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除磷

仪器信息网化学除磷专题为您整合化学除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学除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学除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学除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学除磷话题讨论。

化学除磷相关的资讯

  • 玩具出口乌克兰将面临新的化学品管控
    近期开展了一项针对消费者权利保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受检查的10万种玩具中有高达2万种的产品违反了安全条例,大多数是化学品超标。为了大幅降低本地生产和进口玩具中的过敏原和芳香物质,乌克兰近日决定收紧玩具安全技术法规,以确保法规与欧盟玩具安全指令保持一致。该修正案被称为第515号内阁指令,于2013年7月20日采纳。  乌克兰新玩具安全法规针对玩具中有害化学品物质的限制几乎涵盖了60种过敏芳香物质,还禁止了N-亚硝胺类物质,该物质通常可在气球中找到。  化学品含量超标已日益成为玩具出口受阻的罪魁祸首之一,化学品也成为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监管的重点。据欧盟、美国、加拿大通报的我国不合格产品信息统计,2013年1至7月,玩具及儿童产品被通报354次,占总通报数的48.83%。玩具产品的召回、退回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我国玩具企业和行业的声誉。  2013年1月至7月,经宁波地区检验出口到乌克兰的玩具产品共61批,货物总值239.2万美元。欧盟新《玩具安全新指令》于2013年7月20日正式实施,已对我国玩具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乌克兰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管控将使宁波地区玩具企业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在此,检验检疫提醒,作为乌克兰最大的玩具进口国之一,企业必须对玩具法规的变化引起重视。一是要提高产品设计人员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及时了解贸易国技术贸易措施最新动态,建立企业预警系统 二是重视玩具产品化学安全,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在生产过程中选用来源明确、质量可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重点控制化学安全项目,关注芳香剂物质等有毒有害化学品 三是把好检验关,可寻求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或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减少甚至避免通报、退货等风险的发生。
  • 瀚海新酶参展2022年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国际临床实验展(AACC)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行业会议, 第74届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临床实验医学博览会(74th AACC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 Clinical Lab Expo)(AACC)是体外诊断领域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展览会。展会集专业性展览会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每年吸引了来自110个国家的21300多名国际医学界的专业人员。 7月26日至28日,瀚海新酶派遣市场营销团队参加了本次展会。在为期三天的AACC博览会上,瀚海新酶以生化诊断核心酶原料(适用于肝功、肾功、血脂、血糖检测等项目),分子诊断(PCR核心酶原料、等温扩增原料及解决方案等)和免疫诊断(化学发光底物等)作为主推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了瀚海新酶在特种酶原料研发、规模制造的核心实力。 在本次AACC展会上,前来拜访的客户对瀚海新酶的酶基因改造与规模生产以及酶应用等五大技术平台表示了较高的兴趣。对我们在生化领域酶分子定向进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达了高度认同。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走出去参加展会的机会并不多。瀚海新酶坚持深耕海外,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在各种海外展会中亮机,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取得的进步与成就。 本次参加AACC展会,是瀚海新酶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块基石。瀚海新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认可,是中国体外诊断原材料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也包含着体外诊断原料与应用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瀚海新酶以“成为世界一流的特种酶服务提供商”为公司愿景,对于走出去的渴望与坚定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每一次展会,每一次出海,都凝结着瀚海人的希望与梦想-让中国体外诊断原料企业成为国际一流IVD生产企业的供应商! 2022 AACC展会落幕,但瀚海新酶的海外之路还很漫长,我们愿与国内外IVD行业同行,相约2023,期盼自由呼吸的新世界!
  • 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会议在吉林大学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化学会协办的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会议12月17日在吉大中心校区开幕。孙家钟、汪尔康、杨裕生、田中群、冯守华、万立骏等6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行业从事电化学和相关研究、开发、应用工作的海内外华人专家、学者等200多个单位、10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讨论电化学学科的前沿问题,探索如何推动电化学科学和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任、化学学院林海波主持。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刘忠范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所所长万立骏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分别发表讲话,介绍了主要介绍了国内电化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陆天虹研究员做了电化学委员会工作报告。赵继在致辞中向与会来宾简要介绍了吉林大学概况。他说,吉林大学是东北地区学科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多个校区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大学,化学是吉林大学的优势学科,化学专业的发展得到了与会各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他说,全国电化学会议产生的影响已超过了化学本身,必将促进吉大相关学科与电化学的交叉。  本届会议为期四天,20日结束,设立电化学基础、锂离子电池等9个分会场,征集论文700余篇。
  • 吉林省中药化学与质谱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
    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为依托单位成立的“吉林省中药化学与质谱重点实验室”日前通过省级验收,标志着该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又获得了新的进展。  为进一步凝练科研目标,应化所将原有的“吉林省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质谱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组建“吉林省中药化学与质谱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化学及质谱方法学,重点针对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中药标准化及相关中医药基础理论展开研究。实验室在两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长春质谱中心,2008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共建),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药标准化与基础理论重点研究室的建设单位。  该实验室以刘淑莹、刘志强、宋凤瑞、崔勐等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等省院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立以来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其中独立完成1项,合作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截至2008年6月,该实验室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原值)约2000万元,并实现了统一管理,开放式使用。  经过发展和整合,目前该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轻精干、高水平的学术团队,由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先后与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中药化学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并作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基地,负责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 培养质谱方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后5人,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质谱实验室的科研骨干。  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以及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已越来越多的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平台优势。该实验室作为吉林省中药化学与质谱重点实验室,面向东北三省及其它地区展开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开放、协作、共建、共用的作用,为东北地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的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科学数据和优质的服务,为吉林省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大连化物所林励吾院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林励吾院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收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通知,林励吾院士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历史悠久,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会之一。英国及国际上在化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有资格被推选为其会士。 至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有包括李灿院士、张存浩院士、沙国河院士在内的四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林励吾院士简介:林励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咨询委员会主任,催化学报主编,“Catalysis Letters”,"Topics in Catalysis”等国际刊物编委。目前结合国家能源,化工发展需求从事催化剂及催化过程研究,涉及催化反应化学,催化新材料、新工艺,催化剂表面结构和反应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在60年代,林励吾和同事们研制出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及工艺,缓解了当时国内航空煤油短缺的严重问题。70年代与石油部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多金属重整催化剂。80年代研制出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生产洗涤剂原料。这些催化剂都在工业上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基础研究方面,他和学生们长期从事金属催化研究,在催化剂制备科学、烃类转化、无机膜及催化材料、C1化学、F-T合成,及甲烷转化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概念。从1990年至今,他和合作者先后在SCI国际刊物发表论文191篇。SCI他人引用757次。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0多名硕士研究生10多名,被评为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64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中国科学院二等奖4项,石油部、中石化一等奖各一项。另有2项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得何粱何利基金奖。 更多阅读 沙国河院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张存浩院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 《分析化学》邀请您莅临参加BCEIA
    p  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举办(会议时间:2015年10月27日—10月30日)。《分析化学》将通过BCEIA2015的平台和用户亲密接触,展示期刊的辉煌发展历程和发布的科研成果,以满足长期以来关心《分析化学》发展的广大用户的需求。BCIEA会议期间到V21展台,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可领取一份精美礼品。/pp  热烈欢迎广大新老用户莅临!/pp img title="1111111111111111111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0f944278-64d6-4b6e-931a-121e680d208d.jpg"//p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100.00万元采购化学合成仪
    详细信息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吉林省-长春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10-28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10月28日 15:41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医疗设备/其他医疗设备 采购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行政区域 市辖区 公告时间 2022年10月28日 15:41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10月31日至2022年11月04日每日上午:8:30 至 11:30 下午:13:00 至 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10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开标时间 2022年11月21日 09:00 开标地点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预算金额 ¥11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咸婷婷 项目联系电话 0431-80543872 采购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采购单位地址 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付老师、0431-88782235 代理机构名称 中咨环球(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咸婷婷、0431-80543872 项目概况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ZCC2022-42 项目名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包号 品目名称及数量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 本包预算金额 (人民币万元) 简要技术参数 备注 01 PET-CT\MR选配件 1批 是 1100 Asir-V console超低剂量迭代处理工作站、附加GPU处理引擎、核医学专用工作站、Fastlab2化学合成仪、碳标-化学合成仪、合成热室1、合成热室2、专用稳压电源、专用防磁监控系统、专用防磁语音系统,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 备注: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属行业为:制造业 合同履行期限:进口产品为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90天内完成供货及安装;国内产品为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60天内完成供货及安装。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投标人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其他组织,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投标人须有投标产品的供应能力、能满足采购内容的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3.2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3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3.4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3.5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的、被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 站(www.ccgp.gov.cn)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投标人,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3.6与采购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采购公正性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包的投标或者未划分包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3.7为本采购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投标活动;3.8投标人如为制造商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3.9投标人如为代理商须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3.10投标产品应具备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3.11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10月31日 至 2022年11月04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方式:投标人按获取招标公告第六条 第1项 要求现场获取招标文件,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售价:¥10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满足资格条件要求的潜在申请人领购招标文件时应持以下资料: 1.1《营业执照》(三证合一); 1.2针对本项目及对应编号的法人代表授权书并加盖公章(附法人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 1.3提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的基础信息截图(包含 营业执照信息 、 股东及出资信息 、 主要人员信息 及 变更信息 ); 1.4提供近三年内(本项目投标截止期前)①未被 信用中国 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的;②未被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站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证明; 1.5投标人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2.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2.1按照《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的要求,根据投标截止时间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的信息,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投标人,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2.2鼓励节能、环保政策:依据《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 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 号)》执行; 2.3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本项目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给予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 2.4根据《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2.5根据《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注: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出具本办法规定的《中小企业声明函》,否则不得享受相关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监狱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提供由省级以上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具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按规定提供《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未按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的,不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上政策不重复享受。 3.