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

仪器信息网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专题为您整合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话题讨论。

糊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相关的论坛

  • 漫谈物件在低温试验箱低温检测过程中的变化

    漫谈物件在低温试验箱低温检测过程中的变化

    之前已经为大家介绍过物件在高温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如果物品在[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36/]低温试验箱[/url][/b]进行低温检测的话,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今天小编分享的就是材料在低温环境检测过程中的变化。  一、持续低温会让一些材料(塑料)变硬,变脆,也会让一些金属类的材料生成裂纹或则出现破裂,同时改变材料的耐冲击能力。[align=center][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21627569383_6429_5295056_3.jpg!w690x690.jpg[/img][/align]  二、会让一些物品出现卡死或转动不灵活的情况,这是因为由于材料的收缩系数不同,在温变率较大时,就会引发这种情况。  三、类似玻璃的材料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下会降低其静电效果。  四、一些含水的试验物件会出现结霜或冰冻的情况,从而破坏产品的结构。  五、一些使用了润滑剂的物品,由于低温环境下,润滑剂粘性有增大或则出现凝固的情况,会增大物品配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造成试件活动缓慢或则停止的状况。  六、会引起物件像电阻、电容等电参数的改变,影响物件的电性能。  七、持续低温会影响试件的燃烧速率等。  这些都是低温试验箱在进行低温检测时对物件的一些影响,低温试验箱的低温在零下几十度,不同的物料在此环境下的特点和变化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户在选购设备的时候需要根据检测物料的特点以及想要达到的试验效果,来选择相应温度范围的试验设备,我司是环试产品的制作厂家,该设备适用于电子产品、军用产品、汽车配件、化工原料、通讯材料、航天产品等物料的低温检测,设备不仅检测效率高、同时设备具有能耗低、结果精度高等优点,现在很多客户采购该设备进行相关试验,想要购买的客户可以来厂实地参观。

  • 内标元素测定过程中变化大

    Thermo iCAP RQ ICP_MS,STDR模式,测定过程中内标元素45Sc测定过程中变化较大(能到150%),其他内标元素变化较为稳定(80%-120%),请教一下,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 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报送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和2023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的通知 (沪环气候〔2023〕90号)

    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令10号),为规范有序实施本市纳入配额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管理,我局将开展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编制报送及2023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填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碳排放报告编制和报送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按照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外购绿电碳排放核算方法调整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等文件要求,规范编制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于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报送工作。(一)在线报告填报。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http://www.reg-sh.org)右下角链接登录“上海市碳排放报告直报系统”,按照系统中表式要求进行在线填报和提交。(二)纸质报告报送。完成碳排放报告在线报送后,请将系统自动生成的碳排放报告打印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进行报送。在线提交的报告内容与纸质报告存在差异的,以纸质版报告为准。二、关于碳排放监测计划填报(一)填报内容。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按照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方法的要求,规范编制2023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如企业计划在2023年度解散、注销、停止生产经营、迁出本市,或者碳排放边界、排放类型、主要排放设施、主要产品等将在2023年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监测计划中予以说明。(二)填报时间和方式。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于2023年6月30日前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http://www.reg-sh.org)右下角链接登录“上海市碳排放报告直报系统”,按照系统中的表式要求完成2023年度监测计划填报。三、关于新增纳入配额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相关账户开设对于《上海市纳入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中新增单位,需根据本市碳交易工作管理要求,于2023年6月30日前开设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和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账户。配额账户开设流程请参阅《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开设》。可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办事指南”-“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开设”中下载相关附件,按照要求持相关材料办理。交易账户开设流程请参阅《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线开户指引》。可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网(https://www.cneeex.com)“碳排放交易”-“服务”-“交易客户端下载”-“上海碳排放权现货交易系统”路径查询该指引,按照要求持相关材料办理。联系人:林立,电话:23115641技术支持:沈行,电话:62123126、22502660碳排放报告纸质版及相关书面材料受理地址:华山路1076号3号楼,联系人:乔静,电话:22502668,邮编:200050。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6/13/164104611562029.pdf]附件.pdf[/url][align=right]上海市生态环境局[/align][align=right]2023年6月7日[/align]

