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组成

仪器信息网化学组成专题为您整合化学组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学组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学组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学组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学组成话题讨论。

化学组成相关的资讯

  • 玻璃化学组成知多少?iCAP PRO ICPOES告诉您
    玻璃化学组成知多少?iCAP PRO ICPOES告诉您 关注我们,更多干货和惊喜好礼引言玻璃的出现和使用在人类生活中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世纪出现了用于交换的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制成了望远镜用的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材质的饭盒、酒杯、输液瓶都属于硅酸盐类玻璃,这类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他化学成分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及三氧化二硼等,通过合理的优化化学组成可改善玻璃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全面提高玻璃质量。想知道此类氧化物化学组成含量?让赛默飞ICPOES来告诉您。 赛默飞iCAP PRO ICPOES仪器特点找我准没错! 紧凑精密恒温的光学系统:在波长200nm处光学分辨率小于7pm,确保卓越的检出限,可快速准确的对复杂样品进行简单分析全新400万像素CID检测器:2MHz高速读取数据,确保最jia信噪比,拥有9个数量级的动态范围,分析速度提高30%-40%智能Qtegra软件:入门级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智能监控分析物并直接提供分析结果,软件符合21 CFR法规独特的炬室设计:拥有方便拆卸的POP石英窗,易于观察和维护,垂直炬管与独特的等离子接口结合,可获得超高耐用性插拔式进样系统:快速安装和维护前处理参考国家标准GB/T 1347-2008《钠钙硅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 1549-2008《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三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等化学组成元素进行消解,优化微波消解的方法作为三氧化二硼及二氧化硅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湿法消解过程称量准确称量0.1000 g样品于铂金坩埚中, 加入10 mL氢氟酸,1 mL硝酸湿法消解置于300 ℃左右电热板上加热,待样品溶解完全且近干的情况下,用3 mL 1:1盐酸冲洗杯壁。定容转移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同时处理样品空白。微波消解过程称量准确称量0.1000 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管中微波消解加入2 mL硝酸,2 mL盐酸,7 mL氢氟酸,置于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定容待消解程序完成后,转移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同时处理样品空白。检测结果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各元素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75以上。谱线选择及线性相关系数如下表所示:各元素峰形呈正态分布,基本不需要调整背景扣除位置,部分元素峰形图如下图所示: 图1 Ti元素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重叠峰形图 图2 Mg元素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重叠峰形图 图3 K元素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重叠峰形图 为考察方法的准确性,对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消解测定的各氧化物成分含量基本控制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说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表1 湿法消解测定结果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测定三氧化二硼结果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二氧化硅结果基本满足控制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 表2 微波消解测定结果结论Conclusion实验使用Thermo Scientific iCAP PRO系列全谱直读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针对不同的元素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通过优化仪器参数条件,可以很好的满足玻璃中氧化物化学组成成分的含量检测,具有高效、准确、重现性好、分析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测定,保证了前处理方法及上机结果的可靠性。“码”上下载填写表单即刻获取【赛默飞iCAP PRO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手册】
  • 300万!华东师范大学微纳中心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成监测质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1069-224Z20223865(代理机构内部编号:招案2022-3865)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微纳中心等温滴定微量热仪、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成监测质谱仪等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招标项目编号: 1069-224Z20223865/02包件二: 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成监测质谱仪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240 天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包2华东师范大学微纳中心等温滴定微量热仪、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成监测质谱仪等设备采购项目国际招标公告(1)-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png
  • 研究人员建立高精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方法
    近期,中科院地化所研究人员针对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他们找到了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效工具,并发现汞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过程可发生较大汞同位素变化,同时汞矿冶炼过程能导致汞同位素分馏。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科学通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期刊。  据了解,该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高精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典型生态系统的汞污染源示踪研究。  最近,研究人员又通过测定贵州省不同汞污染区表层土壤的汞同位素组成,发现不同汞污染区土壤汞存在不同的汞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证实,汞同位素的&ldquo 质量分馏(MDF)&mdash 非质量分馏(MIF)&rdquo 二维体系,可能成为未来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效工具。尤其是汞同位素的MIF特征,对于示踪和定量表层土壤大气汞的贡献率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汞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过程可以发生较大汞同位素分馏,从而为进一步解释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分别测定土壤汞和大气汞的同位素组成,研究人员得出了水稻植株不同部位汞的二元同位素混合模型,并根据水稻不同部位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的强弱,估算了其大气汞的相对比例。  研究人员还通过测定万山汞矿的汞矿石和汞冶炼废渣样品,发现汞矿冶炼过程能导致汞同位素质量分馏,这对示踪汞矿区不同汞污染源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对汞矿区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汞进行提取,并测定了其汞同位素组成,为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 阐述盐雾试验箱标准组成结构及其要求
    标准中对于盐雾试验箱的各个重要组成结构都有其明确规定,以下阐述盐雾试验箱标准组成结构及其要求: 1、盐雾试验箱应由耐盐水溶液腐蚀的材料制成或用它衬里,而且应带有可防止冷凝水滴落到试板上的罩盖。为保证喷雾均匀分布,该箱的容积应不小于0.4m3。箱体的大小形状应能使喷雾收集器收集到的溶液的量在最小周期为24H测得的盐雾溶液的平均收集速率应为1mL/h~2.5mL/h。 2、温度应由元件控制,使得盐雾试验箱内各部件保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35±2)℃,该元件箱壁应至少100mm。温度计应整体置于箱内,其距四壁、箱顶和箱端均应在100mm以上,并能够在箱外读数。 3、喷雾装置应由一个压缩空气供给器、一个喷雾溶液的储蓄和一个或多个由耐盐水腐蚀的材料制成的喷嘴组成。供给喷雾的压缩空气应通过滤清器以除去油分和固体颗粒,压力保持在(70~170)kPa。 4、喷雾收集装置,由化学惰性材料制成。盐雾试验箱内放置试验样板的地方,至少有一个靠近喷雾嘴,一个远离喷雾嘴。其位置要求只能收集喷雾也而不是试板或箱 子部件或支架上滴下的液体。 5、试板支架,能以与垂直面成15°~25°的角度支撑试板,通用的支架由惰性非金属材料制成。
  • 首个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立(附名单)
    首个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12月29日成立。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今后环保部门将推广环保、消防部门联合对应突发事件的做法,重点防范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关于组建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专家组的通知如下: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为增强环境应急决策咨询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公正性、可行性,经有关单位推荐,我部决定组建第一届环境应急专家组,并聘任马放等26名同志为第一届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任期5年(名单详见附件)。  我部对专家组实行动态管理。实际工作中,将根据需要和专家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环境应急决策咨询工作。专家的咨询工作、水平和保密情况将记录于专家信息库。  希望各位专家在任期内,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为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附件:第一届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名单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附件:  第一届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名单(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马 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王 琪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王金生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王树义 武汉大学 教授  田廷山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研究员  冯宗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院士  刘凤枝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研究员  刘永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齐文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研究员  齐玉娥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 高级工程师  孙承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张 荣 华东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张晓健 清华大学 教授  李政禹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 教授级高工  李战国 防化研究院防化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  陈家强 公安部消防局 少将、教授  杨文彪 中国炼焦协会 教授级高工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范维澄 清华大学 教授、院士  郝吉明 清华大学 教授、院士  钟玉征 总参兵种部防化局 少将、教授  陶遵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教授级高工  曹承宇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教授级高工  高映新 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研究员  蔡道基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院士  樊晶光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教授级高工
