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正当时

【深度】与28位企业家深聊后,我们看到了国产仪器的出路…

中国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是“广大全”,而是“专精特新”。“专”就是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个专业领域做深做透,做到行业第一。“精”就是把仪器做得精细、精致、精美,成为精品。“特”就是产品独具特色、技术独具特色、应用独具特色。“新”就是创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和新功能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深度】国产仪器被什么“卡”住了脖子?

说起国产仪器,过去我们常听到的描述是悲情,产品趋于同质化,低价竞争常态化,想要叩开高端实验室的大门,却被人戴以有色眼镜看待,外企喝汤吃肉,国产厂商却还在找米下锅。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尤其在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双重洗礼下,在利好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之下,国产仪器的受关注程度和发展速度早已今非昔比。加强高端仪器研发制造写入“十四五”规划,各地采购新政支持国产仪器,用户对国产仪器的接纳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国产仪器企业正由内而外焕发新的活力。

什么是“国产仪器”?

聚焦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国产仪器”?政府采购项目中,我们会看到“本项目采购本国产品(不允许进口产品参加)及服务”这样的要求,意味着这个项目要求采购国产。然而,究竟什么是国产,“国产设备”概念的边界是什么?是《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中表述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生产的设备。 近两年国产仪器的发展引发市场及公众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活动,广泛征集来自政府部门、用户、企业等单位人员的观点。聚焦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国产仪器”?为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仪器信息网近日发起了互动话题,来看看各方的解答。

国产优先!14省2021新政策支持采购国产仪器

我国国家政策对于本土仪器企业的支持,一方面体现在政策中鼓励优先采购本国货物,鼓励向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倾斜;另一方面,进口产品采购需要进行论证备案,部分省份甚至经过专家论证形成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非必要不进口”,进而限制进口仪器的采购,非进口产品清单上的仪器设备要求采购国产。本文特将14省2021年新发布的国产仪器支持政策加以整理。

国产厂商看过来!“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活动主题约稿

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活动。活动将涉及以下模块:国产仪器企业谈发展路径、一台国产仪器进入高端实验室的故事、用户谈与国产仪器的那些事儿…..

"我与国产仪器的那些事儿!"主题有奖征文活动

现诚邀您站在用户角度,就“我与国产仪器的那些事儿!”为主题发表感想

天美仪拓总裁付世江:国产仪器若不能做大做全,就要做细做精

除了产品和技术,国产仪器面临主要是研发人才、企业生产规模、用户使用习惯和市场购买倾向的制约。国产仪器发展历史基本在20-30年,企业小而众,技术需要多年积累和沉淀,故大多数企业介于生存和发展之间,难以在研发上做大规模投入,而科学仪器研发又具有其超越一般工业产品的复杂性,更难以吸引高端研发人才,这样很难产生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只能处在人有我有的同质化竞争之中。

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如何更新用户认知,打消"国产偏见"?

替代进口不是空话,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仪器,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国产仪器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产仪器科技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形成高端仪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效机制,深化高端仪器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协调联动,无缝对接高端仪器应用市场需求,加快推动高端仪器从实验样机到产业化产品的自主研制进程;需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力求实现国产高端仪器人才从“稀而缺”到“众而优”转型,推动国产高端仪器产业加速勃兴。耐得住寂寞,长期“坐冷板凳”潜心研发与培养市场,面对重重艰难,刻苦攻关,永不言弃,最终才实现打破国内高端核酸检测设备被进口垄断的局面,在新冠检测中实现关键装备自主可控,并大量应用。

莱伯泰科董事长胡克谈国产仪器:努力做到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本期,仪器信息网邀请到了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发表看法。近两年,莱伯泰科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司于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让更多行业外的人士知道了什么是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紧接着又在2021年发布质谱新品,强势进军高端分析仪器领域,以发展高端仪器产业、助力中国制造腾飞为己任,锐意突破,不断进行产品革新。我们知道,发展国产高端分析仪器的道路必定不易,胡克博士是如何看待并规划的呢?

