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谷物食品

仪器信息网谷物食品专题为您整合谷物食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谷物食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谷物食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谷物食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谷物食品话题讨论。

谷物食品相关的资讯

  • 海光助力中国粮油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全谷物与健康食品国际研讨会
    由中国粮油学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的“中国粮油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全谷物与健康食品国际研讨会”于9月11-12日在江苏无锡成功举办! 大会以“协同创新、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600多位粮油科技工作者云集会场,共襄本次粮油科技界盛会。抗疫先进个人、单位和2019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同步颁发。 会议期间,海光公司展出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围绕食品重金属元素的痕量检测以及汞含量的快速测定,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直接进样测汞仪具有适用性广、操作方便、检测成本低、分析效率高、无汞损失及记忆效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绿色环保等特点,近两年连续获得BCEIA、优秀新产品等多项荣誉,是可靠的测汞利器。 海光公司致力于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提供可靠的检测仪器和解决方案,为食品健康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 先驱威锋起草了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国家标准
    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于2012年起草了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国家标准,标志着公司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脂肪酸值大小及变化是反应粮食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2006年被确定为判断稻谷、玉米宜存与否的唯一标准。准确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成为评价粮食质量好坏金标准,且脂肪酸值在食品安全和保健品检测中应用广泛。但现行国家标准脂肪酸值测定完全依赖人工,存在没有现代化仪器的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破,作为国家标准起草人,于2012年12月得到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可,此举对该公司加强国际交流、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 祝贺!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依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设立的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近日正式授牌。该中心致力于探索产学研联动的共建模式与机制,打造我国全谷物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切实推动全谷物全产业链发展,狠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及“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快全谷物产业发展。全谷物相比“精米白面”,能够更好地保留谷物中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活性物质,能够显著降低粮食浪费。发展全谷物产业不仅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举措,也能够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需求。全谷物因富含膳食纤维,大多口感差、不易储。专家指出,补齐这些短板,要有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要育出良种、种出好粮、善作储存、适度加工,建立全方位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从而重构我国全谷物产业新生态。2022年,“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此次创新中心授牌之后,将在基础硬件、软件提升、应用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据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创新中心将实施探索产学研联动的共建模式与机制,组建全谷物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补充完善相应硬件设施,围绕全谷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攻关。不断发展新成员,打造开放式的国际化融合创新发展平台和全谷物产业科技突破与创新基地,加快解决发展全谷物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与难题,切实推动全谷物全产业链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导向,围绕绿色储藏、质量安全、粮油加工、机械装备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组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创新。在产后储粮环节,研发空气源热泵粮食干燥机,既能够智能化实现粮食保质保鲜干燥,又实现了干燥过程节能环保。粮堆霉变监测预警装置和粮情云图指纹分析软件系统,能够通过监测,模拟分析粮堆温、湿、气等多项参数,有效实现危险粮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品质营养方面,开发粮食品质营养资源数据库平台,涵盖主粮、杂粮主要品种及其产地、质量品质营养信息,目前已在构建农户、粮食经纪人、企业三级粮食质量品质快速检测体系中得到应用。开发一系列高品质发酵棉粕、菜粕、麦麸等生物饲料产品,累计生产销售发酵酶解饲料原料产品200万吨以上,对粮油副产物循环增值、豆粕减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标准物质体系建设方面,研究和建立了完整的粮油标准物质研制和质量保障技术体系,研制出行业急需系列粮油标准物质200余种,多数产品填补了国内粮食行业标准物质的空白,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有效与国际互认具有关键作用,为粮食安全、国际贸易等重点领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术保障。
  • 全球首款便携式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获一致好评
    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黑格斯敦的Zeltex公司,积累了近三十年的便携式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设计制造经验,其产品在近红外领域拥有超过30项的专利,能够在现场快速无损地检测谷物、种子和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水分,可以为粮食、食品科研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实验方案,客户遍及政府机构、研究所、大学、农场等。 2015年初,利曼中国正式成为美国Zeltex公司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谷物、种子、肉类等)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授权代理商。几个月来,利曼员工深入国内大豆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地区,先后在沈阳、哈尔滨、黑河、克东等地巡回演示世界首款、方便小巧的快速近红外分析仪。与传统笨重的实验室台式近红外分析仪相比,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不仅具备轻巧、便携的特点,在数据测量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获得当地农场、油脂厂、大豆企业的一致好评。 谈到便携式仪器,自然会联想到它的尺寸与重量,实拍图如下: 主机尺寸26 x 12 x 9 cm,重量1.5 kg,拿在手里如同半个平板电脑(厚度除外)。同时,仪器可依据用户需求,配备不同的标样杯(大豆、玉米、小麦、大麦、高梁、油菜籽、豆粕等)及样品杯。仪器整体包装为带密码锁的手提铝箱,与14寸笔记本电脑包尺寸接近,重量不足5 kg,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可谓做工扎实。 整个测量过程十分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仪器自检&mdash 标样测定&mdash 样品检测&mdash 数据读取。为获得较高数据的准确性,仪器会主动提示操作者进行多次测量并要求旋转样品杯。同时,仪器具备拓展空间,内置不同的标准曲线,允许操作者连接电脑后新建标准曲线并对测量次数做出修改。 综述,作为最新型便携式设备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通过升级主板、固件及软件程序,较上代相比在精度和性能方面提升33%,可以更高效、准确的满足现场谷物检测工作,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操作非常简单,上手容易;■ 便携式设计,体积小巧;■ 6节5号电池即可供电,亦可外接车载点烟器或交流电源;■ 样品使用量少,无需前处理,整粒无损检测;■ 分析速度快,不到1分钟即可获取结果;■ LCD显示屏直显数据,同时可外接电脑综合分析。 利曼中国自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质量控制与分析、智能科技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在中国拥有20多个销售联络处,6个维修服务中心,5个示范实验室,近百名员工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Zeltex手持近红外产品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利曼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分析检测领域,促进分析技术的提高。更多产品信息,请致电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06-1718。
  • 谷物新鲜度测定仪-一款快速检测粮食大米新鲜度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
    型号推荐:谷物新鲜度测定仪-一款快速检测粮食大米新鲜度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谷物作为全球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鲜度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谷物新鲜度测定仪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谷物新鲜程度的仪器,它通过测量谷物中的特定指标来反映谷物的新鲜度和储存品质。 一、评估谷物品质 谷物新鲜度测定仪通过测量谷物中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等指标,帮助评估谷物的品质。这些指标的变化与谷物的新鲜度密切相关,对于确保谷物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仪器优势 1、安卓智能系统7.1版本,操作交互性体验更好,使用更方便。 2、采用精密旋转检测装置,具有12个检测通道,可批量多样品检测。 3、支持wifi、蓝牙传输,数据可无线上传;支持U盘拷贝数据,免驱动插拔。 4、配置数据平台,检测结果可长期存储,进行长短期查看分析,辅助管理。 三、指导储存管理 谷物新鲜度测定仪为谷物的储存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定期检测谷物的新鲜度,可以及时发现谷物品质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储存措施,如调整储存环境或改善通风条件,以延长谷物的保质期。 四、保障食品安全 新鲜度较低的谷物可能存在霉变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谷物新鲜度测定仪能够有效识别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消费者食用的谷物安全无害。 谷物新鲜度测定仪是谷物品质评估和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评估谷物的新鲜度,为谷物的储存管理、品质检测和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谷物新鲜度测定仪将在谷物产业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锤式旋风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锤式旋风磨(Hammer Mill)在食品加工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机械研磨设备,通常用于将原材料加工成粉末或颗粒状物质。以下是锤式旋风磨在食品加工中的常见应用:粉末制备:锤式旋风磨可以将食品原料(如谷物、豆类、香料、坚果等)研磨成细粉末,用于制备调味品、香料、面粉等食品产品。颗粒制备:它可以将食品原料制成各种颗粒大小和形状,例如,将谷物研磨成谷物片或颗粒,用于早餐谷物、麦片等产品的制备。食品添加剂制备:锤式旋风磨可用于将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研磨成粉末或微粒,以便将其均匀添加到食品产品中。香料制备:它常用于将香料原料(如胡椒、丁香、肉桂等)研磨成粉末,用于调味或提香食品。饲料制备:在宠物食品和牲畜饲料制造中,锤式旋风磨用于将各种原材料(如麦、大豆、玉米等)研磨成适合饲料的颗粒或粉末。坚果加工:用于将坚果(如花生、核桃、杏仁等)研磨成坚果酱、坚果粉或坚果颗粒,用于烘焙、零食或坚果酱制品。面粉生产:锤式旋风磨通常用于面粉工业中,将谷物(如小麦、玉米)研磨成各种类型的面粉,如面包面粉、面条面粉等。咖啡制备:在咖啡加工中,锤式旋风磨用于将咖啡豆研磨成咖啡粉,可制成不同粒度的咖啡粉,以供冲泡。食品废料处理: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副产品可以通过锤式旋风磨研磨成粉末,以降低废料处理成本,并重新利用它们制备其他食品产品或饲料。总之,锤式旋风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多功能性,可用于加工各种食品原料,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制造。它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 有机食品营养价值与传统食品无异
    有机食品究竟有何特点?某些广告会提供繁杂的信息。而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新报告指出,有机食品沾染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和水平较低,但其营养价值与传统食品没有差别。  美国儿科学会在一份名为《有机食品:健康及环境优势和劣势》的报告中指出,与传统食品相比,有机食品在杀虫剂残留水平方面优势明显。以有机方式饲养的家畜染有耐药细菌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在饲养过程中,它们只在生病时才会服用抗生素。有机食品的益处就在于此。但有机食品在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上与传统食品并无区别。  报告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有机食品能改善健康或降低生病风险”,科学界迄今尚未就这一问题征集大量志愿者、开展大规模测试。这份报告同时发表于正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儿科学会年会及《儿科学》期刊网络版上。  报告作者、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委员珍妮特西尔弗斯坦说:“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或脱脂奶制品——不管它们是‘有机’的还是‘传统’的,这些饮食已被证明对健康有益。我们不希望有些家庭因为选择价格昂贵的有机食品而减少健康食品的总体摄取量。”  有机食品是指无污染、纯天然的食品,其生产特点是食品从田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都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制剂,生产过程需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并按无工业污染方式加工,还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步琦在线近红外助力谷物收储
    在线近红外助力谷物收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谷物的收储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谷物入库前,需要对谷物的物理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以确定谷物品质的优劣,进行分级分类存储。但是,当前传统的谷物质检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随机抽查取样,样品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很难准确的判断整批谷物的质量;另外质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对谷物质量的判断出现偏差。这样不仅会影响粮农的种粮积极性,而且影响下游。谷物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谷物收储企业和食品企业开始注重谷物质检的安全系数,并通过科学的检测分类方式降低储粮成本,高效利用谷物资源。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简便高效,可同时进行多成分的测定,对样品无损,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而被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成为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快速检测技术。根据传统谷物入库检测中出现的一些短板,BUCHI 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制定了完备的解决方案,能够监控整个入库过程中谷物质量的变化,可持续提供精确的测量值,在控制室中可清晰显示实时趋势,方便操作人员合理的评价该批次的谷物品质,定等分级入仓。 1谷物入库:在接收位置进行在线监控通过安装 BUCHI NIR-Online Process Analyzer (在线近红外过程分析仪),可直接在卸货区进行谷物分析,进行品质控制。对来料进行水分和蛋白质分析,根据实时信息决定卸货还是拒收。优点在接收位置可实现 100% 的控制和储存选择确定真实平均值,以便合理付款自动阻止低品质样品异物筛查 2谷物装仓:按品质分级装仓在不同谷仓之前安装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根据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谷物分级,将谷物装入正确的谷仓。同时谷物进仓、谷物成分和品质都能快速、简单、可靠地进行监控和存档记录。优点对整个装货过程实现 100 % 控制实时品质分级提升后续混合效率 3谷物的检测指标ParameterRange(%)SECProtein7.0-18.80.16Moisture7.0-20.50.17除上述两个指标外,步琦在线近红外光谱仪还能同时测量脂肪,淀粉等多个指标,更好的服务于您的日常工作,通过实时检测方式为谷物的收储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储粮成本,同时通过分级存储,高效利用谷物资源。
  • 谷物饮料行业标准有望今年出台
