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固体制剂

仪器信息网固体制剂专题为您整合固体制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固体制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固体制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固体制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固体制剂话题讨论。

固体制剂相关的论坛

  • 固体制剂稳定性

    (一)固体制剂稳定性特点  1、复杂性  固体制剂为一多相系统,有固相、液相(吸附的水和溶剂)、气相(空气与水气),三相的组成与状态常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其中水分的影响最大,有时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下降,原因是水分减少;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成分分解,如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水杨酸之间的乙酰基转移反应,使乙酰水杨酸分解。  2、系统不均匀性  每片主药含量与水分含量不相同,分析结果重现性差;氧化作用局限于固体表面,而将内部分子保护起来,使表里不一。  3、反应速度缓慢  固体药物降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和精确的分析方法;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一般仍可用阿仑尼乌斯定律描述,但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则不宜再使用。  4、反应类型的多样化  既有氧化、水解等化学变化,也有晶型转换等物理变化。  (二)影响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药物的晶型  同一药物,不同晶型,其溶解度、稳定性、熔点、密度、蒸气压等也不同。如醋酸可的松使用不合要求的晶型制成的混悬液可导致结块;利福平的无定型在70℃/15天,含量下降15%,而晶型A、B只下降1-4%.  2、含水量  对于在水中发生水解而水量又不足以溶解所有的药物时,每单位时间药物降解的量与含水量成正比。如氨苄青霉素钠的水分应控制在1%以下,否则水分增加则稳定性显著下降。  3、温度  温度升高,一般反应速度增加;但由于含水量下降,有时反而有利于稳定稳定。故实验过程应控制含水量不变。  4、湿度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压(PA)大于药物表面的饱和溶液蒸气压(P)时,固体开始吸湿。吸湿速度与(PA-P)、表面积成正比。故应控制湿度在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以下。  5、光线  光线影响易光解和氧化的药物,应注意避光操作、避光贮存。  (三)稳定性试验方法  1、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固体制剂的特殊性,试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每个样品必须测定水分,加速试验过程中也要测定;(2)样品必须用密封容器;(3)测定含量和水分的样品,要分别单次包装;(4)固体制剂含量应均匀;(5)药物颗粒的大小及分布应一致;(6)实验温度不宜过高,以60℃以下为宜。  2、试验方法  固体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基本与液体制剂相同,常用的也是留样观察法和加速实验法,而经加速试验后药物间或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及稳定性可用热分析法和温反射法来判断。  (1)热分析法  通过观察热分析曲线形状的改变,判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稳定性情况,包括差示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漫反射光谱法  药物间反应后,有时会变色;当光线照射在样品表面时,部分光线被样品吸收,部分光线从样品表面向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测定反射率,判断药物-辅料或药物-药物有无相互反应、有否化学吸着作用。本法常用于片剂赋形剂筛选的常规试验。

  • 【分享】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

    【分享】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

    [center]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020727_141847_162667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020728_141848_1626679_3.jpg[/img][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1849]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url]

  • 【讨论】固体制剂溶解定容体积的问题

    定量检测时, 一般是称取适量的样品溶于容量瓶中,在分析主药含量较少(要求做含量均匀度的固体制剂)的药品时,取样量往往比较多,但常常不溶性辅料也很多,影响了实际定容体积,这时,加入的溶剂体积与容量瓶的实际体积有较大差距,还能以容量瓶的体积做的计算稀释倍数代入计算吗?

  • 【分享】固体制剂的药企目录

    有点过时的!!![em24] [em24] [em24][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4850]固体制剂的药企目录[/url]

  • 【资料】口服固体制剂的GMP检查-王力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王力[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5152]口服固体制剂的GMP检查.rar[/url]

  • “色”路蹒跚,萧规曹随,浅谈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学部分

    “色”路蹒跚,萧规曹随,浅谈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学部分题外话:我们吃的不是含量,是生物利用度;溶出度技术是评价固体制剂的灵魂与核心所在。以上是谢沐风老师说的,很在理。定义: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过去认为只有难溶性药物才有溶出度的问题,但近年来研究证明,易溶性药物也会因制剂的配方和工艺不同而致药物溶出度有很大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USP中规定测定溶出度的制剂有相当数量是易溶性药物。质量研究中溶出度的内容:溶出度测试方法学和溶出行为方法学。溶出度研究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的选择,(2)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3)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的选择,(4)转速的选择,(5)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6)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7)重现性试验(批间)等。检验测试方法检验方法-方法学验证1,检测波长的确定(辅料以及胶囊的干扰,胶囊一是对测试干扰,而是对样品崩解的影响)2,空白试验3,滤膜干扰验证4,线性试验5,回收率6,溶液稳定性滤膜干扰试验:对照品用离心对比。线性试验(50/60% 限度 100%)回收率溶液稳定性(0.5h 1.0h 2.0h 8.0h)溶出度方法溶出方法考察1,溶出转速选择2,溶出介质选择3,溶出限度和取样时间的确定4,溶出条件的确定5,溶出均一性考察6,三批检验溶出介质/检测波长的选择:关键点为做曲线,取样时间点5、10、20(15)、30、45、60分钟。不同的介质可能影响到波长的选择,要和对照品一致。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漏槽试验,参照标准。一般是500/900/1000ml溶出装置的选择:利用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做曲线。一般是胶囊或易上浮样品用篮法,片一般用桨法。具体做法篮法[font=Times New Roma

