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特征空间变化

仪器信息网化学特征空间变化专题为您整合化学特征空间变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学特征空间变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学特征空间变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学特征空间变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学特征空间变化话题讨论。

化学特征空间变化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新技术2:溴酚蓝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新技术2:溴酚蓝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新技术2:溴酚蓝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摘要:传统溴酚蓝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肉眼判断,采用CIE 1976(L*,a*,b*)色空间方法对溴酚蓝在不同pH环境进行了测量,发现其变色范围为pH 1.0~pH 11,超出传统范围,实现的数字坐标的颜色变化测量。关键词:溴酚蓝,CIE,色度值,数字化 前言传统指示剂颜色的突变确定依靠人眼,致使目前分析精度不高,滴定过程和终点用语言描述,不能精确的实现量值传递。对颜色变化的实际需要是变色范围更窄、更灵敏、更精确,克服人眼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对反应终点的判断偏差。溴酚蓝,别名是四溴苯酚磺酞。化学名称是3,3′,5,5′-四溴苯酚磺酞。英文名:Bromophenol blue;Albutest。分子式为C19H10Br4O5S,分子量670.02,CAS号115-39-9。浅黄色到棕黄色粉末,微溶于水(约0.4g/100ml),易溶于甲醇、乙醇和苯,可自由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形成溴酚蓝钠盐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422nm。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pH2.8~pH4.6(黄-蓝),用于非水滴定指示剂、蛋白电泳染色、病毒化验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261003_606838_2648817_3.jpg 图1. 溴酚蓝的化学结构式采用CIELAB色空间方法研究溴酚蓝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变色现象的文献未见报道。通过色空间方法,首次测定了溴酚蓝指示剂的L*、a*、b*等色度值参数,与pH值的对应关系,绘制出溴酚蓝指示剂变色的L*a*b*色空间色度学参数与pH值的关系图,找到了颜色突变的色度值对应参数,用实验数据证实其变色范围远远超出传统范畴。在公开的论文层面尚没有人对溴酚蓝指示剂的色度学特征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起步。 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0.5 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1%的溴酚蓝(1g溴酚蓝定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至100 ml。UV2600分光光度计,雷磁酸度计PHSJ-3F、光纤光谱仪、注射泵、电动搅拌器、测量容器。测量条件:光谱范围380 nm~780 nm,△λ5 nm,10 mm光程,CIE 1976(L*,a*,b*)色空间,D65,以水为空白。1.2 实验内容1.2.1 溴酚蓝指示剂溶液的吸收峰将溴酚蓝指示剂溶液滴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图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261003_606839_2648817_3.jpg 图1. 溴酚蓝指示剂在pH环境的吸收曲线图1显示,溴酚蓝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是不同的,分别有2个吸收峰。虽然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第一个吸收峰的位置发生变化,但第二个吸收峰的位置不变。说明溴酚蓝在不同pH值的溶液变色是430 nm附近的吸收峰发生变化引起的。1.2.2 溴酚蓝指示剂在不同pH值的色度值测定在不同pH溶液中,溴酚蓝指示剂的色度值变化见表1。表1. 溴酚蓝指示剂的色度值变化PHL*aba*b*0.0100.00.000.000.1100.0-0.02-0.010.2100.5-0.432.830.399.2-1.346.720.4100.0-1.227.410.599.8-1.499.370.699.5-1.6810.790.799.2-1.8312.060.899.0-1.9313.000.998.8-2.0513.861.098.6-2.1514.611.196.9[/alig

  • 【原创大赛】《指示剂6:乙氧基黄叱精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指示剂6:乙氧基黄叱精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新技术6: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CIELAB色空间颜色特征摘要:用CIE 1976(L*,a*,b*)色空间方法对乙氧基黄叱精在不同pH环境进行了测量,发现其变色点有8个,与文献记载有较大差异。用于指示的指标a*值、b*值、C*值、△E1、△E1-V可以作为变色的指标,发现在其在高pH环境有新的颜色变化,拟补了传统资料的不足。关键词:乙氧基黄叱精,CIE,色度值,数字化 前言 乙氧基黄叱精(Ethoxychrysoidine Hydrochloride)是常用指示剂,分子式C14H16N4O·HCl,分子量292.77,外观为为深红棕色或黑褐色粉末,在水或乙醇中溶解。pH变色域:pH3.5~ 5.5(红→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935_1722582_3.jpg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图1. 乙氧基黄叱精的化学结构式 采用CIELAB色空间方法研究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变色现象的文献未见报道。用色空间方法首次测定了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的L*、a*、b*等色度值参数,与pH值的对应关系,绘制出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变色的L*a*b*色空间色度学参数与pH值的关系图,为精确描述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变色特征奠定了基础。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 0.5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乙氧基黄叱精溶液(取乙氧基黄叱精0.1g,加乙醇溶解、定容至 100ml)。分光光度计,色度测量系统(自研)。1.2 实验内容1.2.1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溶液的吸收峰 将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溶液滴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表1、图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91607491323_01_1722582_3.jpg图1. 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在pH环境的吸收曲线 图2显示,乙氧基黄叱精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是不同的。当pH值增加时,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在pH1、pH2、pH3、pH4、pH5、pH6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依次是480nm、480 nm、475 nm、465 nm、450 nm、445 nm。其中在pH3以后至pH6期间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其变色阈值在该范围内激烈变化。pH6以后,即使pH增加,最大吸收峰也是445nm,最大吸收峰保持不变,说明分子结构在pH6以后已经保持稳定,不在变化。表1. 不同PH环境下乙氧基黄叱精指示剂最大吸收峰的变化 PH 波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45 1.12468 1.43217 1.40751 1.37924 1.23078 0.97832 1.32918 0.93405 1.19237 1.24271 0.94790 1.01212 450 1.21149 1.54126 1.49826 1.43608 1.23844 0.96863 1.31602 0.92405 1.17872 1.22770 0.93672 0.99734 455 1.28742 1.63532 1.57194 1.47602 1.22794 0.94405 1.28232 0.89929 1.14608

