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大气气体

仪器信息网环境大气气体专题为您整合环境大气气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环境大气气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环境大气气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环境大气气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环境大气气体话题讨论。

环境大气气体相关的资讯

  • 污染物监测升级 无人机助力大气环境立体监测
    p  伴随着一声“开始降落”的指令,在河北望都县农村环境研究站,新研制的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装备完成污染物监测和数据传输任务之后稳稳落地。/pp  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协同多家单位成功开展了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实验。据项目负责人张成龙介绍,这一监测系统首次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技术、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契合了当前大气污染科学迫切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监测的需求。/ppstrong  填补大气环境监测和研究盲区/strong/pp  在对流层大气中,大气污染物多从近地面垂直向上或水平扩散,作为大气化学反应重要驱动力的太阳辐射则自上而下传输。因此,张成龙认为,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不能只关注近地面污染,还要关注一定高度范围(特别是边界层)内的大气层结构和成分变化,否则很难全面揭示对流层实际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pp  此前已有多种大气环境垂直监测方法得到应用,如大气边界层塔、有人飞机、气球及气艇等。但边界层塔位置固定,高度通常在300米以下,且多建于城市地区 有人飞机只能在数百米及以上的高度飞行 气球或气艇抗风能力和移动性差,需要填充大量氦气,单次运行成本高。这些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气污染研究的需求。/pp  “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缺陷,让原来不容易接近的地方变得容易到达,使大气监测真正做到动态性和立体性。”张成龙说,“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地区,它的下垫面多为农田和低矮村庄,大气污染物处于较低大气层,正好是无人机适合飞行和采集样本的高度。”/pp  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为农村大气面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也为区域大气氧化性、大气光化学过程及二次颗粒物形成等深入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ppstrong  精准化大气研究工具/strong/pp  记者了解到,在中科院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实验成功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少数无人机产品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并和政府环境执法活动展开合作。对此,为本次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提供无人机设备的华翼天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的无人机设备不仅用于环保,也用于电力、消防等,并不专业,只是搭载几种空气传感器,远远不能解决大气多样化和精准化的监测需求。”/pp  为此,张成龙带领团队为提升系统精准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pp  在传感器选择阶段,研发团队找到曾对传感器精度做了长期比对工作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庞小兵进行取经。庞小兵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大气传感器会受到大气温度、湿度、其他共存成分以及电信号噪音的干扰,因此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上述因素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pp  最终,他们确定了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能在实际大气气体中提取精确信息的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器以及传感器。传感器可一次性记录和传输10种参数,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等常规污染物参数。除此之外,采样设备随无人机升空之前,要经过地面标准台站的数据校准 无人机升空之后,还要保证提前计算设计好的采样器体积、续航能力等均满足远程控制、GPS三维定点悬停以及收集足够分量大气样品的要求。/pp  该立体监测系统攻克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以及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等关键技术,实现大气颗粒态、气态以及液态等样品的立体化定点采样,为大气污染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ppstrong  从无到有的科研“创业”/strong/pp  在张成龙看来,这次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的实验成功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科研“创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参与研制并提供传感器、采样器、无人机的企业也没有向他索取任何费用,但他们却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pp  这支由交叉学科领域的人员临时搭建的“梦之队”,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根据大气采集监测系统需要满足的科研要求对产品进行完善。华翼天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升监测系统在高空收集样品时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我们专门为无人机设计了气动外形结构。”/pp  谈到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张成龙则认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目前也有一些科研单位出于兴趣联系他们。在立体化精准化大气化学研究工具的应用前景之外,他大胆设想,未来在火灾、垃圾焚烧、环境污染执法等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可以到达人们无法接近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不同行业的人看到这个系统都能对其应用萌生不同的想法。/pp/p
  •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
    12月26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度报告发布会在线上召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会上发言致辞。张大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要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国成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张大伟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的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性成就,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这是我国生态环境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最具标志性和彰显度的,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成果。据张大伟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6%和78%,重污染天数减少87%,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中国也成为世界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空气质量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同推进。张大伟介绍,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当中,通过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等硬措施,削减煤炭消费量超过5亿吨,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为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做出重大贡献。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今年1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4个部门发布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部署了“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标志性战役。据张大伟介绍,该方案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作为打好三个标志性战役的重中之重。大气污染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张大伟特别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已经取得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现阶段我国PM2.5浓度大致是欧美国家当前水平的2-4倍,是最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6倍。重污染天气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尤其是高碳的能源、产业、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对此,张大伟强调,要进一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必须更加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在优化调整结构上动真碰硬,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全球大气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GAONet)启动建设
    9月17日,以“全球环境变化与遥感”为主题的首届国际大气环境遥感学会(AERSS)年会在武汉开幕。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承办了ANSO国际大气综合观测网络边会,边会宣布全球大气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Global Aerosol-Cloud-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Network,简称GAONet)启动建设。   ANSO(“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于2018年,由中国科学院牵头、67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组织共同组成。此前,在北半球的亚洲和亚欧交界处跨90°经度25°纬度,依托ANSO大气观测网,建设了5个大气观测站点,其观测设备均由安光所自主研制,包括小型气溶胶激光雷达、云量自动观测仪和降水天气现象仪等。在此基础上,GAONet计划延伸、拓展原有观测网络,以“垂直探测”和“网格化”为目标,在南美洲、印度洋群岛等地区建立新的观测站点,建设大气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服务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力图在更广的地理范围为全球气候变迁提供数据支撑。   ANSO国际大气综合观测网络边会上,来自亚欧美洲的多国专家学者分享了多份报告,较为全面的展现了ANSO大气观测网的技术应用、现有站点建设和运行,交流了在全球不同地区大气观测网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等情况,总结了前一段时间在ANSO框架下建设跨国大气观测网的成果,进一步发起了建设GAONet的倡议。现场专家学者经热烈讨论,鼓掌通过建设GAONet的大会倡议,并同步成立GAONet委员会。   GAONet的建立,将为建立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一带一路”环境和外交政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撑。   本次国际大气环境遥感学会年会为期3天,来自亚欧美洲的16个国家的大气、环境、遥感、测绘、地理、光学、仪器等领域的近5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安光所学术所长刘文清院士、法国里尔大学Oleg Dubovik教授、韩国延世大学Jhoon Kim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关美宝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苏慧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Daniel Rosenfeld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大气环境遥感技术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 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发布《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 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由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归口、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浙江国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团体标准《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1、2)。按照《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建议请填写《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附件3),盖章或签字后于2023年10月28日前以邮件方式反馈至联系人。逾期未回复按无异议处理。联系人:夏林芝,0571-87356614邮 箱:2102701967@qq.com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306 号(邮编:310012)附件1:《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函附件2:《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附件3:《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4: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 浙江省辐射防护会2023年9月27日《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函.pdf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doc《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核素自动连续监测系统》(γ能谱法)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pdf