  • 酚醛树脂防热材料烧蚀碳化过程中的高温导热系数测试解决方案

    酚醛树脂防热材料烧蚀碳化过程中的高温导热系数测试解决方案

    [b]摘要:针对酚醛树脂这类烧蚀型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中多年来存在的稳态法测试温度不高、闪光法测量误差大和无法测量烧蚀过程中的导热系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树脂类防热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由此得到整个烧蚀过程中导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线性变化的测试结果,以对烧蚀型防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做出更准确的测试评价。[/b][align=center]~~~~~~~~~~~~~~~~~~~~~~~~~~~~~~~~~~~~~~~~~~~~~~~~~~~~~~~~~~~~~~~~~~~~~~~[/align] [b][size=18px]一、问题的提出[/size][/b]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做为一种轻质强韧化防热材料,由于其具有防隔热一体化、抗剪切能力强、线烧蚀率和导热系数小及成炭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TPS)。而热防护系统占飞行器较大的比重,是飞行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对酚醛树脂防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准确测量,是合理设计和优化热防护系统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过度冗余或防热设计可靠性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酚醛树脂防热材料的防热机理是主动式防热。如图1所示,一方面,树脂基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吸热的碳化反应,从而吸收外界热量。另一方面,碳化反应分解释放的气体可以被用来实现阻隔散热,同时形成的多孔结构的碳化层也具有较为优良的隔热性能。在三者协同作用下,飞行器在高热流环境下的使用和运行变得安全可靠。[align=center][img=01.酚醛树脂防热材料烧蚀过程中的复杂物理和化学变化,550,3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00945412753_9630_3221506_3.png!w690x41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酚醛树脂防热材料烧蚀过程中的复杂物理和化学变化[/align]由此可见,如此复杂的防热过程,使得准确测量防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得十分困难,用传统方法进行导热系数测试会出现巨大偏差。针对酚醛树脂这类烧蚀型防热材料,传统测试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无法测量烧蚀材料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导热系数,只能测试烧蚀前(原材料)和烧蚀碳化后(多孔炭层)的取样样品。(2)烧蚀前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普遍采用稳态法,此方法目前多用于防热材料质量控制中的导热系数监控,但测试温度不超过300℃。(3)烧蚀后的多孔碳层导热系数,目前国内外普遍还都采用激光闪光法进行测试,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可以达到2000℃以上的高温。但由于多孔碳层导热系数较低,取样必须很薄(厚度一般小于1mm),由此容易造成加热激光脉冲透过被测样品带来严重误差。如果对样品前后表面进行遮光处理(如喷涂石墨或镀金),而高温下表面涂层会脱落而无法实现高温测试。另外,闪光法只能测试热扩散系数,还需采用其他高温设备测试相应的比热容和密度随温度变化数据。针对上述树脂基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中多年来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树脂类防热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由此得到烧蚀型防热材料在整个烧蚀过程中导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线性变化的测试结果,以对烧蚀型防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做出更准确的测试评价。[size=18px][b]二、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b][/size]测试方法基于热物理性能测试中一般都需要测量热流和温度的基本理念,由此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测试模型,即对被测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速率加热,样品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样品背面布置一用来测量流经样品厚度方向上热流的金属板,样品四周和金属板背面为绝热边界条件,使得整个测试过程保持一维热流形态。[align=center][img=02.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300,3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00946219228_6669_3221506_3.png!w615x65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模型[/align]在图2所示的一维热流测试模型中,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样品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方程为:[align=center][img=,400,16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00947004183_313_3221506_3.png!w503x212.jpg[/img][/align]式中: ρ为样品密度, C为样品比热容, λ为样品热导率,T为温度,t 为时间 ,T0 是 t=0 时的样品初始温度, b是加热速率。当加热速率b为一常数时,通过测试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温度,并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中,金属板起到量热计的作用,即在线性升温过程中测量金属板温度(即样品背面温度),并结合金属板的已知热物理性能参数,可计算得到金属板所吸收的热量,由此间接获得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密度。通过测量得到的热流密度,结合测量得到的被测样品两个表面温度,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对于上述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我们采用有限元进行了热仿真模拟和计算,证明了此方法对于低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量的有效性。[b][size=18px]三、结论[/size][/b]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准确的说是一种准稳态测试方法,即在样品热面温度线性升温过程中,样品中的各个位置处的温度在经历初期的非线性升温后,也会逐渐演变为相同速率的线性变化。恒定加热速率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测量样品相变和热解过程中的导热系数,由此可见,采用此方法,完全可以测量酚醛树脂防热材料在整个烧蚀过程中的导热系数变化。当然,此方法也非常适合单独测量高温下碳化层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对于烧蚀型低密度的酚醛树脂防热材料,其特征之一是烧蚀后表面层会发生烧蚀退后现象,即样品厚度会发生变小现象。对于这种样品边界发生移动的条件,会对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带来影响,在测试方法中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煤焦油表观黏度的测定