  •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溶出曲线对比最终版指导原则终于出来了,CFDA的工作人员也真是辛苦,又是周五晚上公布的。大家有什么看法,一起讨论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一、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一)溶出仪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二)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1.介质的选择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当采用pH7.5以上溶出介质进行试验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水可作为溶出介质,但使用时应考察其pH值和表面张力等因素对药物及辅料的影响。2.介质体积推荐选择500ml、900ml或1000ml。(三)溶出曲线的测定1.溶出曲线测定时间点的选择取样时间点可为5和/或10、15和/或20、30、45、60、90、120分钟,此后每隔1小时进行测定。2.溶出曲线考察截止时间点的选择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均可作为考察截止时间点选择的依据。(1)连续两点溶出量均达85%以上,且差值在5%以内。一般在酸性溶出介质(pH1.0—3.0)中考察时间不超过2小时。(2)在其他各pH值溶出介质中考察时间不超过6小时。(四)溶出条件的优化 在截止时间内,药物在所有溶出介质中平均溶出量均达不到85%时,可优化溶出条件,直至出现一种溶出介质达到85%以上。优化顺序为提高转速,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推荐在0.01%—1.0%(W/V)范围内依次递增,特殊品种可适度增加浓度。某些特殊药品的溶出介质可使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五)溶出方法的验证方法建立后应进行必要的验证,如: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线性、范围和耐用性等。三、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多采用非模型依赖法中的相似因子(f2)法。该法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是将受试样品的平均溶出量与参比样品的平均溶出量进行比较。平均溶出量应为12片(粒)的均值。计算公式: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Rt为t时间参比样品平均溶出量;Tt为t时间受试样品平均溶出量;n为取样时间点的个数。(一)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的要求相似因子(f2)法最适合采用3—4个或更多取样点且应满足下列条件:1.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受试样品和参比样品的溶出曲线进行测定。2.两条溶出曲线的取样点应相同。时间点的选取应尽可能以溶出量等分为原则,并兼顾整数时间点,且溶出量超过85%的时间点不超过1个。3.第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自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10%。(二)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标准1.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时,一般情况下,当两条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数值不小于50时,可认为溶出曲线相似。2.当受试样品和参比样品在15分钟的平均溶出量均不低于85%时,可认为溶出曲线相似。四、其他(一)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应采用同剂型、同规格的制剂。(二)当溶出曲线不能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时,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比较法,但在使用时应给予充分论证。

  • 【讨论】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和维生素C通过美国FDA认证带来的思考

    [size=6][b]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和维生素C通过美国FDA认证[/b][/size] 转自 [color=#a20010]新浪资讯[/color]  近日,从大洋彼岸传来喜讯,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和维生素C、维生素C钠原料药,以零483缺陷项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的认证现场检查,拿到了进军美国市场的“通行证”。石药集团国际化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制剂FDA认证的空白,而且成为中国维生素C原料药行业首个零缺陷通过FDA认证的企业。  石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制剂生产基地”和“维生素C生产基地”之一,片剂、粉针、胶囊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00亿片、30亿支、80亿粒;维生素C年产能达3.5万吨,居于全球首位,80%产品用于出口。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认证创造了行业内两个第一:一是成为国内第一家动态生产,并且零缺陷通过FDA现场检查的制剂企业;二是成为第一家全部采用国产设备通过FDA现场检查的企业,维生素C、维生素钠不仅在行业内率先通过FDA认证,更重要的是以此实现了与国际药品最高质量标准的对接,提升了市场竞争的内涵。  早在2003年,石药集团就吹响了向国际高端市场进军的号角,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人员的优化,及软、硬件的全速匹配,在国际认证的征程上拿下一个又一个“战地堡垒”。目前已有咖啡因、维生素C、维生素B12、阿莫西林等12个原料药产品取得了欧盟COS认证。美国FDA作为国际知名度和权威度最高的药品监管机构,以严格监管和高标准著称,认证范围涵盖生产、质量、设备设施、物料、实验室、文件管理六大系统的各个方面。通过了FDA认证,意味着产品拿到了向国际高端市场迈进的许可证。石药集团将以此为契机,开辟和扩大口服固体制剂和维生素C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为其国际化战略布局提供强大支撑。 [color=#ec0078]思考:国内还有哪个企业,什么品种获得FDA认证了?获得FDA认证,是否就意味着产品可以打入欧美市场?获得FDA认证,是否能带来利润的提升?或仅是企业形象地位的提升?....欢迎各位踊跃发言![/color]

  • 【“仪”起享奥运】非无菌口服固体制剂制剂D级洁净区在做级别确认时,也需要做“三净三动”么

    问题:非无菌口服固体制剂制剂D级洁净区在做级别确认时,也需要做“三净三动”么?空调系统再验证时其检测频次可以减少么?日常车间环境监测时的采样量和取样点数量可以按照GB16262执行么,还是都必须按照ISO14644执行?回答:需要做“三净三动”;空调系统再验证时其检测频次一般不会减少;日常环境监测应当基于验证时的三静三动,还有日常的操作房间设备的布局、人员的流动,出一个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评估去监测。就是在实验室的环境监测的SOP之前,有一个风险评估。