发布公告的媒介:本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联系方式:付老师、0431-8878223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咨环球(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联系方式:咸婷婷、0431-80543872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咸婷婷 电 话: 0431-80543872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化学合成仪 开标时间:2022-11-21 09:00 预算金额:1100.00万元 采购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咨环球(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吉林省-长春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10-28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10月28日 15:41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医疗设备/其他医疗设备 采购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行政区域 市辖区 公告时间 2022年10月28日 15:41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10月31日至2022年11月04日每日上午:8:30 至 11:30 下午:13:00 至 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10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开标时间 2022年11月21日 09:00 开标地点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预算金额 ¥11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咸婷婷 项目联系电话 0431-80543872 采购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采购单位地址 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付老师、0431-88782235 代理机构名称 中咨环球(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咸婷婷、0431-80543872 项目概况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ZCC2022-42 项目名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MR选配件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包号 品目名称及数量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 本包预算金额 (人民币万元) 简要技术参数 备注 01 PET-CT\MR选配件 1批 是 1100 Asir-V console超低剂量迭代处理工作站、附加GPU处理引擎、核医学专用工作站、Fastlab2化学合成仪、碳标-化学合成仪、合成热室1、合成热室2、专用稳压电源、专用防磁监控系统、专用防磁语音系统,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 备注: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属行业为:制造业 合同履行期限:进口产品为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90天内完成供货及安装;国内产品为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60天内完成供货及安装。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投标人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其他组织,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投标人须有投标产品的供应能力、能满足采购内容的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3.2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3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3.4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3.5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的、被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 站(www.ccgp.gov.cn)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投标人,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3.6与采购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采购公正性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包的投标或者未划分包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3.7为本采购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投标活动;3.8投标人如为制造商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3.9投标人如为代理商须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3.10投标产品应具备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3.11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10月31日 至 2022年11月04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方式:投标人按获取招标公告第六条 第1项 要求现场获取招标文件,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售价:¥10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11月2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满足资格条件要求的潜在申请人领购招标文件时应持以下资料: 1.1《营业执照》(三证合一); 1.2针对本项目及对应编号的法人代表授权书并加盖公章(附法人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 1.3提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的基础信息截图(包含 营业执照信息 、 股东及出资信息 、 主要人员信息 及 变更信息 ); 1.4提供近三年内(本项目投标截止期前)①未被 信用中国 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的;②未被 中国政府采购网 网站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证明; 1.5投标人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2.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2.1按照《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的要求,根据投标截止时间 信用中国 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的信息,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投标人,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2.2鼓励节能、环保政策:依据《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 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 号)》执行; 2.3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本项目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给予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 2.4根据《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2.5根据《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注: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出具本办法规定的《中小企业声明函》,否则不得享受相关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监狱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提供由省级以上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具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按规定提供《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未按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的,不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上政策不重复享受。 3.发布公告的媒介:本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联系方式:付老师、0431-8878223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咨环球(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长春市国际金融中心C座10层 1013室(人民大街3518号) 联系方式:咸婷婷、0431-80543872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咸婷婷 电 话: 0431-80543872
  • “微区升级你有我送” | 特别优惠升级普林斯顿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活动
    “微区升级你有我送” | 特别优惠升级普林斯顿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活动 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助力科研新秀,特对普林斯顿电化学仪器现有用户推出“微区升级你有我送” 特别优惠升级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的活动。用常规电化学工作站的价格,升级到微区测试,实现全方位最前沿的电化学测试。此次“微区升级你有我送”疫情年特殊促销活动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您想跻身于世界电化学研究的前沿吗?您的研究还在为没有先进的测试设备而没有新意停滞不前吗?快来升级普林斯顿VersaScan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吧,睹微知著。微区扫描电化学-更高空间分辨率普林斯顿VersaScan微区扫描电化学工作站是一个建立在电化学扫描探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超高测量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非接触式微区形貌及电化学微区测试系统,是提供给电化学及材料测试以极高空间分辨率的一个测试平台。普林斯顿VersaSCAN扫描电化学系统每个普林斯顿VersaSCAN都具有高分辨率,长工作距离的闭环定位系统并安装于抗震光学平台上。不同的辅助选件都安装于定位系统上,辅助选件如电位计、压电振动单元或者激光传感器,为不同扫描探针试验,定位系统提供不同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电化学,普林斯顿VersaScan微区扫描电化学将获得以下重要信息: 表面电流成像 局部活性惰性 反应速率表征 电子转移计算 反应机制研究多相界面探索(来源Chem. Rev. 2016, 116, 13234?13278)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在腐蚀、能源、生物、材料、多相催化、界面反应、表面修饰和动力学研究等众多电化学研究领域中表现出巨大优势。 更多了解“微区升级你有我送” 特别优惠升级普林斯顿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活动,欢迎联系我们或者访问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93/C371134.htm。 关于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美国阿美特克集团公司(www.ametek.com)是全球电子仪器和电子机械设备的领先供应商,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金,员工规模超过15000人,分布在全球的120个工厂和100多家销售和服务中心。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c.是美国阿美特克集团的子公司,旗下拥有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 (普林斯顿应用研究),Solartron Analytical (输力强分析),Signal Recovery 和ORTEC四个品牌。其中Applied Research,Solartron Analytical和Signal Recovery三个品牌组成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 普林斯顿应用研究,PAR是阿美特克集团旗下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电化学仪器品牌。创建于1961年,由世界著名的美国常春藤高校普林斯顿大学和等离子实验室的一群科学家共同建立,近60年来,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自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用户以超过数千人,专注于能源,腐蚀,传感器,电分析等研究领域,提供卓越的宏观和微观电化学测试系统和技术。 输力强(Solartron)具有60多年专业的设计和生产精密电子仪器的历史,是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仪器的专业生产厂商,已成为极高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电化学和材料测试分析仪器市场的领先者。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行业,传感器,腐蚀,电分析等研究领域。为动力电池和电池组性能评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 普林斯顿输力强官网 或官方微信号:普林斯顿及输力强
  • 普林斯顿发布VersaSCAN微区电化学柔性探针新技术
    2016年6月14日,阿美特克集团科学仪器部在北京分公司召开“VersaSCAN微区电化学技术交流会”,并在此交流会上发布新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柔性探针技术,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John Harper 博士为与会者详细介绍了此次发布的新技术。此次发布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柔性探针技术专用于“普林斯顿应用研究VersaScan”产品的柔性接触和等距测试,是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和电分析化学实验室(LEPA-EPFL)Hubert Girault教授课题组经数十年的研究而实现的。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与该实验室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集成并销售其柔性探针技术。柔性探针使得广大研究者可同时进行等距离和等高模式的SECM测试,可分离3D表面电化学活性响应图中表面物理形貌和电化学响应的贡献。 与市场上常用的硬性探针相比,柔性探针具有以下优势:1)柔性探针等距SECM无需额外增加昂贵的控制与测量硬件 2)测量时无需为达到控制距离而预先测试样品表面的地形地貌 3)探针设计为与样品进行柔性接触,当与样品表面接触时,探针会发生柔性弯曲,避免探针自身被划伤以及探针对样品表面的损害 4)常规技术中硬性探针和样品直接接触会导致表面易损样品被损坏,如人体组织等。而柔性探针技术接触样品的接触力仅为常规硬接触探针的千分之一。 未来,阿美特克集团科学仪器部与LEPA-EPFL还将共同致力于实现其它探针材料与技术的商业化,希望SECM柔性探针技术能帮助SECM成为标准电化学测试利器。 为鼓励更多的用户致力于微区电化学的研究,此次交流会特设“普林斯顿应用研究微区电化学优秀论文奖”。本次奖项颁发给了浙江大学刘艳华博士,以表彰其使用VersaScan微区电化学测试系统在涂装材料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由阿美特克公司科学仪器部亚洲区经理杨琦女士为其颁奖。 随后的技术交流过程中,John Harper 博士、刘艳华博士和厦门大学林昌健教授针对微区电化学的技术和应用为大家进行了分享。VersaScan微区电化学测试系统是一个模块化配置的系统,可实现现今所有微区扫描探针电化学技术以及激光非接触式微区形貌测试,包括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振动电极测试、扫描开尔文探针测试、微区电化学阻抗测试、扫描电解液微滴测试、非触式光学微区形貌测试等。此次发布的柔性探针技术主要针对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目前阿美特克可提供有效直径15um的柔性碳探针。John Harper 博士还重点介绍了柔性探针技术的应用案例,包括癌细胞成像和黑色素瘤的分期变化(如皮肤癌)、电子应用-电沉积和成像、电催化等。 刘艳华博士介绍了扫描振动电极测试技术在涂层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刘博士主要介绍了两项工作:一是采用电沉积技术合成了负载缓蚀剂的超疏水二氧化硅薄膜 二是构建了基于硅烷修饰的E-Sio2薄膜和环氧树脂的新型防护体系。在此两项工作中均利用了扫描振动电极测试技术来表征其微区耐腐蚀性能,与其它表征手段结果均有较好的吻合度。 林昌健教授自1979年开始研究微区电化学技术,至今已有37年。林教授认为微区电化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一是科研需求,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应用此技术使其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二是科技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使微区电化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未来,微区电化学技术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探针技术的发展。林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新型探针。林教授发现,在空间分辨率足够高的情况下,除电流、电压信号外, pH值和氯离子浓度也可以很好的表征局部腐蚀程度,故其团队开发了可测量pH值和氯离子浓度的探针。未来此探针有望集成到VersaScan微区电化学测试系统上。
  • 利用废弃玉米秸秆制备高效除磷器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王光辉研究员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以废弃玉米秸秆为载体,开发了一种用于连续流水体除磷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器件。相关研究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易于调控修饰等优点,在污染物吸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质。然而,合成的MOFs材料通常是纳米/微米级粉末,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添加胶黏剂或压片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孔道减少、传质受阻,大幅降低MOFs材料的效率。如何在保持MOFs材料固有特性的前提下,将其塑造成面向应用的整体材料仍具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团队利用溶剂热法,在玉米秸秆的细胞壁表面均匀生长了一层UiO-66 MOFs材料膜,制备了UiO-66/MS材料,并将其组装成了过滤器件。玉米秸秆独特的生物结构提供了发达的传质通道,UiO-66的单层膜形态促进了吸附位点的暴露,使UiO-66的本征磷酸盐吸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连续流实验中,UiO-66/MS器件可将初始浓度为3ppm(百万分之三)的磷污染水体修复至中国一级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范围内。同时,该研究也为废弃玉米秸秆的增值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立项《葡萄酒中5种有机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等2项团体标准
    各会员及相关单位: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对团体标准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经研究决定,对《葡萄酒中5种有机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葡萄酒中6种菊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项团体标准批准立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4月18日至23日。欢迎与该团体标准有关的科研、生产单位加入该标准的编制工作,有意者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人:张小飞电话: 13995098931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新田商务中心413室邮箱:1904691657@qq.com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4月18日
  • 中国科大研制出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的机器化学家
    在中国科学院“数据驱动的化学、材料和生物科学的机器科学家”青年团队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22025304, 22033007)的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l. Sci. Rev.)上。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c190/6694008图1 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视频链接:https://faculty.ustc.edu.cn/jiangjun1/en/zdylm/661330/list/index.htm化学研究的对象日益复杂化、高维化,传统的研究范式主要是依赖于“穷举”、“试错”的手段。面对庞大的化学空间,配方和工艺的搜索常常止步于局部最优,无法进行全局探索。中科大机器化学家平台实现了大数据与智能模型双驱动下的化学合成-表征-测试全流程开发,在软硬件方面已全面超过欧美同类装置,作为唯一装载了计算大脑、理论模型和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智能平台,它具有更强的化学智能和广泛的化学品开发能力,目前已涵盖光催化与电催化材料、发光分子、光学薄膜材料等,且适用范围将随平台升级和拓展继续扩大。该平台可采用机器智能去查找和阅读文献,从海量研究数据中汲取专家经验,在前人知识与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说并制定实验方案;调度2台移动机器人和15个自主开发的智能化学工作站,完成高通量合成、表征、测试的化学实验全流程(图2);通过配套的后台操作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并装载了云端数据库,可实时调用和更新数据库信息;独有的计算大脑通过调用物理模型、理论计算、机器学习和贝叶斯优化,让智能模型融入底层的理论规律与复杂的化学实验演化,使得机器科学家更加理解化学,更加擅长化学创造。图2 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工作站完成高通量合成、表征、测试的化学实验全流程以潜力巨大的高熵化合物催化剂为例(图3),其多种元素的高度无序混合带来了高稳定性,也给人工试验找出最优配比带来了极大挑战。获得最优配方需要遍历测试极其庞大的化学配比组合,目前仅限于对最多3种金属组合进行优化。而机器化学家发挥其数据驱动和智能优化的优势,智能阅读16000篇论文并自主遴选出5种非贵金属元素,融合2万组理论计算数据和207组全流程机器实验数据,建立了理实交融的智能模型,指导贝叶斯优化程序从55万种可能的金属配比中找出最优的高熵催化剂,将传统“炒菜式”遍历搜索所需的1400年缩短为5周。图3机器化学家平台实现高熵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的高效创制国际审稿人评价该成果的“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和智能化学大脑都是最先进的”,“将对化学科学产生巨大影响”。该工作脱离了传统试错研究范式的限制,展现了“最强化学大脑”指导的智能新范式的巨大优势,引领化学研究朝着知识理解数字化、操作指令化、创制模板化的未来趋势前进,确立了我国在智能化学创新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附:相关文献参见Qing Zhu, Fei Zhang, Yan Huang, Hengyu Xiao, LuYuan Zhao, XuChun Zhang, Tao Song, XinSheng Tang, Xiang Li, Guo He, BaoChen Chong, JunYi Zhou, YiHan Zhang, Baicheng Zhang, JiaQi Cao, Man Luo, Song Wang, GuiLin Ye, WanJun Zhang, Xin Chen, Shuang Cong, Donglai Zhou, Huirong Li, Jialei Li, Gang Zou, WeiWei Shang*, Jun Jiang*, Yi Luo*, An all-round AI-Chemist with scientific mind.Natl. Sci. Rev.2022,doi: 10.1093/nsr/nwac190.