力试科学仪器总经理王斌:国产力学性能试验设备的挑战与机遇

试验机行业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型的行业。传统是因为试验机是最基础也最古老的机械设备之一,早在17世纪,伽利略、达芬奇就利用原始的方法,来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中国的试验机行业起步于解放初期。说这是一个新型产业,是因为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更高的质量要求不断地对试验机提出更精确和更高性能的要求,以获得更加真实和科学的试验数据,所以先进的高端试验机必须应用最新的综合技术不断提高创新。目前我国高端的力学测试仪器主要依靠进口,而国外的的生产厂家对很多我国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必需的试验机设备是禁售的,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纳谱分析董事长刘晓东:解决“卡脖子”问题,既要有“顶层设计”原创能力,也要掌握“底层核心技术”——

要解决上述“卡脖子”问题,首先企业需要建立核心竞争力:既要有“顶层设计”的原创能力,也要掌握“底层核心技术“。这些需要企业在研发和人才方面持续投入,不断积累。 其次,需要完善产业链,包括色谱微球、表面改性所需试剂、高精度色谱柱管等,只有这些方面形成闭环,才能在生产原料方面完全独立。 另外,与客户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尤其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研发和生产质控对液相色谱柱性能的要求往往高于目前国内外厂家所能达到的水平。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色谱柱生产厂家与用户密切合作,精准了解用户的痛点并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 最后,政策支持,包括国家各级政府的各项激励和扶持政策、国产科学仪器的采购倾斜政策以及对同类进口产品的关税政策。

屹尧科技市场总监张加明——国产仪器:织就万民伞,鲤鱼跃龙门

很多习惯了打游击战的国产仪器,最擅长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有一种常年在低端市场厮杀出来的独特气质。低端市场不全是价格战,但是价格的确更为敏感,久而久之,就更容易迷信:没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那肯定是钱不够。话糙理不糙,这话不能说错。问题是,当大家伙开始不再满足于在边角料市场搞游击,觉得开启攻坚战的时候,“钱不够”的困扰就经常遇到了,而且是“钱远远不够”。要突破高端市场,主要还是靠产品。屹尧科技微波消解仪今天能够在第三方检测、制药、乳品、司法鉴定、海关等系统取得对外资品牌的优势,当然有各种天时地利人和,但根本上来说,首先还是产品的成功。从硬件到软件,一点点打磨,真诚甚至珍惜每一个用户的反馈,不是应付过去,而是汇总分析作为产品改进的契机。客户体验跟产品性能和品质一并螺旋上升,踏实干上20年,相信一切都会有改观。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海能未来技术总裁刘文玉:中国科学仪器的发展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企业带头人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即不仅仅做一个拿仪器赚钱的商人,更要做一个科学仪器领域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这就需要企业带头人舍得大手笔的投入、具有长期坚持的精神以及严谨的做科学仪器的态度。 • 其次,开发一款优质的产品国外公司需要花费2-3年的时间,建议我们国内企业不要一年就开发出一款产品,要花时间认真做好市场调研,根据自身研发能力和对外合作能力,设计好产品的开发流程。 • 第三,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要脚踏实地,做好仪器的可靠性设计,不去追求极限的性能参数,在没有做好基础的科学仪器的情况下,不去直接模仿开发国际最高端仪器,万丈高楼平地起。 • 第四,一分钱一分货,高品质仪器,一定有一个高价值定位,做好市场的价值营销,而不是在国内企业之间死拼价格、恶性竞争。 • 第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重视应用技术支持,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不断收集用户使用的信息,不断迭代改进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 最后,企业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吸引国际人才,不断创新,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双赢,一步一步积累经验,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出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稳定可靠的科学仪器。

