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河生物种

仪器信息网河生物种专题为您整合河生物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河生物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河生物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河生物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河生物种话题讨论。

河生物种相关的论坛

  • 【资料】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

    一、前言    “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生物物种资源”除了指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而“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还是多种特有畜、禽、鱼类种和品种的原产地。此外,世界著名的中国传统医药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是许多相关产业的珍贵创新资源。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本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加强保护、促进可持续利用的方针,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完善的法制和政策措施为保障,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为手段,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生物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服务。    (二)原则    1、国家对领土内分布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主权。获取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倡依靠科学进步和科技手段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力求务实、创新和具有可操作性。    3、实行优先保护和分级保护。采取分阶段和分级保护,确保最重要和最受威胁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优先保护。    4、促进保护与利用相协调。体现保护为主,注重可持续利用,建立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长效机制。    5、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与充分参与。加强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用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持续利用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公平分享因利用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06-2010年)    到2010年,有效遏制目前生物物种资源急剧减少的趋势,特别是有效遏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物种资源急剧丧失趋势。以重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薄弱地区和重要类型生物物种资源本底、以及与生物物种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与适用技术,进行鉴别、整理和编目;协调和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构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配合国际公约谈判,研究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立生物物种资源进出口管理制度,加强出入境查验,控制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的流失。以各种措施保护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对特别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实施重点保护,加强保护设施建设,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开发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的科学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研究开发和优良基因的挖掘。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    到2015年,基本控制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基本完成相关领域的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调查与编目,制定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完善标准体系,实现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共享。建立以保护重要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区、移地保护设施和种质资源库等离体保存设施,加强对这些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国内相关传统知识的文献化编目和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试点,逐步实施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加大投入,强化生物物种及基因性状和功能的鉴别、筛选和利用,广泛进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开发,使生物物种得到充分的利用。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年,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使绝大多数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和增殖,生物物种受威胁的状况进一步缓解;自然保护区及各类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保存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资源保存量大幅度增加;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机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健全国内相关传统知识的文献化编目和产权保护制度,并与国际接轨;完成一系列持续利用各类生物物种资源的技术开发,基因鉴别和分离技术逐步完善,并发掘更多的优良基因,用于农业生产和医药保健等;形成公众参与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四、保护与利用的重点领域    (一)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1、现状    我国有陆生脊椎动物约2748种,其中兽类约607种,鸟类约1294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435种,分别占世界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12.6%、13.3%、6.5%和10.8%。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据统计,约有467种陆生脊椎动物为我国所特有,大熊猫、金丝猴、藏野驴、黑麂、白唇鹿、麋鹿、矮岩羊、朱鹮、褐马鸡、绿尾虹雉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    近年来,由于野生动物栖息地遭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有3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林业局1995-2000年对252个物种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非重点保护物种,尤其是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物种资源量呈下降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已建立各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11个,面积达4000多万公顷。大熊猫、朱鹮、扬子鳄、东北虎、金丝猴、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一些地方乱捕滥猎、倒卖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团伙作案、跨国走私等大案要案发案率上升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侵占、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现象非常突出。    投入不足,保护意识不高。保护和管理资金匮乏,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资和运行经费大多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一些地方“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管理机构不健全,研究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尚有10多个省份未建立野生动物管理专门机构。相关科学研究基础薄弱,专业人员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一些特殊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还没有突破。    3、主要目标与任务    近期目标与任务(2006-2010年):重点实施15个野生动物拯救工程,新建15个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32个野生动物监测中心(站)。到2010年,使全国各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增加到525-535个,面积达4730-4750万公顷,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网络,使9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极大改观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有效管理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的进出口。    中期目标与任务(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实现指挥、查询、统计、监测等管理工作网络化,初步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科研体系和进出口管理体系。到2015年,全国各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增加到575-585个,面积达5070-5090万公顷,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使6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35%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远期目标与任务(2016-2020年):全面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加全国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全面提高管理质量。新建一批野生动物禁猎区、繁育基地,使我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使70%的国家级和50%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规范化建设。

  • 我国正式启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原标题:打造海洋生物“诺亚方舟” 我国正式启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新华社福州9月19日电 (记者许雪毅 逯寒青)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18日在福建厦门正式启动建设。有关专家认为,这相当于中国在打造海洋生物“诺亚方舟”,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如果说英国的‘千年种子库’是在打造植物‘诺亚方舟’,那么我们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相当于在打造海洋生物的‘诺亚方舟’。”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祥志告诉新华社记者。 据悉,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将涵盖海洋药源动物库、药源植物库、药源微藻微生物库、核心种质库、基因库等五大实体库,总保藏面积将达2000平方米以上,种质资源保藏能力达到2万份以上,发掘、汇集全国沿海、周边海域、大洋和极地海洋药源生物将达6000份以上。 作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首席专家,林祥志认为,英国的“千年种子库”珍藏全球各大洲稀有植物种子,主要目的是保存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国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也具备这一功能。“假如部分海绵、海葵等海洋物种消失了,我们可以从资源库里取出种子,重新培养出来。” 但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更侧重于服务产业。“并不是什么海洋生物种质我们都选进来,而是从药源角度着手,实际上相当于建设海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林祥志说。 他认为,“中国陆地上的中药材及其相关产业,一年带来近1万亿产值,海洋这方面产业刚刚起步,前景非常大。” 和陆地中药材主要取自植物不一样的是,海洋药源除了来自海藻、海草等海洋植物外,更多来自海绵、珊瑚、海马等海洋动物。而相对于名录、图谱、标本、基因、化合物等资源形式,种质资源的保藏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前沿性。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国际水平保藏能力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库。”林祥志表示。 据悉,这一项目是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资助的重要项目之一,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等20家单位参与建设。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与开发利用的优势单位,有利于共同解决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和共享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林祥志说。 据悉,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边建设边应用,预定建设期到2015年12月,此后还将不断完善。项目建成以后将为中国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的妥善和安全保存提供重要场所。该项目还配套建设种质创制平台、规模化制种技术平台、科普展示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以提升中国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方面的收集、保存和鉴定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水平,实现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的社会共享。