  • 【原创大赛】新技术3:二甲基黄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新技术3:二甲基黄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指示剂3:二甲基黄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摘要:用CIE 1976(L*,a*,b*)色空间方法对二甲基黄在不同pH环境进行了测量,发现其变色点有8个,与文献记载有较大差异。用于指示的指标a*值、b*值、C*值、△E1、△E1-V可以作为变色的指标,发现在其在高pH环境有新的颜色变化,拟补了传统资料的不足。关键词:二甲基黄,CIE,色度值,数字化 前言 二甲基黄(Dimethyl yellow)是常用指示剂,也称苏丹黄,油溶黄,甲基黄,奶油黄,溶剂黄,对二甲氨基偶氮苯。英文别名:4-(Dimeth ylamino)azobenzene,N,N-Dimethyl-4-(phenylazo)benzenamine ,N,N-Dimethyl-4-(phenylazo)aniline;Methyl yellow ,Butter yellow , Oil yellow 。分子式C14H15N3,分子量225.29,线性分子式C6H5N=NC6H4N(CH3)2,CAS号60-11-7。 固体外观为金黄色片状物,由苯胺与亚硝酸钠重氮化,再与二甲苯胺偶合而得。能溶于醇、苯、氯仿、醚、石油醚、强酸和油类,不溶于水。pH变色域:2.9(红)~4.0(黄),常用语测定游离盐酸、油脂的过氧化值中用作指示剂。经典资料中的颜色突变点依靠人眼确定,致使其准确性受到影响,滴定过程和终点用语言描述,不能实现精确的实现量值传递。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382_1722582_3.jpg 图1. 二甲基黄的化学结构式 采用CIELAB色空间方法研究二甲基黄指示剂在不同pH溶液中变色现象的文献未见报道。用色空间方法首次测定了二甲基黄指示剂的L*、a*、b*等色度值参数,与pH值的对应关系,绘制出二甲基黄指示剂变色的L*a*b*色空间色度学参数与pH值的关系图,找到了颜色突变的色度值对应参数。实验数据证实其变色范围远远超出传统范畴,色空间技术用于变色反应,可极大提高检测精度,实现量值溯源。 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0.5 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二甲基黄溶液(二甲基黄0.1 g,加乙醇溶解、定容至100 ml)。UV2600分光光度计,色度测量系统(自研)。测量条件:光谱范围380 nm~780 nm,△λ5 nm,10 mm光程,CIE 1976(L*,a*,b*)色空间,D65,以水为空白。1.2 实验内容1.2.1 二甲基黄指示剂溶液的吸收峰将二甲基黄指示剂溶液滴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表1、图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90214102581_01_1722582_3.jpg 图1. 二甲基黄指示剂在pH环境的吸收曲线 图1显示,二甲基黄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是不同的。当pH值增加时,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在pH1、pH2时,吸收峰的波长是510 nm;在pH3时,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最大吸收峰在480 nm;pH4以后,最大吸收峰在450nm左右不变,说明分子结构在pH3和pH4之间发生的变化已经趋于稳定,不在变化。表1. 不同PH环境下二甲基黄指示剂最大吸收峰的变化 波长PH4504805101 3.77635 2 2.78515 3 1.72642 43.03053 54.23431 62.12599 71.69417 82.59834 91.97875 102.92285 112.96589 [/

  • 【原创大赛】《新技术8:儿茶酚紫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新技术8:儿茶酚紫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指示剂3:儿茶酚紫指示剂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 前言 儿茶酚紫(Pyrocatechol Violet)是常用指示剂,也称邻苯二酚紫、邻苯二酚磺酞、邻苯二酚紫、邻苯二酚咪、兒茶酚紫、二茶酚紫、邻二酚磺酞,英文名:Catechol violet;Pyrocatecholsulfonphthalein;Pyrocatechimsulfonphthalein violed;Pyrocatechol Violet;Catecholsulfonphthalein。分子式C19H14O7S,分子量386.38,CAS号115-41-3。红棕色结晶粉末,有金属光泽。易溶于水和含水的醇中,微溶于冷无水乙醇,不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醚、苯、二甲苯),熔点185℃,溶解度(H2O)1 mg/mL,水溶液呈黄色稳定,但易被氧化剂氧化。用作络合滴定指示剂,特别是用作金属络合滴定指示剂(滴定铋、镉、钴、铜、铁、镓、铟、镁、铅、锰、镍、钍、锌;用于铋、硼、铬(III)、铜、铌、锑、锡、锆、钍的光度测定)。工业生产上是由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与邻苯二酚反应而得。其水溶液呈黄色,当酸度增加时则由黄变红,其水溶液在pH值1.5~7呈黄色,pH值7~9呈紫色,pH值9~11呈红紫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70043_1722582_3.jpg 图1. 儿茶酚紫的化学结构式1. 实验部分 0.5 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儿茶酚紫溶液(儿茶酚紫0.1 g,加乙醇溶解、定容至100 ml)。光光度计,色度测量系统(自研)。测量条件:光谱范围380 nm~780 nm,△λ5 nm,10 mm光程,CIE 1976(L*,a*,b*)色空间,D65,以水为空白。1.2 实验内容1.2.1 儿茶酚紫指示剂溶液的吸收峰 将儿茶酚紫指示剂溶液滴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表1、图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91714532813_01_1722582_3.jpg 图2. 儿茶酚紫指示剂在pH环境的吸收曲线 图2显示,儿茶酚紫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是不同的。当pH值增加时,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在pH1、pH2时,吸收峰的波长是510 nm;在pH3时,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最大吸收峰在480 nm;pH4以后,最大吸收峰在450nm左右不变,说明分子结构在pH3和pH4之间发生的变化已经趋于稳定,不在变化。表1. 不同PH环境下儿茶酚紫指示剂最大吸收峰的变化波长PH1PH 2PH 3PH 4PH 5PH 6PH 7PH 8PH 9PH 10PH 11PH 124500.876980.782051.490273.030534.234312.125991.694172.598341.978752.922852.965893.263804802.410231.852111.726422.284923.316821.480041.172041.822341.386252.115912.142422.401735103.776352.785151.664580.898921.233780.379810.285610.490930.364550.655730.655760.77114 1.2.2 儿茶酚紫指示剂在不同pH值的色度值测定 在不同pH溶液中,儿茶酚紫指示剂的色度值变化见表2。表2. 儿茶酚紫指示剂的色度值变化PHL*aba*b*C* H*0.0 1.00 0.00 0.00 0.000 0.000 0.4 [/t

  • 【原创大赛】《指示剂4:二甲基黄指示剂变色特征色空间方法的研究》

    【原创大赛】《指示剂4:二甲基黄指示剂变色特征色空间方法的研究》

    指示剂3:二甲基黄指示剂变色特征色空间方法的研究 该文即《指示剂3:二甲基黄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故略去重复内容。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略。1.2 实验内容1.2.1 二甲基黄测定的数据根据《指示剂3:二甲基黄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数字化特征》的相关内容,将测定数据汇总于表1.表1. 二甲基黄色度值的CIE 1976(L*,a*,b*)色空间的数据PHL*a*b*体积V C* H*△E1△E1-V△E2△E2-V△E3△E3-V0.44 100.41 0.83 -2.58 11.40 2.71 -1.26 2.74 24.06 0.00 0.00 18.88 165.58 0.46 100.18 2.35 -3.66 40.10 4.35 -1.00 4.35 10.86 1.87 4.67 20.23 50.44 0.56 99.84 3.69 -5.37 119.23 6.52 -0.97 6.52 5.47 2.20 1.85 22.17 18.59 0.66 100.00 3.12 -5.99 157.02 6.75 -1.09 6.75 4.30 0.85 0.54 22.60 14.40 0.76 100.00 2.58 -5.89 174.53 6.43 -1.16 6.43 3.68 0.56 0.32 22.36 12.81 0.85 100.00 2.40 -5.94 189.53 6.41 -1.19 6.41 3.38 0.18 0.10 22.37 11.80

  • 关于特征波长的变化?求大虾帮助!

    小弟近日做紫外分析,测试样品为萘,溶剂选择为二甲基亚砜,主要是比较一种吸附剂对吸附前后萘在溶剂中吸光度的变化。可是在实验中发现,在吸附前我做的溶液吸光度在特征峰值300nm处有一吸光度A,而吸附后我做出来的峰值却在323nm处,也就是说最高峰在吸附前后对应的特征波长发生了变化,而且,最高点的吸光度没有变化,甚至还高于A,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吗?是说明我的吸附剂没有效果吗?还是由于我配的溶液浓度太高,吸附剂太少,反映不出效果?还是因为有杂质掺入,不要管峰值,还是盯在300nm那里,虽然吸附后300nm处不是峰值,但是还是作为最后的结果来处理呢?

