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花岗岩体系

仪器信息网花岗岩体系专题为您整合花岗岩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花岗岩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花岗岩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花岗岩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花岗岩体系话题讨论。

花岗岩体系相关的论坛

  • 花岗岩元素组成

    有没有花岗岩元素组成情况的具体数据,现在我做出来铝和钾几万ug/g有人说是不是太高了

  • 熔花岗岩类的岩石是样品不能熔干净

    用玻璃熔片法熔花岗岩类的岩石时,出现白灰色没有熔干净的斑点,有点像海绵体,在显微镜下看是已经没有晶体.1100度,15min熔,1:8的比例.加了硝酸锂也还是会有.试过1:10的,都不能熔干净.求教啊!!

  • CMA体系岗位设置

    请问大家,安全评价工程师、咨询部总工程师、职业卫生评价工程师这三个岗位可以在CMA体系中设置吗?

  • 关于质量体系运行的大纲

    关于质量体系运行的大纲

    最近公司要进行评审了,整理资料的时候感觉千头万绪,下班前索性静下心来按自己的理解激情产出了一份质量体系运行的大纲, 按这个结构没有查资料也能列出整体脉络,感觉可以给刚接触质量体系的相关从业者作参考。我们公司项目很简单,也不涉及理化检测不产生危废啥的,做这个文件全凭自己这几年做体系资料管理员的理解,麻烦各位看看有没有啥错误要修改的。[img=,690,41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031810173553_9032_5376215_3.png!w690x412.jpg[/img]

  • 质量体系岗位职能分配表

    有谁知道扩展的程序文件需要添加在质量体系岗位职能分配表中吗?(技术准则是十项,5.1-5.10,在程序文件中我们自己扩展了8项,这该怎么表示呢)