  • 【转帖】400余物种入侵 我国为遭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

    新华网11月3日讯 从2日在福州召开的生物入侵国际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0余种,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多亿元。据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介绍,目前我国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万方浩说,外来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面也相当广。目前全国34个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新的入侵疫情还在不断突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万权说,近10年来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入侵生物已经造成了危害严重。万方浩说,外来有害物种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据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1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已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种有害外来物种造成总体经济损失绝不只有500多亿元。”万方浩表示。据有关资料显示,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在我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300亿元左右。生物入侵国际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共500多人参加。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慧颖)

  •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原有物种 产生危害有100余种

    原创与否转贴在花卉市场,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介绍说:这个是从某某国引进品种,那个是从某某国引进的品种,介绍过程中还透着自豪。但是人们不曾想过,这些物种的引进,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形成灾难。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原有物种 以江苏南京遭受加拿大的“一枝黄花”入侵为例。上世纪,“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性植物由北美引入,2000年后开始爆发式蔓延,且通过根系分泌毒素,导致周围其他植物死亡。南京有关部门曾专门发文并组织力量清剿“一枝黄花”,但至今也没能将其彻底剿灭。 像“一枝黄花”一样,一些国外物种进入我国之后,由于气候土壤条件合适,缺乏天敌等原因,大量疯狂生长,挤占我国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也就是所谓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目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狙击这些不速之客? 所谓生物入侵,或许您还并不熟悉,但有一种植物或许您听说过,那就是水葫芦。这种来自委内瑞拉的水生植物,在引入我国后,却接天蔽日地大肆生长,不但逼死了水域中原有的水生植物,还先后堵塞了云南滇池和黄浦江的入海口,成为我国最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物种。 像水葫芦一样通过迁徙,在新的地方大肆生长,打破了原有平衡的生物入侵现象,在我国还有很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建英博士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情况。 郭建英:目前我们初步调查表明我们国家入侵物种已经有520多种,其中产生明显危害的有100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在我们国家就有50种。 其实,这些让我们如临大敌的外来物种,并没有三头六臂,在原产地并不会引发危机。这些物种只不过非常适应新的环境,又缺少天敌或者有力的竞争者,因此繁殖速度惊人。而我国地处温带,气候适宜,许多物种来到我国之后,都找到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最终演变成了生物入侵的危机。 产生明显危害有100余种 郭建英:因为我们国家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些都为外来入侵物种的肆意蔓延和扩张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说从巴西远道而来的美洲斑潜蝇,1993年首次在海南出现,1994年在云南和浙江就有报道了,1996年在内蒙古发现,到2003年就遍布我们国家的大陆地区。 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出现在了大自然中,就会给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震动。许多本土的动植物无法和外来物种竞争,数量锐减。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同样存在。比如说我们以前统计过,像紫茎泽兰、豚草、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1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们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达570多亿元。 除了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损失在于,迅速蔓延的外来物种极大地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使我国原本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我们国家以后严重威胁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不可逆转,造成的生态损失难以估量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其它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规定,签约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生物入侵的研究,在防御他国有害生物入侵到本国的同时,也应主动防止本国的有害生物传入到他国,针对我国的情况,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有怎样的科技手段可以对付它们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陈万权表示,防御外来入侵生物本身就有很大难度,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提前下手准备。 陈万权:外来入侵生物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跨越国界不需要身份证、也不要护照,它的不确定性就给它的防控带来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不知道什么东西进来,这样就要求加强监测预警能力,第二点就要做一些应急扑灭和可持续控制的超前研究,一旦进来不管是应急扑灭,还是诊断、识别、监测、预警都完成,在往往进来以后是措手不及。 郭建英博士目前关注的是转基因昆虫,这种技术的作用很简单,那就是让害虫“不孕不育”,而这种技术的研究首先就用在了入侵物种上。 郭建英:有一种方法叫遗传控制,改变或转移这种害虫的遗传物质,降低它的繁殖能力,释放的不育雄虫,在与田间的野生雌虫进行交配,将有毒的基因传给子代,导致后代中的雌虫全部死亡,能够有效降低后代的种群密度。个技术已经开始在各个国家受到重视,我们课题组目前主要是针对两个重要的入侵对象,桔小实蝇和苹果蠹蛾,希望能够构建我们自己的转基因昆虫的品系

  • 【分享】科学家研究称微生物新物种正吞食墨西哥湾漏油——靠谱吗?

    【分享】科学家研究称微生物新物种正吞食墨西哥湾漏油——靠谱吗?

    [size=6][b][size=4]科学家研究称微生物新物种正吞食墨西哥湾漏油——靠谱吗?不会有副作用吧?异形啊...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称,一种新发现的微生物物种繁殖,并且正在以超过研究人员和有关官员所预计的速度吞食墨西哥湾的水下漏油。[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272055_239501_1638489_3.jpg[/img][/size][/b][/size]

  • 【求助】磷脂脂肪酸图谱法鉴定土壤微生物种类

    请教各位大大,我需要做土壤微生物种类的鉴定,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做DGGE的条件,但是有一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谱,看了一些文章好像可以用磷脂脂肪酸图谱法鉴定,现在比较困惑的是脂肪酸的标准物需要哪些,还有在哪里购买。请做过该实验的前辈提供一些操作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配套仪器或软件的的资料、获得图谱后怎么处理。非常感谢!!!!