  • 【原创大赛】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

    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摘要:传统酚酞的变色范围是肉眼判断,采用CIE1976LAB色空间系统对其变色范围进行了标识,测量出其不同pH值变色值,绘出了pH值-CIE1976LAB色空间曲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手段。,关键词:酚酞,色度值,数字化,特征前言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建立被测定物之间的数学关系,一直是经典化学分析的重要应用。对指示剂变色的描述是“目视感受+语言描述”方法,受照明条件、背景亮度、溶液透射度及人视觉和心理的差异等影响,对颜色的判断有较大的离散性和随机误差。特别是人眼的进化缺陷,致使目前分析精度不高,滴定过程和终点用语言描述,不能精确的实现量值传递。对颜色变化的实际需要是变色范围更窄、更灵敏、更精确,克服人眼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对反应终点的判断偏差。CIE(ComnissionInternationale de I'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了CIE1976LAB色空间系统,为颜色的精确测量提供了支持和先例。就技术应用理论上来说,已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的准确性,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正式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测色标准。1987年我国发布的GB7921-87将CIE1976(L*,a*,b*)色空间作为国家标准。酚酞化学式为C20H14O4,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是最重要的酸碱指示剂之一。传统化学认为酚酞指示剂遇碱显示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显色。也有文献研究表明,酚酞在弱碱性及中性水溶性中无色,在弱碱性溶液中呈紫红色,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9.8,在强碱性溶液中也褪色。本文通过采用CIELAB色空间方法,研究了酚酞在不同pH溶液中的变色现象。通过[i]L[/i]*、[i]a[/i]*、[i]b[/i]*等色度值参数,首次测定了酚酞色度值与pH值的对应关系,绘制出酚酞变色的L*a*b*色空间色度学参数与pH值的关系图,找到了颜色突变的色度值参数,完成了颜色变化的数字描述方式。在公开的论文层面尚没有人对酚酞指示剂的色度学特征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起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代替传统的“目视感受→思维判断→语言描述”、实现颜色的“三维数字坐标”值奠定基础。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0.5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10%酚酞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水。UV2600分光光度计,雷磁酸度计PHSJ-3F(配pH三复合电极E-301-C)、Admesy hera光纤光谱仪(配卤钨灯光源)、注射泵(SP1-C1)、电动搅拌器JJ-1、测量容器(自制)。测量条件:光谱范围380 nm~780 nm,△λ5 nm,10 mm光程,CIE 1976(L*,a*,b*)色空间,D65,以水为空白。1.2 实验内容1.2.1酚酞溶液的吸收峰将2滴10%酚酞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溶液呈不同的粉红色。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图1。 [table][tr][td] [img=,690,36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251050_601702_2648817_3.png[/img] [/td][/tr][/table] 图1. 酚酞在可见光谱的吸收峰1.2.2在暗背景下的滴定误差采用暗光环境,以空白终点为终点颜色基准,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滴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数据见表1。表1. 暗光环境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table=559][tr][td] 色度值 [/td][td] 颜色基准 [/td][td] 1 [/td][td] 2 [/td][td] 3 [/td][td] 4 [/td][td] 5 [/td][td] 6 [/td][td] 7 [/td][td] 8 [/td][td] 标准偏差S [/td][td] 相对标准偏差RSD% [/td][/tr][tr][td] [i]L[/i]* [/td][td] 83.03 [/td][td] 93.52 [/td][td] 83.47 [/td][td] 91.90 [/td][td] 94.21 [/td][td] 91.79 [/td][td] 82.08 [/td][td] 86.38 [/td][td] 79.92 [/td][td] 5.6 [/td][td] 6.4 [/td][/tr][tr][td] [i]a[/i]* [/td][td] 39.03 [/td][td] 13.10 [/td][td] 35.29 [/td][td] 17.88 [/td][td] 12.04 [/td][td] 17.55 [/td][td] 40.61 [/td][td] 30.07 [/td][td] 45.65 [/td][td] 13.1 [/td][td] 49.3 [/td][/tr][tr][td] [i]b[/i]* [/td][td] -22.05 [/td][td] -7.55 [/td][td] -20.08[/align

  • 特征峰的保留时间一直变化

    特征峰的保留时间一直变化

    我最近需要用液相测定草甘膦,用外标法确定草甘膦的标准曲线。测定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峰(可能是草甘膦的特征峰)随着标准溶液的浓度增大保留时间也一直增大,最小时是5.9min左右,大的时候竟然达到了7.9min左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该特征峰的保留时间与有关文献中的记载相差较大。 液相测定新人,望高手多多指教,谢谢!下图两个分别是最小和最大保留时间的特征峰[img=,396,3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061359424146_7015_1786659_3.jpg!w396x300.jpg[/img][img=,351,28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061359444239_2871_1786659_3.jpg!w351x286.jpg[/img]

  • 特征浓度及标准测定范围的问题

    请教各位:我最近使用《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镉量的测定》(GB/T 5121.18-1996)。方法要求使用的仪器灵敏度达到“镉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34ug/mL”。大家知道,特征浓度是被测元素浓度C改变一个单位引起吸光度A的变化,即S=dA/dC.那么S应该是越大表示仪器会越适用,更灵敏。为什么我们的GB会要求“不大于”呢?而在EN10181(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测定铁中铅)的方法中,就要求特征浓度“better than 0.6ug/mL"第二个问题:GB/T5121.18-1996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铜及铜合金中镉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5%-1.5%(m/m)“即相当于5000-15000ppm。而我们经常测定的范围是几个至几十ppm的范围,请问这种情况我应如何处理?以上,请各位指教。

  •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PAN纤维在热稳定化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学结构,本实验讨论研究热稳定化过程中各种特征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他们的演变规律。为了消除环境中的氧对特征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选择在惰性气氛下对PAN纤维进行热处理。1、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的特征结构种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7_3043450_3.jpg图1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核磁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8_3043450_3.jpg图2 PAN分子链图1为经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过的PAN纤维的核磁谱图,对核磁谱图进行分缝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化学位移上的特征峰,每处特征峰所代表的不同位置的C原子如图中所示。28ppm处特征峰代表CH2,108ppm和115ppm处特征峰代表无氢C原子,136ppm处特征峰代表=CH-,150ppm处特征峰代表-C=N,155ppm处特征峰代表=C-N,164ppm处特征峰代表间位脱氢的-C=N。结合PAN分子链特征(图2),推断出在热稳定化过程中纤维中生成了以下几种化学结构。在热稳定化过程中氰基发生环化反应与相邻氰基连成环,也有可能与相邻氰基较远而不发生环化反应。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49_3043450_3.jpg 图3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中形成的化学结构仔细观察这几种化学结构,根据C与N之间的化学键以及周围的化学环境对其进行分类。将(a)(b)(c)三种化学结构归为一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C=C-C=N,因此称这类化学结构为共轭结构;(d)和(e)两种化学结构都含有-C=N且其间位未脱氢,称这两种化学结构为亚胺结构;(f)和(g)两种化学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C-N,因此称其为烯胺结构。2、惰性气氛下反应温度的确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0_3043450_3.jpg图4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PAN纤维DSC曲线表1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反应起始温度 升温速率(℃/min) 反应起始温度( ℃) 2 170.3 4 177.8 6 185.0 8 192.6 10 196.0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1_3043450_3.jpg图5反应起始温度与升温速率的线性关系图4为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的起始反应温度不同,这样我们表1中不同升温速率下DSC曲线中放热峰的起始反应温度,并以升温速率为横坐标、反应起始温度为纵坐标,得到图5,将图中的五个点进行线性拟合并利用倒推法可以得到,当升温速率为0时,起始反应温度为164.48℃,为了实验操作的方便性,选择170℃作为起始反应温度。 图6为PAN纤维在不同温度下处理相同时间的红外谱图。图中1450cm-1处吸收峰代表亚甲基,该亚甲基与碳氮键相连且亚甲基上面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氢较多,因此选择亚甲基作为判断化学反应变化的标志。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该峰逐渐红移,且逐渐变宽。将图6中的红外谱图进行分峰处理,可以得到图7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亚甲基特征峰的半高宽变化趋势。图7显示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亚甲基的半高宽逐渐变大,由于亚甲基周围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峰位红移,部分亚甲基周围化学环境变化峰位红移,而部分亚甲基未发生变化峰位未红移。图中亚甲基半高宽变化出现了两个转折点(190℃和230℃),说明PAN纤维中化学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因此,我们将各个反应温度定在190℃、210℃、230℃和2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1_567652_3043450_3.jpg图6不同温度下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3_3043450_3.jpg图7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红外谱图中CH2的半高宽变化3、惰性气氛下特征结构的形成过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4_3043450_3.jpg图8 PAN原丝与17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305_567655_3043450_3.jpg图9 170℃和19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与原丝红外谱图对比经过170℃热处理过的纤维谱图中2240cm-1所代表的氰基伸缩振动峰的强度降低,同时出现了1620cm-1所代表的C=N吸收峰,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PAN纤维中的氰基键断裂生成C=N;1450cm-1和1360cm-1两处吸收峰分别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吸收峰,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处吸收峰峰强逐渐靠近,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脱氢反应;同时代表C=C的吸收峰1580cm-1出现,也说明了PAN纤维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脱氢反应并生成了碳碳双键。由此我们推测在PAN纤维在170℃热处理温度下,氰基发生反应形成了亚胺结构,亚胺结构又脱氢形成了共轭结构。观察图9可以发现,经190℃热处理过的PAN纤维的红外谱图中出现了代表=C-N 的1150cm-1处振动峰,说明在190℃时PAN纤维中开始形成烯胺结构。亚胺结构与烯胺结构的元素组成相同,有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互变异构体,在热稳定化过程中两种结构发生了互变反应,为了明晰热稳定化过程中烯胺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将PAN纤维在190℃热处理不同的时间,将得到的样品进行