    国内谷物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记者昨日获悉,酝酿多时的谷物饮料行业标准有望于今年正式出台,目前该饮料标准草案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与此同时,在“游戏规则”基本敲定之际,多家饮料巨头已密谋大举进军这一新兴市场,抢占先机。  标准出台将规范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谷物饮料还是一块新兴市场,此前由于该饮料产品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规模小,产品鱼龙混杂。记者日前从国内最大的谷物饮料企业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起草的《谷物饮料》行业标准草案去年已制定出来,预计今年将正式公布并实施。  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目前包括谷物饮料在内的“植物饮料”与“果汁及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一同被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该协会提出的饮料行业3年振兴规划纲要中,已将传统饮食资源食品工业化,增加新品种、快捷早餐,利用五谷杂粮生产谷物饮料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被提出来,并已列入轻工业3年振兴规划纲要。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透露,该协会正抓紧制定标准,促进谷物饮料科学发展。据悉,去年该协会已将制定《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列入工作计划。  据《谷物饮料》起草单位惠尔康介绍,谷物饮料行业标准里主要的指标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含量,其中膳食纤维是判断谷物饮料的重要指标,该标准里将制定一定的限值。业内人士指出,该指标的设定将会杜绝目前部分不良厂家,以极少量谷物原料或不含谷物原料却标称“谷物饮料”来欺骗消费者。  多家饮料巨头进军谷物饮料  近年,国内谷物饮料突然成为饮料市场的一匹”黑马”,发展增速惊人,吸引众多饮料巨头纷纷涉足。  厦门惠尔康集团在2007年率先在国内大张旗鼓推出“谷粒谷力”系列谷物饮料,据中国食品[6.71 -0.30%]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介绍,按其两年多得到的数据,惠尔康销售额已近20亿元,主要市场在华南和华东。记者昨日获悉,“谷粒谷力”谷物饮料2008年进入广东,在红豆、玉米、绿豆、燕麦等产品的支撑下,去年该公司华南市场销售增长100%,销售额已破亿元。据惠尔康广东分公司负责人蒋经理介绍,今年该公司将加快推出新产品,继香芋、台湾玉米浓浆产品推出后,今年还将再推出四五个谷物新品。  “豆奶大王”维维也计划加速进军谷物饮料。记者昨日从维维股份[7.41 -2.76%](600300)最新发布的公告中获悉,该公司决定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原计划投资1.535亿元的氨基酸保健饮料项目变更为植物蛋白饮料(谷物类饮料)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流动资金2850万元。维维股份表示,该项目计划年产燕麦谷物、红豆谷物类等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5亿吨。  事实上,不少饮料巨头均看到谷物饮料市场的前景,根据2007年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人们谷类食物的摄入逐年减少,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1982年以来的20年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物量下降了108g。维他奶中国区有关负责人刘思东向记者表示,谷物饮料这一偏向健康需求的产品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方向,该公司也在考虑产品线的延伸,“今年可能就有纯谷物饮料的产品面世,与豆奶一同做大植物蛋白饮料这一品类。”据悉,伊利、蒙牛也悄然进军谷物饮料,他们以在牛奶中添加谷物形式试水这一新兴市场。  朱丹蓬分析,多家饮料企业争相进入谷物饮料领域,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其它饮料市场,各大鳄已瓜分市场,格局稳定,难以撼动,而谷物饮料是“小品类,大市场”,该市场目前尚处于不饱和、竞争不充分状态,各家企业都能轻易进入 二是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增强,再加上前期几家企业培育市场到一定程度,其它企业现在跟进正适时。该人士还指出,在《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出台之前,各家饮料大企业加速进入,抢占市场份额,是希望能抢得先机,参与到制定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争夺最终“话语权”。
  • 功能食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
    2011年8月18~22日 中国 南京曙光大酒店  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  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协 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  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SCI收录)  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  爱尔兰《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  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SCI收录)  赞助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沃迪科技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推动功能性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促进这一产业健康顺利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食品产业,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在成功召开前六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八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在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爱尔兰《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将继续组织召开“功能食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将就功能食品的作用机理、分析提纯、功能评价、研究开发、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等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基础研究的方向,展示功能性食品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搭建食品科研单位与食品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食品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快速踏入新里程。  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食品分析仪器供应商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  一、 组织委员会  荣誉主席:  贾敬敦主任: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主席:  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  Marina Carcea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席  Roland E. Poms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秘书长  Debi (Deborah) Rogers博士: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当选主席  Daryl B. Lund教授: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主编  James N. Seiber教授: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  孙大文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侯任主席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沈宗根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  副主席:  赵 燕女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执行社长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齐 斌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Okkyung kim Chung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  J. Willem van der Kamp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主席  陈振宇教授: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  熊幼翎教授: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  陈 峰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副主编  委员:  孙 勇先生: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杂志主编、《肉类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宋 伟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杨国峰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琴副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韩曜平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  冀 宏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  二、技术委员会  顾问:  Okkyung kim Chung教授:AACCI前主席  Willem van der Kamp博士:ICC前主席  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孙大文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侯任主席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  曹小红教授:天津科技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杨新泉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六处(食品科学学科)  主任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Daryl B. Lund教授:《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主编  James N. Seiber教授: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  陈 峰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教授  英国皇家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副主编  陈振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美国《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  葛长荣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侯冬岩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副院长  贾英民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  金征宇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李 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里特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李 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卢向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 硕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  汪兴平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  谢明勇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熊幼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教授、《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  杨铭铎教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原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  章超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周光宏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  三、会议内容  1.会议主题:功能食品与健康理论研究  (1)功能食品的保健作用、机理及功能性评价  (2)食品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分离纯化技术  (3)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  (4)生物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5)新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6)功能食品的生产管理与标准化  (7)功能食品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8)国内外功能食品行业监管、标签标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发展与现状  (9)功能性食品的包装、形态与发展趋势  (10)全球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革新  2.会议形式  (1)邀请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  (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  (3)论文粘贴  (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  3. 会议语言  中文+英文+同声传译  四、招商招展及广告  大会金牌赞助费用:50000元人民币(条件面议)  大会银牌赞助费用:30000元人民币(条件面议)  展位:5000元人民币/个(展位一个椅子两把、会议资料一份、精美礼品一份、会议期间提供2人餐费、大会招待晚宴)。  技术参观费:1500元/人  会刊广告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扉页插页1000070005000500050004000  中国食品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联系人:杨 红  手 机:13522179918  电 话:010-83154556/47/48转8040  传 真:010-83152138  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  会议网站:www.chnfood.cn
  • 《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将在今年制定出台
    近年来新兴的谷物饮料将是未来饮料的消费趋势,《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将在今年制定出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已将该饮料标准的制定列入2009年的工作计划中。这是记者从日前于北京举办的食品工业新机遇高峰论坛中获得的消息。据悉,该论坛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联合举办。此外,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还在厦门成立国内第一个谷物杂粮营养食品(液态)产业化基地。  现代人谷类食物摄入不足  据了解,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和秘书长翟凤英介绍,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最合理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供应者,对于保障膳食平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然而,近20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摄入的肉、蛋、乳类等动物性食品增长比例过多、过快,谷类食物摄入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2007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人们谷类食物的摄入逐年减少,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1982年以来的20年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物量下降了108g。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2002年全国居民平均有58%的能量来源于谷类,其中城市为49%,农村为62%,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与1992年相比,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减少了9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城市居民只有41%能量来源于谷类;而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能量比例则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13%,其中城市为18%,农村为11%。  方便谷物饮料前景看好  近几年,国内饮料大家庭里出现一种新的饮料成员,就是谷物饮料。业内人士认为,谷物饮料将是未来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现代工艺,做成可直接饮用的产品,不仅能够充分保留谷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并且口感更好,饮用更方便,吸收更容易,是解决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城市居民膳食营养失衡的途径之一,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指出,人们平时能吃到的谷物,比如说玉米棒子、玉米面窝头、燕麦粥等通常都是固态的。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用于家中做饭的时间日益缩短,更多的时候是在办公室,甚至是在路上解决早餐,在餐馆里解决午餐和晚餐,这样就很难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尽管人们都知道谷物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烹调谷物食品,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化人员及家庭。  工业化生产的谷物饮料,恰恰是一类方便食用的健康食品,简单的消费方式,让消费者在快捷、方便的情况下吃到营养美味的中国式的早餐。新型食品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快节奏和时尚元素,更易满足现代人对生活的营养需求和心理需求。  据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日前在厦门成立国内第一个“谷物杂粮营养食品(液态)产业化基地”;同时,国内谷物饮料企业惠尔康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牵头筹备成立“谷物杂粮营养食品研究基金”。惠尔康集团总裁叶争鸣还透露,将在三年内在该集团引进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绿色生态食品研究院。  年内将制定谷物饮料标准  据介绍,根据我国最新的饮料标准,谷物饮料归属于“植物饮料类”,对谷物饮料的定义为“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饮料”。由于其属于新生事物,产业规模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谷物饮料的行业标准。  不过,由于对其前景看好,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表示,包括谷物饮料在内的“植物饮料”与“果汁及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一同被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据悉,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该协会提出的饮料行业三年振兴规划纲要中,已将传统饮食资源食品工业化,增加新品种、快捷早餐、扩大内需,利用五谷杂粮生产谷物饮料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被提出来,并已列入轻工业三年振兴规划纲要。  赵亚利还透露,该协会正抓紧制定标准,促进谷物饮料科学发展。据其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正在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植物饮料》,谷物饮料的生产企业也将成为这项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行业标准《谷物饮料》的制定也已列入协会2009年的工作计划。