  • 关于公开征求生物种业科技发展等14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关于公开征求生物种业科技发展等14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6月08日 来源:科技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支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技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经充分研讨和论证,研究制定了《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等14个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将这14个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可于2012年6月12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对于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附件:1.村镇建设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3.节水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4.粮食丰产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5.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6.农业生物药物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7.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8.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9.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0.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1.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2.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3.现代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4.优质畜牧业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 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

  • 【转帖】全球超1.7万物种入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3日说,全球超过1.7万物种入围这一机构2009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可能有灭绝危险。 冰山一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今年对全球47677种动物和植物展开调查,认为其中17291种存在灭绝风险。 依据这一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调查结果,受调查已知物种中,21%哺乳动物、30%两栖动物、12%鸟类、28%爬行动物、37%淡水鱼、35%无脊椎动物和70%植物存在灭绝危险。 总部位于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能源等方面研究。这一机构所制定“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是关于全球动植物保护状况最全面信息源之一。 入围红色名录的5490种哺乳动物中,79%“濒临灭绝或野外灭绝”、188种“有严重灭绝危险”、449种“有灭绝危险”、505种“易受灭绝威胁”。 今年进入红色名录的爬行动物达1677种,较去年增加293种。其中469种“有灭绝危险”、22种“濒临灭绝或野外灭绝”。 今年上榜红色名录的植物种类最多,达12151种。其中8500种“有灭绝危险”,114种“濒临灭绝或野外灭绝”。 “今年的红色名录会让人有清醒认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管红色名录制定的负责人克雷格希尔顿-泰勒说,“这些结果只是冰山一角……(没有调查到的)数以百万计物种也可能面临严峻威胁”。 人为活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人类活动可能是一些物种受到生存威胁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例如,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仓鼠今年首度入围红色名录,原因是当地人不断砍伐热带雨林,毁林开荒,使这种啮齿动物栖息地范围缩小。 已知仅存于坦桑尼亚基汉希瀑布的喷雾蟾蜍今年在红色名录中所处级别已从“有严重灭绝危险”上调至“野外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基汉希瀑布上游修建水库蓄水导致一些真菌快速生长,危及喷雾蟾蜍生存。 另外,栖息地水源受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过度捕捞导致一些淡水鱼濒临灭绝。已知仅存于新西兰的棕泥鱼今年在名录中分类从“接近有灭绝危险”上调至“易受灭绝威胁”,原因是新西兰大约85%湿地因过度取水灌溉等原因干涸或退化,不断蚕食棕泥鱼栖息地。 挑战重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这一机构眼下面临研究经费短缺困难,无法扩大动植物调查范围以及时发现濒危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活委员会主席西蒙斯图尔特说,以爬行动物为例,这类动物存活现状可能比眼下已知情况更为糟糕。 “我们需要摸底所有科目爬行动物,以掌握它们(生存)状况的严峻程度,但我们缺200万至300万美元经费,”斯图尔特说。 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负责人珍妮斯马特说法,研究人员分析今年红色名录后认为,全球就保护生物多样性所设定的2010年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有关严重灭绝危机的科学证据正在增加,”斯马特说,各国政府应尽快行动起来,认真对待物种保护工作。(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闫洁)

  • 【分享】2007年动物的幸与不幸:多个物种濒临灭绝

    [color=#DC143C][size=4]新的一年马上来临又不知道又有多少种物种消失?[/size][/color][em0707] [em0707] 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据英国《独立报》报道,2007年,一些物种度过了艰难时日,还有一些得以繁衍生息......让我们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幸运的,哪些是不幸的:不幸的动物:美洲鳗(英国)那些美洲鳗到哪儿去了?作为伦敦菜的代表菜式之一,现在几乎都很难找到了--东英格兰的各大河流一度曾是世界上美洲鳗最大的产地,自1970年代至今产量已经下降了95%。这一情况不仅发生在美洲鳗身上,生存在该地区的水獭和麻鸦等珍稀动物也面临这一危机。过去的数年中,美洲鳗不再从其在西大西洋的产卵地光顾英国河流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如果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它们会遇到重重阻碍,道道堰坝,但从前它们仍然喜欢来这儿,尽管据说会有一种寄生虫侵袭其鱼膘。现在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洋流改变造成的。现在人造卫星可以跟踪测定其行踪。

  • 【分享】科学家公布在南极发现的新物种

    【分享】科学家公布在南极发现的新物种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2/200702281102_42906_1643735_3.jpg[/img] 2月25日,来自14个国家的南极科考队公布了他们在南极新发现的生物物种,图为此次公布的一种甲壳类动物(摄于2006年12月21日)。[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2/200702281103_42907_1643735_3.jpg[/img] 2月25日,来自14个国家的南极科考队公布了他们在南极新发现的生物物种,图为此次公布的一种甲壳类动物(摄于2006年12月21日)。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这些不为人知的生物物种。

  • 【我们不一YOUNG】空白板常见易污染的微生物种类

    [b][font=微软雅黑]空白板常见易污染的微生物种类[/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1、[/font][b][font=微软雅黑]空白PCA长菌[/font][/b][font=微软雅黑],常见是芽孢污染,PCA上主要体现菌落总数的数值,无法具体分型,这种情况被芽孢污染的较多。[/font][font=微软雅黑]2、[/font][b][font=微软雅黑]空白孟加拉红琼脂平板上面长菌[/font][/b][font=微软雅黑],确定是被霉菌污染。[/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a、[/font][b][font=微软雅黑]空白板芽孢污染[/font][/b][font=&][back=#fdfdfe]芽[/back][/font][font=微软雅黑]孢是某些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休眠结构,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实验室环境中,含有芽孢的细菌容易在培养基上形成污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芽孢的细菌种类及其特点:[/font][b][font=微软雅黑]1)梭状芽孢杆菌 [/font][font=微软雅黑]特点[/font][/b][font=微软雅黑]: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可以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其芽孢形式使得细菌能够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并容易传播。[/font][b][font=微软雅黑]污染表现[/font][/b][font=微软雅黑]:在培养基上可能形成不透明的菌落,但更重要的是其芽孢的存在增加了污染的顽固性和难以清除性。[/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2)芽孢杆菌属 [/font][font=微软雅黑]特点[/font][/b][font=微软雅黑]:芽孢杆菌属包含多种细菌,如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i][/i](Bacillus cereus)等,它们能够形成芽孢并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font][b][font=微软雅黑]污染表现[/font][/b][font=微软雅黑]:在培养基上可能形成各种形态的菌落,但芽孢的存在使得这些细菌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生存能力。[/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b. 空白板霉菌污染[/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霉菌是一类多细胞、丝状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实验室环境中,霉菌污染是常见的微生物污染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霉菌种类及其特点:[/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1)曲霉属[i][/i][/font][font=微软雅黑] [/font][font=微软雅黑]特点[/font][/b][font=微软雅黑]:曲霉属包含多种霉菌,如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它们能够产生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font][b][font=微软雅黑]污染表现[/font][/b][font=微软雅黑]:在培养基上形成特征性的菌落,颜色多样,从黄色到绿色不等,菌落表面可能呈现绒状、絮状或两者混合的形态。[/font][font=微软雅黑][/font][b][font=微软雅黑]2)毛霉属[i][/i] [/font][font=微软雅黑]特点[/font][/b][font=微软雅黑]:毛霉菌丝体发达,菌落质地疏松,呈棉絮状,菌丝无隔膜,有多个细胞核。[/font][b][font=微软雅黑]污染表现:[/font][/b][font=微软雅黑]在培养基上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菌落,菌落质地疏松,容易扩散。[font=微软雅黑](转载自[/font][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color=rgba(0, 0, 0, 0.298039)]食品微生物工程师[/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

  • 【转帖】面对濒于灭绝的物种,我们该做什么?