    【原创大赛】煤焦油表观黏度的测定

    李军芳、吴艳、杜淑凤/煤焦油表观黏度是指煤焦油在剪切速率为300 s-1下的黏度,用[img=,40,2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81550_01_3232859_3.jpg[/img]表示,单位为毫帕• 秒(mPa• s)。在煤焦油试样流动及输送过程中,表观黏度对压力降等起到重要作用,且表观粘度是计算、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性质,所以煤焦油表观黏度是煤焦油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煤焦油表观黏度的测定方法参考了现行国标“GB/T 30045-2013 煤炭直接液化 油煤浆表观粘度测定方法”,与标准GB/T 30045-2013的区别是规定测量煤焦油表观黏度的剪切速度为300 s-1。测定煤焦油表观黏度的仪器如下图所示:[img=粘度测定仪,690,88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281551_01_3232859_3.jpg[/img][b]方法的主要內容如下:[/b]同轴圆筒型旋转黏度计的外筒装入适量的煤焦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内筒以一定角速度旋转,通过测定300 s-1剪切速率下内筒旋转过程中所受的黏性力矩,根据预先用有证黏度方法物质标定的曲线得出煤焦油表观黏度。[b]测试操作步骤如下:[/b]1) 试样准备:煤焦油应完全呈液态,充分搅拌使其成均一状态,取样备用。2) 将适量煤焦油加入外筒内,缓慢、倾斜地将转子浸入外筒中,确保转子全部浸入样品液面下,连接好转子与测量装置的连接杆。3) 等恒温器的温度稳定在目标值,在剪切速率300 s-1条件下,启动旋转黏度计,测定黏度值。4) 黏度计每月至少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定一次;若长期不用,使用前必须标定。5) 在测试过程中如果样品黏度过大,需要升高测试温度,或调低转速进行测量,不同的测试条件需要标记清楚。

  • 原子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原子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试液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离解、电离、化合和还原等反应,它们不仅决定了火焰中试样的原子化效率,而且决定了火焰原子化过程中化学干扰的程度。 1﹑原子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⑴离解反应 火焰中存在的金属化合物,通常以双原子分子或三原子分子存在,多原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通常在火焰中不稳定的,在雾珠脱剂过程中即被分解成简单分子化合物,在火焰中,当火焰温度达到化合物的离解能时,大多数双原子或三原子分子也不稳定,它们反生离解,形成自由原子。 MX←→M+X 此时,火焰中自由原子浓度取决于该金属化合物在火焰中的离解度α。 α=[M]/([M]+[MX]) 式中[M]表示火焰中已离解成金属原子的浓度;[MX]表示还未离解的分子浓度。 在稳定的火焰温度下,金属原子与MX分子间达到平衡,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得: α=1/[1+[X]/Kd] 式中[X]是火焰中非金属原子的浓度,Kd是离解平衡常数。由此可见,Kd越大,[X]越小,则离解度*越大,火焰中存在的自由金属原子浓度就越高。若[X]< Kd则α≈1,即被测元素几乎全部离解为基态原子;若[X]>Kd,则*≈0,化合物几乎不离解,一般情况*介于这两种极限情况之间,即0<α<1。 对于给定[X]和火焰温度,Kd的值主要取决于化合物MV的离解能,一般情况下;当离解能小于3.5evMX,火焰中不稳定,易发生离解,而离解能大于5?ev时,在火焰中较稳定,难以离解。

  • 原子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试液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离解、电离、化合和还原等反应,它们不仅决定了火焰中试样的原子化效率,而且决定了火焰原子化过程中化学干扰的程度。 1﹑原子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⑴离解反应 火焰中存在的金属化合物,通常以双原子分子或三原子分子存在,多原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通常在火焰中不稳定的,在雾珠脱剂过程中即被分解成简单分子化合物,在火焰中,当火焰温度达到化合物的离解能时,大多数双原子或三原子分子也不稳定,它们反生离解,形成自由原子。MX←→M+X此时,火焰中自由原子浓度取决于该金属化合物在火焰中的离解度?。?=[M]/([M]+[MX])式中[M]表示火焰中已离解成金属原子的浓度;[MX]表示还未离解的分子浓度。 在稳定的火焰温度下,金属原子与MX分子间达到平衡,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得:?=1/[1+[X]/Kd] 式中[X]是火焰中非金属原子的浓度,Kd是离解平衡常数。由此可见,Kd越大,[X]越小,则离解度*越大,火焰中存在的自由金属原子浓度就越高。若[X]< Kd则?≈1,即被测元素几乎全部离解为基态原子;若[X]>Kd,则*≈0,化合物几乎不离解,一般情况*介于这两种极限情况之间,即0<?<1。 对于给定[X]和火焰温度,Kd的值主要取决于化合物MV的离解能,一般情况下;当离解能小于3.5evMX,火焰中不稳定,易发生离解,而离解能大于5?ev时,在火焰中较稳定,难以离解。

  • 【求助】总糖在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急。谁知道测果酒中总糖在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谁知道测果酒中还原糖,总糖在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次甲基蓝加入后要变什么颜色才是终点。为什么我标定的时候一直是蓝色,深蓝色,紫色。,我用菲林滴定法,GB15038-2006。是我的含糖低么