  •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在玩具中发现高含量邻苯二甲酸盐物质
    2011年8月26日消息,瑞典化学品管理局(Kemi)在对其市场上的玩具进行检测后发现,一些玩具中所含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远高于法定含量。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对22种包括游泳圈、水垫、海滩球在内的水中使用的可充气玩具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其中有三种产品含有远高于可接受水平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Kemi现已将结果告知这三种玩具的供应商,并命令其立即停止销售相关产品。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执行部门技术长官Frida Ramströ m称,这些不合格产品的销售商来自瑞典,但是所有的产品都为“中国制造”。同时又补充道,要求Kemi在秋季对更多玩具进行邻苯二甲酸盐水平分析,除水中玩具外,还应包括软塑料玩具、万圣节面具等。
  • 2014陈嘉庚科学奖揭晓 林国强获化学科学奖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推荐工作自2013年1月初正式启动,至3月31日截止。经过形式审查、有效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和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评选出6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5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揭晓。颁奖仪式将在2014年6月的全体院士大会上举行。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共6项:  项目《受限条件下液态/固态水的微观形态和物理特性》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该成果对受限条件下液态和固态水的微观形态和物理特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奖人是北京大学王恩哥教授。  项目《手性化学中的几个创新性研究》 获得陈嘉庚化学科学奖。该成果在发现手性物质、建立不对称合成新方法和发展手性药物合成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林国强研究员。  项目《DNA氧化在哺乳动物发育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获得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该成果阐明了DNA去甲基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困扰科学界多年的DNA去甲基化难题,为研究DNA去甲基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框架。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国良研究员。  项目《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强迫对亚洲夏季风爆发和气候形成的影响》获得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该成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青藏高原热力效应对亚洲季风变化的影响,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爆发和气候变化的作用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研究员。  项目《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获得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该成果为分布式多天线技术这一新兴的组网方式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第4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奖人是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  项目《新型LaFeSi巨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机理研究》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该成果揭示了晶格、自旋等自由度间的竞争与磁相变间的关联,为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沈保根研究员、胡凤霞研究员和孙继荣研究员。  2014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共5位: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斌勇研究员在证明Howe对偶猜想和Kudla-Rallis守恒律猜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科学奖。  清华大学刘磊教授发现了蛋白酰肼连接新反应,对蛋白质高效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研究员因其带领团队开展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肠道内微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及其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等相关的重要因素,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学龙研究员在视觉数据分解和降维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改善遥感图像的质量和检索有重要意义,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提出了复杂声场环境中的声辐射力计算方法,为生物医学研究、无创治疗以及声学测量和超声临床急需的成像技术和仪器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技术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地球科学奖空缺。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简介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命名的科技奖励。  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2003年,奖励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成果,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设立于2010年,奖励做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40周岁以下),以激励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事业。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人。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同步推荐、评审和颁奖。逢公历单数年推荐和评审,评审工作基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 逢公历双数年在全体院士大会上颁奖。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均分别设立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自成立以来,已在我国科技界和海内外产生了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与推动作用。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简介  1988年,在陈嘉庚后人的资助下,陈嘉庚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并设立陈嘉庚奖。陈嘉庚奖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陈嘉庚奖获得者中已有吴文俊院士、王选院士、黄昆院士、刘东生院士、吴孟超院士、叶笃正院士、李振声院士、郑哲敏院士等8位科学家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了继续办好以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科技奖励,2003年2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同时设立陈嘉庚科学奖。2010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了激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内做出原创性成果,2010年基金会又设立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转眼间,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已走过十年历程。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不断成长的十年。十年来,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始终坚持奖励在中国本土做出的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定位和标准,参考国际重要奖励的评奖办法,不断完善和优化推荐评审程序,在保证评奖过程公平公正的同时,着重提高获奖成果的质量,不断地提高陈嘉庚科学奖的声誉和影响力。
  • 走向临床的代谢组学——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
    1999年,英国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定义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短短20年时间,代谢组学这一组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已成为当下科研领域中的“明星”。近年来,代谢组学热度不断攀升,不仅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研团队投入其中,同时也因其在精准医学和相关健康领域的广阔前景,受到临床医生、资本投资等团体的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如何?被业内寄予厚望的代谢组学与临床的距离还有多远?分析化学家与临床医生在代谢组学领域如何携手并进?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国内代谢组学领域的代表学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深入了解他和他眼中的代谢组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  阴差阳错开始的代谢组学研究  许国旺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国内外代谢组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殊不知他其实是阴差阳错才走入这个研究领域的。1991年,许国旺在大连化物所取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所任职,从事分析化学相关研究。1995年,他获得马普(Max-Planck-Institut)研究基金前往德国Tuebingen大学医学院工作。“当时,我想要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研究,就决定去医学院。”在德国,许国旺的研究方向是尿液中代谢产物跟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997年,他回到大连化物所继续担任题目组长,并把这个课题继续了下去。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吴家睿研究员来访。在交流过程中,“吴家睿跟我说,‘国旺,你现在做的这个东西很时髦,叫代谢组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通过查阅相关论文,许国旺了解到,这是1999年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自己已置身其中,居然不知,“惭愧”!也是在2002年,在所里的支持下,他的题目组名正式变更为“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和代谢组学”。  从方法学到临床应用  许国旺表示,代谢组非常复杂,高分辨质谱是目前代谢组学最常见的研究工具,但是做一次样本分析,产生几千到几万个信号,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几被鉴定出来,建立高覆盖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人员面临的首要难题。此外,方法的重复性问题也是一大困扰,同一批样品分两次检测,数据可能有差异;同一批样品不同实验室做,数据可能很不一样。  最初,因为分析化学的专业背景,课题组主要的工作放在方法学上,先后研究了数十种代谢组学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团队提出并发展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许国旺提到,代谢组学分析的主要策略有非靶向和靶向两种:非靶向,具有覆盖面广的优点,可通过高分辨质谱获得丰富的代谢组学信息,但是数据复杂、重复性差;靶向,是传统质谱定量的金标准,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稳定性高,但是通常只能检测已知的化合物,覆盖度低,难以分析未知组分。“所以最初我们就设想,能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非靶向方法的高信息量以及靶向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高数据质量的有机结合。”  由此,2012年,许国旺团队首次发表拟靶向代谢组学的概念,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的靶向和非靶向方法的优势,在方法建立时,用高分辨质谱获取代谢物的离子对信息,而在实际样品分析时采用靶向的多反应检测(MRM)方式测量代谢物的丰度,该方法覆盖度高、线性和重复性良好,而且不需要标样来限定检测的代谢物。在接下来8年时间,许国旺团队进行了不断摸索和拓展,不仅开发了相应的自动挑选离子对的软件,还将该方法从代谢组学拓宽到了脂质组学。近期,许国旺团队还将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提升,相关结果形成范本发表于2020年6月的《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现在,这种拟靶向的思路和方法,已被更多研究团队采纳和拓展。  除了大量的方法学研究之外,许国旺也表示,仅仅研究出方法,没有应用也不行。代谢组学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在临床领域。为此,许国旺团队与临床医院开展了多方合作,将团队的代谢组学平台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研究。  代谢组学需要强强联合  谈到代谢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可谓是当下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几大组学中最年轻的成员,相较于基因组、蛋白组,人们对代谢组重要性的认知要晚一些。代谢组处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作用网络的下游,代表了生物动态系统中最下游的阶段。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分子量小于1500的小分子代谢物组成的时空变化。相较于其他的组学,代谢组学反映了在生命体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因此能够更准确提供的是生物学的终端信息,这也使得代谢组学与临床的距离更接近。“基因组可以告诉我们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基因出问题,人不一定一定发病;相反,一旦代谢异常,那么疾病肯定要发生了或已经发生了。”  如何将代谢组学平台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许国旺表示,第一,可以在代谢层面做疾病分型;第二,可以做潜在的疾病标志物的发现;第三,做代谢重编程研究 第四,就是通过研究代谢异常,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在这些方面,近年来,许国旺和大量临床团队展开合作。  比如,许国旺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就成功揭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代谢重编程机制,并找到了通过代谢干预治疗肝衰竭的新方法。“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振奋的例子,代谢组学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作用。”许国旺介绍,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肝源有限。而这次的合作研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找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异常代谢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我们找到了这个代谢异常,临床医生余祖江教授一看,就找到了一种原来应用于心脏病治疗的药物-脂肪酸氧化抑制剂:曲美他嗪,可以用来干预这个异常。”在郑大一院,这个新的治疗方案一直在做临床试验,从结果来看,曲美他嗪显著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3个月的总体死亡率明显降低。  “在代谢组学领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许国旺强调,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临床的问题,一定需要临床的医生参与进来。据统计,近5年,有超过60个医院曾与许国旺的代谢组学平台进行联合研究,其中很多都是全国很有名的三甲医院,如上海的瑞金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等等。除此之外,他也同很多其他的相关机构展开了深入合作。  最近,许国旺也和岛津展开合作,建立了代谢组学创新实验室。许国旺表示,自1996年开始,他与岛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关于科研创新、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理念是一致的。去年10月,岛津在中国成立创新中心,聚焦临床诊断、科研与组学、营养与安全、生物与制药、环境与能源五大行业,加速科研成果孵化,进一步加深了和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创新中心聚焦的领域,与许国旺的研究领域不谋而合,也使得本次合作得以开展。  谈到未来的合作,许国旺提到,代谢组学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行业,也是质谱仪器未来应用的重点,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现有商业化仪器很难满足需求。在许国旺的实验室,经常需要对国外进口的先进仪器进行改造,并开发新的方法。通过合作,许国旺希望能与岛津一起,开发更适合于代谢组学和临床使用的质谱硬件或方法。另一方面,在应用领域,双方也将合作选择1-2个临床项目开展合作,希望能够最终转化为临床可用的试剂盒,真正应用在实际中去。  代谢组学:在解决临床问题中有无限潜力  从最初时髦的新名词,到现在生命科学乃至临床研究中的大热点,代谢组学只用了短短的20年。“我们确实看到了这种趋势,代谢组学的研究正以指数型上升。”近些年,代谢组学在国内热度空前,许国旺近期曾做过统计,使用质谱做代谢组学相关的论文数目,中国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首位。代谢组学相关研究队伍,近年来在国内也越来越多。无论从科研群体规模、发表论文数量还是申请项目数量等方面看,代谢组学在国内确实“火了”,预示着一个快速的发展。  近几年,代谢组学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时候显示出了很高的潜力,这也使得临床领域对代谢组学非常关注,许多医院都将代谢组学作为一个基础研究平台在建设。许国旺表示,一方面,医生们希望能够使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并建立一些新的诊疗方法,使患者受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传统的生化指标,如氨基酸、肉碱、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等,通过靶向的方式来进行高通量的常规临床检测。  