  • 请下载: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提纲

    为使各位同仁能完整编写好,现提供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提纲给大家下载,看是否对大家有帮助![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3967]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提纲[/url]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中-岗位职能的分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人员配置在影响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加以策划和设计,应根据当前和可预计未来要开展的检测、抽样任务以及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识别和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对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确保各类人员、各岗位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2.人员分类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检测、内审、监督人员,这些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1)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负责某项管理职能的人员,如负责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的人员。(2)检测人员是指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3)内审员是指从事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内部审核的人员。(4)监督员是指负责对检测过程实施监督的人员。3.人员资格要求(1)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及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熟悉国家、部门、地方关于检测方面的政策、法规、法令。(2)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规程及检测技术标准;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具有相应的管辖范围的业务能力。(3)质量负责人应熟悉《评审准则》,具有组织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在规模较小的实验室中,质量负责人也可以由技术负责人兼任。(4)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其还应在本专业领域从业三年以上;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检测报告审核签发程序;具有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熟悉《评审准则》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的要求。(5)检测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从事项目的有关标准、方法、原理和有关数理统计知识,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经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证。(6)内审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有三年以上检测工作经验,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熟悉《评审准则》及管理体系,对管理体系具有判断能力。(7)监督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熟悉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熟悉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对检测数据正确与否具有判断能力。4.人员职责根据GB 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的最新要求,检测机构人员职责如下:(1)检测机构负责人1)全面负责检测机构各项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质量检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批准检测机构的规划和计划。(简要归纳为:主全面批规划,下同)2)主管管理体系的策划,组织确定本检测机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全体职工理解和执行。(定方针保执行)3)主管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配资源保有效)4)批准管理手册的制定和修改,负责管理评审工作,负责体系文件的签发工作。(准颁布主管评)5)任命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监督员等关键岗位人员。(下任命含授权)6)主持检测机构工作,审查和处理实验室重大业务技术问题。(大问题要处理)7)负责检测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生产负责。(抓安全管财务)8)可授权代理人全权负责检测机构的全面管理工作,行使各种与检测活动相关的职能权力。(不得闲可授权)(2)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高级技术职称,连续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全面负责检测机构的技术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1)确定技术管理层的人员及其职责,确定各检测项目的负责人;(定技术团队)2)主持制定并签发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管人员培训)3)主持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产品供应方的评价,并签发合格供应方名单;(管供应评价)4)主持收集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组织检测方法的确认及检测资源的配置;(管检测标准)5)主持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管结果评定)6)主持检测信息及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管检测档案)7)按照技术管理层的分工批准或授权有相应资格的人批准和审核相应的检测报告;(管技术审核)8)主持合同评审,对检测合作单位进行能力确认;(管合同评审)9)检查和监督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工作;(查环境安保)10)批准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批作业方案)11)批准检测设备的分类,批准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周期检测计划并监督执行;(管设备周检)12)批准实验比对计划和参加本地区组织的能力验证,并对其结果的有效性组织评价。(管能力比对)(3)质量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或高级技术职称,连续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责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管理,其岗位职责如下:1)主持管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并组织实施;(管编写)2)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全面监督,主持制定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管纠正)3)主持对检测的申诉和投诉的处理,代表检测机构参与检测争议的处理;(管申诉)4)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主持内部审核工作的实施,签发内部审核报告;(主内审)5)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协助最高管理者做好管理评审工作,组织起草管理评审报告;(协管评)6)负责检测人员培训计划的落实工作;(协培训)7)主持检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组织编写并签发事故调查报告。(管事故)(4)授权签字人1)负责结果报告控制,对授权签字范围内的检测报告进行把关,并对签字的检测报告全面负责;(签发正确报告)2)有权停止不符合要求的检测工作,扣发有疑问的检测报告。(停发错误报告)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常用的十张工作用表:1)法律、法规、规章一览表2)通过资质认定的项目一览表3)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一览表4)人员持证情况一览表5)人员签字范围、签字识别一览表6)各检验室、样品室、留样室和技术档案室环境条件一览表7)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状态一览表8)实验室特殊要求一览表9)行业特殊要求一览表10)实验室检验报告签发程序一览表(5)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技术职称,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责本检测项目的日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1)编制本项目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编方案)2)负责本项目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指导、检查和监督本项目检测人员的工作;(督检测)3)负责做好本项目环境设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管设备)4)负责本项目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工作,负责确定本项目检测设备的计量特性、分类、校准或检测周期,并对校准结果进行适用性判定;(管溯源)5)组织编写本项目的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审报告)6)负责本项目检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汇资料)(6)检测人员应经过相应各种检测项目的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证书,其职责如下:1)掌握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维护知识和正确保管使用;(掌握设备)2)掌握所在检测项目的检测规程和操作程序;(掌握规程)3)按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坚持检测程序;(正确检测)4)作好检测原始记录;(记录数据)5)对检测结果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确认;(确认结果)6)负责所用仪器、设备的日常保管及维护清洁工作;(维护设备)7)负责所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台账;(登记台账)8)负责检测项目工作区的环境卫生工作等。(保持环境)(7)设备管理员应具有检测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程检测工作的基本知识,从事工程检钡4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其职责如下:1)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确定检测设备计量特性、规格型号,参与检测设备的采购安装;(协采购)2)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对检测设备进行分类;(协分类)3)建立和维护检测设备管理台账和档案;(建档案)4)对检测设备进行标识,对标识进行维护更新;(管标识)5)协助检测项目负责人确定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编制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检测计划;(管校准)6)提出校准或检测单位,执行周期校准或检测计划;(管校准)7)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检测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督维护)8)指导、检查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查量纲)(8)信息管理员具有一级及以上计算机证书,负责本机构信息化工作、局域网及信息上传工作,其职责如下:1)建立和维护计算机本系统、局域网,作好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管理;(建立系统)2)负责本系统、局域网与本地区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中心连接的管理工作,确保网络正常连接,准确、及时地上传检测信息;(管理系统)3)作好检测数据的积累整理;(积累数据)4)作好检测信息统计及上报工作。(统计信息)(9)档案管

  • 加盐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color=#444444]实验室只有一台普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加盐体系不能进色谱柱,我看到有文献说在色谱柱前加一个装有玻璃丝的不锈钢柱可以防止盐进入色谱柱,哪位大神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柱子,原理是什么?急用~[/color][color=#444444]另外,加盐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可以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吗?要用反相柱吗?[/color]