    面对濒于灭绝的物种,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资源有限,如何决定我们应该挽救和保护哪些物种?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人们倾向于只挽救最显眼、最美丽的生物,如哺乳动物和鸟类,但它们对人类福祉的重要性还不及某些不太显眼的植物和动物。毋庸置疑,有限的资源使我们难以挽救所有的濒危物种,因此我们必须基于几点考虑来做出决定。这几点包括:挽救和维持物种存在的难度有多大?该物种的灭绝是否会对其他物种造成连锁反应?该物种在当前或未来是否对人类有价值?这些都是应该基于尽可能多的科学事实来做出的政治决定。

  • 【分享】重温 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今天正值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发一下他的著作,大家重温一下! 在《物种起源》这本书里,达尔文主要记述了他在Galapagos群岛的观察研究。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属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一八三五年,达尔文随猎犬号(HMS Beagle)船,第一次来到这里。猎犬号船的本来目的是发现和测验海岸地图,并寻找有商业价值的矿物。但几年的考察使热爱自然的达尔文有幸看到未遭破坏的自然界:原始热带雨林,各种地层,火山,各种风俗的民族,各种各样的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每种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完美地契合。特别是达尔文观察到一些鸟类(Darwin‘s finches)的生物性状随环境改变而改变,比如鸟嘴的形状受食物的影响 达尔文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主要有两类,即Galapagos群岛鸟类受环境影响 生的变异,以及人工育种的现象。根据这些现象,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叫做渐进(Gradualism),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进化论(Naturalistic Evolutionism),或者简单称为进化论。在这里,所谓“渐进”是指进化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所谓“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借助外来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来智慧的设计,乃是借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2648]物种起源[/url]

  • 【分享】大猜想:物种具有反向生存的特性

    [font=宋体][size=3]正如您所知道的,在整个的大自然界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靠着吃别的东西,来维系(我们)自体生命的持续存在的。这很正常。[/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问:对于那些被我们所吃掉的东西而言,当它们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养活我们的时候;它们会因此而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或者说,大自然为什么要用这种互为吞食的方式,来维系生命的持续存在呢[/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物种具有反向生存——的猜想;并用演绎的方式,论述了物种的进化轮回。[/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虽然说,猜想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所提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对猜想的证明,却只能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来进行。当然,对这一猜想的证明,会为各位的人生带来些什么,自不必说。但是,如果这一猜想是对的。那么,它会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些什么样的影响呢?[/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用挑战的方式,将自己的猜想挂在生物学院的大门上呢?还是以讨论的方式,求助于各位的智慧呢?对此,我们选择了后者。并诚恳地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现在,奉上猜想的具体演绎,以供讨论:[/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物种具有反向生存的特性[/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虽然说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有很多的物种或先或后地走向了灭绝。而且,现在活着的这些物种,终有一天也会一前一后地走向灭绝。[/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但是,你可知道?[/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那些灭绝了的物种还会再一次地活过来。[/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或者说,你可知道:地球上的所以物种都有来世的再生?而这一切,却可以从——生命体的正向生存和物种的反向生存开始说起。[/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生命体的正向生存指的是: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通过吞食其它的生命体来维系自己的生命、并因此而延续着自己和自己这个物种的今生今世;这称为生命体的正向生存。(这是事实)[/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物种的反向生存指的是: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因为——自己这个物种所属的生命体,被其它物种所属的生命体所吞食,进而将自己这个物种来世的生存基因寄存在了其它物种的身上,并以此来延续自己这个物种的来世再生;这就是物种的反向生存。(这是推理)[/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简单来说那就是:吃别的东西是为了自己今生今世的活着;而被别的东西吃掉,却孕育着自己这个物种来世再生的希望。当然,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物种一样,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今生和来世的。[/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怎么,你不相信?[/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那好吧,就让我们结合这种事实和推理、并用演绎的方式进而通过——五个连续的相关——来向你说说人类(或所有物种)的今生和来世吧、、、、、、[/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基因包[/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在形态上大致相同的浮游生物,是人类和地球上众多物种或生命体的初始状态。这些浮游生物也可以称为地球上众多物种的基因包。虽然,每一个浮游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物种的新生基因;但是,众多的浮游生物[/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却共同地包含了地球上各色物种用以新生的全部基因。[/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基因组合[/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浮游生命体和现在的每一个人、或者说,和其它的动植物一样,都是通过吞食别的(浮游)生命体来维系自体生命的持续存在的;与此同时,浮游生命体还通过——将自体一分为二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或繁殖后代。[/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这种互为吞食和一分为二式的繁殖,让众多浮游生命体所包含的那些[/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各色物种的生存基因——也因此而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基因组合。其组合的方式遵循的是同性相吸——即同一物种的基因将会被组合在一起——的原则。[/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物种形成[/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在浮游生命体互为吞食和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随着同一物种基因的一再组合;必然地,终有一天将会让构成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得以全面地组合。届时,一个新生的物种也就出现在了这个地球的生态体系之中。当然,地球上的众多物种也都是以这种方式[/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或先或后地出现在了这个地球之上。[/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基因寄存[/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一个物种的出现,既是这个物种基因组合的终止,同时,也是这个物种基因寄存的开始。即:[/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当一个物种出现的时候,也就证明这个物种的基因已全部地组合在了一起。当然,这个物种也就过上了(自己这个物种)的正常生活。同时,这个、或每一个物种内的生命体同样是——既会生、也会死,既能吃到别的生命体、也会被别的生命体所吞食。所以:[/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在它们吃别的生命体和生育后代的时候,它们也就延续着自己和自己这个物种今生今世的持续存在;这就是物种的正向生存。[/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反之,当它们被别的生命体所吞食的时候,它们也就将自己这个物种[/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来世再生的基因寄存在了吞食它们的生命体或物种的身上;这就是物种的反向生存。[/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生态解体并解体为基因包[/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当一个物种将自己用以来世再生的全部基因都寄存在了别的物种或生命体的身上的时候。那么,这个物种的今生今世也就到头了;或者说,这个物种也就开始走向了灭绝。当然,再生基因的寄存,对于每一个物种而言都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因此,也就有了物种灭绝的先后之分。[/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当越来越多的物种将自己来世再生的足够基因都寄存在了别的物种或生命体的身上的时候。那么,越来越多的物种也就因此而走上了灭绝之路。[/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随着物种的持续灭绝,以及因此而造成生物圈的持续断裂,这必然会导致整个生态体系的解体;而地球上剩下的那些物种,也将会随着生态体系的解体而解体。但不同的是,物种灭绝下的生态解体并不是物种生命的终结,而只是解体为——包含了地球上众多物种来世再生基因——的基因包或浮游生命体。[/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至此,地球上的众多物种在为自己那今生今世的爱恨情仇画上一个句号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来世再生展开了一个孕育着新生的逗号、、、、、、[/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这个猜想对吗?[/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我们并不知道,而这需要科学或您的证明。[/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但是,如果这个猜想是对的。[/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那么,这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而言,将会意味着什么呢?[/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对此,我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而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先提出自己的些许浅见。[/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即,我们认为,如果这个猜想是对的。那么,这至少可以向人类传递出以下的几个信息:[/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一、如果物种真的具有反向生存的特性,那么,我们对物种保护的很多方式,将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因为,物种具有反向生存的特性说明,物种的灭绝不仅是自然的,而且还是必须的。当然,人为的物种灭绝不在此列。[/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二、物种具有反向生存的特性还可以向我们说明:和其它的物种而相比,其实,我们人类才是这个大自然中最为濒危的物种;因为,只有人类没能很好地将自己这个物种的再生基因,寄存在其它物种的身上。[/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三、从物种具有反向生存这一特性的基础上,如果有相应的科技支持。那么,在基因的序列上,我们人类还将能够科学地测算出:现实生态解体的具体时间。或者说,我们人类将可以准确地预测到‘自然状态下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当然,还可以做如何的解读呢。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和讨论![/size][/font]