  • 美国Zeltex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评测
    随着利曼中国成为美国Zeltex公司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谷物、种子、肉类及其他食品方向)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授权代理商后,颇受业界关注。近日,美国Zeltex公司2015款最新型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抵达利曼中国北京总部,工程师团队第一时间对此产品进行了现场评测。 美国Zeltex公司专业设计制造的便携式手持近红外分析仪可在现场快速无损地检测谷物、种子、肉类及其他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水分,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淀,其产品在近红外领域拥有超过30项专利,能够为粮食、食品科研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实验方案。这款最新型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采用带密码锁的手提铝箱包装,尺寸46 x 33 x 12 cm,与14寸笔记本电脑包尺寸接近,重量不足5 kg。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可谓做工扎实。 打开铝箱后,除主机(尺寸26 x 12 x 9 cm,重量仅有1.5 kg)外,产品还附带标准品及几款不同规格的样品杯,用于填充不同类型的样品,如小麦、大麦、玉米、大豆、高梁、油菜籽、豆粕等。 整个测量过程十分简单,主要有以下几步:仪器自检—标样测定—样品测定—读取数据。为获得较高准确性的数据,仪器会提示操作者进行多次测量并要求旋转样品杯。仪器已内置大量标准曲线,同时允许操作者连接电脑后新建标准曲线并对测量次数做出修改。 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工程师特地从超市采购一袋带有营养成分标识的大豆,经过4次测定(约一分钟),实测蛋白质含量为35.7%,与标识仅有0.1%的偏差。该偏差在实验室近红外法测量大豆粗蛋白含量标准(GB/T 24870-2010)允许的偏差±0.4%范围之内,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样品杯透明面的清洁,填料时也要注意尽量压实。 综述,作为最新型便携式设备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通过升级主板、固件及软件程序,较上代相比在精度和性能方面提升33%,可以更高效、准确的满足谷物现场检测工作,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操作非常简单,上手容易;■ 便携式设计,体积小巧,不受使用环境限制;■ 6节5号电池即可供电,亦可外接交流电源;■ 样品使用量少,无需前处理,整粒无损检测;■ 分析速度快,不到1分钟即可获取结果;■ LCD显示屏直显数据,同时可外接电脑综合分析。 利曼中国自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质量控制与分析、智能科技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在中国拥有20多个销售联络处,6个维修服务中心,5个示范实验室,近百名员工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Zeltex手持近红外产品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利曼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分析检测领域,促进分析技术的提高。更多产品信息,请致电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06-1718。
  • 恒美-直链淀粉测定仪测定谷物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新品
    点击了解→直链淀粉测定仪 粮食产量的提高不仅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还需要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品质。直链淀粉测定仪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直链淀粉是谷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直接影响谷物的口感、品质和加工性能。通过直链淀粉测定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谷物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助于我们和农业生产者了解谷物的品质和适用性。 通过直链淀粉测定仪测定谷物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可以判断谷物的糊化程度、溶解度和粘度。这对于面粉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等对谷物质量要求很高的行业尤其重要。 粮食中直链淀粉含量与粮食产量、耐旱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谷物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可以了解谷物的耐旱性和适应性,从而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谷物品种,提高谷物的产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直链淀粉测定仪是一种既可供实验室使用,又可用于生产现场分析测试粮食直链淀粉的快速分析设备。该仪器可用于大米,玉米,小麦、小米、马铃薯等粮食谷物的直链淀粉品质的快速检测。该仪器内置标准工作曲线,是粮食部门和食品加工部门提高粮食直链淀粉检测水平与效率,控制粮食质量与成本的理想检测仪器。
  • 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助力食品科学研究
    ——日立、天美携手参加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2018年8月2-3日,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办,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于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  本届会议主要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会议吸引了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2000人参会,可谓盛况空前。   食品科研离不开科学仪器,这场食品科学盛会自然也离不开仪器公司的身影。秉承“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助力食品科学研究”的理念,日立公司携手天美公司,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展示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公司最新的分析仪器及食品应用解决方案,得到与会观众的广泛关注。关于天美:  天美集团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天美集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和布鲁克公司Scion气相和气质产品生产线,以及上海精科公司天平产品线, 三科等国内制造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 三维荧光光谱判别不同种类的谷物面粉
    三维荧光光谱判别不同种类的谷物面粉 在日常生活中,面粉与我们息息相关,种类复杂多样,如小麦面粉,黑麦芽粉等,不同种类的面粉对应的等级和价格也有所不同。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可以获得样品大量信息,因此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普遍。日立F-7100分光光度计,在同类仪器中具有最快的扫描速度和超高的灵敏度,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包含多种信息的三维荧光光谱,从而鉴别样品种类。测定附件微孔板附件通常用于溶液样品多样品分析,然而之所以它能够进行固体样品的分析是因为该附件的结构能够在样品表面进行荧光测量。图1 微孔板附件测定实例样品:小麦粉,黑麦粉,玉米粉,南瓜粉,大米粉,土豆粉,糙米粉,大豆粉将8种不同的谷物面粉填充在微孔板中,每种谷物面粉的样品数为3,总共24个样品。确保样品表面平整进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详细测定信息及数据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12171.htm总结 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特征,能够快速有效判别多样品类别物质,日立集团以“高科技解决方案创造价值”这一基本理念,使用自主研发技术,在食品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物联网时代来临 食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032884F90C5863B703D6D680582D33B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e64493cb-bc8c-41dc-955a-41f352b0c2a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码技术助力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图片来源网络/pp  “一袋粮”、“一颗菜”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都可以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开始普及。在食品行业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体系及技术也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pp  追溯体系有助保障食品安全/pp  以粮食产品为例,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的粮食有不同渠道、不同供应商,谷物的加工、处理以及设备信息也难于记录,造成了粮食的溯源困难。“这几年国内有企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和信息编码,对产品进行多平台的追溯,并通过软硬件的研发来显现多层次产品质量的追溯,是为了消费者买的放心,国家监管部门监管能够放心。/pp  对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认为,产品编码非常必要,为食品添加一个唯一的“身份编码”,将大大提高可追溯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pp  她还提到,目前为食品编码并没有太多门槛限制,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沿用国际上使用最多的编码技术,也可以在广泛的商品条码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编码体系。/pp  有农产品追溯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企业负责人、电话、基地、操作、施肥、农药、加工、包装、检测等等信息。通过这种追溯,其实是帮助企业规范和提升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保护了企业的品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种追溯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pp  食品追溯需诚信体系支撑/pp  追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离不开食品企业的自身诚信体系的支撑。有媒体报道,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pp  食品溯源系统关系着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合格的溯源体系能够将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纳入有效监控中,从而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pp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pp  “可追溯体系只是一个工具,没有万能的工具,必须要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质的产品。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建立和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驱逐‘劣币’,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才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纳绍平说。/pp  尽快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很有必要/pp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和国际接轨、进行国际贸易和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等因素要求我国尽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监督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义。/pp  “对企业而言,可追溯体系可有效追溯食品源头,分清各生产环节的责任,对提高食品安全可信度和企业竞争力有利。对政府而言,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并可打破贸易壁垒,扩大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李宁表示,希望我国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整合分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规模化,逐渐形成完善的现代食品供应链,并通过大企业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pp/p
  • 非法食品添加剂充斥北京食品市场
    “抱抱”一批次  烤鱼片停售  一批次“抱抱”烤鱼片,因查出不得添加的甲醛和亚硫酸盐,今天被市工商局责令全市停售。今天有8种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  据了解,甲醛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但并不允许在鱼类产品中使用。  市工商局本周共抽取样本695个,不合格样本8个,抽检合格率为98.85%,其中蔬菜、鲜肉、食盐、大米、食用油、食糖、水发产品、鲜奶、干果、坚果、谷物粉制品、方便面、干菜、蜂产品抽检全都合格。市工商局提醒市民:凡已购买不合格食品的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  全市下架食品名单  样品名称 商标 样品规格 样品批次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不合格项目 被抽检企业名称  麻辣香肠 北方天助 300g/袋 20090308 郫县民盛食品厂 铅、总汞、酸价 永旺商业有限公司  豆油皮 双安 定型包装 20090220 河南内黄绿园豆制品厂 苯甲酸 北京京客隆万柳店  烤鱼片 抱抱 30g/袋 20090410 青岛正进集团永进食品 甲醛、亚硫酸盐 北京沃尔玛知春路店  豆腐皮 百合花 定型包装 20090212 许昌百合花豆制精品厂 山梨酸 统杰法宝(北京)西直门店  大洋烤鱼片 大洋水手 80g/袋 20090306 青岛大洋水产品公司 亚硫酸盐 统杰法宝(北京)西直门店  威宇 38g/袋 20090428 郑州罗氏兄弟食品厂 甜蜜素、胭脂红 北京南彩永诚超市  宏远绿豆糕 / 400g/袋 20090618 天津静海县宏远食品厂 柠檬黄 北京南彩永诚超市  盐焗鸡腿 香味佬 90g/袋 20090523 苍南县沪山佳味食品厂 柠檬黄、苯甲酸 北京南彩永诚超市  牛肉卷  (调味面制食品)  杨滨  点评  沃尔玛,加上永旺、京客隆、统杰法宝,本周排上黑名单的5家商业企业中,4家都是“大牌”,这让人多少有些意外。一些超市有些委屈地说,这些食品都是带着检测合格报告进的场,谁知道还会出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已在部分超市推行自检食品系统,超市配备快速食品检测设备,增大抽检食品覆盖面,尽量避免合格报告“管到底”以及合格食品因储藏环境造成变质的情况的发生。 (记者杨滨)
  • 美国食品安全网可查美国食品安全法规中文译本
    6月28日,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联盟(FAEA)及美国驻华使馆农业处召开美国食品安全网介绍会。通过主办方的现场演示,中国用户可以通过该网址,快速简洁地查询到美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涉及美国主要的食品安全法规,还可以直接浏览中文译本,方便阅读。  美国驻华使馆农业处农业专员彭礼在会上介绍了美国食品安全网www.usfoodsafety.cn的基本构架和页面。据了解,该网站已经运行了两年时间,网站包括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美国标准、国际组织动态和新闻信息等,中国用户可以免费登录该网址,查询信息。彭礼先生把这个网站形象地比喻为“可实现在指尖上就可以获得美国最新的食品及饲料安全信息。”  介绍会上,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联盟主席丹尼斯奥普丁介绍了该联盟与中国检验检疫协会的合作项目。他认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是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联盟与中国开展食品安全合作的强大伙伴,双方的合作领域包括了美国食品安全网以及有关深入理解及交流各自国家食品安全法的研讨会。”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联盟的成员包括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美国谷物协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美国家禽及蛋品出口协会以及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这些协会成员的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
  • 韩国食品添加剂标准拟修订案
    5月份,韩国向WTO发布了G/SPS/N/KOR/361通报,对食品添加剂做出了新的规定,以下两项需引起重视:  1. 韩国删除了脂肪含量0.1g/kg以下的食用肉(家禽类)中丁基羟基茴香醚限量。而CAC标准和我国规定,在经加工整块或切块的肉、家禽和野味制品中丁基羟基茴香醚限量为200mg/kg。这将对我国出口到韩国的食用肉产品产生一定影响,建议相关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2.韩国法规规定在谷物食品类新增使用糖精钠(限量为0.1g/kg),而CAC标准和我国均禁止在谷物食品类使用糖精钠。建议加强从韩国进口的谷物食品中糖精钠的检测和监管。
  • 《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解读