  •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管理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管理一、内部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员综合能力不够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都经过相应管理体系知识和审核技能的培训,来自于企业各部门,对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审核员在文化水平、专业背景、具体岗位和性格和情绪、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管理体系知识的掌握、沟通技能方面的问题,在审核中会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审核覆盖面不够广、检查点代表性不够强、证据认知有差异、沟通技能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审核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或者导致审核员与受审核方产生矛盾。(二)审核受到内部干扰内部审核员来自于企业各部门,一般以部门专责、班组长为骨干,个别内部审核员来自基层生产班组,在开展审核工作时,难免产生自身心理压力或受到外部干扰。有的内部审核员面对平时作为管理者的受审核方,甚至是自己的上级,如班长审核部门经理,存在为难情绪甚至畏惧心理,不能按相关管理文件要求进行严格审核;有的内部审核员面对不同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坚持原则。(三)内部审核员责权利不一致内部审核员在审核工作中面临技术要求和公正性的考验,要高质量和公平公正地完成审核任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企业内部审核员一般都是兼职的,并且在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核员是没有报酬的,岗位额外付出却没有收获,责权利不对,导致内部审核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时间长了,部分基层生产管理骨干不想再当内部审核员。(四)对审核结果不够重视由于企业对审核结果没有有效惩罚制度,或者怕得罪人,导致审核员不开或慎开不符合项,审核发现结论避重就轻。内部审核发现一般分为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项和严重不符合项三类,如果审核发现对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存在重大影响或者一般不符合项重复发现,应该定义为严重不符合项。有的内部审核员怕得罪人,造成有的企业管理体系运行多年,在内部审核中没有开出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有的企业在定期内部审核中一般不符合项越来越少且同质化、重复化严重,甚至有在一次包括体系全面要素和范围的内部审核中没有开出一般不符合项,而全部作为观察项处理的情况。这是管理体系运行中对内部审核结果缺乏重视和考核导致的。二、改进内部审核工作的对策(一)严格把好内部审核员入口关内部审核员是决定内部审核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首先从选拔内部审核员开始,把好内部审核工作基础关。1.设置学历和专业门槛审核是一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在内部审核过程中不但要求审核员具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也要具备与所审核范围主要业务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本企业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在选拔内部审核员时,一般应选择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与本企业生产管理业务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背景,并具有一定管理体系推贯工作经验的人。2.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内部审核员应具有相应的管理体系知识和审核技能。企业应组织员工参加相应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才能作为备选内部审核员。同时在取得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后,每年应组织内部审核员参与审核方面相应的学习、考试、考察和交流活动,逐渐提高审核能力。3.选拔合适的内部审核员企业内部审核员的选拔,应考虑候选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岗位、沟通能力、工作态度、管理体系知识、审核技能等,一般应选择大专以上学历,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或管理专责以上职位的人员;应注意考察选用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年龄一般在30~50岁的员工做内部审核员最合适。如果是制造型企业,内部审核员应具有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现在任职技术或者管理岗位的人员,如专责、生产管理或技术部门部长(经理)、主任等,应尽量不要选择财务、党委办等综合管理或后勤服务部门人员和基层班组人员担任内部审核员,以避免审核不专业的情况发生。另外,可实行内部审核员任职制,结合情况变化,逐年适当调整审核员,以保证审核员的数量和质量。(二)加强内部审核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核管理工作,检查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成效的重要方法。企业内部审核管理包括审核组织工作管理、审核结果管理和内部审核员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1.做好审核组织工作管理在组织企业内部审核时,应事先做好内部审核策划,明确审核范围,公布各受审核部门(或班组)的审核条款或要素,合理搭配好各小组审核人员,注意能力均衡和避免自己审核自己的相关业务,准确安排好各项审核事务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工作时间比较特殊(如需倒班运行)的受审核部门,审核小组应提前联系协商现场审核时间和进度,应尽量不因审核而影响安全生产工作。2.合理处理审核结果首先,应树立内部审核员的权威,让其在公平公正审核中得到尊重,审核结果得到认可。其次,要加强对审核结果的跟踪处理。对审核发现的观察项,口头或者书面提醒改进,不必提交改进证据;对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项,应要求责任者及时组织整改,并由内部审核员经过验证后关闭;对重复发生的问题应作升级定性处理,如一般不符合升级为严重不符合。保持体系正常运行只是各岗位人员履行日常基本职责,对严重不符合的责任部门(班组)应进行处罚并重点跟踪整改,以确保严重影响管理体系运行的事件不再发生。3.加强对内部审核员的管理首先要选拔合适的内部审核员,确保其既有能力又想做好审核工作;其次要尽量做到责权利一致,让内部审核员在做好审核工作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报酬;再次就是要加强对内部审核员的监督,制定行为准则,审核主管部门应全程跟踪内部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的表现;最后应对内部审核员的审核工作进行考核,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得不足的给予提醒或者调整。