  • 润滑油运动黏度和黏度指数的区别

    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m2/s,即10^4St(10^4c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越高,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润滑油的粘度变化越小。合成润滑油的粘度指数一般高于矿物油,所以其粘温性能比较好。  如果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比较低,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会迅速下降,导致润滑油流失,影响润滑;然而当温度降低时润滑油的粘度又会迅速升高,甚至丧失流动性,也会影响润滑。

  • 润滑油运动黏度和黏度指数的区别

    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m2/s,即10^4St(10^4c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越高,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润滑油的粘度变化越小。合成润滑油的粘度指数一般高于矿物油,所以其粘温性能比较好。  如果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比较低,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会迅速下降,导致润滑油流失,影响润滑;然而当温度降低时润滑油的粘度又会迅速升高,甚至丧失流动性,也会影响润滑。

  • 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流速是在不断变化的吗

    [color=#444444]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的时候通常都会设定好一个流速,比如500 uL/min。但是在分段梯度洗脱过程中感觉流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下面这个梯度:(0-0.3) min, 5%B (0.3-0.5) min, 5-18%B (0.5-4.0)min, 18-20%B (4.0-6.0) min, 20-23%B (6.0-9.0) min, 23%B (9.0-9.5) min, 23-25%B......这个梯度是我从别人的文章中摘抄下来的,有点长我没有写完,其中B是有机相。以这个梯度看,0-0.3min有机相的比例是约16.7%/min,0.3-0.5min有机相的比例约为65%/min,这两段有机相的流速明显不一样啊。请问我们前面设定的流速在这个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谢谢大家![/color]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报送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和2024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根据《[url=http://law.foodmate.net/show-198309.html]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url]》,为规范有序实施本市纳入配额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管理,我局将开展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编制报送及2024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填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碳排放报告编制和报送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按照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等文件要求,规范编制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于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报送工作。(一)在线报告填报。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http://www.reg-sh.org)右下角链接登录“上海市碳排放报告直报系统”,按照系统中表式要求进行在线填报和提交。(二)纸质报告报送。完成碳排放报告在线报送后,请将系统自动生成的碳排放报告打印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进行报送。在线提交的报告内容与纸质报告存在差异的,以纸质版报告为准。二、关于碳排放监测计划填报(一)填报内容。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按照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方法的要求,规范编制2024年度碳排放监测计划。如企业计划在2024年度解散、注销、停止生产经营、迁出本市,或者碳排放边界、排放类型、主要排放设施、主要产品等将在2024年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监测计划中予以说明。(二)填报时间和方式。各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应于2024年3月31日前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http://www.reg-sh.org)右下角链接登录“上海市碳排放报告直报系统”,按照系统中的表式要求完成2024年度监测计划填报。三、关于新增纳入配额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相关账户开设对于《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中新增单位,需根据本市碳交易工作管理要求,于2024年3月31日前开设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和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账户。配额账户开设流程请参阅《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开设》。可通过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网 “办事指南”-“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账户开设”中下载相关附件,按照要求持相关材料办理。交易账户开设流程请参阅《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线开户指引》。可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网(https://www.cneeex.com) “碳排放交易”-“服务”-“交易客户端下载”-“上海碳排放权现货交易系统”路径查询该指引,按照要求持相关材料办理。联系人:林立,电话:23115641;技术支持:徐婷,电话:62123126、22502669。碳排放报告纸质版及相关书面材料受理地址:华山路1076号3号楼;联系人:徐婷;电话:22502669;邮编:200050。[align=right]上海市生态环境局[/align][align=right]2024年2月26日[/align]PDF附件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3/01/154826801514921.pdf]040.pdf[/url]