  • 【原创大赛】我的第一次原创参赛(读《物种起源》有感)

    前言对于仪器信息网论坛,我是慕名已久,但注册账号开始发贴跟贴还是今年才开始的,虽然有时事情很多,但总觉得经常到论坛里逛一逛还是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的。看到论坛的原创大赛集结号,我开始真不知如何动手写点东西支持大赛的举办,正好老师有了一个命题小文章,我也连续去了新华书店五天,看了一本叫《物种起源》的书,绞尽脑汁地写了一点读后感,便拿来参加原创大赛的每月一题活动了!写得好与不好,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在此一并提前向在本原创后面跟贴的各位致以谢意!!! 读《物种起源》有感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生命的起源、生命之根等这些令人疑惑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直到我读了《物种起源》这本书,我才知道为什么会有生命这种如此神奇的东西。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达尔文经过五年的环球航行考察,特别是在南美洲的大量考察和搜集标本之后又经过十五年的积淀之后的巨著。达尔文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父亲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于是让达尔文进了爱丁堡医学院。但由于达尔文对医学并不感兴趣,在退学后,父亲又让他进入剑桥学神学,想让他成为一名牧师。但仍因达尔文对此缺乏兴趣,所以也没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却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科学训练,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在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亨斯楼推荐了忘年交达尔文,因而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后,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最终达尔文成为了一位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并且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作者利用古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他在环球旅行和研究家养动植物时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论证了现存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由一个或几个原始类型逐渐进化而来的,揭示出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证明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因。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趋于绝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则被选择保留下来。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一代代选择的长期积累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的。此书毕竟不是文学作品,语言是平实的,用的是叙述性的口吻,论证举例性的口吻,如果说有时与文学语言很接近的段落,那也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他在环球旅行和研究家培动物植时所观察到的事物,没有文学语言的那种夸张与华丽,更多的是自然科学所必备的精准与谨严。虽然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要完成该书的决心。我想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使得达尔文在《物种起源》该书中运用了大量资料。并最终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且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进化论有许多的缺陷,但仍然不能掩盖住进化论所具有的巨大意义: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他总结了前人在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思想方面的成就,再加上自己亲身考察和对大量动植物变异做的系统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理论。第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有力地证明了造物主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各种唯心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第三,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的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并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极大,他让我真正的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生命!

  • 【转帖】美国专家预测:三分之二的物种本世纪末将消失

    扬子晚报10月20日报道 昨天是南京中山植物园80岁的生日,美国密苏里州植物园的彼得雷文(PeterH.raven)主任作为中山植物园的名誉主任,前来道贺。在他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与中国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预测:21世纪末,可能将有三分之二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在消失之前还未被人类认识。全球每年有千个物种消失美国密苏里州植物园在植物研究方面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作为主任彼得雷文自然是业界的顶尖专家。他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圈,并数次向联合国提交有关气候变化影响的生物报告。“全世界已知的物种,大概有30万个。”彼得雷文介绍说,每个物种,都有100万年的存亡周期,时间到了,就会出现更替。但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这个阶段,物种正以每年1000个的速度消亡。而在过去的500年间,物种消亡的速度是每年100个,“这个速度太让人担忧了,这样算来,到本世纪末三分之二的物种将消失”。为什么物种消失得越来越多?雷文介绍说,人口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破坏自然系统,是造成眼下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物入侵、对药用植物的采收和对野生动物的捕猎等。“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也都在造成物种的快速消失。”100万个物种“老家”在中国雷文表示,他认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北半球最丰富的,也是全球最丰富的集合地,是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如果中国的物种消失和灭绝,将是全人类的损失。“地球上大约有100万物种的老家在中国。”他介绍说,得出这个数据是这样推算的,全球的植物、陆生脊椎动物、蝴蝶种类中,在中国发现的种类大约是8%,而全球除细菌和病毒之外的真核生物的总数,大约是1200万,这样推测下来是100万,而且其中50万种还属于特有物种。不过这些物种,被了解的还不到1/5。但是以眼前的这种消失速度,这100万种将有半数在本世纪消失。植物灭绝速度比动物快“植物灭绝速度要比动物快。”雷文解释说,这是因为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移动迁徙,而大多数植物,要依靠种子或花粉才能“迁徙”。随着城市化和人为因素,让森林消失,而高山上、小岛屿等地方的植物,显得更加无助。如果在某些地区再遇到气温升高、两极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等影响,物种如果没有在环境变化之前找到合适的栖身地,就有灭绝的危险。“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速度是最快的,中国高山地区的植物,就迫切需要帮助。”“中国到205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3—3.3摄氏度。”雷文引用联合国相关部门数据说,气温上升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答案是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的大幅上升或下降,都和大规模物种灭绝发生关系。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杨娟 田松沪)