丹东百特总经理董青云:对新形势下科学仪器发展路径的思考

仪器在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促进科学仪器的产业发展制定了不少政策,如设立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资金,制定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的攻关计划,制定了鼓励用户选购国产仪器的政策等等,这些都国产仪器发展的“利好”政策。但是,科学仪器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周期长、产品批量小、要求精度高。这样的产业仅靠企业和行业自然发展,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卡脖子”的状态,建议国家制定特殊政策。一是国家要像重视集成电路、重视光刻机一样重视科学仪器行业,对高端科学仪器和关键零部件进行技术和工艺研究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补上空白,再谋求发展。二是率先在仪器行业取消“最低价中标”规定,研究“最高性价比中标”机制,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以此淘汰“质次价低、滥竽充数”的“劣币”,提升中国科学仪器的整体水平。三是对“不得用在中国敏感行业(如军工)”规定的外国品牌(厂商)实行对等限制政策,限制该品牌在民用领域的进口量,为国产科学仪器和不限制应用行业的国际品牌争取市场。

浙江福立商业运营总监房久骞:国产色谱仪器如何突破发展难关

科学仪器是高端制造业和工业的基础支撑,也是科研技术水平的体现。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长期处于被进口仪器垄断的局面,常常出现某些技术或某些客户被进口产品“卡脖子”。这种“卡脖子”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整个工业供应链体系中一些核心零部件缺失,如仪器上常用的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而在质谱四极杆、离子源这类需要精密加工的部件上,其材料选用和精加工工艺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另一方面也存在进口仪器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设立了不平等竞争机制。这几年兴起的网络版色谱软件,就是其中之一。受合规化政策要求和客户需求影响,近些年网络版色谱软件在中大型制药、化工企业增长很快。具备网络版软件的各进口品牌之间呈现出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的趋势,而将众多国产色谱厂家拒之门外。要打破这一格局,对国产仪器发展而言无疑又是一项挑战。

中镜科仪集团教育中心总监张康:国产仪器发展路径中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精密科学仪器,对探索微观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没有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扫描电镜厂家屈指可数,甚至于电镜附带的周边设备和耗材也需要大量进口。从市场层面来看,我国2020年仅采购电镜主机的资金就超过30亿元,这么庞大的市场,只有很小份额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依赖进口导致该领域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仪器功能开发滞后、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透射电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我国透射电镜的研发制造能力还处在世界前列,后来由于多种因素,透射电镜的自主研发制造工作中断,直到现在全部依赖进口。如今,高端的冷冻电镜和球差矫正电镜,一台动辄数千万元,每年的实验成本和技术维护费用亦是不菲。那么,难道我国就没有一家企业看到这块大蛋糕吗?

聚束科技: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 扫描电镜市场迎来新春天

由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日趋激烈,在技术知识领域,中国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仍依赖发达国家,核心技术被卡住命脉,愁城难解。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而在众多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术清单中,扫描电子显微镜亦在名单上。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通往微观世界的桥梁,具有景深大、分辨率高, 成像直观、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宽,可测样品种类丰富,几乎不损伤和污染原始样品以及可同时获得形貌、结构、成分和结晶学信息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司法、地球科学、材料学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微观研究。但目前我国科研与工业部门所用的扫描电镜严重依赖进口,每年我国花费超过1亿美元采购的几百台扫描电镜中,主要产自美、日、德和捷克等国。国产扫描电镜占的份额很小,约5%—10%。

发展国产高端原位电镜技术:从“广受关注”到“好用”——“创新100”走进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

科学仪器行业活跃着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中小仪器厂商,为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仪器信息网在2021年继续推进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以公益性的宣传报道和资源对接,助力行业筛选扶持真正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种子选手”。2021年“创新100”第四站,仪器信息网带你走进原位电镜技术研发制造商——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CHIP-NOVA (以下简称:CHIP-NOVA),公司创始人廖洪钢教授分享了CHIP-NOVA的技术起源与创业历程。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永爱:打铁必须自身硬 多方联动破解国产仪器卡脖子难题