  • “大气气溶胶实时源解析方案” 线上讲座圆满落幕
    2013年11月13日,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振博士作客仪器信息网“2013质谱网络研讨会”,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实时源解析方案”的主题讲座。本次研讨会采取“论坛讲座提问解答”形式,受到来自仪器信息网论坛网友的热烈好评,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讲座的交流和讨论。  本期线上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在线源解析技术的重要性。中国大气污染是一个复合性的问题,“污染程度怎么样?PM2.5是怎么组成的?治什么?优先治理什么?治理手段效果评价?应急预警事件的发现与应对?”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先有“眼睛”来解答。  第二部分,周振博士从传统源解析方法的缺点入手,讲述了实时在线源解析方法的优越性。在线源解析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小时)得到源分配饼图 可以进一步做源判识(主要污染单位、方向) 对特征污染过程捕捉,得出不同源的时间相位差 为应急、预警提供最快和直接的数据 能够长时间连续监测,自动出具数据结果 运行费用低、易维护 由于快速,能最大程度节约治理费用等。  第三部分,周振博士介绍了“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的原理以及解释了为何SPAMS能做在线污染源解析。禾信质谱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硬件技术、全面的源特征谱库、自主软件与合作三大基础。禾信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具有实时在线、高时间分辨、单颗粒、粒径测量、正负化学成分同时检测、机动性强:实验室、车载、船载等特点。该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城市(如今年石家庄、武汉、广州、辽宁省中心城市、江苏省13城市等)进行推广示范。  禾信公司踏实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基础手段——原始创新 致力于发展中国自主产权技术、而且是高端技术 做国产品牌,不代理、不忽悠、不贴牌,不“达芬奇” 站在国家的高度,针对国家需求,从7年前起,在多位院士的指导和863的支持下开始以大气灰霾和VOCs问题专心开发核心技术。  讲座结束后,各位网友从数据来源、污染源类型划分、检测原理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角度踊跃提问,周振博士针对各位网友在讲座过程中所感兴趣的和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各位网友对本次线上讲座反响热烈,一致表示通过本次线上讲座受益匪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期待今后更多精彩的线上讲座。  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 万元,研发场地6000 平方米。  通过八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 通过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  禾信公司向环境科学、冶金工业、气象、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 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
  • 北京是卓科技发布是卓科技、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新品
    大气气溶胶微脉冲偏振激光雷达:采用波长为532nm线偏振激光,可用于连续监测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分析气溶胶的组成结构和时空演变。检测距离最大可达30公里,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7.5米,可监测工业烟尘的排放等城市上空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监测灰霾和沙尘暴等天气过程,对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产品优势:精度高、范围广、可以全天候持续工作、可以数据联网云计算处理。应用领域:气象站、环境监测、工厂排污监测等。激光器激光器类型Nd: YAG 激光器工作波长532nm ± 1nm脉冲重复频率2.5KHz – 5KHz偏振比100:1 单脉冲能量~20uJ脉冲宽度~10ns脉冲能量变化± 3 % RMS光束发散角 100urad出光口光束直径70mm寿命10000h光学接收参数接收望远镜卡塞格林-折返结构 口径162mm探测器单光子探测器(双通道)量子效率@532nm22% (CPM) 60% (SPAD) 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采集卡探测距离最大20KM盲区≤40m空间分辨力4.5m 6m 7.5m 15m 30m 60m 用户可选时间分辨率1s滤光片带宽300nm其他工作温度、湿度-20℃—60℃;0—100%尺寸0.6*0.23*0.23m3外壳材质铝合金数据传输和处理工控机,Win7/10工作方式连续或间断(用户可配时间)供电100/240V 或 锂电池(24V 30AH)制冷方式空气制冷、液体制冷设备功率30W(平均),峰值60W云台功率:80W;俯仰:-10—120°;水平:360°;精度0.05°;最大转速:30°/s;支持程序控制;接口:RS485 创新点:1、自带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液冷强制循环降温和加热系统确保-30℃——50℃可靠工作;2、大功率激光器,有效探测距离可大20KM;3、一体结构,体积小,无需另配站房,安装维护操作简便;4、双通道信号监测,单光子和模拟同步采集,完美解决了近端饱和及远端大量程探测距离问题。
  • 刘文清院士:给大气环境“把脉”
    “一束光打过去,就知道污染物浓度是多少。像医生给病人做CT一样,我们是给大气环境做CT的人。”作为我国环境光学这一新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学术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率先提出了开展光学与环境交叉科学的创新研究。 刘文清院士在大气痕量气体探测载荷定标现场认真查看定标数据   光学、环境科学,在普通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学科,为何能产生交集? 刘文清院士在“总碳柱观测网合肥站”(Tccon Hefei)查看地基高光谱数据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光谱。通过设备对污染物进行立体垂直探测,就可以知道光路上不同高度的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刘文清介绍,目前,他率领团队建立了包括400多种大气污染物、100多种水体污染物、20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光谱特征数据库,研发了污染物光谱定量解析算法和工程化应用软件,不仅能为大气环境“把脉”,还能“诊断”水体、土壤的污染情况。 今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的素材是“双奥之城”北京。对两次承担奥运会环境监测任务的刘文清团队而言,这是道“送分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正是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时期。刘文清率领团队建立覆盖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系统,为空气污染预警和制定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撑。2022年,北京冬奥会,刘文清团队研发的车载激光雷达,能够快速精确获取大气颗粒物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成功预测了冬残奥会第一天的沙尘污染。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14年间,刘文清带领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天蓝、水清、草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监测网。 2018年5月9日,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搭载了安光所自主研制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从此,我国可以获得全球的污染气体分布数据,不仅能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还能为国际环境外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作为卫星3个有效载荷的总设计师,刘文清坚定地认为:“国之重器不能依靠进口,必须应用自主仪器设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大气环境因素对疫情传播和防控具有重要作用,而武汉却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环境数据。刘文清临危受命,亲赴武汉,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改装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车,搭载了气溶胶和臭氧探测激光雷达等7套先进设备。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到方舱医院、隔离点,监测车开展走航观测实验,获取第一手大气环境数据,为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就像今年高考作文主题一样,实现了‘跨越,再跨越’。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已经可与欧美发达国家‘并跑’。”刘文清谦逊地说,“如果高考作文满分10分,我得给自己扣2分。这2分寄希望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攻克难关,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卡脖子’问题,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加先进的光学监测技术和设备。” 刘文清,1954年生于安徽蚌埠,原籍江苏徐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等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4月16日2时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上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图片来源:新华社(郑斌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首批启动的综合探测卫星,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它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和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和POSP 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此次合肥研究院承担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载荷于2021年3月完成正样交付,2022年2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试验队进入发射场以来,不辱使命,奋力攻关,圆满完成了发射前各阶段测试任务。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最新!环境监测适用性仪器检测合格名录(截止2022年3月31日),气体和水质检测仪器1295款(可下载)
    2022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录涉及水质和气体检测仪器共计1295款仪器。点击可下载PDF查看详细目录: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截至2022年3月31日).pdf水质监测仪器共计897台,涉及pH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超声波明渠流量计、高锰酸盐指数在线自动监测仪、户外小型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五参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浊度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总磷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数据采集传输仪、紫外(UV)吸收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水质重金属(铅、镉、砷、六价铬)在线自动监测仪18类水质监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共计398台,涉及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器、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采样器、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采样器、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小型空气质量(SO2、NO2、O3、CO、PM10、PM2.5)连续监测、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连续监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烟尘采样器、生活垃圾焚烧固定源烟气(HCl、CO)排放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便携式烟气(SO2、NOX)分析仪17类空气监测仪器。部分内容截图:欲需详细目录请免费扫码下载
  • 普仁船载大气气溶胶在线定量分析仪搭载“雪龙号”赴南极科考
    2015年11月7日,由277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进行科考任务。总航程3万海里,预计历时159天。 在此次科考中,搭载了由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AOMZ-3000型船载大气气溶胶在线定量分析仪。此款仪器将PIC-online型在线离子色谱仪与PAGM 大气气溶胶在线分析仪完美结合,对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大气中无机阴阳离子进行不间断检测。 此款仪器的优势在于:1、大气样品的自动采集、自动过滤、自动稀释;2、淋洗液自动生成,全程无需再重新配制;3、工作曲线自行配制、自行校准、无需人工;4、分析一次样品仅需15分钟、全天96次分析、做到全程监测;5、由于全程自动化,所以避免了人工分析的误差、数据准确度高;6、阴阳离子同时检测;7、完善的自动保护装置、当泵压异常时,程序将自动关闭并发出警示信号;8、程序可下载到手机上,随时查看分析数据。 此次南极科考,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派出技术工程师于10月下旬登上雪龙号,根据船舱内的结构,对仪器进行了特殊的改造和加固,仪器安装完成后,进行了两周的全方位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普仁船载大气气溶胶在线定量分析仪优越的性能和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得到科考专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普仁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科考的深度合作,充分证明了我公司在高端在线离子色谱仪及气溶胶在线分析仪研发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普仁船载大气气溶胶在线定量分析仪的成功研制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线分析类仪器的整体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在线分析仪器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逐步打破进口垄断的不利局面,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检测市场需求,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环境大气监测领域的盛事:美国TISCH公司第一次向一家中国公司发出授权.