  • 色谱仪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 —— 信号变化特征与故障预判

    色谱仪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 —— 信号变化特征与故障预判

    [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色谱仪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font] [font=宋体]—— 信号变化特征与故障预判[/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概述[/font][/font][/align][font=宋体]色谱工作者在进行色谱故障诊断时,对于色谱仪输出的温度显示、流量显示、压力显示、检测器输出电平等信号的变化特点需要进行考察,用来判定色谱故障的大致来源,以缩小故障排查范围,以提高维修工作效率。[/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简介[/font][/align][font=宋体]色谱工作者在进行色谱故障诊断和维修时,对色谱输出信号(例如温度显示、流量显示、压力显示、检测器输出电压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考察,对提高工作效率将会有较大的帮助。需要考虑这些信号特征包括:信号变化速度、信号数值是否准确、信号变化频率(周期)、信号变化幅度、信号变化方向。[/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一、[/font] [font=宋体]信号变化速度。[/font][/font][font=宋体]温度信号:[/font][font=宋体][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的温度信号是不能发生瞬变的,尤其是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由色谱仪的结构可以知道,进样口和检测器一般由具有一定体积的金属块和保温材料组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它们的温度上升和下降速度比较慢。如果在色谱仪运行时观察到某个色谱部件温度发生了瞬间变化[/font][font=宋体]——例如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1s[/font][font=宋体]内升高或者降低几十℃——色谱工作者应该作出故障原因预判,色谱系统应该存在硬件故障,温度传感器或者传感器的工作线路出现故障。[/font][/font][font=宋体]压力流量信号:[/font][font=宋体]色谱仪的压力(流量)信号,一般情况下不能发生瞬间变化,仪器运行期间观察到高速的压力(流量)数值变化,一般与硬件故障有关。但是存在真实流量(压力)较快变化的可能性,例如系统流量控制器工作异常。[/font][font=宋体]检测器输出:[/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检测器输出信号(电压、频率、电流)具有定的变化速度,才可以形成正常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对称性的色谱峰。如果色谱峰或者基线信号中存在变化速度异常高的电信号,一般与电气故障、电气干扰或者检测器内高速运行的固体颗粒杂质有关,如图[/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所示。[/font][/font][align=center][img=,226,17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062159231678_3558_1604036_3.jpg!w339x269.jpg[/img][font=Calibri]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1 [/font][font=宋体]高速信号[/font][/font][/align][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二、[/font] [font=宋体]信号数值是否准确[/font][/font][font=宋体]温度信号:[/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色谱仪明显错误的温度显示数值,可能与仪器硬件故障有关。例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开机显示柱温[/font][font=Times New Roman]500[/font][font=宋体]℃,或者柱温显示与实际真实数值差异较大(例如柱温显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font=宋体]℃,但实际柱温仅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宋体]℃),常见原因是温度传感器损坏或电路故障。[/font][/font][font=宋体]压力(流量)信号:[/font][font=宋体]色谱仪压力(流量)显示数值与真实值不同,这种故障较为隐蔽,可以通过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异常变化被识别到。目前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较多采用电子流量控制器,长期工作后可能存在零点漂移、传感器故障或其他电气故障,造成压力(流量)显示数值明显发生偏差,建议采用流量计或者压力计做进一步确认。[/font][font=宋体]三、信号变化的频率(周期)[/font][font=宋体]温度信号:[/font][font=宋体]如果色谱仪的温度显示出现振荡现象,需要考虑温度振荡的周期,一般情况下信号变化的周期较长,例如几十秒或者十几秒,一般与部件的保温状态、温度传感器的特性、色谱仪温度控制系统、电源系统、降温控制单元的故障有关。高频变化的温度信号,与仪器硬件故障有关。[/font][font=宋体]压力(流量)信号:[/font][font=宋体]变化较为缓慢的压力(流量)信号,常见的变换周期为几秒至十几分钟,一般需要首先考虑气源是否存在不稳定现象。如果压力(流量)信号变化频率较快,可能与电子流量控制工作异常、色谱仪内部存在堵塞有关。[/font][font=宋体]检测器信号:[/font][font=宋体]检测器信号直接表征物质由检测器流出速度,一般不可能出现频率极高的电气信号,如果观测到此类信号,一般与系统电气故障有关,与检测器污染或者漏气无关。[/font][font=宋体]外围电气设备干扰造成的信号,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例如质量不良的空气(氢气)发生器。[/font][font=宋体]四、 [/font][font=宋体]信号变化幅度[/font][font=宋体]温度或压力(流量)信号:[/font][font=宋体]正常情况下,温度、压力(或流量)在较短时间内的变化是连续的,不可能存在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如果在色谱仪工作过程中出现大范围的温度显示变化,可能与硬件故障有关。[/font][font=宋体]检测器信号:[/font][font=宋体]由污染、泄漏等问题造成的检测器信号幅度变化一般是随机的,即信号大小无明显规律,如果出现信号变化幅度较为固定(很多情况下频率也比较固定),故障原因可能与色谱仪硬件故障或者电气干扰有关。[/font][font=宋体]五、 [/font][font=宋体]信号变化方向[/font][font=宋体]检测器信号:[/font][font=宋体]一般情况下,污染或者泄漏造成的色谱仪干扰信号,总体是单向的,可以大体视为一系列强度较低且强度不同色谱峰的加和。[/font][font=宋体]如果出现单向的检测器干扰信号,一般情况下与检测器内固体颗粒流出有关,例如来自气源的颗粒、色谱柱的固体脱落物或者检测器内颗粒。[/font][font=宋体]如果出现双向的检测器干扰信号,一般与电气故障有关,例如接地不良、接触不良、电气干扰等。[/font]