  • 【分享】混合溶剂组成和黏度与色谱柱的压力关系

    【分享】混合溶剂组成和黏度与色谱柱的压力关系

    在论坛里看见有几个帖子都谈到了柱压的问题,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柱压和流动相之间的一些知识,柱压实际上就是压力差,柱后端和柱前端的压力差,那和我们流动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先看看压力差的一个公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51100_249086_1606820_3.jpg式中:η是流动相的黏度;L是柱长;F是流动相的流速; γ是柱内半径;dp是粒度直径;可见压力差正比于流动相黏度,柱长,流速;反比于柱内径和填料颗粒的平方;这里主要要说的是流动相的黏度和柱压之间的一些关系,流动相黏度的增加必然导致整体柱效的降低,但是在HPLC体系中,黏度变化引起的柱效降低比流动相组成和温度变化所造成的效率降低要小,只有当极低黏度的溶剂比相对较高黏度的溶剂替换后,黏度的影响才突出;高黏度溶剂会引起柱填料的迅速损坏,明显降低色谱柱的寿命,下面就列出水溶液中常见的几种溶剂黏度与组成的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51319_249103_1606820_3.jpg可见,各种比例下的流动相是非线性关系,任何比例的混合溶剂都比纯化合物的黏度高,特定的流动相组成和柱的结合产生的预计最高的系统后压,可以通过梯度洗脱过程初始流动相的黏度和达到的最高黏度的关系予以估计,如:分析从体积比10:90的甲醇:水到甲醇:水为90:10的过程,假如初始柱压为1000psi,由上图可知黏度约为1.2mPa.s,达到最大操作压力时为45%甲醇水溶液,1000psi×(1.6/1.2mPa.s)=1333psi,而最终的柱后压为1000psi×(0.8/1.2mPa.s)=667psi。黏度还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常用的HPLC体系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使柱压随之下降。因而使溶剂、进样器、色谱柱、管路保持温度恒定是获得色谱良好重现性的必要条件。

  • 【分享】速冻肉馅在冻融过程中细菌动态变化研究

    为了确定速冻饺子在冻融过程中影响其品质变化的关键因素,本实验按一定的工艺进行速冻肉馅加工,于-18℃冻藏,在冻融条件下研究速冻肉馅冻融过程中的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肠杆菌和假单孢菌均能在冻融条件下很好的生长,乳酸菌数一直明显高于肠杆菌和假单孢菌总数;速冻肉馅在第16d 即第三次冻融时感官品质发生明显变化,此时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总数增加极显著,分别为4.1332 lgCFU/g 和3.9529 lgCFU/g,是产品中主要的优势菌,为保证肉馅正常的货架期,其冻融次数不宜超过3 次。

  • 润滑油运动黏度和黏度指数的区别

    运动粘度[color=#333333]:在温度[/color][color=#333333]t[/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时,[/color]运动粘度[color=#333333]用符号[/color][color=#333333]γ[/color][color=#333333]表示,在[/color]国际单位制[color=#333333]中,运动粘度单位为[/color][color=#333333]m2/s[/color][color=#333333],即[/color][color=#333333]10^4St[/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10^4cm2/s[/color][color=#333333]),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olor][color=#333333]cst[/color][color=#333333])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color]平方毫米[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即[/color][color=#333333] 1cst=1mm2/s[/color][color=#333333])。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color]燃料油[color=#333333]、柴油、润滑油等液体[/color]石油产品[color=#333333]深色[/color]石油产品[color=#333333]、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润滑油的[/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润滑油的[/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越高,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润滑油的粘度变化越小。[/color]合成润滑油[color=#333333]的粘度指数一般高于矿物油,所以其粘温性能比较好。[/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如果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比较低,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会迅速下降,导致润滑油流失,影响润滑;然而当温度降低时润滑油的粘度又会迅速升高,甚至丧失流动性,也会影响润滑。[/color][color=#333333] [/color]

  • 润滑油运动黏度和黏度指数的区别

    [b]运动粘度[color=#333333]:在温度[/color][color=#333333]t[/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时,[/color]运动粘度[color=#333333]用符号[/color][color=#333333]γ[/color][color=#333333]表示,在[/color]国际单位制[color=#333333]中,运动粘度单位为[/color][color=#333333]m2/s[/color][color=#333333],即[/color][color=#333333]10^4St[/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10^4cm2/s[/color][color=#333333]),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olor][color=#333333]cst[/color][color=#333333])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color]平方毫米[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即[/color][color=#333333]1cst=1mm2/s[/color][color=#333333])。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color]燃料油[color=#333333]、柴油、润滑油等液体[/color]石油产品[color=#333333]深色[/color]石油产品[color=#333333]、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润滑油的[/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润滑油的[/color]粘度指数[color=#333333]越高,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润滑油的粘度变化越小。[/color]合成润滑油[color=#333333]的粘度指数一般高于矿物油,所以其粘温性能比较好。[/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如果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比较低,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会迅速下降,导致润滑油流失,影响润滑;然而当温度降低时润滑油的粘度又会迅速升高,甚至丧失流动性,也会影响润滑。[/color][/b]

  • 【我们不一YOUNG】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align=center][font=DengXian]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font][/align][font=DengXian]食品中的维生素在加工与贮藏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损失程度取决于各种维生素的稳定性。食品中维生素损失的因素主要有食品原料本身如品种和成熟度、加工前预处理、加工方式、贮藏的时间和温度等。此外,维生素的损失与原料栽培的环境、植物采后或动物宰后的生理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font]

