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华法林钾片

仪器信息网华法林钾片专题为您整合华法林钾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华法林钾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华法林钾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华法林钾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华法林钾片话题讨论。

华法林钾片相关的资讯

  • 贾庆林参观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4月19日上午参观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贾庆林兴致勃勃地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关于博奥公司生物芯片项目研发应用情况的介绍,观看了生物芯片和配套仪器,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公司自主创新、产品生产销售、人才培养等情况。他指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要靠科学技术,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博奥公司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中大有可为,要不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贡献力量。他希望博奥公司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视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要遵循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研究氛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中国生物医学工业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要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科技成果,进一步扩大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打造国际品牌,为国家争得更多更大的荣誉。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是为集成医疗领域开发和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目前已利用自主创新技术成功开发出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十余项为国际首创,共获得国内外专利一百余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一同参观。
  • 未来临床检测的大势:“中心化” or “去中心化”?——(下):POCT篇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仪器信息网讯/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第九届全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NCCLab2017)于6月5日圆满闭幕。三天下来,作为时下最火热的医学概念,“精准医疗”成为本次大会报告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名词。/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和现场快速检验( 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作为两种新兴起的临床检测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均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大会主委会分别设立主题会场对MS和POCT进行专门讨论,这也使得MS和POCT成为本次大会两个热度最高的主题。MS和POCT分别代表了未来临床检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两种发展趋势。那么问题来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二者究竟谁会成为未来临床检测的大势呢?/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上篇文章《未来临床检测的大势:“中心化” or “去中心化”?——(上):MS篇》中,笔者着重介绍了MS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着重介绍POCT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国外曾有不少与POCT相关的名词,如 bedside testing(床边检测)、near-patient testing(病人身边检测)、physicians office testing(医师诊所检验)、home use testing(家用检验)、extra-laboratory testing(检验科外的检验)和decentralized testing(分散检验)等。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这些名词都已不能概括POCT的含义。/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POC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即现场快速检验( point-of-care testing)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POCT 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多次专家论证基础上统一命名,并将其定义为: 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POCT不需要专门临床检测服务,便携性和及时性是其最大优点。/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近年来,POCT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基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干化学等学科的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今的临床检测应用中,说生物芯片就是POCT也不为过。生物芯片又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由于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高效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结合时下最火热的精准医学、个体化诊疗等概念,使得具有实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报告结果即时化的POCT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目前一些国际巨头如DANAHER、ROCHE、BIOMERIEUX、ABBOTT等纷纷发力POCT,国际上POCT发展呈“去中心化”趋势。在题为《POCT分子诊断的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卡尤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响以卡尤迪核心技术“一步法”核酸检测平台(配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例,详细讲解了POCT技术的巨大变革。/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传统PCR方法首先需对样本进行裂解、吸附、漂洗、洗脱等步骤,然后才能加样、上机检测;而“一步法”核酸检测无需前处理,可直接加样、上机检测,全程只需60-90分钟,相较于传统PCR方法动辄3-4个小时,既简化了操作又节省了大量时间。此外,“一步法”核酸检测样本用量少,仅为传统核酸检测方法的1/10./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cc8475d-4b60-44f9-b137-e85eb52e1685.jpg"/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卡尤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响/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POC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临床检测中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监测、尿液干化学分析、凝血指标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的衣原体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快速筛查、血液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传统方法,加之其“去中心化”趋势,出色的便携性和及时性,对个性化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问题与展望/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题为《POCT技术发展现状及在分子诊断中应用》的报告中,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智教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POCT处在医疗干预第一线,能够增强医生诊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但是,当前POCT项目有限,并不能从根本解决“TAT”问题,所以目前中心实验室和POCT “共存”对患者诊疗过程具有虎扑协同效应,也是当前POCT发展的特点之一。她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POCT管理体系至关重要。/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目前,POCT应用于临床检测仍有许多经济和伦理方面问题,如检测成本较常规检测方法高,不规范使用较为普遍,POCT应用于性别鉴定导致女性胚胎流产,患者基因检测信息泄露等。/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img title="2.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2e5a637-fb84-4ee1-b409-92159bc99ddc.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智教授/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伴随诊断、个体化医疗均为近患者方式,特别适合POCT技术介入。在欧洲,已允许用MDx(分子诊断模型)的POCT方法来确定疾病状态、药物反应与遗传关系,目前尚属早期阶段,虽有所应用,但并不完善。MDxPOCT是针对确定靶标开发药物的重要手段,并能为CDx(肿瘤细胞系异体移植模型)和PDx(病人肿瘤异体移植模型)直接提供更多常规生物标志物检测。李智教授还认为,传染病和癌症检测将成为MDxPOCT新业务主要领域,MDxPOCT技术将推动未来五年内POCT的快速增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综上,MS和POCT均是目前临床检测领域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不同于POCT的“去中心化”趋势,由于MS仪器设备的高成本,对技术人员、实验环境的高要求,决定了MS临床检测技术将趋向于“中心化”、“平台化”的发展,而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还会保持和加强“中心化”的形态。MS和POCT在临床检测应用领域既有互补,又有竞争,均有极大发展潜力。至于未来,临床检测究竟是会更多地被POCT拉向患者的床边,还是会更多地被MS引至规模化平台检测?你更看好谁呢?/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编辑:李博/spanbr//p
  •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飞速发展 与临床有效接轨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诊断产品日渐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于6月22日~24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等40余位知名专家所作的精彩学术报告,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绚丽画卷。  技术飞速发展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一系列生物芯片的问世为疾病预警和干预、个性化诊断和预后等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程京教授首先用“目不暇接”这样一个成语形象地表述了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速度。  程京在题为《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的报告中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和蛋白组信息被人们用于临床诊断,承担这些信息分析任务的各种生物芯片技术不断涌现。在样品制备方面,我国现在可以在芯片上通过各种主动式功能器件,对体液中的各种分子和细胞进行快速有效分离,为下一步生化反应作好准备。在生物芯片上进行基因扩增反应也已实现。在微阵列芯片方面,目前已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分析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等多种高密度微阵列芯片,它们被用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集成各项功能的芯片实验室也即将步入产业化阶段。  与临床有效接轨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相继批准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芯片等用于临床检验,这标志着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戴朴教授介绍,在获得全国大规模聋人群体中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发展耳聋基因诊断系统和平台,博奥生物公司和解放军总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9个最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成功研制出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ASPUA)平台上的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和产品。这是目前针对中国聋人群体最有效的检测和筛查工具。通过大规模推广这些致病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可系统性减少我国耳聋出生缺陷及药物性耳聋的发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周宏灏说,基因芯片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人们的预期,个体化用药将借助芯片技术实现由候选基因向全基因组研究的飞跃。中南大学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将药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药理学知识推向临床实践,为安全用药和个体化用药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重大疾病防控  面对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检验实践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国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表示,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特别是与临床共同开展的循证医学工作,分子诊断技术将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百姓健康促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特别强调说,肿瘤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多系统疾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对此将发挥重要作用。
  • 科学家研发出砷化镓晶片批量生产技术
    科学家研发出砷化镓晶片批量生产技术使这种感光性能更优良的材料有望大规模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批量生产砷化镓晶片的技术,克服了成本上的瓶颈,从而使砷化镓这种感光性能比硅更优良的材料有望大规模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相关产业。  据介绍,砷化镓是一种感光性能比当前广泛使用的硅更优良的材料,理论上它可将接收到的阳光的40%转化为电能,转化率约是硅的两倍,因此卫星和太空飞船等多采用砷化镓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然而,传统的砷化镓晶片制造技术每次只能生成一层晶片,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砷化镓的广泛应用。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新技术可以生成由砷化镓和砷化铝交叠的多层晶体,然后利用化学物质使砷化镓层分离出来,可同时生成多层砷化镓晶片,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些砷化镓晶片可以像“盖章”那样安装到玻璃或塑料等材料表面,然后可使用已有技术进行蚀刻,根据需要制造半导体电路或太阳能电池板。  不过,该技术目前还只能用于批量生产较小的砷化镓晶片,如边长500微米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这与现在广泛使用的硅晶片相比还是太小。下一步研究将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批量生产更大的砷化镓晶片。
  • 世界上首次用HVPE法在6英寸晶片上氧化镓成膜成功