  • 科学家首次证实烟草导致化学变化可增加患癌基因活性

    香烟留给你的绝对不止衣服和指甲上的呛人气味。一项新的研究找到了有力证据,表明烟草的使用能够在化学上改变和影响那些已知可以增加罹患癌症风险的基因的活性。这项研究或许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工具,用以评估吸烟人群的癌症风险。  脱氧核糖核酸(DNA)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能够影响基因功能的化合物可以与我们的遗传物质结合,从而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这些所谓的后天修饰能够影响各种各样的特征,例如肥胖和性取向。科学家甚至已经确定了吸烟人群基因的特定表观遗传模式。然而,由于没有发现修改后的基因与癌症任何直接联系,因此科学家并不清楚这些化学变化是否增加了罹患癌症的风险。  在发表于《人类分子遗传学》杂志上的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374名个体的血细胞后生特征,这些人都参与了一项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EPIC是一项目的在于搞清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与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发病率之间联系的大型研究。其中有一半受试者在第一次加入这项研究的5到7年后患上了结肠癌或乳腺癌,而另一半受试者则依然保持健康。  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人类遗传学家James Flanagan率领的这一研究团队,在那些作为“烟民”的研究受试者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后生足迹”。与那些从未吸烟的人相比,这些人在其DNA的20个不同区域中具有更少的被称为甲基组的化学标记,后者是后生变化的一种常见类型。当研究人员将这项分析延伸到暴露在烟草烟雾下的一组单独病人和小鼠后,他们将后天修饰的范围缩小到之前被认为与癌症有微弱联系的4个基因的几个位点上。Flanagan 指出,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增加这几种基因的活性。他说,尚不清楚为什么增加这些基因的活性能够导致癌症,但未曾患癌症的人通常不携带这些修饰。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Robert Philibert指出,这项研究第一次在一种癌症基因的后天修饰与罹患这种疾病的风险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海德尔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Lutz Breitling强调:“据我所知,之前还没有一项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从最初的发现到重复实验证据。”  这项研究可能为评估吸烟人群的癌症风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Flanagan表示:“之前有关吸烟的研究经常会要求人们填写问卷表……这里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误差。”他说,新的研究使医生们只需简单对人们的DNA进行后生分析便将量化一个人的患癌风险成为了可能。  来源:中国科学报

  • 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对饱和烃的气相色谱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

    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对饱和烃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 原文:邹宇峥 蔡元明  岩石抽提物和原油中饱和烃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特征是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者最为基础的研究依据。但是,无论是提供这些研究依据的实验人员还是应用这些研究依据的地球化学工作者或石油地质工作人员普遍地会忽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不同进样方式(分流与无分流,以及分流时的不同分流比)对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化指标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饱和烃系列标样(nC9、nC11、nC13、nC15、nC17、nC19、nC21、nC23、nC25、nC28、nC30)和典型的实际饱和烃样品在不同进样方式下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及相关地化指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 不同进样方式对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布特征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主要表现在分流方式下饱和烃中低碳数正构烷烃轻组分不同程度的丧失,即所谓的“歧视现象”,使色谱分布形态完全改变,甚至包括主峰碳的改变;② 正构烷烃标样的结果:如果假定无分流方式下,所有样品全部进入到毛细色谱柱中。并以它为标准,以碳数作为横坐标,分流方式下各种不同分流比实验所得到的不同碳数饱和烃的含量都与无分流方式实验的对应碳数的含量相比所得到的比值作为纵坐标(图1),可以看到:分流比越大,所得到的轻组分相对含量越低,从而导致重组分含量的相对增加;如果均以最大碳数为标准,对数据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其差别将会更显著地表现出来(图2):分流比越大的曲线越远离无分流方式的直线;③ 实际样品的结果:与正构烷烃标样的结果几乎一样,只是低碳数区域有反常现象(图3、图4)。可能的原因:在实际样品中,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含量很低,瞬间汽化所造成的“歧视现象”不仅与宽沸程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有关,还与各组分的实际含量有关。即,高含量轻组分将优先被“歧视” ,低含量轻组分的“歧视现象”不如高含量轻组分的“歧视现象”明显;④ 相关地化指标的影响:Pr/Ph值在各种进样方式下的变化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4.54%。解释:对于沸点相近的组分,“歧视作用”的影响程度也相近。另外,无分流方式下的(ΣnC21-) / (ΣnC21+) 值为4.824, 而分流比为50:1时的(ΣnC21-) / (ΣnC21+) 值为2.287,相差了两倍多,这一影响是决对不能忽视的;⑤ 本文同时也做了特大分流比(100:1、200:1)的实验,在如此大的分流下,其实验数据与无分流方式相比,无上述规律可寻,有很大的随机性。解释:在进样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特大分流比时,进入到色谱柱中的样品只有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和二百分之一,瞬间汽化所造成的样品不均一性的可能性极大,进入到色谱柱中的样品已经完全和实际样品的真实组成大相径廷;因此,数据提供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大分流比做色谱实验,最好使用无分流进样方式。研究者在利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数据时,首先必须注意到色谱所采用的分流方式。不同进样方式下,色谱数据的某些地化指标,如(ΣnC21-) / (Σn C21+),是没有可比性的,绝对不可以混用。而对于另外一些地化指标,由于与指标相关的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由不同进样方式导致的“歧视作用”程度接近,进样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同时建议新的饱和烃[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国标方法应该对分流比进行统一规定,最好统一规定使用无分流进样方式,以便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数据具有广泛的可比性。图1 系列正构烷烃标样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的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图2 系列正构烷烃标样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归一化后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图3 某实际饱和烃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图4 某实际饱和烃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在各种大小不同分流比时各组分含量与 无分流进样方式对应碳数含量的归一化后的相对值对比图(SP代表无分流)   摘录:四海男儿(发表时间:2002-2-5 23:28:13)

  • 特征X荧光之俄歇电子篇 可能理解不透彻 请大家指教

    [size=18px]前几天在重新温习X荧光知识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字-俄歇电子,这个名称还就在我的脑子中挥之不去了,当时一时间想不起什么才是俄歇电子,后来在网上查了查,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也看看我说的对不对,欢迎大家交流指教。一说到俄歇电子,我看到有的仪器是以根据俄歇电子能谱,来研究固体表面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等,所以我就对这一概念就更加好奇了。我查到俄歇电子能谱(Auger Electron Spectronmetry,简称AES)。首先先要明确的就是我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当X射线照射样品时,并非所有产生的空穴都会形成特征X荧光,就是我们之前举例说的跃迁-回迁-释放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空穴都会产生特征X荧光的,我的理解是当X射线照射样品时,如下图(特征X射线产生):[/size][img=,530,5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91439566241_1826_2645693_3.jpg!w530x519.jpg[/img][size=18px]当x射线照射样品后1号电子获得能量跃迁,出现空穴,2号电子进行空穴的填补,并释放特征X荧光,重点来了,在2号去补缺空穴时释放的特征X荧光恰好激发了3号电子,使之形成了新的空穴,这个被激发跃迁的3号电子就是俄歇电子。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请专家指教。同时也请大家帮我看看对不对,一起讨论下![/size]