    美国TISCH公司是生产大流量颗粒物采样的国际领导者,在铅采样,细颗粒物采样,细颗粒物排放量测量,农药监测,农药抽样等领域有超过50年经验。 美国TISCH公司官网首页:http://www.tisch-env.com/index.asp 美国TISCH公司第一次向一家中国公司发出授权.美国TISCH 公司2010年11月13日公布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是他的中国总代理,负责TISCH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和技术支持:http://www.tisch-env.com/examples/zoom_and_description/index.html TISCH生产的TE-6070型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对环境空气PM10,PM2 .5或TSP的采集,提供非常灵活的采样平台,为不同用户提供多种选择。2002年取得美国EPA认证:U.S.EPA RFPS-0202-141,Federal Register: Vol. 67, page 15566, 04/02/02 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http://www.bmet.cn/Index.asp;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97/)专业从事环境大气监测的系统集成。目前是美国Magee科技公司(美国加州大学技术)、美国BGI公司(美国哈佛大学的技术)、美国Atmoslytic公司(美国沙漠研究所技术)、德国AMA(德国特里尔大学技术)、美国Belfort公司(美国FAA认证)在中国的总代理,同时也是美国Sabio公司、澳大利亚Ecotech公司和美国Thermo-Fisher公司、在中国的指定经销商, 我们主要的引进产品包括: 美国Magee科技公司的黑碳仪,是世界唯一可以在7个光波段同时测量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仪器,同时也是全球唯一获得美国EPA-ETV认证的仪器,目前已经通过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美国Atmoslytic公司(美国沙漠研究所技术)的OC/EC分析仪,是美国灰霾监测站网IMPROVE中指定的分析方法,也是目前全世界对环境大气中有机碳/元素碳分析的主流方法,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首次引进; 美国BGI公司的各种气溶胶采样器,是最早通过美国EPA认证的采样器,也是全球公认的质量最好的标准采样器; 德国AMA公司的在线色谱分析仪,按照PAMS标准设计,针对臭氧前提物中C2-C12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整套系统2010年已经通过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美国BELFORT公司生产的能见度仪器,该仪器现在服务于全球最大的中国环保部的沙尘暴站网; 澳大利亚Ecotech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urora1000型和3000型浊度仪,是广泛使用的大气气溶胶散射的监测仪器; 美国Thermo-Fisher公司最新的i系列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可监测O3、CO、CO2、SO2、H2S、TS、TRS、NO/NO2/NOX、NH3、NOy等气体;
  • 广州禾信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12月4日至6日,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广州禾信参加并作会议报告。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主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数百名从事大气气溶胶科学、大气复合污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监测新技术与仪器研制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 广州禾信总经理、上海大学研究员周振博士作了题为《单颗粒气溶胶实时在线质谱仪(SPAMS)及应用最新进展-(定量)》的报告。主要针对禾信公司的在线气溶胶质谱仪(SPAMS0515系列)进行了介绍。 周振博士介绍禾信公司在线气溶胶质谱仪 同期,广州禾信公司作为本次大会的赞助商在会议现场展出了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在线气溶胶质谱仪(SPAMS0515系列)、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SPIMS1000,包括台式、便携式)、激光光腔衰荡气溶胶消光仪(XG-1000)。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SPIMS1000,台式、便携式) 注:禾信公司专业从事质谱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温家宝总理、李源潮部长2010年先后考察公司,并给予高度评价。 公司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包括10000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技术、四级杆检测器技术、多种离子源技术、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技术及自主开发的软件包。 公司已成功开发的产品包括:在线气溶胶质谱仪(SPAMS05系列)、在线气体质谱仪(HXTOF-50系列,包括台式、便携式)、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SPIMS-1000,台式、便携式)、激光光腔衰荡气溶胶消光仪(XG-1000),同时为客户提供专用质谱仪器的定制服务。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地方各级政府科技攻关计划的大力支持。
  • 全球大气尘埃的增加掩盖了温室气体的变暖效应
    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大气尘埃——来自沙漠沙尘暴的微观空气传播颗粒等从沙漠等土地上产生的大气尘埃,对地球具有轻微的整体冷却效应,掩盖了温室气体引起的全部变暖。图源:NASA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该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表于《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研究发现,自19世纪中期以来,沙漠沙尘的数量增长了大约55%,这增加了沙尘的冷却效果。研究首次证明了大气沙漠尘埃的整体冷却效果。大气尘埃的一些影响使地球变暖,但由于尘埃的其他影响实际上抵消了变暖——例如通过将阳光散射回太空,驱散使地球变暖的高空云层,该研究计算出尘埃的整体影响是冷却的。“如果尘埃水平下降,甚至只是停止增长,变暖可能会加剧。” 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气物理学家Jasper Kok说。“我们发现沙漠尘埃增加了,并且很可能略微抵消了温室变暖,这是当前气候模型中缺失的。增加的灰尘并没有导致大量的冷却,气候模型仍然接近。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仅温室气体就可能导致比模型目前预测的更多的气候变暖。”Jasper Kok将这一发现比作在高速驾驶汽车时发现车辆的紧急制动器已部分接合。正如完全松开刹车可以使汽车行驶得更快一样,停止灰尘水平的增加可能会略微加速全球变暖。虽然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大气沙漠尘埃水平总体上有所增加,但趋势并不稳定——一路上升和下降。由于有太多的自然和人为影响的变量会导致尘埃水平增加或减少,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几十年大气尘埃的数量将如何变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一些微小的空气传播颗粒也暂时有助于冷却。但是,尽管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确定这些人造气溶胶的后果,但到目前为止,沙漠尘埃的确切变暖或冷却效果仍然不清楚。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是确定尘埃已知的变暖和变冷效应的累积效应。”“除了大气与阳光和云层的相互作用外,当尘埃落回地球时,它会通过沉淀在雪和冰上而变暗,使它们吸收更多的热量。尘埃还通过沉积铁和磷等营养物质来冷却地球。例如,当这些营养物质降落在海洋中时,它们支持浮游植物的生长,这些浮游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引起净冷却效应。”Jasper Kok说。自1850年以来,人类活动使地球变暖了1.2摄氏度,或2.2华氏度。如果没有尘埃的增加,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地球变暖多出约0.1华氏度。“随着地球接近科学家认为特别危险的2.7华氏度变暖,十分之一度都很重要。”“我们希望气候预测尽可能准确,而这种灰尘的增加可能会掩盖高达8%的温室变暖。通过增加沙漠尘埃,占大气颗粒物质量的一半以上,我们可以提高气候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这非常重要,因为更好的预测可以为如何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的更好决策提供信息。”研究人员使用卫星和地面测量来量化空气中微观矿物颗粒的当前数量。他们确定全球有2600万吨这样的颗粒——相当于漂浮在天空中的约500万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接下来,他们查看了地质记录,从冰芯,海洋沉积物记录和泥炭沼泽样本中收集数据,这些样本都显示了从天而降的大气尘埃层。来自世界各地的样本显示沙漠尘埃稳步增加。由于土壤干燥、风速提高和人类土地利用的变化,例如,将水用于灌溉,并将边缘沙漠地区变成牧场和农业用地,灰尘可能会增加。Jasper Kok说:“虽然由于这些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而导致的尘埃水平增加主要发生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的边界上,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地区以及亚洲的戈壁沙漠,但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欧文斯湖,现在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索尔顿海。”他强调:“虽然大气尘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温室气体使气候变暖的全部潜力,但研究结果并未表明气候模型是错误的。气候模型在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方面非常有用,这一发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再添利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将在国际上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能够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以及水生态、自然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同时可支撑开展气象、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应用工作。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运行于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上搭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5台有效载荷,整星重量约2.8吨,设计寿命8年。其中,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上采用双体制激光技术探测气溶胶和CO2,通过主动方式对大气CO2柱总量进行精细化探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CO2浓度变化信息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廓线、消光系数廓线、光学厚度、边界层高度等垂直分布信息,弥补以往被动观测的不足。高精度偏振扫描仪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联合观测可获取云和气溶胶多个角度的偏振信息,用于反演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观测幅宽大于1800km,此外,还可通过与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载荷的协同观测与应用,实现近地表细颗粒物的定量探测。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可获取O3、NO2和SO2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信息,幅宽大于2300km,具备每天一次的全球覆盖能力。宽幅成像光谱仪可获取光谱范围从可见光至长波红外(0.415-12μm)的陆表和大气多光谱信息,观测幅宽大于2300km,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75m。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实现全球范围CO2的主动激光高精度、全天时探测,探测精度达到优异水平,可为CO2分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PM2.5)、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可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内陆大型水体水华、水质、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质等的定量化遥感监测;在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定量化遥感反演,为全国和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等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牵头组织研制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为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遥感监测数据支撑。
  • 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批准发布《大气气溶胶γ放射性核素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T/ZJARP 003-2024)