  • 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 复核检验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 复核检验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一、前言[color=windowtext]为规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工作,根据《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6年第120号)和药品检验机构注册检验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工作,未尽事宜参照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指导原则。[/color]二、复核内容及要求(一)品种信息概述[color=windowtext]完整、清晰的表述[/color]产品名称、历史沿革、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批准文号及上市情况、近三年生产状况等,以及本品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分类、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辅料与包装材料、稳定性总结等内容。企业申报资料中相应内容[color=windowtext]是否完整全面。[/color] (二)参比制剂的复核1. 参比制剂的选择明确参比制剂的选择是否与[color=windowtex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color]总局公布的参比制剂一致,如不一致,应详细说明理由。应全面、准确表述参比制剂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批号、规格、获取渠道及相应凭证等。2. 参比制剂的质量考察申报资料中参比制剂的质量考察是否充分,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3. 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申报资料中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考察方法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全面,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企业是否进行了参比制剂的批内和批间均一性考察;是否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企业是否进行了考察并予以说明。对于涉及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的药品,根据[color=windowtex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olor]发布的“三改品种”评价一般考虑的相关要求,也需进行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复核。(三)体外评价复核1. 关键质量属性考察申报资料中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是否有所修订,包括提供的拟定注册标准、企业内控标准等,特别是本次评价中涉及处方工艺改变的品种,申报标准中是否规定了关键质量属性的质控项目,其项目设定、检测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应重点关注申报资料中的杂质谱研究,按照《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color=windowtex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color]2016年第120号)中相关要求,评价杂质谱研究是否充分、合理。应将申报标准与国内外药典标准、进口注册标准及现行标准列表比较。2. 体外溶出研究溶出曲线复核检验前,应按照[color=windowtex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color]局公布的《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对试验用溶出度仪进行机械及性能验证,并给出验证报告。申报资料中企业是否提供了试验用溶出仪的机械验证报告。溶出方法与检测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法学考察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企业是否按照申报资料的要求,考察了同一批次的样品在不同溶出仪器上溶出曲线的差异,以及仿制制剂3批样品溶出行为的批内均一性(n=12粒、片/批)和批间均一性(n=3批),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企业是否按照[color=windowtex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olor]公布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要求,比较了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性,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3. 结论通过对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关键质量属性和体外溶出试验结果的分析,做出本品体外评价的结论。(四)结果报告[b] [/b]结果报告包括:(1)三批产品按企业申报标准检验的全检报告;(2)复核报告。复核报告的格式模板详见附件。三、报告说明为便于技术审评和统计,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相关资料,并撰写复核报告,不同品种的复核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项目编号不能改变,可在具体项目下注明“无相关复核内容”或“不适用”,对特殊品种增加的研究内容可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项下列出。附件:复核报告(格式模板)附件[align=center]×××(品名)复核报告(格式模板)[/align][align=center] [/align]申报单位:申报日期:复核单位:报告日期:一、摘要(600字以内)二、品种信息1.基本信息2.药物特性三、参比制剂的复核1.参比制剂的选择2.参比制剂的质量考察3.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四、体外评价复核1.关键质量属性考察2.体外溶出复核3.结论五、复核意见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七、参考文献及相关实验数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2017年4月28日

  • 【第三届原创参赛】浅谈国外固体制剂分析方法的问题(7月份)