  • 【转帖】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 对进口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入境口岸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 对进口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入境口岸措施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自2010年4月1日起对进口植物种子、苗木、砧木、接穗、插条、球茎、块根等活体植物繁殖材料(以下简称“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入境口岸措施。 公告指出,进口植物种苗口岸应具备现场查验、除害处理、隔离检疫设施等必要条件,所在检验检疫机构应具备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和技术能力。进口商或其代理人进口植物种苗,应当依法办理进境检疫审批,并选择从公布的指定口岸入境。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实地考核评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天津新港、佛山南海港、大连大窑湾港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4个口岸(详细名单见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被指定为首批入境口岸。国家质检总局还将根据口岸条件和贸易需要,对指定入境口岸名单实施动态调整。 据了解,植物种苗传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风险极高,为此,世界各国均将进境种苗检疫作为植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2008年我国进境植物种苗共1.46万批2.5亿美元,共截获各类有害生物644种,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4种495次。2009年进境植物种苗共1.45万批2.4亿美元,共检出有害生物1136种11380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67种558次。针对截获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了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国门安全把关的作用。但是,进口活体种苗携带疫情检测鉴定技术难度很大,如果口岸查验隔离设施、实验室条件及检测人员达不到相应要求,很可能让一些外来有害生物成为“漏网之鱼”。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呈明显递增趋势,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全国外来疫情监测中发现黄瓜环斑驳病毒、玉米褪绿斑驳病毒、花生黑腐病菌、黄顶菊、刺桐姬小蜂、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等一系列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安全的病虫害,并配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铲除防控措施。据专家分析,这些新传入的外来疫情随进境种苗传入的可能性极大。对进口植物种苗实施指定口岸、隔离检疫等制度,是被发达国家实践证明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最有效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考核具备相应查验条件、技术手段、检测人员等检测能力的口岸,才允许进口种苗,能够确保种苗携带的各类有害生物特别是难以检测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得到快速准确的检测,从而确保国家安全引进种苗,既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又防止有害生物传入。

  • 【分享】八大物种入侵威胁生态

    【分享】八大物种入侵威胁生态

    据美国媒体报道,近年来,由于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等原因,许多外来物种侵入本不属于它们的领地,并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威胁。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有的外来物种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下是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8大外来入侵物种。 一、从新奇的宠物到沼泽霸主[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51238_177862_1615922_3.jpg[/img]从新奇的宠物到沼泽霸主 人类旅行中总是伴随很多搭便车的动物:船的压舱水中游动着很多水生动植物;运输飞机上有老鼠、病菌、小虫等偷渡客。当这些可怜的动物不幸踏上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时,它们将不得不面对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时人们刻意引进稀奇的动物,却发现最终它们要和当地的动植物争夺生存空间。下面我们列举了八个发生在人类与入侵动物之间的神奇战争。 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缅甸巨蟒原本是人们豢养的宠物。但后来人们不愿照料这些20英尺长的大蛇,便把它们放到了沼泽中。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巨蟒竟然在沼泽地国家公园建立起一个坚强的根据地。同时,这里也发现了四只非洲岩蟒。生物学家认为这些剧毒的蛇很可能袭击人类。假如两种蛇进行交配,或许会产生一种更可怕的混血儿。

  • 【分享】08年最令人惊奇十大新物种

    【分享】08年最令人惊奇十大新物种

    中新网5月24日电科学家从国际物种探测协会08年记录的1.85万种新物种中,编选出最令人惊奇的10大物种,包括体积有如豌豆的海马和世界上最长的昆虫。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科学家每年都发现大批不知名新物种。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生物多达1千万种,正式命名的只有180万种。  新名单上还有一种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植物和一种可蜷缩成硬币那么小的迷你蛇。日本科学家在喷发剂内,发现一种学名叫“Microbacteriumhatanonis”的不常见嗜极菌。   马来西亚发现的新品种有世界上最长的竹节虫,其总长度为56.7厘米,外形像一枝竹棍;科学家又在大马发现一种蜗牛,它的壳围着4个轴心扭曲,生长在石灰岩山上。  08年最令人惊奇十大新物种  微型海马(学名Hippocampus satomiae):在印尼被潜水员发现,长1.4厘米,高1.14厘米  巨型棕榈树(学名Tahina spectablilis):在马达加斯加发现,这种棕榈树在开花结果后会倒下  无咖啡因的咖啡植物(学名Coffeacharrieriana):在喀麦隆被一名著名的咖啡培植专家发现,植物用了他的名字命名  喷发剂细菌(学名Microbacterium hatanonis)  全球最长的竹节虫(学名Phobaeticus chani):在马来西亚发现,体长36.6厘米,总长56.7厘米  全球最小蛇(学名Leptotyphlops carlae):在中美洲巴巴多斯发现,长10.4厘米  幽灵蛞蝓(又称鼻涕虫,学名Selenochlamys ysbryda):在英国加的夫人口稠密的地区发现,令科学家惊讶  曲壳蜗牛(学名Opisthostoma vermiculum)  3.8亿年前的鱼(学名Materpiscisattenboroughi):在澳洲西澳省发现,有化石显示母鱼产子(而非产卵)  小热带鱼(学名Chromis abyssus):在太平洋岛屿离岸的深海珊瑚礁下发现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251104_151716_1607864_3.jpg[/img]