    ―为功率器件的低成本化和新一代EV的节能化做出贡献―   在NEDO的“战略性节能技术革新计划”中,Novel Crystal Technology,Inc.(以下略称Novel)与大阳日酸(株)及(大)东京农工大学共同开发了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而备受瞩目的氧化镓(β-Ga2O3)的卤化物气相外延(HVPE)。   该成果使能够制造大口径且多片外延晶片的β-Ga2O3批量生产成膜装置的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助于实现成膜成本成为课题的β-Ga2O3外延晶片的大口径低成本化。如果β-Ga2O3功率器件广泛普及,则有望实现产机用电机控制的逆变器、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逆变器、新一代EV等的节能化。图1在6英寸测试晶片上成膜的β-Ga2O3薄膜   1 .概述   氧化镓(β-Ga2O3)※1与碳化硅(SiC)※2和氮化镓(GaN)※3相比具有更大的带隙※4,因此基于β-Ga2O3的晶体管和二极管具有高耐压、高输出、高效率的特性,β-Ga2O3功率器件※5的开发,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1年本公司成功开发了使用卤化物气相外延(HVPE)法※6的小口径4英寸β-Ga2O3外延晶片※7,并进行了制造销售※8。作为该外延成膜的基础的β-Ga2O3晶片与SiC和GaN不同,Bulk结晶的育成迅速的熔体生长来制造,因此容易得到大口径、低价格的β-Ga2O3晶片,有利于功率器件的低价格化。   但是,β-Ga2O3的成膜所采用的HVPE法能够实现低廉的原料成本和高纯度成膜,另一方面存在基于HVPE法的成膜装置只有小口径(2英寸或4英寸)且单片式的装置被实用化的课题。因此,为了降低成膜成本,通过HVPE法实现大口径(6英寸或8英寸)的批量式批量生产装置是不可缺少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Novel公司在NEDO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战略性节能技术革新计划※9/面向新一代功率器件的氧化镓用的大口径批量生产型外延成膜装置的研究开发”项目中,制作了β-Ga2O3在本程序的培育研究开发阶段(2019年度)进行了作为HVPE法原料的金属氯化物※10的外部供给技术※11开发,在实用化开发阶段(2020年度~2021年度)为了确立批量生产装置的基础技术,进行了6英寸叶片式HVPE法的外部供给技术※11开发,而且,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在6英寸晶片上成膜了β-Ga2O3。   2 .本次成果   Novel公司、大阳日酸及东京农工大学开发了6英寸叶片式HVPE装置(图2),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在6英寸测试晶片(使用蓝宝石基板)上进行了β-Ga2O3成膜(图1)。   另外,通过成膜条件的优化和采用独自的原料喷嘴结构,证实了在6英寸测试晶片上的β-Ga2O3成膜,以及确认了能够实现β-Ga2O3膜厚分布±10%以下等在面内均匀的成膜(图3)。通过本成果确立的大口径基板上的成膜技术和硬件设计技术,可以构筑β-Ga2O3成膜装置的平台,因此大口径批量生产装置的开发可以取得很大进展。这样,通过β-Ga2O3成膜工艺和应用设备带来的功耗降低,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21万kL/年左右的节能量。图2用于β-Ga2O3成膜的6英寸单片式HVPE装置的外观照片图3 β-Ga2O3在6英寸测试晶片上膜厚分布   3 .今后的安排   Novel公司、大阳日酸及东京农工大学在NEDO事业中继续开发用于β-Ga2O3成膜批量生产装置,今后使用6英寸β-Ga2O3晶片的外延成膜,通过β-Ga2O3薄膜的电特性评价和膜中存在的缺陷评价,得到高品质的β-Ga2O3薄膜,另外,确立β-Ga2O3外延晶片的量产技术后,目标是2024年度量产装置的产品化。用HVPE法制造的β-Ga2O3外延晶片主要用于SBD※12和FET※13,因此预计2030年度将成长为约590亿日元规模的市场(根据株式会社富士经济“2020年版新一代功率器件&功率电瓷相关设备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今后将实现批量生产装置,通过进入β-Ga2O3成膜装置市场和普及Ga2O3功率器件,为促进新一代EV等的节能化做出贡献。   【注释】   ※1氧化镓(β-Ga2O3)   氧化镓是继碳化硅和氮化镓之后的“第三功率器件用宽带隙半导体”,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化合物半导体,是作为功率器件的理论性能压倒性地高于硅,也超过碳化硅和氮化镓的优异材料。   ※2碳化硅(SiC)   SiC是碳和硅的化合物,是主要用于高耐压大电流用途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3氮化镓(GaN)   GaN是镓和氮的化合物,具有比SiC更稳定的结合结构,是绝缘破坏强度更高的宽带隙半导体。主要用于开关电源等小型高频用途。   ※4带隙   电子和空穴从价带迁移到导带所需的能量。将该值大的半导体定位为宽带隙半导体,带隙越大,绝缘破坏强度越高。β-Ga2O3的带隙约为4.5 eV,比Si(1.1 eV),4H-SiC(3.3 eV)及GaN(3.4 eV)的值大。   ※5功率器件   用于电力转换的半导体元件,用于逆变器和转换器等电力转换器。   ※6卤化物气相沉积(HVPE)法   指以金属氯化物气体为原料的结晶生长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高速生长和高纯度成膜。   ※7β-Ga2O3外延晶片   是指在晶片上形成β-Ga2O3的薄膜形成晶片。在成为晶片的晶体上进行晶体生长,在基底晶片的晶面上对齐原子排列的生长称为外延生长(外延生长)。   ※8成功开发4英寸β-Ga2O3外延晶片,制造销售   (参考) 2021年6月16日新闻发布   " https://www.novel crystal.co.jp/2021/2595/"   ※9战略性节能技术创新计划   摘要:“https://www.nedo.go.jp/activities/zzjp _ 100039.html”   ※10金属氯化物   是作为HVPE法金属原料的化合物,代表性的金属氯化物有GaCl,GaCl3,AlCl,AlCl3,InCl,InCl3等。   ※11外部供应技术   在HVPE法中,将金属氯化物生成部和成膜部独立分离,从反应炉外部使用配管等供给金属氯化物的技术。   ※12SBD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Schottky Barrier Diode)。不是PN结,而是使用某种金属和n型半导体的结的二极管。其优点是与其他二极管相比效率高、开关速度快。   ※13FET   场效应晶体管( 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闸门电极二电压通过添加通道在区域产生电界根据电子或正孔的密度,控制源漏电极之间的电流晶体管是指。
  • 国产示波器厂商面临芯片卡脖子,拟IPO融资2亿开展芯片研发
    近日,国产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厂商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IPO招股说明书,拟募资约3.4亿多元,其中2亿多元用于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芯片及核心算法研发项目。针对高端电子测试测量设备可能发生的卡脖子问题,鼎阳科技本次募集用于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芯片及核心算法研发项目的资金投资情况如下,招股书显示,在高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芯片及核心算法研发项目中,芯片研发主要集中于4GHz 数字示波器前端放大器芯片、高速ADC芯片、低相噪频率综合本振模块和40GHz宽带定向耦合器模块等部分的设计。这些芯片属于信息链芯片。据了解,信号链芯片主要包括放大器、数模转换类,其中转换器属于其中技术壁垒最高细分品类。转换器是由模拟电磁波转换成0101比特流最关键的环节,具体又可以分为ADC和DAC两类,ADC作用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高频采样,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DAC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其中ADC在总需求中占比接近80%。ADC/DAC是整个模拟芯片皇冠上的明珠,核心难度有两点:抽样频率和采样精度难以兼得(高速高精度ADC壁垒最高)以及需要整个制造和研发环节的精密配合。ADC关键指标包括“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其中高速高精度ADC壁垒最高。数据转换器主要看两个基本指标,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转换速率通常用单位sps(Samples per Second)即每秒采样次数来表示,比如1Msps、1Gsps对应的数据转换器每秒采样次数分别是100万次、10亿次;转换精度通常用分辨率(位)表示,分辨率越高表明转换出来的数字/模拟信号与原来的信号之间的差距越小。高性能数据转换器需具备高速率或高精度的数据转换能力。鼎阳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企业,目前已研发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数字示波器、波形与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具备国内先进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该公司依与示波器领域国际领导企业之一力科和全球电商平台亚马逊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其自主品牌“SIGLENT”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品牌,主要销售区域为北美、欧洲和亚洲电子相关产业发达的地区。该公司先后承担国家部委、深圳市和宝安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合计9项,现有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和软件著作权30项,公司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深圳市宝安区创新百强企业,2020年被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招股书显示,鼎阳科技向境外采购的重要原材料包括 ADC、DAC、FPGA、处理器及放大器等 IC 芯片,该等芯片的供应商均为美国厂商。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在产产品或在研产品所使用的芯片中,美国TI公司生产的四款 ADC 和一款 DAC 属于美国商业管制清单(CCL)中对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的产品,需要取得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的出口许可。公司已经取得这五款芯片的许可,其中四款芯片的有效期到 2023 年,其余一款芯片的有效期到2025年。报告期内,这五款芯片中仅两款用于具体产品,且实现销售。美国近期将 I/O≥700 个或 SerDes≥500G 的FPGA从《出口管制条例》中移出许可例外,国内厂商若购买相关FPGA则需要取得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的出口许可。目前鼎阳科技研发、生产尚不需要该等 FPGA,但由于公司产品结构逐步向更高档次发展,对 ADC、DAC、FPGA、处理器及放大器等IC芯片的性能要求逐步提高,公司后续研发及生产所使用的IC芯片等原材料亦可能涉及美国商业管制清单中的产品。目前我国由于高端芯片,特别是模拟芯片等受制于人,使得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厂商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对模拟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产芯片无法满足需求。而ADC芯片的产业链和半导体产业的一样,其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可以分为:上游支撑产业链,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生产环境;中游核心产业链,包括 IC 设计、 IC 制造、 IC 封装测试;下游需求产业链,覆盖工业、通信、消费电子、航空、国防及医疗等。聚焦ADC领域,全球主要供应商仍是TI、ADI为首的几家国际大厂,而高性能ADC在军用领域、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精密测量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ADC技术的国产替代对于我国各下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函/strong/pp各有关单位及专家:/pp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计划编号:20170498-T-424)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于2017年8月10日前以信函、传真或Email的形式分别反馈给联系人,如没有意见也请复函说明,逾期未复函,将按无异议处理。/pp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pp  联系人:云振宇/张瑶/pp  电 话: 13810820671/13910401970/pp  传 真: 010-58811645/pp  电子邮件:yunzy@cnis.gov.cn/zhangyao@cnis.gov.cn/pp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817室/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11日/pp  附件:/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ee90d4fc-36e0-4eaa-8b55-a271a27e67d9.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1《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pdf.pdf/span/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3cd210f-43c7-422b-86c0-c6ea29305286.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2《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pdf.pdf/span/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ef41e0eb-a691-4995-8635-2481ebb2c8fc.doc"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3 《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意见反馈表.doc.doc/span/a/p
  • 仿真人体器官芯片将用于临床前试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50" height="354" title="pharmon201602261436351926.pn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54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noimg/6fb8df3f-01c7-44f0-8bc7-6f93f4cdf956.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一直以来新药研发筛选和试验都是一个耗资耗时的工程,通过海量筛选、临床前动物实验和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临床试验/span/a才能制筛选出具有运用前景化合物或蛋白质药物。在这过程中,从体外细胞筛选再到动物模型试验,如果这些化合物能达到预期的药效并对动物显示安全耐受。那么这些药物候选物就可以进入临床试验,然后通过观察这些药物在人身上的安全性、疗效作用及最适使用剂量。但是,往往一些药物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安全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遇到阻碍。这说明这些药物候选物虽然在临床前动物实验显示安全有效,但对其后期的开发(临床试验)没有准确的预测能力。/pp  最近一次会议召集了微观生理学领域、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和一些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领导。这些人聚在一起讨论了" 仿真人体器官芯片" 作为临床前对候选药物在人体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检测的潜在发展前景和效用。/pp  计算机的微芯片由硅树脂材料打造而成,而芯片仿真人体器官也建造于这样的材料之上:科学向经过专门蚀刻打造的模具中浇筑液态硅胶,模具上有很多槽道,因此硅树脂芯片上也就多了很多槽道。在这些槽道里,科学家安置培育了很多人体细胞。这些细胞从槽道的底部生长,而培养液则会在槽道中流动以便为细胞输送营养。于是,科学家就可以在培养液中加入等待测试的新药或者其他物质,观察其与细胞结合之后的情况。/pp  在美国,NCATS,FDA,DTRA和欧洲的hDMT都认为这个系统具有运用潜力和开发前景。它能给药物、生物制剂和纳米治疗提供更好、更直接的临床前试验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对人的疗效和安全性。/p
  •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发布
    p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指南》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技术方法、结果报告与解释、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规范》旨在对个体化医学检测中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核酸序列以及基因表达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具体通知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的通知/strong/spanbr//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pp  为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检测,以及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的规范化水平,我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参照执行。/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1日/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pp  附件1: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2c01e790-eab0-4d65-9236-df827346c016.doc"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doc/a/pp  附件2: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3cecb3ff-d95b-4dc8-be88-0b5211f53960.docx"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docx/a/ppbr//p
  • 福岛核电站发现大范围放射性核燃料碎片!“排放计划不变”