  • 请教:TEM样品EDS分析的空间分辨率

    TEM样品一般很薄,通常认为元素分析的空间分辨率会非常高(与SEM上的EDS分析相比),那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束斑为1.5nm(Tecnai F20 STEM模式,Spotsize 6),样品厚度100nm,材质以二氧化硅为主,空间分辨率应该能达到多少?我经常能收集到离照射点10nm以上的物质的信号。还有,在做线扫描的时候,明明是很平整的界面,EDS的谱线反映出来也是个倾斜的变化趋势,而不是很陡峭的峰,过渡区超过10nm以上。我在半导体工厂工作,经常需要分清楚2~3nm的特征中是否含有氧,碳阿,甚至氮等元素的有无,。我配的是EDAX公司的超薄窗探头。

  • 常规近红外光谱成像分析中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有哪些?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宋体]1)[/font][/font][font=宋体]形状特征提取。形状是农产品非常重要的外观品质特征,可以通过几何参数法、边界特征法、不变矩阵法、傅立叶形状描述子法来计算和描述农产品形状的算子。[/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纹理特征提取。纹理特征反映了目标图像的空间拓扑关系。基于统计特性的灰度共生矩阵法([/font][font=Times New Roman]GLCM[/font][font=宋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纹理分析方法。其中,同质度、三阶矩、角二阶矩、熵和对比度共[/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个特征量常用来表示纹理特征[/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宋体]3)特征图像提取。如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图像计算、基于独立分量的特征图像计算等。[/font][/font]

  • 微生物对黑土添加麦秸后腐殖质结构特征影响的红外光谱研究

    引言  土壤有机质(SOM)是土壤中具有结构性和生物性的基本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条件,也是生命活动的产物。从化学本质角度,SOM中60%~90%为腐殖物质(HS),因此HS是SOM 研究的核心和主体。HS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含芳香环结构和脂族特征、新形成的一系列黑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准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形成与转化对土壤肥力、固碳和环境解毒均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微生物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合成以及养分元素的转化。HS的形成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过程,但不同微生物种类对土壤HS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目前还知之甚少,尤其是外源添加有机物料,经过微生物培养后,HS各组分的结构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更不得而知。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黑土添加麦秸后,接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混合菌)培养180d,针对土壤中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特征峰和吸收强度的变化,旨在探索微生物在HS形成方面的作用及其转化机理,为有效培肥土壤、增大土壤环境承载力、促进碳循环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保障。

  • 【讨论】三聚氰胺GCMS特征离子定性的疑问

    做三聚氰胺,国标中定性是说与标准品特征离子丰度差不超过20%,但我做标准曲线(0.05、0.1、0.2、0.5、1、2ug/ml)的特征离子丰度都有变化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丰度比都超过20%),请教对样品定性时该如何选择?

  • 【讨论】三聚氰胺GCMS特征离子定性的疑问

    做三聚氰胺,国标中定性是说与标准品特征离子丰度差不超过20%,但我做标准曲线(0.05、0.1、0.2、0.5、1、2ug/ml)的特征离子丰度都有变化的,请教对样品定性时该如何选择?

  •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在PAN纤维的热稳定化过程中,环境中的氧对特征结构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PAN纤维中的环化结构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氧气还可以促进辖内中更多环化结构的生成。1、 PAN纤维特征结构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将在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进行不同温度空气气氛的热处理,将得到的纤维进行核磁测试,如图1所示。观察图1中的核磁谱图,可以发现与环化纤维相比,145-170ppm之间的三个特征峰由原来的三个峰逐渐变成一个155ppm处尖峰,这是由于与150ppm和164ppm处特征峰相比,155ppm处特征峰强度逐渐增加,其峰型将其他特征峰掩盖。因此,将核磁谱图进行分峰处理,分析三处特征峰即他们代表的三种特征结构在氧化反应中的演变规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5_3043450_3.jpg图1环化纤维经不同氧化温度热处理后的核磁谱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在氧化处理过程中亚胺结构继续向其他结构转变,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转变的越多;而图中共轭结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烯胺结构结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说明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只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烯胺结构,而不再继续脱氢向共轭结构转变。与环化纤维对比,经过氧化热处理过的PAN纤维核磁谱图中出现了176ppm处特征峰,该特征峰代表C骨架上的C=O,说明环化纤维发生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了C=O。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6_3043450_3.jpg图217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7_3043450_3.jpg图3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三种特征结构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行为,观察图3中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13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没有变化,表明此处的C原子没有发生氧化反应,这与前面共轭结构含量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致,共同说明了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PAN纤维中亚胺不再向共轭结构转变,且共轭结构不会被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此处的C原子被氧化形成了羰基结构,也就是说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在空气气氛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相应的羰基结构,如图4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8_3043450_3.jpg图4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发生的的氧化反应2、 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特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9_3043450_3.jpg图5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5为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中出现了a和b两个放热峰,a峰代表在空气气氛下氰基发生的环化反应,b峰代表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而将经过惰性气氛热处理过的纤维进行空气条件下的热处理时,出现了图6所示的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0_3043450_3.jpg图6经惰性气氛不同温度下恒温热处理12h的PAN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DSC曲线中出现了除a和b两个峰以外的c峰,这个放热峰代表纤维中已经存在的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随着惰性气氛下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峰强度逐渐增加,a峰和b峰的强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PAN纤维中已存在的特征结构越多,代表这部分特征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的c峰强度也越来越高,而PAN纤维中未发生反应的氰基越来越少,氰基在空气气氛中发生的反应也较少,从而导致a峰和b峰强度的降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1_3043450_3.jpg图7特征结构含量和c峰峰面积与温度的关系PAN纤维中烯胺结构含量与c峰峰面积的关系作图(图7),可以看出,烯胺结构含量与Ac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PAN纤维中烯胺结构的存在对纤维氧化反应的放热有着较大的贡献。而且烯胺结构(-CH2-C=C-NH-)中CH2上的氢很活泼,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因此可以认为与其他特征结构相比PAN纤维中形成的烯胺结构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3.2.3小结在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中共轭结构不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结构。将充分环化的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在氧气的促进作用下,亚胺结构不会脱氢生成共轭结构,而是向烯胺结构转变,且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转变的越多。将在惰性气氛下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得到的PAN纤维进行空气气氛下的DSC分析,通过对氧化反应放热量和特征纤维的结构含量变化的关系,认为烯胺结构比其他特征结构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 甲醇拉曼标准特征峰

    请问哪边有甲醇等化学物质拉曼谱图的标准数据库呢,相对校正的仪器特征峰偏移进行一些实验,但是找不到化学物质的标准数据库

  • 征集 气相色谱有问题的特征基线图

    基线是检测器在没有进样时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般为噪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正常情况下在灵敏度不是很高时为一平直的线.但是不管进样品与否,仪器是否正常,基线都能反映很多问题,气相色谱特别征集特征基线图,做一个问题汇总,让我们看到此帖、看到类似的基线图,就能很快的解决问题。征集格式:1.上传图片2.问题描述3.问题解决过程(未解决的可以写 待解决)奖励:上图奖励5分,问题描述加2-6分,解决过程加5-10分! 参与讨论的除了加分奖励外,还有额外的悬赏奖励哟!你有图想跟大家分享吗?你有未解决的问题吗?赶快参与讨论吧~~~~~