  • FT-ICR MS助力石油地质样品精细组成分析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引进了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该仪器超导磁体强度为12T(特斯拉)。FT-ICR MS具有超高的分辨率( >200 万)、质量准确度(<0.3×10-6),可以精确确定石油分子中所含的C、H、O、N、S及它们主要同位素组成,结合所配置的电喷雾电离源(ESI)、大气压光电离源(APPI)及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该仪器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实现对石油地质样品弱极性的多环芳烃、含硫化合物及中、高极性的NSO杂原子化合物的精细组成分析。与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相比,该仪器可以突破样品沸点限制,对未经分离的原油样品进行直接分析,大大拓展了对有机大分子极性化合物的检测范围,可以对分子量在100~10 000 Da 的极性化合物进行检测,获取复杂有机混合物中化合物类型、分子式、相对丰度及分子缩合度(DBE)等信息。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领域,该技术主要应用于:(1)石油组学研究,包含非烃、沥青质中NSO等化合物组成剖析;(2)油气田排出水中有机质组成分析;(3)烃源岩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特征研究;(4)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示踪研究;(5)高酸稠油成因和次生改造研究;(6)非常规领域中页岩油、致密油成藏示踪研究等。由于石油地质样品中的NSO杂原子化合物包含有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该技术将极性化合物的检测范围拓展到分子量更大、极性更强的石油分子,研究成果推动了大分子非烃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理论和应用价值巨大;同时,该技术形成的一些创新性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史权教授在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做演讲报告,题为“面向分子炼油的质谱分析技术”,详细视频可点击此处观看。
  • 科技部调整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科技部决定对第三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进行增补和调整。  中南大学钟掘教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于渌研究员不再担任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现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白以龙研究员、朱剑英教授从综合交叉领域调整到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增补国防科技大学温熙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虞烈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雷源忠教授、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梁文灏研究员、河海大学吴中如教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赵振东研究员、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为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白以龙研究员、林忠钦教授分别担任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组长、副组长。  增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培德教授、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教授、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张玉奎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陈标华教授为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现咨询组成员于景元研究员、曹竹安教授分别担任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组长、副组长。  增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金铎研究员为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并担任副组长,现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佟振合研究员任组长。
  • 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名单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第五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  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由47位科学家组成(见附件),任期3年。周光召同志任荣誉组长,徐冠华同志任组长,陈佳洱、林泉、朱道本同志任副组长。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继续支持专家顾问组工作。  附件: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名单荣誉组长:周光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 长:徐冠华科学技术部副 组 长:陈佳洱北京大学林 泉科学技术部朱道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 员:许智宏北京大学朱作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方荣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贾承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孝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徐建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李静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邬贺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周炳琨清华大学潘云鹤浙江大学林惠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莫宣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秦大河中国气象局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强伯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裴 钢同济大学林其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苏国辉香港大学叶恒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祝世宁南京大学翁宇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薛群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胜利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刘经南武汉大学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叶朝辉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郭 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于 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饶子和南开大学艾国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万惠霖厦门大学魏奉思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程耿东大连理工大学钟 掘中南大学熊有伦华中科技大学陈祖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 质谱成像新科研动态:髓鞘疾病脑脂质体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定义
    美国 Abbvie (Cambridge)、Biogen 和 Moderna Therapeutics 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在最近一期的 JHC 期刊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 Cytochemistry 2019, Vol. 67(3) 203–219) 发表了髓鞘疾病脑脂质体空间分布和组成变化定义的研究论文。本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李晓萍(音译)是 Biogen 的研究人员,她带领的研究小组使用solariX MALDI 高分辨质谱成像(MALDI-IMS)、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评价由 Shi 和 Cz 小鼠模型构建的髓鞘疾病的脑脂质成分变化。MALDI-IMS 结果显示出磺胺肽和磷脂酰胆碱物质在胼胝体白质区域空间分布减少,而在 Cz 小鼠模型中,这些脂质物种的变化在发病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自发恢复。通过 IHC 肯定了脂质分布变化和局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同时也被 LC-ESI-MS 分析所验证。这些发现强调了磺胺肽和磷脂酰胆碱物质在维持正常髓鞘结构中的作用。Biogen 的方法为定义髓鞘疾病相关的脂质组成异常提供了形态学基础。*Biogen 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神经科学研究公司, 主要从事重度神经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研究,Moderna 和 Abbvie 分别是 mRNA 个体治疗方案和生物医药开发的公司。
  • 科学家采用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实现钛稳定同位素组成超高精度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d by titanium isotope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地球自外向内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在660公里处存在地震波速的不连续界面,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圈层。在地球地质历史中,上、下地幔的物质交换会影响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的分配,对于理解类地行星的动力学和热演化十分重要。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现代深部地幔保留了地球形成早期的稀有气体或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同位素记录,意味着下地幔存在原始物质的储库;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发现俯冲板片可进入下地幔,意味着现今上、下地幔存在大量物质交换,且现有交换速率下地球早期形成的储库应难以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得到保留,与地球化学观察所得结论相对立。在地壳熔融过程中,钛稳定同位素体系存在显著分馏,是用来示踪地壳-地幔的物质交换的良好工具;钛作为难熔元素,在变质和水岩作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迁移,通过钛稳定同位素研究可以得到地球形成以来相对完整的地壳-地幔物质交换记录,为长期争论的地幔内部物质交换问题带来新的约束。  邓正宾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际研究机构,采用最新一代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开发超高精度钛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改进和优化样品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将已有钛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分析精度提高了3-4倍以用来限定自然样品中微小的分馏信号。  利用新的分析方法,邓正宾等对24件球粒陨石样品的钛同位素进行标定,确定全硅酸盐地球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现在的上地幔存在显著差别。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对比研究了全球从太古代到元古代(38亿年-20亿年以前)的地幔来源火成岩以及现代洋岛玄武岩样品。结果发现,早太古代(38亿年-35亿年)的样品和球粒陨石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一致;在35亿年到27亿年之间地球地幔来源火成岩样品的同位素组成随着时间逐渐变轻,直到与现代普通型大洋中脊玄武岩接近;而现代洋岛玄武岩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大洋中脊玄武岩存在差别,更接近全硅酸盐地球的组成特征(图1)。  结合已有大陆地壳生长模型,研究推测目前地幔中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可能反映:地球太古代(38亿年至27亿年前)上、下地幔的物质交流处于受限的状态(图2,f=0.2);而该格局在现代已被打破,体现在现代洋岛玄武岩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范围。对比其锶同位素组成,现代洋岛玄武岩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无法单纯由沉积物或大陆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导致,代表了部分原始地幔物质的参与(图3)。这反映了现代地球内部原始地幔储库仍存在却在逐步被瓦解。  该工作基于同位素分析技术方法的突破,综合研究地球地幔来源火成岩在地质历史中同位素记录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现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即现代深俯冲板片可以进入下地幔以及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格局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而不完全代表地球早期的动力学特征。该工作弥合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对地球内部过程约束的矛盾;同时,在此基础上,亟需对地球地质历史中地幔物质交换模式及其演化具体控制机制开展更多研究,以更好认识类地行星的地质和宜居性演化。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和法国巴黎地球物理学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图1.球粒陨石、古老地幔来演火成岩、现代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图2.大陆地壳生长模型和地球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稳定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演化。图3.现代洋岛玄武岩和大洋中脊玄武岩的钛稳定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可见其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无法单纯由沉积物或大陆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导致。