  • 【分享】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与作用

    微生物除具有生物的共性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因为其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这样微不可见的生物类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三)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种类极其繁多——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 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极端环境:冰川,温泉,火山口等极端环境; 土 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 空 气:空气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越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微生物含量越高; 水:水中以江,湖,河,海中含量高,井水次之; 动植物体表及某些内部器官:如皮肤及消化道等. 微生物的多样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要分离筛选某中微生物,多数情况都是从土壤采取样品. 首先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发酵工业,为工,农,医等领域提供各种产品. 另外微生物也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并且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 【分享】近年十大灭绝物种---深思

    【分享】近年十大灭绝物种---深思

    据英国《卫报》报道,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捕猎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一些已在野生环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彻底灭绝。以下是十年内野生环境中消亡的十个物种:1.白鳍豚[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301307_179083_160786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301308_179084_1607864_3.jpg[/img] 【中文名称】:白鳍豚  【拉丁学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年)  【俗名】:白鳍豚 ,简称白鳍或白旗,猪豚,也叫白暨豚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濒危 【国内分布】:长江 (Yangjiang River), 钱塘江(Qiantang Jiang) [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白鳍豚又名白暨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或许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目动物。白鳍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它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和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上一次观察到白鳍豚的记录是在2002年,而在2006年在白鳍豚的栖息地长江对淡水豚类进行的一次考察最终无功而返。自从1996年起,白鳍豚就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录,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灭绝标签。有害渔具、电捕鱼操作、船桨击打、修建水库、河流淤泥沉淀以及污染等等,都对该物种数量的急剧下降起到了负面作用。2.西非黑犀牛[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301310_179085_1607864_3.jpg[/img]  西非黑犀牛又名西部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西非黑犀牛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但是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已经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单。据悉,这一珍稀物种的成年个体总数量不到50头,事实上可能已经彻底灭绝。最近一次在喀麦隆北部的一次调查行动中,并没有发现野生西非黑犀牛的踪迹,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偷猎行动依然非常普遍,即使还有野生西非黑犀牛也难逃偷猎者的捕杀。如同其他黑犀牛种群一样,在过去的50多年间,西非黑犀牛种群数量下降超过80%,专家担忧该物种已经灭绝。

  • 【转帖】挪威:北极植物种子库开放 为未来地球冷藏种子

    挪威于2月26日正式开放了一个名为“末日穹顶”的植物种子库。这座修建在北极一座山中的冷库将用来存放数百万种植物种子,以防止战争或者自然灾害将地球上的所有粮食作物全部摧毁。  据美联社报道,种子库位于斯瓦尔巴特群岛。在其落成开幕典礼上,受邀而来的客人将第一批种子送进穹顶时无不将之与《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相提并论。  “这是一个冻结的伊甸园。”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说。  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称修建该种子库是一个“保险策略”,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 。  斯瓦尔巴特全球种子库距离北极只有620英里(合998公里)。根据设计,这里可以储存来自全世界的多达450万份种子样本,并能经受住全球变暖、地震甚至核战争的考验。  种子库由挪威政府投资910万美元修建,将采用类似于银行的方式运作,其所有权归挪威,但种子的主人是在这里存放种子的国家,他们可以在需要这些种子的时候免费取用。  种子库的日常运作由NorGen基因银行负责监督,这个基因银行属于北欧国家共有,位于斯瓦尔巴特群岛的一座旧煤矿中。  目前全世界另有1400个种子银行,万一这些种子银行存放的种子遗失,挪威种子库可作为它们的“后援”。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种子银行都被战火摧毁,而菲律宾的种子银行则被2006年台风带来的洪水淹没。  “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在这里存放种子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国家种子银行可能发生任何事情。”200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肯尼亚的旺加里马塔伊(Wangari Maathai)说。她是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董事会成员,该基金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总部位于罗马的研究团体“国际生物多样性”创立,负责挪威种子库的种子搜集工作。  “很快就将证实,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和能源供应紧缺以及满足人口膨胀后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的最有效、最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托基金负责人卡里福勒(Cary Fowler)说。  开幕典礼上,斯托尔滕贝格和马塔伊率先将来自104个国家的一盒稻米种子送进了储藏室。这些种子存放在箔材制作的银色盒子内,每盒装500粒种子,然后搁置在蓝橙色的金属架上。种子库有3个宽9.8)、长26.8米的储藏室,每个储藏室可以容纳150万份样本,包括从胡萝卜到小麦在内的所有的作物种子。  斯瓦尔巴特群岛气温很低,不过巨大的制冷设备更将种子库中的温度降至零下18摄氏度。专家表示,很多种子在这一温度下可以完好地保存1000年。

  • 【转帖】用DNA条码:确定物种 揭示食品中“秘密”

    布伦达坦和马特考斯特是纽约某学院的学生,最近他们完成了一个基于DNA条码技术的项目。所谓DNA条码,是指从标准DNA基因序列中截取的片段,可以用来确定物种。  他俩从公寓、商店等地收集了217件样品,一一照相并大致分类后,送到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做DNA条码的分析。不久,科学家陆续返回了DNA序列报告,每个样品的DNA序列(如果能提取的话)由650个字母组成。他们将其输入在线搜寻引擎,与其中的生命条码数据库和基因银行中的条码记录作比对,确定样品的物种。  令人震惊的是,16%的样品揭示了纽约食品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比如,名贵的“羊奶酪”,实际上就是用牛奶制成的;卖高价的“鹿肉”狗食是牛肉制成的;而标明“鲟鱼鱼子酱”的东东,则出自密西西比河的大硬鲭鱼。  2008年,他们的2位同学在曼哈顿餐馆和市场发现“贴错鱼名标签”的寿司,引发了一场“寿司门”风波。看来,这样的“失误”绝非偶然。这种把戏不仅让消费者出了冤枉钱,还可能危及对特定食物过敏的人;另外,对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也颇具伤害。  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员、物理学家马克斯多克尔称赞学生们的工作,并认为“基于DNA条码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的案例不久就会出现,尽管单凭这项报告还不能锁定涉案的零售商或产品。”他们最终能确定的物种共95种;还发现了不少其他的有趣结果,比如,送检的来自厨房的蟑螂并不是常见的美国蟑螂;鸡毛掸上的羽毛来自鸵鸟;从一个旧发刷提取到人类的基因。  多数DNA在经过食品处理后还能保全,这是DNA条码技术能起作用的关键。唯一的例外是罐头食品,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DNA链,21个罐头样本只有一个能提取到DNA条码。