  • 新手刚接触体系

    刚刚接触体系,不知道怎么进行;应该怎么学习,怎么梳理,怎么动手呢(现在就是根据文件分解了下日常工作但不知道如何是对如何是错)

  • “质量人”在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哪些不足?

    质量负责人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肩负着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的重任,是管理体系能否得到有效运行的关键,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到机构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质量人”应注意和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在资质认定条件中对质量负责人的任职要求相对较弱,但并不等于不重要,一些机构在此岗位人员配备上过于随意,有的可能还会是从其他岗位“淘汰”转岗而来,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二是基础能力较为欠缺。有些机构“质量人”忙于日常事务,不掌握管理体系文件对各运行要素所做的规定,不熟悉管理体系运行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技巧,不清楚各部门职能及各岗位人员职责,无法使管理体系运行融入到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三是运行要素设计不合理。管理体系对运行各要素进行了规定,实际运行中,有些设计的过于复杂,难以按部就班地实施;有些只是在编材料、补记录,与整个技术运作毫无关联;有些对标准没有理解到位,甚至是错误理解,反而对管理运行造成风险。四是运行节奏跟不上变化。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各要素运作是快速的、连贯的,尤其是技术运作的节奏几乎是无缝隙的、密集地向前推进。可质量管理往往处于慢节拍状态,运行时机把握不好,运行节奏严重滞后,很难适应技术运作的变化。五是不善于改进和提升。实验室运行中会产生许多有用的数据信息,“质量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应对其进行监测,并收集、分析和处理,更不想“惹麻烦、动体系”,使一些良好实践无法用文件固定下来,失去了持续改进和提升的机会。作为一名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尤其是质量负责人应对管理体系被“弃用”负有直接责任。“质量人”应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通过学习研究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落实本职工作的基础能力,精细化设计运行要素,把握好体系运行时机,在验证分析的基础上改进管理体系。“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有足够的远见和定力,一定会使管理体系运行实现预期结果。“质量人”在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哪些不足?实验室质量管理 2022-08-26 07:18 发表于广东