许国旺形容代谢组学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我们看到了其发展的无限潜力和迅猛的上升势头,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它也面临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方法学上还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之外,如单细胞、少量细胞、极少量组织、大批量临床样本分析等;面对临床,代谢组学还要解决如何满足临床医生需求,通过沟通合作,真正能使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去解决临床实际、实现转化等问题。  许国旺表示,代谢组学的研究和真正的临床应用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关注点。代谢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和创新,我们通过代谢组学找到新的疾病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再把这些获得的信息提供给临床专家。但是什么样的临床信息更重要、得到的信息如何用,临床医生更有发言权。将临床问题转化为代谢组学科学问题,以及将代谢组学成果转化为医院实际可以应用的技术方法都需要做很多工作。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代谢组学现在还没办法像基因组学那样很成熟地应用在临床服务中,但另一方面,也让人看到了非常美化的前景,并取得了一些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成果。如现在已经在临床中很普及的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就是代谢组学在临床中应用最成功的案例。  后记:  在采访中,许国旺一直在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如何将临床问题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转化为实际能让病人受益的东西,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科研最后还是要落地到实际中去,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关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于2019年10月,是岛津制作所全球范围内的第四个创新研发中心,是基于2015年10月成立的岛津中国质谱中心而建立的,其定位为携手用户研发最尖端的应用与技术、迅速应对用户的需求及法规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开发新的系统三个方向。岛津希望通过全球创新中心的设立,使岛津的服务、产品更加系统化,从技术到产品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帮助,成为科学家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岛津公司成立已有144年,而创新始终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在一份第三方的数据统计中,岛津公司在拥有专利数量方面在业界位居全球第二位。而且,2002年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开创了公司研究人员获奖的先河。如今,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岛津公司希望与中国广大用户合作、共同为国家、社会、经济等发展贡献力量。
  • 喜报!《实战宝典》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合作将出版!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喜报!仪器信息网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合作,《气相色谱实战宝典》即将出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起开始推出《实战宝典》系列,2020年将推出《水质分析实战宝典》、《气相色谱实战宝典》、《农残分析实战宝典》、《液相色谱实战宝典》、《乳制品实战宝典》、《药物分析实战宝典》6个分册,收录仪器类别包括了常用的气相、液相,应用领域涵盖了水质、农残、药物、乳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未来,我们希望《实战宝典》系列继续加强优质内容建设,争取通过优质的内容和真实的案例讲解,帮助更多用户 同时,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更多分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欢迎广大专家、用户积极报名加入《实战宝典》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806/555933.s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192,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编委组/span/a”,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特长,与行业专家一起创作更多优质内容,还可以加入“a href="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585588"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192,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小书匠/span/a”活动,为《实战宝典》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宝典收录知识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为知识的贡献者。/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trong《实战宝典》介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起组织业内知名专家、资深版主及专业编辑,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初衷,以平台海量精华内容为基础,经过专家的梳理、加工,将最常见的仪器问题、解决方法和资深用户的经验整理成册,特命名为《实战宝典》。《实战宝典》旨在提升行业用户的仪器应用能力、加快个人职业成长,缓解行业实操型人才匮乏的现状,助力用户实现“宝典在手、仪器无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水质分析实战宝典》紧紧围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操作难点提出解决办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形式新颖,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可以满足广大分析检测从业人员的需要。/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trong《水质分析实战宝典》目录如下:/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一章 现场检测项目/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二章 重金属/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三章 有机检测/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四章 常规项目/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五章 微生物/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六章 主流品牌问题及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4d2028d-a4f8-45a2-9324-4d983b156b25.jpg" title="12.png" alt="1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扫码领取《2020版水质分析实战宝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气相色谱实战宝典》以实用性、实践性为切入点,较全面的介绍了气相色谱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遇到故障或不正常现象时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气相色谱实战宝典》,能够让气相色谱“小白”快速成长为“高手”。/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trong《气相色谱实战宝典》目录如下:/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一章 仪器管理与操作规范/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二章 仪器故障排查及维护保养/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三章 气相色谱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四章 色谱分析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解决方法/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五章 综合应用问题/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第六章 主流品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130efd03-2113-49cc-b839-ad12e2713cf7.jpg" title="11.png" alt="1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扫码领取《2020版 气相色谱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2020年下半年将陆续发行四册《实战宝典》,具体计划如下:/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1、《农残分析实战宝典》:已启动,9月底发布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2、《液相色谱实战宝典》:7月下旬启动,10月底发布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3、《药物分析实战宝典》:8月底启动,11月底发布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4、《乳制品分析实战宝典》:9月初启动,12月上旬发布。/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2021年发行计划如下:/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1、《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2、《气质联用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3、《原吸吸收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4、《土壤分析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5、《仪器采购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6、《实验室认证认可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7、《实战室安全实战宝典》/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p
  • 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电化学基础讲座》分享
    p  为了方便仪器信息网网友学习《电化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进步。小编特整理了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电化学基础讲座》分享给大家,包括:一、物质守恒与法拉第定律及其应用。二、热力学平衡与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三、双电层模型及其发展。四、电极过程动力学。五、电极过程动力学及电荷传递过程。如果您还觉得不错,麻烦点个赞!/ppstrong点击即可观看或下载/strongbr//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84b8fcba-c642-4b6f-9c04-3a482a31e5ca.pdf"[instrument.com.cn]电化学基础(Ⅲ)——双电层模型及其发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26dbe130-91ed-45b0-9036-31a0c471de22.pdf"[instrument.com.cn]电化学基础(Ⅳ)——电极过程动力学.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8f63572a-4ad3-4fb7-b603-960a6b1a642b.pdf"[instrument.com.cn]电化学基础(Ⅴ)——电极过程动力学及电荷传递过程.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28a0851a-f310-43f8-b55b-1d85e0b1a226.pdf"[instrument.com.cn]电化学基础(I)——物质守恒与法拉第定律及其应用.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01ae1b0-f24f-47e6-90ed-54567db187bd.pdf"[instrument.com.cn]电化学基础(II)——热力学平衡与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pdf/a/p
  • CDE发布《创新药(化学药)临床试验期间药学变更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近日,为进一步配合《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关于创新药相关政策贯彻实施,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创新药(化学药)临床试验期间药学变更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20年7月,CDE就发布了相关征求意见稿,历时8个月,现正式发布试行指导原则。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约90%的药物为仿制药,但国家依然高度重视创新药的研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 "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规划指南均提出有关创新药发展的目标,并且设立了专项以推动新药研发。在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变更”不可避免,本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创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发生药学变更时, 申请人应当遵循风险评估原则, 结合变更拟发生的临床研究阶段、受试人群、品种特点、 对药物已有认知以及针对变更的初步研究等, 科学地评估变更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见附件。《创新药(化学药)临床试验期间药学变更技术指导原则(试行)》.pdf
  • 宋延林、蒋兴宇获2015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奖
    p  由中国化学会推荐, 经过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评选, 在3月17日举行的第16届亚洲化学大会举行颁奖仪式上,宋延林研究员获得“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Advancement”奖,蒋兴宇研究员获得“Distinguished Young Chemist 2015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252" title="组合(1).pn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25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fe9ec9b-73cc-4f59-8847-84c83ad7166d.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br//pp  FACS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共设立5个奖项:/pp  (a) Foundation Lectureship Award 2015 in Physical Chemistry (各学科轮流)/pp  (b) Distinguished Young Chemist Award 2015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各学科轮流)/pp  (c)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Advancement Award/pp  (d)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Chemical Education Award/pp  (e) FACS Citations for contributions to Chemistr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pp  此次中国化学会推荐的2位候选人全都获奖,充分体现了中国化学家在亚洲的实力。/pp  宋延林研究员分别于1989 年和1992 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96 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1996-1998 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信息功能材料、聚合物光子晶体与纳米绿色打印印刷材料与技术研究。宋延林研究员2010年获首届" 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 2011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201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2013年获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毕昇奖。/pp  蒋兴宇于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取得化学学士 2004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13年获中组部“万人计划”拔尖青年人才,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发明专利100余项。研究领域是微纳米尺度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目前任《Nanoscale》副主编,任《生物物理学报》、《生命科学仪器》等期刊编委。/pp/ppbr//p