  • 标准物质的特征

    标准物质的特征包括:(1)材质均匀是标准物质的首要条件。制备好的样品首先要经过均匀性检验。只有均匀性检验合格,才能进入定值阶段。并给出确保样品均匀的最小取样量。(2)定值准确、可靠是标准物质最主要的特征。(3)经过高水平的分析工作者在权威性实验室进行的测定,数据经过统计处理,确定其量值及准确度,此值称为“标准值”,要标注在标准物质证书上。 表3:一级与二级标准物质?(3)性能稳定。在制备标准物质时,应进行标准物质稳定性考查。由于贮存、运送或使用不当,都会影响其稳定性。生产供应者应提供该种标准物质使用的有效期限。在发布后,应不断跟踪核查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能。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发布停用通告或重新定值。(4)标准物质证书。每一标准物质必须配有标准物质证书,该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属性和特征的技术文件,也是标准物质的“身份证”。它由封面与说明两大部分组成。“封面”出示标准物质名称和编号、标准值和定值准确度、有效期限和研发部门;在“说明”部分,需简要介绍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查、正确使用、运送和保存方法,以及研制部门和人员等。标准物质只有具备以上特征,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标准物质与其他计量标准相比,有如下特点:(1)标准物质所保存或重现的量值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数量和形式无关。这是标准物质与实物量具(如,砝码、标准电阻等)的区别所在。(2)种类多。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测量过程的基体效应决定了标准物质的多样性。(3)实用性强。标准物质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用者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应用,便于估计实际测量条件下的不确定度。(4)适用性广。任何一种标准物质均可用于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的准确度,用于测量过程的质量保证,分析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计量仲裁等。(5)重现性好,易重复制备。

  • 计量文化的三个标志性特征

    计量工作历史悠久、与时俱进,同时也与质检各项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计量文化意义深远。个人之见,在文化层面,计量具有三个标志性特征:  第一,哲学特征  在此谈谈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其实,对立统一中矛盾的双方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转化,也就是引起质变;质变后又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发生新的量变,由此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轨迹,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由量变到质变,这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计量工作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检验、检测物质在量变过程中的量值。譬如,在贸易交接中是否缺斤短两;在定量包装中是否授予C标志等。另一个是看量值的变化是否引发或触及了质变,如燃油中所含辛烷的含量,牛奶中所含蛋白质的含量,棉花纤维的长度是否达标,这就由计量涉及质量。因此,计量文化所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哲学问题,即量和质的问题,这是典型的哲学特征。  在计量检验、检测工作中,还有一个“不确定度”的概念。也就是说,无论计量仪器、设备多么精密,其检验结果也不会绝对准确,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正负”的表述。当然,在不同领域内,这个“正负”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要求。这又涉及哲学中的绝对与相对、偶然与必然、个别与一般。首先,任何检验结果都是相对准确,不是绝对准确;其次,我们对于任何产品的计量、质量问题的检验,都不可能整个批次一一进行,只能抽检,这就涉及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必然寓于偶然之中。所以,计量文化也是哲学,任何其他工作,不管多么重要,都不如计量文化与哲学如此接近。这就是计量文化哲学特征。  第二,量化特征  计量工作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靠仪器设备检测,凭数据说话。它不是凭眼看、嘴尝、手摸来定性,最不能容忍的是“大概齐”、“也许是”、“差不多”等似是而非的结论,应完全依靠客观数据。因此,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态度、一种作风、两种精神”的文化特征。一个态度,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检验检测的对象,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切都以检验结果为准。  一种作风,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检验结果,一是一、二是二、不忽悠、不掺水分、不分贵贱、不畏权贵。  两种精神:首先是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于检验报告,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你有疑问,我们敢于承诺,可以换一个地方再检,无论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其次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计量,作为质检工作的技术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它是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布手知尺”,到今天的量子物理、军事科学、医学科学,都反映计量与时俱进的足迹。  第三,标准特征  在司法领域的审判工作中,有句很实际、很重要的话,叫“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计量工作,也可以说“以数据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计量检验、检测工作讲究标准先行,也就是先建标,而且建标也不是随意的,要从国家基准逐级进行量传,有些还需要比对。另外,对于计量仪器、设备,需要首先进行计量检定,否则,不能用于检验检测工作。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为正确、什么为错误,一切都要看标准,靠标准说话。

  • 局部放电的特征和原理

    一、局部放电的特征局部放电是指发生在电极之间但并未贯穿电极的放电,它是由于设备绝缘内部存在弱点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发生重复击穿和熄灭的现象。它表现为绝缘内气体的击穿、小范围内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局部击穿或金属表面的边缘及尖角部位场强集中引起局部击穿放电等。这种放电的能量是很小的,所以它的短时存在并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但若电气设备绝缘在运行电压下不断出现局部放电,这些微弱的放电将产生累积效应会使绝缘的介电性能逐渐劣化并使局部缺陷扩大,最后导致整个绝缘击穿。局部放电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电磁辐射、超声波、光、热以及新的生成物等。从电性方面分析,产生放电时,在放电处有电荷交换、有电磁波辐射、有能量损耗。最明显的是反映到试品施加电压的两端,有微弱的脉冲电压出现。如果绝缘中存在有气泡,当工频高压施加于绝缘体的两端时,如果气泡上承受的电压没有达到气泡的击穿电压,则气泡上的电压就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若外加电压足够高,即上升到气泡的击穿电压时,气泡发生放电,放电过程使大量中性气体分子电离,变成正离子和电子或负离子,形成了大量的空间电荷,这些空间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迁移到气泡壁上,形成了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的内部电压,这时气泡上剩余电压应是两者叠加的结果,当气泡上的实际电压小于气泡的击穿电压时,于是气泡的放电暂停,气泡上的电压又随外加电压的上升而上升,直到重新到达其击穿电压时,又出现第二次放电,如此出现多次放电。当试品中的气隙放电时,相当于试品失去电荷q,并使其端电压突然下降△U,这个一般只有微伏级的电源脉冲叠加在千伏级的外施电压上。所有局部放电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这种电压脉冲检测出来。其中电荷q称为视在放电量。二、局部放电的机理1.局部放电的发生机理局部放电的发生机理可以用放电间隙和电容组合的电气的等值回路来代替,在电极之间放有绝缘物,对它施加交流电压时,在电极之间局部出现的放电现象,可以看成是在导体之间串联放置着2个以上的电容,其中一个发生了火花放电。按照这样的考虑方法,将电极组合的等值回路如图所示。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644_51658.jpg图3-1电极组合的电气等值回路在图3-1中,Cg:是串入绝缘物中放电间隙(比如气泡)的电容;Cb:是和Cg串联的绝缘物部分的电容;Cm:除了Cb和Cg以外的电极之间的电容。设电极间总的电容为Ca,则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740_95692.jpg(3-1)在这样的等值回路中,当对电极间施加交流电压Vt(瞬时值)时,在Cg上不发生火花放电的情况下,加在Cg上的电压vt由下式表示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822_76607.jpg (3-2)在图中,随着外施电压Vt的升高,vt也随着增大,vt达到Cg的火花电压vp时,在Cg上就产生火花放电。这时,Cg间的电压和式中的vt逐渐发生差异,如设它为vg由于放电的原因,vg迅速地从vp下降到vr(剩余电压)。现设在Cg间,经过t秒后放出的电荷为Q(t),则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857_36836.jpg (3-3)式中,Cgr是从Cg两端看到的电容,它等于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937_17596.jpg (3-4)所以得到 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65953_62532.jpg (3-5)这里,将vg从vp大致变成vr的时间称为局部放电脉冲的形成时间。当将这些量表示成时间的函数时,成为图3-2的曲线。http://www.ai1718.com/Public/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70033_34556.jpg图3-2 Cg间的放电电荷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局部放电脉冲的形成时间,除了极端不均匀电场和油中放电的情况之外,一般是在0.01s以下,而且认为vr大致是零。在上述前提下,观察一下各个电气量的情况(局部放电几个主要参量)。(1)视在放电电荷q。它是指将该电荷瞬时注入试品两端时,引起试品两端电压的瞬时变化量与局部放电本身所引起的电压瞬时变化量相等的电荷量,视在电荷一般用pC(皮库)来表示。(2)局部放电的试验电压。它是指在规定的试验程序中施加的规定电压,在此电压下,试品不呈现超过规定量值