    为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药监食监一〔2016〕103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以下简称《婴辅细则》)。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制订《婴辅细则》  为加强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许可监管,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特点和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整合《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有关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和辅助营养补充品等相关食品类别等内容,经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婴辅细则》。《婴辅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其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等现场核查内容进行了细化与补充,统一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要求,进一步严格了食品生产许可条件,也为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企业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婴辅细则》制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药监食监一〔2016〕103号)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规范性文件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三、《婴辅细则》适用范围、许可类别及品种包括哪些  《婴辅细则》中所称婴幼儿辅助食品,是指供给6月—36月龄婴幼儿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及6月—36月龄婴幼儿及37月—60月龄儿童食用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婴辅细则》不适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中所列食品。  婴幼儿辅助食品的生产许可分类为特殊膳食食品,其类别名称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1,包括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2,包括泥(糊)状罐装食品、颗粒状罐装食品、汁类罐装食品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类别编号为3003,包括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等。  四、《婴辅细则》与《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一)适用许可范围更宽。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结合婴幼儿辅助食品特点,《婴辅细则》保留了《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以下简称《2006版细则》)中婴幼儿谷类食品部分内容,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助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等标准中涉及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助营养补充品等食品类别整合到《婴辅细则》中,覆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列的所有婴幼儿辅助食品品种。  (二)增加相应内容。《婴辅细则》比《2006版细则》扩大和调整了相应内容,包括总则、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附则等八章七十五条,各项要求更加全面、更加具体,许可条件更加严格,符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有关现场核查要求。  (三)提高生产许可要求。《婴辅细则》一是明确了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需以谷物(如大米、小米)为原料开始生产 二是要求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质量管理要求,明确生产场所、环境及厂房设施规定,提高部分生产设备要求,规范生产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强调研发和检验能力 三是强化企业制度管理。重点对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检验管理记录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研发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进行要求,全面审查评价企业的制度管理水平。  五、《婴辅细则》对主要原辅料的供应商现场审核是如何规定的  《婴辅细则》根据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质量控制特点,要求企业制定原辅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和审核办法,定期对大米、小米、小麦粉、果蔬、畜禽肉、水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主要原辅料生产商或者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审核评估,形成现场质量审核报告。  采用独立包装营养素(以下简称营养包)搭配婴幼儿面条的生产企业,应对营养包的生产商进行现场质量审核,保证营养包的混合、包装车间符合《婴辅细则》清洁作业区(非生制类)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营养包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的要求。  六、《婴辅细则》对研发能力有哪些要求  《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建立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建立自主的研发机构并有独立的场所、设备、设施及资金保证,配备专职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应能够研发新的产品、跟踪评价产品的营养和安全,确定产品保质期 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提出防范措施 对新产品的研发,应包括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综合论证,产品配方应保证婴幼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应保留完整的配方设计、论证文件等资料 企业应对产品配方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价。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应对影响杀菌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和测试,确定杀菌工艺规程,对杀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七、《婴辅细则》对出厂检验是怎样规定的  《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建立检验管理制度,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产品出厂检验应依据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每批次检验。  八、《婴辅细则》的其他要求  《婴辅细则》中涉及的婴幼儿辅助食品主要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其食品安全关系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参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管理方法,明确了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 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最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进一步加强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管理。
  •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设定160个限量指标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章昨天起开始施行,其中,新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原来对硒、铝、氟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被删除。  新国标在清理以往食品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  不过,记者发现,在新国标中,对硒、铝、氟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被删除了。不少人担忧新国标对食品污染物的限定降低了要求。对此,业界专家又有怎样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是硒缺乏地区,所以就把硒去掉了。铝我们就限制了食品当中含铝的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这样再设置的话就重复了。再说氟,氟是国际上不再作为食品污染物来管理,但是想草原地区吃的砖茶,还是需要制定氟限量的。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6月1日正式施行。新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新标准整合修订了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个限量指标,新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公布的限量指标基本一致。  为何删除硒、铝、氟3项指标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多数国家、地区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实验室检测、全国营养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极个别发生硒中毒地区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硒摄入,地方性硒中毒得到了很好控制,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以上情况表明,硒限量标准在控制硒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2011年卫生部不再将硒作为食品污染物控制。  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限量。调查研究发现,面制品中铝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明确规定了面制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残留量,因此新标准不再重复设置铝限量规定。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效应。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和蛋类食品中氟残留限量。随着对氟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普遍不再将氟作为食品污染物管理,新标准取消了氟限量规定。
  • 波通公司作为铂金会员参加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科技与面包大会(ICC)
    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科技与面包大会暨国际油料与油脂科技发展论坛于2012年8月6-9日在中国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ldquo 科技创新与健康粮油&rdquo 。 ICC作为国际谷物科技领域重要的学术组织,致力于在谷物及食品科技领域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科技进步和标准化进程,从而改善人类生活。ICC谷物与面包大会是国际谷物科技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之一,每四年召开一次。瑞典波通仪器公司作为这次会议的铂金赞助商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开幕式中,波通公司创始人Harald Perten的继承人Jan Perten为本次在谷物和食品研究领域里成绩卓越的研究人员颁发了ICC Harald Perten Prize ,本奖项是谷物化学家Harald Perten于1989年设立的Harald Perten基金,旨在奖励在谷物科学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作者,紧接着ICC秘书长代表ICC感谢perten公司多年来对谷物研究的贡献为Jan Perten颁发了&ldquo 最佳合作伙伴奖&rdquo 和证书,肯定了Perten和瑞典波通仪器公司在行业内的贡献。开幕式后国家粮食局的领导光临瑞典波通仪器公司的展台,参观了波通公司的产品,并对波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给出满意的肯定。第二天瑞典波通公司做了关于谷物食品和粮油检测技术的研讨会,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的研讨会。会后波通公司为了答谢回馈客户多年来的支持,举办了50周年庆典抽奖活动,瑞典波通公司VP Sales & Marketing Bengt Sahlin和波通中国总经理刘宇飞先生亲自参与抽奖和颁奖,会场气氛激动人心。第三天,ICC会员专场中,Bengt Sahlin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波通公司的新产品和新研究,并于会后作为最佳论文张贴奖的评委员之一给最佳论文张贴奖的六位学者颁发了Best Poster Awards。至此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科技与面包大会暨国际油料与油脂科技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 第九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通知(第一轮)
    2016年7月30~31日 中国 辽宁 沈阳  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  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  共同主办: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华美食品学会(CAFS)  支持协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SCI收录)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  《Food and Function》杂志(SCI收录)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杂志(SCI收录)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SCI收录)  赞助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工业发展步伐不断从食品制造,向原料、设备乃至流通的全产业链持续延伸。但当前中国食品加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加工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而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已经迈进高技术、智能化、功能性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快速成长和转型,离不开现代食品科技的支撑。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情频发,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也已成为现代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在我国新的“十三五”规划中,已明确了国家对于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在此推动下,食品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必定成为未来几年内最具有研究意义的方向。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加工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在成功召开前八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主办“第九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会议还将继续得到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及多位国际食品领域著名SCI期刊主编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赞助。本届年会将就食品科学发展及食品工业创新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际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仪器企业、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2天,初定在2016年7月30日至31日,地点:中国辽宁沈阳。  一、 组织委员会  荣誉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Daryl Bert Lund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创始人、主席,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前总编  Gerard Downey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  Robert G (Bob) Gilbert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昆士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  陈 坚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  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李 琳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校长  李树君教授: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 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李元昆教授: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贾敬敦先生: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潘迎捷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  庞国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饶平凡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前副校长  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王进崑教授:国际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会理事长、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前校长、台湾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会长  王 硕教授:天津科技大学校长  吴天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张改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周光宏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名誉会长  朱蓓薇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朱 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  主 席(按主办协办单位排序):  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王凤成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席、河南工业大学国际粮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Michaela Pichler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秘书长  刘广林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校长  罗亚光教授:华美食品学会(CAFS)主席、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资深研究员  Lydia Tooker Midness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主席  E. Allen Foegeding教授:《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总编  Thomas F. Hofmann教授:《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  孙大文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主席、《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  刘瑞海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总编、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  何其傥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  陈 峰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教授、《Food & Function》杂志副主编  Fereidoon Shahidi 