    根据《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会批准发布《大气气溶胶γ放射性核素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T/ZJARP 003-2024)团体标准,并予以公告。标准内容可在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网站(www.zjarp.com)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www.ttbz.org.cn)查询。 附件:《大气气溶胶γ放射性核素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2024年1月16日团体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大气气溶胶).pdf大气气溶胶γ放射性核素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团体标准-发布稿.pdf大气气溶胶γ放射性核素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编制说明-发布稿- (1).pdf
  • 第25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第25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定于11月18-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会议主题: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精准管理。年会的主要内容包括:1)开幕式 2)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 3)分会场研讨会 4)国际研讨会 5)成都市人民政府与院士专家座谈会 6)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洽谈会 7)环保管家技术交流会 8)墙报交流 9)环境科技成果展等。届时,来自中外大气环境学科的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等将出席会议。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  联办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中环学(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二、活动安排  (一)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  1.生态环境部、成都市市委领导致辞   2.知名院士作大会报告,特邀国内外大气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就大气环境科学、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等重大环境问题作特邀报告。  (二)分会场设置  会议安排了34个分会场(包含2个国际研讨会)、1个座谈会、1个洽谈会和1个交流会。  1.分会场:(1)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 (2)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单 (3)移动源排放特征、大气效应与管理 (4)大气污染来源解析 (5)大气颗粒物观测与测量技术 (6)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与模拟 (7)PM2.5爆发增长化学组分急剧变化外场观测与实验室模拟 (8)大气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与理化性质 (9)大气颗粒物健康与毒理效应 (10)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 (11)污染条件下的大气新粒子生成和生长机制 (12)大气氧化性与二次污染 (13)对流层臭氧与光化学污染 (14)区域与城市臭氧污染防控 (15)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6)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质控 (17)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 (18)大气污染遥感与应用 (19)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 (20)空气质量模式和大气成分资料同化 (21)大气环境量子化学 (22)非电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23)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 (24)等离子技术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 (25)等离子体催化环保新技术 (26)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27)电力行业污染排放及控制 (28)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与资源化 (29)大气环境管理和政策分析 (30)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1)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 (32)雾霾污染化学及其调控 (33)国际会场1-中日韩学会主办-大气重污染成因论坛 (34)国际会场2-中国-澳大利亚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交流论坛。  2.成都市人民政府与院士专家座谈会  围绕成都市近几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3.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洽谈会  宣传推介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开展项目对接浅谈,围绕我国环保科技创新及应用进行交流和研讨。  4.环保管家技术交流会  邀请资深专家从方案编制、技术选择、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和应用实例以及重点行业排放特征、控制技术及其工程达标(验收)评估等方面给成都市重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环保负责人进行授课。  (三)墙报交流  年会期间专门设置墙报交流区域,论文作者可墙报交流研究成果,墙报尺寸宽90cm× 高120cm。  (四)评选优秀演讲报告和墙报  为鼓励优秀在校学生的研究成果,大会评选优秀学生演讲报告和墙报各10名,颁发证书。  (五)环保科技成果展  年会期间将举办监测/探测技术设备展,展示推广创新科技成果和仪器设备等。  三、会议安排  (一)会议报到时间及地点  1.会议报到:11月17日全天报到。  2.报到地点:成都市世纪城假日酒店(西楼)一层大堂(地址:成都市高新区世纪城路208号,电话:028-85348888)。  3.会议不安排接站,请参会人员自行前往报到地点。  (二)会议时间及内容  11月18日上午年会开幕式领导致辞,特邀大会报告  11月18日下午-19日全天分会场、论坛等  11月18日-19日墙报交流及环保科技成果展  四、会议费用代表类型优惠注册费(10月12日之前)标准注册费(10月12日之后或现场)一般代表1600元1900元学生(持有效证件)1200元1600元  注:参会代表10月12日(含)前汇款缴费,享受注册费优惠。会议注册费由中环学(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统一开具发票。为避免会议现场缴费等待,建议参会代表提前缴费。  汇款信息如下:  户名:中环学(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开户行:建行北京西直门北大街支行  账号:11001174900053001105  注:缴费请务必注明“大气年会-单位-姓名”  五、论文摘要征集  会议接收论文详细摘要,摘要限制在A4纸1页之内 论文摘要发送至年会专用邮箱csesam@126.com。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9月30日。  六、住宿安排  会议召开期间住宿安排在世纪城洲际酒店、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东楼、西楼)、维也纳国际酒店(成都环球中心新会展店)、星宸假日酒店。酒店提供的会议协议价格仅对本次参会代表有效,住宿费用自理。  参会代表可提前与住宿安排联系人联系预订酒店事宜,现场报到的参会代表以报到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住宿安排联系人:周雅丽15828177727,贾丹15928177727,周心语13060077727。  酒店各类房型数量有限,若无法满足参会代表要求,由会务组随机分配其他房型。住店日期酒店名称房型会议团队价11月17日至11月19日世纪城洲际酒店标间880元/间/天单间780元/间/天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东楼、西楼)标间520元/间/天单间370元/间/天维也纳国际酒店(成都环球中心新会展店)单/标间370元/间/天星宸假日酒店单/标间360元/间/天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1、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姚凯  电话:010-68658927  报名方式:参会人员可通过填写会议回执9月30日前发送到csesam@126.com邮箱。  附件:1.会议学术委员会、组织执行委员会  2.专题分会场及召集人清单  3.论文摘要模板  4.参会回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  二〇一九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1.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文兴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  唐孝炎院士,北京大学  郝吉明院士,清华大学  学术顾问:  任阵海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丁一汇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徐祥德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魏复盛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陶澍院士,北京大学  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侯立安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  刘文清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彭平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洪钟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宗恺教授,南京大学  朱坦教授,南开大学  张远航院士,北京大学  贺克斌院士,清华大学  朱利中院士,浙江大学  王金南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贺泓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主任委员:  柴发合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谭钦文高工,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委员:(以下委员姓氏以拼音为序)  鲍晓峰、车慧正、陈扬、陈冠益、陈建民、陈军辉、  陈敏东、陈义珍、陈运法、陈长虹、陈忠明、程水源、  丁焰、丁爱军、董光辉、段二红、范绍佳、方向晨、  冯银厂、伏晴艳、高健、高阳、高会旺、葛茂发、  耿红、郭松、郝郑平、胡波、胡非、胡敏、  胡建林、胡京南、江霞、蒋靖坤、雷宇、李红、  李杰、李歆、李健军、李金娟、李俊华、李卫军、  廖宏、林金泰、刘诚、刘欢、刘莹、刘越、  刘建国、刘树华、刘晓环、陆克定、马楠、马社霞、  马永亮、孟凡、苗世光、缪育聪、牟玉静、聂玮、  宁平、潘小川、潘月鹏、彭林、秦凯、区宇波、  尚静、邵敏、邵龙义、施小明、宋国君、谭吉华、  谭钦文、唐明金、唐幸福、田贺忠、汪黎东、汪名怀、  王琳、王强、王涛、王韬、王书肖、王淑兰、  王体健、王新红、王新明、王雪梅、王智化、王自发、  吴志军、吴忠标、谢宏彬、邢佳、修光利、徐晓斌、  徐义生、薛丽坤、薛志钢、闫克平、燕莹莹、杨小阳、  姚水良、姚志良、要茂盛、叶代启、印红玲、袁自冰、  张霖、张强、张宏亮、张金良、张庆华、张庆竹、  张新民、张永生、赵毅、赵永椿、郑成斌、郑君瑜、  朱爱民、朱廷钰、竹涛、LidiaMORAWSKA、  TomoakiOKUDA、YoungSUNWOO  会议组织执行委员会  主任委员:  柴发合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副主任委员:  孟凡、邵敏、胡敏、冯银厂、陈义珍、郑君瑜、  薛丽坤、雷宇、马永亮、刘越、李红、杨小阳  会议秘书处:  陈义珍、赵妤希、郭晴、饶阳、邓也、汪艺梅  附件2.  