  • 非变性质谱技术融合结构生物学和组成蛋白组学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的综述,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at the Convergence of Structural Biology and Compositional Proteomics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的Neil L. Kelleher教授。生命活动由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驱动,这些相互作用距今已进化了数十亿年。正如乙酰化和磷酸化等共价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一样,与金属、小分子和其他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也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然而,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会分离非共价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许多蛋白质水平的生物学信息尚未被发现或仅靠推断获取。就在过去的几年中,质谱(MS)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具备维持内源性蛋白复合物完整组成并表征其特征的能力。采用非变性质谱(Native Top-Down MS, nTDMS)激活蛋白复合体,可以释放部分或全部亚基,通过与中性气体或固体表面碰撞,在进一步表征之前分离。亚单位质量、母离子质量和活化亚单位的碎片离子可以拼凑出复合物的精确分子组成,包括蛋白质修饰在内的相互作用也能被阐明,并与人类疾病状态下的功能障碍联系起来。在本综述中,作者详述了nTDMS技术目前的发展和未来在表征更大的生物复合体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目前,nTDMS可以靶向内源性核小体复合物,而病毒颗粒、外泌体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表征或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深度解析。为充分解决这类大小为兆到千兆道尔顿级别的复合物的表征,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于非变性分离、单离子质谱(Single ion mass spectrometry)和新的数据类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Kelleher教授课题组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策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靶向非变性质谱表征整个核小体(图1);(2)非靶向蛋白质组学深度解析内源性蛋白质复合物;(3)单分子质谱(Single molecule MS)。其中提到,阻止对非变性蛋白质进行整体表征最大的障碍之一可能是分子量分布于100 kDa到1 MDa的复合物的分辨率较差。而电荷检测MS通过直接测量离子电荷提供大型复合物的分子分布。此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单分辨离子进行centroiding和rebinning,Orbitrap仪器的有效分辨率可以在电荷检测工作流程之上大大提高。在这种被称为“单离子质谱法(Individual Ion Mass Spectrometry, I2MS)”的技术中,可以同时检测数千个单离子,并允许在复杂混合物中分配约500种proteoforms的质量(前提是它们先前已被表征并且在数据库中可查找)。I2MS可用于分析病毒样颗粒和AAVs(图2)。图1. 核小体表征图2. 病毒颗粒检测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nTDMS都将扩展到研究极其稀缺和高度异质的生物复合物,了解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出错的(例如错误折叠,在功能失调的化学计量和组成中形成复合物)。这些将不仅为疾病治疗的发展提供信息,还将深化我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理解。撰稿:张颖编辑:李惠琳原文: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at the Convergence of Structural Biology and Compositional Proteomics
  • 关于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进行公示的通知
    关于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进行公示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拟由36名委员组成,赵江任主任委员,范光、徐坚、杨勇骥、陈振宇、毛骞任副主任委员,王岩华任委员兼秘书长,秘书处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承担。 现将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27日。 2022年1月27日 附表: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序号委员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1主任委员赵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副主任委员范光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3副主任委员徐坚深圳大学4副主任委员杨勇骥上海市显微学学会5副主任委员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6副主任委员毛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委员兼秘书长王岩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委员刘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9委员祝建同济大学10委员龚沿东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1委员丁泽军中国科技大学12委员孙振亚武汉理工大学13委员曾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4委员张作贵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15委员洪健浙江大学16委员吴文辉北京理工大学17委员姚雷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18委员许钫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9委员高灵清中船重工七二五所20委员洪崧北京化工大学21委员贺连龙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2委员钟振前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23委员汤斌兵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24委员葛广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5委员鞠新华首钢技术研究院26委员马通达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27委员伍超群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28委员曾荣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29委员朱如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0委员娄艳芝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1委员高永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2委员乔祎北京科技大学33委员权茂华北京科技大学34委员王华浙江大学35委员姚文清清华大学36委员王道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不同加工方式对榛子油脂质组成的影响:一项脂质组学分析
    榛子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榛子油是一种营养丰富、保健作用广泛、具有独特坚果风味的高级食用油。榛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物质也赋予了它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胆固醇降解和代谢的作用。 脂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着关键的作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质可分为八大类:脂肪酰(FAs)、甘油脂(GLs)、甘油磷脂(GPs)、鞘脂(SPs)、固醇脂(STs)、孕烯醇酮脂(PRs)、糖脂(SLs)和聚酮(PKs)。脂质组学(lipidomics)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利用现代质谱技术分析脂质的内在化学性质。高分辨率脂质组学平台的出现,包括鸟枪法脂质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和成像脂质组学等都成为了分析脂质的工具。脂质组学的研究涉及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和功能特性分析以及在生理和病理阶段的动态变化分析等等。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在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高分辨率质谱已广泛用于研究食品成分、产地溯源、质量鉴定和真伪鉴别。 为探究加工方式对榛子油脂质组成的影响,鉴定不同榛子油样品的特征脂质。在本实验中,沈阳农业大学的孙嘉阳、吕春茂教授等将脂质组学应用于榛子油的研究。使用冷压法、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提取分别得到不同的榛子油样品(CPO、UHO和EAO)。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榛子油中的脂质进行全面表征与分析。探讨了不同加工方法对榛子油脂质组成和油脂品质的影响。这些数据为榛子油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将有助于榛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榛子油脂质的定性利用UPLC-QTOF-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3种不同的榛子油样品进行扫描,利用二级质谱数据库进行光谱匹配,实现脂质的定性。在榛子油中共鉴定出98种脂质,包括负离子模式下的63种脂质和正离子模式下的35种脂质(图1A)。这些脂质分为3个大类(GL、GP和SP)和10个亚类。GLs包含2个亚类(二酰甘油(DG)和三酰甘油(TG)),GPs包含7个亚类(甘油磷脂酸(PA)、甘油磷脂酰胆碱(PC)、甘油磷脂酰乙醇胺(PE)、甘油磷脂酰甘油(PG)、甘油磷脂酰肌醇(PI),和其他GPs(PEtOH、PMeOH)),SP包含的1个亚类(神经酰胺(Cer))(图1B)。(A)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定的脂质数量;(B)脂质亚类数量的百分比。图1 榛子油中脂质的定性分析榛子油脂质的定量CPO、UHO和EAO中的总脂质含量分别为1248646.6325、1056993.7416和1027794.9027 nmol/g。图2A~C显示了各亚类脂质含量所占百分比情况。CPO、UHO和EAO中TGs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8.49848%、98.32412%和98.42983%,其次是DGs、PAs和PEs。图2D进一步比较了3种不同榛子油中同一亚类脂质含量的差异。CPO组中GLs(TGs和DGs)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机械挤压导致的较高脂质浓度所致。UHO组中GPs含量最高,PCs、PIs和PE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UHO组中PAs的含量是EAO的117倍。GPs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在加工时榛子被浸泡在有机溶剂中,溶剂会破坏细胞膜,从而增加GPs的释放,产生这一结果。而EAO组中Cer含量更高,主要是Cer-NS。图2 (A)CPO中脂质亚类的百分比;(B)UHO中脂质亚类的百分比;(C)EAO中脂质亚类的百分比;(D)CPO、UHO和EAO中同一亚类脂质含量的比较在榛子油样品中共鉴定了15种脂肪酸(表1)。除C12:0月桂酸、C14:0肉豆蔻酸、C17:0十七烷酸和C18:3亚麻酸外,CPO组的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在计算每种脂肪酸的百分比后,发现CPO、UHO和EAO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分别为93.39%、93.30%和93.55%。