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保健营养品与功能性食品协会主要创始人、《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主编、《Food Chemistry》副主编、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  孙璐西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主编、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  副主席:  赵 燕女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执行社长、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所长  孟宪军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马彦令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陈振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主任、《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  熊幼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动物和食品科学系科研部主任、《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科学主编  潘敏雄教授: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副主编  Louise Wicker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  Klaus W. Lange教授:国际运动与营养学会主席、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教授、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  李士明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  委员:  孙 勇先生: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杂志主编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执行主编  吴朝霞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张佰清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IL KIM教授:韩国高分子协会副会长、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陈 峰教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食品营养与包装科学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陈 宁研究员: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所、《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吴建平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农业、食品与营养科学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王惠民教授:高雄医学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沈清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Alexander M. Gosslau副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徐宝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二、技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Byong H. Lee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食品科学与农业化学学系  Dominic W. S. Wong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西部地区研究中心  Michael Tilley教授:美国农业部谷物与动物健康研究中心  Okkyung Kim Chung教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  Patricia Rayas-Duarte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Takaharu Sakiyama教授: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食品科技系  Jan Willem van der Kamp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学术委员会主席、荷兰TNO  Roland Poms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秘书长  Yacine Hemar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阿不都拉阿巴斯教授: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毕 阳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  蔡慧农教授: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曹敏杰教授:集美大学副校长  陈建设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庆森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陈 卫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陈运中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储晓刚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邓放明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邓泽元教授: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董海洲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堵国成教授: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杜平悳教授: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民生学院院长  杜先锋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  方 继教授:国立中兴大学(台湾)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主任  方亚鹏教授: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  扶 雄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  高丽萍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葛长荣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郭 宏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  郝利民教授: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何东平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 强教授: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  侯冬岩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胡小松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黄光伟教授:华美食品学会  黄清荣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  黄耀文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  贾英民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  江昌俊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  江连洲教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姜绍通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金昌海教授: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金宗濂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靳 烨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金征宇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康文艺教授:河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李 东教授: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李冬生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李洪军教授: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李 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建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李绍平教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李 勇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李忠海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励建荣教授:渤海大学副校长  连 宾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林 洪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林亲录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刘宝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院长  刘成梅教授: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刘景圣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刘静波教授: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敬泽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刘 箐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刘 文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刘新旗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陆启玉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卢向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卢晓黎教授: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陆兆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罗云波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马海乐教授: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欧竑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潘丽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潘思轶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庞广昌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裴世春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蒲 彪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齐 斌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邱树毅教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单 杨研究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石彦国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孙桂菊教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  孙庆杰教授: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孙远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王大为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 颉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  王 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  汪兴平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  王锡昌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王 钊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  魏益民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吴永宁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  夏立秋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夏延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谢明勇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  邢新会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  徐 虹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  徐明生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徐幸莲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  薛长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杨铭铎教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商业大学  杨海燕教授:新疆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杨兴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院长  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余龙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俞伟祖教授:中粮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郁建平教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袁其朋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岳田利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章超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张芳荣教授:高雄医学大学  张 灏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张和平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张经华研究员: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张坤生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张兰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张名位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  张文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张 岩研究员: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  张 征研究员:江苏省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  张志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系主任  赵国华教授: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郑宝东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郑喜群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副校长  周 坚教授: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  朱文学教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三、会议内容  1.会议主题  大会报告: 食品加工基础理论研究  分组议题:  A:加工过程中食品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  (1)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食品组分的结构特性与品质关系  (2) 不同加工方法对食品组分和功能的影响  (3) 食品加工过程中物质代谢、劣变机理和腐败损耗规律  (4) 食品香气基础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B: 传统食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  (1) 传统酿造食品菌种改造与工艺创新  (2) 传统发酵肉制品绿色制造  (3) 主食工业化关键技术  (4) 粮油加工新技术  C:食品及食品新原料的营养功能及保健食品开发  (1) 食品活性成分分析与功效评价  (2) 食品新原料营养分析与功能因子开发  (3) 药食同源原料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4) 营养保健食品加工新技术  D:果蔬贮运及加工新技术  (1) 果蔬采后生理及病害控制  (2) 果蔬保鲜剂的研发  (3) 果蔬贮藏与冷链物流技术  (4) 果蔬加工与品质检测技术  E:海洋食品资源与开发  (1) 海洋食品新资源的挖据  (2) 海产品加工与保鲜  (3) 海洋食品活性物质与功能  (4) 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  F: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技术  (1) 食品加工与流通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2)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  (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风险评估  (4) 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  2.会议形式  (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  (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  (3)论文粘贴  (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  3. 会议语言  中文+英文+同声传译  四、招商招展及会刊广告  大会赞助:5万元 回报条件面议。  展位:6000元人民币/个(展位一个椅子两把、会议资料2份、精美礼品2份、会议期间提供2人餐票、大会招待晚宴)。  会刊广告 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扉页插页1000070005000500050004000  中国食品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联系人:杨 红  手 机:13522179918  电 话:010-83154556/47/48转8040  传 真:010-83152138  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  会议网站:www.chnfood.cn了解更多详情请扫二维码
  • 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严格限制铅、镉含量