专题分会场及召集人清单  专题1: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  召集人:郝吉明院士清华大学  刘文清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张远航院士北京大学  贺克斌院士清华大学  柴发合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施小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专题2: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单  召集人:程水源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田贺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谭吉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薛志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姚志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  专题3:移动源排放特征、大气效应与管理  召集人:丁焰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欢副教授清华大学  专题4:大气污染来源解析  召集人:冯银厂教授南开大学  王淑兰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彭林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胡建林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宏亮教授复旦大学  邢佳研究员清华大学  专题5:大气颗粒物观测与测量技术  召集人:蒋靖坤教授清华大学  李卫军教授浙江大学  高健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题6: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与模拟  召集人:丁爱军教授南京大学  伏晴艳高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薛丽坤教授山东大学  专题7:PM2.5爆发增长化学组分急剧变化外场观测与实验室模拟  召集人:陈建民教授复旦大学  陈忠明教授北京大学  专题8:大气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与理化性质  召集人:葛茂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吴志军研究员北京大学  李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唐明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9:大气颗粒物健康与毒理效应  召集人:耿红教授山西大学  邵龙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李金娟教授贵州大学  尚静副教授北京大学  专题10: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  召集人:潘月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张霖教授北京大学  马楠教授暨南大学  专题11:污染条件下的大气新粒子生成和生长机制  召集人:王琳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郭松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聂玮副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专题12:大气氧化性与二次污染  召集人:陆克定教授北京大学  刘诚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薛丽坤教授山东大学  胡波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专题13:对流层臭氧与光化学污染  召集人:徐晓斌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王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牟玉静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新明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霖教授北京大学  专题14:区域与城市臭氧污染防控  召集人:郑君瑜教授暨南大学  谭钦文教高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长虹教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袁自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专题15: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召集人:张新民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郝郑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  修光利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马社霞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专题16: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质控  召集人:李歆研究员北京大学  李健军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区宇波研究员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刘莹副研北京大学  专题17: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  召集人:刘树华教授北京大学  范绍佳教授中山大学  胡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苗世光研究员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缪育聪副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专题18:大气污染遥感与应用  召集人:林金泰研究员北京大学  张强教授清华大学  车慧正研究员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秦凯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燕莹莹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19: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  召集人:李健军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建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专题20:空气质量模式和大气成分资料同化  召集人:王体健教授南京大学  王自发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  王雪梅教授暨南大学  王书肖教授清华大学  专题21:大气环境量子化学  召集人:张庆竹教授山东大学  谢宏彬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徐义生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题22:非电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召集人:吴忠标教授浙江大学  李俊华教授清华大学  唐幸福教授复旦大学  赵毅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专题23: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  召集人:侯立安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  陈冠益教授天津大学  要茂盛教授北京大学  专题24:等离子技术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  召集人:竹涛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闫克平教授浙江大学  陈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段二红教授河北科技大学  专题25:等离子体催化环保新技术  召集人:朱爱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叶代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姚水良教授常州大学  专题26: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召集人:王强教授北京林业大学  汪黎东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王涛教授浙江大学  专题27:电力行业污染排放及控制  召集人:张永生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王智化教授浙江大学  赵永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专题28: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与资源化  召集人:方向晨教高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宁平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廷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江霞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专题29:大气环境管理和政策分析  召集人:雷宇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胡京南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国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专题30: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召集人:张金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董光辉教授中山大学  潘小川教授北京大学  专题31: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  召集人:廖宏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汪名怀教授南京大学  高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刘晓环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专题32:雾霾污染化学及其调控  召集人:印红玲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王新红教授厦门大学  陈军辉研究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郑成斌教授四川大学  专题33:国际会场1-中日韩学会主办-大气重污染成因论坛  召集人:孟凡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YoungSUNWOOProf.KOSAE  TomoakiOKUDAProf.JSAE  杨小阳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题34:国际会场2-中国-澳大利亚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交流论坛  召集人:LidiaMORAWSKAProf.QUT  柴发合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健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附件3.  论文摘要模板  全球温室气体控制与CCS技术  李一圣,李二圣,李三圣  (XX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00)  摘要: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汽车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发生积聚。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在大气中积聚后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目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大气中还有许多完全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涉及的卤烃和其它含氯和含溴的物质。除CO2、N2O和CH4外,《京都议定书》将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也定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IPCC)出版的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自1860年以来,由于CO2大量排放,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0.6± 0.2℃,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将比1990年上升1.4~5.8℃,这一增温值将是20世纪内增温(0.6℃左右)的2-10倍,是近10000年中最显著的增温。  CO2捕集技术目前分为三类: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种方法有各自的有点和缺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表1CO2捕获流程和系统概况序号12345  图1CO2捕获流程和系统概况  关键词:温室气体 辐射 CO2捕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xxxx)  (全文大纲级别均为正文文本)  附件4.  第25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参会回执  时间:2019年11月18日-19日地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单位地址参会人员登记姓名职务手机邮箱口头报告发言题目发言分会场发言人职务/职称墙报题目第一作者注:因增值税发票要求严格,请认真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已开发票不予更换。发票类型发票抬头项目会议服务费发票类型□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请在所需票据前打√)纳税人识别号税务登记地址、电话开户行银行名称银行账号住宿世纪城洲际酒店880元/标间间,780元/单间间,入住日期:日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东楼、西楼)520元/标间间,370元/单间间,入住日期:日维也纳国际酒店(成都环球中心新会展店)370元/单间/标间间,入住日期:日星宸假日酒店360元/单间/标间间,入住日期:日注: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17日15点以后可入住,其他酒店14点以后可入住备注特殊情况请说明:  请将此表于9月30日前发送至年会专用邮箱csesam@126.com