  • 生物识别: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生物识别: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所谓生物识别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一、生物识别技术概念生物识别技术的特征分类生物识别的涵义很广,大致上可分为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身体特征包括:指纹、静脉、掌型、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脸型、甚至血管、DNA、骨骼等;行为特征则包括:签名、语音、行走步态等。生物识别系统则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当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其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该人。下表对五类主要的人体生物特征的自然属性进行了比较自然属性虹膜指纹面部DNA静脉唯一性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而异亲子相近同卵双胞胎相同唯一性稳定性终身不变终身不变随年龄段改变终身不变终生不变抗磨损性不易磨损易磨损较易磨损不受影响不受影响痕迹残留不留痕迹接触时留有痕迹不留痕迹体液、细胞中含有不留痕迹遮蔽情况可戴手套面罩不能戴手套不能戴手套不需接触从上表列出的特性可以看出,某一应用领域可能特别需要某种生物特征,如刑侦应用与静脉、指纹识别、亲子鉴定与DNA等。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虹膜组织更适合于信息安全和通道控制领域。例如,虽然多种特征都具有因人而异的自然属性,但虹膜的重复率极低,远远低于其他特征。又如,容易留痕迹可以给刑侦带来很大方便,但痕迹易被他人利用来造假,则不利于信息安全。再则,虹膜相对不易因伤受损,更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无法进行识别的可能性。而静脉识别更完美,精确度可以和虹膜识别媲美,无需接触,操作方便,适应人群广泛。二、几种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1.指纹识别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指纹识别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成熟且价格便宜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来说指纹识别的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我们不仅在门禁、考勤系统中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技术的身影,市场上有了更多指纹识别的应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银行支付都可应用指纹识别的技术。2.静脉识别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CMOS摄像头获取手指静脉、手掌静脉、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全过程采用非接触式。3.虹膜识别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在红外光下呈现出丰富的纹理信息,如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细节特征。虹膜从婴儿胚胎期的第3个月起开始发育,到第8个月虹膜的主要纹理结构已经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此后几乎终生不变。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从普通家庭门禁、单位考勤到银行保险柜、金融交易确认,应用后都可有效简化通行验证手续、确保安全。如果手机加载“虹膜识别”,即使丢失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机场通关安检中采用虹膜识别技术,将缩短通关时间,提高安全等级。4.视网膜识别视网膜是眼睛底部的血液细胞层。视网膜扫描是采用低密度的红外线去捕捉视网膜的独特特征,血液细胞的唯一模式就因此被捕捉下来。视网膜识别的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因为它是“隐藏”的,故而不可能受到磨损,老化等影响;使用者也无需和设备进行直接的接触;同时它是一个最难欺骗的系统,因为视网膜是不可见的,故而不会被伪造。另一方面,视网膜识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如:视网膜技术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的损坏,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备投入较为昂贵,识别过程的要求也高,因此角膜扫描识别在普遍推广应用上具有一定的难度。5.面部识别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成像技术两种。标准视频识别是透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别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热成像技术主要透过分析面部血液产生的热辐射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识别不同的是,热成像技术不需要良好的光源,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6.手掌几何学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就是通过测量使用者的手掌和手指的物理特征来进行识别,高级的产品还可以识别三维图象。作为一种已经确立的方法,手掌几何学识别不仅性能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它适用的场合是用户人数比较多,或者用户虽然不经常使用,但使用时很容易接受。如果需要,这种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非常高,同时可以灵活地调整性能以适应相当广泛的使用要求。手形读取器使用的范围很广,且很容易集成到其他系统中,因此成为许多生物特征识别项目中的首选技术。7.DNA识别人体内的DNA在整个人类范围内具有唯一性(除了同卵双胞胎可能具有同样结构的DNA外)和永久性。因此,除了对同卵双胞胎个体的鉴别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功能外,这种方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DNA鉴别方法主要根据人体细胞中DNA分子的结构因人而异的特点进行身份鉴别。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优于其它任何身份鉴别方法,同时有较好的防伪性。然而,DNA的获取和鉴别方法(DNA鉴别必须在一定的化学环境下进行)限制了DNA鉴别技术的实时性;另外,某些特殊疾病可能改变人体DNA的结构组成,系统无法正确的对这类人群进行鉴别。8.声音和签字识别声音和签字识别属于行为识别的范畴。声音识别主要是利用人的声音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识别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但声音会随音量、音速和音质的变化而影响。比如,一个人感冒时说话和平时说话就会有明显差异。再者,一个人也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伪装和控制,从而给鉴别带来一定困难。签字是一种传统身份认证手段。现代签字识别技术,主要是透过测量签字者的字形及不同笔划间的速度、顺序和压力特征,对签字者的身份进行鉴别。签字与声音识别一样,也是一种行为测定,因此,同样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9.亲子鉴定(基因识别)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三、生物特征识别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最早发展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对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研究的开展则在1996年之后。1996年,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谭铁牛入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辞去英国雷丁大学的终身教职务回国,开辟了基于人的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等国际前沿领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开始了我国对人脸、虹膜、掌纹等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目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具权威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科研机构,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领域均已取得了国内或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以国内顶级科研单位、著名高校的生物特征识别科研成果为依托,北京中科虹霸、北京行者、中科奥森、北京数字指通、北大高科、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有限公司、上海银晨科技、道肯奇等一批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慢慢发展起来,带动着行业的发展。自2003年后,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步入成长期,主要特征有:产品体系已建立,技术标准逐渐完善,行业内企业数量激增(全球目前从业公司已上千家),产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术已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各领域应用渐趋普及,行业体系也已成型。在此阶段,中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开始诞生了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导优势的企业,如北京艾迪沃德指纹科技(IDworld)、北大高科、中控电子在科刑侦和社保指纹门锁指纹考勤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优势。以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成果为依托的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在虹膜识别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于2006年10月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嵌入式网络化虹膜识别仪,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等领域也取得突破,如亚略特、银晨科技在人脸识别等技术上都取得了领先水平。

  • 氘灯扫描656nm特征波长偏到658nm处

    氘灯扫描时,不装上流过池,656nm,581nm,486nm三个特征波长基本吻合,二装上流过池后,656nm的特征峰偏到658nm处,其他的不怎么变化。请教各位大神有什么原因吗?

  • 【分享】液位变送器的特征及应用

    液位变送器是根据不同比重的液体在不同高度所产生压力成线性关系的原理,实现对水、油及糊状物的体积、液高、重量的准确测量和传送。液位变送器适合容器内液体介质的液位、界面的测量。 液位变送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方便、耐腐蚀、无需电源、防爆等特征;指示机构与被测介质完全隔离、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因此使用较安全;液位变送器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传感,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反映流动或静态液面的细微变化,测量准确度高。除现场指示,还可配远传变送器、报警开关、检测功能齐全。 液位变送器不仅适用于普通水的测量,还适用于高温、粘稠、腐蚀等介质特殊场合的液位测量。液位变送器可广泛适用于化工、楼宇自控、恒压供水、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水文监测与控制、冶金、电站、水利、城市供水和工业废水等领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