表1 CPO、UHO和EAO中的脂肪酸组成(%)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不同加工方式的榛子油样品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可以初步了解不同处理组之间的自然聚类趋势。在图3A的PCA得分图中可以观察到3种榛子油样品分离明显。图3B的PCA的载荷图显示出TG类脂质是区分榛子油的最重要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显著差异脂质。图3C得分图显示,PLS-DA模型可以有效区分三种不同的榛子油样品。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我们进行了200次交叉验证,以评估其稳定性和预测能力。R2和Q2值分别为0.8687和0.7769(图3D)。这表明建立的PLS-DA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且不存在过拟合现象。(A)PCA得分图;(B)PCA载荷图;(C)PLS-DA得分图;(D)PLS-DA交叉验证图。图3 无监督和有监督模式的多元统计分析EAO、CPO和UHO间的显著差异脂质基于构建的PLS-DA模型,将VIP 1且P 0.05作为筛选条件。图4A显示了鉴定出的12种显著差异脂质情况,包括6个TAGs,3个DAGs、1个PC、1个PA和1个PE。这12种脂质在不同加工方式榛子油中具有显著差异。与UHO组相比,CPO组中9种脂质显示上调,3种下调,其中PC(PC 36:2|PC 18:1_18:1)变化最大(图4B)。与EAO组相比,CPO组有11种脂质显示上调,1种下调,PE(PE 36:3|PE 18:1_18:2)变化最大(图4C)。与EAO组相比,UHO组中有10种显著差异脂质显示上调,2种下调,其中PC(PC 36:2|PC 18:1_18:1)变化最大(图4D)。我们发现在不同加工方式榛子油中GP类脂质差异最大。这些脂质含量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油脂的质量和功能。因此,未来对特定亚类脂质进行靶向研究十分重要。这12种显著差异脂质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这三个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脂进行质量控制。图4 (A)PLS-DA VIP得分图,右侧热图表示相应脂质的含量;(B)CPO和UHO之间的差异倍数图;(C)CPO和EAO之间的差异倍数图;(D)UHO和EAO之间的差异倍数图在本研究中,使用UPLC-QTOF-MS对榛子油进行了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对CPO、UHO和EAO的脂质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10个亚类的98种脂质。通过有监督和无监督的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了12种显著差异脂质。这些脂质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区分三种加工方式的榛子油以及其他掺假检测和质量鉴别。本研究明确了榛子油的脂质成分,并证实了不同加工方式对植物油脂质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油脂加工的机理,为今后特定脂质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促进榛子油的开发和应用。作者孙嘉阳,女,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2019年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团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榛子油加工及贮藏氧化机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辽宁省重点研发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 。以第一作者在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发表一篇SCI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吕春茂,男,博士,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三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拔尖人才”,沈阳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果蔬精深加工、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一直针对北方特色果蔬农产品的高值化利用和加工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包括东北特色经济林作物榛子的食品加工、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与关联机制、深加工产品及其功能性评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寒富苹果精深加工产品研制及功能性评价、果渣等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越橘精深加工产品研制与功能性评价等。共发表论文50多篇,SCI收录5篇,完成专著2部,参与编著教材2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目前主持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榛子深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研课题5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经济林采后果实与副产物增值加工关键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含油脂的食品热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机理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术兼职:中国经济林协会榛子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板栗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理事;辽宁省农科院专业学位评审专家等。
  • Picarro | 青藏高原冰川湖中CO2和CH4同位素组成及排放特征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聚集地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引起了广泛关注。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还加剧了洪水和干旱的风险。同时,冰川融化减少了冰川的蓄水功能,使得干旱时期的水资源供应更加困难。此外,冰川融化还会影响有机/无机碳和CO2之间的碳平衡,但其中缘由,目前尚不清楚,科研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青藏高原冰川湖中CO2和CH4同位素组成及排放特征河流、湖泊、湿地和水库等内陆水域被认为是大气中温室气体 (GHG) 的重要来源。内陆水域排放的二氧化碳 (CO2) 和甲烷 (CH4) 会影响当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平,并影响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冰冻圈融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冰川化地区的研究有限。青藏高原 (TP) 的冰川面积在低纬度和中纬度最大,平均海拔高于 4000 m,由于快速变暖和降水模式的变化,TP的冰川正在经历严重的融化和迅速退缩。这就导致了大量冰川湖的形成和发展。从2008年到2017年,TP中的冰川湖数量以306个/年的速度增加,2017年有15,348个湖泊。在TP的冰川化地区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冰川大量融化期间,会释放CH4并主要吸收CO2,这对全球碳预算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冰川湖的形成会如何影响有机/无机碳和CO2之间的碳平衡,以及CH4和CO2的产生和消耗途径。基于此,研究人员于2022年5月首次对青藏高原13个冰川湖温室气体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顶空平衡法测量了CO2和CH4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 Picarro G2201-i碳同位素分析仪),估计了CO2和CH4通量,并计算了CO2和CH4的碳同位素分馏(ac),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确定CO2源分配。收集水面下10 cm深度的水样,测定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和主要阳离子。原位测量了水pH、电导率、DO,TDS、温度、222Rn以及气温和风速。旨在了解青藏高原冰川湖CO2和CH4的排放特征,探索其潜在的生产和消耗途径。每个冰川区域所研究的冰川湖的位置。【结果】CH4 (a) 和 CO2 (b) 通量。CO2 和 CH4 的稳定同位素。基于MixSIAR 结果的青藏高原冰川湖中大气输入、DOC再矿化和CH4氧化对CO2的贡献百分比。【结论】本研究调查了青藏高原冰川湖中CH4和CO2的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了冰川湖CO2汇和CH4源的不同作用。CO2消耗率与北极冰川河流和湖泊相当,这表明CO2消耗可能是冰川地区的普遍现象。CO2消耗归因于化学风化。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冰川融化的加剧,冰川下的化学风化率预计会增加,因此,如果冰川湖是一致的CO2汇,碳封存将比本研究中估计的大。同时,TP气温升高可能会影响冰川湖中某些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进一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或消耗。尽管在所研究的三个湖泊中捕获到了冒泡现象,但TP其余冰川湖通常都在轻微地释放CH4,且这种碳排放可能会被CO2消耗所抵消,从而对全球变暖产生负面影响。潜在的CH4厌氧氧化和低DOC含量可以部分解释这种低CH4排放。CH4产热起源仍需进一步使用δD-CH4或clumped isotopes进行限制。作为冰川湖CO2和CH4排放及同位素组成的首次原位调查,本研究中的湖泊代表了青藏高原的一个小型冰川流域,未来应对大型冰川区域进行长期调查以了解冰冻圈的碳相互作用和反馈。
  • 简述电子点天平的组成部分
    电子天平构造原理基本构造是相同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秤盘    秤盘多为金属材料制成,安装在天平的传感器上,是天平进行称量的承受装置。它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厚度,以圆形和方形的居多。使用中应注意卫生清洁,更不要随意掉换秤盘。    (2)传感器    传感器是的关键部件之一,由外壳、磁钢、极靴和线圈等组成,装在秤盘的下方。它的精度很高也很灵敏。应保持天平称量室的清洁,切忌称样时撒落物品而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3)位置检测器位置检测器是由高灵敏度的远红外发光管和对称式光敏电池组成的。它的作用是将秤盘上的载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    (4)PID调节器    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的作用,就是保证传感器快速而稳定地工作。    (5)功率放大器    其作用是将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保证天平的精度和工作要求。    (6)低通滤波器    它的作用是排除外界和某些电器元件产生的高频信号的干扰,以保证传感器的输出为一恒定的直流电压。    (7)模数(A/D)转换器    它的优点在于转换精度高,易于自动调零能有效地排除干扰,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8)微计算机    此部件可说是电子天平的关键部件了o它是电子天平的数据处理部件,它具有记忆、计算和查表等功能    (9)显示器    现在的显示器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数码管的显示器 另一种是液晶显示器。它们的作用是将输出的数字信号显示在显示屏幕上。    (10)机壳    其作用是保护电子天平免受到灰尘等物质的侵害,同时也是电子元件的基座等。    (11)底脚    电子天平的支撑部件,同时也是电子天平水平的调节部件,一般均靠后面两个调整脚来调节天平的水平。下面为欧洲瑞德威电子天平的图片:
  •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工作组成立(附详细名单)
    随着我国自主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对具有多元分析用途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迄今国内还没有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测试与检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各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的测试方法均只针对自己生产的仪器性能,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致使不同厂商仪器的性能无法进行比较,仪器用户在采购、比较仪器时缺乏科学依据。此外,对于国内饲料、烟草、药厂等傅立叶变换近红外仪器应用较多的行业,急需该类仪器所对应的仪器标准,实现检验的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规范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确保仪器性能的可靠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经过评审,决定立项制定《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项目申报单位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10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拟立项(傅立叶变换近红外)CIS标准公示通告。  2021年2月25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网站发布信息信息,为了完成上述标准制定任务,特成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标准工作组,14位专家组成员公布:《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标准工作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说明1高学军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组长2陈斌江苏大学教授3李胜天津九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4邵学广南开大学教授5李晨曦天津大学博士后6尹利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主任药师7彭黔荣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教授8隋莉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9陆峰海军军医大学教授10张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1柯樱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2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13黄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14毕一鸣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 质谱学组成立大会圆满召开