    [color=#f10b00][size=2]维权声明:本文为daijun828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size][/color] [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毕业3年来一直从事欧美固体制剂分析方法开发,项目也做了不少,谈谈一下感受![/font][font=宋体] 大家一般都是仿制药,如果能够能够套用[/font][font=Calibri]USP[/font][font=宋体]或者[/font][font=Calibri]BP[/font][font=宋体]等法定标准的方法,那当然最好。实在没有,那就自己做吧。[/font][font=宋体]一般的思路就是先查文献。除非文章比较新,一般都会有文献报道的。拿到化合物以后就要对化学结构进行考察,了解他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包括降解途径、在制剂中可能生成的杂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要求进行方法开发了。[/font][font=宋体] 首先说的就是药物的鉴别,一般国内国外都要求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我们一般采用偷懒的方式,保留时间加紫外扫描,官方也都没什么意见。[/font][font=宋体] 下面就是有关物质方法建立。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是整个方法建立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包括很多点,例如色谱条件(柱子、流动相、波长),稀释液,样品处理方式等。首先谈谈流动相的选择,影响流动相的几个因素主要是:[/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缓冲液种类、浓度、加入的改性剂,其中[/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应该是最重要的,假如有什么杂质与主峰分不开,就调整[/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看看;不同的缓冲盐具有不同的[/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适用范围,例如磷酸盐在[/font][font=Calibri]PH4-5[/font][font=宋体]适用就没有缓冲能力[/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用他来做梯度洗脱,风险就很大,很有可能导致杂质位置不一样;至于盐的浓度,一般没什么影响,可以改善前沿峰的峰形。[/font][font=宋体] 溶出也事关产品质量。溶出介质一般是磷酸盐、醋酸盐、盐酸介质或者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以选择动态[/font][font=Calibri]PH[/font][font=宋体]。溶出方法的选择一般有几个原则:具有体内外相关性、对工艺具有区分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增加[/font][font=Calibri]BE[/font][font=宋体]通过的可能性,不过介质是否具有体内外相关性往往只有[/font][font=Calibri]BE[/font][font=宋体]结果出来以后才知道;而对工艺具有区分性就比较好理解,压片压力大一点,好的溶出方法就应该表现为溶出快或慢,而并不是维持原样。对于仿制药来说,选择具有体内外相关性的介质是很重要的,他关系到[/font][font=Calibri]BE[/font][font=宋体]是否通过,一般来说,仿制药至少要做到[/font][font=Calibri]PH1-6.8[/font][font=宋体]三个溶出介质中至少两个介质能够匹配,这样通过[/font][font=Calibri]BE[/font][font=宋体]的可能性就大,最好的情况是三个介质都匹配,不过这种可能性较小。实在不行,如果药物体内达峰时间很快,那至少盐酸介质应该匹配把;如果药物体内达峰很慢,那[/font][font=Calibri]PH6.8[/font][font=宋体]或[/font][font=Calibri]7.5[/font][font=宋体]的介质就需要匹配。[/font] 我也是随意写写,今天刚有空,就谈谈验证吧!首先是大型仪器都要经过3Q认证,这是最起码的;然后是分析方法/工艺方法验证。老外的思维很严谨,什么事情都要经过验证,简单的说吧,凡是涉及到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地方都要验证。我个人觉得国内仿制药的水平不一定比国外差,关键是我们的风气影响了我们,让我们不愿意花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举个例子,片子的折断实验,我想国内的很少做吧,老外就一定要求你做验证,证明你的片子大部分经过折断后的两瓣大小应该差不多,病人吃下去应该没有问题。 一个好的制剂,涉及到很多小的方面,任何一个纰漏都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在研发阶段,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经过考虑充分的验证,使你对产品的质量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仅仅敷衍了事。 下面谈谈分析方法验证吧。说白了就是ICH的那一套。有关物质就是专属性/耐用性/灵敏度/线性/准确度等。专属性包括空白辅料/稀释液,样品溶液的各种破坏。老外比较强调主峰的纯度,其实都是骗人的,主峰纯并不代表他没包裹杂质,只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做的比较多的是酸/碱/氧化 高温 高湿的样品,其实对固体制剂来说,酸碱破坏对分析方法考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注射剂除外),我们的制剂中不可能有酸/碱,考察高温及高湿样品是能够充分检验你的方法能否控制整个稳定性期间的样品的质量。我个人比较看中这个,另外个人也比较看重光照样品,用它来检验方法的好坏,线性的话要报告线性方程/截距/相对响应因子/理论值与实际值得偏差,准确度主要是用主药来模拟未知杂质,有已知杂质的也要考察,主要是考察辅料/处理方式是否有吸附。耐用性我就不想说了含量的验证跟有关物质也差不多。溶出也差不多,主要是多一个滤膜考察,取样方式的比较(手动自动的比较),取样位置的比较等等。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开发,要注意几点到是:制剂关注的降解产物,而不是中间体,所以我们的方法一定要能够控制降解杂质。自己的片子与原研的片子做仔细的杂质谱图对比,争取做到杂质比原研的少。当然自己的片子杂质个数及大小可大于原研片的可能性很大,包括原料/辅料/工艺的差别。我们需要努力尝试跟原研靠近,实在不行,符合ICH对杂质的要求即可,并不强求杂质的个数及大小一定要小于原研。