  • 【我们不一YOUNG】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4

    [align=center][font=DengXian]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font]--[font=DengXian]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font]4[/align][font=DengXian]([/font]5[font=DengXian])贮藏过程[/font][font=DengXian]食品在贮藏期间,维生素的损失与贮藏温度关系密切。罐头食品冷藏保存一年后,维生素[/font]B1[font=DengXian]的损失低于室温保存。包装材料对贮存食品维生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透明包装的乳制品在贮藏期间会发生维生素[/font]B2[font=DengXian]和维生素[/font]D[font=DengXian]的损失。[/font][font=DengXian]食品中脂类的氧化作用产生的氢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和环过氧化物会引起胡萝卜素、维生素[/font]E[font=DengXian]和维生素[/font]C[font=DengXian]等的氧化,也能破坏叶酸、生物素、维生素[/font]B12[font=DengXian]和维生素[/font]D[font=DengXian]等;过氧化物与活化的羰基反应导致维生素[/font]B1[font=DengXian]、[/font]B6[font=DengXian]和泛酸等的破坏;碳水化合物非酶褐变产生的高度活化的羰基对维生素同样有破坏作用。[/font]

  • 如何确定灰化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的引入

    如何确定灰化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的引入 一、对灰化设备和辅助材料的检查 1.灰化设备的清洁度 在灰化之前,要仔细检查灰化设备,如马弗炉、坩埚等是否干净。对于马弗炉,可以查看炉壁是否有残留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在灰化过程中掉入样品中。如果炉壁有污渍或者之前灰化留下的残渣,就有可能引入其他物质。坩埚也是一样,新的坩埚可能会有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杂质,比如微量的金属元素或者灰尘等。使用之前应该对坩埚进行清洗,比如用酸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烘干。如果在灰化后发现样品中有异常元素或者杂质,就需要考虑是否是坩埚本身不干净引入的。 2.辅助材料的纯度 如果在灰化过程中使用了辅助材料,如氧化镁、硝酸镁等,要确保其纯度。检查这些辅助材料的成分标签,看是否含有可能干扰目标元素测定或者引入其他物质的杂质。例如,如果辅助材料中含有少量的铁元素,而你正在进行铁元素的分析,就会干扰结果,并且可能导致错误地认为在灰化过程中有铁元素的引入。可以通过对辅助材料进行单独的元素分析来确定其纯度是否符合要求。 二、空白实验对比 1.空白样品的制备与灰化 准备空白样品,空白样品就是除了不含目标样品之外,其他处理都和实际样品一样的样品。例如,如果是灰化食品样品,空白样品可以是不含食品的同样的坩埚、同样的处理条件(包括加热温度、时间等)下进行灰化。在灰化过程中,空白样品经历了和实际样品相同的环境和操作。 2.分析对比 灰化完成后,对空白样品和实际样品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如果在空白样品中检测到了某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在目标样品中原本是不应该存在的,那就说明在灰化过程中有这种物质的引入。例如,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如果空白样品中检测到了钠元素,而实际样品中钠元素不是目标元素且不应该存在,那就表明在灰化过程中有钠元素的引入,可能是来自灰化设备、辅助材料或者环境等因素。 三、对灰化环境的评估 1.通风情况 灰化过程中的通风条件很重要。如果通风不好,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可能会进入灰化系统。例如,在实验室中,如果有其他实验正在进行,空气中可能会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如果通风橱的通风效果不佳,这些物质就可能被吸入到正在灰化的样品中。所以要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通风量是否足够。 2.周围污染源 查看灰化设备周围是否有潜在的污染源。比如,附近是否有存放化学试剂的地方,试剂瓶是否密封良好。如果有挥发性的化学试剂泄漏,就可能污染正在灰化的样品。另外,实验室的清洁程度也很关键,如果周围有很多灰尘,灰尘中可能含有各种元素和物质,也可能在灰化过程中进入样品。