    2013年6月1日,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正式实施。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即行废止。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的GB2762对构成我国居民健康较大风险的铅、镉、汞、砷等13种食品污染物和居民食用量较大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20余大类食品种类设置了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铅、镉是主要的食品污染物,新的GB2762严格限定了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等食品中铅、镉的限量规定,增加了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棘皮类等鲜、冻水产动物镉限量标准,限量值为2.0mg/kg(去除内脏)。广东人喜爱的生蚝就是一种双壳类水产食品。按照新的GB2762要求,镉含量超过2.0mg/kg的生蚝属于不合格食品,应避免食用。  新的GB2762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实施后,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要按照本标准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严格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污染物。  省食安办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新的GB2762,按照新的标准加强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要迅速查处。在新标准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专家建议市民食物尽量多样化,通过膳食多样化来降低某种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风险。在保证主食摄入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副食品种和类别,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平衡风险和保障安全的目的。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2021年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正式发布GB 23200.1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标准涉及到蔬菜、水果、食用菌、糖料、谷物、油料、坚果、茶叶、香辛料、植物油类10大类农产品,规定了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并将于今年9月份正式实施。新标准实施在即,月旭科技针对GB 23200.1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该方法中所用到的样品前处理耗材、色谱柱耗材、分析标准物质以及通用耗材等,旨在为新标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GB 23200.1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产品配置方案表
  •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有重金属限量
    由于台湾并未对方便面的油包制定重金属剂量的标准,因此无法判定重金属是否超量。不过,大陆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却是有标准的。在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构成居民健康较大风险的铅、镉、汞、砷等13种食品污染物,和居民食用量较大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20余大类食品种类设置了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  记者查阅发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调味品中铅的限量标准是1mg/kg,而重金属含量最高的&ldquo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rdquo 酱包的铅含量为0.222mg/kg,这也意味着这些方便面所含重金属并未超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 2023年“三新食品”公示名单汇总!
    “三新食品”是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5月,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技术机构梳理了 “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点击下载),范围涵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3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菌种除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自原卫生部2012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共计98个新食品原料品种、215个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235个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发布16条征求意见,共涉及53种化合物。小编汇总了2023年以来公开征求意见的“三新食品”名录。新品种序号名称公示时间使用范围111-氨基十一(烷)酸的均聚物2023年11月03日聚酰胺(PA)2瑞鲍迪苷 M2023年10月26日调制乳、风味发酵乳、冰淇淋、雪糕类、胶基糖果、饮料类3环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2023年10月26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4纤维素酶2023年10月26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5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10月26日食品营养强化剂6(3R,3'S)-二羟基-β-胡萝卜素2023年8月28日乳及乳制品、饮料类、焙烤食品、糖果、即食谷物、冷冻饮品,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7克鲁维毕赤酵母2023年8月28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使用范围包括发酵酒、果蔬汁、茶饮料的发酵加工,不包括婴幼儿食品。8枯草芽孢杆菌 DE1112023年8月28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9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8月23日:食品营养强化剂10甲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2023年6月28日涂料及涂层11混合生育三烯酚浓缩物2023年6月26日植物油脂12巴拉圭冬青叶2023年6月21日马黛茶叶新原料131,4-苯二甲酸与癸二酸和 1,2-乙二醇的聚合物2023年4月25日涂料及涂层14.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 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和对苯二酚与 4,4-亚甲基双(2,6-二甲基 酚)和氯甲基环氧乙烷的聚合物与 N,N-二甲基乙醇胺的反应 产物2023年4月25日涂料及涂层15丝氨酸蛋白酶2023年4月24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16桃胶2023年4月23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经期妇女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17油莎豆2023年4月23日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规定执行。18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2023年4月23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使用范围包括乳及乳制品、果蔬制品、谷物制品的发酵加工,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9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2023年4月23日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饮料(40mg/kg,固体饮料按照冲调后液体质量折算)。20N-(2-氨基乙基)-β-丙氨酸单钠盐与1,4-丁二醇、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3-二异氰酸根合甲苯和己二酸的聚合物2023年3月15日黏合剂(直接接触食品用)21文冠果种仁2023年3月10日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规定执行。22文冠果叶2023年3月10日食用方式:泡饮。23酵母蛋白2023年3月10日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24β-淀粉酶2023年2月10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25溶血磷脂酶2023年2月10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26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2月10日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27己二酸与 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和 4-(1,1-二 甲基乙基)苯甲酸酯的聚合物2023年1月16日涂料及涂层284,8-三环[5.2.1.02,7]癸烷二甲醇与对苯二甲酸和 1,6-己 二醇的聚合物2023年1月16日涂料及涂层29氢化二聚 C18 不饱和脂肪酸与 1,4-丁二醇、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和 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2023年1月16日塑料30蓝莓花色苷2023年1月12日乳及乳制品、饮料类、果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冷冻饮品、焙烤食品、酒类。31绿茶儿茶素2023年1月12日饮料、糖果32蛋壳膜提取物2023年1月12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对鸡蛋过敏者不宜食用。33黑麦花粉2023年1月12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花粉过敏者不宜食用。扩大使用范围序号名称公示时间扩大使用范围1番茄红2023年10月26日肉脯类、肉灌肠类、腌腊肉制品类2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 80)2023年10月26日胶原蛋白肠衣3迷迭香提取物2023年10月26日加工坚果与籽类4维生素 E(dl-α- 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2023年10月26日其他(仅限叶黄素酯)5L-丙氨酸2023年8月23日果蔬汁(浆)类饮料6海藻酸丙二醇酯2023年8月23日粉丝、粉条、粉圆7N,N'-己基-1,6-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氨酯(PUR)传送带82,2-双[[3[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氨酯(PUR)传送带9咖啡渣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10食用单宁2023年6月26日制糖工艺11乙酸乙酯2023年6月26日茶叶提取物的加工工艺12C.I.颜料黑 72023年4月25日塑料:聚醚醚酮(PEEK)13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衣康酸 和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2023年4月25日纸和纸板142-(乙烯氧基)-1,2,3-丙三羧酸三丁基酯2023年4月25日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15乳酸钙2023年4月24日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16三赞胶2023年4月24日调制乳、复合蛋白饮料17玻璃纤维;玻璃棉2023年3月15日塑料:聚醚醚酮(PEEK)18C.I.颜料黑 282023年3月15日涂料及涂层19三赞胶2023年2月10日调制乳、冰激凌、雪糕类、复合蛋白饮料、风味饮料20硫酸2023年2月10日油脂加工工艺三新食品2023年公示.rar
  • 吉天仪器近红外助力贵州大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高峰论坛
    2018年3月29日-30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创新驱动助力贵州——大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高峰论坛”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食品、药品相关检测人员及生产企业质控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携新产品“Sup-NIR 30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现场吉天仪器展位获与会专家、客户高度关注据了解,贵州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前要把贵州建成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最放心的省份之一。此次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从贵州“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切入,通过专家咨询、学术交流、建立技术人员长效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助推承接国家科技攻关或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模式,助力贵州顺利推进重大规划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北京吉天仪器为此次会议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借此机会分别邀请行业专家、产品经理助力此次盛会。在药品论坛上,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肖雪博士详细介绍了“中药生产在线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药制药过程一般包括提取、浓缩、精制、配制、制剂等步骤,每个环节都对中药制剂的最终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其研究团队针对数个中药品种的提取、柱层析、混配、干燥等关键工艺开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在线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肖雪博士在药品论坛上做研究报告Sup-NIR 30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波长范围1000-1800nm(可扩展至1000-2500nm)。通过彩色触摸屏操作RIMP软件实现固体颗粒、条状、粉末状及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盘放在样品台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饲料生产、粮油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Sup-NIR 30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产品展示 近红外全系列产品展示:SupNIR-1000系列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是针对现场快速检测而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分析仪,结构紧凑、体积小、内置充电电池、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液晶显示模块。此系列近红外仪器还参与了纺织行业标准(SN/T 3896.1-2014)的制定。SupNIR-2600系列快速油料品质分析仪是基于透射的测样方式,波长覆盖1000-1800nm。在石油行业、流通质检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SupNIR-2700系列多功能饲料/油料/谷物分析仪是基于漫反射的测样方式,波长范围覆盖1000-2500nm。在饲料生产、油料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SupNIR-3000系列独创的光源平移技术,使得全盘扫描成为现实,无死角的样品检测。仪器检测校准准确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满足《GB/T 24895-2010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SupNIR-4000系列在线近红外分析仪适用于工业过程实时检测,波长范围覆盖1000-2500nm,以液体样品为测量对象,内置多通道光开关、恒温控制系统和液晶显示模块,实现多个测量点的检测。
  • 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通知(第一轮)
    p  2018年8月2~3日 中国 安徽 合肥/pp  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pp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pp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pp  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pp  共同主办: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p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华美食品学会(CAFS)/pp  支持协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pp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SCI收录)/pp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pp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pp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杂志(SCI收录)/pp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pp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SCI收录)/pp  《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杂志(SCI收录)/pp  赞助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pp  近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食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我国食品产业在食品安全监测检测、风险评估、追溯预警、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规范食品进出口贸易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然而此时,面对资源、能源及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全球食品产业也已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更为频繁,加工制造智能低碳趋势更加多元,产品市场日新月异更趋丰富,科技创新驱动全球食品产业向全营养、高科技、智能化和低碳化方向快速发展。/pp  面对全球食品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世界性的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成为迫切任务。当前,我国食品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足,与世界第一食品制造大国的地位尚不匹配。