  • 【分享】液体制剂知识完全版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制成的内服或外用制剂。对于由浸出法或经灭菌法制备的液体制剂将分别在浸出制剂和注射剂或其它章节中论述。 液体制剂的分散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颗粒、液滴、胶粒、分子、离子或其混合形式存在于分散介质中。药物在这样的分散系统中,分散介质的种类、性质和药物分散粒子的大小对药物的作用、疗效和毒性等有很大影响。 (一).特点 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有以下特点: (1)药物的分散度大,接触面积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 (2)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也可用于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 (3)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4)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一些易溶性固体药物如溴化物、碘化物、水合氯醛等口服后,因局部浓度过高,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若制成液体制剂则易控制浓度而减少刺激。 但液体制剂尚存在许多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化学稳定性差,药物之间容易发生作用而致减弱或失去原有的效能;以水为溶剂者易发生水解或霉败;非水溶剂的生理作用大、成本高,且有携带、运输、贮存不便等缺点。 (二).质量要求 (1)溶液型液体制剂应澄明,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应保证其分散相粒子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 (2)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 (3)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其次是乙醇、甘油和植物油等。 (4)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5)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6)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液体制剂尚没有较理想的分类方法,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按分散系统分类和按给药途径及应用方法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分成均相(单相)与非均相 (多相)液体制剂。在均相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没有相界面的存在,称为溶液(真溶液)。非均相液体 制剂中,药物是以微粒(多分子聚集体)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 表2—1分散体系的分类 类型 分散相粒子大小 特征 举例 分子分散系 lOOnm 有界面,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形成混悬剂或乳剂,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徽镜下可见 无眯氯霉素混悬剂,鱼肝油乳剂等 (二)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部分溶液剂、滴剂等。 2.外用液体制剂,包括有: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优良的溶剂应该化学性质稳定、不影响主药的作用和含量测定、毒性小、成本低、无臭味且具有防腐性等。 (一)极性溶剂 1.水(water)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本身无任何药理及毒理作用,价廉易得。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极性溶剂任意混合。但水性液体制剂不稳定,易长霉,不宜久贮。配制水性液体制剂宜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因饮用水杂质较多,故不宜用作溶剂。 2.乙醇(alcohol) 乙醇是除水以外最常用的有机极性溶剂。可与水、甘油、丙二醇等任意混合。乙醇的溶解范围也很广,能溶解大部分有机物质和植物中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挥发油、树脂、鞣质及某些有机酸和色素等。其毒性比其它有机溶剂小,20%以上的乙醇即具有防腐作用。但与水相比有成本高,本身有药理作用,易挥发及易燃烧等缺点,其制剂应密闭贮存。 3.甘油(glycerin) 甘油为粘稠性液体,味甜(为蔗糖甜度的60%)、毒性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混合。可内服,也可外用。甘油多作为粘膜用药的溶剂,如酚甘油、硼酸甘油、碘甘油等。在外用液体制剂中,甘油还有防止干燥(作保湿剂)、滋润皮肤、延长药物局部疗效等作用。此外,甘油有防腐性,但成本高。 4.丙二醇(propyleneglycol) 药用品是1,2—丙二醇,性质与甘油相似,但粘度较甘油小,可作为内服及肌内注射用药的溶剂,毒性及刺激性小。 5.聚乙二醇类(polyethyleneglycol,PEG) 低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如PEG300~400,为透明液体,能与水任意混合,并能溶解许多水溶性无机盐和水不溶性有机物。 6.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 本品具有较大的极性,其结构为(CH3)2SO,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相混合,一般用其40%一60%的水溶液为溶剂。本品溶解范围很广,许多难溶于水、甘油、乙醇、丙二醇的药物,在本品中往往可以溶解,故有“万能溶剂”之称。但本品高浓度可引起皮肤灼烧感、瘙痒及发红。 (二)非极性溶剂 1.脂肪油(fattyoils) 脂肪油为常用的一类非极性溶剂,能溶解油溶性药物如激素、挥发油、游离生物碱及许多芳香族化合物等。常用的有麻油、豆油和花生油等植物油,多用于外用制剂,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本品不能与水、乙醇、甘油等混合。 2.液状石蜡(1iquidparaffin)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从石油矿中所得的液状烃的混合物。 3.油酸乙酯(ethyloleate) 本品为淡黄色或几乎无色易流动的油状液体,,酸值≤0.5,碘值75~85,皂化值177~188。 4.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myristate) 本品常用作外用药物的溶剂,特别当药物需要与患部直接接触或渗透时更为理想。本品刺激性极低,无过敏性,可忍受性优于麻油和橄榄油。 第二节 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一) 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要求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量。