    3月5日,日本共同社报道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据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的物质,当年未全部清理干净,如今很可能仍大范围分布在底部堆积物的表面。随着日本计划在2023年将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些核燃料碎片如果随之暴露,将造成何种影响,难以设想……大量放射性核残渣,后患无穷据共同社报道,2022年12月,东电向积水的安全壳内投放了配备辐射检测传感器的水下机器人,向底部堆积物放下传感器。2023年2月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到燃料碎片散发出的强烈中子射线,以及显示存在燃料碎片所含放射性物质“铕-154”的放射线。此外,东电对支撑装有核燃料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底座外侧进行调查,所有8处均检测到燃料碎片散发出的特有核辐射。据分析,1号机组的燃料碎片冲破压力容器,从正下方的底座开口处流到了安全壳底部。开口处附近出现像是构造物熔化后的堆积物,呈现越远离开口处就越薄的倾向,里面也可能含有燃料碎片。堆积物的厚度、距开口处的距离与测得的铕辐射量等没有相关性,东电认为“堆积物的表面附近存在来自燃料碎片的物质”。燃料碎片是指核燃料和构造物熔化后冷却凝固而成的物体,但也有从碎片上散落的微小粒子,东电认为这些都是“来自燃料碎片的物质”。今后,东电还将使水下机器人进入底座内侧,尝试拍摄内部的损伤情况和压力容器下部等。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日本“铁了心”虽然福岛核电站真实状况不甚明朗,但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关于东京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开始时间明确表示,“预计2023年春季到夏季的这一时间不变”。岸田称,将切实推进反应堆报废工作,并认为“为了实现福岛重建,核废水的处置是无法推迟的课题”。立宪民主党批评称尚未得到渔业相关人士等的理解。事实上,自日本政府早前宣布将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后,日本国内外的反对之声便不绝于耳。对于此事,日本民众首先无法接受。2022年3月,日本福岛县和宫城县的多个民间组织,向东京电力公司和经济产业省提交了一份18万人联合署名、反对将福岛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的请愿信,要求采用其他方法处理。日本各界民众还多次自发举行游行集会,质疑政府并未充分听取民意,单方面实行这一决定。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教授大岛坚一曾表示,“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不仅破坏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还将影响到周边海域,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日方的做法,也引发邻国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福岛核污染水处置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环太平洋国家公众健康,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切实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停止强推排海方案。韩国政府也表示,对日方核监管机构批准排污入海的做法感到忧虑,并将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韩国将就此提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加强对国内海洋环境辐射的检测工作。俄罗斯方面也已表示,将关注日方对核废水的处理动向,对其举动表示关切。(完)
  • 未来临床检测的大势: “中心化” or “去中心化”?——(上):MS篇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仪器信息网讯/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第九届全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NCCLab2017)于6月5日圆满闭幕。三天下来,作为时下最火热的医学概念,“精准医疗”成为本次大会报告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名词。/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和现场快速检验( 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作为两种新兴起的临床检测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均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大会主委会分别设立主题会场对MS和POCT进行专门讨论,这也使得MS和POCT成为本次大会两个热度最高的主题。MS和POCT分别代表了未来临床检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两种发展趋势。那么问题来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二者究竟谁会成为未来临床检测的大势呢?/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代表着 “中心化”趋势的MS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题为《质谱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报告中,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李伯安博士介绍了目前质谱技术在实际临床检验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微生物鉴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和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 /spanimg title="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da5eb31-a88b-43db-86a1-d6b597c6987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李伯安博士/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下面笔者将介绍三种临床检测中应用最多的质谱:/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1./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 特别适用于分析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物质。正是这一特点使其在分析完整微生物的蛋白质谱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所得到的蛋白质图谱中主要的分子离子峰为菌体内高丰度、表达稳定且进化保守的核糖体蛋白,因此,其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可直接用于原始的临床样本的检测,甚至可以不经任何前处理直接用于检测。相较于一些传统的细菌鉴定手段,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等生化反应动辄6-8小时的鉴定时间,MALDI-TOF MS的鉴定时间只需几分钟,听起来就令人感到兴奋。在欧洲,MALDI-TOF MS作为一项高效的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鉴定。目前,在国内已有很多家医院使用MALDI-TOF MS做临床微生物鉴定,并且已经有两三家企业获得相关资质。不久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微生物方法通则》,该标准将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标准、法规出台,MALDI-TOF MS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快速、规范。/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2.LC-MS/MS/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微生物鉴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定性,而在临床检测中对于质谱的应用目的更多在于定量,如利用LC-MS/MS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检测、内分泌激素检测、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等。在这类检测中,离子源通常采用电喷雾源(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有时也用到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tmospheric-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质量分析器通常采用三重四级杆(QQQ),以获得更出色的定量能力。三重四级杆是定量重现性最好,同时又兼具高灵敏度的仪器。 /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用传统免疫学方法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需针对每一种遗传病准备不同的试剂盒,过程复杂、费时,结果准确性差。利用LC-MS/MS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可在一针进样中对一个标本的23种以上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产物进行快速的筛查和诊断,能检测30种以上的遗传代谢病。LC-MS/MS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已经成为国际上成熟而且流行的检测技术,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被列为临床检验项目;在我国,该项目主要在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开展。/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传统免疫学方法检测维生素含量效果较差,一是维生素分子量通常都很小;二是在体内含量低,一般在ppm甚至ppb数量级;三是很难分别定量结构相似物质,以维生素D为例,维生素D主要由D2、D3两种活性成分组成,二者化学结构相似、分子量相近,很难分别定量。而市面上LC-MS/MS的分辨率普遍在0.01amu,甚至更高,能分别精确定量维生素D2、D3。用LC-MS/MS可以检测多种维生素,如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C,具有时间短、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的诸多痛点。/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一些激素在体内通常与蛋白结合,用传统免疫学方法检测激素时,与激素结合的蛋白会干扰免疫分析,LC-MS/MS法前处理过程中去除了干扰蛋白,解决了免疫法内在的问题,大大提升了特异性和准确度。/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C-MS/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可以快速、准确定量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实现对治疗药物的高频次监测,如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癫痫药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卡马西平,疼痛药物吗啡、可待因,抗生素伏立康唑、替考拉宁等。LC-MS/MS已经成为国外一些药物检测的金标准。/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3./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人体微量元素检测方面的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传统的检测人体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有生化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三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生化法标本用血量较大,需要前处理,操作复杂,澄清血清耗时长,试剂成本较高,检测元素种类有限;电化学分析法可用于痕量检测,但误差较大,测定多种元素时,重复性差,污染严重,前处理极其繁杂耗时,结果不稳定;原子吸收光谱法虽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每次分析只能检测一种元素。/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可以检测多种人体微量元素,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干扰少、稳定性好、分析通量高、样本前处理简单,是最准确的无机元素分析方法之一。ICP-MS可检测多种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毛发等,用于辅助临床疾病和职业病的诊断。/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此外,最新的质谱临床应用还有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的研究等。/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综上,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的优点在于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多通道检测、受限少、和单次费用低等。然而目前质谱应用于临床检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质谱仪器售价高昂,一次性仪器投入大,对技术人员要求高,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缺乏已有的方法学验证等。因此,在开发质谱临床检测项目时,要明确其临床需求和判读标准,以制定合理、成熟的技术方案和质量规范。/span/pp style="text-indent: 31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问题与展望/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在报告《strong液相质谱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strong中,迪安诊断-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执行总裁strong刘华芬/strong博士指出目前液相质谱应用于精准医学领域在技术上有较高的门槛,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投入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高;需要大数据统计学的支撑;产业化的试剂及耗材;专业人员的推动和国家法规的支持等。/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img title="2.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48694db-803e-47cd-ad5b-b3929db6b297.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迪安诊断-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执行总裁刘华芬博士/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3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笔者有从事质谱临床检测的工作经历,从实际工作看,LC-MS/MS应用于定量的临床检测,其本身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检测时间、分辨率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了极高的标准,足以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临床检测的需求。主要的提升空间来自于生物样本的前处理环节,由于生物样本基质成分十分复杂,检测前需要对其进行前处理。往往检测只需几分钟,但前处理却需要1-3个小时,因此前处理技术的升级可给质谱临床检测带来更优的效率。/span/pp style="margin: 0px 7px 0px 0px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编辑:李博/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附注:strong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strong的基本原理是将微生物样本与等量的基质溶液混合或分别点加在样品靶盘上,溶剂挥发后形成样本与基质的共结晶;利用激光作为能量来源辐射结晶体,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使样本吸附,基质与样本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使得样本分子电离,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进入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进行质量分析, 将检测到的离子峰为纵坐标, 离子质荷比(m/z)为横坐标, 形成质量图谱, 通过软件分析比较, 筛选并确定出特异性指纹图谱, 从而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种或菌株的区分和鉴定。/span/pp style="text-indent: 32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的基本原理:ICP-MS所用电离源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它与原子发射光谱仪所用的ICP是一样的,其利用在电感线圈上施加大功率的高频射频信号在线圈内部形成高温等离子体并通过气体的推动,保证了等离子体的平衡和持续电离,高温的等离子体使大多数样品中的元素都电离出一个电子而形成了一价正离子,通过接口装置进入质谱仪,然后质谱对其进行分析检测。/span/p
  • 首张基因芯片投产 将进780家三甲医院
