs、NF3、N2O等...[查看]
支撑低碳发展,加快开展碳监测评估,要求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补齐碳监测技术短板、积极开展其他履约监测。组织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查看]
由中国科技部等九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18日对外公布,引发广泛关注。科技部有关负责...[查看]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比例均将进一步提高。近...[查看]
8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查看]
7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1)与碳达峰相适应的...[查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查看]
对于未来温室气体监测,监测点位包括污染源、环境空气以及区域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卤代温室气体。除此之外,碳...[查看]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查看]
加快制定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措施,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强化科...[查看]
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查看]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查看]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查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75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查看]
当前,已有十余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法案。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统筹推进我国气候立法,将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获得主动权,提升负责任大国形象...[查看]
3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详细介...[查看]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写入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查看]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黄震表示,要充分认识“双碳”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建议统筹法制、技术和...[查看]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查看]
为落实《关于强化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查看]
《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委托研究征集公告》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申报。...[查看]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低碳试点工作方案》,并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有关事...[查看]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了“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信部、国资委、市场...[查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带动作用,推动地方加强节能减碳能力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查看]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石油可是碳排放 “大户”,石化行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必将重构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查看]
2022年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共设置“钢铁烧结工序节能降碳与减排增效关键技术与示范”“热浸镀锌关键工序控碳减...[查看]
2021年3月4日,王志刚部长主持召开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徐南...[查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查看]
为落实《关于强化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查看]
为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成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并公布总体组成员名单。国家...[查看]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查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蓝天愿景,兑现对全世界的减排承诺...[查看]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热点和重点。环境及污染源排放温室气体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查看]
4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指南——面向国家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对策》,拟资助2...[查看]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今年服贸会首次新增环境服务专题展,设立低碳能源、气候与碳经济、碳中和与绿色技术、创“双碳”示范城市、环保产业...[查看]
“我们团队认为,两个轮子驱动,两大领域发力,一个核心抓手是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
秋冬临近,能源价格飙升和供应缺口扩大。欧洲多国近期调整相关能源政策试图应对,对碳中和目标的质疑声也在加大。碳中和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继...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吹响向“双碳”目标迈进的号角。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支撑...
我国到底有多少碳排放,它们来自哪些行业?哪些地方?这些基础问题没搞清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技术路线就无从谈起。这篇文章,可能能为你答疑...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即将制造流程/资源/能源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绿色化低碳化、高值化高端化、数字化...
任何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测量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科学仪器是不可或缺的表征手段。随着“十四五”规划利好政策和双碳目标的推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02...
“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刚刚参加完中科院“...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投资150亿元用于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南京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7亿元用于新材料改造项目...近两年...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供需格局加快调整,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新的共识,新能源发展进入活跃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行业重塑。 氢能...
预期在双碳战略下,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监测的重点,也将为整个环境监测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如何把握?仪器信息网为此采...
仪器信息网今天采访了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磐诺”),结合具体的应用项目,来分享常州磐诺在行业中的宝贵经验。
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出,中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双碳战略下,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
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新增长点:温室气体监测》系列采访,今天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南京霍普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霍普斯公司”),探讨机遇、市场...
旗云中天Carbon3060s采用NDIR作为核心技术原理,该原理在保障中高精度的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还能大幅降低设备体积,将全部核心器件...
这些产品都基于公司多年以来的自主研发,产品范围几乎覆盖环监所有领域,产品形态也非常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固定式监测之外,还包括新型的船载、车...
两会期间,“碳中和”再次成为热点,环境监测公司也纷纷梳理与之相关的业务。对于上市公司,不少网友会积极询问相关情况,仪器信息网整理了环境监测...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不同环保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规划,仪器信息网对相关厂商进行了视频采访。来听听青岛众瑞产品总监王桐怎么说。
在环保展期间,智易时代销售经理赵玺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为我们分享了智易时代针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些发展情况。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
作为北京国资公司金融板块的重要子企业,北京国资租赁公司积极履行国企责任,逐年提高绿色租赁项目占比,搭建绿色租赁生态体系。截至2022年7月...
湖北锐意针对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选择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三个重点方向,推荐行业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温室气体核查项目负责人
“碳达峰”和“碳中和”早已成为热词,在此背景下,岛津针对温室气体监测分析为用户提供多种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相关热点检测。
以“3060”的碳排放愿景的目标性,分析现有碳监测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强调完善现有的碳监测体系。从政府端和企业端两个方向,介绍适...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连续监测系统技术现状和性能检测要求
主要介绍江苏省为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环统制度融合,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先期如何开展燃煤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
待定
我国碳排放量已超过百亿吨CO2/年,作为一个仍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体,2060碳中和所面临的压力极为巨大。通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对碳...
江苏海兰达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Picarro温室气体分析仪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配套的预处理系统,组成了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该系统目...
“碳达峰”和“碳中和”早已成为热词,在此背景下,岛津针对温室气体监测分析为用户提供多种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相关热点检测。
ZYGHG201温室气体监测仪的技术以及现阶段对二氧化碳、甲烷、H2O的技术成果的介绍,以及后续需要改进方向的介绍。
监测技术 | 原理/特点 |
---|---|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 | 小型化的气体原位探测技术,高精度、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 |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OA-ICOS) | 小型化的气体原位探测技术,高灵敏度,响应时间快。 |
非分散红外光谱技术(NDIR) |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光谱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较低。 |
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FTIR) | 能够实现多种组分同时监测,系统较为复杂,价格比较昂贵。 |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DOAS) | 能够实现多气体组分探测,光谱分辨率较低,易受水汽和气溶胶的影响。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DIAL) | 高精度、远距离、高空间分辨,但系统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 | 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光谱分辨率高,能够实现原位点式和区域开放式探测。 |
气相色谱技术(GC) | 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操作简便。 |
我认为碳中和和碳达需要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结合现有污染源监测体系,对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工作,建立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提供支撑保障。在明确仪器需求的项目中,涉及的科学仪器主要包括(便携式)温室气体监测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系统、温室气体连续监测系统、高精度CO2/CH4/N2O/H2O监测仪、开路式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高精度含氟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碳通量监测系统等。这些还是需求旺盛,市场竞争力强。
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校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实现路径尚不清晰,需加强科学研究,明确具体路径,提升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服务“双碳”管理工作的软实力。此外,应加强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的研究,提高国产化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硬实力。现阶段,温室气体监测设备较多采用国外进口品牌,面临着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在“双碳”目标下,应加快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气体监测设备,为全面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网络奠定良好硬件基础。
虽然我觉得”碳中和“是人类的出路之一,但是我并不认为就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物质需求这就能够实现,社会生活需求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但是技术性增长速度成本远远高于物质需求增长需求的成本,这就导致在没有到达节点前基本是很难做到资源均衡
又一个风口,需要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