《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用以下名词表示药物的溶解度: 极易溶解: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不到lml中溶解。 易溶,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指溶质18(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略溶: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30~不到lOOml中溶解。 微溶;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lOO~不到1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指溶质1g(m1)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指溶质1g(m1)• 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 化学药品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验证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化学药品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验证易忽视的几个问题郑国钢20071101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审评中发现提供溶出度方法验证资料往往不全,应引起申报单位注意。(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申报资料中采用篮法100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申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3)如是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则应与被仿制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比对,并对相似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采用f2因子法。溶出曲线中溶出介质除采用已确定溶出度检查中的溶出介质外,还应选择水、0.1mol/L盐酸溶液、pH3.8醋酸盐缓冲液、6.8磷酸盐缓冲液及pH7.2~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溶出曲线比对。(4)重现性试验(批间均一性)是考察制剂工艺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重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采用对三批样品进行均一性考察。(二)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溶出量测定常同含量测定,采用HPLC、UV方法。如溶出量测定所用的溶剂(溶出介质)与含量测定的溶剂不一致,溶出量测定浓度与含量测定浓度不一致,溶出度测定制剂为胶囊剂或需去除糖衣、薄膜衣后测定含量的片剂,则均需重新进行溶出量测定方法验证。根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XIX A)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与含量测定相同,包括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专属性(辅料、胶囊壳等的干扰试验)、线性和耐用性等。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量测定方法学验证中范围与含量测定不同。含量测定范围为测试浓度的80%~1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80%、100%、120%),对于溶出度,范围规定为限度的±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50%、限度浓度、100%)。(2)测定干扰2%以下可忽略不计,2~5%可考虑在限度上适当提高,超过5%以上测定方法不可取,如是空胶囊产生的应进行囊壳的消除试验。空胶囊常仅对UV测定有干扰,药典规定如空胶囊干扰大于标示量的25%,实验无效,如干扰不大于标示量的2% ,可忽略不计。考虑胶囊壳的批次、来源不同,紫外吸收强度也各不相同,故干扰也常常不同。严格按照样品测定的步骤,取6粒空白胶囊壳进行试验,工作量大,且由于干扰不一,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故空胶囊干扰较大时,建议采用HPLC法测定。如曾发现,氟康唑胶囊溶出度UV法测定,部分企业空白胶囊干扰可达20%,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建议改为HPLC法测定。(三)滤膜吸附的验证 取样过滤时,可能存在损失,故需进行滤膜吸附的验证,大部分资料未进行该项试验。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对微孔滤膜的规定为“滤孔应不大于0.8μ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工作中常用滤膜有水系和有机系两种,滤膜孔径0.45μm、0.80μm。水系微孔滤膜通常为混合纤维素酯滤膜(WX),不耐酸、碱、有机溶剂。使用前常需进行漂洗(水浸)处理,防止滤膜使用时未压紧有气泡入内,同时水浸也为了使膜充分溶胀,现有针式混合纤维素酯过滤器,可直接使用。有机系微孔过滤膜有尼龙(N6、N66)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滤膜、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等,也有针式过滤器,上述滤膜具有显亲水性,使用前不需预先湿润,几乎能与全部溶出介质相容,无纤维脱落等优点,但由于价格昂贵使用单位较少。判定吸附与否的方法可采用:(1)取溶出液过滤,舍去不同体积的初滤液后测定,观察响应值的变化,了解被测药物与滤膜的吸附情况。(2)取样后,一部分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另一部分采用过滤法,取所得的续滤液测定,考察两者间测定数据的差异。(3)取对照品溶液,经滤膜过滤后,与原溶液进行比较,观察测定前后数据的变化。 发生吸附的品种往往是主药均难溶于水(如他克莫司),制成制剂时一般需进行微粉化等处理,使原料药粒径变小,比表面能变大,静电吸附能力增强,故与滤膜的吸附作用明显;一些小规格制剂(如非那雄胺片)溶出液中主药浓度低,达到饱和所需的初滤液体积大大增加,干扰也较大。一般认为吸附量在2%以下时可忽略不计,超过2%建议或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滤膜规格或滤膜预处理方法(如煮沸1.5 h)、增加初滤液量(常规为5ml)或规定样品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四)其他 溶出度方法验证除按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注意介质的脱气、温度控制,以及取样位置等考察。介质的脱气中国药典规定必须进行,美国药典不作硬性规定,一般认为介质是否脱气对篮法影响较大,故美国药典规定不停止转动,用惰性物体靠在转篮外壁及底部摩擦使气泡破裂排去。使用桨法时,因样品的位置不如转篮法固定,使得检查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故必要时需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转自:CDE 电子刊物