相较于当前大家热聊的硬件产品卡脖子,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国家比现在更困难得多得多,但是我们一样能够造出原子弹、氢弹,这说明技术卡脖子不会是一个永远不可攻克的难题!回顾这段辉煌的历史,我个人认为能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解决这些卡脖子之前,我们应该先解开认知“卡脖子”的问题。 一是“用户偏见”卡脖子。比光谱技术、供应链等更可怕的脖子,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国内最终用户对国产仪器存在严重的偏见、陈见。有些最终用户吝于把“使用”甚至“试用”的机会给到国产仪器,相当于就直接掐灭了国产仪器的生存机会、成长机会。这种脖子才是卡死国产仪器的真实卡手。  二是“不公招标过程”卡脖子。仪器市场现在比较流行打包招标的方式,国内仪器厂商多为小企业,打包招标相当于变相削弱了最终用户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国内仪器小企业参与的一线生机。相比于资金和业务能力以及灵活性强大的代理商,国产仪器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竞争中的胜算渺茫。比如今年上半年如海参与的某个高校招标,其规定进口产品可以90%付款,而国产仪器需要验收使用三个月后才能付款,这是很不公平的。

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木:国产单细胞柔性高通量分选技术历经“十年一剑”磨练后的发光发热

历经近半个实际的科技迭代发展,单细胞操控技术日新月异,从最初的人工方式,到风靡半个世界的流式分选技术,以及近些年出现的拉曼检测分选、视觉捕捉、气动高压分选、光镊控制、液流瞬动等手段,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不断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发展。 2015年之前,生命科学中的单细胞分选应用,甚至包括细胞分析、捕获、操控等领域,均是进口仪器的天下,“单细胞”成为制约中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卡脖子”技术之一,仪器与耗材严重依赖进口,国产仪器只能做一些边边角角的低附加值外围部件。

杭州柏恒常务副总徐伟兵:PCR制冷片等被“卡脖子” 仪器行业高端人才稀缺怎么办?

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仪器行业虽然与国外大型仪器公司的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现阶段已有不小的进步与发展,并且随着国产仪器的发展,大众对国产仪器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 科学仪器的终端用户大都是高校和科研单位,国家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优先采购国产设备,是对国产仪器发展最大的利好,毕竟有市场保障,企业才能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工业用芯片研发,鼓励企业用国产芯片,并在高校实验室和科研单位推广国产的开发板、仿真器等开发工具,建立免费的网络技术交流社区或论坛。 同理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但软件受制于电脑端操作系统,需要跟国产操作系统同步发展。 高校需要加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实验室与企业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学生可以学习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产品应用,企业管理,企业可以从实验室获得先进技术,并可以引进优秀毕业生。 国产生物仪器行业不同于传统民用设备行业,生物仪器行业技术门槛较高,研发投入大,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随着国内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与崛起,国产科学仪器必然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产仪器企业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坚持,逐步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届时,国产仪器企业将蓬勃发展,部分企业跻身国际一流科学仪器行业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科学仪器会逐渐完成国产化替代,这个行业也会发展发展越来越好。

北京层浪科技创始人刘铁夫:国产科学仪器行业与黄金十年

工匠精神也就是专注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不断精进不断提高的态度。相比进口大厂商几十年的积累,很多国产厂商往往只有几年的发展经历。如果在这样情况下,不能发挥工匠精神,则追赶过程会更加不顺利。所以一定要专注聚焦,持续精进努力,在一个小点上“饱和炮火,密集攻击”,在一个小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钱学森说过“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矮一截,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也能干”;同理,中国人也不比外国人高一截,人家几十年的积累,我们不可能轻轻松松的追上甚至超越。只能发挥专注精神,借助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良好基础,更好的实现后发优势。

上海科哲张建明谈国产仪器:国产厂商要有技术积累和管理积累才能不被“卡脖子”

仪器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大量方案尝试,需要长性与长期投入,击败进口要靠技术,很多企业没有人才队伍,技术来源基本靠公司分裂重组,这样产品高度同质化,只能打价格战,价格战到一定阶段只能偷工减料,造成国产仪器声誉下降,自己卡自己脖子。国产仪器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积累才能不被“卡脖子”。