  • 10位!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出炉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同行评议和专家集中审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福州大学陈秋水等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授奖名单  (按照姓名拼音排序)序号姓名性别单位1陈秋水男福州大学2陈晓女清华大学3陈宇辉男南京工业大学4成贵娟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5雷霆男北京大学6李亦舟男重庆大学7刘柳男南方科技大学8夏川男电子科技大学9赵赫威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朱戎男北京大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最早设立的学术奖励。主要授予在化学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或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每年评选一次,截至2022年已有362人获得此奖。  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于2022年5月启动推荐、申请,历时两个多月的推荐、申请期,收到了来自全国五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近百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申报。经函评和会评两轮评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产生10位优秀获奖者。将于2023年6月17-20日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举办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发奖励证书。  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者介绍  陈秋水 教授  福州大学  授奖理由:发展了高效率X射线发光的纳米晶闪烁体,研发了高灵敏、高分辨X射线成像分析新技术新仪器。  科研工作介绍:陈秋水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9年12月加入福州大学“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陈秋水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分析化学和X射线成像的基础及前沿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对X射线高灵敏响应的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阐明了新型纳米晶闪烁体中重原子效应下激子复合的高效X射线发光机制,研发出了高灵敏、高分辨的X射线成像分析新技术和器件 发展出了长寿命X射线发光的稀土纳米晶闪烁体,揭示了由辐射触发的阴离子迁移诱导超过30天的持续辐射发光机制,发明了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分析新技术。  陈晓 助理研究员  清华大学  授奖理由:发展了低剂量积分差分相位衬度球差电镜成像技术在分子筛和限域小分子等体系中的应用。开创了研究限域小分子动态行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新领域。  科研工作介绍:陈晓研究员2011年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后续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开展工作。发展了一系列对分子筛孔道及多种限域分子的高质量成像策略,获得了客体分子和分子筛骨架在超低电子剂量下的同时清晰成像,并在纳米孔道中实现对具有电负性杂原子的探针分子进行超高分辨结构成像,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氢键相互作用以及键合位点。使用对二甲苯分子作为旋转指针研究了MFI型分子筛框架直孔道中的主客体范德华相互作用,揭示了苯分子吸附脱附引起的分子筛孔道可逆变形机理,并对分子筛孔道内单个吡啶分子和噻吩分子构象的原子级解析和酸性位点研究。下一步计划将透射电子显微术、原位气氛结构表征、分子筛结构设计以及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相结合,开展化学、催化和材料领域相关的原子尺度物质结构及重要化学反应的实时动态观测,将从原子和化学键的尺度上理解多孔材料中成键、催化等行为。  陈宇辉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授奖理由:在金属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发展了一系列动力学表征新方法,建立了媒介体电催化反应的吸附-传递模型,揭示了电极反应真正界面和中间产物超氧化锂(钠)的歧化规律,阐明了金属空气电池媒介体催化反应机理。  科研工作介绍:陈宇辉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先后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在南京工业大学开展科研工作。陈宇辉教授聚焦金属-空气电池的电极反应界面和机理,在技术上发展了适配挥发性有机电解液体系的差分电化学质谱等新方法,发现了一些电极反应新规律,厘清了充放电过程的动力学瓶颈。揭示了放电过程的主要反应界面和关键中间产物超氧化物的歧化机制 定量了充电过程中电荷转移过电位、副产物钝化过电位等多种过电位的贡献比例和变化规律 发现了固液界面上媒介体电催化的动力学突跃和反转现象,建立了媒介体催化电极反应的吸附-转移模型,从而阐明了电池中媒介体催化反应机理 提出了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碳酸盐钝化层的分解机制和前驱体稳定化策略,从而抑制了次生副反应。  成贵娟 副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授奖理由:将计算化学与实验相结合,应用质谱技术捕捉反应中间体,对多个有机反应的机理进行研究。推进了物理有机化学和计算化学的交叉融合。  科研工作介绍:成贵娟助理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5-2017年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煤炭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至今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反应和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近年来,结合计算与实验阐明了多类催化合成反应机理,利用质谱技术捕获和表征反应活性中间体,结合计算化学方法从分子层次揭示反应机理、活性和选择性调控机制。最近在类酶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和廉价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明确了亚氨基双磷酰亚胺酯催化剂的手性识别机制,为发展类酶手性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提出了二价镍转金属和铁氮化合物σ和π电子转移通道等模型,更新了对廉价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催化物种、电子结构、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通道等本质机理问题的认识。  雷霆 特聘研究员  北京大学  授奖理由:提出了新的高自旋基态高分子设计策略,实现了高分子半导体自旋基态的有效调控。  科研工作介绍:雷霆特聘研究员于2008和2013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2013-2018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8年3月加入北京大学开展独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调控和器件应用研究。近年来,率先提出了高自旋基态高分子设计策略,首次实现了高分子半导体中自旋基态的有效调控 针对重掺杂有机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低、稳定性差、器件性能落后等问题,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重掺杂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策略,实现了重掺杂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幅提升 提出了“掺杂态调控”策略,发展了高性能柔性电化学晶体管器件及生物传感器件,实现了多种人体代谢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李亦舟 教授  重庆大学  授奖理由:发展了药物先导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手段-DNA编码分子库技术,构建了原创新药筛选平台,发现了多个结构新颖的药物先导物。  科研工作介绍:李亦舟教授2005-2014年于北京大学开展本硕博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7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至今于重庆大学开展工作。主要致力于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研究,围绕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发展了DNA编码分子库技术,从技术方法与应用体系层面开展创新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进展:在分子库合成策略上,实现了“单双链互变”分子库,解决了分子库合成与功能应用不兼容问题 在分子库筛选方法上,完成了活细胞内源性膜蛋白对DNA编码分子库筛选的原始创新,实现了针对膜蛋白靶标的药物发现新方法 模拟“抗体——抗原”识别特征,设计、合成DNA编码“类抗体”分子库,获得了靶向蛋白互作的化学配体。  刘柳 副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授奖理由:构建了双亲性铝结构基元、碳结构基元,实现了惰性芳香烃的碳碳键活化和四重双亲性磷正离子的转移反应,促进了元素有机化学的发展。  科研工作介绍:刘柳副教授先后于2011年、2016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6-2020年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至今于南方科技大学开展工作。刘柳副教授坚持从“0到1”源头创新的理念,针对多重双亲性结构基元“不可分离”的研究现状,围绕多重双亲性“高活性中间体”,瞄准“如何稳定多重双亲性结构基元”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成功分离表征或原位构建了一系列多重双亲性主族化合物,深度探讨了这些新颖结构基元的化学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其电子结构稳定性的本质。在主族元素化学基础研究领域,解决了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构建了三重双亲性卡拜负离子结构基元 2)构建了三重双亲性铝宾结构基元 3)发展了主族阴离子和主族多重键化合物,作为多重双亲性磷硼结构基元的等价体。  夏川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授奖理由: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技术取得如下进展:构筑单中心催化位点,实现单一产物的高选择 开发固体电解质反应器,获得了高纯液体产物 通过电化学-合成生物学交叉融合,实现了由二氧化碳制备长链碳化合物。  科研工作介绍:夏川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0年先后于哈佛大学、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工作。致力于实现高效清洁的“CO2电化学资源化”,利用可再生电力针对CO2精准制备高价值目标化学品(燃料、食品、药品、油品等),从高效催化剂创制、反应器设计及催化流程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针对铜催化剂产物复杂、选择性低的问题,通过掺入异质单原子改变铜金属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精准控制CO2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特异性质子化过程,进而实现高活性、单一选择性生成C1产物。为解决传统电化学反应器中液体产物与电解质盐溶液混合、分离提纯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器,实现免分离高纯液体产物的现场生产,加速推进CO2电还原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将电催化与生物催化过程耦合,开辟了一条以H2O和CO2为原料生产长链产物如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新路径,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  赵赫威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授奖理由:提出了“限域生长”纳米材料液相化学合成策略,发展了纳米材料宏观可控组装方法,探索了强韧微纳复合材料在牙齿修复领域的应用。  科研工作介绍:赵赫威教授2011年本科、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2017-2019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化学设计合成、可控组装以及力学性能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致力于解决传统结构材料强度与韧性相悖的科学问题。发展了一维、二维纳米材料的普适性化学合成方法,可控制备出系列力学性能优异的纳米基元,阐明了纳米材料形貌、物相控制规律及性能调控机理,提出了应力偏转的力学耗散新机制 开发了系列纳米材料宏观尺寸可控组装的新方法,实现了三维互锁等多级次结构的可控构筑,提出无机桥连、有机桥接的界面增强策略,制备系列高强高韧微纳复合材料 建立了晶体-非晶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牙齿修复的新方法,制备了迄今与天然牙釉质结构最为接近的多尺度类牙釉质复合材料,揭示了无机非晶纳米材料在力学增强方面的关键作用,助力仿生牙修复材料的发展。  朱戎 研究员  北京大学  授奖理由:发展了炔类高分子合成新方法,揭示了有机铜参与的累积多烯合成和转化新机制。  科研工作介绍:朱戎研究员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5-2018年于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3月至今工作于北京大学。朱戎研究员带领团队从过渡金属催化机制创新出发,探索新型碳骨架高分子高效合成方法,并挖掘其独特功能。近年来,提出炔丙位活化聚合策略,揭示了新链式聚合机制,建立了铜催化炔丙基亲电试剂缩聚反应体系,为炔类高分子的合成引入了全新的单体、主链结构、调控手段,为新型富sp杂化碳骨架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丰富了累积多烯的化学 基于价态调控策略,开发了温和高效的3d金属催化烯烃官能团化方法,为高分子功能化后修饰提供了新工具。
  • 普林斯顿/输力强电化学太原地区用户培训会通知
    尊敬普林斯顿及输力强电化学仪器用户: 长期以来,Ametek公司科学仪器部(普林斯顿及输力强品牌)一贯以“提供具有优异性能的电化学仪器和周到的技术服务”为公司宗旨。为了充分开发电化学仪器的功能,提高实验技能,为用户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美国阿美特克公司科学仪器部将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普林斯顿PARC/输力强SOLARTRON软件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由售后服务丛海军经理针对普林斯顿PARC/输力强SOLARTORN仪器软硬件操作,硬件拓展及日常维护进行介绍和分析,热忱欢迎您单位电化学工作者参加。时间: 2016年9月26日(星期一)下午14:00-18:00地点: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三层会议室联系人:丛海军,王喜民电话:18911883122Email: hai.jun.cong@ametek.com or xi.min.wang@ametek.com请务必于9月23日前邮件确认参加单位及人数以便安排
  •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命分析基础理论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生命分析基础理论”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厦门大学江云宝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柏林研究员、南京大学徐静娟教授和苏州大学屠一锋教授共同主持,16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湖南大学 杨荣华教授  几种提高核酸探针检测灵敏度的新方法  杨荣华教授课题组围绕核酸探针设计和传感机制做了一系列工作,发展了几种提高核酸探针检测灵敏度的新方法:(1)设计可控核酸二级结构,改变分子内信号报告基因之间距离,降低背景信号;(2)利用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的强荧光猝灭能力,基于纳米材料/单链DNA自组装原理设计单标记荧光传感平台,降低背景信号;(3)分离分子识别单元与信号转换单元,设计免标记核酸探针、利用滚环放大原理放大检测信号。  大连理工大学 袁景利教授  一种NO测定用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以稀土配合物为荧光标记探针的高灵敏度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已经在临床检测与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生物标记用稀土配合物数量十分有限,极大的限制了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的发展。袁景利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们课题组设计、合成的一种NO测定用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并探讨了其在生物标记及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测定中的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 杨屹教授  微波辅助合成在功能性毛细管制备中的应用  杨屹教授首先介绍了微波在化学中的作用,然后着重介绍了微波在开管毛细管柱制备和酶微反应器制备中的应用。她的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微波辅助下,树枝状大分子的引入可扩大柱容量,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微波辅助合成大大缩短了毛细管和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的制备时间,有望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毛细管内壁修饰或者整柱制备中。  湖南师范大学 谢青季教授  酶催化聚合法用于酶固定和生物传感的研究  谢青季教授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将酶催化聚合法用于酶固定和生物传感的研究:通过漆酶(Lac)催化聚合法,制备了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聚合物-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酶膜,研制了安培酶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 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CV),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手段,考察了Lac对多巴胺(DA)、肾上腺素(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催化氧化和聚合,发现中性水溶液中三者的聚合速率满足DANAEP。  同济大学 田阳教授  高选择性的细胞信号分子电化学分析  田阳教授的课题组围绕细胞的分子识别分析这一基础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首先,研究了蛋白质在纳米界面上电子传递的行为,通过纳米界面调控蛋白质电化学电位,提高了细胞信号分子电化学分析的选择性;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把等离子共振效应产生的电荷分离机理与蛋白质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提高选择性的同时,提高了电化学分析的灵敏度;再者,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再现性,对仿生酶进行了功能化的设计、合成与表面组装;最后,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光电化学的微阵列技术,实现了细胞的阵列式培养、增殖与高选择性电化学分析的一体化。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秦伟研究员  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生物传感新方法  秦伟研究员课题组以酶、核酸适体、仿生分子印迹聚合物等作为分子识别材料,开展了电位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以可卡因、有机磷农药的靶标酶-胆碱酶为模型,基于电极膜相流向样品溶液相的离子通道,构建了丁酰胆碱聚合物离子选择电极;将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信号传导和核酸适体的分子识别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免标记的电位型传感器;发展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电中性有机分子的新方法,拓宽了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范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于聪研究员  核酸诱导的小分子探针的集聚及自组装  于聪研究员的课题组探索了核酸检测的新方法:利用核酸分子诱导的探针分子的聚集、自组装,和由此引发的探针分子的各种特性的改变,及相对应的分析手段的响应信号的改变,来检测核酸的存在;研究核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含多个鸟嘌呤核苷片段的单链DNA形成四连体结构;利用核酸适配体分子与被检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检测蛋白质、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等 并研究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例如核酸酶活性的检测。  中南大学 王建秀教授  癌症抑制转录因子p53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癌症抑制转录因子p53是一种隐性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质的突变水平与细胞的癌变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检测p53蛋白质的突变水平对癌症的临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建秀课题组采用电化学以及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技术研究了p53与DNA的相互作用过程,克服了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操作步骤繁琐、且使用酶标抗体的缺陷。此外,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野生型p53蛋白质与一致性双链DNA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区分正常人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目的。  此外,在本次“生命分析理论基础”报告会上作报告的还有:(排名不分先后)姓名职称单位报告题目欧阳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基于量子点标记的蛋白质检测新方法王雪梅教授东南大学基于符合纳米界面的肿瘤细胞识别与检测马宏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零背景”免疫分析:基于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iPDMS的多指标蛋白质微阵列曹成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基于移动反应界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关键聚焦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罗红霞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腺嘌呤/纳米金刚石修饰电极对NADH的传感作用王振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基于凝集素修饰金纳米粒子的比色法研究抗生素与活细胞的相互作用聂周副教授湖南大学新型无标记功能酶分析方法张鹏博士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市场部无鞘液式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HSPS CE-MS)技术