    首张基因诊断芯片投产 将进780家三甲医院  长沙生产的生物芯片将帮助医生为患者开出“个性化”处方  一季度全省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长40%,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占一半  本报讯(记者 林俊) 记者昨日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悉,全球首张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日前在该基地的安信公司进入产业化阶段,在21世纪“生物芯片”的年代,医生将据此开出更精细的“个性化”药方。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衔研发,并已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科技重点项目支持。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500万元。  检测结果让患者终身受用  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记者看到,其外形也像电子芯片一样,是块小薄片,但上面排列的不是集成电路,而是基因序列。“它将引领一个新的用药时代,”参与开发的中试中心主任肖鹏介绍,目前医生为同一类病症的患者开出的药方基本上是“千人一量,万人一配方”,其实人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用药效果,用药的多少也应有区别。利用这种芯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医生诊断和用药准确,且检测结果能够让患者终身受用。  目前,利用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的成果,中南大学湘雅附属第三医院已建立了我国首家根据基因型用药的“湖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中心”,在我国率先启动了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并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效果。  基因芯片将进780家三甲医院  安信公司董事长黄庆玺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将逐步铺开对基因芯片的普及运用,首先将以院士工作站的模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检测中心,然后进入全国780家三甲医院。在诊断基因芯片广泛应用的同时公司还将加快研发进度,加大投入,每年增报5到10个病种的基因芯片。  根据规划,至2010年,将实现4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可达3.2亿元 到2013年,可实现10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3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14.7亿元。  据省经委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生物医药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GDP58.8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高于省内其他行业。而作为全省惟一的医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季度累计实现医药产值27.2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近50%,同比增长35%。据悉,目前园区已有泰尔、丰日等10余家企业筹备上市,且已有相当一部分完成了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 清华大学梁琼麟团队: 类器官/器官芯片-肠道病理生理学模型前沿进展
    研究简介类器官/器官芯片为肠道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沿模型。类器官基于干细胞的自组织过程,能一定程度重现体内的功能特性;器官芯片利用微流控技术,引入生物材料,模拟肠道关键特征,构建仿生模型。而将二者结合,肠道类器官芯片比肠类器官具有更长的培养寿命,能更好重现肠道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3D 打印和类器官生物库等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结合,类器官/器官芯片能更好地模拟肠道的稳态和疾病。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当前这些模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成果以 “Organoids/organs-on-a-chip: new frontiers of 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ical models” (《类器官/器官芯片:肠道病理生理学模型的前沿进展》) 发表于 Lab on a Chip 上,并被选为合作封面文章。论文信息Organoids/organs-on-a-chip: new frontiers of 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ical modelsL. Wu, Y. Ai, R. Xie, J. Xiong, Y. Wang* and Q. Liang*Lab Chip, 2023, 23,1192-1212https://doi.org/10.1039/D2LC00804A作者简介吴磊 博士生清华大学化学系本文第一作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目前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梁琼麟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为:肠道类器官/器官芯片模型的开发及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研究。王玉 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从事器官芯片/类器官芯片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的器官仿生模型的构建与机制研究,并应用于药物分析、新药开发等领域,以器官结构和微环境的模拟、形态建成和生物功能的体外重现为目标,进行体外仿生技术的开发。梁琼麟 教授清华大学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以微流控芯片及其与质谱、光谱联用分析技术为基础,发展生命分析与药物分析新方法,开发生物医用新材料新器件,发明器官类器官芯片新模型,致力于服务国家药品质量与安全、新药创制以及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近年来重点聚焦于器官类器官芯片、单细胞亚细胞分析及基于质谱的多组学分析等。曾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一个微流控芯片药物研发关键技术项目,在器官芯片核心关键技术及血管、肝、肾、肠等器官芯片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通讯作者在 Nat. Protoc., Adv. Mater., Anal. Chem., Lab Chip 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200 多篇,发明专利 30 余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制药企业、临床医院得到广泛应用,曾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相关期刊
  • NIST发布《半导体生态系统中的计量差距:建立芯片研发计量计划的第一步》
    2023年6月5日,NIST发布《半导体生态系统中的计量差距:建立芯片研发计量计划的第一步》报告,指出半导体行业面临的计量挑战,以及芯片研发计量计划的创建、发展和战略重点。旨在通过先进的测量、标准化、建模和仿真来加强美国半导体产业。报告指出了影响半导体生态系统中计量差距的10个优先重点领域,以解决美国微电子工业的最高优先级计量差距。报告指出计量是所有芯片研发计划的基础,将与其他芯片研发项目紧密相连。一、计划概述2022年8月,《芯片法案》向商务部拨款500亿美元,用于美国半导体生产和研究。其中390亿美元用于激励半导体制造业,包括建设、扩大或更新美国晶圆厂等;11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的研发,在美国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半导体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国家先进封装制造计划(NAPMP)和三个美国制造业研究所,以推进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芯片法案》支持计量通过微电子研究和开发下一代测量科学方法、标准和制造方法,在恢复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法案规定了芯片研发计划中的计量活动,要求NIST建立一个计量计划,通过多学科的研发工作来加强美国半导体行业。二、美国半导体生态系统面临的关键计量挑战2022年9月的《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战略机遇》报告中,确定了从计量学角度需要重点关注的7大挑战,以实现美国领导的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国家愿景。到2022年11月,芯片研发计量计划将其投资组合进一步细化为10个优先重点领域,以解决最关键的计量研发缺口。七大挑战及对应优先重点领域如下:重大挑战行业/产业缺口战略重点优先重点领域1.材料纯度、性能和来源的计量通过开发新的测量和标准,满足不同供应链对半导体材料纯度、物理性能和来源的日益严格的要求开发专注于缺陷和污染物识别的测量技术、性能数据和标准,以支持整个供应链统一的材料质量和可追溯性先进材料和设备计量2.面向未来微电子制造的先进计量技术确保关键计量技术的进步与前沿和未来的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并驾齐驱,同时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推进物理和计算计量工具,以适应先进的复杂、集成技术和系统的下一代制造先进材料和设备计量 纳米结构材料表征计量学3.在先进封装中实现集成组件的计量提供跨越多个长度刻度的计量和物理特性,以加速未来一代微电子产品的先进封装发展精密元器件与新材料的复杂集成计量,支撑强大的国内先进微电子封装产业适用于3D结构和设备的高级计量技术 先进封装的材料表征计量4.半导体材料、设计和元件的建模与仿真改进对未来半导体材料、工艺、器件、电路和微电子系统设计进行有效建模和模拟所需的工具使用多物理模型和下一代概念(如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创建先进的设计模拟器,使美国微电子设计师能够胜任高级模型的验证和确认5.半导体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无缝建模和模拟整个半导体制造过程,从材料输入到芯片制造、系统组装和最终产品开发先进的计算模型、方法、数据、标准、自动化和工具,使国内半导体制造商能够提高产量,加快上市时间,增强竞争力面向下一代制造流程的高级建模6.微电子新材料、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规范支持和加快微电子和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制造的方法为下一代材料、工艺和设备创建标准、验证工具和协议,为美国工业加速创新和提高成本竞争力铺平道路高级测量服务 设备和软件的互操作性标准 自动化、虚拟化和安全性标准7.计量增强微电子元件和产品的安全性和来源创造必要的计量进步,以增强供应链中微电子组件和产品的安全性和来源,并增加信任和保证。寻求一种全面的硬件安全保护方法,包括标准、协议、正式测试流程和先进的计算技术,同时为供应链和最终产品中的微电子组件提供保证和来源。供应链信任和高级计量的保障 三、优先发展重点领域,确保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力NIST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内部规划收集的数据证实,行业、学术界和政府组织需要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价值链的所有阶段采用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包括实验室的基础和应用研发、大规模原型设计、工厂制造以及组装、封装和性能验证等,列出了10个优先重点领域,以解决美国微电子工业的最高优先级计量差距。10个优先重点领域分为两大类,分别为:1.自动化、虚拟化和安全性:(1)供应链信任和高级计量的保障(2)高级模型的验证和确认(3)面向下一代制造流程的高级建模(4)自动化、虚拟化和安全性标准(5)设备和软件的互操作性标准2.下一代微电子计量:(1)先进材料和设备计量(2)纳米结构材料表征计量学(3)高级测量服务(4)适用于3D结构和设备的高级计量技术(5)先进封装的材料表征计量四、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半导体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增长、以及公共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半导体的革命性进步继续推动通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军事系统、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随着设备变得更复杂、更小和多层,并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半导体创造转型变革的潜力正在成倍增加。而发展半导体的真正挑战是计量,计量在半导体制造步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计量进步是加速半导体行业创新的基础。从实验室的基础和应用研发到概念验证、大规模原型制作、工厂制造、组装和包装,以及最终部署前的性能验证,半导体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都需要计量。计量和标准在美国芯片研发创新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是研发创新的引领者,NIST在开发半导体制造的计量工具、标准和方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芯片法案》,美国政府批准了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研发和供应链安全的激励措施和计划。国会已明确授权并拨款加速NIST下一代微电子的计量研发,以实现立法目标。该报告是NIST建立和扩大计量研发计划的重要路线图,以支持美国半导体行业下一代微电子的重点战略。通过推进测量科学、标准和技术,促进美国的创新和工业竞争力。可以看出,美国希望通过解决计量挑战,推动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将美国定位为下一代微电子所必需的计量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家科技计划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面对国际半导体产业的新竞争格局,我国应积极应对,制定半导体领域发展战略和协同措施,做好近、中、远期重点任务的统筹和协调。重视计量在半导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我国半导体领域国家计量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加快计量研发和创新速度,实现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
  • 华微发布海风系列II型_芯片实验室_器官芯片控制系统新品
    创新点:海风HW-SeaBreeze 芯片实验室。 可实现器官芯片、仿生环境建立、维持等操作。关键技术:(1)器官芯片 (液滴/液流 ,液/气/氧/温/光/电/时:多维精准控制);(2)柔性操控 (保持活性;液滴/液流,电场/气压/激光多场景控制);(3)精准控温 (恒温孵育:微流培养池/器官芯片 液滴数字PCR );(4)测控方式 (支持 拉曼/影像/阻抗等无标记筛选,荧光标记筛选)(5)耗材定制 (芯片内生物存活7日,按需定制, 价格远低进口) ■ 应用领域:器官芯片、药物开发、肿瘤细胞医疗、细胞培养、仿生微环境、文库、单细胞(菌)液滴包裹/操控/筛选、单亲克隆、滴内PCR、定向进化等。海风系列II型_芯片实验室_器官芯片控制系统
  • 科学家首次开发出芯片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体芯片,可利用无线电频率发射器(RFID)来为电泳实验供电。这是科学家首次开发出芯片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  电泳是利用电场来操纵带电粒子的一种技术。为了提高通量,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些微型芯片,不过这些芯片往往需要配以庞大笨重的电气设备。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芯片电路印刷在一块塑料板上,电路板的空腔中含有大量微孔,并充入带负电的纳米粒子。负电粒子最初呈随机运动状态,研究人员引入可识别RFID的电场,此时负电粒子被困在带正电荷的微孔中。利用RFID识别卡发送无线电频率脉冲后,将产生电流为芯片供电。  该设备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简单易用,如果将RFID发射器安装在显微镜上,可利用显微镜和摄像机来捕获粒子移动的图像。研究人员表示,该芯片对于习惯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疾病诊断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福音,它可以简化复杂精密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进而提高医生的疾病诊断能力。相关论文发表于《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
  • 大橡科技:国内首个类器官芯片数据助力实体瘤CAR-T药物临床许可
    近年来,细胞免疫疗法逐步成为治疗肿瘤的热点,其中CAR-T细胞药物不仅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大显身手,同时在实体瘤的治疗也逐渐崭露头角,蕴含巨大潜力。在细胞治疗药物的非临床研究阶段,由于存在种属差异、免疫缺陷等问题,传统动物模型很难准确评估细胞治疗药物在病人体内的真实药效。2021年,CDE发布《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提出“当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如二维或三维组织模型、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等)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人源化、高仿生、标准化的类器官芯片模型已成为细胞治疗药物评价及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据大橡科技表示,2023年06月28日,北京艺妙神州自研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IM8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IM83 CAR-T细胞注射液,简称“IM83”),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许可,用于治疗晚期肝癌。作为艺妙神州的战略合作伙伴,大橡科技提供了基于肿瘤芯片模型的CAR-T药效评价服务,快速准确筛选出有效候选CAR-T药物,相关数据纳入IND申报数据包。至此,IM83成为国内首个使用类器官芯片数据获批IND的细胞基因治疗(CGT)药物。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Daxiang Biotech Co., Ltd)是中国领先的研发和生产人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推动和引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新药研发、疾病建模和个体化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橡科技的器官芯片结合了“类器官”和传统“器官芯片”两种生命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前沿技术,具有高通量、高仿生、标准化和可控的优势。基于自主研发的器官芯片目前已成功构建出数十种不同肿瘤、肝、肺、肾、肠、脑等各类人体生理及病理模型,并应用于国内外药企的管线开发中。
  • 官宣!掇菁撷华,“仪器信息网20周年宣传片”正式发布!