臻准生物:产业结构发展不均导致仪器行业人才“卡脖子”

毫无疑问,数字PCR技术未来会发展成为一个主流的分子检测技术。但是,这个技术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两个巨大的障碍,一个是“贵”,一个是“复杂”。“贵”是设备和耗材价格高,进口品牌设备动辄100多万,做一个测试的耗材需要大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复杂“是指,操作过程复杂,微滴制备,多次反复移液,让操作人员苦不堪言。对于国内用户而言,这种仪器价格高,配套耗材贵,真正用上的人很少,大多都只是听说过。因此,这样好的技术也很难体现出它的价值。

上海智城总经理沈水兴:国产仪器面对“卡脖子”,还需“三位一体”合力解围 !

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和行业规模、产业成熟度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国生物仪器制造行业整体还存在着“小、散、弱、乱”的现象,这无益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我以为,通过行业整合式的发展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促使整个行业实现“由小变大,由散而聚,由弱至强、由乱达治”的目标,这应该是中国生物仪器制造行业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最终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珠海真理光学董事长张福根:谈国内外激光粒度仪技术现状及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起高端的科学仪器,大多数国人都认为进口的国外仪器比国产仪器先进。但是,对激光粒度仪,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总体上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水平相当,有些国产品牌甚至领先于世界同行。国外产品的价格确实高,但是技术性能一点都不高。所以,某些国家如果想在激光粒度仪上卡中国的脖子,不仅对中国的粒度仪应用产业丝毫无损,而且还会自行断送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安泰瑞科:浅谈国产仪器另类“卡脖子”现象

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发展,中美之间的技术冲突已不可避免,对于国产仪器,特别是实验室基础科研类仪器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因为很多基础实验、检测需要的仪器目前还是以进口为主,国产很少。但是趋势在我,时间优势在我,政府,市场和用户都在支持国产仪器的发展。在一些核心的仪器中,国外品牌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而这其中美国及与美国关系较好的西方国家占据绝大部分品牌,很多时候存在卡脖子风险。而在这种硬性卡脖子风险之外,更有一种思维上的卡脖子风险存在。这个比起技术上的卡脖子,危害性更大。

杜伯特谈国产仪器:把握十四五规划新机遇,坚持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尽管中国科学仪器的起步时间并不比西方国家晚多久,但国产仪器仅供实验室需求,无法大批量生产和销售,从而缺乏市场反馈数据来支撑后面的技术改良和产品升级。而且,部分国产仪器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很多小企业面临着存亡问题,难以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上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这样很难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只能在低端同质化竞争中求生存。

优浦达:潜心技术迭代——国产仪器强势崛起,势在必行!

国产仪器也正值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设备的技术、制造工艺还是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上国家积极鼓励仪器行业发展,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并在一些采购项目中鼓励使用国产仪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仪器的发展提供了给予。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对于环保、医疗、石油等领域越发重视,以及这些领域对仪器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我国仪器行业的发展队伍越发壮大。

用户对国货认知在好转 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剧烈动荡,承载高端技术的实验仪器也处在威胁中。国家大力扶持国产仪器产业,各地都在陆续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出台各种奖励补助措施,特别是许多用户也开始大力支持国货,对国产仪器的歧视情况也逐渐好转,优先选用国产仪器的情况也时有所闻,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就要来了。 蓦然回首,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进口产品占据全部国内市场份额的环境下,一点一滴逐步开拓市场空间,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产品性能,除了技术伙伴销售伙伴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许多最终用户对国货的信任。没有信任和支持,单靠我们自己,不可能在消磁器领域开拓出今天这样一片局面。