  • CFDA发布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详情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创新药药学研究随着研发进展的不断深入,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在创新药临床研究期间,提供的药学研究信息应重点关注临床试验中与受试者安全性相关的部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供信息量的多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物自身特点、剂型和给药途径、研发阶段、目标人群、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临床试验周期等。一般而言,Ⅲ期临床的研究周期较长、受试者较多、临床样品需求量较大,同时伴随研究进展所获得的药学信息也逐渐丰富,这决定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所需提供的药学研究信息不同于Ⅰ/Ⅱ期临床试验。/pp style="text-indent: 2em "由于药品的复杂多样性,本指南旨在阐述支持创新药(化学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的一般性要求。如临床样品采用非常规生产工艺制备,可能需提供更详细的研究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原料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1 基本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1.1 药品名称/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原料药命名的相关信息:INN(如已拟定)、中文通用名(如已拟定)、中英文化学名、代号、其他名称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S.1.2 结构/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已阐明的原料药结构信息,如结构式(应包括成盐和溶剂合物比例、手性/立体化学)、分子式、分子量。/pp style="text-indent: 2em "S.1.3 基本性质/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列明原料药关键的理化性质及生物药剂学性质,如溶解度、渗透性、BCS分类(如已确定)、引湿性、解离常数(pka)、分配系数(LogP/LogD)、晶型、等电点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 生产/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1 生产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列明原料药生产中(包括生产、检验放行)涉及的所有厂商名称和完整地址。如涉及多个生产厂,还需列明各生产厂的具体职责。/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合成路线、工艺流程图以及工艺描述。工艺描述建议包括:(1)批量(范围);(2)各物料投料比例、合成操作和后处理操作,注明操作条件/参数(如时间、温度)和过程控制(简要描述分析方法),列明用到的溶剂、试剂、催化剂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原料药制备过程包含发酵工艺、提取工艺、多肽合成工艺、小分子核酸制备工艺等,需提供证明工艺稳定、可控的详细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无菌原料药,需提供灭菌工艺和无菌保证措施。/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3 物料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按照工艺流程图中的工序,列表说明生产中用到的所有物料(如起始原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说明其质控信息、使用步骤。对于由所用物料引入终产品的杂质,包括异构体(如适用)、毒性有机溶剂/催化剂、潜在遗传毒性杂质和生物外源性物质(如适用)等,需进行控制或结合后续步骤的转化、清除情况进行说明。/pp style="text-indent: 2em "建议对起始原料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提供起始原料供应商、制备路线和简要工艺描述以及控制标准(包括检查项目、分析方法描述和暂定限度)。对于发酵来源原料或天然提取物作为起始原料,还需提供详细资料证明潜在的引起安全性担忧的其他外源性物质(如TSE/BSE及其他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和致敏性物质等)得到控制或在后续工艺步骤中被清除。/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已确定生产的关键步骤,需列出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已分离的中间体的控制标准(包括检查项目、分析方法简要描述和暂定限度)。必要时,需提供分析方法的初步验证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5 工艺验证和评价/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适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S.2.6 生产工艺的开发/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相对于I/II期临床样品可能影响到药物质量的重大工艺变更,提供具体变更内容和变更前后的相关研究信息以及必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无菌原料药,如原料药无菌生产工艺发生变更,需详细描述变更原因、变更内容,提供变更研究信息并对变更的合理性进行说明。/pp style="text-indent: 2em "S.3 特性鉴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 "S.3.1 结构及其他特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确证原料药结构的研究信息,例如元素分析、高分辨质谱、红外、核磁、紫外、质谱、单晶X衍射(如适用)等。对于多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需提供序列测定、氨基酸/核酸比例、高级结构确定等信息。需提供结构确证用样品信息,具体数据、图谱以及解析过程。/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适用,提供盐型、立体构型、晶型、粒度及分布研究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3.2 杂质/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列表说明杂质分析情况,包括杂质名称和/或代号、结构、来源、是否订入标准、安全性支持限度等。对于结构尚未阐明的超过鉴定限度的杂质,也需提供相对保留时间、是否在标准中作为特定杂质控制、安全性支持限度等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工艺中用到的溶剂/催化剂但未进行常规控制的,需进行分析说明。/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需提供相关研究信息(如来源、结构、控制策略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原料药制备过程包含发酵或提取步骤,还需提供工艺中潜在的引起安全性担忧的其他外源性物质的分析鉴别、来源情况,如病毒(TSE/BSE等)、细菌、支原体、真菌和致敏性物质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 质量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1 质量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形式提供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包括检测项目、方法(可仅列明方法种类,如HPLC法)、暂定限度。/pp style="text-indent: 2em "无菌工艺制剂所用的原料药需进行微生物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2 分析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具体分析方法(如采用色谱方法,需明确色谱条件)。/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3 分析方法的验证/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方法学验证结果,需提供典型图谱。如选择药典方法,需提供药典方法适用性确认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4 批分析/pp style="text-indent: 2em "更新批分析汇总,包括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批次、Ⅰ/Ⅱ期临床样品批次、稳定性批次以及可代表Ⅲ期临床样品的批次。需注明批号、批量、生产工艺(可以代号表示)、生产地点、生产日期、用途、分析方法(可以编号或版本号表示)、控制限度以及实测结果。/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可以代表Ⅲ期临床样品批次的检验报告。/pp style="text-indent: 2em "S.4.5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说明质量标准中的项目设定以及关键项目(如杂质、可能影响制剂性能的质量特性)限度设定依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相对于Ⅰ/Ⅱ期临床样品质量标准,Ⅲ期临床样品质量标准变更的内容。如涉及质量标准放宽(如删减检查项目、放宽限度要求),需提供变更原因以及变更依据。如涉及杂质分析方法的重大变更,需提供支持变更的研究信息,评估方法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时,采用变更前、后方法对安全性研究批次重新测定,评估杂质限度的合理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S.5 对照品/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自制对照品建议提供来源、制备或纯化方法、必要的结构鉴定、标化方法和标化结果。对于外购对照品,需说明来源并提供说明书和批号。/pp style="text-indent: 2em "S.6 包装系统/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现采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前期相比如有重大变更,需详细说明。/pp style="text-indent: 2em "S.7 稳定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形式提供迄今获得的支持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列明稳定性批次的批号、批量、生产地点、生产日期、所用工艺(可以代号表示),各稳定性研究使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编号或版本号表示)。提供关键项目(如有关物质等)的代表性图谱(如起点、已完成最长时间点、质量发生明显变化的时间点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稳定性数据进行总结,可结合强制降解试验对于可能的降解途径进行讨论。/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基于稳定性研究结果,说明拟定的有效期/复验期和贮存条件。如未规定有效期/复验期,应承诺制剂生产前对原料药重新进行检验。/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确保NDA阶段获得足够稳定性数据,建议提供正式稳定性研究方案。/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制剂/pp style="text-indent: 2em "P.1 剂型及产品组成/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列表方式提供Ⅲ期临床样品单位剂量的处方组成,明确辅料名称、用量、功能及其执行标准。如用到预混辅料需明确其组成,对于包衣材料和胶囊壳尽可能明确其组成。对于制剂中用到但最终去除的成分,也需列出。如附带专用溶剂,需按照上述要求提供其组成。/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特殊制剂(比如用到特定给药装置的吸入制剂、鼻喷剂等),Ⅲ期临床样品处方和给药装置应与商业化产品保持相似。/pp style="text-indent: 2em "P.2 产品开发/pp style="text-indent: 2em "简要描述剂型、规格、处方、工艺开发过程。/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发生药包材相互作用风险高的制剂(如吸入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以及口服溶液等),需提供必要的相容性研究信息(如可提取物、浸出物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需要临用现配制的产品,需提供相关的稀释配伍稳定性研究信息以及配制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用药,药品成分、剂型和给药装置(如有)应安全,并适用于该特定人群。/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与Ⅰ/Ⅱ期临床样品相比,如剂型、处方、规格发生了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特性(如引起杂质谱的改变、影响到体内行为等)的重大变更,需说明具体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并注意评估风险,视风险程度对变更前后样品开展适当的体外和/或体内桥接研究。/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与Ⅰ/Ⅱ期临床样品相比,如生产工艺发生了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特性的重大变更,需说明具体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并注意评估风险,视风险程度对变更前后样品开展适当的体外和/或体内桥接研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无菌制剂,如灭菌工艺发生变更,需对变更的合理性进行说明。/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 生产/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1 生产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列明所有与Ⅲ期临床样品生产(包括生产、包装、检验放行)相关的厂商名称及完整地址。如涉及多个生产厂,还需列明各生产厂的职责。/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2 批处方/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Ⅲ期临床样品批处方(如可能,注明批量或批量范围),列明各成分名称、用量。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需列出。/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3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Ⅲ期临床样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工艺描述,以及相关的过程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采用了非常规生产工艺,需详细描述。/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无菌制剂,需提供较为详细的灭菌工艺及过程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已确定生产的关键步骤,需提供关键步骤的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如已对制剂中间体进行控制,需提供其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制剂中间体,如需贮存,需明确贮存条件和可贮存时间,必要时提供支持性研究结果。/pp style="text-indent: 2em "P.3.5 工艺验证/评价/pp style="text-indent: 2em "通常不需要提供工艺验证信息。如采用非常规生产工艺,需提供足够的信息评估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其中,如采用非常规灭菌工艺,需提供足够的信息评估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pp style="text-indent: 2em "P.4 辅料控制 /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所用辅料执行药典标准,需列明生产商、基本信息(如型号、来源、组分等)、具体执行的药典标准(比如中国药典Ch.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日本药典JP等)。如所用辅料执行其他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需列明具体标准,描述主要项目采用的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国内外制剂中尚未使用过的全新辅料,应按照关联申报要求提供相关信息或者进行关联申报。/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人源/动物源性辅料,应声明无安全性风险(如TSE/BSE及其他病毒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 质量控制 /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1 质量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形式提供制剂的放行标准及货架期标准(如适用),包括检测项目、方法(可仅列明方法种类,如HPLC法)、暂定限度。/pp style="text-indent: 2em "通常,检测项目至少应包含鉴别、降解产物和含量测定。此外,还应包含针对剂型的特定检查项目和限度要求(如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检查等;注射剂的pH值、细菌内毒素和无菌检查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附带专用溶剂,需提供专用溶剂的质量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2 分析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具体分析方法(如采用色谱方法,需明确色谱条件)。/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方法学验证结果,需提供典型图谱。如选择药典方法,需提供药典方法适用性确认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4 批分析/pp style="text-indent: 2em "更新批分析汇总,包括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批次(必要时)、Ⅰ/Ⅱ期临床样品批次、稳定性批次以及可代表Ⅲ期临床样品的批次。