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21,中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的时光,见证了我国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构筑了拉曼光谱研究和应用的坚实基础。这期间,有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汗水,有国内外各大仪器厂商的努力,更有各行各业用户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篇篇高质量论文亮相顶尖国际期刊,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科研群体从小到大,科研成果聚沙成塔,实际应用也逐渐普及,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023相约开封 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闭幕

2021年12月28日,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迎来了最后的大会报告和闭幕式环节。

薪火相传40载 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开幕

2021年12月25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北京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正式开幕。

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日程公布

由于疫情原因,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以线上会议方式举办。

中科院物理所刘玉龙研究员:组建物理所第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历史回顾

“经过四十年的岁月磨练,我从懵懂的青涩到朝气蓬勃的青春,走过了沉着稳健的成熟,印记上了已知天命的沧桑。今天仅以开始参与组建物理所第一台拉曼光谱仪的片段纪念自己从业光散射的四十年,并与大家分享。”

清华大学吴国祯教授:追忆四十年的“光散射”

“科学无国界,但现实的世界告诉我们,科学必须在中国生根,因此也需要深耕于中国土壤中的期刊。我们寄望,即便再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也要维护这个学报的生存和发展。”

北理工张韫宏教授:关于拉曼光谱技术运用的几个故事-从入门到应用

“拉曼研究光散射,诺奖成果应用多,无奈信号很微弱,发展路上多坎坷。激光问世启新程,拉曼光谱获新生,共焦技术显神威,收集效率倍增多,表面增强谱新曲,针尖拉曼唱高歌。”

楚雄师范学院司民真教授:随光散射一起成长

"今年恰逢第一届全国光散射大会召开和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作为在光散射这个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不免思绪万千,成长之路一遍遍在眼前浮现。"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科研苦后甜——我的十年拉曼散射研究之路

“十年岁月,我把青春留在实验室、讲台上,也留在了每一个SERS和拉曼光谱检测的新构想里;十年时光,见证了我科研工作中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我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

蓝国祥先生在我国光散射研究方面的贡献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先生对中国光散射事业的发展都做出很大的贡献。从第一届厦门光散射会议开始直到退休前的第十一届,没有错过一届会议。

上海师范大学杨海峰教授:我读研时期的拉曼情节

我相信,随着仪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仪器界、学术界、金融界和应用界共同努力,拉曼技术定能够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京大学吴兴龙教授:青涩的学术生涯从拉曼散射研究开始

现今拉曼谱仪和拉曼散射研究获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我由衷地为我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正是这门学科的发展造就了我的现在。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记国产拉曼光谱仪器研发的心路历程

有专家统计,过去的10年,中国的拉曼市场总量扩大了10倍,在公安缉毒、安全检查、珠宝鉴定、塑料打假、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药品安全、生物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与拉曼的不解之缘——长春光机所李备研究员

”我和团队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决定留在这里创办公司,甚至没有考虑股权和年薪,因为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从上游的激光器、光学元件加工到下游的基因测序,一切资源不出光机所的院子就能找到。“

十一年又磨一剑 厦大李剑锋教授再发Nature

北京时间12月2日0时,Nature刊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题为“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的研究论文。

青岛能源所提出“拉曼组内关联分析”揭示代谢物转化网络

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提出了名为“拉曼组内关联分析”(Intra-Ramanome Correlation Analysis; IRCA)的理论框架与算法,并示范了细胞工厂功能测试等方面的应用。

拉曼积分球光谱仪在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该技术已经能实现常压下ppm量级的气体检测,还可以通过增加激光功率、对气体加压以提高气体密度,增加曝光时间等来进一步提高检测限。

打铁必须自身硬 多方联动破解国产仪器卡脖子难题——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永爱

国产仪器厂商要想活着,只要有单子就可以;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一家领导者,产品、市场和品牌才是关键内核。

拉曼光谱仪:三十秒速测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

嘉庚创新实验室公共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李剑锋教授团队公安部禁毒情报中心、厦门赛纳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毒品数据库,并结合自主研发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可在三十秒内实现电子烟油中现场痕量毒品的快速鉴定。

社会面防控体系建设将是拉曼产品新的市场机遇 ——“创新100”走进南京简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随着专业工具的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和各项应用标准的完善,社会面防控体系的搭建变成可能。而手持/便携拉曼产品的快检识别性能和其智能化的数据平台支撑是在以上民生社会防控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具抓手。

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苏州开幕

2019年11月3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在苏州同里湖大饭店开幕。本次会议的协办方有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苏州市精准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本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同时也是时隔36年之后,光散射会议再次落地苏州(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于1983年在苏州大学举办)。

越来越“精细”的表面增强拉曼研究——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SERS分会场报告摘录

本次会议各位老师的报告,涉及了各类型SERS基底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老师的研究已经越来越“精细”,他们的研究工作不再局满足于“是什么”,更多的在研究“为什么”。

35家厂商齐聚CNCLS20——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之厂商篇

本次会议更是吸引了35家拉曼光谱仪相关厂商参展,可谓盛况空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展的厂商中,既有国内外的拉曼光谱仪生产厂商,也有代理商;参展的仪器既有实验室台式拉曼,也有便携/手持拉曼;展示的产品既有仪器整机,也有激光器、滤光片等关键部件等。

光散射学术盛宴圆满落幕 2021长春再相聚——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闭幕

闭幕式结束之后,会议也宣布:第三届生物医学拉曼光谱学术会议将由华中农业大学承办(2020年11月6-8日,武汉),第二十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由吉林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承办(2021年8月中下旬,长春)。

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

2017年12月2日,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19)在广州中山大学梁球琚堂召开。为了充分展示了我国光散射领域在近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也为进一步促进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承办了此次会议。

“热火”的表面增强拉曼——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之分会场

CNCLS19表面增强拉曼分会场共安排了15个邀请报告、21个口头报告,报告内容多围绕着表面增强基底的制备及其机理或应用研究。

光散射的盛宴——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是一届成功的会议!李灿院士在致闭幕词的时候如此总结到。首先是因为此次会议展现出了我国光散射研究所呈现的一派繁荣景象。过去有段时间我国拉曼光谱研究90%左右的工作都集中于某种增强领域,而从此次会议的各种报告、论文可以看出,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有了展现,说明我国光散射领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之上。

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将“大展拳脚”——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之分会场

“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刑侦及其它”分会场共安排了15个邀请报告、21个口头报告;从分会场的报告内容和数量来看,目前生物医学已经成为拉曼光谱的热点研究领域,相关技术研究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之拉曼仪器厂商篇

为了了解、掌握最新仪器技术,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专门设置了厂商技术交流报告分会场,雷尼绍、HORIBA、赛默飞等仪器厂商介绍了其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第16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

2011年11月26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四川大学协办,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赞助的“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约3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全国光散射会议闭幕 11人获优秀奖

2011年11月28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四川大学协办,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赞助的“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落下帷幕。下一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将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于2013年在西安召开。

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2009年10月18日-20日,受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由郑州大学承办、楚雄师范学院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郑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反映近年来在光散射领域取得最新进展和成果的国内外投稿200余篇,来自德国、美国、俄罗斯、新加波、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70家多单位3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 目 录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