    p  数十年辛勤耕耘,二十载春华秋实。值此仪器信息网建站20周年之际,仪器信息网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官方/span/strong发布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仪器信息网/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20周年/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宣传片”/span/strong,邀请广大网友共同欣赏。/pp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ppbr/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A137B1559452C68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p  欢迎各位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让我们了解您对仪器信息网的期待与建议~/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仪器信息网建站20周年,特举办一系列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回馈活动/span/strong,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参与仪器信息网20周年活动,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好礼送不停/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c1b307bf-01fb-4d3d-aeb7-5bea0d942bc6.jpg" title="20周年专题-二维码.png" alt="20周年专题-二维码.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 _src="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span/a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ppbr//p
  • 先临三维× 力泰科技 | Einscan H助力座椅3D展开裁片设计新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座椅的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座椅装饰已成为消费者选购座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传统座椅面套开发技术痛点手工打板所用工具座椅面套开发技术发展至今,仍然保持着手工打板的传统。传统的手工打板面套设计主要分成以下8道工艺:绘制造型线→铺膜→复制造型线→修膜→贴板→修板→比点→样板标示,最后至少经过三轮的外观认可才能用于正式生产面套裁片。手工打板面套设计过于依赖原型,上下游设计脱节,也无法快速的响应市场。问如何快速准确获取座椅数据并进行裁片设计,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呢?答基于传统手工打板面套设计痛点,力泰科技和先临三维合作,利用3D数字化扫描技术打造了面套设计全新解决方案——座椅3D展开裁片开发系统。该系统仅需四个步骤,即可完成座椅面套的设计开发,并投入生产。那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以汽车座椅为例和大家详细介绍下。013D扫描/3D模型 Ø 高精度双光源无接触式光学测量EinScan H 双光源彩色手持3D扫描仪采用红外不可见光配合白光光源,既可快速大幅面扫描,也支持局部精细扫描,最高分辨率达到0.05mm。且扫描无需贴点,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样品开发的效率,加快了产品研发的反应速度。02定义车缝:三维模型优化和裁片定义自动消除孔洞、光滑表面和边缘,样片分割时可自动捕捉,相邻裁片曲线自动吻合。032D样片自动分析展开:快速展开二维裁片可设定参数消除张力和褶皱,优化裁片形状。04后续生产:输出dxf裁片文件支持加载裁片材质,以进一步优化裁片。可设置添加剪口、布纹线、缝份等,完成后输出dxf文件用于生产。小结传统的座椅面套设计过度依赖原型和设计师的经验,在开发初始阶段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动化协作流程。而3D数字化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的设计流程痛点,快速获取准确的原型数据,并在软件内进行面片设计,从三维模型到二维裁片展开上下游流程衔接顺畅。相比于手工打板,无论是从数据的准确性还是效率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先临三维也将基于高精度3D数字化技术支持更多的座椅面套开发从业者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进入智能制造的发展快车道。感谢力泰科技为此案例提供素材以上图片均来源于力泰科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倒计时]2021抗体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峰会 富士胶片欧文科技与您相约苏州
    新药研发是全球医药行业创新之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接轨国际ICH的背景下,中国的生物药产业化进入到了关键时刻。行业目前还面临这样的疑惑:“高速公路”有了,能上路的“车”在哪?以双抗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抗体药物中,约有20%属于双抗,而国内双抗项目主要集中在II期阶段,总体来看以fastfollow为主。以抗体药物的靶点选择来看,PD-1无疑成为众多药企的角力重心,国内这一赛道正变得越发拥挤,后进者的想象空间日渐收缩。生物药研发者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开发下一代新型治疗性生物制品?如何实现差异化生物创新药布局、研发与申报?如何在满足监管的条件下实现生物制品的工艺改进与工艺变更?如何加快生物创新药与类似药临床开发?生物药大规模生产与厂房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了帮助大家排忧解惑,一起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由“燃思医药”“漫路药研社”发起并举办抗体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峰会2021,活动将于2021年1月7-8号在苏州举办,此次大会为公益性,技术型行业交流合作千人盛会,将邀请40多位国际国内一线大咖进行经验分享,汇聚近千位业内同仁探讨抗体药物研究及技术服务,涉及行业技术突破,药物发现、热门靶点评估,上、下游工艺,制剂开发、质量控制、临床试验设计、规模化生产,药政法规解读等相关内容。两天的大会报告,设一个主会场,三个平行会场,将助力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不断提升生物药的研发水平,与大咖面对面交流,助力中国药品从研发,生产到监管朝着国际化标准不断迈进。届时,富士胶片集团成员-细胞培养基产品服务供应商FUJIFILMIrvineScientific(富士胶片欧文科技)将携全线生物制药和细胞治疗培养基产品参与此次盛会,展位号5。1月7日下午,FUJIFILMIrvineScientific(富士胶片欧文科技)公司生物制药与细胞治疗业务中国区区域经理冯见先生将做题为“高表达CHO细胞株的构建和无血清CHO细胞培养基的开发和应用“的报告,将和听众分享FUJIFILMIrvineScientific(富士胶片欧文科技)在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和无血清培养基开发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数据。FUJIFILMIrvineScientific(富士胶片欧文科技)是专注于细胞培养产品创新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具有50年的历史,在工业细胞培养、辅助生殖、细胞治疗和细胞遗传学等领域,持续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业客户及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产品和灵活、定制化的优异服务。公司始终遵从国际ISO和FDA的严格监管,并在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同时拥有国际标准的cGMP干粉培养基生产设施。聆听大咖观点,分享行业资讯,期待您的到来。如果您对FUJIFILMIrvineScientific(富士胶片欧文科技)公司的培养基产品有兴趣或希望申请免费样品测试,请邮件biopharma@fujifilm.com进行咨询,谢谢关注。
  • 美科学家研发实时检测甲烷泄漏微芯片 售价仅200美元
    p  甲烷的升温“潜能”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石油和天然气钻井泄漏成为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官网6日报道,IBM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个5毫米见方的微型传感器芯片,可持续实时检测甲烷排放。/pp  目前,油气行业通过人工手持红外摄像机来检测甲烷泄漏,这一方法昂贵且低效。美国西南能源公司企业环境项目主管东· 约旦说,如果对整个工厂进行气体泄漏检测,需要专门派人用一整天的时间操作这种手动扫描设备。一般而言,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整体检测,因此,有些泄漏可能要几个月后才被发现。另外,这种红外摄像机虽对大的泄漏源足够敏感,但对小的泄漏点很容易“视而不见”。/pp  而IBM研发的微型芯片,其安装在小硅晶片上的传感器包含激光和玻璃缆线通道。激光从光缆向空气中发射,当甲烷分子飘过传感器上方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一种独特的特征 芯片将其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绘制光吸收图谱来测算甲烷泄漏量。/pp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将这些传感器嵌入井壁或压缩机站周围,光吸收中非常微小的变化数据可自动发送到IBM的云计算机,结合风力、湍流、适度、温度等复杂动力模型,就能判断甲烷泄漏源。一旦确定,公司可立即派人前去修复。/pp  IBM认知物联网系统和技术经理诺玛· 索萨说,这款芯片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实时警报,并标记时间和位置等信息,“最关键的是,所有芯片都是无线连接”。市场上甲烷检测传感器非常昂贵,规模巨大且需要电力,而IBM这款不需太阳能供电的芯片设计成本较低,每个芯片只要200美元。/pp /p
  • 国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化产线,百康芯微流控芯片打造降本新标杆
    家用检测一直是一块备受期待的市场。依靠家用检测,原本只能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的项目得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用户不需要前往医疗机构,免去了长时间的排队等待,不受环境限制,在家就能完成取样、检测、读取报告等一系列动作,在检测便捷度、私密性、快速性上优势明显。家用检测的发展与新冠疫情有着密切联系。疫情下,FDA、中国等国家的监管部门批准了多款新冠居家检测试剂。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这则政策彻底释放了居家新冠检测市场,为家用检测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疫情推动家用检测市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技术、市场教育加速迎来了突破。家用检测市场已是中国体外诊断企业“内卷”下的必争之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还达不到核酸检测的金标准,因此家用核酸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在家用核酸检测业务线上,百康芯已经走在了前列。目前,百康芯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大规模全自动生产线,突破了产能和成本瓶颈,后续有望日产能达到300万人份。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药资本、楹联资本、潜龙资本、LYFE和济峰资本、险峰资本、蹑景资本、呼研所医药等。基于核酸技术的家用检测市场天花板更高最初,家用检测市场主要是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常规检测项目。发展到现在,传染病检测、癌症早筛等项目也逐渐在家庭场景落地,相关技术越来越丰富。核酸技术、抗原技术是目前讨论度较高的家用检测技术。抗原检测速度快、技术难度较小,海内外已经有多款新冠抗原居家检测试剂盒获批,市场逐渐饱和,而且抗原检测面临准确度不高、数据真实性等问题。与抗原检测相比,核酸检测准确度更高,在新冠检测中,核酸检测是“金标准”。此外,核酸检测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场景丰富,不仅是新冠检测,在癌症、女性健康 、传染病、慢病管理等多个家用检测场景中,核酸技术同样大有可为。简单来说,从准确性、可检测项目的丰富度,及技术壁垒来看,核酸技术在家用检测市场的天花板更高,优势更多,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在家用检测市场建立起护城河。2020年至2021年,美国FDA先后批准了3款居家新冠核酸快速检测产品。海外企业正在加紧布局家用核酸检测市场,诞生了Cue Health、Detect、Lucira Health等多家典型企业。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已经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家用核酸检测产品。相较海外,中国家用核酸检测市场相关企业少,产品缺乏,还存在较大空白,值得深耕。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新冠的洗礼,家用核酸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市场认知度快速提升,技术和市场认知不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反倒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产能和成本,才是决定家用核酸检测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可以预见,在家用检测浪潮下,能够率先突破家用核酸检测产能和成本桎梏的企业,将占据高地。 国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自动化产线,突破产能和成本瓶颈早在2014年,百康芯就注意到了家用检测市场的广阔空间,但基于市场教育及商业化难度,公司首先选择扎根临床医疗场景,推出了面向临床的多款核酸检测一体机及病原试剂盒,均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和销售。在2020年疫情中,需求驱动家用检测市场扩容,公司第一时间开始布局家用检测市场。在家用核酸检测业务上,百康芯已经实现了完整的布局。公司自研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复杂的核酸检测全流程集合到了一张小小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为开发小巧、成本低、样本少、时间短、操作简单的医疗仪器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的新冠核酸家庭自检产品包含GeneClick核酸扩增分析仪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更早发现病原体,30分钟完成检测,媲美专业PCR实验室,检测更准确、便捷。此外,公司还布局了妇科健康、儿童疾病、艾滋病、结核感染、宠物检测等新兴家用检测市场。百康芯将在医院门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村镇诊所、连锁药房、家庭等多样化场景中为百姓及患者提供全面健康服务。GeneClick家用核酸检测产品但目前,家用核酸检测在中国仍旧处于发展早期,并未真正普及。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众多,家用检测想要广覆盖必须要有充足的产能,对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支付能力也是决定家用检测能否大范围普及的关键要素,现在不少新兴家用检测产品动辄上千元,急需降成本。百康芯定位于大规模全自动生产线,已经建成了国内甚至国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大规模自动化产线,后续有望日产能达到300万人份,成本大幅下降,可做到健康数据一小时更新,突破了产能和成本瓶颈,打通了家用核酸检测大规模落地的通路。微流控芯片试剂盒自动化生产线 家用检测市场加速实现质变百康芯是国内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分子一体化产品领先企业,核心团队在微流控领域有10余年沉淀,拥有全自动集成化、检测靶标最多的微流控核酸一体机系列产品。除了家用核酸检测业务外,公司还针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进行了相应布局,已经形成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核酸POCT完整解决方案,助力精准诊疗一体化。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实现全覆盖针对住院患者,公司依托提供中重度感染病毒、细菌包含耐药菌的快速监测,实现了检测全自动一体化,快速准确,iChip-400核酸分析系统已经获证,进入了接近50家顶级医院。Onestart微流控芯片一体机也在2021年获得了注册证。针对门急诊患者,提供轻中度感染病毒、细菌包含耐药菌的快速监测,设备简单方便、性价比高。未来,家用和社区核酸检测业务会是百康芯新的发力重点。新冠将家用检测快速推向了前台,布局企业快速增加,除新冠检测外,有企业开始探索让更多项目在家庭环境中落地。近期,FDA批准了首款家用肾功能自检产品,全球家用检测市场发展将持续加速。家用检测将是中国下一阶段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如何针对C端进行精准有效的科普教育,检测后如何构建完整的闭环服务,家用检测产品使用流程和细则的制定,专业医疗机构是否认可居家自检结果都是行业值得思考的点。接下来,百康芯将把家庭和社区场景作为公司关注的重点,以家用和社区产品为核心入口,推动诊断场景前移。同时,公司引进了科技消费行业的人才和工作模式,将与互联网公司和平台广泛合作,形成全渠道推广闭环模式,加速实现家用核酸检测市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落地嘉定,打造中国汽车芯片的“检测认证一体化中心”
