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来自药品原材料、辅料及生产设备中的重金属被带入药品,尽管经精制纯化等工艺处理,也很难完全去除。而重金属对人体十分有害,故各国药典中均规定了重金属的限度检查。此外,在中药材种植和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药农为保证种植药材的产量会使用各种农药,虽然大部分农药会得到降解,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会残留于植物和土壤中,这不仅对中药材造成严重污染,也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因此对中药中重金属及农残的检验至关重要,即将实施的2020版中国药典将进一步推动药物安全性,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研究,采用更高效的方法进行相关检测也自然成了备受关注的热点。基于此,为加强中药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的最新技术交流,为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与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用户搭建交流与沟通平台,仪器信息网推出“中药重金属及农残检测技术进展”专题。


中国药典ICP-MS检测方法梳理与相关技术探讨

本文对中国药典中使用icpms仪器测试元素的方法进行梳理,并分享具体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李文龙:中药粉体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李文龙细论述中药粉体及其技术的研究概况,为中药粉体及其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看得见”的中药指纹图谱——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无需样品前处理,即可大限度的保留中药的“气味”,并通过气味产生的图谱即可看到物质含量的多少,从而进行药材药性的辨识。

德国耶拿:ICP-MS是中药重金属检测的发展趋势

中药材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无论如何,在新版药典的高要求下,中药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就重金属分析技术来说,更高效率的分析仪器例如ICP-MS是中药重金属检测的发展趋势。

仪器如何为中药“把关”:浅谈中医和环境

自神农氏尝百草起,中医已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数千年,且长盛不衰。但随着土壤、水质、空气等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巨大变化,近代中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高效低耗应对新药典中药重金属及元素形态分析

2020版《中国药典》刚刚颁布,从其编制大纲即可看出,对中药质量控制全面提高,中药重点工作是“全面制定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

新版药典中药安全性控制标准大解读

在中药标准方面,新版药典加强了对中药材(饮片)33种禁用农残和中药材(饮片)真菌毒素的控制。完善了《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指导合理制定了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农残、真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限度标准。

安捷伦:杜绝假阳性结果是药物重金属检测要点

部分重金属可以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特殊药物中重金属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所以须严格控制重金属在药物中的含量。例如,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铅的机会较多,并且铅易在机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所以药典检测重金属多以标准铅溶液和硫代试剂作为对照液测定重金属。

HPLC-ICP-MS法测试雄黄中的三价砷和五价砷

本次实验参照 2020 药典公示稿:汞和砷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通则 2322),测定中药雄黄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含量。 方法检出限(三价砷 0.0008%,五价砷 0.0003%)远低于药典限量值 7%,并且本方法同时分离了 5 种砷形态,在满足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分析需求基础上,可以扩展分析 5 种砷形态。

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文使用悟空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连续进样7针,其峰面积的重复性完全满足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 二、背景 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收录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其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其中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以控制药物质量。

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征求意见稿测中药饮片中的As、Cu、Hg、Pb、Cd

近年来,由于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中药材受到污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重金属元素是评价中药材及饮片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其污染是影响中药材走向世界的主要桎梏之一。 使用德国耶拿PlasmaQuant MS,参照药典《2321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两种市售中药黄芪和茯苓中As、Cu、Hg、Pb、Cd的含量。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完全满足药典要求。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的汞、砷

我们选择山参、甘草、麦冬、枸杞、杜仲五种中药材,参照药典,使用微波消解对其进行前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采用ICP-MS方法检测汞、砷含量,试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

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参麦注射液中Cu、Cd、Pb、As

标准曲线测得好,只是反映仪器的基本性能——灵敏度和稳定性,因为标准溶液没有基体影响和任何干扰。只有将复杂基体的样品测得好,测得准,才能彰显仪器的深层次性能——抗基体干扰和背景校正能力。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石墨炉,其耐受复杂基体的能力——原子化速率和原子化效率是不同的。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铜、铅、镉

我们选择山参、甘草、麦冬、枸杞、杜仲五种中药材,参照药典,使用微波消解对其进行前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采用ICP-MS方法检测汞、砷含量,试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

Zeenit700P+HS55-AAS法测黄芪茯苓中As,Cu,Hg,Pb,Cd

本文参照药典明《2321铅 镉 砷 汞 铜测 法 》通则,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法分析中药饮片黄芪和茯苓中5种元素—Cu,Pb, Cd,As,Hg的含量。 数据表明,本仪器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稳定性好。

固相萃取仪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净化

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有DDT和六六六,以及氯丹、七氯、艾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会对环境及作物造成污染,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本文用SPE400全自动机械臂固相萃取仪对有机氯农药的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净化环节进行了实验。

药典委修订33种禁用农药定量限标准并公示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

新修订的通则对检测的33种禁用农药限定量做了部分微调,还公示了对中药有害残留物(残留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生物毒素等)限量的指导原则。

一本书让你了解中药质量控制及分析

为了让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及时了解中药质量分析技术的新方法、新特点,解决大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杨美华研究员主编的《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已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药再陷“质量门” 药企不检测农残

考虑到中药原药检测的量大面广特殊性,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将促进食品农残专用快速检测仪器企业开发相对应的专用仪器或研究检测应用方法

中药企业用户产品技术交流会——海能显身手

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是“四大药都之首”,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为提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水平,2016年10月末,在亳州举行了中药企业用户产品技术交流会,众多企业用户及技术人员等到会,海能仪器积极参与其中。

仪器如何为中药“把关”:浅谈中医和环境

自神农氏尝百草起,中医已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数千年,且长盛不衰。但随着土壤、水质、空气等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巨大变化,近代中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弘扬国粹,海能仪器助力全国中药质量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中药质量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安国召开。研讨会以打造“人人可分享,人人做传承”为理念,以求真正做到“师百家之所长”的学习效果。

药典委修订33种禁用农药定量限标准并公示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

新修订的通则对检测的33种禁用农药限定量做了部分微调,还公示了对中药有害残留物(残留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生物毒素等)限量的指导原则。

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中药重金属、农残、黄曲霉毒素等的限量标准草案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增加中药的安全性指标控制项目,尤其是加强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的控制,2012年10月25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发布了有关中药重金属、农残、黄曲霉毒素等物质的限量标准草案。

台湾将提高中药重金属含量限制标准

台当局“卫生署”昨表示,以往科学中药的总重金属含量多数限制在100ppm(1 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以下、少数规定在50ppm以下,今年6月起则一体适用、全限订得低于30ppm,以更严的标准,保障民众食用的安全。

药典中药强监管,“消”瘴”解”毒选屹尧

2020 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发布了最新进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共拟修订药材标准218个;重金属、禁用农药通用要求涉及药典收载的植物类药材标准有544个;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拟修订7个;中成药拟新增加品种117个,修订品种160个。

“中药”一世英名别毁于“农残超标”

无论是中药材的供应商,还是中药的生产商,对于药材品质的管理缺陷,对于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的放松,其实都急需反思,而中草药质量标准的缺失,更亟待弥合。但愿中药的一世英名,不要毁于“农残超标”。

中药农残超标呼唤“最严格监管”

中药本是治病救人的,如今却农残超标,之所以会出现农残超标,恐怕与源头不无关系。除种植环节失范,指导标准缺位也导致中药材行业乱象丛生。我国目前对中药农残限量标准很少很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生产。

海能:看的见的“味道”,以“挥发性成分”为切入点对中药道地进行研究

  •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