    5月5日,在美丽的长沙,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与应用学术大会暨第六届SAC/TC 136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5月7日上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邱玲发起成立质谱学组并现场颁发证书。 邱玲主任致辞并主持会议 首先,邱主任发起成立致辞:“质谱技术是一门广受关注、优势独特、但又特点鲜明的新型技术,现如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临床检验的应用逐渐增多。搭建质谱学组旨在搭建质谱技术与临床实验室的桥梁,以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的规范化应用。” 值此良好契机,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丛玉隆教授发起成立质谱学组,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邱玲教授担任学组组长,副组长为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高级工程师马庆伟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检验教研室主任黄宪章教授以及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居漪教授。目前该学组成员包括国内质谱临床及科研应用专家及国内外质谱领军企业代表,最终核定学组委员共计27人。邱玲主任强调,质谱学组成立之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基于质谱技术的临床方法的建立及推广,同时要规范化自建方法,推动其商品化及自动化发展。在工作模式上,应与其他学组有所交叉,尝试与其他学会合作,共同将有关项目进行推进。同时,邱主任还对学组初步的计划进行了构想,学组初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团队的培育与建设,接下来可以在学组内共同联合承担一项重点研究以增加学组内彼此的了解。 随后,毛远丽主任代表丛玉隆主任发表致辞,并为质谱学组组长及副组长颁发聘书。毛主任在致辞中提到:“质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检验科来说,更是意义重大。质谱(MALDI)引入到微生物特别是临床微生物,是对临床微生物的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使得微生物鉴定变成一站式可实现的事情。“毛主任认为,由丛主任组建、各个在行业和国家中处于前列的学组成员组成的质谱学组一定会对整个IVD行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致辞的最后,毛主任表达了对学组成立的祝贺以及良好发展的祝愿。毛远丽主任为马庆伟教授颁发证书毛远丽主任为黄宪章教授颁发证书毛远丽主任为居漪教授颁发证书 最后,学组全体成员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及研究进展讨论分享,承诺共同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发展。
  •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 由320名专家28名院士组成
    我国成立第十届药典委员会 陈竺担任主任委员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中国药典60年庆典2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出席会议。  据介绍,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是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典委员会章程》有关规定组建、依法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国家药品标准的专业技术机构。下设执行委员会及23个专业委员会,由与药品标准工作密切相关的临床、科研、教学、生产、检验、管理等领域的348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包括两院院士28名。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由卫生部副部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担任名誉主任委员。  陈竺在会上指出,严格的药品标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医药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不懈地把提高药品标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扎扎实实做好《中国药典》的各项工作。他强调,必须准确把握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编制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鲜明主题,努力实现“收载标准水平和数量同步提高”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中国药典》2010年版已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9版药典。  相关新闻: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 将编2015版《中国药典》  12月23日,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中国药典60年庆典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第十届药典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竺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必须把药品标准工作作为医药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做好201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的各项工作 2015年版《中国药典》必须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目录,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和用药安全需求。  陈竺说,发展水平低、产品标准低,是长期制约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药品标准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持续不断地抓好落实。陈竺表示,严格的药品标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医药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编制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努力实现“收载标准水平和数量同步提高”的目标。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标准要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的目标 中药标准要以我为主,引领国际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最早的1953年版药典到今年开始实施的2010年版药典,我国先后9次修订颁布国家药典。卫生部副部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邵明立指出,今后一段时期药典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实施进程,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的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国药典》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的进程,加快推进《中国药典》走向国际的进程。
  • 全日程公布|第十八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第六届离子色谱专家组成员大会邀您参加!
    第十八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第六届离子色谱专家组成员大会定于2023 年5 月26 日-5 月29 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5月16日,会议主办方发布第十八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日程安排。第十八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日程安排日 期内 容主 持 人地 点5月26日9:00---17:30报到会务组一楼大厅12:00-13:00中餐二楼和衷餐厅分会场一、沙龙主题:离子色谱柱14:00-15:20离子色谱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各厂家)刘世江/法芸三楼和逊厅15:20-16:00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制药等行业对离子色谱柱发展的新的要求刘世江/法芸16:30-17:30自由讨论:国内离子色谱柱厂家如何提高技术实力刘世江/法芸分会场二、沙龙主题:离子色谱检测器14:00-15:30安培检测器的历史、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使用和维护(华东理工大学 施超欧 教授)(报告+讨论)钟新林三楼和怡厅15:30-16:30有机质谱检测器(宁波市CDC,金米聪 研究员) (报告+讨论)钟新林16:30-17:30光谱、无机质谱、盐转换替代检测及其他新检测器(广州谱临晟科技有限公司 钟新林 技术总监)(报告+讨论)钟新林分会场三、沙龙主题:离子色谱抑制器和淋洗液发生器13:30-14:30抑制器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广东省CDC,钟志雄 主任技师)(报告+讨论)代文彬/杨丙成三楼和辩厅14:30-15:30淋洗液发生器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青岛睿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王存进 应用开发总监)(报告+讨论)代文彬/杨丙成15:30-16:10抑制器和淋洗液发生器的特殊应用(青岛睿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代文彬 总经理)(报告+讨论)代文彬/杨丙成16:25-16:55现场活动代文彬/杨丙成18:30-20:30晚餐三楼和谐厅5月27日8:30---9:00开幕式梁立娜三楼和谐厅海南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平台领导致辞海南大学领导致辞第六届离子色谱专家组主任委员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致辞大会报告9:00---9:25新型电渗析器件的研制及其应用拓展(华东理工大学,杨丙成教授)朱岩三楼和谐厅9:25---9:50基于离子色谱测试水中卤乙酸的近期研究进展和重难点分析(哈工大深圳研究院,陈白杨教授)9:50---10:15气态样品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介绍(瑞士万通, 李致伯经理)10:15---10:45休息10:45---11:10赋能增效—高压高效离子色谱的典型应用进展(赛默飞世尔,郑洪国经理)丁明玉三楼和谐厅11:10---11:35过程在线离子色谱仪的研发和系统集成(皖仪公司,龚婷婷 产品经理)11:35---12:00离子色谱新技术发展及应用革新(武昌理工学院,崔海容教授)12:00---13:00午餐大会主题报告13:00---13:20离子色谱测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案例分析及其在各国药典中的应用(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刘英主任药师)崔海容三楼和谐厅13:20---13:40阴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的研制与应用(青岛睿谱,王存进)13:40---14:00基于石墨碳柱的全新离子色谱体系的构建(华东理工大学,施超欧教授)14:00---14:20不同应用场景下岛津针对性IC应对方案(岛津公司,王鑫)14:20---14:40燃烧炉离子色谱系统用于无机材料中卤素的检测研究(上海硅酸盐所,汪正研究员)杨丙成14:40---15:00离子色谱及形态分析联用(广州谱临晟,钟新林技术总监)15:00---15:20单柱阀切换法测高基体水样中的碘离子(浙江树人大学,叶明立教授)15:20---15:40二维离子色谱法测定厄贝沙坦中叠氮化物含量(青岛普仁,)15:40---16:00休息陈白杨16:00---16:20复杂基质样品的高温裂解与离子色谱联用技术(华东理工大学,栾绍嵘教授)16:10---16:30二维离子色谱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青岛盛翰,王晓娇)16:20---16:40酸溶-离子色谱法测定钴酸锂样品中氟离子含量(中国地质大学,黄维雄教授)16:40---17:00科技论文规范表达(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执行主编 章连香正高级工程师)17:00---17:30合影一楼大厅18:30---20:30晚餐三楼和谐厅5月28日分会场一、沙龙主题:离子色谱应用8:30-9:20食品方向的应用进展和展望(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林立 仪器分析室主任)(报告+讨论)郑洪国/韩春霞三楼和怡厅9:20-10:10药品方向的应用进展和展望(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 刘英 副院长)(报告+讨论)郑洪国/韩春霞10:10-11:00科研方向(含锂电、新材料)的应用进展和展望(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栾绍嵘 党支部书记)(报告+讨论)郑洪国/韩春霞11:00-11:50半导体、高纯试剂方向的应用进展和展望(浙江大学化学系朱岩 