需注明批号、批量、处方工艺(可以代号形式提供)、生产地点、生产日期、用途、分析方法(可以编号或版本号形式提供)、控制限度以及实测结果。/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可代表Ⅲ期临床样品批次的检验报告。/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5 杂质/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制剂中存在但未涵盖在S.3.2项下的杂质信息,包括杂质名称和/或代号、结构、降解途径、安全性支持限度等。对于结构尚未阐明的超过鉴定限度的杂质,也需提供相对保留时间、是否在标准中作为特定杂质控制、安全性支持限度等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说明可能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检测项目和可接受限度的设定依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不制定针对剂型的常规检查项目,需说明其合理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说明相对于Ⅰ/Ⅱ期临床标准,Ⅲ期临床质量标准变更的内容。如涉及质量标准放宽(比如删减检查项目、放宽限度要求),需提供变更原因以及变更依据。如研究进程中涉及方法重大变更,需提供变更前后必要的支持性研究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P.6 对照品/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自制对照品建议提供来源、制备或纯化方法、必要的结构鉴定、标化方法和标化结果。对于外购对照品,需说明来源并提供说明书和批号。如S.5中已涵盖,可不重复提供。/pp style="text-indent: 2em "P.7 包装系统/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供Ⅲ期临床样品采用的包装系统(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以及具有功能性的外包装)以及执行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高风险制剂(如吸入制剂、注射剂及眼用制剂等)采用的包装系统,需提供所有组件的生产商、执行标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新材料、新结构、新用途的药包材,需按照关联申报要求提供相关研究信息或进行关联申报。/pp style="text-indent: 2em "P.8 稳定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表格形式提供迄今获得的支持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列明稳定性批次的批号、批量、生产地点、生产日期、处方工艺(可以代号表示),各稳定性研究使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编号表示)。提供关键项目(如有关物质等)的代表性图谱(如起点、已完成最长时间点、质量发生明显变化的时间点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基于药物特点,可能需要提供高温、高湿、光照、氧化以及低温/冻融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临床样品的贮存条件、拟定的有效期和有效期延长计划。/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临床中需稀释配伍使用的产品,需提供稀释配伍稳定性研究信息;对于多剂量包装(口服固体制剂除外),需提供必要的包装开启后稳定性研究信息。此部分信息应能支持临床方案中的用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确保NDA阶段获得足够稳定性数据,建议提供正式稳定性研究方案。/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安慰剂/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临床试验方案中涉及使用安慰剂,需按以上要求提供安慰剂的生产厂、处方、生产工艺(需关注同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的差别)、质量控制(质量标准中至少应包括一项可明确区别临床试验药品和安慰剂的检测项目)、包装系统以及必要的稳定性研究信息。提出安慰剂的贮存条件、有效期和有效期延长计划(如适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直接采用上市产品作为安慰剂的(如0.9%氯化钠注射液),无需提供额外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照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临床试验方案中涉及使用对照药,根据临床方案要求需对上市产品进一步处理的(如再包装),需提供必要的处理信息、质量研究及稳定性信息,原则上应保证处理对产品质量无负面影响。直接采用上市产品作为对照药的,无需提供额外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名词解释/pp style="text-indent: 2em "1.重大变更:研究进程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到安全性或体内行为的变更,示例如下:/pp style="text-indent: 2em "(1)原料药生产方式的改变,比如从发酵提取变为化学合成。/pp style="text-indent: 2em "(2)对于化学合成药物,原料药合成路线或关键纯化工艺的改变(如涉及成键反应的物料变化、最后一步反应及/或结晶步骤所用溶剂的改变、导致杂质谱变化的变更)/pp style="text-indent: 2em "(3)对于发酵和提取工艺制备药物,可能影响到原料药质量的发酵工艺和提取工艺的变更,比如菌种改变、影响到杂质清除的改变。/pp style="text-indent: 2em "(4)原料药或制剂灭菌方法的改变。/pp style="text-indent: 2em "(5)影响到制剂质量的制剂工艺变化,比如干法制粒变为湿法制粒。/pp style="text-indent: 2em "(6)影响到制剂质量的处方变化。/pp style="text-indent: 2em "(7)剂型改变。/pp style="text-indent: 2em "(8)质量标准限度放宽、检查项目删减、关键质控项目分析方法显著改变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9)影响到制剂质量(比如定量准确性、递送剂量)的包装系统的改变。/pp style="text-indent: 2em "2.非常规生产工艺:应结合原料药的性质、制剂的性质以及工艺自身特性等来确定是否为非常规生产工艺。示例如下:/pp style="text-indent: 2em "(1)特殊制剂的生产,比如:①定量吸入至肺部的气雾剂和粉雾剂;②非均相无菌制剂;③缓释制剂;④载药量低于2%的固体制剂。/pp style="text-indent: 2em "(2)在常规工艺中引入某些新技术。/pp style="text-indent: 2em "(3)特殊工艺和复杂工艺,比如微片制备、干压包衣。/pp style="text-indent: 2em "(4)非常规灭菌工艺,比如:①采用非药典收载的湿热终端灭菌条件;②采用辐射剂量低于25 KGy的辐射终端灭菌。/pp style="text-indent: 2em " /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参考文献/pp style="text-indent: 2em "1. EMA,2016,Guideline on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quality documentation concerning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 in clinical trials (draft)./pp style="text-indent: 2em "2. FDA,2003,Guidance for Industry INDs for Phase 2 and Phase 3 Studies 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 Controls Information./pp style="text-indent: 2em "3. FDA,1995,Guidance for Industry Content and Format of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s(INDs)for Phase 1 Studies of Drugs,Including Well-Characterized,Therapeutic,Biotechnology-derived Products./pp style="text-indent: 2em "4. FDA,2008,Guidance for Industry CGMP for Phase 1 Investigational Drugs./pp style="text-indent: 2em "5. EMA,2014,Guideline on process validation for finished products information and data to be provided in regulatory submissions./pp style="text-indent: 2em "6. ICH,2014,M7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DNA Reactive (Mutagenic)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o Limit Potential Carcinogenic Risk/pp style="text-indent: 2em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2015年第3号通告/pp style="text-indent: 2em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34号)/pp style="text-indent: 2em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包材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55号)/pp style="text-indent: 2em "附件: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84a0db7d-d2ca-4813-96b9-b4d138ef2df8.doc"《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doc/a/p
  • 于吉红院士获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全球仅12位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遴选出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吉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于吉红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2017年7月14-19日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IUPAC第46届学术大会上进行。于吉红院士  于吉红院士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工作,并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特别是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她创建了限定禁区设计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解决了特定孔道结构设计的难题,预测了分子筛的可能结构,发现并提出了判断分子筛结构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间距规则 提出了基于模板诱导、杂原子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特定孔道结构多孔晶体材料的若干新途径,合成出JU(吉林大学)系列50余种在不对称催化和大分子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手性孔道和超大孔道等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其中多种新型分子筛被国际分子筛协会收录、命名。近年来,面向环境和能源的重大需求,于吉红院士还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于吉红于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大学科协主席。现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Chem. Sci.副主编、国际分子筛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在能源、环境和先进材料领域的应用。迄今,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主编著作4 部、合作出版著作3 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全球华人无机化学“Bau Family Award"、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负责人。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于1919年在法国巴黎成立。其工作主要包括对全球化学和化学工作者制定必要的规则和标准,如化学元素的确认与命名,物质量的定义、测定方法和认定,化合物的命名法则,乃至化学工作者应遵守的科学道德准则和化学教育标准等 促进各国化学工作者间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年轻的化学工作者 普及化学知识 开展化学安全教育 促进化学科研成果为人类福祉服务等。  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于2011年发起设立的一个国际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工程师。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不接受个人申请,需由3位知名学者独立提名并推荐获奖人。评奖委员会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被提名人在化学基础研究或化工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或在化学科学领域展示的突出领导和管理才能,进行最终评选。
  • 12位!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出炉
    近日,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同行评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授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桂敬汉等12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授奖名单  (按姓名拼音排序)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最早设立的学术奖励。主要授予在化学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或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的4-5月是启动推荐/申请的窗口期。截止至2020年已有340人获得此奖。  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于今年4-7月启动推荐、申请,历时两个多月的推荐、申请期,收到了来自全国五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百余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申报。经函评和会评两轮评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考虑申请人数的增加,为倡导化学转型,鼓励青年化学工作者多做开创性、原创性研究,多做有用的、实用的化学,适当扩大奖励名额,共产生12位优秀获奖者。中国化学会将于2021年4月在珠海举办的第32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举办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发奖励证书。  获奖者及其成果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桂敬汉  授奖理由  发展高效合成策略实现多个甾体和萜类天然产物的简洁合成,为天然产物官能团的选择性引入及核心骨架的精准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桂敬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之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三年的博士后研究,2016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自独立工作以来,主要致力于天然产物合成研究,通过发展新的化学转化以及仿生、发散式和统一式等合成策略实现了多个复杂甾体和萜类天然产物的简洁高效合成,为天然产物官能团的选择性引入及核心骨架的精准构建提供了新颖高效的方法,为相关天然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关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曾获得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EurJOC Lecture Award和菁青化学新锐奖。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韩达  授奖理由  发展了基于核酸计算的分子测量分析新技术,实现了临床样本中多种疾病的早期、精准的分子诊断。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韩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之后在美国Intel公司担任制程研发工程师。2018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担任研究组长开展独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分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致力于利用核酸分子工程技术,整合核酸分子的调控与计算功能,设计并构建核酸分子器件与分子电路,揭示其功能多样化和智能化,应用于解决细胞分析与疾病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中难点问题。曾获得2020年“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中国区科技创新35人”。  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 洪鑫   授奖理由  研究碳杂键活化的微观机理和调控因素,发展活性与选择性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为惰性化学键活化转化的精准设计提供了机制模型和智能方案。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洪鑫,浙江大学化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之后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惰性化学键活化转化的机制研究与基于机器学习的合成反应精准设计。研究了一系列惰性化学键活化转化的基元过程,建立了碳氧键、碳氮键等碳杂键活化反应的机理模型,阐明了相关转化中活性和选择性的控制因素,发展了基于反应机制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为合成化学的精准设计提供了新策略。担任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李立博  授奖理由  在新型多孔材料制备、功能化及能源气体分离方面取得系列研究突破,助力我国石油化工绿色转型发展。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李立博,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2016-2018年,赴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陈邦林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底,归国回到太原理工大学开展科研工作,破格晋升为教授。一直致力于新型多孔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以及能源气体分离相关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了以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低碳烃高效分离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乙烷-乙烯吸附反转”,通过对乙烷/乙烯混合物的一步分离得到聚合级乙烯。可以定向调控MOF孔径尺寸,完成了对丙烷/丙烯混合物的高效动力学分离。构建了新型柔性-刚性MOF,实现了丙烯中极低浓度丙炔的深度净化,为丙炔的高效分离开辟了新的理论思路。