  • 化学药品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验证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化学药品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方法验证易忽视的几个问题郑国钢20071106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审评中发现提供溶出度方法验证资料往往不全,应引起申报单位注意。 (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申报资料中采用篮法100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申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3)如是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则应与被仿制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比对,并对相似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采用f2因子法。溶出曲线中溶出介质除采用已确定溶出度检查中的溶出介质外,还应选择水、0.1mol/L盐酸溶液、pH3.8醋酸盐缓冲液、6.8磷酸盐缓冲液及pH7.2~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溶出曲线比对。(4)重现性试验(批间均一性)是考察制剂工艺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重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采用对三批样品进行均一性考察。 (二)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溶出量测定常同含量测定,采用HPLC、UV方法。如溶出量测定所用的溶剂(溶出介质)与含量测定的溶剂不一致,溶出量测定浓度与含量测定浓度不一致,溶出度测定制剂为胶囊剂或需去除糖衣、薄膜衣后测定含量的片剂,则均需重新进行溶出量测定方法验证。 根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XIX A)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与含量测定相同,包括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专属性(辅料、胶囊壳等的干扰试验)、线性和耐用性等。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量测定方法学验证中范围与含量测定不同。含量测定范围为测试浓度的80%~1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80%、100%、120%),对于溶出度,范围规定为限度的±20%(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50%、限度浓度、100%)。(2)测定干扰2%以下可忽略不计,2~5%可考虑在限度上适当提高,超过5%以上测定方法不可取,如是空胶囊产生的应进行囊壳的消除试验。空胶囊常仅对UV测定有干扰,药典规定如空胶囊干扰大于标示量的25%,实验无效,如干扰不大于标示量的2% ,可忽略不计。考虑胶囊壳的批次、来源不同,紫外吸收强度也各不相同,故干扰也常常不同。严格按照样品测定的步骤,取6粒空白胶囊壳进行试验,工作量大,且由于干扰不一,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故空胶囊干扰较大时,建议采用HPLC法测定。如曾发现,氟康唑胶囊溶出度UV法测定,部分企业空白胶囊干扰可达20%,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建议改为HPLC法测定。 (三)滤膜吸附的验证 取样过滤时,可能存在损失,故需进行滤膜吸附的验证,大部分资料未进行该项试验。 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对微孔滤膜的规定为“滤孔应不大于0.8μ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工作中常用滤膜有水系和有机系两种,滤膜孔径0.45μm、0.80μm。水系微孔滤膜通常为混合纤维素酯滤膜(WX),不耐酸、碱、有机溶剂。使用前常需进行漂洗(水浸)处理,防止滤膜使用时未压紧有气泡入内,同时水浸也为了使膜充分溶胀,现有针式混合纤维素酯过滤器,可直接使用。有机系微孔过滤膜有尼龙(N6、N66)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滤膜、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等,也有针式过滤器,上述滤膜具有显亲水性,使用前不需预先湿润,几乎能与全部溶出介质相容,无纤维脱落等优点,但由于价格昂贵使用单位较少。 判定吸附与否的方法可采用:(1)取溶出液过滤,舍去不同体积的初滤液后测定,观察响应值的变化,了解被测药物与滤膜的吸附情况。(2)取样后,一部分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另一部分采用过滤法,取所得的续滤液测定,考察两者间测定数据的差异。(3)取对照品溶液,经滤膜过滤后,与原溶液进行比较,观察测定前后数据的变化。 发生吸附的品种往往是主药均难溶于水(如他克莫司),制成制剂时一般需进行微粉化等处理,使原料药粒径变小,比表面能变大,静电吸附能力增强,故与滤膜的吸附作用明显;一些小规格制剂(如非那雄胺片)溶出液中主药浓度低,达到饱和所需的初滤液体积大大增加,干扰也较大。一般认为吸附量在2%以下时可忽略不计,超过2%建议或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滤膜规格或滤膜预处理方法(如煮沸1.5 h)、增加初滤液量(常规为5ml)或规定样品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 (四)其他 溶出度方法验证除按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注意介质的脱气、温度控制,以及取样位置等考察。介质的脱气中国药典规定必须进行,美国药典不作硬性规定,一般认为介质是否脱气对篮法影响较大,故美国药典规定不停止转动,用惰性物体靠在转篮外壁及底部摩擦使气泡破裂排去。使用桨法时,因样品的位置不如转篮法固定,使得检查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故必要时需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转自:CDE 电子刊物