食品科学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尚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面对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需求,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产品低值化和同质化问题严重,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pp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在成功召开前九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三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及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举办“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会议继续得到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及多位国际食品领域著名SCI期刊主编的大力支持。本届年会以当前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和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为导向,将针对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就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pp  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2天,初定在2018年8月2日至3日,地点:中国安徽合肥。会前7月31日~8月1日在合肥组织“第八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pp  审核通过的参会代表论文将优先在《食品科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五本杂志正刊上发表,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并踊跃投稿、展览展示。/ppstrong  一、 组织委员会/strong/pp  主席:/pp  荣誉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pp  Gerard Downey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pp  Robert G (Bob) Gilbert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昆士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pp  陈 坚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pp  管华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pp  李 琳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校长/pp  李 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pp  李元昆教授: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pp  贾敬敦先生: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pp  潘迎捷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pp  庞国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pp  饶平凡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前副校长/pp  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pp  王进崑教授:国际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会理事长、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前校长、杰出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台湾办事处主任、台湾营养学会名誉会长/pp  吴天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原院长/pp  杨铭铎教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哈尔滨商业大学原副校长/pp  张改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pp  周光宏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名誉会长/pp  朱蓓薇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pp  朱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pp  主 席(按主办协办单位排序):/pp  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pp  梁 樑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pp  宛晓春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Hamit Kö ksel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席、土耳其哈斯特帕大学教授/pp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pp  Michaela Pichler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秘书长/pp  潘忠礼教授:华美食品学会(CAFS)主席、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局西部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pp  斯分校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pp  Robert L. Cracknell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主席,澳大利亚谷物科学协会(AGSA)主席、国际谷物科学技术学会(ICC)前主席/pp  Amy Hope女士: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秘书长/pp  Thomas F. Hofmann教授:《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主编/pp  孙大文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前主席、《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创刊者、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pp  刘瑞海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总编、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pp  学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pp  何其傥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美国罗格斯大学食品/pp  科学系杰出教授/pp  Fereidoon Shahidi 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会主要创始人、《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杂志主编、《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pp  熊幼翎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动物和食品科学系科研部主任、《Journal of Food/pp  Science》杂志科学主编、《Food Bioscience》副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p  孙璐西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主编、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pp  Chandan Prasad 教授:美国德州女子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主编/pp  副主席:/pp  赵 燕女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执行社长、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所长/pp  郑 磊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pp  张正竹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pp  魏兆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副主编/pp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陈振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及营养学部主任、《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副/pp  主编/pp  潘敏雄教授: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副主编/pp  Louise Wicker教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吞鲁日分校农业研究中心营养与食品科学学院主任、美国Phi Tau/pp  Sigma食品科技荣誉学会前任主席、《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pp  Klaus W. Lange教授:国际运动与营养学会主席、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实验心理学系主任、《Food Science and Human/pp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pp  李士明教授: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百人计划”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访问教授、《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pp  肖建波教授:澳门大学助理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MLS Nutritio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主编/pp  委员:/pp  孙勇副研究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pp  《食品科学》杂志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执行主编/pp  郑 志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副院长/pp  IL KIM教授: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化学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韩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Brain Korea (BK) 21 PLUS)”高等化学工艺研究中心主任/pp  陈 宁教授:武汉体育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吴建平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农业、食品与营养科学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加/pp  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分子营养活性肽联合实验室、《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副主/pp  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王惠民教授: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沈清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Alexander M. Gosslau副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生命科学系、美国罗格斯大学化学生物学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徐宝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pp strong 二、技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strong/pp  Byong H. Lee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理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授、韩国MSC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研究所顾问/pp  Dominic W. S. Wong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西部地区研究中心/pp  Michael Tilley教授:美国农业部谷物与动物健康研究中心/pp  Okkyung Kim Chung教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pp  Patricia Rayas-Duarte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pp  Perry K.W. Ng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副主任、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会士、美国国/pp  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会士/pp  Takaharu Sakiyama教授: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食品科技系/pp  Jan Willem van der Kamp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学术委员会主席、荷兰TNO/pp  Roland Poms博士: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秘书长/pp  Yacine Hemar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pp  阿不都拉?阿巴斯教授: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pp  白卫滨教授: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pp  毕 阳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pp  蔡慧农教授: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pp  曹敏杰教授:集美大学副校长/pp  陈 峰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Food & Function》杂志副主编/pp  陈 峰教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食品营养与包装科学系/pp  陈建设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pp  陈庆森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pp  陈 卫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p  陈颖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pp  陈永胜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pp  陈运中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pp  储晓刚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pp  邓放明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pp  邓泽元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pp  董庆利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工程学院/pp  董海洲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堵国成教授: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pp  杜 敏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pp  杜 明教授: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杜平悳教授: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民生学院院长/pp  杜先锋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pp  方 继教授:国立中兴大学(台湾)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主任/pp  方亚鹏教授: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pp  扶 雄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pp  高丽萍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pp  郜海燕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pp  葛长荣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pp  郭 宏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pp  郝利民教授: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军用食品研究室副主任/pp  何东平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何 强教授: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pp  何元顺教授:台北医学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pp  侯冬岩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pp  胡秋辉教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胡小松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pp  黄光伟教授:华美食品学会、美国加利福尼亚杏仁商会食品研究和技术副总监/pp  黄庆荣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pp  黄耀文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pp  贾英民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pp  江昌俊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pp  江连洲教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江正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pp  姜绍通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金昌海教授: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pp  金宗濂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pp  靳 烨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金征宇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pp  鞠兴荣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pp  康文艺教授:河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pp  雷红涛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李从发教授:海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李 东教授: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pp  李冬生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pp  李洪军教授: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pp  李 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pp  李建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pp  