  •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

    [align=center]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align][align=left]1. 体系的试运行[/align]通过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可以检验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对在试运行中包漏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达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的目的。试运行的程序一般包含:试运行计划的制定,体系文件批准发布,宣贯培训,开始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完善和改进。在试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体系。通过宣传是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完全理解和掌握体系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二是,通过试运行进行体系完善和问题改进。通过体系文件的试运行必然会暴露出问题,实验室的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反馈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是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更强。三是,加强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该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及时准确做好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归档工作。四是,试运行一段时间(3个月)后,应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align=left]2. 体系的正式运行[/align]试运行结束后就可以进行体系的正式运行了,在正式运行前,实验室还需再次确认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确认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对新的体系文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和贯彻,实验室全体人员均已熟悉体系内容。二是,实验室机构和关键管理人员已经确定并得到任命和相应的授权。三是,所有部门和岗位对职责和权限已明确清晰。四是,资源配置到位。五是,新的体系文件已经发布到位。确认完这些内容后,管理体系即可正式运行实施。为了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实验室应组织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价。重点评价体系文件是否受控,实验室各环节都能严格遵守文件并保存有完整纪录。实验室有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要素-实验室中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1.部门的职责(1)综合办公室1)在相应主管领导和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体系管理记录及其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等相关工作。2)协办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立、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等工作。3)负责质检中心工商、税务、资质等证照的维护管理工作。4)负责质检中心所有印章的管理和使用。5)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2)检测室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及质检中心体系文件,确保质检中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2)在相应主管领导和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技术记录、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3)协办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实施、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体系管理记录及其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的相关工作。4)具体负责现场检测项目组或现场临时实验室的组建和管理。5) 负责本专业资质的具体维护工作。6)积极组织完成质检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安排的各项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2. 岗位职责(1)主任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各项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贯彻实施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与计划,保证上级指示和要求在本质检中心的贯彻执行。2)主管管理体系的策划,组织确定本质检中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全体职工理解和执行。3)主管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4)主管质检中心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5)可授权代理人全权负责质检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行使各种与检测活动相关的职能权力。(2)常务副主任职责1)受质检中心主任的委托,主持质检中心全面工作,审查和处理质检中心重大业务技术问题。2)主管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工作。3)负责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4)批准质检中心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配置所需资源(人、设施、设备及所需物品等),确保资源满足工作的要求。(3)副主任职责1)协助常务副主任管理质检中心的各项工作。2)常务副主任不在岗时,接受其委托,行使常务副主任的职责。3)负责处理和协调所分管的工作。4)协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维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施、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4)技术负责人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的技术工作。2)主管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检测技术记录、新检测项目评审、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及见证控制、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3)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工作。4)协管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量值溯源工作。(5)质量负责人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检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2)主管文件控制、体系管理记录及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检测监督、量值溯源工作。3)负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申诉与投诉工作。4)协管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合同评审、管理评审、结果质量控制工作。(6)技术主管职责1)全面负责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技术工作。2)负责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工作。3)协管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量值溯源工作;协助、配合技术负责人管理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检测和/或校准分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技术记录、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及见证控制、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7)办公室主任职责1)负责办公室人员的组织和分工,对办公室的职责全面负责。2)负责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合同评审、体系管理记录、记录归档与管理工作。3)协办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结果质量控制工作。4)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8)检测室主任职责1)负责检测室人员的组织和分工,组织、分配本检测室承担的检测任务,并监督执行,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合同的有效执行,对检测室的职责全面负责。2)主管本检测室的现场检测控制工作。负责检测项目组的组建和管理;负责现场临时实验室的报批、组建和管理。3)负责本检测室的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检测技术记录、检测监督、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工作。4)协办、配合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负责本检测室的文件控制、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归档与管理、人力资源控制、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的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工作。5)负责本专业资质的维护管理。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9)授权签字人职责1)负责结果报告控制,对授权签字范围内的检测报告进行把关,并对签字的检测报告全面负责。2)协办检测技术记录、管理评审、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现场检测控制、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和样品处置工作。(10)项目负责人职责或现场临时实验室主任职责1)接受检测室主任领导,按照质检中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负责相应检测项目的全面工作和现场检测控制工作。2)协办、配合相应检测项目的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承办相应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记录、归档与管理、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制、检测监督、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量值溯源、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11)检测人员职责1)接受检测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严格按本项目的检测方案和已批准的现行有效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进行上岗资格范围内的检测工作,并对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负责。3)负责对所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保管维护和使用记录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状态符合规定要求,并有权拒绝使用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4)配合内部审核、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等工作,具体负责相应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记录、归档与管理、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制、设备期间核查、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量值溯源、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12)设备管理员职责1)负责分管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所管理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校准的周期检定计划并执行。2)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和标识、保管、借用、维护、送检、报废,建立台帐和相应的档案。3)配合质检中心的内部评审、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配合办公室/检测室主任和检测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分包、内部校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设备记录的归档和管理工作,督促使用人员做好使用记录。(13)样品管理员职责1)负责抽样及见证控制工作;接收样品并检查、记录样品状态和封样标记完整性等;负责见证类样品见证人员的确认和签字。2)负责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分类管理样品,对样品的检验状态做出明显标识;保证样品存放环境满足样品贮存要求,确保在保管期内不改变样品的原有性能,如环境条件无法满足,应及时向检测室主任或技术主管提出,使其采取改进措施;严格执行样品的领取手续,与领取者共同检查并记录样品的完好状态;按合同规定履行有留样要求的样品处理手续。 3)协助、配合质检中心的内设部审核、检测技术记录控制等工作。(14)档案管理员职责(资料管理员)1)具体负责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工作,督促各检测室资料管理员做好本室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2)负责汇总、登记、标识、发放、保存、回收和留存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规程、规范,负责登记、保存、发放与检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3)统一管理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技术报告等技术资料档案,各检测室资料员具体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4)对超过保存期的资料提出可销毁的技术档案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5)做好技术资料档案的保密、防火、防盗、防蛀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6)配合质检中心的文件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15)质量监督员职责1)