  • 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 一、会议背景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和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二、目的1)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2)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3)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三、会议主要信息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8至19日注册时间:2023年11月17日14:00-20:00会议地点:粤海酒店 牡丹厅(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28号)交通和住宿指南见下文五、组委会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曾宁、刘毅、韩鹏飞(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六、会议内容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七、会议日程11月17日下午:会议报到、注册11月18日上午: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11月19日上午:专题2及集体讨论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报告形式:口头报告或快闪八、会务费用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 地球磁气圈是“汪洋大盗” 偷走大气层气体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通常认为对地球具有防护屏作用的磁气圈能够保护地球大气层,但最新研究显示,地球磁气圈却暗地里偷偷流失大气层气体。 地球磁气圈正在逐渐“偷走”大气层中的气体单击此处浏览更多相关图片地球的磁场区域被称为磁气圈,起到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它可以阻挡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有效地阻挡着太阳风的侵袭,可避免带电粒子流将能量传输至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从而使气体分子无法逃离地球的重力牵引。然而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仅是人们对地球磁气圈的一半认识,瑞典基律纳市瑞典太空物理研究中心的斯塔斯-芭拉芭什(Stas Barabash)称,在极地区域,地球磁气圈可能更加促进大气层中气体的流失。据悉,芭拉芭什是欧洲宇航局金星探测计划的首席调查员。芭拉芭什认为金星从未有过磁气圈,而火星的磁气圈在35亿年前出现了明显损伤。考虑到地球、火星和金星这3颗行星的不同质量、大气层构成成分和它们与太阳的距离,芭拉芭什分别计算出了这3颗行星失去氧离子的速率。他聚焦于氧离子是由于它们是这3颗行星电离层中存在数量最多的离子,同时,他发现地球损失氧离子的速率要比其他2颗行星快三倍。芭拉芭什指出,行星的磁气圈要远大于该行星所在的大气层,这意味着带有磁场的行星将从太阳风中吸引更多的能量,这些额外能量将呈现漏斗状朝向地球磁极,因此在地球极地上空电离层的分子能够加速逃逸。目前,他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份荷兰诺德韦克市召开的行星学对比研究国际会议上。在此之前也有研究发现到这一点,欧洲宇航局恒星簇计划中显示地球极地每年逃逸的离子数量是其他太阳行星的两倍。当我们承受于低太阳活动状态下,强烈的太阳风对于年轻的地球和火星形成早期大气层扮演着重要角色。芭拉芭什计算显示,受磁气圈影响,地球大气层每年损失6万吨气体,而对比地球大气层数千万亿吨的气体总重量,这一损失量并不会对大气层构成损害。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姚波: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复旦大学姚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精彩报告。图1 姚波研究员作报告姚波研究员在汇报中从监测技术研究和比对、标准溯源体系研究、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比值相关法排放量估算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报告。图2 比对结果发表系统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85%,软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关键配套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提高了长期运行的保障。针对标校体系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工作标气配制系统、内抛光不锈钢罐等系列技术的初步研究,为建立自主的标准溯源体系进行技术储备。图3 相关成果宣传与展示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在线监测和采样分析中,获得了背景地区、典型城市、工业园区等的浓度水平,并在珠峰、南极中山、西藏墨脱等极端环境下的研究获得全球空白区的首次观测结果。利用1个完整年度观测结果反演了华北及全国的含氟气体排放量估算,部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迅速。
  • 热烈祝贺乐氏科技协办——2018年云南省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环境应急暨大气VOC监测技术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6月28日-30日,由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云南省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环境应急暨大气voc监测技术研修班,在昆明怡景园酒店成功举办,该会议由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本次会议题目包括:“大气复合污染与voc控制”、“环境voc管控及空气质量改善技术服务”、“voc泄漏检测与修复监测技术及效果评估”、“恶臭污染的监测与管理”、“voc减排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在线特征因子检测技术在移动监测车上的应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山东省固定污染源voc监测工作的现状及进展”等,由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监测站人员进行讲解。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永军受邀演讲,针对有组织排放和各种工业污染源的voc监测推出便携式model 3010非甲烷总烃分析仪,  model 3010在后期使用和维护上方便简单,仪器全程高温取样,响应速度小于2秒。model 3010应用广泛,目前在陕西环科院、镇海炼化、机电喷涂车间和监测站等现场应用。现场同时展示了乐氏科技和英国signal研发的solar便携总烃/非甲烷总烃分析仪,该仪器可配备双hfid,可以同一时刻检测总烃和非甲烷总烃,同时响应速度达到秒级别。现场针对污染源和应急监测的无机气体排放和有机气体排放展示了便携式protea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该仪器使用基于ftir原理的atmosfir,能快速、准确的鉴别分析上百种挥发性有机物。同时针对vocs的离线分析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现场参加研修班的相关人员对乐氏科技的voc相关仪器表示浓厚的兴趣。乐氏科技成立于2005年,长期专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及环境空气voc监测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从采样、前处理、预浓缩、到分析检测,从实验室、在线监测、应急监测,污染源到环境大气,均有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乐氏科技今后也会继续努力,为绿水青山贡献一份力量。
  • 《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公布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
    9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0期)》。当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严明良在中国气象局10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我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19年相比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严明良(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严明良表示,《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0期)》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0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报告了中国2020年主要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情况。严明良介绍,目前中国气象局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开展温室气体业务观测,分别为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32个大气本底站之一。2020年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414.3±0.2 ppm、1944±0.7 ppb、333.8±0.1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19年增幅约2.5ppm,与全球增幅持平。2020年我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19年相比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据悉,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所用数据处理方法、标准、流程均与国际接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从2016年起,我国发射3颗二氧化碳在轨卫星,2018年开始开展机载温室气体在线观测和平流层温室气体原位观测试验。2021年,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和16个省级气象观测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三氟化氮(NF3),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负责协调大气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系统观测和分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联网监测分析是历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臭氧损耗科学评估报告》等的数据来源和科学基础。2021年10月25日,WMO发布《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采用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数据来自WMO/GAW、全球大气气体先进试验(AGAGE)等。公报称,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3.2±0.2 ppm、1889±2 ppb、333.2±0.1 ppb,202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5 ppm,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增幅(2.4 ppm)。2020年全球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幅分别达11 ppb和1.2 ppb。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温室气体指数分析结果,2020年由大气长寿命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约47%,而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超过80%。会上,严明良还表示,未来,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增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宽覆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业务化观测能力,基于我国自主卫星,联合多种星载探测手段,提高全球温室气体监测水平,为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目标提供科学监测支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雪芬在会上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计划在全国16个气候关键观测区增补9个大气本底站,现正在开展前期的选址等相关工作。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雪芬(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同时,“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还计划在我国主要的地、市级以上城市以及区域代表性好的地区,开展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度在线观测和通量观测,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动开展甲烷等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观测,以满足我国碳中和监测评估系统的评估的需求。此外,中国气象局还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在温室气体观测计量、标校溯源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国气象局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优势。
  • Picarro G2301/G2401——局地污染对大气温室气体测量的影响