中国科学仪器的发展:敢为天下后,故能成器长

第一,国内部分用户在不深入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崇洋媚外。例如,在2013年巴西Ourofino Agronegócio中国代办处采购实验室洗瓶机,先是在上海考察了语瓶的三家用户(交大、USP和上海石化院),再到天津工厂实地考察,最后发货前到工厂验收发货。这个过程中有两方面感动我:一是他们考察认真负责;二是巴方CEO对中国仪器和设备的高度肯定,所以公司发展优先采购中国仪器和设备。 第二,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国内的企业家一般三年的冲劲,具有百年企业精神较少,需要提高企业家精神 第三,资金,需要巨量的资金把工匠精神发挥出来,需要给工匠们解决住房和生活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他们专心地工作,才不会想法子去挣快钱。

华谱科仪总经理王利春:国产液相色谱仪器如何突围

由于国外厂商多年的品牌口碑积淀,客户对于进口液相色谱产品已经形成了产品依赖,不愿改变现有的使用习惯,加之过去国产液相普遍性能不稳定且服务体验不佳,客户渐渐对国产产品失去了信任。因此,国产液相色谱仪器要获得良好发展,除了需要攻克产品和技术方面的难关,还需要改变用户使用习惯、消除用户对国产仪器的不信任感,这是国产企业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此外,行业标准和方法上的“卡脖子”问题也不可忽略。国外企业由于用户覆盖广泛,技术实力雄厚,已经在已有的基础上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因此能够更早的介入国标方法的制订以及行业共性问题的研究,比起国内厂商忽视这一方面的投入,国外厂商在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就具有了先天更大的优势。

荧飒光学总经理李纪华:关注小而美的企业 做某个仪器品类的隐形冠军

首先,对于核心部件问题,比如红外检测器中的DLATGS检测器,我们国内中科院的研究所即使有相关的技术,因为用量少,没有实现商用化,经过10几年,相关的技术都消失了,所以国家应该通过鼓励科研院所的长期投入来解决类似问题。 其次,对于高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需要用户的使用反馈,多提意见,进而企业就能迭代改善产品。其实很多欧美仪器企业借着中国这庞大的“试验场”,不断优化高端仪器,快速成长更新。反观国产仪器,在创业初期,很难获得用户的青睐,反而受到诸多刁难。所以我们希望国内形成使用国产仪器的良好氛围,我们就能快速成长,优化提升高端仪器。 另外,为了突破高端傅里叶红外垄断局面,我们会大幅度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链,使国内市场逐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湘仪——一个老牌国营“三线厂”,是如何艰苦奋斗,走向行业领先的

为谋求发展,2001年湘仪进行了私有化改制。曾任湘仪离心机技术科科长的武育荣同志接手了离心机厂。摆在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褪去辉煌的湘仪:前任领导层留下了诸多问题;在国企落寞的这几年里,员工们早已失去了曾经的干劲,基本没人对改制抱有希望;产品质量大幅度下滑;之前积压的售后问题也没有为客户积极解决;外部新兴崛起的众多离心机厂家都在疯狂的挤压市场,部分竞争对手甚至恶意造谣湘仪离心机已经垮了……

伍丰仪器CEO马昱:中国智造 - 厚积而薄发 成长在路上

就现状而言,国内市场的液相色谱仪器市场几乎被进口产品所垄断,大概占据了85%-90%的份额。进口产品起步较早,以“沉浸”式培育中国市场,建立了强大的知名度和信任感,而对于国产仪器,有着普遍的不信任感。不信任感主要来自于起步较晚、同时存在产品良莠不齐、对于用户来说难辩各厂家的品质,直接导致大多数的企业以采购进口仪器作为解决方法。

国产替代 磐诺已按下“快进键”

相比一些领先的进口产品,国产高端气相色谱还面临诸多“卡脖子”的问题。例如,国外产品的工作站平台,可接入多种仪器,甚至各个进口仪器间可互签协议,进行准入,实现了多公司、多产品体系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而国产仪器设备无一例外被排除在外。现阶段国内的数据管理多数还处于离线数据对比、线下文档交互的阶段,而流程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台账对照的方式。这些 “卡脖子”的技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中国产仪器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若用户想要做到数据互通则必须购买进口昂贵的硬件、软件服务。