  •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PAN纤维在热稳定化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学结构,本实验讨论研究热稳定化过程中各种特征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他们的演变规律。为了消除环境中的氧对特征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选择在惰性气氛下对PAN纤维进行热处理。1、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的特征结构种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7_3043450_3.jpg图1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核磁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8_3043450_3.jpg图2 PAN分子链图1为经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过的PAN纤维的核磁谱图,对核磁谱图进行分缝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化学位移上的特征峰,每处特征峰所代表的不同位置的C原子如图中所示。28ppm处特征峰代表CH2,108ppm和115ppm处特征峰代表无氢C原子,136ppm处特征峰代表=CH-,150ppm处特征峰代表-C=N,155ppm处特征峰代表=C-N,164ppm处特征峰代表间位脱氢的-C=N。结合PAN分子链特征(图2),推断出在热稳定化过程中纤维中生成了以下几种化学结构。在热稳定化过程中氰基发生环化反应与相邻氰基连成环,也有可能与相邻氰基较远而不发生环化反应。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9_3043450_3.jpg 图3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中形成的化学结构仔细观察这几种化学结构,根据C与N之间的化学键以及周围的化学环境对其进行分类。将(a)(b)(c)三种化学结构归为一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C=C-C=N,因此称这类化学结构为共轭结构;(d)和(e)两种化学结构都含有-C=N且其间位未脱氢,称这两种化学结构为亚胺结构;(f)和(g)两种化学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C-N,因此称其为烯胺结构。2、惰性气氛下反应温度的确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0_3043450_3.jpg图4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PAN纤维DSC曲线表1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反应起始温度 升温速率(℃/min) 反应起始温度( ℃) 2 170.3 4 177.8 6 185.0 8 192.6 10 196.0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1_3043450_3.jpg图5反应起始温度与升温速率的线性关系图4为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的起始反应温度不同,这样我们表1中不同升温速率下DSC曲线中放热峰的起始反应温度,并以升温速率为横坐标、反应起始温度为纵坐标,得到图5,将图中的五个点进行线性拟合并利用倒推法可以得到,当升温速率为0时,起始反应温度为164.48℃,为了实验操作的方便性,选择170℃作为起始反应温度。 图6为PAN纤维在不同温度下处理相同时间的红外谱图。图中1450cm-1处吸收峰代表亚甲基,该亚甲基与碳氮键相连且亚甲基上面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氢较多,因此选择亚甲基作为判断化学反应变化的标志。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该峰逐渐红移,且逐渐变宽。将图6中的红外谱图进行分峰处理,可以得到图7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亚甲基特征峰的半高宽变化趋势。图7显示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亚甲基的半高宽逐渐变大,由于亚甲基周围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峰位红移,部分亚甲基周围化学环境变化峰位红移,而部分亚甲基未发生变化峰位未红移。图中亚甲基半高宽变化出现了两个转折点(190℃和230℃),说明PAN纤维中化学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因此,我们将各个反应温度定在190℃、210℃、230℃和2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2_3043450_3.jpg图6不同温度下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3_3043450_3.jpg图7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红外谱图中CH2的半高宽变化3、惰性气氛下特征结构的形成过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4_3043450_3.jpg图8 PAN原丝与17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5_3043450_3.jpg图9 170℃和19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与原丝红外谱图对比经过170℃热处理过的纤维谱图中2240cm-1所代表的氰基伸缩振动峰的强度降低,同时出现了1620cm-1所代表的C=N吸收峰,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PAN纤维中的氰基键断裂生成C=N;1450cm-1和1360cm-1两处吸收峰分别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吸收峰,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处吸收峰峰强逐渐靠近,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脱氢反应;同时代表C=C的吸收峰1580cm-1出现,也说明了PAN纤维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脱氢反应并生成了碳碳双键。由此我们推测在PAN纤维在170℃热处理温度下,氰基发生反应形成了亚胺结构,亚胺结构又脱氢形成了共轭结构。观察图9可以发现,经190℃热处理过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中出现了代表=C-N 的1150cm-1处振动峰,说明在190℃时PAN纤维中开始形成烯胺结构。亚胺结构与烯胺结构的元素组成相同,有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互变异构体,在热稳定化过程中两种结构发生了互变反应,为了明晰热稳定化过程中烯胺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将PAN纤维在190℃热处理不同的时间,将得到的样品进行