  • 【“仪”起享奥运】固体制剂产品在制粒干燥过程中,使用流化床干燥的时间进行验证,日常生产时每批产品的干燥终点还需要测定水分来判断干燥的终点吗?

    问题:D级洁净区停产一段时间(如1个月)后,再次启动空调系统时,还需要重新做空调系统的验证吗(空调系统验证还在有效期内)?回答:不需要做验证,可以加大取样。问题:如果后期发现记录中有错误,当时填写记录人员已离职,此种情况记录应怎样修改?回答:这种情况下,建议走个偏差。这个偏差来讲两件事,第一证明公司对这件事很重视,告诉检察员改的很谨慎;第二把离职的程序给优化了,拿偏差把文件改过来。这样的话审计的时候可能会好一点,不要按照改错去改。问题:请问固体制剂产品在制粒干燥过程中,使用流化床干燥的时间进行了验证,那日常生产时每批产品的干燥终点还需要测定水分来判断干燥的终点吗?回答:正常讲,应该是拿水分来做干燥终点,时间只是一个间接指标。

  • “色”路蹒跚,东邪西毒?,浅谈仿制6类固体制剂质量研究部分

    “色”路蹒跚,东邪西毒?,浅谈仿制6类固体制剂质量研究部分

    本品的命题为东邪西毒,带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见谅!东邪我的理解为中国的中药,它是一个较神秘的东西,西方人目前比较认同的就是治疗疟疾的嵩蒿素,可惜没有专利。多说句就是中国目前正在有意或无意忘记中国的两大瑰宝,就是中药和国术。西毒我的理解为西方的化学药,在成分上比较清楚,药理毒理较完整。两种药的治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前段时间,敝人偶感不适,去了省人民医院,东检查西检查,没查出什么东西,我和我以前的领导(北药中药系)喝茶聊天,说了一个方子,花了10元人民币,好了,是东邪还是西毒,不言而喻了,呵呵。。。闲话少扯了。继“色”路蹒跚,涓流成溪,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有关物质之杂质谱汇总分析后一篇综述性质文章。前段时间的文章主要针对某个品种,其中标题体现了一些主题,但是比较散乱,此篇文章主要是归纳以前的原创文章。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用月旭色谱柱:SN:W10212097;PN:weL518425,进行了有关物质的质量研究,按照规则是要上传图谱,图谱详见下表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251_448505_1621890_3.png保留时间为9.474min为雷贝拉唑钠主峰保留时间,其典型的杂质为7.342min,此杂质为雷贝拉唑钠的主要降解产物,在热和酸破解均产生此杂质。上市品也是如此。我们主要用的参照上市品为日本卫材公司的样品,日本也是ICH成员国,在研究上市品和自制品其杂质谱是一致的。主要是杂质谱一致并满足杂质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审批老师是可以通过的。用色谱柱(welchrom-C18,5μm,4.6*150mm,SN:W11212203)写的“色”路蹒跚,铁棒磨成针,某品种溶出度方法学部分,为米格列奈钙片的溶出度方法学研究。其典型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301_448507_1621890_3.gif该品种为本公司3类申报品种,其溶出度选择的波长为210nm,已经属于末端吸收了,其色谱条件能满足主峰和溶出介质很能简单的分离就可以了,关键点是和上市品的溶出曲线一直就较难了,该品种属于餐后调节血糖药,最好在餐后15分钟起效,需要该品种的溶出能在15分钟内达到溶出顶峰,就要求处方工艺能达到要求,而分析只是一个考察的工具,难度不在此。用色谱柱(柱长:150mm,内径:4.6mm,填料:C18,填料粒径:5μm ,SN:W11212195,写了篇“色”路蹒跚,证得正果,某品种含量测定方法学部分。其典型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310_448509_1621890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310_448510_1621890_3.gif其含量测定主要关心的是主峰能有效分离,峰形良好(拖尾因子)能有效积分就可以了,一般的浓度建议在有关物质浓度下就可以了。在整个方法学中属于较易的项目。写了半天结果是ID错误,只好重写了!本篇的主题是浅谈仿制6类固体制剂的质量研究。重点:1.有关物质是重头戏,关键点是和原研产品一致就好,如不是,就要结合相关的指导原则来分析并结合上市品的说明书,根据最大日剂量来确定有关物质的量,由于原料药的合成路线有一定的差异,如超过限度,就要提纯出(制备色谱方式)做结构确证和做毒理试验,毕竟药品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2.溶出度是反映生物利用度的一个手段,在进行前,请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FDA和日本溶出度数据库有一些可以参考的,生物利用度是考察该药品的有效性的一个指标,毕竟人家花了钱,还是有点效果才说的过去的。请详见“释放度测定-色谱条件的选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347_44851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302347_448512_1621890_3.png3.含量和有效性有一定的联系的,在研究的时候注意能有效检出主要活性成分就可以了。

  • 液体制剂常用防腐剂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亦称尼泊金类。这类的抑菌作用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丁酯抗菌力最强,溶解度却最小。本类防腐剂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通常是乙酯和丙酯(1:1)或乙酯和丁酯(4:1)合用,浓度均为0.01%~0.25%.这是一类很有效的防腐剂,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但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这是因为酚羟基解离所致。  (2)苯甲酸及其盐:在水中溶解度为0.29%,乙醇中为43%(20℃),通常配成20%醇溶液备用。用量一般为0.03%~0.1%.苯甲酸未解离的分子抑菌作用强,所以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溶液pH值增高时解离度增大,防腐效果降低。苯甲酸防霉作用较尼泊金类为弱,而防发酵能力则较尼泊金类强。苯甲酸0.25%和尼泊金0.05%~0.1%联合应用对防止发霉和发酵最为理想,特别适用于中药液体制剂。  (3)山梨酸:本品为白色至黄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33℃,溶解度:水中为0.125%(30℃),丙二醇中5.5%(20℃),无水乙醇或甲醇中12.9%;甘油中0.13%.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02~0.04%(pH<6.0),对酵母、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8%~1.2%.本品的防腐作用是未解离的分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pH值4水溶液中效果较好。山梨酸与其他抗菌剂联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苯甲酸钠在酸性溶液中的防腐作用与苯甲酸相当。山梨酸钾、山梨酸钙作用与山梨酸相同,水中溶解度更大。需在酸性溶液中使用。  (4)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淡黄色粘稠液体,低温时形成蜡状固体,极易潮解,有特臭、味极苦。无刺激性。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丙酮和乙醚。本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作防腐剂使用浓度为0.02%~0.2%.  (5)醋酸氯乙定:又称醋酸洗必泰,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中,为广谱杀菌剂,用量为0.02%~0.05%.  (6)其他防腐剂:邻苯基苯酚微溶于水,使用浓度为0.005%~0.2%;桉叶油为0.01%~0.05%;桂皮油为0.01%.薄荷油为0.05%.  (五)矫味剂:分为甜味剂、芳香剂、芳香剂、泡腾剂等。  (六)着色剂:分为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  (七)其他附加剂:在液体制剂中为了增加稳定性,有时需要加入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 【分享】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分享】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310729_141383_1626679_3.jpg[/img][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1384]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url]

  • 固体质谱与液体质谱

    [color=#444444]有个关于液体质谱和固体质谱的问题,一个固体物质去做固体质谱,或者把固体溶在溶剂中做液体质谱,那么两种情况做出来的质谱出峰是一样的么?[/color]

  • 【求助】油类液体制剂的前处理

    目前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液体制剂,因为主成分溶解性很差,所以制剂中加了很多磷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成分,所以外观上油油的,最终成为油性的澄清液体,这样就给分析检测的前处理造成了很大麻烦,请问有没有能把油类成分去掉的好方法,减少对液相检测的干扰并保护柱子? [em09508]请大家多帮忙!

  • 【转帖】浅议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

    摘要] 本文以审评工作中遇到的固体分散体制剂、透皮贴剂等为例,讨论了制剂的残留溶剂对其质量、安全性的影响,希望引起药物研发者对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的关注。 [关键词] 制剂 残留溶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