教授/离子色谱专家组主任)(报告+讨论)郑洪国/韩春霞11:50-12:00小结分会场二、沙龙主题: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8:30-9:05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概述(清华大学 丁明玉 教授)李致伯/丁明玉三楼和辩厅9:05-9:40基于PILS气体采样技术的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研发与应用(陕西科技大学 陈庆彩 教授)(报告+讨论)李致伯/丁明玉9:40-10:15紫外消解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马玉刚 副主任)(报告+讨论)李致伯/丁明玉10:35-11:10燃烧法测定总有机氟过程中PFAS热解研究现状与机理解析(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王军利 博士后)李致伯/丁明玉11:10-11:55瑞士万通英蓝样品前处理技术介绍(瑞士万通 毕致丽)李致伯/丁明玉12:00-13:00午餐大会主题报告和换届选举会议13:00---13:20微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含卤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浙江工业大学,黄忠平副教授)叶明立三楼和谐厅13:20---13:40离子色谱法在火灾烟气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成都市CDC, 甘子琼副主任技师)13:40---14:00抗骨质疏松中药药效物质高通量筛选研究(浙江中医药研究院,王娜妮研究员)14:00---14:20微波辅助加热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结石中的阴离子(广东CDC,钟志雄主任技师)14:20---14:40Separating daily PM2.5 inorganic composi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via deep learning combined with ground, satellite, and model data(中国CDC环境所,陈曦研究员)14:40---14:55基于多孔石墨碳柱测定电合成微量尿素及其相关离子(华东理工大学,沈睿)法芸三楼和谐厅14:55---15:10毛细管电泳方法标准复建工作进展(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赵新颖教授)15:10---15:25IC-MS/MS法测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溴酸盐含量(岛津公司,石丹姝)15:25---15:40冷凝收集-离子色谱法的研究及应用(浙江省台州市CDC,倪承珠主管技师)15:40---15:55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原辅料中亚硝酸盐测定及其对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影响(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王立萍副主任药师)15:55---16:05‘色谱’杂志介绍(‘色谱’杂志社,刘琳)16:05---16:15‘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杂志介绍(‘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杂志社,许文倩)16:15---17:0换届选举三楼和谐厅18:30---20:30晚餐三楼和谐厅5月29日8:30---12:00赴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交流、研讨(第六、七届离子色谱专家组成员)午餐14:00---会议结束 会议报名方式: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511/664456.shtml2023年5月26-29日第十八届离子色谱会议具体日程安排.xls
  • 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
    关于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科办火[2011]52号机关各司、局、办,直属机关党委,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日报社:  根据2011年5月24日部务会的精神和我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火 [2011]259号),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经部领导批准,我部决定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火炬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火炬工作,制定工作指导意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曹健林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副组长:王晓方 发展计划司司长  赵玉海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  赵明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成 员:李桂华 办公厅副主任  林 新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金奕名 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  邓天佐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  彭以祺 基础研究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王 喆 农村科技司副司长  马燕合 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  靳晓明 国际合作司司长  孙晓明 人事司副司长  余华荣 驻部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如下:  主 任:赵明鹏(兼)  副主任: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成 员:郝 蓉 办公厅宣传处处长  唐玉立 政策法规司综合与政策处处长  赵红光 发展计划司高技术研究发展处处长  田荣斌 重大专项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  沈文京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综合处(科技金融处)处长  沈建磊 基础研究司综合计划处处长  薛 强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工业发展处副处长  秦卫东 农村科技司基层科技处调研员  沈建忠 社会发展科技司综合与气候变化处处长  孙 键 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计划处处长  韩文胜 人事司机构与劳资处处长  黄 河 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检查室  副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  唐凤泉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计划财务处处长  特此通知。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 前沿科技 | 全新亚微米红外&拉曼同步测量关键技术助力多层薄膜内部组成分析
    包装薄膜材料常使用传统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但传统FTIR通常只能测单一红外光谱,不具备样品红外光谱成像功能或成像空间分辨率受红外波长限制,高也仅为5-10 μm。在实际应用中,层状材料越来越薄,这对常规FTIR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大的挑战。 全新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O-PTIR)可在非接触反射模式下对多层薄膜进行亚微米的红外表征,同时探针激光器会产生拉曼散射,从而以相同的亚微米分辨率在样品的同一点同时捕获红外和拉曼图像。基于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将中红外脉冲可调激光器与可见探测光束结合在一起,克服了红外衍射限。将红外激光调谐到激发样品中分子振动的波长时,就会发生吸收并产生光热效应。如图1所示,可见光探针激光聚焦到0.5 μm的光斑尺寸,通过散射光测量光热响应。红外激光可以在一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扫过整个指纹区域,以获得红外光谱。图 1.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光束路径示意图。 红外&拉曼同步测量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通常不能用于测量厚样品,因为光在完成透射样品之前会被完全吸收或散射,导致几乎没有光子能量到达检测器。由于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技术,因此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对较厚的样品进行红外测量,大地简化了样品制备过程,提升了易用性。在图2中,作者使用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针对嵌入环氧树脂中的薄膜样品横截面进行了分析。图2线阵列中各点之间的数据间隔为500 nm。 由于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与传统FTIR光谱具有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光谱数据库搜索每个光谱。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对照可以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的聚合物层,聚乙烯和聚丙烯,以及嵌入的环氧树脂。图 2.上:薄膜横截面的40倍光学照片;中:红外光谱从标记区域收集;下:同时从标记区域收集拉曼光谱。 化学组分分布的可视化成像当生产层状薄膜时,产品内部的化学分布是产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特地实现了高分辨率单波长成像,以突出显示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化学分布。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在每层的特吸收带处采集图像,以此实现显示层的边界和界面的观察。图3展示了多层膜截面的光学图像。从线阵列数据可以看出,中间位置存在一个宽度大约为2 μm的区域,该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光谱差异很大。红色光谱显示1462 cm?1处C-H伸缩振动显著增加。图3. 上:薄膜截面的40倍光学照片;下:标记表示间距为250 nm的11 μm线阵列。红外单波长成像使我们能够清晰地可视化层状材料的厚度和材质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红外显微镜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反射模式运行,以佳的空间分辨率提供单波长图像。图4. 红外单波长成像层状材料的成分分布。 总结通过同时收集红外和拉曼光谱,科学家发现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多层膜。收集的光谱与传统的FTIR光谱显示出 99%相关性,并且可以在现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此外,使用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进行单波长成像可实现亚微米分辨率样品中组分的可视化。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薄膜材料的整体构成。总体而言,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次提供了可靠且可视化的亚微米红外光谱,目前它已在高分子、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化工药品、微电子器件、农业与食品、环境、物证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专家谈机器视觉检测技术【1】: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
    《产品外观缺陷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一文由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卢荣胜教授投稿分享,包括自序、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成像技术及实现策略、关键核心单元部件、缺陷识别与分类、结束语、致谢几个部分。由于篇幅较长分为四篇发布,以下为第一部分:自序、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1.自序本人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量仪厂从事量具、刃具、工装、专机与机加工工艺开发等技术工作,于1992年从师费业泰教授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从事精密机械热变形误差、精密仪器精度理论方面研究, 1998年末博士毕业后又拜师天津大学叶声华教授,从事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随之聚焦于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测量领域。之后在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进行了为期6年的三维机器视觉、自动光学检测和光学测量技术研发工作,于2006年5月返回母校合肥工业大学任教。回国后继续从事机器视觉与光学测量方面的研究,坚持面向平板显示、新能源、软性电路板、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产业,注重技术的应用开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在机器视觉与光学测量领域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鉴于在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方面20余年的研究积累,2021年无锡市锡山区政府与我们科研团队合作,联合创立了一个新型科技研发机构——无锡维度机器视觉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实体化运营模式,面向先进制造产业链,从事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测量方面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研究内容与产业化业务范围涉及机器视觉缺陷在线检测、三维机器视觉精密测量、机器人视觉引导、半导体检测、机器视觉关键零部件开发等。