  •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在PAN纤维的热稳定化过程中,环境中的氧对特征结构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PAN纤维中的环化结构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氧气还可以促进辖内中更多环化结构的生成。1、 PAN纤维特征结构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将在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进行不同温度空气气氛的热处理,将得到的纤维进行核磁测试,如图1所示。观察图1中的核磁谱图,可以发现与环化纤维相比,145-170ppm之间的三个特征峰由原来的三个峰逐渐变成一个155ppm处尖峰,这是由于与150ppm和164ppm处特征峰相比,155ppm处特征峰强度逐渐增加,其峰型将其他特征峰掩盖。因此,将核磁谱图进行分峰处理,分析三处特征峰即他们代表的三种特征结构在氧化反应中的演变规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5_3043450_3.jpg图1环化纤维经不同氧化温度热处理后的核磁谱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在氧化处理过程中亚胺结构继续向其他结构转变,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转变的越多;而图中共轭结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烯胺结构结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说明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只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烯胺结构,而不再继续脱氢向共轭结构转变。与环化纤维对比,经过氧化热处理过的PAN纤维核磁谱图中出现了176ppm处特征峰,该特征峰代表C骨架上的C=O,说明环化纤维发生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了C=O。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6_3043450_3.jpg图217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7_3043450_3.jpg图3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三种特征结构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行为,观察图3中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13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没有变化,表明此处的C原子没有发生氧化反应,这与前面共轭结构含量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致,共同说明了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PAN纤维中亚胺不再向共轭结构转变,且共轭结构不会被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此处的C原子被氧化形成了羰基结构,也就是说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在空气气氛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相应的羰基结构,如图4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8_3043450_3.jpg图4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发生的的氧化反应2、 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特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9_3043450_3.jpg图5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5为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中出现了a和b两个放热峰,a峰代表在空气气氛下氰基发生的环化反应,b峰代表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而将经过惰性气氛热处理过的纤维进行空气条件下的热处理时,出现了图6所示的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0_3043450_3.jpg图6经惰性气氛不同温度下恒温热处理12h的PAN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DSC曲线中出现了除a和b两个峰以外的c峰,这个放热峰代表纤维中已经存在的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随着惰性气氛下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峰强度逐渐增加,a峰和b峰的强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PAN纤维中已存在的特征结构越多,代表这部分特征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的c峰强度也越来越高,而PAN纤维中未发生反应的氰基越来越少,氰基在空气气氛中发生的反应也较少,从而导致a峰和b峰强度的降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1_3043450_3.jpg图7特征结构含量和c峰峰面积与温度的关系PAN纤维中烯胺结构含量与c峰峰面积的关系作图(图7),可以看出,烯胺结构含量与Ac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PAN纤维中烯胺结构的存在对纤维氧化反应的放热有着较大的贡献。而且烯胺结构(-CH2-C=C-NH-)中CH2上的氢很活泼,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因此可以认为与其他特征结构相比PAN纤维中形成的烯胺结构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3.2.3小结在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中共轭结构不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结构。将充分环化的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在氧气的促进作用下,亚胺结构不会脱氢生成共轭结构,而是向烯胺结构转变,且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转变的越多。将在惰性气氛下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得到的PAN纤维进行空气气氛下的DSC分析,通过对氧化反应放热量和特征纤维的结构含量变化的关系,认为烯胺结构比其他特征结构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 【原创大赛】纺织品色牢度评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原创大赛】纺织品色牢度评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纺织品色牢度评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Relevant Issues on the Process of the Textile Color Fastness Rating 摘要:本文对影响色牢度评定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作者的见解。关键词:纺织品;色牢度;评级;注意事项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color fastness experiments,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relevant precaution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views.Keywords: textiles; color fastness; notes纺织品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各种作用的抵抗力,表明织物、辅件或制品上纤维与染料结合的强度。纺织品色牢度已被列为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项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卫生的重要检验项目。服装和纺织品的色牢度评级属于感官检验,检验员通过对试样色泽变化的目测,再同标准样卡进行比较,使大脑获得信息,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评定结果。感官检验同仪器检验有着本质的不同,仪器检验测得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而感官检验给出的是一个相对接近正确值的综合性结论,很容易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定结果产生误差。为消除和减少误差的产生,各实验室都在利用能力验证、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目光比对等方式来确保色牢度检验人员评级目光的准确和稳定。虽然这些措施非常必要,但产生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靠几次比对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除了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外,检验人员对试样的处理、评级环境条件的选择、评定过程的分析、评级的顺序以及检验人员的自身状态都应当受到特别关注。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牢度评定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1 试样处理对评级的影响2.1贴衬织物的选择我国纺织品色牢度标准规定可任意选择两类贴衬织物中的一类,即单纤维贴衬织物和多纤维贴衬织物。而贴衬织物类型不同对纺织品色牢度评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印花织物的取样部位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色牢度较差的某颜色花位与多纤维贴衬中不同纤维条接触,得出的沾色结果亦不同。建议印花织物色牢度测试使用单纤维贴衬织物。 2.2 粘贴过程中的细节因素试样的剪切和粘贴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不亚于前部试验过程的环节,也是日常检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所带来的误差往往会很大,建议在试样处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试样要剪切整齐,大小要满足样卡的要求,要避开缝纫线的针脚,特别是用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原样变色时,原样和试样之间不能有缝隙存在,尺寸要比GB250—1995样卡的覆盖黑板的方孔略大,使覆盖黑板的方孔透出的只有原样和试样,不能看到白色原始记录纸,白色会使视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注意试样的正反面和经纬向。一般试样取正面;贴衬织物与试样接触的一面为评级面,评级观测时织物的纱线要垂直不能有歪斜。(3)要注意原样和试样的经纬方向、纹路方向、花纹位置等要对应一致。比如:印花布必须取同一单元的同型花色,颜色不同时可分别粘贴,提花织物要取色泽和组织相同的部位,否则会由于经纬方向、纹路方向、花纹位置的不对应而产生较大的评级偏差。 (4)要分品种进行处理,如绒类织物要特别注意绒毛的倒顺一致,并且顺毛向上为好,必要时要对试样的绒毛进行必要的整理,尽量使其恢复实验前的状态,消除因原样和试样的绒毛方向变化而产生的级差。[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