    为更好地承载上海集成电路“北翼”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汽车芯片公共性研发平台、汽车芯片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等建设,日前,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揭牌启用,这也是国内各机动车检测平台中率先开展建设车规级芯片检测认证的公共实验室。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建,可提供芯片功能及可靠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失效分析等汽车芯片检测服务。在上海汽检的汽车芯片检测实验室里,多台设备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芯片检测研究实验室主管工程师刘力介绍:“我们当前开展的是车规级芯片的功率循环测试,根据相关的模型推算,在实验室内部完成一周左右的测试时间,可以很好地模拟芯片装车10年间的应用表现。”汽车芯片耐久测试目前,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已经建成针对车规级认证标准AEC-Q100的全套测试能力,拥有十万级无尘净化间、ATE等集成电路自动测试系统、超声扫描显微镜等实验检测设备。如何给芯片做体检?在超声扫描显微镜下,正常芯片上产生的白色斑驳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病灶”。芯片检测研究实验室主任助理张瑜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通过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拍摄的。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锁定芯片哪个区域发生了损坏,这是属于芯片的一个无损测试方式。就好比我们进行体检过程中的第一步,先锁定这个芯片的病灶在哪个位置。”汽车芯片超声波影像随着汽车“三智”不断发展,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不断扩大。嘉定作为汽车生产制造的前沿阵地,对于汽车芯片的需求旺盛。“从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单车从2012年平均使用567颗汽车芯片增长至2022年平均使用1459颗。长期来看,芯片对于汽车的重要性会不断提升。”张瑜说,“目前,上海汽检已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建成2个高水平的汽车芯片实验室,将通过打造中国特有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立一个系统化、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可靠性评估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汽车芯片功能检测上海汽检方面表示,目前实验室已服务包括泛亚汽车、上汽英飞凌等5家以上企业,进行了10款左右芯片产品的检测验证。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耕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完整的车规级审核评价能力和一站式审核评价服务平台,与上下游产业伙伴共同赋能国产芯片,推动国产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下阶段,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将通过建设六大平台: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平台、第三代半导体测试服务平台、汽车专用传感器芯片测试服务平台、多芯片模组测试服务平台、汽车被动组件测试服务平台和芯片失效分析服务平台,为芯片企业和汽车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验证到失效分析溯源的完整服务能力,并实现芯片性能测试、芯片测试技术及设备开发、标准研究、芯片可靠性和一致性评估、混响室等芯片集成验证,推动长三角汽车芯片检测能力互联互通,测试资源共享。
  • 产业化大咖谈 |黄翊东:搭建平台 支撑光电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科学仪器研制、成果转化、产业化不是容易的事儿。2023年5月18日举办的“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所邀请的5位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5位具有代表性嘉宾与同样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主持人一起,共同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经过检验的经验或观点的分享,将给行业以及年青一代以启发。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翊东,作为本次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就产业化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人和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黄翊东实验室孵化3家企业,估值逾25亿,已形成产业生态我们实验室的专业方向是光电子芯片,相信这是很多科学仪器的核心器件。光电子芯片种类繁多,而且是一个新的赛道,有很多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成熟产业,特别是光传感芯片。要发展光电子芯片,无论是前端研究,还是产业落地,都需要一个加工制备的平台。所以我们先创立了专注芯片制备工艺的企业,也是我们的第一家公司,华慧芯科技,对标 “台积电”,打造一个光电子领域的芯片代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研制出了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大家对光谱仪可能都不陌生,而我们把一个像微波炉那么大的光谱仪做到了只有0.1个毫米大小,在手机的镜头上集成200万个这样的光谱仪,可以实时获取空间200万个像素点的超光谱信息,也就是物质的信息。围绕超光谱芯片的产业化,我们成立了第二家企业,与光科技。应用超光谱芯片可以实现很多颠覆性的仪器设备。比如说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定制的光谱相机拍照分辨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判断癌细胞是否切除干净;工业自动化过程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炼钢的钢水出炉的温度、杂质含量等的监测设备。为此我们又有了第三家公司,光函数科技。这三家公司目前总估值超过了25亿,将近250人的团队,而且初步形成了从平台到芯片、到仪器的产业生态。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从技术到产品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我认为这是从芯片到仪器设备成果转化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初创企业需要公共平台支撑我有在产业界近10年的工作经历,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真正有用的产品。作为科学仪器的核心——芯片,它的硬件制造平台对于成果产业化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个光电子芯片制备工艺平台,往往需要一到两个亿的资金投入,成为光电子芯片成果转化的瓶颈。当时我们就是从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切入。在天津市政府支持下,投资了一个亿建起了光电子芯片制备工艺平台。同时探索了一个新的、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向全社会开放,为所有做光电子芯片前端研究、产业转化的团队提供芯片制备和工艺开发。这个平台首先支持了我们自己实验室的科研和产品转化,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研发出了全球最先进的光电子芯片。同时这个平台为全国 500 多个用户提供了定制的芯片制备和工艺开发,每年营收几千万;这 500 多个用户中包括 154 家企业的前沿产品研发,也包括 80 多所大学 300 多个课题组的前端研究,这些课题组发了很多 Nature、Science 文章;现在平台已经开始承接国外研究机构的订单。基于这个平台的“微纳结构光电子芯片关键制备工艺及应用”成果也被天津市政府授予了2022年度的“技术发明特等奖”。说到产业化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我觉得从光电子芯片的这个例子来看,虽然困难很多,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光电子芯片制备工艺平台我们已经做了20年,运营模式、核心人才培养等都有了很多尝试和成功经验,所以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困难终会被解决的。不同的行业产业化遇到的困难可能不一样,希望我分享的这个新的模式会给大家以启发。核心人才需具备的三个特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实现,人的因素是最核心的。牵头人一定要选对了。实验室孵化的三个公司的 CEO 都是我们实验室的博士毕业生,综合能力都非常强,非常优秀。关于怎样选核心人才,我认为“他”需要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点必须要了解从科研成果的形成、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生产、大规模应用的整个过程。要知道样品不是产品、产品也不是商品;做到了商品,营销商品还得有利润,否则赔本产业也无法持续;第二点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会团结小伙伴;其实我们不缺技术人才,真正缺的具有团队精神、可以一起往前走的这样的一个团队;第三点我觉得多少得有一点情怀,因为做科研成果转化是要承担风险的;很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研究所、大企业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但是现在出来创业,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路很长、风险也很大,正是他们对国家、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到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中。附录: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翊东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1991-1993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荒井研究室留学,1994年加入NEC光-无线器件研究所的任特聘研究员,从事用于光纤通信DFB激光器的研究开发工作。2003年作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国任教,2005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入选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致力于纳结构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创新突破,带领课题组研制出具有自由电子辐射、片上光谱成像、轨道角动量辐射、量子态产生及操控等功能国际领先的集成光电子芯片;发表论文300余篇,引用数千次;拥有数十项国际专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以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光电子芯片企业华慧芯、与光科技、光函数科技的创始人。2013-2019年担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2015-2019年兼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微纳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分会副会长,ACS Photonics杂志副主编,APL Photonics编辑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22年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之质谱篇
    近期,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了2022年室间质评(EQA)活动计划。众所周知,参加EQA计划对第三方检测中心、疾控中心和医院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特整理了质谱相关的检测计划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书(盖章原件)》目录及通知:  可应用质谱法检测的项目  生化类项目—14项4.1.3 NCCL-C-03 心肌标志物 (CARDIAC MARKERS)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肌酸激酶-MB (CK-MB质量)、肌酸激酶-MB(CK-MB活性)、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钙蛋白I (Troponin I)(包括超敏肌钙蛋白I (hsTNI))、肌钙蛋白T(Troponin T)(包括超敏肌钙蛋白T(hsTNT))、超敏CR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4.1.7 NCCL-C-07 内分泌 (ENDOCRINOLOGY)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总T3(T3)、游离T3(FT3)、总T4(T4)、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Cortisol)、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催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C-肽(C-P)、总叶酸(FA)、胰岛素(INS)、维生素B12 (VB12) 、25-羟维生素D3(25-OH-VD3,质谱法)、总维生素D(T-VD)、甲状腺球蛋白(TG)、生长激素(GH)、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17-ɑ-羟孕酮(17OHP)、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NCCL-C-09 全血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WHOLE BLOOD)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环孢霉素(Cyclosporine (CsA))、他克莫司(Tarcrolimus (FK506))、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Sirolimus))。  4.1.19 NCCL-C-19 电解质正确度验证 (ELECTROLYTES TRUENESS VERIFICATION)的评价项目(Analytes)包含:  钠(Na)、钾(K)、总钙(Ca)、镁(Mg)。  新生儿筛查类项目—3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 新品发布 | 镁伽全自动生物芯片反应仪上线
    生物芯片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也被称为微流控技术、芯片实验室等。作为生物科技领域重要的新兴科技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在《“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颠覆性技术”专栏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微流控芯片技术,驱动生物检测技术向微量、痕量、单分子及高通量等方向发展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统计数据分析,2022年全球生物芯片市场的规模已达到1467.57亿元,并预测2028年将激增至542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34%,充分彰显出该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低成本,高效能镁伽全自动生物芯片反应仪镁伽全自动生物芯片反应仪是一款高通量样本检测分析一体机,由样本信息录入系统、样本存储模块、高精度移液模块、避光恒温孵育模块、芯片阅读模块等组成,高效便捷的检测样本中特定蛋白的浓度,支持在线进行数据处理,定性或定量分析。智能机械臂在微阵列芯片的指定区域完成阵列点样、加液吸液、冲洗、芯片阅读等流程,轻松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多项目、全流程自动化检测,有效降低实验成本,广泛适用于蛋白组分析、药物筛选、靶标确认等基础科学研究和体外诊断领域。 ①高精度、高通量的移液系统双工位高精度移液模块,支持电导式液面探测、废液自动清除、针头自动清洗等功能;单次处理样本可达40个,预留8个紧急插队样本工位,全程无需人工介入,极大提高实验效率。②高精准、独立的温育系统独立恒温避光孵育模块,孵育温控精度可达±1℃,有效减少温度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稳定可靠;支持样本加样与避光孵育并行处理,减少等待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整体实验效率。③集成式、信息化的阅片仪集成式生物芯片阅读仪,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在线分析并自动生成图像数据;支持与LIMS、LIS等系统对接,上下游数据智能互联,实验信息同步共享。镁伽全自动生物芯片反应仪搭配微阵列化学发光生物芯片试剂盒,能够实现对特定蛋白质浓度的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分析检测,精准实现生物靶分子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镁伽持续拓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业务布局,针对体外诊断行业的检验检测方向,可根据客户的实际工艺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 tNGS样本前处理、细胞前处理、粪便前处理、质谱前处理、污水富集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稳定和先进的生产力工具。