开发的视觉系统与仪器已经在平板显示、光伏、锂电池、软性电路板、半导体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鉴于篇幅问题,本文重点聚焦于产品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归纳了我20多年来在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进展情况与心得体会。2.研究背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不理想、制造工艺不规范等各种原因,零部件和产品外观难免会含有多种缺陷,如印制电路板上出现孔位、划伤、断路、短路和污染,液晶面板的基板玻璃和滤光片表面含有针孔、划痕、颗粒,带钢表面产生裂纹、辊印、孔洞和麻点,铁路钢轨出现凹坑、鼓包、划痕、擦伤、色斑和锈蚀,等等。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产品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产品性能,严重时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对用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现代制造业对产品的表面质量控制非常重视。产品外观缺陷在线检测最传统的方法就是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法,目前高端制造工厂大部分都采用自动化生产,但人工目视检测岗位仍占据工厂整体人员的15%-30%。鉴于人工目视检测存在对人眼伤害大、主观性强、准确率低、不确定性大、易产生歧义和效率低下等缺点,已很难满足现代工业对产品质量及外观越来越高的严格要求。随着电子技术、图像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于图像传感技术的视觉在线检测方法已逐渐成为外观缺陷检测的重要手段,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自动化、非接触、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目前,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疗等行业,尤其在现代制造业,如平板显示、光伏、锂电池、半导体、汽车、3C电子(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对能够实现机器换人的外观缺陷视觉检测技术需求越来越旺盛。3.典型系统组成产品外观缺陷机器视觉检测是基于人眼视觉成像与人脑智能判断的原理,采用图像传感技术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增强缺陷目标特征,再通过Blob(Binary large object)分析、模板匹配或深度学习等算法从背景图像中提取缺陷特征信息,并进行分类与表征。在工业应用领域,外观缺陷视觉检测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智能化的数字成像与处理系统,即采用各种成像技术(如光学成像)模拟人眼的视觉成像功能,用计算机处理系统代替人脑执行实时图像处理、特征识别与分类等任务,最后把结果反馈给执行机构,代替人手进行操作,执行产品的分类、分组或分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任务。(左)6代线液晶阵列和彩色滤光片缺陷检测仪 (中)8.5代线玻璃基板缺陷检测仪 (右)ITO导电膜表面缺陷检测仪图 1 高世代液晶面板关键工艺节点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图 2 表面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组成原理图图1为我们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资助下,针对6代线和8.5代线液晶面板显示器制程中关键工艺节点,开发的三种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很好地揭示一个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关键技术难点,以及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参数为:待测幅面大小≤1800x2200mm, 快速发现缺陷分辨率10μm, 复检显微分辨率0.5μm, 并行图像处理与缺陷识别系统采用CPU+FPA+GPU 主从分布式异构并行处理架构,检测时间节拍20s。系统组成与关键零部件单元可用图2示意图来清晰地描述,它由精密传输机构、光源、相机阵列、显微复检、并行处理、控制、主控计算机、服务器等单元模块,以及与工厂数据中心互联的工业局域网组成。图 3 展示了我们开发的手机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缺陷转盘式多工位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结构组成,该检测系统包括自动上料、编码、对准、检测、分选、返修识别等几个部分。图 3 背光源模组在线自动光学检测系统3.1 自动上料机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装配线上传输来的背光源模组位姿探测、电动与气动机构抓取、位置校正、送料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下:1. 在装配线传输带工位(1)的上方放入一个监视相机,当前道工序组装系统装配好背光源模组传输到工位(1)后,监视相机拾取到有待测模组时,计算模组在工位(1)处的位置与模组姿态信息,并发出工作同步指令给后续上料与检测系统。2. 监视相机发出工作同步指令后,气动与电动缸组成的送料系统把工位(1)处的背光源模组从传输带上吸起来,然后在气动滑台的带动下,把工位(1)处的背光源模组搬运到工位(2)处。在放到工位(2)上之前,计算机根据工位(1)上方的相机拍摄到的模组位置与姿态,发出指令给真空抓取吸盘角度校正电缸,初步校正背光源模组在空间的角度。当背光源模组运送到工位(2)后,模组在工位(2)处由4个气动滑缸从四边向中间对中,校正模组的位置,然后背光源模组下方的相机,对模组成像,识别待检背光源模组喷码序列号,作为有缺陷模组在返修过程中,从缺陷数据库中自动调出缺陷信息,指导返修任务。3. 在工位(1)处吸盘抓取背光源模组的同时,右边的吸盘在工位(2)处把已经校正好的模组吸起来,然后在气动滑台的带动下,把校正后的模组输送检测转盘工位(3)处。至此,一个上料循环完成。3.2 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由间隙转动工位转盘、上料位置对准探测、异常检测、画面检测和外观检测工位组成。工作原理如下:1. 背光源模组被自动送料机构传输到工位(3)后,转盘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转到工位(4)。在工位(4)的上方安装一个相机,检测背光源模组定位是否正常,模组LED灯工作是否正常,并把信息传给主控计算机。如果一切正常,则后续检测工位按预定的方案进行检测;如果不正常,后续检测对该模组不检测,然后传送到工位(9),由分选机构抓取,传送到不良品传输带上。2. 当模组转到工位(5)~(8)处后,缺陷扫描成像系统对画面缺陷进行扫描检测,缺陷扫描成像系统由高速扫描相机、一维滑动台、光栅、伺服系统、调整机构组成。由于外观检测项目较多,一个工位难以不够,故把工位(7)和(8)两个工位作为外观检测机构。3.3 分选机构分选机构由良品与不良品气动抓取机构、间隙运动传输带组成。结构布局参看图 3 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1. 如图 3 所示,画面(外观、异常等)缺陷检测完毕后,模组继续向下道工位转动,当模组运动到工位(9)后:分选机构左边的气动吸盘抓取工位(9)上的模组,传输到工位(11)处。2. 如果该模组是不良品,在分选机构向工位(9)移动的过程中,不良品传输带向前移动一个工位,把工位(11)清空,等待放置下个模组。3. 如果是良品,在下一个时刻分选机构抓取工位(9)上的模组时,右边的吸盘同时抓取工位(11)上的模组,在分选机构左吸盘把模组放到工位(11)处时,右吸盘把良品模组放置到良品传输带上工位(12)处,然后良品传输带向前移动一个工位,清空工位(12)等待放置下个模组。传输带之所以作间隙运动,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不良品只是少数,这样可以让不良品按顺序一个一个经凑地排列在传输带上,不需要有人监视,返修人员只要传输带上放满了不良品后取走返修。3.4 复检与不良品返修对于检测到的不良品,再采用人工目视复检,并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在返修工作台上放置一个电脑,并安装一台成像系统,拾取不良品背面的编码。返修显示电脑通过工业以太网与缺陷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相机在电脑的控制下,获得带返修的不良品编码后,根据编码从服务器中调用缺陷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导引返修人员对不良品进行合理的返修。
  • 聚光科技举行2018年QC小组成果发布赛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同时,我国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而QC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QC小组活动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QC小组活动也已走过了13年的历程,聚光科技的QC小组活动遵循PDCA的科学程序,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聚光科技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018年,聚光科技不仅在公司内部开展QC小组活动,还将其推广到各子公司及供应商,通过QC小组的活动方式的导入,共享优秀质量管理平台,进一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根据《聚光科技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年初共完成227个QC小组活动注册。过程中为确保QC小组活动能顺利、持续地进行,聚光科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如:优秀QC小组成果案例分享会、QC工具培训、QC小组活动年中评审、QC小组活动结项辅导等。另外,每个项目都有一名指导专家参与,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辅导,提高沟通效率。聚光科技坚持每年召开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赛,总结年度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和展示各小组运用质量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也注重外部交流,如:多次参加浙江省质量协会主办的QC小组成果发布赛并获得佳绩。QC优秀案例分享会QC小组活动培训  2018年11月21日下午,聚光科技QC小组成果发布赛隆重举行,发布赛邀请了聚光科技总工、子公司分管领导、供应商总经理及聚光科技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担任评委,对从各部门推选出的21个优秀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共评选出了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为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同时表彰QC小组活动为聚光科技创造的价值,聚光科技有一整套完善的奖励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了奖励方式及奖励金额。这些获奖项目除获得相应奖金外,其QC小组长将会登上公司年会盛典的舞台代表全组成员领取属于他们的那份荣耀。 聚光科技QC小组成果发布赛现场  回顾聚光科技这13年的QC小组活动历程,累积立项数达1274个,带来的经济收益约1.13亿元。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聚光人这种对卓越质量的不断追求,才使得QC小组活动真正发挥出其降本增效、为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作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家组成立
    p  为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专家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作用,保障专项任务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的实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成立“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并于2017年7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专家组第一次工作会。生物中心董志峰副局级调研员,专家组成员,生物中心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pp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共12名(名单后附),由生物中心聘任,任期五年。专家组组长由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中心王卫东研究员担任,副组长由清华大学李秀清研究员、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孙京昇处长担任。/pp  会上,董志峰副局级调研员向专家组成员颁发了聘书并讲话。他强调,应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推进“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组织实施,希望专家组能够在工作中注重创新,完善符合科研规律的组织管理机制,协助生物中心共同推进专项总体目标的达成。/pp  专家组成员对专项的实施和管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就如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战略研究、加强部门沟通、开展专题调研以及切实做好项目的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为推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F3E0]1K`[8`~I`_1(ACN[0K.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3da3feb-c627-4925-aad9-f4acc79e667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_UP}(RCYP9X0`U29QEZAY.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4d36d1a2-ec4e-44b2-8b59-69e3baa71b91.jpg"//p