  • 【讨论】物种鉴定问题

    在做物种鉴定时同一标本用了两个基因序列来进行鉴定,并且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但是现在困惑的是在研究背景里要加上“为何要做两种方法的比较”纠结了,

  • 多肽类药物种类

    多肽类药物种类

    [font=宋体][size=10.5000pt]常见的多肽类药物种类[/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多肽药物是一种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多肽类生物药物,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多肽合成、分离纯化法和基因工程法等,其中化学多肽合成是多肽药物的主要制备方式。虽然多肽类药物可以通过从生物体内分离纯化获得,但是天然存在的多肽分子含量少,无法完全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化学多肽合成方法是通过氨基酸逐步缩合的化学反应来实现,一般是从羧基端向氨基端,重复逐个添加氨基酸的过程。【[font=宋体]详情请咨询国肽生物[/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多肽类药物主要包括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以及其他药用小肽等。多肽药物与一般的有机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生物活性强、用药剂量小、毒副作用低和疗效显著等突出特点,然而其半衰期一般较短、不稳定,在体内容易被快速降解。[/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与蛋白类大分子药物相比,除了多肽疫苗外,多肽类药物免疫原性相对较小,用药剂量少,单位活性更高,易于合成、改造和优化,产品纯度高,质量可控,能够迅速确定药用价值。[/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1[font=宋体]、多肽疫苗[/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多肽疫苗是按照病原体抗原基因中已知或预测的某段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多肽合成技术制备的疫苗。多肽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已经针对了艾滋病病毒和丙肝病毒的多肽疫苗进行了研发。传统疫苗一般由两种方式制备,一种为能诱发免疫力却不致病的减毒疫苗,例如黄热病、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或卡介苗;另一种为灭活疫苗,例如百日咳杆菌、狂犬病毒、伤寒杆菌。[/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多肽疫苗由于完全是合成的,不存在毒力回升或灭活不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还不能通过体外培养方式获得足够量的抗原的微生物病原体。有些虽能进行体外培养,但这些病原体有潜在致病性和免疫病理作用等涉及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多肽作为体内引起效应细胞免疫应答形成的免疫原,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疫苗。[/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2[font=宋体]、抗肿瘤多肽[/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多肽类药物凭借其靶向性、安全性、特异性,使其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中受到关注,不同的多肽药物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直接抗肿瘤作用,也可以通过增强和激发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达到间接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其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也可以实现多肽改造和融合,实现多肽的高效、靶向、特异的抗肿瘤作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3[font=宋体]、多肽导向药物[/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将具有结合能力的多肽与细胞毒素或细胞因子等进行融合,将其导向至病变部位,发[/font] [font=宋体]挥治疗作用,同时减少毒副反应。已知很多毒素(如绿脓杆菌外毒素),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系列)等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毒性,但在人类长期或大量使用量时也可损伤正常细胞。将能和肿瘤细胞特异结合的多肽与这些活性因子进行融合,则可将这些活性因子特异性地集中在肿瘤部位,可大大降低毒素、细胞因子的使用浓度,降低其副作用。[/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4[font=宋体]、细胞因子模拟肽[/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指从肽库中筛选获得能够与细胞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同时具有细胞因子活性的多肽。这些模拟肽的序列一般与细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不同。能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font](EPO)[font=宋体]和血小板生成素[/font][font=Calibri](TPO)[/font][font=宋体]等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造血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近年来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等技术业已筛选出类似于细胞因子活性的模拟肽类和非肽类小分子,经体外和动物试验证实它们具有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刺激造血生物学功能。这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筛选出理想的模拟其它细胞因子功能的小分子肽[/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非肽类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5[font=宋体]、抗菌性活性肽[/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从昆虫、动物体内筛选获得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分子,目前已经筛选获得上百种。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热稳定性强、分子量小及免疫原性小等特点,其杀菌机制独特,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开发成新一代肽类抗生素。但部分抗菌肽具有空间结构不稳定、溶血活性等特点,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设计或改造天然抗菌肽,提高抗菌活性的基础上消除其溶血活性,促进抗菌肽在医药上的应用,有望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为解决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日益增强的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途径。[/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6[font=宋体]、诊断用多肽[/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通过从致病体或肽库中筛选获得的多肽,用作诊断试剂,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的抗体。包括对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类风湿疾病等抗体的检测。多肽在诊断试剂中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作抗原检测病毒、细胞、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和囊虫、锥虫等寄生虫的抗体。多肽抗原比天然微生物或寄生虫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强,且易于制备,因此装配的检测试剂,其检测抗体的假阴性率和本底反应都很低,易于临床应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常见的多肽类药物种类主要有以上几种,目前来自动物组织提取的多肽药物将逐步被淘汰,化学多肽合成和基因重组方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互为补充的多肽药物生产方式。在化学多肽合成类药物快速成长之际,基因重组表达制备多肽药物也引起业内关注。与化学多肽合成相比,基因重组方式更适于长肽的制备;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基因重组方式生产多肽药物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img=,690,17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7/202007021610504262_3029_3531468_3.jpg!w690x177.jpg[/img][/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国肽生物主要提供:多肽合成、多肽定制、同位素标记肽、人工胰岛素、磷酸肽、生物素标记肽、荧光标记肽(Cy3、Cy5、Fitc、AMC等)、目录肽、偶联蛋白(KLH、BSA、OVA等)、美容肽、化妆品肽、多肽文库构建、抗体服务、糖肽、订书肽、药物肽、RGD环肽等。详情请咨询国肽生物[/size][/font]

  • 【讨论】你知道吗?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我国十分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积极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外来入侵物种问题谈判,切实履行《公约》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决定,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了大量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