如果仪器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记国产仪器使用心得

在下乃是一名小小的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工作,主要负责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所以接触的仪器还是非常多的。我们单位偏向于生物化学类,我所管理的平台上有许多仪器,从小的台式离型机、PCR仪、细胞破碎仪到大型的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高分辨液质联用仪等,其中包含很多国产设备,但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设备范围内。其中样品制备类的设备较多。

谈谈使用国产仪器的感受

我们是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从事农产品中农残与水质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实验室里的大型仪器多是进口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与前处理设备是国产的,我谈谈使用国产仪器的感受。

国产仪器还要走多少路?——谈国产仪器厂家业务的执着

在和国产仪器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让我有感触的不是国产仪器本身,而是有些国产仪器厂家业务的执着

谁说“国外的月亮就得圆”?- 国内外设备优点大比拼

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好?在实验室中一直是一个讨论不朽的话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仪器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近几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与日加剧,由此引发的国际社会关系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宏观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文件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支持国产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进口品牌将如何更好地制定本地化策略?我作为国产仪器的用户,现就我对国产仪器的认知与大家商讨。

说说国产仪器的“江湖救急”的一次经历

话说最近的一次复评审,因为疫情的原因,CNAS评审组决定采取远程审核,既然是远程审核很多的检测项目就只能靠录制操作来完成。于是,大家开始忙碌起来,等到技术专家把现场演示的项目发过来,定眼一看完了,因为其中抽到的一项AATCC 61项目负责人正好因疫情出过外省正在家隔离,没办法只要让备选人员上场。因为我们的项目都是定岗的,所谓的定岗就是对于大宗检测项目,比如相同的耐洗色牢度员工A使用国产耐洗色牢度仪做国标标准方法;而员工B使用进口设备做AATCC方法,这样一来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结果的准确性都有好处,为了做好替补工作,自然他们的学习内容和监督方式等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AATCC 61的视频操作任务只能落到员工B的头上了。员工B说起来也是老员工了,操作不在话下,也许是因为拍摄视频紧张、也许是因为对进口设备的熟识度不够、英语水平有限;在升温操作时,忽视了一个细节的操作导致加热器不加热,温度始终升不上来。此刻,要想购买部件肯定来不及,再加上疫情,进口件能不能买上也是个问题啊。

一味迎合需求还是科学严谨?国产分析仪器仍需在差距中找突破!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科级技术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验室的分析化验仪器也在发展进去。国产的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进步我们要看到,更要看到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在差距中寻找突破和改进机会。

北交所为创新仪器企业增强信心,浅谈国产仪器发展问题

现在北京交易所的成立给了创新型仪器企业很大的信心,相信此举一定会有大量的此类型企业涌入这个行列中,因为资本化一定能驱动大量的淘金者。

仪器稳定性,你是跑去过节了吗?

这些设备是经过数次集中采购陆续进入实验室的。现有设备总价值约六百余万元,其中国产设备占台套数的九成,但是价值只占到六成。国产设备主要是合成设备、制剂设备等,比如搅拌器、压片机等;进口设备主要是分析仪器,比如紫外、液相、气相、粒度仪等精密高值设备。

国产仪器缺少的一张名片——“精与细”

“在一家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大学所学为工业分析,毕业后直招到单位分析检验中心。干过分析工,也干过班长、值班长,再到后来的工程师以及兼职的安全员,到现在的副主任,主管实验分析。从仪器的操作使用到维护保养、维修,再到现在的仪器的选用、采购都经历过。”——仪器论坛用户 周萍

不要伤害我的中国心,我与国产仪器那些如鲠在喉、不得不说的事

我从事仪器行业工作14年了,之前换过一家单位,但都是地方高校,工作内容基本不变,在单位主要是负责大型仪器的使用、维护及讲授部分仪器相关的课程。我分管的仪器里,国产仪器主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仪,当然这两类别仪器实验室同时也有进口的仪器,但是高效液相色谱仪都是进口的。这个购买布局估计和很多地方高校类似。国产的气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很多国产仪器厂家的也很不错,和很多高校老师、仪器工程师聊过这个话题,大家都是持这个观点。高效液相色谱暂时国产的用的少些,我暂时没见过国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有点孤陋寡闻喔。我们实验室的大型仪器,有两个使用目标:一、教学用,二是科研用,一般本科学校毕业生做毕业论文期间,仪器使用会非常紧俏。