  • 13家单位组成广东省土壤三普省级技术支撑队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上壤普查的通知》(粤府〔2022〕26号)要求,经组织专家评审,现确定由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13家单位组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技术支撑队伍。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技术支撑队伍名单: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讨论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6月30日,《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各个工作组成员单位的20余位代表出席。标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标准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团体标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秘书长郭晓维在致辞中介绍说,从2014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就决定做标准化工作。2015年,作为团体标准制定首批试点单位,正式立项开始首批学会标准制定。到现在,不仅建立了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和工作流程,还建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和超过130人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库,一直走在标准建设的前列。目前为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已经发布10项标准,其中3项学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项目,1个ASTM的新提案正在起草。《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于2020年12月正式立项,项目申报单位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2月25日,成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标准工作组,并开始相关的工作。而本次会议的其中一项重要日程就是《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工作组的线下成立仪式。工作组涉及的14家单位包括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大学、天津九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海军军医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次线上与线下的会议,《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目前,标准起草小组按照工作组各单位对标准初稿(草案)的返回意见对标准初稿(草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傅立叶变换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初稿。本次会议中,工作组组长、北分瑞利高级工程师高学军等分别对标准编写的前期工作和标准初稿内容进行了介绍。基于此,与会代表对标准初稿内容进行了讨论。鉴于标准的简洁性,与会代表建议将术语定义描述进一步简化,并对关键的术语进行补充完善;再次明确技术通则的定位,对部分技术指标的设定进行了取舍;确保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家对本底光谱能量分布、100%线噪声、光谱分辨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数值设置的合理性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虑到标准的普适性,大家对标准物质的选择进行了多方意见征集,并对水蒸气、聚苯乙烯和“GBW(E)130550可见-近红外波长标准物质”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外,大家还对仪器工作条件及使用安全性的描述,相关标准的引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保证标准制定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标准初稿讨论之后,大家也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郭晓维指出,“我们的目的是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并用标准化相关工作助推行业发展。下一步要开启多种合作,将本项目标准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标准牵头单位北分瑞利总工程师武慧忠也再次明确了项目的分工和进度。按照计划,预计9月份进行征求意见稿的讨论,12月底前完成项目的所有工作。后记一直以来,标准都是仪器技术及应用拓展重要的推动力。对近红外光谱技术而言,近年来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应用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据国家标准信息查询系统,相关的应用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一共有69条,但迄今国内还没有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测试与检定的国家标准方法。虽然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针对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的性能测定专门制定了《ASTM E 1994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echnology of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规定了两个不同水平的性能测试方法,以衡量实验室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的性能,但是该标准没有对仪器具体的性能指标、标志、包装和贮存等作出要求。长期以来,各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的测试方法均只针对自己生产的仪器性能,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致使不同厂商仪器的性能无法进行比较,仪器用户在采购、比较仪器时缺乏科学依据。《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团体标准结合国内近红外仪器的实际情况,规定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该仪器标准制定发布后,不仅可以规范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厂家的生产检验标准,让各种检测方法的标准具备了可操作性,对仪器实际应用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标准支撑,也为实验室的认证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可以促使国内外仪器评价指标标准的统一,特别是可以为相关的仪器招标项目提供切实的评价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与国际同类产品的整体竞争水平。
  • 天瑞拟组成联合体 参与7.5亿元PPP项目投标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天瑞仪器日前发布关于公司拟组成联合体参与安岳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PPP 项目投标的提示性公告,公司与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成联合体拟参与安岳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的投标。/pp  安岳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PPP 项目总投资约为 75397.51万元,其中第一期约为39574.12万元,第二期约为 35823.39万元,包含安岳县 52 座乡镇生活污水厂和 1 座县城生活污水厂以及厂外配套管网建设。/pp  中标社会(或其成立的项目公司)负责安岳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通过政府拨付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和使用者付费收回投资、获得回报,合作期满将全部项目设施完好无偿移交予政府方。/pp  公告书显示,本项目总投资约为75397.51万元,天瑞仪器本次拟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该项目投标,如中标该项目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后,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污水处理业务,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p
  •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范围广泛,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且不受分析对象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 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包括高沸点、极性、离子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从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缺点。 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约20%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80%需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好等特点,可以分析分离高沸点且不能汽化的热不稳定生理活性物质。 分离与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重要应用。基本原理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经典的液相色谱为基础,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系统组成HPLC 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配置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 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制备型HPLC 仪还备有自动馏分收集装置。
  •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试验步骤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实验设备。它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冲击韧性、抗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等指标,对于材料性能的准确评估和产品安全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冲击试验方法。在冲击试验中,试样受到瞬时冲击载荷的作用,然后观察试样的变形和断裂情况。简支梁冲击试验机通过给试样施加冲击载荷,并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测量试样的变形量和断裂能等参数,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评价。上海和晟 HS-XCJD-5J 数显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简支梁冲击试验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冲击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可以瞬间释放能量的冲击源。试样夹持器:该装置用于固定试样,保证试样在冲击过程中不发生移动。传感器:该装置用于测量试样的变形量和冲击能。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该系统用于采集和处理试验数据,并输出结果。在进行简支梁冲击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将待测试样放置在试样夹持器中,并调整夹持器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试样在冲击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冲击源的能量,并启动冲击装置。在冲击过程中,传感器会记录试样的变形量和冲击能,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输出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材料的冲击韧性、抗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能和产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汽车制造中,材料的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总之,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它能够实现对材料性能的准确评估和产品安全性的预测。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使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试样的制备和安装、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只有正确操作和使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才能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从而为材料的性能评估和产品安全性的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 江桂斌院士荣膺973专家顾问组成员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科技部近日宣布成立第五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被聘为专家组成员,任期3年。  科技部973专家顾问组的主要职责是:1)开展973计划发展战略研究,对973计划组织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2)对973计划年度申报指南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3)受科技部委托主持立项综合评审和咨询工作 4)承担科技部委托的其他相关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