  • 电镜专家贾春林入选2014年“千人计划”专家成果展
    中组部千人计划网于1月8日发布2014年&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成果展,展示了在各个领域取得优秀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千人计划学者及其卓越成果,西安交大千人计划学者、国际电介质中心主任贾春林教授等8位国际知名学者入选。贾春林教授因在球差电镜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荣获2014年IFSM 颁发的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 奖。  成果展着重介绍了贾春林教授2014年9月7日至12日应邀出席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18 届国际显微学大会,并成为唯一荣获本届IFSM奖章的中国学者,以及他在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结构、缺陷及性能,晶体缺陷结构的原子尺度表征,像差校正、定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等方面取得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  贾春林教授在2014年国际显微学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国际显微学大会(International Microscopy Congress,简称IMC)是国际显微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颁发由国际显微学联合会评选出的四个奖: V. Ellis Cosslett Medal、JohnCowley Medal、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Eduard Kellenberger Medal,分别奖励在显微学领域从事仪器科学、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显微学家。国际显微学联合会设置的这四个奖项以该领域先驱杰出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并经严格的评选程序由IFSM 委员会组织评选产生,被认为是显微学家的崇高荣誉,代表着其研究工作得到国际显微学界同行的最高认可。贾春林教授此次荣获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 奖是基于他在球差电镜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遴19个学科重点支持方向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全文,包括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学科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领域等在内共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在学科发展战略章节,公布了四大板块19个学科重点支持方向,这对于近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学科发展战略依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按照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构筑资助布局,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打破学科交叉壁垒,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四个板块  基础科学板块主要由数学、力学、天文、物理、化学、地学等组成,着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科学发展,贡献人类知识体系,为各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培育先发优势。  技术科学板块主要由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等组成,着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加强前沿技术基础研究,解决需求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源头供给,强化技术科学的知识基础并形成技术科学体系。  生命与医学板块主要由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等组成,着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在不断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加强临床医学和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交叉融合板块主要由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等组成。以重大交叉科学问题为导向,探索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和支持交叉研究的新机制,培育新兴交叉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共性知识和原理。管理科学兼顾实践需求和学科发展,坚持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提高水平,形成特色,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1. 数学:在纯粹数学领域,瞄准处于核心地位的若干重要问题,组织优秀团队开展攻关研究;在应用数学及其与其它学科交叉领域,围绕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和承担重大任务,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做出重要贡献,显著提升我国数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代数与几何的现代理论,现代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等前沿方向;进一步强化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前沿理论与方法;扶持数理逻辑与数学史,可计算性与复杂性理论等计算理论;关注量子计算、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的新兴数学分支。2. 力学:优化力学学科布局,引导和激励优秀学者对力学核心科学问题开展潜心研究,努力实现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有机结合,补齐技术短板,有力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到2025年,大幅提升力学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和培养优秀人才能力,显著提升学科水平和影响力,进入世界力学第一方阵。“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力学理论与方法,高速流动理论、方法与控制,复杂系统动力学机理认知及设计调控等前沿方向;持续推进极端条件下复杂介质力学与方法、多相多场功能系统的物理力学理论与方法、生命体的力学表征与调控等交叉研究;扶持分析力学、理性力学等传统研究;强化高性能力学软件、高端力学仪器等方面研究。加强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3. 天文学:针对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加强基于已有重大观测设备的科学研究,推动新天文观测设施的建设,部署系外行星等新兴研究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到2025年,基于已建成设施产出若干重大的科研成果,总体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在航天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推进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星系和活动星系核的形成和演化,星际介质和恒星的形成,恒星的结构、演化及其大气,恒星的晚期演化及致密天体,太阳的内部结构、大气、磁场与爆发活动,太阳系各类天体的结构、大气及其起源和演化,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与性质等方向的研究;加强光学、紫外、红外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空间天文和高能天体物理技术与方法,实验室天体物理,数值模拟方法,天文信息技术方法及海量数据处理等方向的研究;扶持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方向的研究。4. 物理学:以物理学基础问题为导向,不断积累实力,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实验方法的变革,进而开发新的技术和开拓新的应用。到2025年,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前沿的科学家,开辟出多个新的学科生长点,整体的研究体量和质量接近科技强国的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量子材料与器件、新奇量子体系的制备和物性操控、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及精密测量、复杂结构与介质中的电磁场和声场的机理与调控、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探测、基本费米子的性质、强相互作用力的本质、质量起源与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和受控聚变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前沿方向;鼓励核天体物理、生物物理等交叉领域研究;强化基于物理学相关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关键大科学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应用;扶持和关注理论物理、统计物理、声学等传统学科领域的发展。5. 化学:以夯基础、补短板、蕴特色、促交叉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化学学科跨越发展。到2025年,实现发展理念从跟踪并行向原创引领、研究范式从学科相对分离向融合贯通、科研评价从量化衡量向科学导向的转变。“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新范式下的分子科学与工程,超越传统体系的电化学能源,多功能耦合的化学传感与成像,免疫与神经化学生物学,生命体系多层次交互通讯的分子基础,软物质功能体系的设计、调控与理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强化分子功能体系的精确构筑,物质科学的表界面基础,分子选态与动力学,绿色合成与过程,新材料的化学创制,能源资源高效转化与利用的化学化工基础;扶持化学与化工关键基础数据库构建,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反应及测量,环境生态体系中关键化学物质的溯源与安全转化等;关注星际化学、可视化学、离子化学、爆炸与燃烧化学、芯片化学等。6. 纳米科学:针对高性能电子、光电子、量子和自旋等固态器件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高精准度纳米加工方法,突破制约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年,实现高性能纳米器件的有序集成,催生纳米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纳米材料本征性质的多尺度和跨尺度表征和调控,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方法,纳米催化及表界面研究;强化纳米结构及体系理论,纳米尺度极限测量,基于高性能纳米结构单元的先进宏观结构材料创制,纳米单元器件的研制及集成器件的全链条开发;扶持纳米生物医学与纳米安全,药物输运及纳米载体;关注纳米技术的变革性应用。7. 生物学:围绕生物的生理、生化、生殖、发育、遗传、进化、变异、合成、代谢以及与外界环境的互作等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系统性研究。到2025年,促进我国研究整体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人口健康与生态文明提供科技创新源动力。“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生物重要性状与环境适应,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病原微生物致病及与宿主互作,细胞命运可塑性与器官发生、衰老、再生和再造,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物信息流,认知和感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跨时空、跨尺度生物分子事件探测与解析,生命体的精准设计、改造与模拟等前沿方向;强化重要生物资源的收集、分类和评价,生物大数据管理及共享、分析与挖掘等;扶持动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传统学科,加强物种分类、运动生理、生物仿生与人工智能等薄弱方向。8. 农业科学: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等主题,为农业生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减排固碳、林草固碳增汇、食品安全与加工制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到2025年,农业科学基础研究整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构建完善的农业生物组学理论和技术体系,解析高产高效、优质营养、绿色生态以及生物安全所蕴含重要性状的形成机理,完善农业生物重要性状遗传改良及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强化重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制和应用;加强农业碳减排和农田、林草固碳能力研究;扶持食品科学尤其是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营养与品质相关的研究领域,农业生产栽培与生理研究、农作物抗逆减灾与丰产优质的生物学基础及关键技术等薄弱方向;培植农业生物组学与大数据、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和学科生长点;推动农业生物人工智能设计、农业合成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跨境农业生物重大病虫害传播规律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9. 地球科学:围绕“深空”“深海”“深地”“地球系统科学”总体框架,加强基于物理-化学-生物多参数深度交叉融合综合研究,探究固体圈层、流体圈层和生物圈层的耦合演化机制与资源环境效应。到2025年,进一步加深对地球系统过去、现今和未来及其宜居性的认识。“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地球与行星观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系统,全球俯冲带的界面结构与性质,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地球内/外核的结构与成分及其形成与演化,地球发动机动力学,地幔柱作用过程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制、地球早期地质-环境背景与生命演化,地球系统模式与气候系统预测,天气和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突变与富有机质沉积体的形成,资源能源形成理论及供给潜力以及基于物理-化学-生物多参数深度交叉融合的综合研究。10. 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系统资源和环境的演变过程、相互关系及其观测和调控原理。到2025年,进一步揭示地球系统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促进对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认知及实践应用。“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构造-气候因素对地表物质循环和环境演化的作用,陆地表层系统集成与模拟,陆地生态过程及大尺度生态系统演变模拟预测,气象水文耦合过程与灾害风险防范,安全-环境-健康耦合系统,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耦合系统,环境污染过程、调控与修复,环境质量演变、预测与可持续管理,地质及工程灾害的致灾机理及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污染物的环境风险与健康效应,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退化,城乡融合过程、效应与调控,区域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耦合及其调控,资源环境制衡与风险预警,地表环境变化过程与生态效应,水碳循环与全球变化以及地球系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11. 空间科学:建立健全天基、地基和实验室多种观测能力和研究手段,加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及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原始性创新自由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和集成研究。到2025年,实现对现有空间科学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增强。“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行星宜居性及演化的研究,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行星际空间环境对行星宜居性的影响,行星大气及其对宜居性的影响,宜居行星物质来源及挥发分演化,近地小行星物质特性与天体运动规律、撞击效应与环境影响机理,太阳爆发活动及其行星际传输和太阳周行为,地表环境灾变及其与太阳及行星活动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多时空尺度结构、演化和耦合过程,空间天气、空间气候和日地联系的基本物理过程,空间天气预报和灾害性空间天气预警的模式和方法,空间天气对航空航天、通信导航等的影响等。