荣获山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等奖(1/5),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等学术奖励。  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 刘志博   授奖理由  在核药物及其驱动的活体化学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刘志博,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副主任。201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4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得放射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回国开展科研工作。立足国产加速器和自研设备实现了Ac-225、Y-86等紧缺生物医用核素的国内首次制备,推动了若干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发展了核药物驱动的活体化学,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核辐射驱动的活体剪切化学,解决了组织选择性药物可控释放和蛋白定点激活的难题。曾获国际中子俘获治疗学会Fairchild Award,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等奖励,以及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陆达伟   授奖理由  提出借助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的细颗粒物溯源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不同环境体系中典型细颗粒物的溯源研究。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陆达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环境细颗粒物溯源研究,建立了复杂环境样品中Ag、Si、Fe、Cu等系列同位素指纹的高精准分析方法,发现纳米颗粒物在自然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现象(该发现被写入经典版的同位素化学教科书《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第八版)),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指纹在内的多维化学指纹技术实现环境和人体中的超细颗粒物的识别和溯源,为PM2.5的管控和其全身性健康影响的评估提供了关键数据。任《环境化学》青年编委。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奖项。  厦门大学教授 汪骋   授奖理由  发展金属有机单层MOL二维材料,表面精准组装提升光催化效率。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汪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2013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于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回国至厦门大学开展科研工作。汪骋教授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基于“金属有机单层” (Metal-Organic Layer=MOL) 的(光)催化剂。系统研究了MOL的生长规律,发展了在溶液中制备MOL的方法。进一步,仿造叶绿体,在MOL的表面精准组装高效光催化所需的 “光收集网络”、“电荷分离中心”、“催化中心”等功能组分,加快能量、电荷、反应物/产物的传递,减缓电荷复合,提升了光催化反应的效率。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利用该类材料开展膜分离、生物检测、异相催化等研究,并发展连续流反应器优化该类材料的生产。曾获得美国化学会无机化学青年化学奖、厦门市杰出青年人才、厦门大学萨本栋奖教金等多项奖励。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凯丰  授奖理由  发展了无机半导体/有机分子界面电荷与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新方法,发现了一系列高效光能转换新机制。  个人成果主要简介  吴凯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材料物理学士学位 之后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从事无机异质结电荷分离的超快光谱学研究,2015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2015-2017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量子点光电器件。2017年入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组长。主要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解析低维量子限域材料及有机分子等的激发态动力学、界面电荷与能量转移机理,从而为高效率光能转化提供理论与机制层面的指导,并展示相关原型器件。2018年获美国化学会Victor K. LaMer Award。2019年获Chemical Physics 杂志Robin Hochstrasse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现任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杂志青年编委。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吴永真   授奖理由  提出基于辅助受体的有机敏化染料设计新模型,创造了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记录。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吴永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加入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主要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围绕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和稳定性强化,开展关键材料与器件结构设计,提出并发展具有普适性的 D-A-π-A 敏化染料设计新模型,实现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协同提升 发展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薄膜沉积新方法与界面材料,创造首个标准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记录。2017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先后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2016)、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等人才项目资助。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吴雨辰  授奖理由  发展了有机微单晶图案化加工方法,实现了高性能光电功能阵列器件的构筑。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吴雨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6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有机半导体微纳结构的阵列化制备与光电功能器件构筑。发展了液桥诱导组装技术,实现了形貌和尺寸可控的功能材料图案化组装,并制备阵列器件。研发出普适性图案化阵列加工设备,实现了包括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微纳米粒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图案化制备。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青年执行编委。  南京大学教授 应佚伦  授奖理由  发展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分析方法,为生物分子精准动态测量提供了新策略。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应佚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双聘PI。201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期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之后在华东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起任副研究员 2019年加入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研究,创新性地将界面动态电荷传递过程限域在单个纳米孔道内,在单分子水平上增强氧化还原瞬态电信号,发展了单分子电化学智能分析方法及阵列化测量系统。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2020年获RSC期刊Analyst “Emerging Investigator Lectureship”。  四川大学副教授 赵海波   授奖理由  发展了无传统阻燃元素高温自交联炭化阻燃新原理与新方法,为高分子材料绿色阻燃提供新思路。  个人及成果主要简介  赵海波,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本科及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4年起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工作,2017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开展科研工作。坚持致力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提出了无传统阻燃元素的高温自交联炭化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发展了应用量大面广的传统高分子泡沫塑料材料的高效凝聚相无卤阻燃与抑烟减毒新技术,发明了多种高性能火安全泡沫新材料,为解决阻燃领域难题做出了一些贡献,在国内外阻燃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全球首本电化学能源综述期刊将出版
    p  施普林格出版商近日与上海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将联合国际电化学与能源科学院(IAOEES)合作推出一本新刊《电化学能源评论》。该刊为英文季刊,由上海大学与国际电化学与能源科学院主办,施普林格出版。这将是全球首本专注于电化学能源的综述期刊。/pp  该刊物聚焦的电化学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主要包括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pp  《电化学能源评论》主要发表电化学能源领域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涉及电化学基础研究、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制氢与储氢、二氧化碳转化、电化学纳米材料、电化学能源工业前沿等主题。/pp  据介绍,该刊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正式出版,并将由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久俊和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担任联席主编。刊物的执行主编及副主编将由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的资深专家与学者担任。/pp  据介绍,目前,施普林格已与中国科研机构和学会合作创办了约130本学术期刊。/pp/p
  • 1119万!临沂大学2023年化学高水平学科建设仪器设备采购校银合作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DSM2023-41413项目名称:临沂大学2023年化学高水平学科建设仪器设备采购校银合作项目(41413)预算金额:1119.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30天内供货安装调试完毕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9月26日 至 2023年10月08日,每天上午8:3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6636号中海广场8楼805(山东三木招标有限公司)方式:线上获取招标文件。登录山东三木招标网(http://www.chinasanmu.com.cn),点击“报名系统入口”,注册(已注册的无需重复注册)、审核通过后招标文件将发送至所填电子邮箱(请务必保证邮箱填写准确)。未按上述要求登记备案及未登记备案但已获取招标文件的,登记备案均无效。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登记备案成功不代表评标现场通过资格审查。咨询电话:0531-81764009。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临沂大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联系方式:蔺老师;0539-725875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山东三木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6636号中海广场8层805室            联系方式:张瑶瑶 0531-82906138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瑶瑶电 话:  0531-82906138技术参数.pdf
  • 普林斯顿及输力强电化学测试技术应用介绍会上海站成功召开
    继5月8日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新产品交流会后, AMETEK公司科学仪器部5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教师活动中心再次举办了&ldquo 普林斯顿及输力强仪器电化学测试技术应用介绍会&rdquo 。 会议现场 会议当天,上海各个高校以及企业单位的几十位老师和同学冒着大雨前来会场,更可贵的是有不辞辛劳有来自南京的师生们,令人感动。 踊跃参会 会议就电化学测试技术的不同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由AMTEK科学仪器部的应用工程师,毕业于交通大学的黄建书博士进行以MODULAB为代表的输力强仪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配置及实例介绍;并对新产品PAR4000为代表的普林斯顿的仪器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特邀嘉宾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东教授介绍了微区扫描电化学的应用,并结合VersaScan微区电化学工作站的构造进行了细致讲解。 细致讲解 部分感兴趣的老师就具体的参数设置、拟合等问题在样机上进行了交流和实验,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体验仪器硬件软件的便利操作及友好界面。 动手实践 会议期间,AMETEK公司科学仪器部还对来参加的各位嘉宾进行了抽奖活动,奖品为500G移动硬盘,MP3和无线鼠标。最后,会议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下圆满完成。 喜逐颜开
  • 中国科大研制出全流程机器化学家 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
    机器人不仅能成为科学家的科研助手,还能成为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青年科研团队通过最新研发成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来自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的最新消息称,在该院“数据驱动的化学、材料和生物科学的机器科学家”青年团队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并已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这项“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人工智能机器化学家”的研究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家科学评论》(NSR)学术期刊发表。国际审稿人评价说,该成果的“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和智能化学大脑都是最先进的”“将对化学科学产生巨大影响”。业内专家认为,机器化学家的研究工作脱离了传统试错研究范式的限制,展现出“最强化学大脑”指导的智能新范式的巨大优势,引领化学研究朝着知识理解数字化、操作指令化、创制模板化的未来趋势前进,确立了中国在智能化学创新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据中国科大研究团队介绍,机器化学家平台实现大数据与智能模型双驱动下的化学合成-表征-测试全流程开发,在软硬件方面已全面超过欧美同类装置,作为唯一装载了计算大脑、理论模型和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智能平台,它具有更强的化学智能和广泛的化学品开发能力,目前已涵盖光催化与电催化材料、发光分子、光学薄膜材料等,且适用范围将随平台升级和拓展继续扩大。机器化学家平台可采用机器智能去查找和阅读文献,从海量研究数据中汲取专家经验,在前人知识与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说并制定实验方案;调度2台移动机器人和15个自主开发的智能化学工作站,完成高通量合成、表征、测试的化学实验全流程,且预留标准接口,具备可扩展性;通过配套的后台操作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并装载云端数据库,可实时调用和更新数据库信息;独有的计算大脑通过调用物理模型、理论计算、机器学习和贝叶斯优化,让智能模型融入底层的理论规律与复杂的化学实验演化,使机器科学家更加理解化学,更加擅长化学创造。中国科大研究团队科普解读说,化学研究的对象日益复杂化、高维化,传统的研究范式主要是依赖于“穷举”“试错”的手段。面对庞大的化学空间,配方和工艺的搜索常常止步于局部最优,无法进行全局探索。以潜力巨大的高熵(高复杂、高无序)化合物催化剂为例,其多种元素的高度无序混合带来高稳定性,也给人工试验找出最优配比带来极大挑战。获得最优配方需要遍历测试极其庞大的化学配比组合,目前仅限于对最多3种金属组合进行优化。而最新研制的机器化学家发挥其数据驱动和智能优化的优势,智能阅读1.6万篇论文并自主遴选出5种非贵金属元素,融合2万组理论计算数据和207组全流程机器实验数据,建立理实交融的智能模型,指导贝叶斯优化程序从55万种可能的金属配比中找出最优的高熵催化剂,将传统“炒菜式”遍历搜索所需的1400年缩短为5周。
  • LGC宣布收购LINK Technologies 成立全新核酸化学业务
    p  2017年6月19日,英国LGC公司宣布正式收购寡核苷酸合成专用试剂主要供应商LINK Technologies。LINK的产品由寡核苷酸组成,为企业、大学和商业研究部门以及生物技术行业的合同制造组织提供服务。/pp  收购后,LGC将其Biosearch寡核苷酸试剂组、Prime Synthesis CPG业务和LINK公司组合,成立全新核酸化学业务。该业务将隶属于Genomics部门,以LGC LINK品牌展开贸易。/pp  LGC基因组部总裁兼总经理Brian Kim表示:“我们很高兴将LINK产品的加入, LINK的产品是对LGC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二者的结合将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系列,增加供应链的安全性,并为客户带来业界领先的服务与支持。”/pp  LINK董事长Marc Lemaitre说:“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LINK已经在制造大量寡核苷酸合成试剂组合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这些试剂远销世界各地,我们的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当中。此次收购完成后,LINK将成为LGC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Biosearch和Prime-Synthesis共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国际寡核苷酸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LGC的产品和国际业务将与LINK的制造和客户支持能力完美契合,我们预计合并将使集团达到快速增长。”/pp  LINK Technologies 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格拉斯哥附近的贝尔希尔(Bellshill),现有员工21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15认证。 LGC将继续运营LINK位于Bellshill的工厂,提供其产品及服务。/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