李绍平教授: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Journal Separation Science》副主编/pp  李 勇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pp  李忠海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励建荣教授:渤海大学副校长/pp  连 宾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p  林 洪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pp  林亲录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刘宝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院长/pp  刘成梅教授: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刘东红教授: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院长、《CIGR Journal》副主编/pp  刘 健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pp  刘景圣教授: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pp  刘静波教授: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刘敬泽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pp  刘 箐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pp  刘 文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pp  刘新旗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人类营养与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pp  刘学波教授:西北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刘元法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陆启玉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pp  卢向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pp  卢晓黎教授: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pp  路 勇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pp  陆兆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pp  罗 杰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副院长/pp  罗亚光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资深研究员/pp  罗云波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pp  马海乐教授: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pp  聂少平教授:南昌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Bioactive Carbohydrates/pp  and Dietary Fibre》副主编/pp  欧竑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pp  潘丽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潘思轶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pp  庞广昌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海洋食品与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pp  裴世春教授:通化师范学院食品安全工程中心主任/pp  蒲 彪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pp  齐 斌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pp  邱树毅教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pp  单杨研究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pp  石 磊教授: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pp  石彦国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pp  孙桂菊教授: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pp  孙庆杰教授: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pp  孙远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pp  王大为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王凤成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前任主席、河南工业大学国际粮食研究中心主任、/pp  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pp  王 颉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pp  王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pp  王 硕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医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p  王文君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汪兴平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pp  王锡昌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p  王彦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食品质量安全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pp  王应宽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主编、/pp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pp  王 钊教授:清华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研究所所长/pp  汪少芸教授: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pp  宛晓春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魏益民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pp  魏兆军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副主编/pp  吴永宁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pp  夏立秋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p  夏延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pp  肖行副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pp  肖建波教授:澳门大学助理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MLS Nutritio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主编/pp  谢明勇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邢新会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杂志主编、《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副主编/pp  徐 虹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pp  徐明生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徐幸莲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pp  徐志民教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pp  薛长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p  杨海燕教授:新疆农业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院长/pp  杨兴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院长/pp  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pp  余龙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pp  俞伟祖教授:中粮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pp  郁建平教授: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p  袁其朋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pp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p  岳田利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章超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pp  张东杰教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pp  张芳荣教授:高雄医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高雄医学大学国际事务处副国际长/pp  张峰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pp  张 灏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pp  张和平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张经华研究员: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pp  张坤生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pp  张兰威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pp  张名位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pp  张庆英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pp  张文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pp  张岩研究员: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pp  张征研究员:江苏省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pp  张正竹教授: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pp  张志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系主任/pp  赵国华教授: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pp  郑宝东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pp  郑 磊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pp  郑喜群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副校长/pp  周 坚教授: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pp  邹小波教授: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p  朱文学教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pp strong 三、会议内容/strong/pp  1.会议主题/pp  大会报告: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研究/pp  分组议题:/pp  1)食品高新技术/pp  (1)超微粉碎及微胶囊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分离技术、杀菌新技术、干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pp  (2)数字化智能互联制造、分子食品制造、适度最少加工与非热制造、云技术与“互联网+”及3D制造等食品智慧制造理论与新技术/pp  2)食品生物制造及组学技术/pp  (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pp  (2)人类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营养代谢组学、营养功能组学等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pp  3)农产品贮藏、加工及质量控制/pp  (1)果蔬采后生理及病害控制/pp  (2)果蔬保鲜剂的研发/pp  (3)果蔬贮藏保鲜与包装新技术/pp  (4)粮食收储保质保鲜降耗新技术/pp  (5)农产品加工与品质检测技术/pp  4)传统酿造和发酵食品基础理论研究/pp  (1)传统酿造食品的风味分析及品质调控/pp  (2)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菌种改良、发酵机理及规模化生产研究/pp  (3)益生菌、益生元及新型发酵乳制品研究与开发/pp  (4)酿造行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绿色高效生产及可持续发展/pp  (5)酶制剂、食品添加剂及现代高新检测技术在酿造行业的应用/pp  (6)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保健功能与质量安全评价/pp  5)食品加工应用基础及绿色制造/pp  (1)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pp  (2)食品风味特征与品质评价及加工适用性研究/pp  (3)水畜禽产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pp  (4)方便即食食品和预调理食品制造关键技术/pp  (5)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pp  6)食品冷链物流/pp  (1)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品质劣变控制/pp  (2)食品冷链物流工艺与核心技术/pp  (3)互联网+电商新型食品物流技术集成示范/pp  7)食品营养与健康/pp  (1)分子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生物活性物的成分及其功能评价/pp  (2)功能性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与健康食品创新关键技术/pp  (3)特殊膳食与特殊工作环境人群专用营养健康食品制造/pp  (4)营养健康食品成分准确分析技术研究及功效评价/pp  8)食品中危害物及质量安全/pp  (1)食品原料及加工过程中危害物形成机制和调控原理研究/pp  (2)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机制与传播规律研究/pp  (3)食品污染物暴露组解析/pp  (4)食品质量安全基础性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pp  9)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pp  (1)食品危害物毒理学评价/pp  (2)食品新原料、新食品添加剂和新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pp  (3)中国人群食物过敏原及消减技术研究/pp  (4)食品安全风险表征新技术研究/pp  (5)食品安全标准再评估研究/pp  10)食品安全检测及控制技术/pp  (1)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新技术/pp  (2)食品危害物非定向筛查和确证关键技术研究/pp  (3)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及监管大数据云平台构建/pp  (4)食品掺假鉴别技术/pp  注:本届年会将计划按照以上议题举办6场大会综合报告、10场分论坛报告,另设食品科学青年学者专场和食品科学研究生专场,共计安排近200个口头报告,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老师、研究生申请在会上作口头报告,名额有限,请尽早报名。/pp  2.会议形式/pp  (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pp  (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pp  (3)论文海报展示/pp  (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pp  3. 会议语言/pp  中文+英文+同声传译/pp  4.会议地点/pp  中国 安徽 合肥/pp  招商招展及会刊广告/pp   大会赞助:5万元 回报条件面议。/pp   展位:8000元人民币/个(展位一个、会议资料2份、精美礼品2份、会议期间提供2人餐票、大会招待晚宴)。/pp   会刊广告/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封面/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封底/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封二/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封三/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扉页/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插页/span/p/td/trtr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已预订/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7000/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5000/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5000/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5000/span/p/td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ms-text-autospace: ideograph-numeric "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4000/span/p/td/tr/tbody/tablep  中国食品杂志社/p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pp  联系人:杨 红/pp  手 机:13522179918/pp  电 话:010-8315446/47/48转8040/pp  传 真:010-83152138/pp  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pp  会议网站:www.chnfood.cn/pp/p
  • 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应邀参加第六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作为国内高端分析仪器供应商,聚光科技为食品领域提供快速无损的检测仪器&mdash 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可用于各种谷物、粕类、食用油、肉制品、果品等快速检测,如谷物的蛋白、脂肪、水分、纤维;肉制品的蛋白、脂肪、水分;果品的糖度、酸度快速检测。 本届食品国际年会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共同主办,参会人数多达500余人,是一届食品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盛会。来自美国、伊朗等国家以及国内科研院所的专家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涉及粮油食品、肉类食品、乳类食品、禽蛋食品、果蔬储运与加工、食品安全等重大课题研究。 大会报告 系列近红外产品应用演示大会墙报:聚光科技SupNIR-2700近红外在面粉检测中的应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