12. 海洋科学:重点布局依托物联网技术的太空-海气界面-深海-海底的多要素立体观测网。到2025年,实现前沿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技术平台整合,提升开展跨尺度、跨圈层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层次。“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海洋动力学及其与生物地球化学、生态过程的耦合作用,极地环境快速变化与多圈层相互作用,深海多圈层物质能量循环及资源效应,高-低纬海洋过程对全球变化的驱动和响应,极地环境快速变化与多圈层相互作用,极地渔业生态系统演化与资源形成规律,海洋固-水-气演变过程和灾害机理,深海全天候原位实时观测体系,洋盆间的水体、物质、能量交换及全球效应,近海多界面耦合过程以及洋-陆边界综合观测及集成研究等。13. 材料科学:遵循材料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与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注重解决材料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贯通。到2025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材料研究体系,我国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和人民健康等发展需求。“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金属光电磁功能材料、金属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高性能工程用天然橡胶材料、无机非金属信息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制造及材料生物学、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电子信息用高性能高分子与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材料多功能集成与器件设计等前沿方向研究;强化金属材料制备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理论、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新概念材料人工智能设计和材料共性科学等重要基础性工作;扶持和关注材料加工与成型、理论与模拟等传统学科领域。推动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变革性材料前沿探索。14.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领域将聚焦国家碳达峰重大战略目标,加强前瞻布局和系统部署,为推动能源革命和减污降碳提供高质量源头科技支撑。到2025年,我国能源科学领域整体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产出若干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实现若干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我国能源学科整体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低碳能源电力系统与电能高效高质利用的前沿研究;加强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高效利用、智慧能源系统、高密度储能、高效制氢/储氢、能源电力系统减碳与安全、极端条件电磁能应用、超导电工技术、疾病电磁诊疗技术与仪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15. 工程科学:将围绕矿业与冶金、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与土木、水利、环境、海洋、交通与运载等学科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突出原始创新,强化学术引领;加强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加快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发展。到2025年,我国工程科学领域研究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在重点发展方向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形成一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研究群体。“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非常规油气智能开采技术基础,深部资源采选充冶一体化及原位转化基础,冶金与材料加工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基础,超滑新体系和超滑零部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全寿期安全保障与综合性能提升,极端环境条件下岩土工程基础理论,河流物质通量和调控基础理论,水系统协同演化与适应性调控基础理论,环境污染控制与安全保障,生态友好的海工结构物基础理论,超高速/极端服役条件下轨道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16.信息科学:将围绕全面建设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大支持前瞻性和原创性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年,初步完善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逐步实现元器件、芯片、基础软件、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空天地海协同信息网络、网络安全、精准探测与信息融合处理、新型网络、类脑模型与类脑信息处理等前沿方向;继续强化安全可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智能无人系统技术、面向复杂场景的计算理论和软硬件基础、大数据与交互计算技术、电子器件、射频电路关键技术、生物与医学电子信息获取和处理等创新研究;前瞻布局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宽禁带半导体、多功能与高效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新型光学技术、工业信息物理系统等学科方向。17. 数据与计算科学:将围绕社会治理、经济与金融、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前瞻性、引领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数据存储与管理、安全与隐私等关键技术创新。到2025年,为实现大数据科学在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的率先应用提供支撑。“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数据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算法、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数据安全与隐私等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强化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获取与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与可视分析、数据知识工程与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探索数据科学与计算智能融合的新型科研范式;推动面向大数据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大基础科研平台建设;支持经济与金融、智慧城市、健康医疗、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社会治理等应用领域中与数据和计算科学交叉问题的研究。18. 管理与经济科学:立足中国管理实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科交叉,不断提升我国管理科学水平。到2025年,形成若干基于中国实践原创的管理与经济科学理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能力和水平,推进管理与经济规律的前沿探索,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中心和科学家群体。“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数字和智能技术驱动的管理科学理论,包括复杂系统管理、人机融合管理、决策智能理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新规律、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智慧健康医疗管理等前沿方向;强化中国管理实践的科学规律研究,包括中国企业管理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政府治理及其规律、扶贫与乡村发展机理;扶持全球变局下的管理研究,包括全球变局下的风险管理、巨变中的全球治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重点关注应对人类发展挑战的管理科学,包括能源转型与管理、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19. 医学:立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策略,强化源于临床科学问题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加强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大力促进学科交叉,推进医学诊疗核心技术突破。到2025年,完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机制,实现若干重大疾病诊疗核心技术突破,取得传统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基础研究中的突破,在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代谢紊乱、免疫异常、微生态失衡等共性病理机制及防治研究,肿瘤发生与演进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重大慢病病因、致病机制及预防干预,新发和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控与诊疗策略,脑发育与功能异常与脑重大疾病的关系及诊治策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新方法,人类生殖健康、生育障碍及出生缺陷的发病机制与防控新技术,儿童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早期防控,中医药学防治疾病的症候表型与整体疗效评价,创新药物、生物治疗、物理诊疗的新理论、新策略、新技术与新方法,基于医学大数据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疾病防、诊、治新技术等领域。
  • 郑州先进微电子(新ADT)发布最新产品 8230系列12英寸全自动双轴划片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106.54.196.49:8070/api/2020-10-30/1604027113969.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0月29日,先进微电子装备(郑州)有限公司最新产品发布会在合肥举行,在本次发布会上先进微电子向业内各界展示了由ADT中国研发团队携手以色列ADT研发团队及英国LP研发团队精心打造的12英寸全自动双轴划片机。同时借此机会,先进微电子也亮相了一系列面向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的晶圆及封装模组的切割划片解决方案,以满足各家用户在半导体芯片生产过程中对于精度、效率和灵活性的更高需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本次发布会上,首先由ADT全球副总裁JESSE PARKER先生介绍了公司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情况,对此次的新产品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由先进微电子装备(郑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彤宇致辞,他提到,近两年整个国内半导体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管是从用户需求还是市场挑战,每一个业内人士都需要进行自我改变和产品升级,以达到突破性的成果。而这也正是先进微电子及其子公司一直以来的执着追求,不断为市场和客户提供高效、可靠、易于操控的高端切割划片机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先进微电子装备(郑州)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便由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上市公司光力科技、中科院微电子所下属基金等多家政府平台、企业平台和中国科学院平台共同出资构建,力在打造一个成熟的、能够在半导体芯片封测高端装备领域起到龙头作用的、专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19年10月,公司全资收购了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切割设备生产商——以色列先进切割技术有限公司(ADT,Advanced Dicing Technologies)。收购完成后,在多方技术融合的同时公司大力投入创新研发,在结合国际与国内市场情况及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经过不到1年的时间就研发出12英寸全自动双轴划片机,实现了晶圆及封装模组切割划片的整机、技术方案、售后服务的全面国产化布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DT 8230是一款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低使用成本的双轴(对向)全自动划片机。最大切割工件尺寸可达12英寸。8230系列使用最新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GUI),17英寸触摸显示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视觉效果。所配备的空气主轴转速可达60,000rpm/1.8KW,更换刀片时可锁定主轴,操作更快速、便捷,实现了晶圆等产品搬送、拉直、切割的全自动化。同时可基于自动刀痕检查功能进行自我调整,优化切割品质。在机器运转过程中具有切割过程信息记录功能、耗材(Blade)使用记录分析功能,设备生产数据记录分析功能和操作员生产数据记录分析功能,能够进行设备生产效率分析和人员绩效分析,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生产管理效率和管理的精准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DT 8230采用17寸触摸屏,切割过程中可以同时监控机器运行状态;下拉式多信息显示界面,对机器状态可一目了然;追随式键盘设计,更高效的数据编辑;局部放大镜功能大幅提升对准精度;同时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用户界面进行定制;在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优势方面,采用了软硬件均模块化的设计,更大功率的空气主轴,UV照射解胶,强制排风,去离子风扇,工作台无限制旋转等,还可快速增加联机联网功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DT作为世界三大切割划片系统供应商之一,所生产的设备在切割划片精度、效率、切割品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LED封装、LED砷化镓晶圆、分立器件晶圆、无源器件、微电子传感器、晶圆级相机模组、图像传感器、摄像机镜头、红外滤光片、光纤、射频通信、医疗传感器、组装与封装、磁头、硅片等领域。其客户涵盖华为、TE、Epson、Diodes、长电科技等60多家全球知名企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收购之后,先进微电子主营ADT品牌的切割划片机、周边设备以及刀片等产品。销售总部(上海精切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设立在上海浦东,在全球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网点遍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欧洲(英国)和以色列等地;在苏州纳米城设有约500m2的千级洁净室及全套对晶圆和电子产品进行切割划片试验、设备DEMO的应用开发和客户培训的基地;在国内除上海的技术服务团队外,其服务网点和工程师遍布于苏州、天津、成都、深圳等地,可为大陆客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服务。在未来,公司将整合国际化技术资源以及创新研发能力,努力实现中国半导体高端切割划片系统的国产化替代,积极迎接半导体行业即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先进微电子表示,目前多台新设备ADT 8230已在多家国内知名半导体集成电路封测企业进行生产性试用与评测,已获得了这些用户的好评。/p
  • 全球创新性飞秒激光蓝宝石切片机和蓝宝石划片机研发成功
    孚光精仪公司联合德国,俄罗斯和立陶宛合作伙伴历时2年研发的新一代飞秒激光蓝宝石划片机和飞秒激光蓝宝石切片机成功问世,将大幅度提高智能手机蓝宝石屏的加工效果和效率,据悉,这一新技术将在10月份向全球推广。这种飞秒激光蓝宝石划片机和飞秒激光蓝宝石切片机采用全球领先的工业级飞秒激光,突破飞秒激光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革命性地提高蓝宝石划片和切割效果,没有毛刺,没有熔融问题产生。经过评估,这种飞秒激光蓝宝石划片机和飞秒激光蓝宝石切片机达到了预定研发目标,具有如下优势:不仅适合蓝宝石划片切割,还适合不同玻璃的加工满足不同形状切割需求高速划片切割,划片速度高达800mm/s光滑切片,粗糙度Ra1微米蓝宝石切片上无碎屑不需要化学蚀刻详情浏览: http://www.f-opt.cn/weinajiagong.htmlEmail: info@felles.cn 或 felleschina@outlook.com Web: www.felles.cn (激光光学精密仪器官网) www.f-opt.cn Tel: 021-51300728, 4006-118-227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