    Picarro G2301/G2401——局地污染对大气温室气体测量的影响江苏海兰达尔 2023-06-02 14:49 发表于江苏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5194/amt-16-2399-2023引言自2012年以来,新的高时间分辨率(~1Hz)的测量技术开始用来测量大气中CO、CO2和CH4的摩尔分数。这使得在现场测量中能够检测到局地污染事件的发生,这在以往较低时间分辨率的测量中是无法看到的。特别是在冬季,造雪机和汽油吹雪机的使用会导致德国Schneefernerhaus(ZSF)站点测量的CO产生强烈的峰值,必须手动标记,以防止对观测记录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影响Schneefernerhaus地区CO、CO2和CH4的本地来源可能就在ZSF站点附近,因此进气管路位置的改变也可以减少对气体浓度时间序列的影响。研究目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Schneefernerhaus站点(ZSF)和山脊测量点(ZGR)环境空气的测量结果,重点描述了当地的污染事件,并比较了这些事件对ZSF和ZGR测量的影响。站点介绍Zugspitze是德国的最高峰,山顶海拔2962m。它位于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北部,与奥地利接壤。周围地区主要由裸露的土地、森林和牧场组成,远离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的测量在Zugspitze峰顶以下300m的Schneefernerhaus(ZSF)站点进行,ZSF站点(海拔2669m)的进气口安装在五楼的研究平台上。2018年,德国气象局(DWD)新安装了一条290m长的不锈钢进气管线,用于ZSF站点从山脊处的ZGR观测点进行采样测量。自2018年10月开始,可以同时测量Schneefernerhaus和位于其上方山脊处环境空气中CO、CO2和CH4的摩尔分数。测量地点的位置(包括ZSF和ZGR站点)测量设置分别使用三台气体浓度分析仪对环境空气中的CO、CO2和CH4摩尔分数进行测量,这些分析仪安装在ZSF站点的站房内,并通过两条采样管线与两个高度的采样口相连。其中一条通向ZSF站点的研究平台(海拔2669m),另一条通向山脊的ZGR观测点(海拔2825m)。除了两个高度的环境空气以外,分析仪还同时测量相同的校准和目标气体以进行质量控制。测量程序由多位旋转阀控制,通过三台分析仪收集测量样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ZSF站点的CO2和CH4使用Picarro G2301进行测量,CO的测量则使用LGR EP30分析仪。环境空气以500mL/min从五楼的研究平台通过平台上方2.5m处的玻璃入口泵入,为了避免结冰,玻璃入口的顶部被加热。然后,部分气流通过冷阱进行干燥,以减少水汽对测量的影响。从研究平台入口到分析仪的空气在整个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约为35s。山脊ZGR观测点的CO2、CH4和CO测量使用Picarro G2401分析仪,样气通过290m长的管线从山脊处采集到Schneefernerhaus站房内,采气流速为16L/min。山脊的进气口进行了防雨处理,但并不加热。从采气到进入分析仪测量,环境空气在整个系统中停留的时间约为6min 40s,因此在对两个站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时,对Picarro G2401的1min平均测量数据进行了-6min的移动。环境样气测量和质量控制的实验设置示意图研究结果(部分)ZSF和ZGR站点测量的CO,CO2和CH4摩尔分数根据三种气体摩尔分数的时间序列来看,与山脊相比,ZSF站点能观察到明显的强污染事件,这些主要可以从CO的测量中看出,部分污染事件从CO2和CH4也可看出。特别是在降雪季节,有超过400ppb的高CO污染事件。这些峰值是由于在站点前使用汽油吹雪机进行除雪或者使用造雪机准备滑雪区导致的。2019年1月,大雪和雪崩导致站点前大量使用汽油吹雪机,在此期间,Schneefernerhaus测量到CO摩尔分数高达28000ppb,并且CO2和CH4也出现了相应的峰值。此外,CO2的峰值还可能是由研究人员在进气口附近的测量平台上工作引起的。这些在站点附近出现的本地污染事件需要经站点工作人员手动识别和标记,以减少和避免它们对测量的影响。ZSF QC和山脊测量的CO,CO2和CH4摩尔分数具有相似的时间序列,且这两个时间序列遵循相同的季节变化。CO的摩尔分数范围为48~342ppb,CO2的摩尔分数呈季节循环,夏季值最低,在390~440ppm之间,CH4摩尔分数在1872~2100ppb之间。正如预期的那样,山脊和Schneefernerhaus周围空气的测量显示出类似的整体模式,但在山脊上,它们受到本地污染的影响要小得多。ZSF和ZGR站点CO,CO2和CH4摩尔分数时间序列(所示数据平均为1min)Schneefernerhaus和山脊处本地污染事件的比较虽然在Schneefernerhaus观测到了强烈的CO和CO2局地污染事件,但这些强烈的事件没有出现在山脊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在山脊的观测中,只有当风从东南面的Schneefernerhaus站吹来时,才会看到一些小的峰值。然而,这些污染事件的幅度也比同期在Schneefernerhaus测量的污染事件要小的多。在CO和CO2的测量中,大约83%的时间段里面没有在山脊处发现相应的峰值。即使是在Schneefernerhaus发生CO浓度超过1000ppb的极高污染事件时,通常也不会在山脊处测量到。对ZSF和ZGR站点CO和CO2浓度平均值进行差值计算发现,当使用具有本地污染的ZSF时间序列时,存在大量较大的正差异,而当计算中使用ZSF QC数据时,这种强烈的正差异就消失了。这表明,两个站点之间浓度测量的巨大差异正是由于Schneefernerhaus当地污染导致的。同时,这也表明了站点工作人员成功地排除了Schneefernerhaus时间序列中强烈的局地污染事件。ZSF和ZGR站点1min平均测量值差值的频率分布结论高时间分辨率下测量的环境空气显示,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局地污染事件能显著影响大气CO和CO2的摩尔分数。这些高峰主要发生在冬季和白天,这些数据需要站点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标记。为了防止这种当地污染的影响,我们需要在一个更高的地方进行额外的测量,以进行比较。而在山脊处进行另一个点的测量能有效规避当地污染对于CO,CO2和CH4摩尔分数测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未来在两个点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对于站点获取大气温室气体的背景数据非常重要。编辑人:陆文涛审核人:史恒霖
  • 中国气象局部署大气本底和温室气体观测业务质量提升工作
    8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全国大气本底和温室气体观测业务质量提升工作。副局长曹晓钟出席。全面提升大气本底观测质量,是中国气象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当前世界气象组织正在协调建设全球温室气体观测网,我国更有必要做好以大气本底观测为主的温室气体观测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落实大气本底观测高质量提升方案的各项任务,加强科学管理和数据质量评估,以更好地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大气本底观测站新站的建设,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强化温室气体观测质量动态评估,通过实施业务准入,增强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的管理效能;加强温室气体观测的业务能力建设,高标准开展标校工作;做好温室气体数据共享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实施。2022年7月25日,中国气象局出台《大气本底观测业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我国全球大气本底站的观测质量处于全球同类站点先进水平,并制定148项大气本底观测业务质量提升任务。截至目前,新增大气本底站观测试验、温室气体观测及其装备计量检定等方面工作均进展顺利。
  • 最新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合格名录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认证检测合格产品名录(截至2016年6月7日)。序号单位名称仪器名称报告编号检测项目1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YX-AQMS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2012-030SO2、NO2、O3、CO、PM102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C98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2013-008SO2、NO2、O3、CO3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AQMS-1000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2013-034SO2、NO2、O3、CO、PM104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LGH-01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连续监测系统质(认)字No.2013-038SO2、NO2、O35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TR-Ⅳ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3 - 072SO2、NO2、O3、CO、PM106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TH-2000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 2013 – 103SO2、NO2、O3、CO、PM107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HAQMS2000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 2014 – 005SO2、NO2、O3、CO、PM108ENVIRONNEMENT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AQMS-2M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No. 2014 – 007SO2、NO2、O3、CO、PM109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MODEL 15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4–076SO2、NO2、O3、CO10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LGH-02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4 –090SO2、NO2、O3、CO11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EAQM-1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4–112SO2、NO2、O3、CO12北京中晟泰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DASIBI-40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4–123SO2、NO2、O3、CO13广州嵘烨生环保产品有限公司System 3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5–026SO2、NO2、O314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LGH-03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5–028SO2、NO2、O3、CO15深圳市绿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AQMS-GR-20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5–050SO2、NO2、O3、CO16武汉怡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YT-3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5 – 125SO2、NO2、O3、CO17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YX-AQMS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5 – 128SO2、NO2、O3、CO18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AQMS-10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6 – 044SO2、NO2、O3、CO19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AQMS-60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6 – 045SO2、NO2、O3、CO20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C98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6 – 054SO2、NO2、O3、CO21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LGH-01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6 – 063SO2、NO2、O322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QMS-900型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认)字 No. 2016 – 068SO2、NO2、O3、CO
  • 应用案例 | 气体检测高精仪器用以农田环境气体排放监测
    项目内容:农田气体排放实验项目地点: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项目背景农业作为单一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排放的种类和量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氨和氧化亚氮作为农田排放的主要气体,它们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深远。农业贡献了全球人为源氨排放的90%和氧化亚氮排放的60%。如果不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将会加剧活性氮排放,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富营养化和雾霾污染。因此,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对于理解其排放机制、评估其环境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和HT8500大气氧化亚氮激光开路分析仪,为监测农田环境气体排放贡献力量。HT8700和HT8500的特点1.开放式光腔,超灵敏,响应快速① 中红外激光技术实现灵敏的大气氨本底浓度测量② 避免闭路仪器管道吸附问题造成的延迟,实现10Hz无损高频浓度输出③ 无需采样泵,无需采样管路及样品预处理,维护简单2.适应于各类现场部署的便携式设计① 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震性② 选用低热膨胀材料,减少结构形变和系统漂移③ 镜片加热设计,避免冷凝结露而导致信号丢失3.适合无电网区域和移动平台① 低功耗,能以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供电② 重量轻,便于在偏僻台站或小型车辆上部署和维护我们将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长期监测,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气体排放的影响,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国环保事业将迈向新的高度。
  • 环境空气温室气体验证测试单位征集开始啦!