10年从业经验——浅谈我与国产仪器的那些事儿

本人毕业后就从事实验室检测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了。既然是在实验室工作,自然少不了和仪器设备打交道,可以说,检测设备是实验室生产力的保障。好的设备不仅故障少,数据精确,而且使用寿命长,为实验室节省很多维修维护的费用,提高检测效率,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酒检仪检定工作之洞见:国产精密分析仪器亟需突破

近年来,民生安全越来越被重视,酒检仪不仅作为交通管理部门检查酒驾行为的工具,还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单位用作上岗前的例行检查。所以这一块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我所使用的气液两用酒检仪检定装置是中科环仪计量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检定装置,操作简单,快捷。其原理是利用饱和与质量流量动态配气法,其提供的乙醇气体浓度均直接溯源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更加科学严谨的应用于酒检仪的检定工作。相比以往的酒检仪检定过程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乙醇气体要不断更换气瓶要方便的多,使用过程中呼气稳定。不得不佩服的是国产仪器本着从我们实际需要的出发,操作也非常人性化。国产仪器在操作规程上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除此之外,在每次需要设备计量检定时,装置体积小,送检也很方便。由于本单位这块业务量大,每次都能在两天左右及时完成检定工作,基本是不会耽误到正常工作的。

进口国产水分分析仪直观比较测评——国产仪器我看大有所为

看到征文信息的时候,对于写不写这篇文章其实心里挺纠结的,因为自己的文采也不好,发出去还担心被笑话,后来决定还是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毕竟我觉得网上有许多言论对国产仪器的评价上很负面,有失偏颇,而且我在使用国产水分仪的过程中,从开始对接调试工程师到现场培训以及后来无微不至的关注,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回顾我与国产仪器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名在分析行业工作了6年的我,目前作为一名实验室设备管理员,在2020年有幸认识了上海禾工仪器这个品牌。在此之前多是接触诸如安捷伦、岛津、梅特勒托利多等进口分析仪器,主要涉及色谱级理化滴定先关分析。再接触上海禾工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滴定仪(生产日期为2020/4/22)后,我才知道我们国产仪器也在崛起,接下来从以下几点来回顾我与国产仪器的点点滴滴。

QA人员之我见:为国产仪器提建议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QA人员,也极大的满足了我对于量值溯源的要求,可以实现方法数量不限,数据结果数量不限,也方便了后续管理问题,便于后期情况追溯。也可以对电极的校正设置,校正周期记录,亦可对用户操作进行记录,进一步方便实行GMP规范。

    zyl3367898 2021-10-20

    价格高,质量也要好,售后服务也要强。

    小小小小小小鸟 2021-10-20

    国产仪器,,在这形势下,好多国产仪器厂家都大幅涨价,很无语的

    石头雨 2021-10-14

    现在是不是截止投稿了?

    生命之light 2021-10-09

    可以继续投稿的,请直接投稿到

    liuld@instrument.com.cn

    等待收录到专题,根据邮件回复进入投稿微信群。

    可在发布后,微信群会通知投稿创作者 同步参加原创大赛。

    Ins_107ef57c(Ins_107ef57c) 发表:还能发文章吗

    生命之light 2021-10-09

    直接投稿到

    liuld@instrument.com.cn

    等待收录到专题,根据邮件回复进入投稿微信群。可联系18516887417

    可在发布后,微信群会通知投稿创作者 同步参加原创大赛。

    zyl3367898(zyl3367898) 发表:是要投到邮箱里吗?是不是发成原创,再发一份到邮箱里?

    点击加载更多 >
  •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