  • 实验室如何建立技术体系?

    [font=宋体][color=#222222]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通用要求,是实验室证明自身能力并确保数据结果有效的重要保证。但在具体检验检测过程中,实验室不仅应建立管理体系,还应建立实验室运作的技术体系,形成检验检测的技术能力,为确保数据结果真实、可靠奠定坚实技术基础。[/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1)应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应建立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部门和检测分析部门三级相互链接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应是本领域学术带头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对知识点的内涵、意义、原理和方法等理解准确,能够解释、分析、判断并灵活应用解决相关问题,具备良好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管理部门,应熟悉技术运作全部内容、流程和方法,编制技术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工作。检测分析部门能够实施相关技术要求,识别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2)应建立技术知识体系。检验检测领域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包含了所属专业技术、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与控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与操作、检测方法原理与使用、数据结果分析与判断等知识,实验室应结合所属领域,搭建起与自身领域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应被群体性掌握与应用,为检验检测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3)应建立人员能力体系。人员能力毫无疑问是确保数据结果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实验室应对人员能力的提升和保持创造条件。在对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要求中,已经提供了多种工具,包括人员培训、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实验室应整合运用这些手段,以使人员能力得到提升和保持。但从实验室整体来说,还应建立自身的人员能力体系,比如,人员培训体系,按岗位确定培训目标、分析确定能力需求、建立培训大纲、培养师资力量、有效培训考核等,使实验室能够应对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保持实验室整体能力的稳定。[/color][/font]

  • 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的问题

    各位老师请教一下,公司的体系中对职能分配表的设计为:管理体系要素按评审准则条款细化罗列,但职能部门该怎么罗列呢?因为体系前边对本公司的所有职能部门和所有职能人员都有阐述,是不是要把所有阐述到的部门和人员都列出来?还是只列出部分?如果只列出部分,那么该列出哪些呢?请教下各位老师,谢谢。部门设置有:检测室、综合业务室、质量管理室。岗位设置有:最高管理者、站长、副站长、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室主管、综合业务室主管、授权签字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检验员。

  • 如何编写实验室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一般从上到下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4个层次, 也有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合并为1个层次, 总体为3个层次。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和充分体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特点, 从管理体系的整体出发, 层次分明, 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上下层次文件要相互衔接, 质量手册要求原则, 程序文件规定具体, 作业指导书技术性、实际操作性强。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阐明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全面地规定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是指导实验室全部检验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结构编排应尽可能与认可和认证的准则要素排序保持一致, 编排如下:封面, 包括文件名、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受控编号等 批准页, 最高管理者签发颁布手册的通告和和实施日期 修订页, 包括序号、修订章节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 公正性声明 目录 前言或机构概述 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质量手册》管理, 对手册的编写、修改、审定批准、发放、保管、修订再版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各要素的描写。在手册中对组成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章进行编写, 每一章节内容包括:目的范围 负责和执行部门 达到要素要求原则性、概述性的描述 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 支持性文件。“组织 (管理) ”章节应按照准则的要求, 明确组织结构即领导层、管理部门、一线部门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确定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 所需的岗位, 并规定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任职条件或资质要求。手册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图、执行各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实验室平面图、在职人员一览表 (学历、职称、职务、本职工作时间、在职工作岗位)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型号、编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仪器责任人) 、检测能力表、仪器检定周期表、程序文件目录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