    继“关于公开征集《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便携监测仪器检测作业指导书》(仪器技术要求)编制研究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又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此文件征集熟悉环境空气温室气体(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单位,参与仪器验证测试。此文件中规定了仪器原理范围:序号原理CO2CH4N2OCO1光腔衰荡光谱法,参照《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4415-2017)光腔衰荡光谱法,参照《大气甲烷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3672-2017)光腔衰荡光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2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参照《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参照《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3气相色谱法,参照《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气相色谱法,参照《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气相色谱法,参照《Analytical Methods for Atmospheric SF6 Using GC-μECD》(WMO/GAW Report No.222),与SF6同时分析。气相色谱法4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5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如无意外,将来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将从上述五种原理中选出或全部可使用。 关于公开征集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 为配合开展地面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编制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标准、规范,服务支撑城市碳排放监测和核算结果的校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质检室、大气室拟联合组织开展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工作,现向社会公开征集有意向参与的单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名称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二、项目内容拟按照总站仪器质检室编制的《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附件1),于2021年9月-11月(暂定),在总站深圳质控创新中心仪器适用性检测实验室开展相关产品验证测试。总站将根据报名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确定具体比对时间。三、申报单位条件1.申报单位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履行合同能力,在近三年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不接受联合申报或个人申报。2.申报单位须指派熟悉环境空气温室气体(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人员,积极配合仪器质检室,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3.申报单位申请参与验证测试的仪器原理须在《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列举的范围内。4.申报单位应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过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的企业优先。四、申报受理及评选程序1.本公告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www.cnemc.cn)公开发布,公开征集工作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可自行下载相关材料,并按照附件2准备申报材料。2.报名表一式2份,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申报材料纸质文件需于2021年8月31日前寄送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质检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邮编:100012,收件人:赵瑞峰),并将扫描件电子版发送至zhaorf@cnemc.cn。(材料命名为:单位名称+环境空气温室气体验证测试申报)。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自由申报、择优比选”等程序确定项目的承接单位,并在网站公示。五、相关说明本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自愿参与,入选的参与验证单位需提供1台(套)样机,并负责仪器现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耗材备件。仪器参与验证测试期间的设备、耗材及人员等现场测试相关费用由各参与单位承担。六、联系人李铭煊:010-84943152赵瑞峰:010-84943282;zhaorf@cnemc.cn附件1: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docx附件2:申报材料目录.docx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年8月6日
  • BMET参加第18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2011 年12 月3 日-6 日,&ldquo 第18 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1 年学术年会&rdquo 在杭州之江饭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主要针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进行研讨,主要议题包括大气气溶胶科学、大气复合污染(灰霾,酸雨,光化学烟雾)、污染气象与大气污染过程、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报预警、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大气环境管理与政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综合观测与遥感技术、大气监测新技术与仪器研制、节能减排及其它相关问题。大会邀请多位院士作特邀报告及多位专家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出席的专家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文兴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老师,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等。 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积极赞助了这次会仪,并在会议期间与许多科研机构、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示了我们的新产品和关于大气复合污染(灰霾)监测的专业解决方案,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和认可。
  •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12月9日,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上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制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II。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是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综合性观测卫星。该卫星探测谱段涵盖了从紫外到长波红外的光学波段,具有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国土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和气象用户需求。其搭载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II主要用于获取紫外到可见波段的超光谱遥感数据,实现对全球大气痕量成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甲醛等)分布和变化的定量监测,为全球/区域痕量污染气体成分的分布和变化提供科学数据;未来将面向国家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监管、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监测,开展污染气体、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大气成分、气候变化等超光谱遥感监测应用示范。EMI-II载荷于2020年10月立项,2021年10月完成系统调试、测试,2022年1月上旬完成出所质量评审,2022年1月中旬交付航天八院验收评审。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2022年4月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的EMI-II载荷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II
  • 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正样交付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11月4日,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DQ-2)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通过了航天八院环境卫星项目办组织的正样交付验收评审。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是国产第三代超光谱大气痕量气体监测载荷,拥有独立的天底与临边观测模块,能获取大气痕量气体高空间分辨率水平分布与垂直廓线,主要用于定量监测全球和区域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和甲醛(HCHO)等痕量污染气体成分的分布和变化,用以分析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EMI-NL载荷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天底对地空间分辨率达到7*7平方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增加了临边同步观测模式,临边切高分辨率为2公里。该载荷具备公里级别的空间分辨率、天底临边同步双模式同步观测,对辨识污染源位置、量化点/面源排放通量、研判区域间相互影响等具有重要作用。经讨论,评审专家组认为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正样产品按照正样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所有研制工作,经测试、试验,功能、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研制过程质量受控,未发生质量问题;文档资料齐全,符合《八院卫星型号产品交付验收实施要求》,同意通过评审。DQ-2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中规划的业务星,具有主被动方式结合获取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温室气体、污染气体及气溶胶等大气环境要素的遥感检测能力。DQ-2卫星共配置五台有效载荷,其中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云和气溶胶成像仪(CAPC)分别由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和光学遥感中心承担研制任务。正样验收评审会
  • 134万!复旦大学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1639-224122240313项目名称:复旦大学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预算金额:134.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34.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 No.货物名称/Name of the goods数量/Quantity简要技术规格/Main Technical Data* 交货期/ Delivery schedule1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预算金额:人民币134万元最高限价:人民币134万元 1套氧化亚氮、一氧化碳精度测定值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性能要求(氧化亚氮精度小于0.1ppb,一氧化碳精度小于2ppb)合同签订后2个月货到复旦大学。(空运)/ DPU Fudan University within two months after signing the contact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2个月货到复旦大学。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